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明-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明鉴。”杨致远很高兴黄石采纳了他的忠言,马上一路小跑去召集军户了。

晚上黄石仔细询问了这些有经验的军户,描述了各种他所知的美洲作物。

“没有土豆,看来还没有传入中国。”黄石喃喃自语,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地是绝对不能种了。

红薯似乎是有了,这个营养价值黄石认为较小,不过没有关系,起码可以拿来做粥和红薯粉。胡萝卜倒是自唐朝就有,这个东西对夜盲有很大帮助,虽然称不上药到病除,不过长期食用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黄石的部下一大半都有或轻或重的夜盲症。

“玉米分两种,高杆和低杆,高杆抗旱,低杆抗倒伏。”

“什么叫倒伏?”黄石对农业一窍不通。

“就是……就是风,风吹不坏庄稼。小人家乡的黑话,让大人疑惑了,请大人赎罪。”

“我就是不懂……不是说笑……确实真的不懂……好了,不用再谢罪了。”

黄石对面子并非不重视,但是现在自己只领着一百多士兵、一千壮丁,又在开垦一个破岛,此时如果还看重什么脸面,那也太不知道进退了。

“海岛肯定风大,那就用种低杆玉米吧。”

黄石确定完作物后,看到杨致远的脸色又变得很难看,但是当着大批壮丁,杨致远又不好当面反对,在一边只急得抓耳挠腮。黄石心中暗笑,中国为尊者讳的传统,有时候还是有些好处的,起码不用当着众人和杨致远废话了。

“大人三思,属下问过了,种玉米一亩才能打一石粮食。”小规模会议上,一直找不到机会说话的杨致远立刻表示反对。

“嗯,那养一个兵要十五亩地,壮丁要十亩,打杂的丁也要六亩,以后他们还要娶亲生子。按一千五百户算,我军大概需要两万亩地。”这个数字也吓了黄石一跳,竟然要这么多地。

“所以不能种玉米,产量太少了。”

少总比什么也没有强,黄石断然说道:“就这么定了,我看今年的天气好不了。”

“属下遵命,”杨致远心不甘、情不愿地答应了:“那就要多开垦土地。”

赵慢熊也给出了建议:“大人,我们可以打猎,这岛上有很多鹿,另外还可以打鱼。”

鱼是优质的蛋白质,而且不用挤占耕地。“一年能打多少鹿,多少鱼?”

“野兽不好说,但是如果有三、四百个熟练的渔户,属下认为一年可以打百万斤。”

一百万斤鱼,听着很可观的数字啊,黄石开心地抓着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番,又可以多养不少张嘴:“算一个人一天吃三斤鱼,一年吃一千斤鱼,我们还能净赚五十万斤鱼以上。赵千总啊,如果有一千个人去打鱼,是不是就能打个三百万斤鱼?”

“鱼是不能当粮食吃的。”杨致远实在听不下去了。

“怎么不能?烤鱼挺好吃的。”

“大人,烤鱼确实好吃,但是吃个两天也就吃不下去了,还是要种粮食。”

“吃不下去可以换个作法,比如煮鱼。”

“大人,属下敢问,如果煮鱼又吃不下去了呢?”

“那就炸鱼。”

“禀大人,炸鱼要油,很多油。”

“那就再吃烤鱼。”

(第08节完)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09节

一句半开玩笑的话把杨致远气得说不出话来,黄石也有些不忍,赶快安抚了这个老臣子一番,讨论起开垦耕地的大计来。

人口当然是多多益善,长生岛大约有六万亩的平地,还有二十几万亩的山地,就是不知道能开垦出多少耕地来。

“平地可以做成水田,山地虽然多,但是也可以造成梯田,而且山坡比平地面还好,有坡面积更大。”杨致远大有人定胜天的气魄:“我们可以放火烧林,用心给山地引水,一定可以开出二十万亩耕地来。”

放火烧掉几十万亩的森林,在二十一世纪,黄石估计自己会为此吃枪子,不过现在吃饭第一,环保还是留给子孙后代去做吧:“二十万亩,大概能养一万五千户,就是一万五千壮丁,还有同样数目的妇女,大概可以供应五千农兵,如果是野战部队,也可以有两千人以上。”

“忙时吃饭,闲时喝粥,不用给大家吃饱,不饿死就可以了。”金求德插嘴说了一个合理化建议,这样算下来,一万五千亩就够养一千五百军户了,反环保、反人类的工作看来并非很急迫。

黄石作出了最终总结:“当前最主要任务是砍树造船,然后三百人去打鱼,一百人负责处理每天打捞上来的鱼,五十人去打猎,剩下的去开垦荒地,有了鹿和鱼,开几千亩土地就够了。”

虽然人手严重不足,但是杨致远没敢继续叫苦:“属下尽力,希望来得及。开垦的生地先种芝麻赶杂草,秋天种些杂粮,明年把耕地整成熟地,谷子的收成就可以指望了。”

小冰河时期降雨带南移,麦子十有八九会因为冬季少雪而被活活冻死,黄石可不打算浪费粮食,这个倒是不着急说。明年耕地也肯定要种玉米,不过这个就更不用急着说了,到时候再说服杨致远这个榆木疙瘩不迟。

始终插不上话的贺宝刀终于等到了这一刻:“大人,还有武器、布匹和工具,这些是地里种不出来的。”

生铁、布匹这些物资,理论上是上级拨给,但是眼下是不能指望东江本部多少了。这些物资可以在山东向商人购买到,不过需要银子。

“不知道长生岛有没有铁矿,不过布匹肯定不能自产,我们的土地要用来种粮食。”杨致远还念念不忘他的粮食。

金求德接口道:“有没有铁矿属下不清楚,不过这里有盐,我们可以煮盐。”

甩手掌柜贺宝刀叫了一声:“卖盐需要盐引,这个我们没有。”

“不需要,我们可以卖。”看起来金求德已经是胸有成竹。

“说说看。”黄石眼前一亮,如果可以卖盐,这倒是一笔财富。

明制,山东、两淮的盐场的出产,都需要盐引才可以贩卖,但是辽东从来不设盐场,各卫所可以自行产盐、贩盐,所得充作军用。后金实行禁海令以来,复州卫、金州卫的盐田已经放弃了,后金所需的盐,海州的收入就已经足够。

“复州卫、金州卫,以往一般有上千士兵从事制盐,据说有四、五十万斤的出产。还是因为这些年天气冷得要死,晒盐的盐田都被放弃了,不然几百万也并非不可能。”

“这样啊,”除非有技术突破,否则晒盐近期仍然不可能,黄石搜刮心肠也没有想出什么晒盐的相关知识,他默算了一会儿:“如果我们能出产三十万斤盐,大概能值多少银子?”

五千两银子,大家认为这是一个比较中肯的数字,煮盐需要木材,这个好办,大不了就滥砍滥伐,让后人去头疼植被问题吧。但是人手问题比较麻烦,一切问题都是粮食问题,黄石决定不为这个问题伤脑筋了,车到山前自有路。

“鹿皮也可以卖,一张好鹿皮可以值七、八两银子。”赵慢熊又提出了一条生财妙计。

“对了,派人去侦查近海,看有没有海参、鲍鱼,那个东西也可以卖……什么,没人吃,不怕,海参可以壮阳,鲍鱼可以滋阴……对,就是有补肾生精的效果……你看,海参长得和那话差不多嘛,至于鲍鱼,尝过女人的都知道我在说什么……尤其是我们长生岛海参,长生、长生,明明就是暗合七损八益的天道嘛……啊,还有鹿茸,那个有金枪不倒的神效!”

黄石的话非常有说服力,部下脸上都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还一起发出淫笑声,显得有些跃跃欲试。

这个时代的医疗保健知识还很贫乏,基本停留在吃什么补什么,像什么就有什么用的阶段。比如《本草纲目》里面,治疗夫妻不孕的特效药就是春雨,因为古人相信春雨具有让万物初生的神奇作用,当然,这个包治不孕的春雨必须是还没有落地的,如果是第一场雨疗效更加完美。

黄石相信在这个时代,大力丸要好卖得多。能买得起海参、鲍鱼的自然不是穷人,从他们身上捞些钱,他没有任何不好意思。黄石琢磨了一下,广为宣传“长生海参”不用说,或许再找些抢手,打着“真正长生海参、正宗长生海参,真正正宗长生海参”来炒作一下会更好。

“不过不能给士兵吃,不然我们就有麻烦了。”杨致远嬉笑着说,他的意思是同性恋问题,这个事情是普遍存在的,尤其现在岛上足有一千多个光棍。

“妇女我们确实需要,不过这个问题也只好先等等,至少年底以前,我们无法解决。此外,在五成士兵解决军属问题前,所有军官都不得考虑成亲,你们听明白了么?”

“明白,大人。”众人轰然应诺,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黄石觉得杨致远的声音最大。

“还有一个问题……”

明末小脚问题还不严重,只有皇家和豪门的女儿是小脚,秀才、举人的女儿还多是天足,丫环更不用说,九成以上的女性此时还身体正常,真正把国粹发扬光大的朝代还没有到来,它的弘扬国粹的功绩注定要被黄石扼杀在摇篮里了。

假公济私的黄石大声下令:“任何人都不许娶小脚女人,我们不能养白吃饭的女人!从我开始,军官都要以身作则。”

在眼下的非常时候,军官对此也都能理解。第一个大声赞同的就是金求德,他觉得回答上个问题时被杨致远抢了风头:“无妻而娶小脚者,立杀无赦!敢给妻女缠足者,剥皮充草!”

(第09节完)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10节

会议散了以后,赵慢熊鬼鬼祟祟地来找黄石:“大人,属下觉得女人问题还是要尽早解决,士兵们不用说,就是军官也有需要。”

“这个我知道,但是粮食不够。”

“属下倒是知道有个地方粮食充足。”赵慢熊眨着眼睛,示意黄石旁边还有人,洪安通和张在弟还在旁听。

“无所谓,你说得是不是山海关那里?”黄石对这种谨小慎微有些不以为然。

“大人明鉴。”

“恐怕不行。”山海关有足够多的粮食,可惜黄石在辽西没有足够的人脉,别说没有银子,就是有银子也买不到粮食。

“不知道高、方两位大人如何了?大人也该修书一封,感谢他们的照顾啊。”

“嗯,让我考虑一下。”

“是私信,大人。”赵慢熊生怕黄石不明白他的意思。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先下去吧。”私信不是公文,不用上报给东江毛文龙。

此后几天,黄石一直犹豫着是不是应该写封信去山海关,根据上次的经验,高邦佐和方震儒对他还是有好感的,或许可以借到些粮食。

可还有一个顾虑存在,那就是黄石现在是毛文龙属下,越过上级直接和其他官员打交道可是大忌,黄石斟酌再三,还是遗憾地放弃了这个想法。

四月底,东江来了使者,黄石打开毛文龙的信件后看了许久,一直没有出声。

“大人,毛军门的来信说什么了?”贺宝刀实在忍受不住了,出声询问。

身旁的杨致远扯了他一把:“别打扰大人。”

黄石缓缓放下信件:“毛大人说要我去一趟山海关。”

毛文龙的信件早已经送去了辽东经略那里,王在晋对毛文龙的讨价还价很不满,怀疑毛文龙是要挟上官,回信的口气有些严厉。因此毛文龙要黄石自己去山海关一趟,亲自向辽东经略王在晋解释清楚。

既然是黄石自己想留在辽东,那黄石当然要表明立场,不能让毛文龙揽下所有不满,自己却在两边讨好。

黄石心中一阵阵激动,还真是想什么来什么,才转了几天去山海关要饭的念头,命运之神就又为自己敞开了大门。

“我明日出发,前往山海关,除了亲兵以外,贺宝刀和杨致远都跟我走,岛上事宜,赵慢熊全权负责,金求德协助。”

贺宝刀一天到晚闲得发慌,与其留在岛上消耗粮食、招惹是非,不如带到山海关吃关宁的饭去。杨致远一天到晚琢磨种粮食,要是把他留下,迟早得和赵慢熊打起来。

“遵命。”四个军官齐声称是。

亲兵队大部分跟随出发,只有洪安通因为识字,所以被黄石留守长生岛,以便随时报告赵慢熊和金求德的举动。黄石回复了毛文龙信后迅速出海,很快抵达觉华岛,在宁远登岸南下山海关

关外已经是一片残破景象,官道两侧连住户都没有,五月初五,黄石抵达山海关,这里的景象就完全不同。

七万关宁大军的营帐满山遍野,如火旌旗密立如林。黄石前来的时候,他和手下都换上了最好的军服,还人人着甲。可到了山海关前,只见关宁军长枪大刀,衣加鲜明,杀伐之气撼天动地,顿时让黄石的部下觉得矮了一头。

杨致远赞叹道:“大人,这真乃威武雄壮之师啊。”

贺宝刀嗤之以鼻:“以某观之,不过土鸡瓦狗,沐猴而冠罢了。可惜这些武器了,真是可惜了啊。”

说前面的话时,贺宝刀的神态像极了黄石心目中的关二爷,但是后面半句把气氛全破坏了,里面的酸味让黄石乐得差点喷出来:“关宁铁骑是货真价实的野战集团,是朝廷倾力供养的边军精锐,装备当然要比我东江军屯垦军好些。怎么,你们后悔了么?”

“属下不敢。”贺宝刀和杨致远立刻回话,黄石知道他们说得不尽不实,不过日久自明,他也毫不担心。

黄石在经略衙门外等了些时候,刚开始他还以为是门包不够,虽然心里奇怪,但还是拿出了更多的银两。门口的士兵有些惭愧地收下了门包,然后才告诉他实情:不止一个人要见他,在那些官员来齐前,黄石只能等候在外面。

经略的家丁远远站在大堂的门口,黄石有些吃惊地看到其中竟然有——竟然有黑人!他揉揉眼睛,仔细打量了一番,确实是黑人。门口的辽军士兵对黄石的疑问耸了耸肩,他们也不知道这些黑人的来历。

在喝光了三壶茶以后,长久的等待终于结束了,黄石仔细整理了衣甲,昂首入内,首先向着高坐中堂的王在晋经略行了一礼。

王在晋大笑道:“黄游击,来之何迟啊?”

“请经略大人恕罪。”

“无罪,无罪,黄游击,给这三位大人见礼吧。”

辽东经略王在晋身边坐着三个人,其中两个黄石不认识,另一个赫然就是方震儒。因为黄石反攻广宁的举动,方震儒不必再次骑着驴子逃走,他指挥十数万军民撤退到山海关有功,所以得到了很不错的评价。

方震儒一直以清廉著称,享誉万历、天启两朝,从历史记录上看,这段时间里他第一廉臣美名也实至名归,辽东巡按的地位也因此稳如泰山。

但方震儒不知道他原本也不会丢官,所以一直对反攻广宁的黄石心存感激。方震儒痛定思痛,觉得从前最大的失误就是不停为王化贞说好话,导致自己很被动,因此他再也不肯说经略王在晋的任何好话了。

另外两个人都穿着六品官服,黄石先对着他们行礼,最后才是方震儒,这个次序他万万不敢颠倒。其他两人都是微微点头,只有方震儒朝黄石笑了一下,表示慰问。

王在晋详细盘问起去旅顺这一段行程,既然孔有德不在一边,黄石也就老实不客气地把功劳都揽过来了,一番胡侃把四个文臣听得如痴如醉。讲道殿后战的时候更是添油加醋,把一场惨败说得好似大胜一般。

黄石天花乱坠般地吹过牛,王在晋也从陶醉中清醒过来,他咳嗽两声表示没有什么要问得了。另外两个六品官员就开始问了些细节,等他们也问过后,方震儒立刻笑道:“下官没有要问的,王大人,给黄游击看座吧。”

(第10节完)

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11节

对于黄石这种名声响亮的将军,王在晋也觉得可以通融一下,就招呼人送上一个板凳。黄石一迭声谢了一遍,从王在晋到方震儒见者有份,然后才小心翼翼地贴边坐了。他上身挺得笔直,目不斜视地注视前方,心里却是不痛快到家了。

王在晋看似随意地提到了毛文龙的来信:“黄游击真是哪里都抢着要啊,毛总兵可是据理力争啊,一口咬定你是广宁军官,现在就是他定而无疑的属下。”

说完后王在晋就望着黄石,热切地等他表忠心,可惜过了一会儿,黄石还是一声不吭。王在晋等不及了就哼了一声,主动把话头挑起来,语气也变得有些不善:“调个人过来也这么麻烦,本官还真是没料到啊!黄石你怎么说?”

“大人,不管在辽镇还是别处,末将都是大人的属下啊。”王在晋身为辽东经略,东江军此时也在辽东经略的管辖范围之内,但黄石这句话和王在晋希望的相去甚远。

王在晋的语气更加严厉了:“黄石你是决心留在东江么?”

被逼无奈的黄石叹了口气,只好故作大语:“回经略大人,末将但求杀敌报国,不敢苟安于关内。”

但辽镇终归是他直辖的军镇,而东江远在千里之外。这个回答让王在晋沉默了很久后又哼了一声,但是语气已经大为缓和:“话虽如此,但是辽镇每个兵有一两四钱月钱,东江现在没有定饷,更没有军官口俸,黄石你不打算要军饷,你手下也不要么?”

黄石顿时语塞,他也不能亲口说出要转隶辽镇,这样就算把毛文龙得罪死了。毛文龙在他苦苦哀求下出面留人,现在要是自己反戈一击那算什么事儿?但另一方面军饷是不可能不要的,要是今天说错什么话,以后被人当作把柄就更不堪设想了。

现在绝对不能再说什么豪言壮语,如果被这么多人听去了,以后自己讨饷很容易被别人堵住嘴,而且黄石此次来就决心捞些粮食回去,自打嘴巴的事情绝对不能做。再说,毛文龙正在为军饷的事情和辽东经略扯皮,如果王在晋拿自己的豪言壮语当炮弹,那对毛文龙绝对有很大杀伤力,恐怕黄石就会激起东江公愤,再也混不下去了。

黄石左思右想,竟然没有一个两边都不得罪的搪塞之法。

“黄游击,本官问你话呢。”王在晋还在步步紧逼。

黄石偷偷向着旁边看过去,求救于方震儒,但后者却避开了他的目光。看来一点责任也不承担看来是不可能了,不得罪王在晋今天这关就过不去,黄石只好硬着头皮说道:

“回经略大人话,末将出身广宁军,除非兵部或者经略大人下令转隶,否则当然是毛文龙属下。至于军饷,请大人酌情拨与,让末将手下有食吃,有衣穿就可以了。至于末将本人,没有口俸也无所谓,末将一定尽心报国。”

王在晋笼络各镇总兵还来不及,当然不愿意公然驳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