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窃明-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战斗力不会超过选锋营的。”金求德做出了最后的判断。他若有所思地问杨致远:“你刚才说一个月能挣多少银子。”

“三万两,至少。”

“这不是一个小孩子怀抱着一大堆金银珠宝么?”金求德不可思议地摇了摇头:“为什么没有人去抢日本人?”

“海路不好走,而且那里经常有台风,上了岸还有语言、地理问题。”黄石耸了耸肩:“现在也就是因为我们有黑岛一夫才看着简单,还有一个可以储备粮食的小城,所以看起来更显得容易,不然一点儿都不容易。”

这群人一路说了下来,贺定远越听越不像话。忍不住插嘴说道:“我们大明王师,应该是保境安民吧。”

“不错。”屋子里有个人立刻回答了贺定远,但到底是谁回答的黄石也没有注意,也没有任何人注意这一点,因为他们都热情洋溢地开始讨论需要派多少人去就可以制服长州藩了。

“如果是选锋营的水平嘛,我长生岛的救火营只要出两个步队就能打垮他们。”

金求德才说完赵慢熊就补充道:“穷家富路,去三个好了。再拉上两门炮。”

“唯一的问题就是日本幕府的反应,不过它日本一个蕞尔小邦,怎么敢同我大明争锋。”黄石冷笑了一声。这个时代中日的国力差距实在太大了,二十年前的战争就说明日本倾国的军队未必打的过明朝一个省:“不过一旦发现是我们是大明正规军,他们肯定不敢还手,我估计日本的德川幕府会去朝廷哭诉,这倒是个很大的麻烦啊。”

“是啊。太祖爷把日本定为不征之国。”贺定远赶忙又来显摆一下他的见识。

不过除了贺定远以外,剩下的人都已经在开战问题上达成共识了,赵慢熊建议把三个队的战兵都讲成辅兵:“就说是去日本卖鹿皮,买米的千余水手和辅兵,在做买卖的时候和日本人发生了些冲突。反正朝廷也没法去查。”

“嗯,就这么说好了。”黄石并不打算把日本怎么样,也没有兴趣打什么征服战争,他黄石只是想继续把这个假钱的生意做下去而巳,只要这个洞不被日本幕府堵住,劣币自然会驱逐良币。日本的黑心商人也有的是,这方面完全不用他长生岛和黄石操心:“还有一个借口问题,这个你们有什么良策么?”

“嗯,我们可以收购东林党在南京造地那批破烂钱币,卑职听说朝廷中的东林党为此头疼欲裂。而且魏公公说了,凡是亏空的部分都要南京铸币司的官员补上。”柳清扬对大明国内的经济形势一直有特别地爱好,这次东林党搞出来的抵制钱币风波这么大,柳清扬自然也收集了不少资料去看:“这种钱肯定很便宜,他们随便卖点钱就能把本补上了。我们把这些钱运去日本和长州藩换。”

看到周围所有的人都阴笑着点头,贺定远奇道:“长州藩的那些日本人又不是傻子,他们肯定不同意。”

“他们是肯定不同意,我们都清楚这一点儿。”黄石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就让登州的那文官去和南京方面搭桥吧,这样还可以送给南京铸币司的官员们一个很大的人情:“但我们的钱送去了,他们要是不给的话我们就拿下下关作抵押,让他们交钱来赎。”

“大人,”贺定远虽然善良。但并不是傻子,他听完后也就明白了这伙人到底想干什么了。他深吸了口气:“大人,我们是官军,大明官军。”

黄石一直觉得如果贺定远只是个纯粹军人的话那真是太完美了,可问题就在于这家伙还是半吊子儒生,总觉得堂堂王师官军不能去干土匪、强盗地勾当,更不能硬下心来欺负弱小:“日本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日本人。对吧?”

“是的。”

“就好比建奴首先是个蛮夷,然后才是建州的蛮夷,对吧?”本来一开始黄石是没话找话,但自话自说着他渐渐也找到了一线思路。

“当然。”贺定远又老老实实地回答了一句

“这就对喽。”黄石笑咪咪地说道:“那些日本商人喜欢用我们的钱,而且他们祖祖辈辈用了好几百年了。他们既然是人,那就有选择的自由。日本的德川幕府强行逼迫他们用日本钱是不合理的。是侵犯了他们的自由。”

贺定远地眼睛越睁越大:“大人您在说什么?末将不是很懂啊。”也就他还竖着耳朵听黄石废话,另外几个人虽然也假模假样地听着,但心里面都在盘算出兵的相关问题了。

“人是有人权的,主权无限延伸直到接触到个人的权益为止。”黄石用最快地语速说完以后,就拍了拍贺定远的肩膀,后者显然从名词到含义啥也没有听懂,黄石严肃地告诉他:“这就叫人权大于主权。你不明白没有关系,可以回去再想……慢慢地想。”

趁着贺定远晕头胀脑的时候,黄石抓紧时间和手下们讨论起即将发动的“假币战争”来。反正对日本的对策其实就是一句话“我不要脸”。军事统帅倒是个问题,黄石自己肯定不能去;柳清扬根本不是打仗的料;黑岛一夫是个日本裔大明军户所以黄石也不放心。按说贺定远倒是个合适的人选,可是无论是这个人的品德还是出于维持长生岛均势的考虑,黄石都不打算派他去日本领军。

“杨游击,你抓紧时间去熟悉一下部队。这次你作为三个步队的统帅好了。一个月后出发。”

杨致远虽然把老营管得很不错,而且他的权力也很大。但听说自己有机会带兵打仗还是很兴奋。毕竟杨致远也一直是以武将自命的,平时对部队的操练和战术也很关心。他重重地答应了下来,满脸都是喜色。

黄石听过长州藩的军备后也很瞧不起这个时代的日本军队。一个月后正好可以派些新兵去感受一下战场。用救火营的铁甲步兵对这样低劣的对手,黄石觉得就是傻子领军也能打赢了他们。

“大人。”洪安通兴奋的喊声在帐篷外响起了,外面好像还有大批士兵正在欢呼,这声音被风儿带到了黄石的耳中。

“大人啊,下雨了。”洪安通还没有听见黄石的命令,就急不可待地又喊了一声。

这喊声顿时让营帐中地军官们也都兴奋起来,这是开春以来长生岛的第一场雨。这些天来岛上的各处溪流也比去年要细很多。每天从岛上河流中收集来的淡水虽然不少,可是黄石始终坚持全岛军民每天都要洗澡,饭前便后必须洗手,所以一直都很紧张。

雨并不是很大,但远远就能者见吴穆在雨里面发疯。那厮披头散发地又蹦又跳,脸上的表情也似哭非笑。这些天吴穆的压力可不小,他作为监军也一直在勤勤恳恳地替全岛和辽南祈雨,连军事会议都不参加了。为了表示虔诚吴穆今年还一直没有吃过猪肉。

身后的赵慢熊小声地问道:“听说朝廷还会给辽南派来更多的监军太监?”

“是的,人选正在商议中。”以前辽南只有黄石和张盘两个参将有监军,可是南关之战后魏忠贤一边党争一边还不忘往这里派人,据说辽南所有的营魏公公都有派监军的打算,这样再有功劳也就万无一失了。黄石轻声对身后的赵慢熊等人说道:“这说明朝廷越来越重视我们东江镇左协了。”

“去年冬天没有下雪。”杨致远说话的时候,看向监军吴穆的眼神意味深长。

黄石明白这话里面的含义,从去年魏忠贤开始整东林党以来,大明北直隶的士民就惊骇地看见一冬都没有下雪。在这个天人感应大行其道的时代,长生岛官兵对吴公公的印象因此而一落千丈,天启五年以来吴穆也疯了一样地进行祈雨话动。

“今年正月和二月也没有下雪。”黄石仰头看了看天——此时看不见那完美无瑕的太阳,小冰河时期已经快五十年了,它还要二十年才会过去。

天启五年四月,辽南的大批农民——无论是在后金领地还是明军领地上,都感思地跪下来感谢上苍赐予的这甘露。而在更远的朝鲜和辽东腹地,农民们还在苦苦等待着……

横扫千军如卷席 第04节 银币

黄石他们才看了一小会儿雨,吴穆就兴高采烈地过来了。本来这种祈雨的活儿本该是地方文臣的工作,但长生岛既然没有文臣也就只好让吴公公代劳了。

“吴公公辛苦了,这场雨可都是您的功劳啊。”黄石领着大批的军官和吴穆客套了几句,一边殷勤地建议他去洗个热水澡:“吴公公千金之体,一定要小心啊,我长生岛事务繁多,还要多多仰仗公公呢。”

太监们的身体一向较常人弱些,当然更不能和武人相比。现在吴穆全身上下都已经湿透了,牙关正一个劲地打着战,嘴唇也冻得发紫。但看到下雨后他心里也很是高兴,支撑着和黄石又说了几句话才匆匆离去,嘴里还哆哆嗦嗦地哼着欢快的小调。

可是等吴穆离开了以后,杨致远又是轻轻地一声感叹:“皇上身边看来是出小人了。”黄石不动声色地扫犯了一圈身边的人,发现包括金求德、赵慢熊在内,他手下所有的军官都露出或多或少的赞同表情。

从万历宠信郑贵妃开始,北中国就连年大旱。自万历天子企图立皇三子为太子,这北中国的旱情就一天比一天更厉害。文臣集团(包括东林、齐、浙、楚等党)已经为此攻击了万历天子几十年了。郑贵妃作为罪魁祸首自然是狐狸精。

到了泰昌朝大灾的时候,缺德的人就换成了李选侍。这个狐媚入骨、祸乱后宫的骚娘们已经被正义的东林党赶出宫去了,但是天灾还在继续,所以说明宫内或者朝堂上还有奸邪,正义的东林党当然不会是小人,这样天启的奶妈客氏就光荣地揽下了这一重任,东林党说她是“性奇淫,秽不可言”。但具体的行为和证据嘛……东林党又说:“宫中秘事,外不可知也。”

天启四年十月,魏忠贤掀起大狱整东林党。这年冬天京师和北方的山西、陕西就看不见降雪了,对此百姓们在私下里流传着一种传言,那就是当今圣上被小人蒙蔽,朝廷所打击的也都是正人君子。到了天启五年还没有降雪后,阉党决心以革命的流言对抗反革命的流言。他们对此的解释是东林的流毒未尽,因此老天爷还很不开心。所以一定要加大对东林党的打击力度来取悦上天。

不过很可惜,至少在长生岛这个流言显然没有什么说服力。黄石的部下们虽然不敢明说,但看得出来他们都认为皇上有忘恩负义的嫌疑。东林党定策立先帝为太子、追究毒杀先帝的凶手、还赶走了企图篡位地李选侍父女(李选侍她爹是个小武官,这次东林党的擎天保社稷的大功被他们编成了评书,在黄石的前世最后还改编成了一出京剧),天启天子这么不体恤忠臣显然引发了上天的震怒。

至于黄石自己,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个人外,他对明末的文官一律没有好感。阉党和东林党们在贪污和祸害国家方面各有千秋,阉党在天启五年打击东林的大帽子是贪赃,但等阉党上台了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就黄石个人印象而言,区别就在于一个是很注重也很擅长立牌坊地婊子,另一个则是既不要脸也不太会涂脂抹粉的货色。所以说大明已经病了,而且病得很重。

无轮如何,这场雨给长生岛和西、中两岛带来了更多的水流量。十几天后,长生岛上的能工巧匠就打造好一套新的锻床模具,柳清扬和杨致远立刻跑来让黄石前往视察。

水车带动螺杆,锻床坚硬的生铁模具挤压在原材上,发出吱吱作响的金属变形声。等模具升起后,柳清扬亲手把托盘从锻床中取出。小心翼翼地捧拾黄石过目。

黝黑的生铁托盘里是满满一盘子银币,四周被锻下来的零碎会被重新溶化铸成银板,然后在这锻机中锻造成钱币。

黄石拿起一枚银币在日光中仔细地观察。模具雕刻的很用心,这个银币上面地字迹清晰可见,正面上方是“军用票”三个棱角分明的汉字,这三个字下面写着“当五钱”。最下面还有一个阿拉伯数字的“5”。黄石把银币翻了过来,后面从上到下是三排字,分别是“大明”、“东江镇”、“左协”。

东江镇开镇以来,毛文龙为了抠出那些漂没想出了各种各样的“鬼点子”,发行军票就是其中之一。毛文龙的如意算盘是他可以在东江发给各营官军票,然后各营官和士兵用他制造的东江军票和商人换东西,最后这些商人再去登州用军票换银子。

这个政策听起来不错,东江军可以借此避免和登州的粮官直接打交道。而且黄石以自己的小人之心揣测毛大帅的用意,总觉得这里面还有些阴谋的味道。只要能用军票从商人那里换到粮食,领不领得到银子就不是毛大帅的问题了。再者说毛大帅也可以趁机多发行些军票占点便宜——历史上毛文龙被袁崇焕杀头的时候,东江镇还欠着商人们二百万两的银子,差不多合东江镇九年的军饷!袁崇焕曾骂毛文龙“躬为盗贼,劫掠客商”,既然有毛文龙这厮背黑锅,这笔债务就被袁崇焕和后来的辽东主官赖掉了,倒霉的还是那些支持大明军队的商人。

就黄石的个人感觉,很多事情确实是大明的普遍风气,但情有可原并不意味着就做得对。

至于结果么……当然是很不好,毛文龙依为干城的派山东的东江军官和当地官员合作伪造了大量的军票,这让毛文龙的信用一落千丈不说,狠多正直的商人还为此破产了。

在最近的东江塘报里,毛文龙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山东文官了。他还为此向天启告了那些文官一状。投诉天子失败后,毛文龙干脆在塘报里对山东文官进行了指名道姓的人身攻击,简直就是在破口大骂了。

可是黄石认为这个事情毛文龙也不像他自己说得那么无辜,无论如何那些伪造军票的人都是东江镇的军官,那些商人拿到军票也都是毛文龙发的。黄石个人以为,毛文龙是无权两手一摊,把那些倒霉地商人踢回山东去的。

但毛文龙就是这么干地,黄石觉得很多破产的商人都称得上爱国者。他们冒着航海可能的损失和人身风险把物资运来辽东,他们也愿意在看到银子前先接受毫无价值的军票,并补给完全做不到自给自足地东江镇。

现在很多商人枯坐了几个月,甚至十几个月拿不到一分钱,这对他们和他们的爱国情怀都是极其不公正的。对大明来说,伤害这些人就是在打压整个商人阶层的爱国情绪。也是在割大明帝国的肉。而对极其依赖山东粮食和布匹的东江镇自己来说,损害正直的商人利益其实就是在慢性自杀。

黄石又拾起了另一枚银币,他把两枚银币并排高高举起,皱着眉头翻来覆去地比较,这锻制的模具采用类似活宇印刷的模式——黄石也不知道怎么造模具会有更高的效率。不过这批模具做的很不错,两枚银币几乎看不出来差别。

杨致远和柳清扬紧张地看着黄石的表情,他们的长官一直紧闭着嘴没有发表任何看法,这让他们有些揣揣不安。

“好了,以后我东江左协就用这种军票了。”黄石左方手拇指连弹,两枚银币先后在空中划出一道闪亮的圆弧,杨致远和柳清扬都忙不迭地接住了抛来的钱币。

“我东江镇左协定员八千人,每兵月饷十钱,年有饷银六万两。”边军的定饷本是一两四钱,但是天启朝以来,奢安、建州、白莲之乱消耗甚大。尤其是奢安之乱,三年来动员军队十余万。几次长期出击,耗费军费近两千万两。内外库的储备早已捉襟见肘,内地的军镇和没有战事的军镇已经停饷多年,东江镇作为前沿军镇虽然只有几十万,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算起来也是中等水平了。

因为今年有南关大捷,所以天启用内币补上了不足的那一半。这样上缴了东江本部一万两后,左协再加上杂七杂八的赏银共有十五万两银子,等黄石请求加派地方耗羡地文书到了山东后,还会有三万两的进项。所以黄石打算把这个缺额都包下来,给左协各部发满军饷:“我们长生岛每个士兵发四枚银币,金州我们长生岛派人去发饷,每个兵也是四枚。金州和选锋营的人我不管,但我们长生岛如果有人贪赃或是和选锋营的将官串通贪污,那一律要军法从事。”

“遵命,大人。”杨致远利索地答应下来了,他心里已经盘算了几个发饷人选和监督人选。此外他也知道黄石还会从内卫和忠君爱国天主教会派人去监督。

“至于张攀、毛可义、毛可喜他们,按兵部的勘合结果发饷给他们,我们就不必派人去监督了。”黄石伸手从盘子里抓起了些银币,在两手间往复地倾送着。簇新地钱币发出悦耳的声音,锻出来的毛角还有些扎手。

山东运送来的库平官银都是纯度超过九成九的白银,而黄石手中银币则没有这么高的纯度,大约是银七锡三的配比,所以铸这种银币已经带来了三成的钱息。不过这钱息黄石现在还拿不到手里,因为这银币理论上只是一种军用票。黄石也规定五钱的银币可以在长生岛老营换取五钱的白银。

即使所有的商人都来把银币换成纯银,黄石也没有吃亏。但这银币无论从便于携带还是从价值直观方面看,都是比银锭更好的一种货币。所以黄石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等长生岛银币的信用建立起来以后,这钱息就是自己的囊中物了。除了长生岛无条件提供兑换服务外,黄石还下令长生岛的所有出产都接受商人用银币交易。

除了银币以外,黄石还打算锻造些铜币作辅币,当然名以上也是长生岛的军用票。大明到了天启朝以后,大明朝廷的信用已经跌落到一个很低的水平上,这个时代也已经有狠多钱庄开始私铸钱币了。大明帝国对此完全无力制止。在这些私铸币流通的小范围内,大明的铜制钱已经不能和他们竞争了。大明从中枢到地方的官员们,对这些私钱也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对国家会造成多大地危害。

大明政府现在极其低下的货币信用造成一个现象,就是除了私铸币外,全国流通地都是各种银锭。银锭虽然具有更多地信用额度,可是官银和民银的成色还是有着重大的差别。各地的民间银锭也都不同,这给商业交易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黄石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一旦有一种能大量制造地,并且具有相当信用的一般等价物出现,那么最终就一定会在商业领域流通开。

大明的不幸就是长生岛的幸运。信用货币的终极目标当然是废两改元,不过黄石此时还不打算一口吃成个胖子,他和柳清扬现阶段关注的重点还是这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