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当国-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氛更是轻松,却说到了返乡还没有回来的历韬,陈思宝的消息却灵通的很,感慨的说道:

“历家如今在宣府风光了,历韬他爹原来是分守参将,这次搞不好能坐上宣府副总兵的位置,有这层关系在,历韬游击的前程还是有的。”

……

十月初的时候,那三十多艘去往辽镇的船回返,装了满船的关外特产,又带了近千根大木回来。

除了这些,还有近百名随船而来的辽镇商户,这些人大都是辽镇上下各级军将的亲戚或者亲信,孙守廉第一次趟开了商路,赚了大钱,大家的心思都是动了,按照守在港口的坐探回报,这近百人差不多分为十拨,都带着大笔的金银。

天津卫第一次出现了有银子也未必能买到货的情况,因为关外的豪商们来晚了,三江商行和其他几家大商行把适合关外的货物都收购囤积了起来,南北各处的海船来到后卸货也没有急着回返,都在天津卫等候去往关外。

辽镇豪商看到这局面也是心急的很,各家商行货栈都知道这是将来的大买家,各显其能的替他们解决货源。

京津之间,原本天津卫的货物只是流向京师,这次破天荒的,京师内开始向天津卫运货,京师各家店铺的货物或者被总店收回,或者被高一点的价格收购回去,因为天津卫有更高的价钱,还有更长远的利益。

这样的局面下,谁都知道此次出航是稳赚不赔,襄诚伯陈金胜牵头,京师三家勋贵,两家皇商以及他们的亲友,凑出了二十万两银子送往天津卫,他们还是不放心,反倒是陈思宝几个虎威武馆出身的,东凑西借的弄了三万两私下送过来了。

……

万历七年十月十六,一百三十七艘海船从天津卫出发,前往辽镇,预计停泊的港口是盖州卫向北几十里的娘娘宫所在,海船最小的也有六百八十料,这差不多是大明立国以来,自三保太监下西洋之后,最大规模的海运航行。

送走这支船队没几天,广东水师提督陈璘派来的船队到达了天津卫……

四百一十

十月下半,身子弱的人已经要穿上棉衣皮袍。来天津卫的船只也渐渐的少起来,不过各家商行货栈却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天津卫到京师这一段的水路已经不能走船了,再过半个月,海船想要进港也难了,可京师以及附近各省在腊月间对货物的需求量极为惊人,京师那就好像个无底洞一般,皇宫大内,皇亲国戚,勋贵高官,富贵豪门,逢年过节,自家吃用,迎来送往,这不知道要用掉多少东西。

更别说北直隶各府,济南府、东昌府、甚至还有河南的开封府归德府,关外的辽镇各处已经是大批货物运送过去了。

这些富庶之地的需求,都被物美价廉的天津卫货物填充,无数的货物出去,大笔的银子进来,南边和外洋来的海商,在天津卫城里城外的商人。都是大发其财。

经过这大半年的经营,天津卫的繁华致富的名声在大江南北,大陆外洋开始传扬开来,许多怀疑的人开始信服,许多人都打算着去天津卫看看。

商行货栈开始囤货,一些京师商人设在天津卫的分号铺面开始把大批的货物送到京师,这一笔笔进出,加上去往辽镇的那个船队,王通在十月份一次性给宫中送去了二十万两银子。

天津卫如今就是一只下金蛋的鹅,凡是和天津卫利益相关的各方都是小心翼翼的照看,唯恐出什么乱子,大家就没的发财了。

所以陈璘那支小船队过了山东的时候,就有人注意到了这支古怪的队伍,里面有番人的那种大炮船,可还有几艘广船,居然挂着大明水师的旗幡,隐约间那几艘广船似乎是拱卫着番人的炮船,这是来干什么的,怎么看都觉得诡异。

就有那借着熟悉水路的商船升满了帆快走,早进天津卫港,急忙把消息告诉了王通这边。

这些番鬼不干净的很,有时候看你势单力薄,在海上就敢动手硬抢的,要不是三水王下了几次狠手,这帮人在海上还不知道胡作非为到什么地步。

听到有炮舰要过来,王通也是吃惊,按照他那有限的历史知识。天津卫外面的海上出现外国的战舰似乎那是鸦片战争时候的事情了。

可既然来了,那就要小心应对,天津卫是京畿海上门户,这可不是闹着玩的,王通一方面开始布置纵火船和岸炮,一方面知会了分守天津参将孙志彬,兹事体大,孙志彬也不敢怠慢,一边调动兵马,一边去火器官坊那边弄出了六门将军炮,一并拉到了海边。

反正能靠岸的地方就那么几处,都是荒滩,火炮摆好,骑兵做好预备,你尽管靠上来就是了。

岸上鸡飞狗跳的预备,陈璘派来的那艘船队似乎也知道会引起惊动,也没有先急着靠岸,先派人乘坐小艇过来,是水师的一个把总,拿着关防文书上岸知会,这才让岸上一干人等松了口气。

但那个至今还未被正式承认的“海河巡检”汤山却比旁人露出了更多的警惕。在王通系统内一直很谨慎小心的他,破例亲口向王通请求,说万万不能大意。

当年红毛番人在澳门上岸说借一牛皮大小的地方歇息,上岸后却把牛皮裁剪成细条,然后扩了好大一块地方去,这个欺诈的行为海上人都还记得清楚。

陈璘派来的那些人倒是无所谓,只是感叹要是天下间都和天津卫一样小心谨慎的话,还用担心什么倭寇吗?

虎威军出动了三营的士兵,陈璘这个船队的每艘船两侧都被挂上了纵火船,稍有不对,在船上的士兵可以动手镇压,纵火船也可以点火烧船,这也是万无一失的法子。

做好了这些,汤山才同意外面这几艘海船进港,旁人都觉得汤山小心太过,没想到王通却当即给汤山提拔了个小旗。

如今手下管着不少人,可身份依旧是锦衣卫兵卒的有不少,管着船头香劳力的潘明和这海河边的汤山,如今汤山却是上去了一步。

……

天津卫这边派船去海上和陈璘这个船队说明规矩,回程的时候还是带下了一个人,一个满脸大胡子的铁匠。

船上的葡萄牙人中,有士官,也有作坊主,身份地位什么的比这个铁匠高的不少,可这一路上,船上的明国官兵对这位大胡子铁匠都客气的很,饮食住宿上的待遇也好很多,对待其他人则是恶语相向。

大家不太明白为什么这样,远远看着。似乎这位铁匠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得到这么好的待遇。

观察航向和体会逐渐变冷的温度,大家都知道这次是来到了明国的北方,可这个铁匠不过是从本土来到东方淘金的寻常人,为什么会被这样特殊的对待。

……

“巴蒙德师傅,好久不见了,您的身体好吗?”

王通笑着抱拳说道,他的面前是满脸愕然的大胡子铁匠,那个在澳门教给他打铁的铁匠,算是他第一个老师。

巴蒙德用手用力的揉揉眼睛,不敢置信的看看已经成熟许多的王通,颤声开口问道:

“你是小王通,就是那个缠着我学打铁的小王通?”

他说的是带着广东口音的官话,他这掺杂着广东和葡萄牙口音的官话颇为生硬,跟在王通身后的几个亲兵忍不住就要笑,却被孙大海回头恶狠狠的瞪了眼,各个捂住了嘴。

王通含笑点点头,伸手从身侧的枪套中掏出了那杆短铳,一看到这短铳,巴蒙德什么疑虑都去了,向前走了几步,猛地搂住王通,大声的说道:

“小王通长大了,小王通长大了。”

巴蒙德这个白人大汉突然的动作吓了王通身后的亲卫一跳。最前排的几个人刀都已经抽出,王通被巴蒙德抱住,吃力的伸出手在背后摆了摆,这才阻住了手下的动作。

“我一路上一直在想,为什么要带我过来,看到你我才明白。”

王通脸上带着笑,这个铁匠巴蒙德是让他感觉到亲切的人,和他父亲去澳门那段时光是在这个时代最美好的日子,巴蒙德在澳门帮了他很大的忙,是那段美好时光的重要构成。

拥抱了一下,大手在王通后背和肩膀重重拍打了几下。巴蒙德后退一步上下仔细打量王通,赞叹说道:

“小王通现在也是大人物了,王大人怎么样,也升官了吗,看你的样子,应该比知县老爷的官要大了。”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在王通面前提起王力的名字,因为王力当年身份低微,没什么人记得他的存在,也谈不上什么交道,听到巴蒙德说起,王通脸色一暗,郑重的说道:

“家父已经亡故……”

听到这个说法,巴蒙德愣了愣,随即又是伸手拍王通的肩膀,叹气说道:

“不要太难过了,王大人看到你现在的样子,他也会高兴的。”

“巴蒙德师傅,为了迎接你的到来,我这边早就预备好了酒宴,一起走吧!!”

看着王通和巴蒙德说说笑笑的上了马车,身后的亲信头目都面面相觑,他们第一次看到王通这个模样,实在是稀罕。

一方面觉得奇怪,一方面却觉得这位少年老爷更多了几分亲切感。

……

“不要乱走,去那边的帐篷中脱下你们的衣服,然后用水冲洗下出来,会有给人给你们换洗的衣服!”

广东来的船队停在木场更向西的地方,船上人都来上了岸,有通译在那里大声的喊话,在士兵们的冷眼注视下,这些从澳门来的葡萄牙人忐忑不安的走进帐篷换下衣服。

光着身子走出,有人递过水桶,水桶里有气味奇怪的水,用这个水冲洗一遍,再用温水冲洗,然后找块干布擦了身子,那边有预备好的干净衣服。穿上之后,又被带到一个临时圈起的院子中。

“回大人的话,郎中都已经请来了,等这些番人洗完了之后,就给他们挨个诊治,要是有病的就立刻单独安排住处。”

听着亲兵的禀报,王通点点头,这种法子还是汤山说的,怕这些洋人带来邪气,虽然迷信,不过道理却是预防免疫的一套,王通自然采用,好在巴蒙德的身体壮健,倒是不必担心什么问题。

天气有些冷了,岸上正在换衣洗澡的洋人各个冻的蹦跳,王通搀扶着俞大猷走到岸边的那艘葡萄牙炮船前,老将听说后一定要过来看看,边上跟着此次带队的广东水师千总,出声介绍说道:

“这炮船模样和咱们广船差不多,番人叫什么盖伦,却不知什么意思。”

这船的形状不像是福船那般方头方脑,船是尖头,三桅,帆缆密布,看着好像是蛛网一般,不远处停靠的广船则没这么多缆绳。

大小这艘三桅的盖伦船最大,不过最吸引王通和俞大猷目光的是岸边那一侧船身上开的十几个窗口,窗板都是打开,露出了里面黑黝黝的炮口,这一艘船的炮数就和海河岸边的炮台差不多数量了……

四百一十一

“老大人,这船是番人用来海上运货的。据说要在几万里之外的东边运来金银,然后在咱们大明和南洋换成丝绸、瓷器和香料,然后再运回本土,这一来一去差不多要一年的功夫。”

广东、福建那边官军将领,都把俞大猷当成军神一般的看待,那位广东水师的千总没想到来到天津卫居然能看到俞大猷,所谓俞龙戚虎,俞大猷的地位还在戚继光之前,这千总激动非常,恭敬殷勤到了极点。

从甲板处走入下面的舱室,能看到一门门在炮座上的火炮,炮座两端有粗大绳索和窗口两边木框相连,这是开炮后止住火炮的后座用。

“下面还有两层,第二层也有火炮放置,第三层则全是货物,三层舱室除了给水手居住的地方之外,都是放置货物和食物饮水。”

这千总倒未必知识丰富到这个地步,想来几个月来在船上了解了不少东西,王通听的聚精会神。

按照他的判断,这样的船只应该就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船型了,欧洲的白人就是靠它远涉重洋。征服一个个国家和民族。

俞大猷似乎没有在听那千总的介绍,从在船边的时候就有些入神,走进这第一层的舱室之后,看到那些大炮,就走上前去抚摸着炮身。

那千总说了几句,话题不知道怎么转到了进入澳门,说起自家军队和主将的表现,又是在崇敬多时的俞大猷面前,这千总眉飞色舞的讲道:

“前一日,陈大人先让咱们的船扮成渔船商船进了澳门,到了动手的那一日,号令发出,立刻把那些番人吓住了……”

“不管海上陆上,真要打起来还是要堂堂之阵,靠着强弱分胜负,要是拉出来海上对战,广东水师能行吗?”

正说的兴高采烈间,俞大猷低头看着火炮打岔说了这么一句,那千总顿时停住,支吾了两句,终究还是说不出什么大话。

“打不过,打不过,只能用火船靠近了烧,可对方这么多炮能让你靠过来?对方是软帆,海风鼓荡起来,比你跑的也快,到时候怕是跳帮都来不及。就被轰下去了。”

俞大猷莫名的言辞激烈起来,那千总头低着也不敢回嘴,俞大猷所说的句句都是事情,陈璘也曾讲过类似的话。

软帆,听俞大猷说,王通才想起上船时看到这洋船的桅杆上挂着的是用帆布为材料的船帆,而广船和福船上的帆则是用类似凉席的材料制成,他不太懂船,可按照基础知识来说,软帆的面积大,似乎受风的面积也大,估计顺风的时候速度会更快。

“番人舰船火炮如此犀利,大明水师如何能够抵挡,朝廷又不愿意多花一文钱在海上……”

俞大猷手拍在炮身上,声音渐渐颤抖嘶哑,到最后就是在不住念叨着:

“如何做,如何做……”

俞大猷弘治十六年生人,如今已经是七十五岁的年纪,人年纪大了,身体和精神已经受不了太大的冲击,念叨几句。身子就朝着一边倒去,好在那千总和王通就在身旁,他们倒是手脚利落,连忙上前把人扶住。

王通连忙喊来卫兵,众人在船舱中找了一块木板把老人放在上面,小心翼翼的抬了出去,被这件事一闹,王通也没了继续看的心情,也跟着一起走了出去。

出去之后,老人嘴里一直在低声的嘟囔‘如何做’,热泪纵横,王通有些糊涂,跟着一起下了船,招呼马车开过来,就近先找个郎中看看。

王通站在岸边看着马车远去,突然心有所感,回头看去,正看到那艘葡萄牙人的船,这条船比起那些千料以上的福船还大,那黑黝黝的炮口更是说明强大的火力,这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海上武器了。

正感慨间,王通突然醒悟过来,这船的确是先进的象征,可这不是大明的船,这是外国的船,随时可能对大明的沿海造成危险的外国,为大明海防操持半生的俞大猷看到这样的海上利器,自然会震惊哀恸。

在嘉靖时开始,大明的沿海官民就开始看见这些西洋的武装商船。可从没有人想着去模仿去学习,一直到多少年后的鸦片战争,国门被屈辱的打开,那一世就算历史知识为零的人也会知道的国耻。

莫名的又想起当年历史课上曾听过的一件事,清末胡林翼看到江上外国火轮船逆流而上,吐血从马上跌下,和方才俞老大人的反应似乎有些相通。

“那个人快穿上衣服,光着蹦跳好看吗!!”

王通的思绪被那边隔离区的吆喝打断,他看看吆喝那边正大声喝令番人的兵卒,再回头看看只有大明兵卒值守这艘大船,脸上渐渐浮现笑意。

“我来了,一切自然不同。”

这句自言自语没有人听见。

……

铁匠巴蒙德是个实在人,王通原本准备按照按照府内供养马婆子的待遇照顾,寻一处宅院找几个伺候人,让自家的师傅过几天舒服日子。

没想着在府内过了两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老爷生活,巴蒙德第三天就闹着要出去,一问为何,说是每天忙碌习惯了,这么享受浑身不舒服,左右有肉吃有酒喝又有舒服地方住着,还要找个打铁的营生。

“现在王通你有了钱,也是大官,在这里开个铁匠作坊可以吧。我也要雇佣上几个学徒帮忙,过过作坊东家的舒服日子。”

巴蒙德的要求实在是简单,王通也只能笑着答应,但住还是住在宅邸边上,吃饭什么的反正没有女眷,都是叫过来一起吃。

“师傅,当时你从家里跑出来,来到大明来干什么啊!”

快要十一月了,饭桌上开始有涮锅之类的热气菜,巴蒙德吃的眉开眼笑,王通吃了两口随意的问道。

“从前不是和你讲过吗。当时我不小心打死了一位老爷的猎犬,还怕被追究,所以应募水手来了东方,到了澳门,船长病死,我就留了下来。”

王通拿起酒壶给巴蒙德倒了一杯,他当然还记得这桩事,问这个是为了引起话头罢了,王通笑着继续问道:

“那其他的人呢?那艘大船船上的水手呢?那些兵丁呢?”

巴蒙德夹了一筷子羊肉,在蘸料碟中点点,眉开眼笑的放进口中,在澳门那种炎热之地,汉人的饭菜也不会有涮锅这等菜色,巴蒙德一吃就喜欢上,现在顿顿都有,听到王通的询问,他一边咀嚼,一边含糊不清的说道:

“还能为什么,为什么赚钱和发财,都说东方遍地是黄金和珍宝,来了之后就能暴富,很多人就过来了,来了之后没有看见黄金和珍宝,可在澳门做工匠赚到的工钱是家乡的四倍到五倍,几年后也能积攒一笔钱,水手和士兵也是一样,在这里赚的钱比美洲还要多……”

王通给自己倒了一杯酒,悠然自得的喝了下去,笑着说道:

“来赚钱的,这就好说了!”

……

来天津卫的葡萄牙工匠和士兵们目前的心态也就是忐忑不安了,本来上船时候的恐惧现在已经麻木了许多许多。

几个月的海上航行,明国的士兵尽管严厉却也没有动粗,来到这天津卫之后,遇见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换衣消毒,这也是正常,如果要杀或者什么残酷对待,恐怕早就要动手了。现在这么隔离着,只是不知道费这么大力气把大家抓到明国北方来干什么。

毕竟澳门那边有地位的军官、官吏、教士和商人们都没碰,反倒都是工匠和士兵和士官,这些人有什么用处。

隔离五天后,还有人来下发了棉袍,又有人送来厚被褥,这种待遇让众人更是安心不少,偶尔也有说笑,偶尔也有人找个高处看看远处,在西边似乎有个繁华无比的大城市。

隔离十天之后,先被带走的那个铁匠来了,穿着打扮好像是大明的富豪一样,大家心里都嘀咕这铁匠是不是遇上了大明贵族,才突然富贵。

那铁匠没进隔离区,反倒在隔离区的栅栏外拿着一把滑膛枪询问,谁懂得制造和修理这个武器。

要是没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