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当国-第3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太后的淡然让万历皇帝更是惶恐,可眼下这个情形,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是磕头请安告辞。

……

“这些日子,都有谁家的命妇进宫见过太后,去查实之后回禀”

从慈宁宫出来,万历皇帝没有去乾清宫歇息,也没有按照惯例去郑贵妃那边看望,又是回到了御书房,张诚、邹义都是叫了过来。

下了这个命令,张诚连忙在一个揭帖上写下,交给赵金亮,让他现在就吩咐旁人办,赵金亮出门之后,万历皇帝有些焦躁的胡乱翻看奏折,在那里开口说道:

“寡人的家事,里里外外这么多人操心,又不是他们老婆,他们儿子,他们乱折腾什么,寡人的家事,凭什么让他们胡言乱语!”

张诚和邹义也是低头不语,这样的事情,实在是不好插嘴,万历皇帝看这两人不说话,不由得更加焦躁,猛地将奏折向桌子上一摔,低声吼道:

“一定是有人挑拨,母后已经好久没有提起此事,查,一定要查出来!”

说完这个之后,万历的气势渐渐虚了下去,瘫在书案后的座位上低声说道:

“朕后悔啊,王通当日所说虽然诱人,但朕身为天子,应该更慎重些,不应被这功业动心,导致王通身陷险地,不知生死,他为朕做了这么多事,朕却这般。”

皇帝在那里长吁短叹,气氛倒是比方才稍微和缓了些,邹义和张诚对视了一眼,自以为看明白张诚的暗示,咳嗽了声,开口说道:

“万岁爷,治安司的消息上说,外面的官员,还有在京的士子们,都经常议论立储的事情,常有些不中听的言语,除了外面在说,宫里有些人也经常念叨什么长幼有序……”

说到这里,却是戛然而止,因为他注意到了张诚严厉的目光,万历皇帝的神色也是阴沉的可怕。

邹义后悔不迭,也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万历皇帝反倒不那么暴躁了,端坐在那里沉声问道:

“宫外那些死脑筋的书生不想让朕过的顺心,没事情尚且要弄出事情来,自然会盯着这个不放,怎么,宫中也有这等混账行子?”

这话差不多就是骂娘了,邹义身子弓的更低,张诚瞥了他一眼,又是躬身禀报说道:

“万岁爷,宫内不少当差的人,和外面读一样的书,内书堂那边又都是外面的人教授,行事想法和外面的人一样,倒也没什么稀奇,这些也是早有。”

听到张诚这么说,万历皇帝反倒是理解,如今宫内的宦官大多是幼时入宫,就和外面的孩童一样入学堂读圣贤书,然后一步步办差当官,思维方式什么的,也不会和外面有太大的区别。

“荒唐之极,朕的奴婢,居然对朕做的事情不满,这些奴婢真应该好好的惩治教训!”

张诚心中叹气,邹义这句话,要给宫内的人惹来多少麻烦,而且话传出去,张诚和邹义肯定也是被孤立起来,那时候就事事难办了。

可话已经说出口,万历皇帝明显有了怒火,总要想方法将话题扯开,张诚上前一步,低声说道:

“万岁爷,奴婢说句不该说的,还请万岁爷赎罪,这些话前年就有,去年也有,为何今日突然间喧嚷起来?”

万历皇帝低头沉默了会,才抬头肃声说道:

“因为北疆王通吗?”

说完这句,万历皇帝自己叹了口气,又是开口说道:

“武事上有王通,文事上有你们,朕才能在朝堂上令出必行,才不必事事听母后的,现在这情形,就好像是一条腿断了……不对,明明消息还没传来,为什么人人这般认定,王通真要出什么事情,难道大明就会得到什么好处,难道他们就会得到什么好处?”

万历皇帝脾气发完,张诚犹豫了犹豫,低声说道:

“万岁爷,真要是那般情景,奴婢们自然忠心不二,其他的外援,恐怕只能是太后娘娘那边了。”

张诚已经变了说话的立场,可见他对局势的判断也开始没有信心,万历皇帝在那里安静了半响,猛地抓起一块砚台砸了出去。

……

时间进了二月,北地到京师的消息已经断绝了近十天,兵部尚书张学颜开始提出,山西以及北直隶两地要整备兵马,其他言官们的鼓噪已经不必说了。

万历皇帝回到宫中,又被请去慈宁宫用晚饭,李太后依旧是满脸慈祥,等万历皇帝放下碗筷之后,笑着说道:

“皇上,哀家要说的还是上次那几件事……

七百八十四

听到李太后说这个,万历皇帝的脸色无怒无喜,只是开口说道:

“母后请讲。”

“天津卫那边设立专管官员一事,前几日有人和哀家讲,如今兵部武备司员外郎黄宜分堪称能员,做事办差都是谨慎认真,人又是个忠厚老实的,天津卫那么多钱财进出,正需要这样的人过去,皇上你觉得如何呢?”

上次并没有提出具体的人选,这一次直接说出人名,万历皇帝头低了下,闷声说道:

“这人是舅舅的门生吧,舅舅吃穿用度比朕都毫不逊色,家里难道缺了钱财,怎么还这么热心收敛。”

李太后的眉头猛地皱了起来,这几天京师的局势越发的躁动,尽管没有消息传来,可从山西和大同那边过来的消息,都是说王通这一军凶多吉少,没有了王通,万历皇帝好多事情必须要通过外朝才能去做,如果有所权衡取舍,李太后觉得万历皇帝不会拒绝自己提出的要求,没想到居然这般冷言冷语。

冲着边上用了个眼色,侍从的宫人们都是退下,李太后的声音也是转冷,开口说道:

“皇上,天津卫保着宫中的用度,不光是那一百二十五两的金花银,御马监那边在天津卫入股的几家商行船行,每年入息分红也是不少,缺了这个财源,宫中用度一下子就要窘迫起来。”

“怎么会断绝,母后是不是太过担心了!”

“王通那边若是回不来,或者是大败而归,天津卫那样的地方,他一个失势的武职,皇上以为他还能把持着吗?到时候朝中推举一个过去,那还会有一两银子送进宫来,平素里宫中去做什么营生,朝臣都是百般拦阻刁难,不提早做准备怎么能行,宫中没有银子,禁军和京营军将的粮饷赏赐那里去筹。”

李太后的声音严厉起来,万历皇帝只是恨恨的嘟囔了一句:

“这朝中百官,到底是不是大明的臣子,朕的日子好过一点,为什么他们就看不惯!”

“皇上,哀家所说的这些,皇上觉得如何呢?”

那边李太后又是问了一句,万历皇帝沉默了会,开口说道:

“母后说的是,皇儿明日去安排下。”

大明自宣宗之后,又经历了土木堡大败,朝中有话语权的勋贵和武将系统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文臣势力开始独大。

文臣讲求风骨,讲求圣贤之道,讲究直谏,这其中最没风险又能扬名博得赞誉的,莫过于劝谏阻止皇家不要奢靡浪费,宫内开的皇庄皇店,文官们要千方百计的封掉他,宫内派出去的税监、矿监,不管表现的如何,文官们一定要想办法把他们驱逐回宫中,过份些的,直接就把这些宦官抓起来治罪。

至于每年成为定格,江南税赋中单列出来的金花银,文官们不知道和历代天子纠缠了多少次,每次天子想要多要些钱,文臣们总要纠缠不休,一两也不能多。

天子多要钱未必是为了奢侈,文臣们节省也未必是利于国家,文臣们对商税深恶痛绝,可小民百姓跟商税扯不上什么关系,和商税相关的都是高门大族,富贵豪商,而朝中和地方上的官员,又多出于这些高门富贵。

天津卫每年输入宫中一百二十五万两定额,又因为天津卫商业繁盛,皇商多有在天津卫开设店铺商行经营的,也是获利颇丰。

这一来,宫中进项的一半以上,都可以在天津卫取得,而且对民间没有太大的压力,这样的情况,却不是文臣们愿意见到的。

从前皇庄皇店的收入不多,主要依靠户部拨给,户部拨给,朝臣们自然有发言权,对皇家的开销花费有话语权,自然能影响到其他的方面,眼下这个话语权越来越小,文臣们自然会将天津卫视作眼中钉。

王通若在,他拳打脚踢弄出了天津卫,他又有种种狠辣手段,旁人不好下手,也不好说话,但王通若不在,这些官员对付皇帝的手段可是一大把,往往都是冠冕堂皇,万历皇帝还真是无可奈何。

李太后所考虑的,实际上也是实情,但这黄宜分是武清侯这一系的人,到时候天津卫的财源控制在太后手中而不是皇帝手中,对外说起来都是被皇家抓在手上,实际上却有很明显的不同。

不过到了此时,是被朝臣掌握在手中,还是被太后掌握在手中,君臣和母子,万历皇帝也知道如何权衡利害。

万历皇帝的那个答复,李太后很满意,本来已经阴沉下来的神色,又带了些笑容,随意扯了几句别的之后,却开口又说道:

“昨日王氏带着常洛来哀家这边玩,常洛这孩子才两岁,就能看出来敦厚老实,让哀家喜欢的紧,皇上,常洛在宫中呆了快有两年,至今没个说法,如今动荡多事,这等不稳的缘由还是要少些好啊?”

这次万历皇帝的眉头已经皱起,万历皇帝在李太后面前很少有什么怒色忧色,但说到这里,却实在是抑制不住,但万历自己也没有了底气,尽管在北疆还没有正式的消息送来,可他也感到凶多吉少。

上次还可以顶回去,这次就要斟酌着再行回答了,李太后脸上的笑意一点点消失,万历皇帝终于开口说道:

“母后,常洛的年纪还小,等再大些,封王就是!”

“为何要再大些封王,常洛身为皇长子,祖宗规矩,这时就应该封为皇储太子,何必再拖延,皇上,哀家说多了皇上不愿意听,哀家历经三朝,朝中那些官想什么如何不知,皇上有了子嗣却不立皇储,会被他们揪住不放,到时候皇上这里就失措了。”

李太后依旧是用劝的方式,万历皇帝的眉头却越皱越深,沉声说道:

“母后,立储与否,是皇儿的家事,母后说得,他们说不得,王通胜败不知,这件事皇儿有错,但这错,也不是让外面朝臣和有心人拿来威逼的借口,他们若是真敢开口,廷杖等着呢!”

“荒唐!什么是家事,什么是天下事,你是天子,天家事,就是天下事,朝中百官如何说不得,若是为这件事闹将起来,朝局动荡,再加上北疆的大败,恐怕真有有心人要做什么事了!”

李太后脸上笑容尽去,严厉的说道,万历皇帝想要拍桌子,不过只是在桌子上狠狠的抓了一把,闷声说道:

“母后,恭妃王氏是慈宁宫出来的人,事事听母后您的话,母后非要坚持立储,还不是为了让恭妃更进一步……母后,皇儿登基以来,你已经管了十年,儿子已经长大了,儿子也有了自己的儿女,你何苦还要管……这天下,姓朱,不是姓李……”

万历皇帝开始扬声说道,到了后来,声音却放低了下去,说的含糊不清,但屋中实在是安静的很,每个人都听的清清楚楚。

屋中的两名女官和伺候的几名小宦官都是脸色煞白的跪了下去,伏在地上不敢动,不敢出声。

说完之后,万历皇帝就是低着头,屋中安静的很,他还是抬头看了过去,李太后在那里身子都是发抖,伸出手指着这边,万历皇帝也有些惶恐,这时李太后厉声开口了:

“天下交给你管了两年,可是如何,三十年边塞都是捷报,你却放任王通深入北疆,弄出这等大败,败坏了这样的大好局面,你有何颜面见你父皇,见你皇祖,你有何颜面见大明的列祖列宗!!”

万历皇帝身子缩了缩,经过三阳教之乱,李太后不问政事,万历皇帝以为自己有底气了腰杆硬起来了,没想到被李太后这样呵斥,心里还是虚的,可又颇为的不服气,只在那里嘟嘟囔囔的说道:

“父皇被定下做太子也很晚,裕王这个封号也不早,皇祖那边不也是开了这个头吗?”

“都下去,都下去!!”

李太后厉声喝道,周围伺候的宫人们如逢大赦,急忙退了下去,李太后指着万历皇帝肃声说道:

“你身在宫中还说这样的糊涂话,武宗皇帝怎么落水,又怎么窝在宫中病死,当年俺答怎么就在大同宣府畅通无阻,围住了京师,你难道不知道武宗皇帝亲信武臣,你难道不知道你皇祖登基之初得罪了多少文臣,你真以为这天下是一家天下吗?你亲信王通,又在运河上设卡收税,又开海贸易,你当那些文臣们心中高兴,你以前能压住,现在大败如此,你如何能压得住,难道真等到别人逼哀家去告祖宗社稷吗?”

告祖宗社稷,这就是言废立了,万历皇帝脸色已经变了,李太后说到此时,眼泪已经止不住,在那里抽噎着说道:

“皇上,哀家是你的亲娘,十月怀胎生下了你,你是娘身上掉下的肉,为何你总是把娘当成是仇人一般提防对待,现在这些事不做,等到了要做的那一天,恐怕就晚了啊。”

说完又是哭了起来,万历皇帝坐在那里呆若木鸡,半响才叹了口气,刚要说话,却听到外有宦官尖着嗓子喊道:

“太后娘娘,万岁爷,奴婢有十万火急的要事禀报!!”

七百八十五

阉人尖着嗓子吆喝,听起来都是差不多的,一时间,屋中的二人也分辨不清是谁的声音,但李太后这般失态,却不好让旁人见到,屋中的谈话立刻止住,外面的话语清晰的传了进来,能听到屋外的宦官压低了声音说道:

“督公,太后娘娘和万岁爷正在说话。”

能被称为督公的,就是司礼监提督太监张鲸,他现在掌管东厂,他是内官中第二号人物,可在慈宁宫这等地方,他也要谨慎小心。

不过外面安静了下,立刻听到张鲸抬高了声音说道:

“确是十万火急,要不然奴婢不敢来打扰太后娘娘和万岁爷!”

看着满面泪痕的李太后,自己母亲居然伤心成这个样子,万历皇帝心中百味杂陈,孝子自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母亲这样,可身为皇帝,他却知道如果天津卫交给武清侯家,按照太后的意思立储,那自己恐怕又要恢复到登基前十年的境况,这次过去两年,当时狼狈成什么样子,万历皇帝记忆的很清楚。

而且宫中他最喜欢的是郑贵妃,万历皇帝曾和赵金亮说过:

“朕若是生在百姓家,就可以和郑氏终老一生。”

如果长子朱常洛为太子,那王恭妃必然是皇贵妃,甚至可能取代王皇后的地位,而这样一个对太后唯唯诺诺的女人在自己身边,实在是没有什么乐趣可言。

偶尔的春风一度,在自己都已经遗忘的状况下,突然多了一个儿子,万历皇帝始终觉得没有真实感,他感觉这个不是自己的儿子,而郑贵妃那个才是。

不管心中再怎么不情愿,局面已经到了这般,万历皇帝怎么想都想不到有什么反转的机会,他突然感觉心如刀割,自己好不容易有了王通、李虎头一干的好朋友,却因为自己的好大喜功将他们埋葬在了北疆。

李太后拿起手帕擦拭了下眼泪,起身走到了珠帘之后坐下,涩声开口说道:

“皇上,等下说也不迟,先看看有什么要紧事!!”

万历皇帝伸手揉搓了下脸,这还是他在虎威武馆的时候学王通等人的做派,镇静了些,扬声开口说道:

“进来禀报吧!”

外面刚有人答应了一声,却又有人高声喊道:

“太后娘娘,万岁爷,奴婢有要紧的事情禀报!!”

能听到外面一干人纷纷乱乱的问“张祖宗安好”“张公公也来了”,这声音万历皇帝每日都能听到,自然知道这是张诚的。

“一并进来吧!”

张鲸比较倾向李太后,张诚自然是倾向万历这一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急事,让张诚、张鲸这么着急的跑过来,如果次一等的事情,张鲸可以晚些来,万历皇帝马上就是想到,双手猛地抓紧了把手。

张诚和张鲸进了屋子,连忙跪下给李太后和万历皇帝见礼问安,两个人脸上都有惊愕无比的神情,万历皇帝开口问道:

“是不是王通那边有消息了,快说,快说!!”

他自己都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声音有些颤抖,屋内屋外在这一刻安静无比,张诚磕了个头先说道:

“奴婢这边是王大人自军中传来的奏疏,张鲸那边应该是东厂传来的消息,张鲸那边先说,奴婢这边也好印证一下。”

万历皇帝此时那里顾得了这些,只是在那里急忙开口说道:

“快报,快报!!”

张鲸在地上磕了个头,展开手中的折本,看了下内容,不可置信的神色又是出现在脸上,不过随即出声诵读道:

“战场之上,万事纷繁,小的不敢说尽看到,尽听到,只把能确认的几桩报上,大战共两战,第一战破鞑骑五千,斩首近两千,第二战鞑虏似乎出兵近十万,亦被我军大破之,斩首或两万,或三万。”

读到这里,以张鲸这样办了多年差事的,都忍不住抬头看看万历皇帝的神色,然后再看看珠帘后,尽管什么也看不到。

“大胜之后,第二日巨炮轰归化城,城墙被轰开,大军涌入,城内鞑虏敌军多有来不及逃跑的,巷战中被杀者大半,俺答部僧格都古楞汗以及三娘子,又王子扯力克,在王宫负隅顽抗,都被火炮轰杀于王宫之中,此时小的不曾亲见,但夜间远望,王宫皆成废墟……小的传此信笺时仍觉虚妄,以这几日所见所闻,俺答部似已覆灭……”

万历皇帝的眼睛瞪的很大,他同样也是不能相信,担心了这么多天,这么多天的信息不通,突然间有急信传来,居然就是大胜。

这样的胜利,似乎不能用大胜形容,这是一场完美的胜利,但实在是太让人不可思议了,近二百年的劣势,就这么三万人出塞就轻轻巧巧的完全反转过来?没有亲眼见到,谁也不会相信,再说了,大明军将谎报功绩的事情又不是没有。

“小的知道呈报上所说实在是不敢信,小的所说都是真话,还请各位大人等别处军报到了之后一并呈上……”

张鲸说完之后,看到万历皇帝的愕然疑问,开口解释说道:

“东厂在归化城那边有细作潜伏,因为王大人率军前去,路上消息断绝,所以那边来的消息也是晚了些,万岁爷,奴婢……奴婢说句不该说的,这等事,实在是……闻所未闻,还是谨慎些的好。”

实际上,这封呈报上那半信半疑的语气,更是加深了可信度,但有明一代,除却太祖和成祖两帝在位,其他时候从未有过如此的大胜,的确是不敢就这么确信。

万历皇帝沉默了会,立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