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当国-第4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来采购的一干豪商还提出了条件,工匠能去归化城最好,可以格外多付银子,如果不能的话,就请在宣府的张家口堡那边交货。

王通这边差不多同时得到的消息,宣府那边的粮秣价钱都是涨了,因为有商户在那里大肆搜购,屯在靠近塞口的仓库里,似乎有什么长远的打算。

和这些相比,天津卫,准确说是整个北直隶的军镇境内,开始有各色人等招募勇悍之士说是担任商队的护卫,价钱开的不低,而且还许诺了种种好处。

宣府和蓟镇,包括京师北边的密云卫几个地方,都出现了大批开小差的兵卒,而且还是以老兵为主,这些人都是因为同一个原因开小差,被丰厚的报酬吸引,被草原上的自在日子吸引,这不是虚言诓骗。

各地边兵多有在归化城为豪商护卫者,吃肉喝酒,抢掠放纵,这些美好前景对有些本事不惧厮杀的边兵来说,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在天津卫的三江商行卫队之中,也有大批的人经不住“诱惑”去应募,也有虎威军的一干老卒,甚至在京师锦衣卫中都有不少人过去,这个自然是王通预先的安排,在里面先打好自己的基础。

实际上这声势闹的太大,东厂、锦衣卫、顺天府,甚至连刑部都有消息,但有关于归化城的事情,那就是和王通相关,而且如今归化城还是御马监在管,这又和宫内相关,实在是敏感的很,大家都知道,但没有人敢主动提起。

还是万历皇帝在朝会之后私下问王通,王通的回答很简单:

“这些商人胆大包天,要对科尔沁部动手,但按照臣的分析,胜算最起码在六成以上,臣觉得,让这些商户去跟鞑虏动手,不必花费国帑,不必折损陛下的军兵,何乐而不为呢?”

对万一输了的质疑,王通的回答也很直接:

“输了也就输了,若是小败,自然无妨,若是大败,给科尔沁部必然也有杀伤,到时候陛下正好借机灭掉科尔沁部。”

“……这些商人好像是胃口越来越大的猛兽,在草原上抢的多了,草原上没得抢了,草原再怎么说,也是不如内陆,万一他们?”

有明一代,民间豪强何曾有这么大的动作,这么大的胆子,万历皇帝自然有这样的担心,王通的解释是:

“陛下无须担心,商户护卫最大者不过千余,最小者不满百人,他们身后各有势力,归属各处,也是矛盾重重,纯属于乌合之众,在草原上尚能一致对外,若是回到大明,他们自己就是互相敌对竞争,在朝廷面前不值一提。”

“是乌合之众,如何能与鞑虏强敌抗衡?”

“陛下,鞑虏骑兵比起有火器的商队武装来说,更是乌合之众。”

王通把话说这么满,他做事又是一贯没有什么失败,万历皇帝却放下了心中的疑惑,不过话说成了这样,也隐约有了这么一层意思,如果闹出什么乱子来,王通要对这件事负责。

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和将要发生的事情,王通自然是信心满满,火器、大车、方阵,一样样东西的出现,这时代已经改变了,太多的人,即便是身在其中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个改变,王通却是看到感觉到。

在草原上即将发生的战斗,是火器和冷兵器的战斗,是在内陆和归化城强大繁盛的手工业和商业支持与草原那种半原始的畜牧业的支持之间的较量,或许归化城一方人少些,或许归化城一方战斗经验少些,但这个战斗本身,是不同层次文明的较量,王通的确很有信心和把握。

归化城这边还在尽可能完备的准备,实际上他们的准备颇有章法,因为三江商行和其余各家商行的护卫在里面参与的非常多,这些商行的护卫实际上就是正规军,粮草、武器,甚至各家要参与此次行动的护卫都开始加大了训练量。

同时,各家都向东方派出了自己的商队,商队中货物并不多,但护卫却是比正常的比例规制高出了几倍,说是商队,不如说是先遣队,这些队伍的任务并不是战斗,而是打好前站,尽可能的摸清科尔沁部和其余各部的分布,已经水草之地的位置。

但在这个先遣队之前,小规模的争斗已经开始了,依附于归化城的各个部落,消息比草原上的其他处灵通,他们也趁机浑水摸鱼,开始向东迁徙,对东部蒙古各部骚扰抢掠。

因为几次对草原上的大胜,草原上的各个势力收缩的很厉害,对大明的动向反应和判断也不是那么准确和及时。

科尔沁部和哈喇慎部开始的时候并没有重视,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一些胆大妄为的野狗过来偷猎而已。

万历十四年的六月,两百余名马贼袭击了草原上的一个小部落,这个部落和其他处不太一样,牛羊特别多,自然成了其他人眼中的肥肉。

但这是一个圈套,两百多名马贼被科尔沁部派来的大部骑兵围住,只跑出去了十几个人,被杀死的马贼拔光了之后放在那里任由鸟兽啃食,作为示威,第三天,却有一只商队过来,给这些尸体换上了衣服,汉人商队的衣服。

万历十四年七月,归化城众商大会,说土蛮凶残,图财害命,掳掠归化商户,此仇不共戴天。

九百二十五

归化城众商大会的情景,王通自然没有办法亲眼见到,但这个场景的详尽描述却很快到了王通这里。

锦衣卫和王通手下的眼线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这份详尽描述实际上是归化城的商人委托三江商行的人带到京师这边来的,而且不是带给王通看的。

这些详尽的描述是带给京师的各个戏班,让这些戏班按照这个场景写出戏剧然后上映,据说归化城的大商户和那些参与此次大会的商人都有出钱,这可是一笔不少的银子。

据说牛根刚和几名归化城的头面人物在大会上都是痛哭流涕,伤心异常,另有护卫双目充血,挥舞大刀,高喊报仇。

整个大会是慷慨激昂,人人都是热血沸腾,对科尔沁部鞑虏的残酷恶行各个咬牙切齿,今后坚决势不两立。

有传闻说,牛根刚和几个豪商事先都是拿了些姜汁,到时候在眼睛上抹抹,这个是王通过了一段时间才知道的典故。

归化城大举和鞑虏火并,而且还是商队的护卫为主力,这可不是官方的行为,大家终究有些底气不足,需要有官方的支持甚至是默许。

不过妄动刀兵总归是让人忌讳,所以就要将归化城的这次行动描述的正义有理,而在京师能让宫中、朝中和民间都知道和受到影响的方法就是演戏,只要戏园子里面演出好戏,戏里怎么说,百姓们就怎么相信。

这个方法里,恐怕会有自己系统的人参与,王通心里有数,不过,这个却在任何的呈报中没有说明。

这次对科尔沁部动手,巨大的利益吸引下,就连王通系统之内一部分人都是坐不住了,自然要出主意甚至参与其中。

戏在京师开演,草原上也已经开始热闹起来了,对于草原上的部落来说,夏天和初秋并不是适合战斗的好时节,这时候,牲畜正在生长,大家都要抓紧时间放牧,所以鞑虏寇边一般都是在深秋初冬的时候。

但对于有足够粮草积储的归化城商队来说,季节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夏天草木茂盛,气候适宜,正是在草原上行动的好时机。

各家商队向西都是带着很多的货物,带着很少的护卫,因为在西边已经没什么敢打商队主意的马贼了,他们主要和西域各个部落做生意,和那些来到河套地区汉人垦殖队伍做生意,但向东,都是带着很少的货物,很多的护卫,很多人的大车上只装着队伍的装备和给养,他们不是商队,而是私掠队。

前面走过的商队和城傍子弟们已经探明了归化城以东大草原上各个部落以及水草丰美之地的位置,并且有粗略的地图和熟悉地形的向导,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去抢,去杀。

所谓誓不两立,自然不是归化城所有的武力凑在一起,去往东边和科尔沁以及察哈尔各部的大军死战一场,而是从此双方没有和平的可能,归化城的商队决定以血还血,不做生意,开始烧杀了。

不能动员五百骑以上的部落,在和归化城商队的对抗中很是吃亏,他们主动出击没有办法打开大车阵的防御,被动防守,有些水草之地根本没有办法放弃,如果要迁徙,那就只能是人丁和牲畜的死亡和逃散,这个就等于是部落的灭亡。

可战斗,即便是商队没有办法结成大车阵,穿着甲胄,拿着火器,依靠大车,又有同样是熟悉草原战斗的骑兵辅助,以放牧为主的部落如何能够抵御,只能是死伤惨重,女子孩童还有牲畜被掳掠。

归化城到宣府外的草原上很快就被归化城商团武装扫空,实际上在距离张家口堡一百五十里的地方有一处水草地,这里已经建成了一个土围子,存放从宣府那边运过来的装备和给养,从宣府那边过来的支援武装也在这个围子停留。

宣府本就是碱业和牲畜贸易的重镇,自从进入七月以来,牲畜的价钱就开始不断的走低,保安州和延庆州的农户买牛马都要开始挑拣了,不是膘肥体壮的货色根本没有人理睬,因为大量的牲畜过来贩卖。

北直隶和山西临近的地方,尤其是那些边镇中的豪门,都已经开始大量的购置草原上劫掠来的牲畜和人口,归化商团劫掠来的财货运回归化城处理实在是太麻烦了,在宣府这边买卖正是合适。

劫掠来的花费不了什么成本,因为收获太多,所以价钱也是低廉,北直隶的人都知道这是个便宜,谁都愿意来赚这个便宜。

京师和天津卫,包括北直隶各府的豪门大户,富贵人等,或者亲自去,或者派人前去,都要在这一波的大甩卖之中捞一笔。

京师的权贵尤其是热衷,这几年他们感觉自己被冷落了,跟不上形势了,好多捞钱的事情都没有赶上,天津卫一帮人却是趁势而起,大同、宣府的边镇将门也捞到了许多好处,如今总算能赶上这一拨,宣府就在京师边上。

这般热火,除却想要发财的人,也是让很多人看到了机会,不少自负有勇力,或者在家乡混不下去的人物或者成群结队,或者是单帮,从宣府那边出塞。

如今的草原上不光是需要能打杀的武人,能放牧,能种地,能干活的人一样是急需,毕竟不能是打下来就这么不管了。

汉人的放牧和鞑虏就有些不同了,他们选定了一处水草地,挖掘壕沟,搭建木墙土垒圈起,然后又建起畜栏,白日里出去放牧,晚上人躲进营寨,牲畜赶进畜栏,要是有马贼马匪来骚扰,那就拿起武器抵抗,这自然都是后话。

别看王通在辽镇给李家莫大的压迫,让李家一步步退,甚至连铁板一块的辽镇都被王通敲开了一个口子,可发财归发财,宣府这边不少出去劫掠的小队之中,背后都有李如松的影子,现在是谁有武力就能在草原上发财,边镇大将自然是握有武力最多的人。

归化城商团向东建立的第一个大的中转补给站就是在宣府的北方,而且那个位置如果出了什么问题,宣府的兵马在一日内就可以赶到,有人说,归化商团和宣府将门马家、历家都有一定的默契,现在看来,李如松在其中也是出力不少。

在归化城各个商团之中,三江商行、勇胜商行和通海商行看似没有什么便宜可赚,但这几家商行的护卫并不冲在最前,反倒是在一些湖泊周围设置营寨,偏生那些草原上的海子都是些苦水,根本没有办法供人畜饮用。

三江商行这边什么时候做过亏本的生意,大家都是疑惑,到最后还是宣府那边的商人们弄明白了,三江系统的人在占领那些碱湖,天津卫和宣府有一项天下闻名的生意就是碱的买卖,这些碱都是从草原上运来,这生意不知道造就了多少豪富。

尽管和草原上贸易,收购的价钱已经压到很低,但如果把产碱的碱湖拿到手中,这利润定然还要丰厚许多。

还是这三江系统的人老谋深算,居然提前布局,大家都冲到前面抢什么牲畜人口财货,他们倒是早有预备的将这些碱湖吃了下来。

后悔归后悔,一干人也明白过来一个道理,草原上到处是宝,要看你有没有这个发财的心思,据说有两个卖杂货的现在都已经积攒下了偌大的家当,怎么发不了财,这就吸引了更多的人冲入。

草原上也不是处处黄金,商团的队伍并不是一帆风顺,在草原上搏命,自然就要有死伤,而且还很多。

有那车队弹尽粮绝没有守住,被鞑虏骑兵冲进去杀了个干净的,也有夜里被人趁黑杀进来,还有被人伪装作为向导或者投靠,却临时翻脸或者带入陷阱的,死伤的都是不少。

那些归化城做久了这等勾当的商团卫队还罢了,有些人不过是招募些武勇之辈,手中连个火器都没有就去草原上行走,那遇到鞑虏骑兵就没什么好下场了,其实草原上的惨烈远不止于此,很多人仅仅是被箭射中,可在草原上缺医少药,没有的救治,运气好的,少了手脚,运气不好的,就只能是因为伤口恶化死在草原上。

但归化商团的队伍是分散出击,想要灭掉任何一个小队都要动用优势的兵力,而且要花费时间,在这个季节,部落汇集大股骑兵作战,就是慢性自杀。

而且归化商团发起,涌入草原上的汉人力量越来越多,实际上是不断的将科尔沁和哈喇慎等大部落向东挤压,他们的势力范围从西边开始一点点的被蚕食掉,然后只能不断的退。

就算是凝聚力量准备做最后一搏,也需要有足够的纵深空间,但科尔沁实际上并不仅仅在西边受到商团武装的压力,在他的南侧,还有宣府和蓟镇两个大明的边镇虎视眈眈,在东边还有辽镇。

草原万里,无处可退……

九百二十六

出喜峰口去往塞外,向西北的方向走三百里左右就是多伦,所谓“万里草原水草最丰美处”,至于草原上的部落都说这里是“大菩萨甘露洒处”。

每年七月,都是多伦这边最好的时节,随便站在一个丘陵上张望四周,入眼都是无边无际的绿色,好像是在大地上铺着一张说大的绿毯。

而且多伦有个好处,地形接近盆地,四周高遮挡了风雪,在冬日里也能好好的休养生息,水草丰美,牛羊牲畜在这个地方就格外的肥壮,有充足的水源,也可以开垦田地,种植庄稼。

草原万里,真正适合长期农耕的区域也就是俺答部的旧地土默川和河套地区,另一个就是这多伦了。

多伦这边有万余汉人农民和差不多同样多的蒙族以及其他各族农民在耕种,这个却不是此地有什么特殊,而是蓟镇和辽镇的力量一直很强,科尔沁部的战斗力在草原各大部族中又算不得什么强悍,掳掠人口一向是没有成效,无奈之下,也只能从辽镇边墙外各族寻找人手,以及零敲碎打的招募和掳掠汉人。

以往这个时节,牧民悠闲的赶着牛羊放牧,贵族们整日里饮酒作乐,或者骑马去东边的白山黑水间打猎,是轻松惬意的时候,但今年却不同,科尔沁汗王王帐所在驻扎了整整四千骑兵,紧张肃杀的气氛弥漫在草原上。

科尔沁部全部动员,可以有三万以上的骑马战士,而且在东方,从多伦一直到嫩江一带,大大小小的部落都是以科尔沁部为首,算上从同盟中召集的人手,最多可以动员到六万战兵,当然,这战力强弱就不好说了。

相对于这个数目,四千骑就算不得什么了,可这个季节正是最忙碌的时候,牛羊马匹都需要投入劳力去放牧饲养,所谓骑兵都是青壮的牧民,这些牧民都是家中的主要劳力,这个时候应当在家忙碌。

放在往年同时,科尔沁汗身边最多也就是千余名骑兵护卫,这千余名骑兵有一半甚至是一大半带着家眷和自己的牲畜,轮值放牧。

如果不在这个时候忙碌,到了冬日没有足够的牲畜,那全家都要在冬天受冻挨饿,如果整个部落在这个时候没有投入足够的劳力生产,那部落的实力也会衰弱下去,影响到贵族们的富贵权势。

不过这一年,什么都顾不上了,因为从归化城那边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多伦大本营这边,也要保持足够的力量应对。

科尔沁汗翁果岱早就没有打猎游玩的兴趣,要是从前,这个季节他会率领亲卫亲兵去辽镇边墙外的女真各部抢掠,掳掠人口,肆意胡为,这就是他的所谓“打猎”了。

“难道是我不敬神佛,为何我的父祖就可以世世代代享受汉人的财富和女子,到了我这里,局面就这么恶劣。”

翁果岱端坐在毛毯上,脸色阴沉的说道,天气晴朗,日光正好,大帐的顶篷都是卷起,让阳光射入。

“大汗不要这么说,此事和神佛没有什么关联,那俺答还被番僧称为活佛,还不是有了这样的下场,是那些贪财的汉人太为可恶,他们占据了土默川,又看上了肥沃富庶的多伦,不过,这些事应该都是那王通引起的,大汗,我有个主意,能不能让人拿着金银去买通汉人京城的那些太监和大臣,让王通……”

“莽古斯,如果汉人拿着金银来找本汗,说你的坏话,本汗是会听那些汉人的,还是相信你!”

科尔沁汗翁果岱瞪了进言的人一言,恨声说道,坐在他左侧的那名大汉连忙躬身,帐中其他的台吉贵族们都不敢插言,这莽古斯是和翁果岱从小一起长大的,从小就是翁果岱的伴当,现在已经是有万户的职位,负责统领科尔沁部的精锐兵马。

莽古斯不怎么有心机,在战场上倒是能冲能打的猛将,最近听说是请了从西域过来的番僧在家供奉,这些西域过来的番僧懂得知识文字,在蒙古贵人身边,都是被当作智囊来看待,想来刚才那些话就是来源于此了。

训斥了一句莽古斯,科尔沁汗脸色依旧是阴沉,在那里摇摇头说道:

“这时候如果征发各部的骑兵,必然要大伤元气,可要是不动,就看着汉人这么一步步的压过来,那结局还是一样,如果打了,冬日里也会有大麻烦,察哈尔那边和汉人和议,却盯着咱们的人口和地盘,现在居然没个主意,打或不打,无非是早死晚死,难道就在这里等着不成?”

科尔沁汗说到最后越发的愤怒,拿起身前的银碗丢了出去,好在地面上是厚厚的毛毯,也没什么影响。

不过帐中的一干贵人都是齐齐的伏地,不敢出声,坐在翁古代下首的一名白须台吉,身上穿着紫色的绸缎长袍,配有金饰,显得尊贵异常,他伏地一会,抬头说道:

“尊贵的大汗,暴风雪来的时候,不要迎着他走,要躲避开来,暴风雪终会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