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锦衣当国-第5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家连忙躬身答应,两个人都是满脸笑容,出兵去朝鲜打仗,这本来是个卖命的苦差事,谁想到却有人主动的送银子上门,还不是那种不想出兵的,是想要去打的,这种好事谁不愿意干。

“李家这几年权柄不如以往,生意却做的比当年还大,边墙外的那些庄子出货进货的,李家居然能包揽三成以上,真是了得,有这个本事,何苦当什么总兵,去户部做个侍郎岂不是更好。”

徐广国一边嗤笑,一边撇去茶碗里的浮沫,正说话间,却听到外面又有哭声响起,徐广国收了笑容,看了身边的管家一眼,管家连忙躬身说道:

“说不定是那朝鲜的使臣又来了,老爷要不要见他……”

“你收好处本官不管,不要将府里的消息传出去,不然,我就给你丢到老林子里去喂狼!”

徐广国的声音猛然转冷,那管家身子抖了下,连忙跪在了地上,急忙的辩白说道:

“请老爷放心,小的知道分寸,绝不敢做那种不合规矩王法的勾当,不过,这朝鲜使臣手里金银不少,现如今朝廷又有这个旨意,不如?”

他说完这句,徐广国脸上迅速冷下来的表情又是迅速的开朗,指着他笑道:

“你这老货,倒是有几分心计,你先去让他进来……先拦着讹出点银子买酒喝……”

那管家起身笑嘻嘻答应了句,急忙出门了,关外辽宁即便是盛夏,在屋中也颇为清凉,可刚才那一番对答,管家后背手心全是冷汗。

前脚管家离开,后脚从屏风后闪出来一个文士打扮的中年人,他先对徐广国施礼参见,徐广国却不敢像是方才揉搓管家那般的随意,直起身点点头,开口说道:

“先生先准备下,那朝鲜使臣又要来了,朝廷有旨意下来,这次也给他些念想,对了,这几日的事情,先生都记下了吧,总要跟京师和松江那边知会一声。”

“请东主放心,学生会认真做到。”

“请上国速发兵马,援救鄙国,请大人开恩,请大人念在鄙国数百万生灵上,速派兵马啊!”

说下来下面也是团领长衫,带着乌纱帽的人,服色补子之类的,和大明的正三品官员没什么区别,口音也是很地道的大明官话。

不过这人却是跪在堂下,涕泪交流,大明官场不管怎么算,都没有正三品跪拜巡抚的道理,下面这人却是朝鲜国的使者李德馨,看他这个姓氏不是王族就是右班第一的大族李家之人,不过在朝鲜身居高位算不得什么。

就算倭寇没有入侵,朝鲜所谓正一位大员在大明巡抚面前也算不得什么,徐广国面色严肃的坐在书案后,看着下面的李德馨,莫名其妙的,他脑子里总是想着沈阳几个戏班子唱的戏“哭秦庭”。

因为辽宁和朝鲜相邻,一切都是就近方便,辽宁巡抚自己就有资格派兵援救,朝鲜小朝廷除了派人去大明京师求救之外,还有专人在辽宁这边游说。

徐广国脑海里大概盘算了下,刚才送进后堂的礼物少不得也要有几千两银子,前后合计,这李德馨送进来的钱财也上万了,眼下朝廷已经有了旨意章程,自己也可以顺势而为,徐广国的神色一变,立刻由淡漠变成了感动。

“李大人为了国王和社稷所做所说,真真是感天动地,本官若是不做些什么,也是惭愧!”

说到这里,下面那朝鲜使臣李德馨不可置信的抬头,然后又是连连叩首,带着哭腔的嘶声说道:

“多谢上国,多谢大人,情势危急,情势危急啊!”

“陛下已经有旨意,准许贵国国王入义州居住,由我大明兵马保护,入侵贵国的倭寇也是我大明之害,大明兵马将给予痛击。”

下面那使臣李德馨已经是泣不成声,额头上已经磕碰出血,看到这个模样,跟着李德馨来的一干朝鲜官吏都忍不住落泪悲泣。

徐广国微微摇摇头,这场面看着感动,可他却听说那李德馨存到了三江银行一万六千两白银,珠宝若干也在那里寄存,这些钱财实在是不好说了,这点伎俩又能瞒过谁去。

那边应承了下来,一系列该做的事情都要进行了,但旨意下来,知道这件事的不光是李家,心动想要活动的人也不光是李家。

徐广国这边才应承了李德馨出兵救援的事情,第二天辽南总兵孙守廉也是派人过来了,现如今辽南总兵孙守廉那里是最前线,兵丁在大明边境上设防布置,不敢有什么懈怠,孙守廉也是离开了定辽右卫,前往前线。

来的人是孙守廉的一个堂弟,在辽南也有个游击的位置,算是心腹亲信了,孙守廉和徐广国的关系不同,他们两个都是能和王通扯上关系的,一个人能到巡抚的位置,一个人能到总兵的位置,全靠着王通力挺。

徐广国和孙守廉彼此之间来往虽然不多,但都是将对方当成自己人来看的,沟通往来,都是颇为的密切。

“抚军大人,我家大人觉得这次机会也是难得,此次救援朝鲜,不如让辽南自己来做,总比功劳大家分润的好。”

徐广国那边已经应承了李家,却没想到孙家也有这个意思,一时间有些为难,不过孙家这边却是不能拒绝的,尽管孙家送的礼物不那么贵重,一来,自家来到辽宁,人生地不熟的,孙守廉帮忙不少,二来,孙守廉的儿子孙鹏举还在王通身边当差,对方的关系说起来还比自己近了一层,也怠慢不得,但收钱办事,总不能坏了规矩。

想是这么想,徐广国反应的倒是很快,在那里沉吟着说道:

“倭寇至少也是有四万的兵马,你家老爷的把握就这么大,这行军打仗的事情,可马虎大意不得啊!”

“多谢抚军大人关心,抚军大人不知道朝鲜那边,朝鲜兵卒比起农夫来都是不如,兵器连个铁器都少,差劲的很,倭寇能打的这么快,要是换咱们辽宁的兵马来打,没准还能更快些,现在我家大人那边都是装备精良,操练不停的,区区倭寇算得了什么?”

徐广国干笑了几声,但他反应的颇为迅速,马上又是找到了理由,放下脸色,沉吟着说道:

“一切还是要万全为先,你说这些本官也都想到,本官倒是有个法子,不如先让李家的兵马过去探探风色,也不用让他们家太多兵马过去,几千人过去试试,若是倭寇好打,本官就让他们回来,若是倭寇不好打,咱们也不至于撞上去,你回复下你家大人,这么做又是保险,又不至于露痕迹,看看他的意思如何?”

过来的使者一听,这的确是个万全的做法,虽说急着建功立业,觉得有便宜可赚,但能知道对方虚实再动手,总归是好的,当下又是起身谢过,说自家回去告知孙总兵,再和抚军大人商议。

送走了人,徐广国松了口气,只要李家的人进了朝鲜,打到什么样的地步,立了多大的功业,进度如何就不是巡抚能具体控制得了,到时候总有的解释。

回到后堂,他的师爷却将塘报送上,徐广国不敢怠慢这个师爷,这人是吕万才介绍给他的,说是给许多人做过幕僚的精细人,可徐广国暗地观察,觉得这师爷十有八九就是治安司出身的人,就是朝廷或者是王通那边派来监视的,所以跟这个师爷说话做事,徐广国都是小心谨慎,不过这师爷的确好用,不管是在操守上还是公务上,都是一等一的能手。

“这倭王是不是疯了,居然给琉球、给南洋的佛郎机人,居然还给安南和暹罗那边送去国书,让他们一起来攻打大明,这倭王不知道咱们辽宁的兵马争先恐后的要动手去打他吗?”

海商们带回来的消息越来越多,连丰臣秀吉给东亚和东南亚各个势力发信的消息也带了回来,在徐广国看来,这的确是荒诞至极,不是一个一方霸主的作风。

说到这里,徐广国却想到了别的,轻拍着桌面,低声说道:

“功业,功劳……”

——

谢谢大家的订阅和月票,谢谢“ipooo,书友100505085010822,都十二”的打赏!

一千零六十四

倭寇大军就在朝鲜,但对于沈阳的百姓来说没什么着急的,似乎跟他们毫无相干,对于辽宁巡抚徐广国府上的内眷仆役来说,反倒是个大好事。

朝廷下旨前后,走门路送礼的人大大增多,这重礼要送给自家老爷,自己也能落个门包好处之类的,这岂不是大好事。

下人们喜气洋洋的,徐广国也是春风满面,可也不知道为何,送走了辽南总兵孙守廉的使者之后,徐广国好像是遇到了什么事想不明白,突然间严肃了起来,居然吩咐谢绝外客,一切等他的吩咐。

“柴先生,你觉得本官的荣华富贵都是来自谁?”

在书房之中,徐广国开口问自己的师爷,这位柴师爷听到问题之后也是纳闷,沉思了下,开口回答说道:

“东主的荣华富贵自然是来自于当今圣上。”

徐广国干笑了两声,摇头说道:

“先生这话是大路话,天下人的荣华富贵都是圣上给的,说些大家明白的。”

“东主这就是明知故问了,东主的荣华富贵自然是因为辽国公。”

师爷是客卿的身份,双方算是朋友相交,说话自然也就随便些,师爷说的徐广国怎么会不知道,他这么问也难怪师爷打官腔,徐广国点点头,沉声说道:

“的确是因为国公大人啊国公做锦衣卫都指挥使,我跟着做个知府,国公当了侯爷,我成了左参政,国公成了国公,我是辽宁巡抚,想来京师的吕府丞也是如此吧!”

话题一转,却是说起了吕万才,这位柴师爷就是吕万才介绍来的,刚才这些话让这位师爷颇为的糊涂,完全不知道徐广国的用意,应对也是多了几分小心,不过大家多少都是一家阵营,有些话也不是不能说。

“东主说的是,不光是东主和吕大人,这天下间文武甚至工商之流,都有不少人因为国公大人才有了荣华富贵,国公大人高升,大家也跟着高升。”

听了师爷意料之中的回答,徐广国反倒是沉吟下来,安静了一会才开口说道:

“既然如此,辽国公如今隐居松江,权势停滞不动,那咱们大家岂不是……这名利场可是逆水行舟,不进就是要退的。”

话说到这里,那柴师爷也是凛然,脑筋足够,自然明白徐广国要说什么,而且知道这徐广国说的都是真的。

还没等这师爷说话,徐广国却直接转了话题,开口说道:

“对朝鲜用兵,乃是去藩国作战,一切都要谨慎小心,不能有丝毫的轻忽,柴先生,你这就拟一个文书,就说要李如柏李总兵那里谨慎当先,万万不能冒进,一定要用少量的兵马探察敌人虚实方作计较。”

那师爷连忙站起答应了,徐广国又是说道:

“军国大事,这道公文拟好后,再写一份奏折,送到京师去备案待查,本官这里也有封给吕府丞的信,到时候一并捎过去。”

烂船还有三斤钉,辽镇的李家虽然败落了,可在京师还有这样那样的关系,只要舍得花银子,还是能运动起来。

再说了,主动请战这样的事情向来都要被作为美谈的,李家这次也算是顺势而为,辽宁巡抚徐广国的公文奏折一到京师,立刻就是敲定。

同样的,徐广国所说行军布阵务求谨慎完全,这个不光是京师兵部,又或者是李家自身,也都觉得没有什么错误,很快也都达成了共识。

按照李如柏的话讲“倭寇虽说是土鸡瓦狗,但要真是难啃,咱们也没有必要傻傻的过去硬打,李家老底子折损的太多了,经不起折腾。”

结果请战的时候说了好多豪言壮语,去京师那边请战也是赞誉如潮,七月初李家的兵马到达大明边境的时候,当地的文官却发现居然没有李家的子侄前来。

李家将门枝繁叶茂,光是李如柏、李如梅这样的直系子侄就有十余人,义子之类也有几十人,李姓的族人军将几百人也是有的,这些姓李的将领才是李家将门的真正核心,但是这次的战斗,居然没有李家的人前来,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对敌态度,实在让人哭笑不得,可想而知对战役的重视水平了。

在七月三日,在参将戴朝弁的率领下开始渡过鸭绿江,一共是一千二百骑,义州附近都是辽南总兵孙守廉的兵将驻守,连粮食转运后勤辎重的看守也是孙守廉这边负责。

明明有大功要建立,却被辽西李家那边抢了先,众人心里都是不忿,虽说孙守廉系统也是李家一支,但现在关系可说不上什么好。

看到李家才来了一千二百骑兵,一干人都是在那里冷嘲热讽,就连义州负责接待朝鲜国王的兵部官员都看不下去,开口说道:

“如果就这么点兵的话,不如在辽南就近调集,何必大费周章!”

这些话已经颇为不客气,负责渡江探察敌人虚实的参将也不敢怠慢,派快马回去报信,通报此处的情况。

既然已经是派兵,后续就算为难也要顶上,李家立刻加派了人员顶上来,副将祖承训率领三千七百多名骑兵随后跟上,也是渡过鸭绿江前往朝鲜境内。

一名副将,三名参将,两个游击,五千骑兵的规模,这在大明的军事调动中也算得上大规模,谁也挑不出辽西李家的毛病。

不过熟悉辽镇的人就知道有些不对,首先辽西李家将门和别处不同,别人是一总兵一副将,他这里太多人积累军功升官,副将足够十几个,再者,辽宁从不缺马,李家的老底子是李家的家丁亲兵,其余的骑兵却未必如此,很多人不过是卫所兵卒或者是蒙古部落投靠,他们自己有马,也都是带来。

当然,这样的骑兵比起各处的精锐家丁骑兵不如,比起寻常的军中步卒还是要强出不少,也有几分武勇的。

祖承训在李家将门中比很多远支李家族人都要被信任,也算是外姓的一号人物,据说当年也是在李如松身边效力,也是李姓的家丁,后来功勋不小,这才得了主家的恩典,恢复了原来的姓氏。

看着祖承训率领五千骑兵渡江,朝鲜君臣都是松了口气,朝鲜和辽宁接壤,朝鲜上下对从前的辽镇李家颇为了解,在他们看来,有这么一支队伍进入朝鲜,那肯定会大有战功斩获,朝鲜光复之日马上就要到了。

朝鲜国王李昖立刻派人拿着金银过去劳军,并且安排朝鲜兵曹的一干官员负责引导,务求让祖承训的辽西骑兵能够尽快的在朝鲜作战。

如今平安道只有毗邻鸭绿江的两个县还能维持,就这样还在外围发现了倭人的活动踪迹,让朝鲜上下都是绝望非常,觉得如果再不去打,亡国之日马上就要到了。

不过在鸭绿江附近的其他明军却没有朝鲜人这么盲目的乐观,孙守廉在义州这边派驻了大批的兵丁驻守,也有些大的商行被雇佣来进行转运,这里面自然少不得三江商行的一干人,这些人里有对马匹很懂行的,在验看过李家的骑兵马匹之后,急忙要去求见孙守廉。

对这样身份的人,孙守廉总是要给几分面子的,召见之后,那求见的人说的很明白:

“……不知道辽西如何带兵,马匹要伺候的勤快,每夜要收拾才能好用,可祖副将带着的骑兵好多马匹马蹄都已经开始有溃烂,显见这一路根本没有怎么收拾过,更荒唐的是,居然还有马匹没有钉马蹄跌,这不是祸害马匹吗?”

毕竟现在也是夏季,辽宁和朝鲜也是多雨,马蹄每日行走在泥泞之中,如果不经常的保养收拾,很容易病变。

听到这个消息,辽南总兵孙守廉也是为难,忍不住苦笑着说道:

“若是旁人还能过去提醒,本官去,恐怕祖承训那边变本加厉!”

这倒也不假,李家将门对孙守廉那是一点好印象没有,甚至认为李家从总管全辽到现在窝在辽西,全都是孙守廉给祸害的,怎么会有沟通。

“总兵大人,这是国战,不得轻忽啊!”

那提醒的人倒是有坚持,孙守廉看着这人沉默了片刻,摇头笑着说道:

“也不知道国公大人怎么带的你们,真是让人想不明白,也罢,孙某就豁出去这张老脸,过去说一说,只是这听不听,可就不敢保证了。”

可也是巧,孙守廉处理完手头事务,从沈阳有人给孙守廉送了一封急信过来,看了信之后,孙守廉却立刻赶往长白山一带,据说那边出现了倭人的踪迹,军务要紧,既然这么忙,也就没有时间顾着去给祖承训那边提醒了。

“将军,上国大军在朝鲜境内道路不熟,听不懂言语,还是将兵马交由我方指挥,待痛击倭寇之后,功勋全归将军……”

“去你母亲的,老子的兵马你有什么资格管,再胡说八道,老子现在就回大明去!”

祖承训在鸭绿江的朝鲜一侧营地,大骂前来接洽的朝鲜官员。

一千零六十五

祖承训的确没想到,他本以为来到朝鲜之后,对方会恭恭敬敬的奉承听话,却没想到朝鲜这边居然要接管他的指挥权,尽管金银女子都送了不少,可祖承训不傻,这兵马交给朝鲜人指挥,恐怕不用会辽西就有人砍了他的脑袋,当即是破口大骂。

辽西兵马那都是家兵一样,自家将主发怒,一干人都是抽出了刀剑,吓得那朝鲜官员面如土色,辽镇兵丁什么德行,他们明白的很,看到对方不吃这一茬,立刻就偃旗息鼓,不敢再说这个动议。

从日本大军在朝鲜的釜山登陆,几个月的时间,朝鲜全境就只剩下了靠近鸭绿江的这么一点地盘,而起所有的朝鲜军队都是望风而逃,没有打过一点胜仗,眼看着国土沦丧,不甘心是必然的。

接管不了指挥权,那就退而求其次,拼命的催促祖承训这支兵马出兵。

对于抓紧出兵这个动议,祖承训开始火气上头,答应都不想答应,大爷来这里怎么干,还轮得着你们出声。

不过也就是两天的功夫,朝鲜官员送来的钱财不少,还送了据说是王族的女人,让祖承训痛快了之后,话头也软了。

不光是得了好处的问题,祖承训年纪刚过三十,可是从十五岁就在战场上了,对一些动向细节也不含糊,这五千骑的供应本来说好都是朝鲜这边支应,但根据军需们的话说,朝鲜那边根本没有多少存粮和草料,最多也就是再吃五天,而且按照朝鲜人的情报,平壤现在也就是三千左右的倭寇,五千铁骑对三千倭寇,怎么看都是个必胜的局面,占住这个大城,那么后面来的大军就有了落脚点,自己的大功一件怎么都跑不了。

再者说,朝鲜对大明太熟悉了,有人在京师活动不说,还有人在辽阳和沈阳活动,如果自己这边拖延的太厉害,难保那边会说个坏话什么的,到时候总归不美。

打定了这个念头之后,祖承训故作为难的支应两句马上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