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37全球速递-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选择乘坐“诺曼底号”是约翰为阿黛尔准备的一个小惊喜。他知道这艘目前世界上最先进、最豪华、最漂亮的巨型邮轮是所有法国人的骄傲。

    自从在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各海军强国签订了《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后,各国明面上的“海军军备竞赛”就终止了。不过这种竞争并没有就此消失,而是转到了民间。美英法德意等国从比赛建造主力舰变为了比赛建造巨型邮轮。

    英国有不列颠女皇号、不列颠尼克号,德国有不莱梅号和欧罗巴号两艘姐妹舰,意大利则建造了让墨索里尼引以为傲的国王号。

    法国人当然也不甘落后,鉴于当时大西洋上最大的邮船是56000吨级,法国人决定一劳永逸地结束吨位上的竞赛。他们在1930年开工建造这艘80000吨级的“诺曼底号”邮船。

    虽然在建造过程中遭遇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但在法国政府的支持下,这艘划时代的豪华巨轮还是顺利完工了。

    1935年“诺曼底号”首航纽约,就赢得了蓝飘带奖(BlueRibbon,横渡大西洋客船的速度奖,是颁发给横渡大西洋时平均时速最快的邮船的一项荣誉称号。赢得蓝飘带,特别是在处女航中赢得蓝飘带,是大西洋两岸每个邮轮公司和每艘邮轮船长最大的荣誉)。当时,这艘法国巨轮上升起的蓝飘带长达30英尺(一英尺代表一节的时速)。

    在之后的几年里,“诺曼底号”和英国的“玛丽王后”号一直是蓝飘带奖最有力的争夺者。这两艘豪华巨轮间的“有趣”竞赛,一直是欧美各国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话题。目前,“诺曼底号”仍然是东行蓝飘带奖的保持者(蓝飘带奖分东行和西行两种,受大西洋洋流的影响,东行的速度要高于西行),他的东行航速几乎达到了32节,从纽约到法国勒阿弗尔只需4天时间。

    阿黛尔在看相关新闻报道时,曾不止一次说过希望有一天能乘坐“诺曼底号”回法国老家看一看。约翰当然很乐于满足妻子的这个小愿望。

    等约翰一行五人登上“诺曼底号”时,他这个见多识广的“穿越众”也被震惊了。无论是他前世曾经乘坐过的“歌诗达”游轮,还是这辈子小时候坐过的“奥林匹克号”(泰塔尼克号的姐妹舰)在豪华程度上都无法与“诺曼底号”相提并论。

    遍布全船的豪华装饰艺术,温水循环的室内游泳馆,配备现代化音响设备的歌剧院和电影院,大理石墙面的教堂,带玻璃穹顶的花园,全体旅客舱室还普及了冷暖空调、柔光照明和室内广播系统。

    可能是因为它豪华而时髦的内部设施和装潢,吓走了许多保守的乘客。这艘“最豪华、最漂亮的邮轮”在运营上并不太成功。普通旅客往往会觉得这是一艘给明星和富豪们乘坐的船,而自觉选择其他航班,“诺曼底号”这些年的载客率很少能超过60%。

    不过人少也恰恰是约翰他们一家选择“诺曼底号”的原因之一。约翰他们这次预定的是卡昂套房。这是这艘邮轮的顶级套房之一,包括了4间卧舱、5间浴室以及会客厅、餐厅和小厨房和一个私人观景阳台。

    在四天多的航行过程中,还将专门有一名侍者,两名女佣和一个来自巴黎克里荣饭店的顶级厨师为他们服务。所有的银餐具和银茶具全是由著名银器制造商克里斯托弗公司邀请拉奈尔大师设计的艺术珍品。

    更让约翰感到满意的是,套房还配备了先进的电话电报系统,让他即使在大西洋上,也随时可以对美国的公司进行遥控指挥。

    当然,无论“诺曼底号”多么豪华、舒适、便捷,安全性始终是约翰考虑的首要问题。“泰坦尼克号”给整个美国富豪阶层留下的心里阴影实在太大了。阿斯特家族掌门人阿斯特四世,梅西百货创始人斯特劳斯等一大批富豪在那起海难中命丧黄泉。当年号称美国第一家族的阿斯特家族从此再也没能恢复元气。

    不过这年头,约翰也找不出比乘坐高速邮轮更安全的的交通方式了。坐飞机穿越大西洋才是真的找死呢,那是挑战极限的飞行家们才会去做的事。

    好在约翰前世也没听说过“诺曼底号”惨案啥的。法国作家雨果倒是确实写过一部微型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听说后来还入选了中国语文教材。不过那艘“诺曼底号”是虚构出来的,跟约翰现在乘坐的“诺曼底号”完全是两码事,他们大可不必担心。

    一座巨型邮轮就像一座浮动的城市。约翰一家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好好享受在这座海上城市里的生活。

    玛丽带着艾拉去了儿童游乐场,小姑娘很快就在那结识了新的小伙伴。德加诺先生选择了去头等舱的小酒吧消磨时间。阿黛尔则去了歌剧院观看音乐剧《永不沉没的莫莉》。

    这部音乐剧讲的是当年那位在泰坦尼克号上英勇救人的女富豪——莫莉·布朗的传奇故事。布朗夫人就是电影《泰坦尼卡号》里那个送杰克礼服的女暴发户。这位著名的女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和女权运动先锋人士身前曾是泰坦尼克号幸存者委员主席。

    有意思的是,这位莫莉·布朗夫人曾经在1909年和1914年两次州议会议员选举中输给了约翰三伯的前妻,也就是威廉、哈罗德和孔苏埃洛堂姐的老妈,美国女权运动的开拓者阿尔瓦·贝尔蒙。要知道在那个时候美国妇女甚至还没有投票权,她们可以算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批竞选议员的女性。

    至于“技术宅”约翰,他对这艘传奇巨轮的动力系统更感兴趣。在船上二副的陪同下,他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邮轮的轮机室。

    “诺曼底号”上有一项划时代的技术革新,他的大功率蒸汽轮机并不直接带动螺旋桨,而是带动一套发电机—电动机机组,最后由电动机来驱动这艘80000吨的邮船。因为电动机与只能单向转动的蒸汽轮机不同,它可以反向运转,这也就解决了困扰船舶设计师们多年的“倒车”问题。

    “诺曼底号”的动力设备保养得非常出色,在轮机室里约翰能近距离感受到这艘巨轮的澎拜动力。在核动力航母和VLCC出现之前,这些巨型邮轮都是同时代最长、最重、最快的大船。难怪二战时,高速邮轮都是军方改装的首选目标。

    历史上,二战期间玛丽女王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就被改为高速运兵船,日本的橿原丸和出云丸还被改装成了航母。改装后的玛丽女王号和伊丽莎白女王号,不仅一次可以运输1。5万名士兵,而且可以无视德国潜艇独自往返英国和美国之间。

    因为当时德国潜艇的水面航速最高只有18节左右,水下航速只有10节左右,连最快的T3型G7e鱼雷航速也才只有30节。只要这些邮轮跑之字,别说潜艇了,连鱼雷和高速驱逐舰都追不上它们。

    在轮机室里,约翰遇到了一个身穿海军中校制服的中年人。这个个子矮小的海军中校留了一头黑色短发,相貌有些平庸,但身材异常粗壮,一双墨绿色的眼睛非常有神,看得出是一个意志坚定、精力充沛的军人。

    从他左胸口的“工资条”(勋表,代表了一个现役军官的履历)和袖口的黄色横线可以看出这名中校曾经在海外服役多年,还担任过作战舰艇的指挥官。

    交谈中,约翰了解到这个叫维克多·亨利(向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风云》致敬)的海军中校,曾经在马尼拉服过役,后来一直在海军军械局担任技术军官,此行是要前往柏林出任驻德国使馆的海军武官。

    相同的兴趣爱好使得约翰与维克多中校之间的交流进行地非常愉快。听说他这次是携夫人一起赴德上任的,约翰提出邀请他们夫妇去卡昂套房的私人餐厅共进晚餐。在那里,他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就一些关于欧洲的“敏感”问题交换看法。

    维克多对约翰住卡昂套房感到有些吃惊,他从没想到过一个富豪会跑到轮机室来观察电动机组。不过他还是很愉快地答应了约翰的邀请。

    技术官员出身的维克多,从来没有做过外交和情报方面的工作。虽然他德语讲得很不错,但对于欧洲和德国的实际情况了解得并不多。这次出任海军武官,对他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现在能有机会从约翰这样信息灵通、交游广阔的“富豪”口中多了解到一些欧洲的情况,这真是再好不过了。

第四十三章 诺曼底号日常(2)() 
约翰与维克多一家晚上的约会被迫改期了。因为当他回到卡昂套房时,发现从客舱门缝下面塞进来一张雕版印刷的精美请柬,船长雷诺先生邀请他们共进晚餐。约翰都忘了,这是豪华邮轮的传统。每次航程的第一个晚上,船长都会邀请所有头等舱的乘客共进晚餐。这是船上一系列顶级社交活动的开始,如果不出席那就太不礼貌了。

    想来维克多夫妇也收到了邀请,所以约翰让侍者去转告他将聚会改到了第二天中午,然后就开始为晚上的宴会做准备了。约翰本人需要准备得倒是不多,但阿黛尔和艾拉却需要好好打扮一下。

    “诺曼底号”上的欢迎晚宴跟欧洲任何一座王宫里的宴会相比都不会有丝毫逊色,比约翰参加过的白宫晚宴更是要好上太多。所有的客人们都是盛装出席,每个女客都进行了精心地梳妆打扮,浓郁的香水味让约翰鼻子直发痒。

    晚宴食物非常丰富,味道棒极了,餐具也非常讲究,餐桌上还有白色和紫色的兰花做装饰。宴会上提供的酒水品种之多甚至引起了阿黛尔的忧虑,因为德加诺先生很喜欢饮酒,但他心脏不太好,还很容易喝醉。不过好在今晚的客人们都是初次见面,他喝起酒来还是比较有节制的。

    船长雷诺先生是个很有威严的法国胖子,穿一套镶着金钮扣的蓝制服,挺着个大肚子,用讲得很慢的英语或者很流利的法语与客人们交谈。他会时不时地轻弹一下指头,身后那个穿得很齐整的管事就会一步蹿到他身边,毕恭毕敬地听从他的吩咐。

    宴会上,约翰第一次见到了维克多中校的妻子罗达·亨利夫人。罗达夫人虽然已经四十五岁了,却依旧非常漂亮迷人。她的身高比丈夫维克多还要高2英寸,烫了一头大波浪卷发,低胸晚礼服完美地衬托出了她的傲人身材。罗达夫人不仅容貌出众,性格也非常讨人喜欢,那双表情丰富的灰绿色大眼睛和略带点沙哑的南方口音使她具有非同一般的亲和力。约翰认为,比起她的海军军官丈夫,罗达夫人更具有成为一名杰出外交官的潜质。

    因为维克多夫妇都不懂法语,所以坐在他们旁边的约翰和阿黛尔,会时不时地为他们做些翻译。像约翰夫妇这样的“大人物”会主动屈尊帮她们做翻译,这让罗达夫人有些受宠若惊。作为一名军官的而妻子,她早已习惯了等级森严的军队社交环境。在那里,低阶军官的太太必须保持对高阶军官夫人的尊重和服从。

    今天晚上,她表现得非常活跃,甚至有点活跃得过分了。至少当她用略带夸张的语气大声称赞约翰6月1日在国会的演讲时,约翰是有那么一点小尴尬的。阿黛尔倒是很享受罗达对自己丈夫的恭维,两个女人一直聊得很愉快。

    罗达和维克多一共有三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是海军军官一个在意大利游学,还有一个女儿留在纽约念书。在子女教育方面,罗达滔滔不绝地向阿黛尔传授了不少经验。她把自己与孩子们之间发生的各种趣事描述地绘声绘色,逗得阿黛尔和艾拉都咯咯笑个不停。罗达夫人的活跃表现引起了不少客人尤其是那些青年男性的关注,连雷诺船长都一度停下来倾听她的讲话。

    与自己表现活跃的妻子比起来,维克多中校就显得非常低调了。整个晚上,他都在跟坐在他另一侧的一名德国商人小声交谈。这个胖胖的德国商人和他那位同样胖胖的夫人都穿了一身传统的日耳曼服饰,活像两个大啤酒桶。听说他曾经担任过一支德国潜艇部队的指挥官,约翰有些恶意地揣度,这个德国佬不会是因为太胖了塞不进潜水艇才退役的吧。

    维克多在海军军械局的时候也搞过一段时间鱼雷,所以他跟这个叫格罗克的德国胖子很有共同语言。特别是当他们发现在一战期间两人可能还大西洋上交过手时(不过一个在水上一个在水下),交流的气氛就更好了,不一会他们就消灭掉了一整瓶白兰地。

    晚宴之后是传统的交谊舞会。按照惯例,雷诺船长先邀请了船上最尊贵的女客,也就是阿黛尔跳了第一支舞,然后大家就开始自由组合了。约翰先请罗达夫人跳了一曲,接着又和阿黛尔跳了一曲。然后他就算完成了任务,把舞台让给了那些“年轻人”,自己躲到了舞池一角的沙发区,跟一帮“老头子们”抽雪茄聊天去了。

    在1938年的夏天,欧洲的局势已经非常紧张了。德国刚刚吞并了奥地利,现在又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德台地区提出了领土要求。捷克斯洛伐克虽然比不上德国,但也不是什么软柿子。他们有近50个师的军队,还有欧洲第二大的兵工厂,法国与他们还有《法捷互助条约》。所有人都在担心,欧洲会不会再一次卷入战争。

    所以,约翰他们这会聊天的话题也离不开目前欧洲的紧张局势。一个法国犹太商人一上来就把矛头对准了希特勒:“你能想象我们让他赢得的胜利有多荒诞么?一个什么也不是的小人物,没受过什么教育,出身低微,在路边兜售手绘明信片的瘪三,在十年不到的时间里居然成为了德国的元首。他还是一个外国人,一个奥地利人。他们为了让他跟兴登堡竞选,不得不为他假造了公民身份证件。这真是太悲哀了,哈布斯堡和霍恩佐伦两个王族的基业落在了一个街头混混的手里。他们占领莱茵河流域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动手的。那时候把希特勒绞死,就冲进女学生宿舍那样不费吹灰之力。”

    不过他的这番言论并没有引起现场太多的共鸣。虽然希特勒的名声并不太好,但自从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以后,犹太商人的名声也好不到哪去。很多人都认为在他们失业和濒临破产的时候,是这帮自私贪婪的犹太商人,挥舞着血淋淋的金融工具,榨干了他们口袋里最后一点买面包的钱。不仅是在德国,英国、法国、美国甚至波兰民间都有很严重的反犹情绪。

    所以,大家都没有接话,只有那个叫格罗克的德国商人站出来进行了反驳:“现在一提到德国,你们外国人首先想到的总是犹太人。这方面的政策确实有问题,但是跟元首取得的成就相比,这些都无关紧要。元首已经使德国恢复了元气。这是千真万确的。人民都有了工作,人人有饭吃,有房住,而且大家都有了精神。光是希特勒对我们年青一代所作的贡献就大得让人难以置信。在魏玛共和国时代,青年们干什么呢?他们上街闹事,他们变成了共产党。现在呢,他们都在工作、受训,为社会家服务,他们都很快乐!”

    格罗克的观点代表了很多德国民众,尤其是德国军官们的普遍办法。他们对希特勒的犹太政策不太感冒,但对于他带领德国打碎了凡尔赛条约的枷锁还是极力支持的。

    “事情还没有糟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先生们,欧洲不是还没有打起来么。”约翰出声打圆场了,:“倒是亚洲的形势很严峻啊。日本人正在宰割中国,他们又有第一流的战舰,而且每月都在扩建,也许用不了几年他们把太平洋变成了日本内湖了。”

    “这倒事实,”曾经在远东待过很多年的德加诺先生对女婿的看法表示了支持:“欧洲一共有多少人口?一亿还是两亿?日本现在快要统治六亿人口了。他们住纸糊的房子,穿绸子的和服,只吃少量的生鱼肉和白米饭团,却打败了强大的俄国。现在又要吞并了中国,这才叫可怕呢。跟他们相比,希特勒干的这些玩艺儿在我看来就好象小猫小狗在后院里打架。”

    “先生们,最新消息!”这时候,雷诺船长手拿电报走了过来,:“瑞士人4:2击败了德奥联军。”

    雷诺船长拿来的是法国世界杯的最新战报。本来奥地利队已经进入本届世界杯决赛圈了。不过由于德国吞并了奥地利的领土,他们的参赛权也被德国队吞并了。为了显示德奥团结,希特勒强制命令8名奥地利球员穿着印有法西斯字样的运动服替德国队出战,现在看来“强强联手”的效果并不理想。

    如果除了战争还有什么话题能够吸引男人们的关注的话,那就非足球莫属了。特别是当这届世界杯在法国举行,而现场又有很多法国人和法国裔美国人的时候。接下来的交流都一直围绕着世界杯的比赛来进行。匈牙利、巴西、意大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都是本届夺冠的大热门,皮奥拉、莱昂尼达斯、萨罗西、普拉尼卡、维利莫维斯基这些著名球星的名字也正炙手可热。约翰发现和自己一样打算去现场看决赛的乘客不在少数。

    “好好珍惜吧,先生们。”约翰在心里默默的想:“错过了这次机会,再想看世界杯比赛可得等12年以后了呢。”

第四十四章 诺曼底号日常(3)() 
第二天清晨,吃过早饭的约翰一家来到位于第一和第二烟囱间的甲板运动场上散步。夏日清晨的阳光还不是很强烈,湿润的海风吹到身上非常舒服,正是做运动的好时候。甲板运动场上已经有不少人在锻炼了,还有几对青年男女在打网球。

    约翰他们绕着运动场刚走了差不多五圈,大概有2英里的样子。这时,他突然发现了维克多的身影。

    “早上好,维克多!”约翰走上前去热情的招呼这位新朋友,“怎么只有你一个人?”

    “罗达还没起呢,她昨晚跳舞跳得太久,有点累坏了。”维克多看起来精神不太好,看来昨晚和那个叫格罗克的德国商人没少喝,“你看起来精神不错啊。”

    “昨晚睡得还不错,没什么不适应的。”约翰笑着回答道。

    他非常能够理解罗达现在的状况。她和阿黛尔都是昨晚舞会上的明星,那些年轻的帅小伙们都排着队请她们跳舞。对此,约翰倒是一点也没有吃醋。在这一点上他对自己和阿黛尔都非常有信心,想来维克多也是如此。

    不过,社交舞会并不总是轻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