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37全球速递-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约翰看来,它的性能绝对不比B…24“解放者”差,改装成远程轰炸机后绝对是一款战略轰炸利器。可惜,历史上这款飞机因为休斯的臭脾气最后与美国军方失之交臂了。

    这其中的经过说起来简直可笑,当时右野基地的军方考察团专程去休斯的飞机制造厂考察D2。但因为他们事先没有通知,而休斯当天约了个女明星,这些人就直接被工厂的警卫给撵回去了。

    军方考察团对此十分恼火,再加上之前休斯H1飞机设计疑似被日本三菱盗用等龌龊事,他们最后连飞机都没看就在报告里否定了D2飞机,拒绝订货。

    现在有了约翰,他可不会再允许发生这种事。他早早地就通过史汀生叔叔跟军方搭上了线,现在陆军航空兵第1航空联队的联队长阿诺德准将就站在他旁边呢。

    即使不用史汀生叔叔提醒,约翰也会好好“巴结”这个50多岁的老准将的。马歇尔已经开始飞黄腾达了,约翰在欧洲的时候,他刚被任命为陆军部副部长,马上就要出任陆军参谋长了。(陆军部长是文职,参谋长实际上就是陆军的一号人物。)

    作为马歇尔夹袋里的人物,早在1907年就在菲律宾与他一起共事的阿诺德,现在已经是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的第一人选。历史上,就在9月,马歇尔一当上陆军参谋长,阿诺德就晋升为了陆军航空兵少将司令,后来还当上了负责航空兵事务的陆军副参谋长。

    二战结束后,阿诺德晋升为了陆军五星上将,1947年空军独立后,他又改授了空军五星上将,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十星上将”。

    更何况这个老头将来还是约翰垂涎已久的5万架飞机订单计划的执行人,再怎么“巴结”也不为过。

    对于约翰表现出来的善意,阿诺德也给予了积极地回应。这会儿陆军航空兵的地位还不高,跟未来“世界上最庞大的空中力量”的距离还差得很远。

    阿诺德是威廉·米切尔独立空军论的坚定拥护者,他从在陆军工程学院学习时起,就是米切尔将军的铁杆支持者。当陆军军事法庭以不服从上级罪判处米切尔将军有罪后,阿诺德也因在法庭上为米切尔作证而坐了很长时间的冷板凳。

    回顾这个老飞行员的整个军旅生涯,简直就是一部美国空军的独立奋斗史。但一直到这位“美国现代空军之父”退役一年后,美国国会才正式批准陆军航空队脱离陆军。

    虽然阿诺德主张建立独立空军的想法,目前还被华盛顿认为是荒唐可笑的。但这个老将军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增强“空军”话语权的机会。

    像约翰这样有钱有人脉的“大人物”递过来的橄榄枝,阿诺德可是抓得很紧的。况且D2这款飞机确实很不错,很符合他建立战略空军的军事理念。他已经暗示约翰,如果D2能改装成远程轰炸机的话,军方会非常感兴趣。

    终于,休斯的飞机从远处云层中露出了身影,全场气氛热烈,掌声、欢呼声不绝于耳。当这架D2飞机在跑道上停下的那一刻起,一个新的世界纪录诞生了——3天又19小时17分钟。继去年创造了横跨美国大陆的不间断飞行纪录后,休斯又一次创造了历史。

    纽约世博局负责人在机场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纽约市市长亲自到场致词,几百家媒体争先恐后地为这位飞行英雄拍照。相信第二天,休斯满脸疲惫的照片就会出现在全世界的报纸上。

    简短的记者会后,休斯被簇拥着登上了一辆敞篷汽车。他将在200万纽约市民的夹道欢迎下前往市政厅,那里已经准备好了一场隆重的庆功宴。

    约翰能够感觉到,休斯虽然身体很疲惫,但精神十分亢奋。他现在有点理解休斯为啥明明这么有钱,还痴迷于挑战飞行纪录,根本不把自己的小命不当回事了。这其中的成就感,是赚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吧。

    不过话说回来,休斯的命也真够硬的。别人像他这么折腾,早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这家伙一生光坠机就遇到了不下20次,还吸可卡因、酗酒、滥交,居然最后也能平平安安活到70岁,真是没天理了。

第七十四章 休斯易主() 
接下来的两周里,休斯都是全美国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在约翰的安排下,他带着那架“1939纽约万国博览会号”飞机在美国各大城市进行了巡回展出。每到一地,休斯都会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俨然成为了美国的全民偶像。

    虽然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都集中在了“飞行英雄”休斯身上,但这款D2飞机也开始逐渐被外界所熟悉。在约翰的美金攻势下,各大媒体在报道休斯的同时都不会吝啬笔墨,捎带介绍一下这款代表了“美国航空工业”国际领先地位的功勋飞机。

    目前来看,宣传效果非常不错。甚至已经有玩具商主动找上门来,想要推出休斯和D2飞机的周边产品。

    不仅是约翰,纽约世博局那边也非常满意这次的宣传效果。他们已经同意为休斯飞机公司预留一个展位,届时这架“1939纽约万国博览会号”将会成为明年世博会的明星展品。

    随着休斯和D2飞机的名气越来越大,约翰也开始逐步加大了自己对休斯飞机公司的渗透。约翰太了解休斯的秉性了,相对于天才来说这家伙更像个疯子。如果放任自己在休斯飞机公司的投资不管,到时候不知道要错过多少发财的机会呢。

    好在休斯本人对管理公司并没有多大的兴趣。这是个有钱又任性的家伙,只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对钱根本不在乎。

    休斯18岁那年就继承了家族企业——休斯工具公司(这是一家为石油开采和加工工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大型公司,是后世著名的美国贝克休斯公司的前身)。但他对石油钻探业务毫无兴趣,很快就把公司甩给了职业经理层,很多年都不去过问。

    21岁那年,休斯被骗投资了一部好莱坞烂片,亏了8万美元。心高气傲的他一气之下投身了电影业,一口气买了125家电影院,还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摇身一变成了电影大亨。

    1930年,休斯投资400万美元拍摄了一部空战大片《地狱天使》。在这部影片中,他动用了80多架各类战斗机、135名有“一战”参战经验的飞行员,雇佣了好莱坞接近一半的摄影师,拍了90多万米的胶卷。

    当时没有哪个电影公司敢这么干,只有他才会根本不在乎能不能收回成本的问题。休斯甚至在影片拍到一半的时候,嫌女主角有一点挪威口音与片中英国贵族的身份不符,强制命令剧组中途换人,之前的胶片全部作废重拍。

    最终这部电影上映时,几乎场场爆满,总票房达到了惊人的800万美元。当时美国人对《地狱天使》的观感和后世对《阿凡达》的感觉差不多。虽然影片在情节和艺术上乏善可陈,但光以假乱真的空战场面就足以让他们疯狂了。

    要知道30年代好莱坞可没有电脑特技,这些空战场面很多都是真刀真枪拍出来的,甚至有3名飞行员因此在拍摄过程中丧了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休斯也可以算是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开山鼻祖了。

    自从拍摄了《地狱天使》后,休斯就疯狂地迷上了特技飞行。后来光开飞机还不过瘾,他又成立了休斯飞机公司,开始自己设计研发飞机。

    可以说,飞机公司对休斯来说就是个玩具。他往里面投入了几百万美元,却压根没想过要从中赚钱。在约翰为他拉来志愿援华航空队的订单之前,休斯飞机公司的收入一直是零。

    所以,约翰压根没有躲躲闪闪,他直截了当地找到休斯,提出想接管休斯飞机公司的运营。休斯也很爽快,他这些天一直沉醉在觥筹交错的社会聚会中,享受着人们尤其是各色美女的仰慕和青睐,根本没心思考虑公司发展的问题。

    他表示只要约翰不影响他研究新飞机,保证他主导的研发项目的资金投入,他就同意约翰接管公司的运营。在休斯看来,约翰这是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麻烦。他甚至同意了约翰的提议,拿出15%的公司股份作为管理层的股权激励。

    休斯这么慷慨大方,约翰心里是有一丝窃喜的。反正只要他接管了公司运营,如何安插管理层还不是他自己说了算。等约翰吃下了这15%的股份,他的占股比例就超过休斯,成为公司的实际所有人了。

    被大馅饼砸昏了头的约翰当即就与休斯达成了协议,去洛杉矶走马上任了。这时候,要是有人能够提醒他“利令智昏”这句老话就好了。

    休斯这个人虽然不在乎钱,但也不是傻瓜。他当然知道约翰打得什么算盘,不过他也有自己的考虑。

    要求约翰保证研发项目资金这一条就是他给约翰挖的坑。如果约翰公司经营得不好的话,他赚钱的速度还比一定有休斯烧钱的速度快,到时候谁给谁打工还不一定呢。

    约翰要是知道,历史上,休斯光为了研发巨型水上飞机KH1就花了1400万美元的话,说什么也不会这么轻易答应他的。(KH1巨型水上飞机全长97。5米,高15。2米,自重300多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可惜研制出来二战就结束了,最后军方一架也没买。)

    但是这会,约翰还没意识到问题在哪呢。他兴冲冲地赶到了洛杉矶,出任总经理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休斯飞机公司搬家。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航空企业扎堆的地方没错,但也用不着把飞机制造厂建在洛杉矶市里啊。

    知道的明白你休斯是为了离自己好莱坞的片场近,图个方便,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在炫富呢。这地皮都比工厂贵好多倍了。学学其它航空企业,在洛杉矶郊外或者圣地亚哥、橘县附近弄块地不好吗?

    接下来的几天,约翰一边为休斯飞机公司的地皮寻找买家,一边在洛杉矶附近市县寻觅新址。卖地的事好说,公司原来的这块地皮还是挺抢手的。关键是新址,约翰需要考虑到的因素就多了。

    首先地方要足够大。约翰规划中的新厂可不是原来几十个人的小作坊,得为将来战时的巨额订单生产留出足够的空间才行。

    其次不能离城市太远,否则招工都是个问题,也不容易留住人才。最好和其他飞机制造厂离得不要太远,方便形成集群效应。

    然后还要尽量靠近海边,方便产品的对外输送。将来工厂生产出来的飞机大部分可都是要出口的。

    最后,当地气象和地质条件还要好,不能老有台风、暴雨、浓雾等影响试飞的天气。而且加州还是地震多发带,要是真中奖遇到地震可就惨了。

    这么多事,靠约翰一个人肯定是忙不过来的。联邦快递公司那边倒是已经步入了正轨,但眼瞅着洛杉矶分部的管理改革试点就要出成果了,他也不能从公司抽人过来啊。

    最后,约翰只能一边招聘职业经理人团队,一边临时把小汤姆弄过来搭把手。说起来,小汤姆要是再锻炼个几年,倒确实是接手休斯飞机公司这摊事务的理想人选。

    但现在,约翰可不敢放手。倒不是怕他把公司弄黄了。而是怕他被休斯给带歪了。

    小汤姆本来就有点休斯脑残粉的意思,要是真让这两个人混到了一起,最后弄出个“钢铁侠”二世(斯坦·李就是以休斯为原型创作了漫画《钢铁侠》),约翰怎么跟老托马斯·沃森交代啊。

    当然了,这些都还不是约翰最头疼的。约翰最操心的是如何组建D2远程轰炸机改装项目、P…51战斗机设计项目的研发团队。这些都需要专业人才,不是随便招聘几个职业经理人就能解决的。

    而且约翰看中的这些项目,都是将来最有“钱途”的项目,他必须抓在自己手里才行。至于休斯这个人,约翰是肯定指挥不动的。他能够自己玩自己的,别来插手,约翰就谢天谢地了。

    好在休斯飞机公司现在的规模虽小,但能人还是有几个的。西蒙·瑞莫和迪恩·伍德里奇这两个年轻工程师成为了约翰的重点培养目标。

    历史上,这两个人可都不是等闲之辈。二战后,在休斯飞机公司挑大梁的就是这两个年轻人。50年代,这两人与性格越发古怪的休斯闹翻后,辞职建立了自己的公司。这家公司就是日后美国的另一大军工巨头TRW。

    约翰以西蒙和迪恩这两人为核心,打造了一个新的研发团队。至于休斯本人,约翰单给他成立了一个公司全资控股的“休斯实验室”。让他爱怎么玩怎么玩吧,约翰不管了。

    历史上这个“休斯实验室”可是出了不少黑科技的。世界第一颗同步通信卫星、同步气象卫星、月球软着陆探测器都是出自这个实验室。以后“钢铁侠”大人会给约翰带来什么意外惊喜,也说不定呢。

第七十五章 长岛特快(上)() 
8月的一个晚上,纽约长岛东海岸的一栋度假别墅里,小艾拉正在上钢琴课。

    自打从欧洲回来后,阿黛尔和艾拉就没有再回底特律。反正约翰老是东奔西跑,基本就不怎么在底特律待,她们娘俩留在那也没什么意义。

    而且小艾拉已经到了应该开始接受名媛培养课程的年龄,范德比尔特家族在这方面是有一整套教育培养体系的。留在纽约这个家族大本营,对小艾拉的将来更好一些。

    今天晚上来给小艾拉上钢琴课的是珍妮特夫人。这个已经年过60的老太太可不是一般的音乐教师,撇开她在音乐艺术上的造诣不谈,她本人的身份背景也很不简单。

    珍妮特夫人出身自东海岸的名门望族,她的母亲珍妮特·瑟伯夫人就是纽约音乐学院的主要出资者和创办人。她的音乐导师是19世纪欧洲音乐大师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

    如果不是范德比尔特家族跟珍妮特家交情够深,约翰根本就请不动这个早就在家颐养天年的老太太。

    其实像艾拉这么小的孩子,音乐启蒙原本用不着请这么好的老师。约翰和阿黛尔之所以费尽周折请珍妮特夫人出山,主要还是看中了“珍妮特夫人学生”这个身份。

    这么多年来,受过珍妮特夫人指点的豪门贵女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哪怕小艾拉再没有音乐天分,单“珍妮特夫人学生”这顶帽子将来就能让她受益无穷。

    毕竟,小艾拉拜了珍妮特夫人为老师,就等于多了几十个豪门贵妇“师姐”,很多顶级社交圈子就自然为她打开了大门。这顶帽子的自带光环,可以在小艾拉将来正式步入社交圈时,帮她刷出不少好感度。

    当然了,小艾拉目前是不会明白约翰和阿黛尔的苦心的。小家伙正一脸严肃地在珍妮特夫人的监督下练习《玛丽有只小绵羊》呢。

    “艾拉,手腕放松。弹琴的时候要投入,这么紧绷着可不行。”听完小艾拉的演奏,珍妮特夫人耐心地指点道。

    “好的,老师。”小艾拉乖巧地点了点头,她现在还有些怕这个新老师。

    这时候,阿黛尔端着红茶和点心走了进来:“休息一下把,珍妮特夫人。外面雨越下越大了,要不您今晚就住下吧。”

    还没等珍妮特夫人回答,整个屋子突然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只听见外面狂风大作,雷声阵阵,房子开始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还不时传来玻璃碎裂的声音。

    小艾拉吓得尖叫了起来,阿黛尔连忙把她搂到了怀里,“别害怕宝贝,妈妈在这呢。”

    珍妮特夫人也吓了一跳,但她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应该是风把电线刮断了。今天的天气可真够糟糕的,看来晚上只能点蜡烛了。”

    而此时此刻,远在洛杉矶的约翰还在办公室里看人事材料。这个年头,可没有什么招聘网站、猎头公司啥的。招聘高级经理人这种业务,一般都是通过私人银行来进行的。

    在这个信息极不对称的年代里,只银行手中才同时握有招聘企业和高级管理人员两方面的资料。企业主在需要聘请高管的时候,一般都会先请熟悉的私人银行经理帮忙物色人选。替企业客户做猎头顾问同时也是这些银行经理们的工作职责之一。

    约翰手里拿着的是富国银行提供的休斯飞机公司高管备选名单。名单里的这些人都是他们掌握的符合约翰需求条件的高级经理人。

    正当约翰仔细研究这些人的工作简历时,小汤姆突然冲了进来。“哥,不好了!纽约遭到飓风袭击了,广播里说长岛那边的房子都被刮倒了。”

    约翰一下子就站了起来,他抓起桌上的电话,可是根本打不通。不但阿黛尔联系不上,连哈罗德那边也联系不上。

    “哥,没用的。那边的电话线路全断了。我一听到广播就给家里打电话了,也打不通。”小汤姆着急地问道:“怎么办?”

    “准备飞机,我们去纽约。”约翰一刻也坐不住了,他恨不得立刻飞到阿黛尔和艾拉的身边。

    “可是飓风还没退,飞机能降得下来吗?”

    “哪那么多废话,降不下来就去布法罗。”约翰已经顾不上安全不安全了,他只想尽快赶到家人的身边。

    还没等小汤姆跑去准备飞机,办公室的电话响了,打来电话的是威廉堂兄,“约翰,知道飓风的是了吗?”

    “刚知道,那边到底什么情况?阿黛尔她们就在长岛,我跟她们联系不上了。”罗德岛州跟长岛很近,威廉堂兄应该多少知道点什么。

    “哈罗德一家也在长岛的葡萄园度假。听说飓风登陆的时候,海浪有十几米高,沿海房屋全被冲毁了。”威廉说道,“这飓风来的太突然了,事先一点预兆都没有,整个新英格兰地区都被波及了。”

    约翰听完眼前一黑差点没栽倒,他的度假别墅离长岛东海岸只有几百米。

    “你先别着急,飓风是从西海岸登陆的。你那栋别墅结实得很,应该没事。”威廉堂兄安慰道,“我已经联系上小科尼利厄斯了,他正在从曼哈顿往长岛赶,一有阿黛尔的消息我会通知你的。”

    “纽约那边机场还能用吗?我这就飞过去。”约翰着急的问道。

    “你先冷静一下,还有件重要的事要你去做。”威廉说道:“这么大人了还沉不住气,你现在赶过去有什么用?”

    那是我的妻子和女儿,还有什么事能比她们的性命更重要。要不是长久以来对威廉堂兄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心理畏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