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37全球速递-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家族最早就是从威廉·惠特尼在耶鲁大学加入“骷髅会”后才逐渐发迹的,之后几代的惠特尼家男性成员都是“骷髅会”的会员。这其实也没啥好说的,道理跟约翰加入“共济会”差不太多。

    爱好赛马的传统也是从威廉·惠特尼开始的,最早不过是他们打入上流社会的手段。不过几代人下来,赛马也成了他们的家族传统。他们家参加或者赞助了美国乃至欧洲的大部分马术比赛,甚至后世美国的马球联赛也叫“惠特尼杯”。

    不过投资艺术品这件事,却是范德比尔特家族帮他们挖的坑。第一个挖坑的人是著名的惠特尼美术馆的创始人——惠特尼夫人。在出嫁前,她的名字叫葛楚·范德伯尔特。没错,这位惠特尼夫人就是约翰的大伯,科尼利厄斯·范德伯尔特二世唯一的女儿。她的老公是哈利·惠特尼,她的儿子就是目前惠特尼家族的当家人,泛美航空公司总裁科尼利厄斯·范德伯尔特·惠特尼。

    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惠特尼和范德比尔特两家走的多近。约翰想要与普惠公司加深合作,难度可比跟罗罗要容易得多了。

第九十七章 下场的资格() 
其实,早在今年国会刚通过《民用航空法》的时候,约翰就开始琢磨怎么与惠特尼家族进行合作了。没办法,谁叫他穿越晚了,错过了美国航空业自由发展的黄金期呢。

    自打20年代末,美国的民用航空业进入了飞速发展期后,各大财阀就把目光瞄准了这块肥肉。短短10年时间,几百家飞机制造企业和航空公司,最后只剩下了38家公司组成的5大集团。

    等大家族把这个新兴产业的地盘差不多分割完后,《民用航空法》就应运而生了。与1934年的《航空邮政法》不同,那部罗斯福新政时期的法律针对的??就是大财团的垄断行为。甚至还由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布莱克组建了一个委员会,专门调查航空运输业的垄断行为。

    当初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帝国可就是被这种类似的委员会给拆散了的,任何一个商人甭管如何权势熏天对此都会头皮发麻。这个委员会也确实很强硬,一出手就把庞大的波音帝国给拆得七零八落,形成了联合技术公司、波音公司和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哈密尔顿、西科斯基、诺思罗普等一票“小公司”也由此诞生。心都碎了的老波音,因此愤而辞去所有职务,出售了所有股份,改行养纯种马去了。

    但是,这次的《民用航空法》却从实质上保护了垄断。它严格控制了民航业新企业的进入,控制了国内航空运输企业的数量;对航空公司的飞机数量、飞机的座位数以及运营范围进行了严格管制,规定航线的进入和退出必须得到政府批准;同时禁止了航空企业的合并;最重要的是它规定由政府来控制航空运价。

    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因为施行政府定价后,航空运输业就不存在价格和运力上的自由竞争了,这从根本上排除了反托拉斯法对航空运输业的适用。历史上,打这以后的四十多年里,除了目前现存的23个承运人外,再没有新的航空公司被授予骨干航线的经营权。

    这对约翰来说,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好消息是,他在经营休斯飞机公司的同时也可以参与航空运输业,不用担心被强制拆分了。坏消息是,航空运输业的门槛被抬高了,没以前那么好进了。他以后打算开展航空运输服务,就只能与其它企业进行合作了。约翰找惠特尼家族,加强与普惠的合作还是次要的,关键是想要得到一张进入航空运输业的入场券。

    其实除了泛美,约翰还有两个其他选择。首先,是休斯目前刚刚从杜邦家族手里吃下的环球航空。这家公司的前身是华尔街金融家克莱蒙特·吉斯在吞并了一系列小航空公司后建立的北美航空。

    约翰一直觉得吉斯这个家伙有点脑残,放着北美的业务不好好做,一心开辟国际市场。你开辟国际市场也就罢了,学人家泛美,搞搞古巴、拉美航线就是了。他把目光瞄准了中国,费了半天劲跟民国政府达成了协议,创办了中国民航公司,开辟了以上海、广州为核心的几条中国国内航线。

    结果中日一开打,他就傻眼了,再加上之前经济危机的影响,北美航空下属的几家航空公司纷纷破产了事。最后吉斯辛苦多年打下的基业,便宜了杜邦家族。杜邦家在买下福克航空,插手了洛克希德后,又接手了北美航空。并以此为基础组建了目前在美国的五大航空集团中位居第三位的环球航空公司,亨利·杜邦亲自担任了公司总裁。

    休斯从1937年就陆续开始吃进环球航空公司的股票了,不久前刚刚成为了这家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以约翰和休斯的交情,想借环球航空发展空运业务并不太难。但他并不敢这么做,因为休斯这人实在太坑了。

    虽然休斯往环球航空公司投了不少钱,公司发展得也很不错,但他本人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却简直一团糟。最后他甚至被公司股东和管理层告到了法院,被剥夺了对环球航空的控制权。

    这其中要是没有通用在背后兴风作浪就怪了。约翰记得,日后休斯的大部分产业可都被通用系兼并了,他可不想被卷入休斯与通用的斗争漩涡中。。

    约翰的第二个选择是美国航空。目前,这家公司在全美26条航空邮路中独占了12条,比波音系的联航和通用系的环航加起来还多。但是约翰不想跟他背后的AVCO打交道。

    AVCO(AviationCorporation)是1929年在特拉华州成立的。那里一直有很好的税收优惠,后世依然是美国公司注册很受欢迎的地方。在约翰看来,这家公司与其说是企业,倒不如说是家俱乐部,一家专门帮股东打理航空方面生意的中间机构。

    AVCO通常充当着资产二传手的角色,为其股东物色合适的收购目标,或者帮股东手里的航空企业寻找买主。这家公司的董事人数多达66名,大部分都是大家族成员。董事长是威廉·哈里曼,他手里不仅掌握着家族的传统产业——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还控制着富国…运通公司(富国银行和美国运通的前身)。

    哈里曼的耶鲁校友,华尔街老牌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的老板,也和AVCO有扯不清的关系。在雷曼三兄弟的帮助下,AVCO近一年就并购了90多家各种公司,其中就包括罗斯福家族在纽约长岛的机场。

    约翰一直有一种阴暗心理,觉得这次《民用航空法》的顺利出台和罗斯福家族进入AVCO有内在的联系。这家公司的很多董事都是民主党的大金主,很多人都出任过民主党政府的部长和大使和州长。

    作为一名共和党人,而且一只脚已经踏入政坛的约翰,并不想跟AVCO扯上更多的关系。虽然只是商业上的合作的话,并不是什么太犯忌讳的事,但操作起来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在有更好选择的情况下,约翰并不想找这个麻烦。

    至于其他的航空公司,要么规模太小,手里的航线范围无法达到联邦快递的业务辐射要求。要么就是像波音系的联合航空一样,正陷入产权纠纷之中,短期内无法下手。

    所以,惠特尼家族的泛美航空无疑就是约翰的最佳选择。反正日后,它和百事可乐、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一样,是共和党的三大资金来源之一。约翰准备找机让休斯飞机公司加入泛美系,拿到航空运输业的入场券。

第九十八章 布局泛美() 
虽然惠特尼和约翰有比较近的亲属关系(约翰是科尼利尔斯·惠特尼的堂舅),但生意就是生意。约翰想要加入泛美系还是要下一番工夫的。

    况且惠特尼虽然是泛美的总裁,但谁都知道,泛美的灵魂人物是胡安·特里普。准确的说,泛美航空公司应该是胡安·特里普在威廉·洛克菲勒和科尼利尔斯·惠特尼等几位投资者的支持下创立的。

    只不过1927年,在并购了纽约银行家理查·霍伊特的大西洋…海湾及加勒比航空公司后,公司改名为了美洲航空控股公司。理查·霍伊特担任董事会主席,惠特尼任总裁。泛美航空公司则成为美洲航空公司旗下的子公司,由胡安·特里普负责。

    从公司的名字泛美世界航空(PanAmericanWorldAirways)不难看出,最初它主要经营的是美洲的航空?运输业。当时美国政府为避免由德国资本持有的哥伦比亚航空公司控制美国来往拉丁美洲的航权,把泛美航空定为了美国国外航线的指定公司。泛美航空在政府大力扶植及垄断国外邮件运送合约的情况下扩展非常迅速。

    目前泛美航空的航线不仅包括了古巴、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巴西等中、南美洲国家,还成功开辟了跨越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业务。他们除了承办由美国前往英国及法国的航线外,还取得了?珍珠港、中途岛、威克岛、关岛和马尼拉苏比克湾的航权。在吉斯的中国民航公破产后,泛美还接手了这家公司的航线,把业务拓展到了香港、广州和上海。

    这所有的一切成绩,都和胡安·特里普的聪明才智密不可分。在航空技术上,胡安·特里普是个“天才”。他虽然不是工程师,但在技术发展趋势方面的嗅觉非常敏锐。

    最初飞机上既没有导航系统,也没有和地面联络的通讯系统,飞行员只能仅凭目视飞行。是他命令技术团队开发出了一款固定回路方向测定器,让摩尔斯电码在飞机、海船和陆地呈三角定位关系,大大减少了飞行员偏航的危险性。

    泛美航空也成为了全美首家应用无线电和导航通信的航空公司。之后他还和二十七个国家签订了运输协议,在美洲大陆建立了93座无线电和气象站,建立了当时全球最大的私人无线电通信网。

    在商业上,胡安·特里普更是个天才。为了与邮轮竞争,泛美航空率先为乘客提供了头等客位服务。机组都会穿着正式的海军服装,而不会像以前运送邮件的飞行员一样穿着皮外套,在登机时也采用了与登船一样的程序。后来,也是他首创了面向大众的经济舱服务,这些都对后世的航空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让约翰佩服的是,特里普巧妙的将泛美航空的利益和美国的国家利益联系在了一切。他总是以代表美国和具有他国官方背景的航空公司(帝国航空公司和KLM公司)正面抗衡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这也使泛美航空得到了美国政府和民众的普遍支持,迅速成长为世界最大、美国唯一的国际航空公司。

    要和这么精明的人打交道,光靠嘴皮子是不可能的,必须有能够打动他的利益点才行。休斯飞机公司有什么是能让特里普动心的呢?答案只有一个,历史上休斯飞机公司最著名也是最差劲的一款飞机——“大力神”H4

    直到后世,这款机长66。6米,机高9。15米,翼展97。54米,起飞重量181。4吨的巨无霸运输机,仍旧是世界上个头最大(翼展最长)的飞机。休斯当时之所以要设计这么大的飞机,是因为在二战打得最激烈的时候,大西洋上的盟军船只常常被德国U型潜艇击沉,欧洲补给和军队的供应经常被切断。因此军方需要一款能运载15万磅的物资,或者750名士兵,亦或是两辆30吨重的谢尔曼坦克的巨型运输机。

    不过虽然军方和休斯本人都投入了大量的研发资金,但等H4原型机出来的时候,二战都打完了。最后,休斯本人驾驶着唯一一架“大力神”飞机,众目睽睽之下飞行了1英里,以证明这个木质巨无霸确实能飞。然后这架H4飞机就被锁进了机库,因为军方已经不会再买它了。

    约翰当然不像休斯这么败家,会花1400万美元研发一种勉强能飞的巨型飞机。然后还专门为它建了一座带空调的机库,雇佣了一大帮人每天维护保养它直到自己去世。

    他很清楚,在喷气式发动机问世以前,建造这么大的飞机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是,这并不妨碍他让休斯飞机公司的研发团队开始对巨型飞机的设计进行研究,也不妨碍将来他拿这些图纸上的设计去忽悠胡安·特里普。

    约翰知道,对廉价机票的钟爱使胡安·特里普非常迷恋巨型客机。历史上,无论是波音707还是波音747都是在他的倡导下研发出来的。在特里普看来,航班的频率越高,使用的飞机越大,机票价格就能降得越低,泛美航空的市场竞争力也就越强。

    不过,出于安全起见,约翰可不敢让重度强迫症患者休斯插手这款飞机的设计。不光是受不了休斯的完美主义性格,关键是他那点身家真不够休斯败的。当初约翰可是答应过休斯,保证他所主导的研发项目的资金投入的。万一休斯到时候不管不顾起来,约翰还不得被他逼得跳楼啊。

    当然了,哪怕是停留在图纸上,设计一款巨型飞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个一两年,约翰是见不到成果的。对此,约翰并不是很着急。现在联邦快递也没到大规模开展航空运输业务的时候。约翰琢磨着,怎么也得等战后,这个市场才能有点规模吧。

    在此之前,他要做的就是跟惠特尼家族搞好关系。比如,加强一下与美国烟草公司(创始人是科尼利尔斯·惠特尼的叔叔)的合作。再比如拍拍葛楚堂姐的马屁,往惠特尼美术馆捐点钱啥的。约翰还琢磨着,是不是也弄匹赛马来养养,增进一下与惠特尼家族的共同语言。貌似在巴黎的时候,自己还答应过给艾拉买匹小矮马呢。做爸爸的,答应女儿的事老不兑现也不大好呀。

第九十九章 挽留麦克纳马拉() 
习惯性“想多了”的约翰又失眠了。整晚他都在床上琢磨以后跟泛美系合作的事,以至于早上起来脑袋昏沉沉的。原本约翰他们一早就要乘飞机回华盛顿的,他可以趁机在飞机上睡会。但是昨天还阳光明媚“天使之城”居然一早就下起了大雨,他们的航班取消了。

    老天爷要给他们放假,那还有什么好说的。范登堡几人去参观好莱坞了,约翰对这些没兴趣。他补了个回笼觉后,决定去联邦快递公司的洛杉矶运转中心看看。

    最近一段时间,沃尔夫不止一次跟他提到过麦克纳马拉他等人在洛杉矶搞的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颇有些感慨的样子。约翰虽然也料到有了系统的数据量化分析支撑,运转中心的工作会有很大改观。但毕竟眼见为实嘛,他还是要亲自去见识一下的。

    联邦快递公司的洛杉矶运转中心离正在修建的联合火车站不远。明年这个带有西班牙教堂风格的新车站就要投入使用了,到时候联邦快递公司的货物就可以通过连接运转中心货场与车站的铁轨直接装车,不必再用卡车往车站送了。

    约翰前世曾经来过洛杉矶联合车站,那会儿这个“老火车站”虽然仍在使用,但它最大的功能却是租给电影公司拍片子。据说生意非常好,每星期能接至少两场活儿。

    联合车站往北就是今年刚建好的新唐人街(洛杉矶的老唐人街建于19世纪末期,已被拆毁),往南则是“小东京”,联邦快递公司的洛杉矶运转中心就在联合车站与唐人街之间。穿过公司庞大的货场,约翰在一栋两层小楼的走廊尽头找到了麦克纳马拉的办公室。

    看到不请自来的约翰,麦克纳马拉一点也不吃惊。“我早就想去底特律找您了,但沃尔夫总说您不在公司。”他把堆在单人沙发上的一大堆报表挪开,让约翰坐了下来。

    “怎么,遇到什么难题了吗?”约翰以为麦克纳马拉找他是因为洛杉矶这边的试点遇到了什么阻力。

    “那倒没有,刚开始确实比较困难。不过在沃尔夫的支持下已经顺利多了。”麦克纳马拉递给约翰厚厚一沓刚修订好的公司管理新规范。约翰翻了翻,厚厚几百页,密密麻麻地对公司所有工种和所有业务的操作都进行了量化规范。

    “这么细?”约翰有些头大了,他虽然知道数据量化的好处,但现在可没有电子计算机。要想在全公司推行这套新管理制度,再给他10个麦克纳马拉也不够啊。“这套规范操作起来难度太大了吧,得需要多少管理人员啊,还得是有数学和统计学基础的。”

    “沃尔夫也是这么说的。”麦克纳马拉自己也知道这套新管理体制有点太脱离实际了。“我和沃尔夫商量了一下,准备先挑几个重点部分弄一个简化版本出来。到时候洛杉矶这边还用现在这个,其他分部先用简化版的。”

    “暂时也只能这样了。”约翰知道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制度再好没有执行的人也不成啊。但他还是觉得只推广简化版有点可惜,“这样吧,明年开始从各分部分批抽人来洛杉矶学习,争取两年内培养一批合格的管理人员。你辛苦一下,抓一下培训的事。”

    “怎么,有什么问题吗?”看到麦克纳马拉欲言又止的样子,约翰问道。

    “那个,我马上要毕业了,得回学校准备论文答辩的事。”麦克纳马拉不说,约翰都忘了他还是哈佛商学院的在读研究生。“我之前找您就是想跟您说一声,圣诞节后我就得回学校了。”

    麦克纳马拉的理由这么光明正大,约翰想拒绝也说不出口啊。不过他是不会轻易放过麦克纳马拉这种人才的。约翰想了想,开口问道:“你这一年在联邦快递感觉怎么样?”

    “挺有成就感的。”麦克纳马拉的回答很真诚。能够把自己的所学应用于实际,改变一家像联邦快递这样的大公司的面貌,麦克纳马拉还是很满足的。

    “你看,你的这项工作才刚刚开始,后面还有很多事要做。你不想把它做完吗?”约翰又开始“忽悠”麦克纳马拉了,“我打算明年在公司成立一个系统分析办公室,由你来负责,继续推进这项工作。”

    没等麦克纳马拉说话,约翰继续说道:“圣诞节后你可以放心回学校,等完成了毕业答辩,你再回来怎么样?只要你愿意毕业后回联邦快递公司工作,我现在就可以跟你签合同。”

    对于约翰的邀请,麦克纳马拉是有些动心的。他对目前在联邦快递的工作很满意,能在毕业前把将来的工作去向定下来也不错。反正这里的工作环境他也熟悉,上司沃尔特以及约翰这个老板也都挺好相处的。不过麦克纳马拉没有马上答应:“我之前跟几个同学有约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