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章 无极商会
曾炩做出来的第一个东西就是肥皂。
初到这个时代,曾炩很是不习惯啊。从各种物质五花八门的二十一世纪,到了这个物资极度匮乏的东汉末年,其中的差距之大,是可想而知的。最让他难以容忍的是,这个时代没有一个好的洗涤剂。
中国古代洗衣服主要使用三种去污剂,一就是草木灰了。草木灰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钾,具有和纯碱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平头百姓常用的去污剂,用来洗衣服。当然,纯碱也可以,不过要控制好用量,要不然一件衣服洗不了几次就坏掉了。
第二种去污剂就是皂荚粉了,这是古代主要使用的去污剂。作为中国人都知道黄河是母亲河,中华民族是从黄河流域发展起来的,由北而南逐渐开发到长江流域。繁华的江南在商周之际是东夷盘踞的地方,被视作蛮荒之地,第一个对对江南进行大规模征战活动的君主就是遗臭万年的纣王。
当我们的祖先在黄河流域时,就在用皂荚洗衣服。后来到了长江流域,没有皂荚,问题就来了。日子要过,衣服要洗,这可怎么办呢?几经努力,我们的祖先发现长江流域有一种树,其果实比皂荚更加肥厚丰腴,可以用来洗衣服,效果并不比皂荚差。
我们的祖先就给取名肥皂子,又叫肥皂果。后来,人造去污剂出现依然在使用这一名称,一直到现在我们还是在使用,这就是“肥皂”一词的由来。
第三种去污剂就是胰子,胰子的出现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我们的祖先已经向人造去污剂方面迈出了一大步。胰子是把猪的胰腺的污血洗净,撕除脂肪后研磨成糊状,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匀地混合后,经过自然干燥制成,这个时候又叫澡豆。是谁首先想到利用猪胰去垢。至今没有人知道,但他肯定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澡豆制作过程中,将猪胰研磨,增强了胰腺中所含的消化酶的渗出,混入的豆粉中含有皂甙和卵磷脂,后者有增强起泡力和乳化力的作用,不但加强了洗涤能力,而且能滋润皮肤。然而,由于要大量取得猪胰腺这种原料委实困难,所以澡豆未能广泛普及,只在少数上层贵族中使用。即使曾家也算是一方豪强,但是还是没有那个资格得到胰子这东西的。
但是曾炩却是很看不起这东西,从后世来的他见识了太多的洗涤用品,即使以现在的条件,他也不屑于制作这种没多少实用性的东西。他把目光瞄向了一个简单易制的东西,那就是肥皂。 说简单也只是对曾炩而言,对东汉末年的人们来说,这肯定是超越天才的设想了。
在曾炩三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准备造肥皂了。
其实要做出肥皂很简单,有三样东西就可以了。这三样东西,一个就是大量的油脂,第二个就是纯碱,再一个就是生石灰。有了这几样东西,肥皂就可以做出来了。只是这个时代油脂是很少的,人们连吃饭都很少见荤腥。至于纯碱,这个时候的人们对它的用途知道的很少,倒是很便宜,至于生石灰,那就是更好说了,没有了自己去烧就行。所以,这三样东西,能造成曾炩大量制造肥皂的困扰的就是油脂。
不过这个问题也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在国渊他们到来后,在曾炩的有意提醒下,国渊和枣祗他们很快就想到了提高农业产量的方法,并很快的在曾家的大片土地上做了实验,结果是让人惊喜的,他们搞出来的效果甚至出乎曾炩的意料,他们的方法让曾家的土地的产量整整提高了百分之五十!曾炩在心里狂呼:“这俩家伙就是我的袁隆平啊!”有他们在,有他们的天赋,加上他自己的知识,还愁以后他的治下会出现粮食短缺吗?这就是另类的核聚变反应啊!
粮食产量提高了,就有了多余的粮食来喂养猪,有了猪,还愁没有油脂来做肥皂吗?
于是,很快的,在曾炩六岁的时候,他终于是把肥皂这东西带到了东汉末年的中国,这可是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时空啊!
说起来,曾炩对中国古代的化学发展,真的是没什么言语了,那些炼丹家只想搞些歪门邪道,一点不往正道上走。要知道,西方人可是在公元二世纪就发明了肥皂这东西,也就是在曾炩现在所处的时代。可是,这个时候的中国的那些化学家,却在搞他妈的什么不老仙丹!想起来就让曾炩想骂娘。
当曾炩献宝一般把自己制造的肥皂样品拿到母亲戴琴面前的时候,戴琴根本不相信曾炩所说的,还笑着说:“炩儿,你就别拿为娘开心了,哪有你说的那么好的东西!”
最后,不得已的情况下曾炩只得使出小孩子的撒娇**,缠着母亲拿去洗一洗,看是不是他在说谎。戴琴被缠得没办法,只得依了曾炩,拿出一些家里的脏衣服,让使女去试一下。
不到五分钟,被叫去洗衣服的使女就惊讶的叫了起来,那效果,实在是太好了。
戴琴在见到肥皂的效果好,兴奋地把儿子搂在怀里直叫心肝宝贝儿。这肥皂可是好东西啊,特别是对一个爱美的女性来说,这更是具有吸引力。虽然曾家一直使用的皂荚粉的洗涤效果较草木灰好多了,但是比起肥皂这东西来说,还是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那是天差地别!
温带两家在知道这个消息以后,很快看出了其中的商机,也就马上找上门来。而这正中曾炩的下怀,他一直都在想方设法的吸引两家的注意力,也在想方设法的赚钱,毕竟,他以后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烧钱了。
于是曾炩向自己老爹的两个结义兄弟提议,由三家共同组建一个商会,把几家的资源加以整合。他希望通过强强联合,为自己将来的事业打好基础。这个时候,三家虽然都有不俗的实力,但是都算不上全国一流的家族。在有了这样的一个赚钱工具后,如果三家不能联合,很有可能被那些超级家族分化吃掉,这可不符合曾炩这个有着绝大野心的家伙的想法。他不敢小瞧这样一个有着太大潜力的生财之道对人的吸引力,这可不是一般的金银财宝所能比拟的,这可是一个真正的能生金蛋的母鸡,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保护,可能很快就会被人家吞的骨头都不剩。
戴家和温家也是做生意的,自然清楚,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危机。三家联合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所以他们很爽快的就答应了。
不过,在最后谈论股份分配的时候,出了一点问题,这是因为曾炩这家伙坚持自己要以肥皂的配方入股,而且要在其中占不少的股份。这让戴家和温家很是无语,你们曾家就已经占去了大部分了,你倒好,还要自己一个人独占一股!曾炩的老爹曾顼对此也是很郁闷,这个小子不是添乱吗?小小年纪,尽搞这些。再说,这曾家的股份最终不也是落到你这小子手里吗?就连戴家和温家的股份,最终也很可能作为陪嫁被带入曾家,你还来掺和些什么嘛。
不过,最终,大家都各自退了一步,达成了协议。曾炩以配方入股,占股份的百分之三十;曾家提供原料和厂房,也占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戴家和温家则以销售渠道和部分资金入股,各占股份的百分之二十。
至于商会的名称,大家都同意了曾炩的提议,叫做无极商会。
无极,本来是老子用以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概念。这是第一次出现无极的概念。原意是说:虽知道洁白,却安守于昏黑,便能做天下的模式。能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性不相差失,性回复到不可穷尽的真道。所以无极的原义就是道,指道是不可穷尽的。以后道门人士,都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无极的概念,但在不同场合引伸的侧重点稍有不同。庄子在《逍遥游》中说“无极之外,复无极也。”意思是世界无边无际,无穷之外,还是无穷。无极便是无穷。汉代的河上公《老子章句》认为复归无极就是长生久视。依道门观念,与道相合,才能长生久视,因此将无极解释成道,或者解释成长生久视,是一致的。道是无限的。天地开辟之前,它已经存在了无限的时间,而且会永恒地存在下去,空间上它也是无限的,不局限於任何一个具体的区域。因此用无极的范畴称道。在宇宙演化的角度使用无极一词,常与太极对举,指比天地未辟、但却是天地直接起始的混沌更加古老、更加终极的阶段,这一阶段,就是道。因此,无极是太极的根源。修道者都追求与道合一,道门术语称与道合真,在具体机制上便是返回到元初的终极的状态,这就叫做复归无极。
曾炩将商会以无极为名,是希望商会能顺利发展,以至于无穷:赚无穷多的钱,永远存在下去。
而另外一层意思则是,毋极县在后世叫做无极县,也算是以地名来命名了。
商会成立了,曾炩又提议组建商会自己的护卫力量。大人们也觉得商会应该有自己的护卫力量,毕竟,这个世道看着是越来越不安宁。
不过,当他们听到曾炩所说的将要组建的护卫力量的规模的时候,他们都吓坏了。要是曾炩的年纪不是才七岁,他们一定会觉得这家伙是想造反了。最过分的是这家伙要组建的不是五千步卒,而是五千骑兵!这在当时可是一直很恐怖的力量。要知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曹操也只是带了一万左右的军队,而且还大部分都是步卒。
五千骑兵,花的钱可不是五千步卒能比拟的,那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量级,而且曾炩还要求这些战马全是北地的优良战马,花费更是可观。这么强大的力量完全足够引起官府的注意,要是一不小心,被认为是想聚众造反那就很麻烦了。
他们不知道的是,曾炩将来要做的事情和造反并无二致。
见到几家大人都在那里犹豫不决,曾炩也知道不肯能让他们一时就接受。曾炩解释道:“这也不是一时就要组建的,而是要视商会的发展来确定。像我们商会现在的规模,有五百护卫就已经足够了。再说,就是想一时就招收五千,我们也养不起啊。”
大人们听了这话,才算是放下心来。
第六章 风雪中的女孩儿
暴风雪越来越猛烈,天开始上冻了,人的鼻子和面颊冻得更厉害了,凛冽的空气更加频繁地灌进本就单薄的衣衫里,冻得女孩儿只打寒战。…====…
女孩儿再次紧了紧单薄的衣衫,希望这样能让自己更温暖一些。但是,结果显然并不如女孩儿的想象,瘦弱的身子感觉仍然是那么的寒冷。
“姐姐,我好冷!”一个稚嫩的声音在女孩儿身边响起。
女孩儿看了看身边年幼的弟弟,无奈的摇了摇头。女孩儿温润而充满沧桑的声音响起:“恒远,再忍一会儿,我们很快就回到了。”
小男孩儿没有再说话,稚嫩的脸上满是坚毅。
但是,毕竟年纪太小,这忍耐力怎么都是有限的。
又走了大约一刻钟,小男孩儿又说道:“姐姐,我饿!”
女孩儿伸手摸了摸自己挎着的布包,里面只有一个麦饼了,再也没有别的食物。另外,里面还有两文铜钱,这些,就是姐弟两人最后的财产。
女孩儿也很饿,甚至都感觉到自己已经抬不动脚步了,但是她不敢吃掉包里面的唯一的这个麦饼,她必须得留给自己年幼的弟弟。
弟弟是她唯一的亲人了,所以,就是死,自己也必须得死在他的前面。她仍然不能忘记父母死去前,将弟弟的手交到她手里的情景,那里面含着多少的期望,多少的哀伤。
女孩儿狠狠心,从包里拿出那唯一的麦饼,递给了弟弟。
麦饼很快的就被小男孩儿吃到肚子里了,但是显然这一个麦饼并不能填饱肚子,但是小男孩儿却是没有再向自己的姐姐要求什么,他清楚的记得,姐姐已经整整一天一夜没有吃东西了。
姐弟两人继续在漫天的风雪中向前走去。
厚厚的积雪,在这极低的温度下已经结成了坚硬的冰。因为刚落到地上的雪都被风刮走了,只剩下了光溜溜的冰。在光溜溜的冰面上,行走必须得非常小心,不然,随时都可能摔上一跤。
女孩儿仿佛觉得有一种强烈的光照耀着雪白的原野,地平线大大开阔了,又低又黑的天幕忽然消失了,四面八方只看见落雪形成的一条条白色斜线。
在荒野里,风执拗地把一切都往一个方向吹,右边,左边,到处都是白茫茫、灰糊糊的。她的眼睛想找到一样新鲜的东西,但是找不到:没有一个路标,没有一堆干草,没有一堵篱笆,什么也看不见,到处是一片白雪……
风似乎开始在改变方向了;一会儿迎面吹来,吹得雪花糊住了眼睛;一会儿从旁边讨厌地把大衣领子翻到头上,嘲弄地拿它抚摩着她的脸;一会儿又从后面呼呼地吹着……
小男孩儿的声音又再一次的响起:“姐姐,我好想睡觉!”
连续赶了一天的路了,自己都困得想倒下,就更别说年幼的弟弟了。 女孩儿弯下身子,费劲了全身的力气,才把瘦弱的弟弟抱了起来。站起身的时候,女孩儿的身子明显的打了一个趔趄,但是她很快的稳住了身子,没让自己摔倒,她知道,她绝对不能倒下,否则,她可能就永远的站不起来了。
“秉儿,睡吧,姐姐抱着你走!”女孩儿温柔的对弟弟说道。
小男孩儿顺从的闭上了眼睛,很快的,就在女孩儿的怀里睡着了。
女孩儿继续向前走着,漫无目的的走着。
她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希望,只是心中的一个意念在支持着她继续走下去。
半年前,她开始做一个梦,梦里面,她嫁给了一个人,那人好英武!
他们的婚礼很热闹,热闹的惊动了好多的人,他们都来向他祝贺,也向她祝贺。
她穿着他给她缝制的衣服,那衣服好漂亮,比以前妈妈告诉她的,那些公主出嫁穿的衣服都要漂亮。虽然她也不知道公主出嫁的衣服有多漂亮,但是妈妈告诉她,公主出嫁的时候,穿的衣服是最漂亮的。而她却觉得,她那时候穿的衣服比公主的更漂亮。
婚后,他们一起,生活的很幸福。她也不知道有多么幸福,她只记得,在梦里,她是一直在笑着的。妈妈告诉过她,人最幸福的时候都会笑,所以,她知道,他们结婚后,她是幸福的。
这样的梦,她不止一次的做过。
于是,她毅然卖掉了家里剩下的唯一的一亩土地,这一亩土地,换来了一千钱。
带着这一千钱,她和弟弟一起踏上了寻梦的路途。
她不知道梦里的地方到底在哪里,她只记得在梦里听到过几个字,叫“天地无极”。于是,她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找。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向人询问这几个字的意思,但是人们都不知道。在两个月之前,她遇到了一个老人,老人告诉她,在遥远的冀州,有一个毋极县,也许,她所寻找的地方就在那里。于是,她踏上了北上冀州的路途。
三天前,她再次向人询问的时候,那人告诉她,她已经到了毋极地界。当她再次提到“天地无极”这几个字的时候,那人告诉她,在毋极县曾庄,有一个商会,叫做无极商会。
辗转万里,她终于第一次听人说起了这两个字。她知道,要是再不是,那么,她和她的弟弟的生命就要结束了,因为,他们只剩下了三文钱。在询问的那个镇上,她花了一文钱,买了几个麦饼,就只剩下了两文钱了。
女孩儿的思绪开始散漫起来,她甚至觉得整个天地都在摇晃。
突然,她看见在遥远的前面,有一个黑点。这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是那么的明显。
女孩儿再次振作起精神,向着那个黑点蹒跚挪去。
近了,女孩儿看见了,那是一个村庄。
不知道过了多久,女孩儿觉得仿佛是过了一万年一般,她终于来到了村子里面最高大院落前。
在那大门外面,她看见了两个大大的字:曾府。
女孩儿使劲的叩响了紧闭的大门的门环,之后,门好像是打开了,一个仿佛是很熟悉的身影闪过她的脑海,但是,女孩儿再也坚持不下去了,她的身子软软的向地上倒去。
模糊中,她听到一声惊呼,接着,她觉得自己躺在了一个温暖的怀抱里。
女孩儿觉得世界都安静了,她终于彻彻底底的晕了过去。
曾炩看着晕倒在自己怀里的女孩儿,很是无奈的笑了笑。
晕倒在曾炩怀里的女孩儿很年轻,不过是十三四岁的样子。而她的怀里,还抱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儿,即便是她昏迷了,仍然是死死地抱着那个睡着了的小男孩儿不松手。看样子,两人应该是姐弟。不管怎么邪恶的人,都不可能认为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儿会有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儿的。
此时的曾炩也只有十一岁,虽然他的力气较同龄人来说很大,武艺练得也不错,但是怎么都还是一个孩子,还是抱不动两个人的。
曾炩连忙招呼家里的仆人过来帮忙把两人带回屋里。
那个女孩儿明显是因为又累又饿又冷才晕过去的,所以曾炩在进屋之前就吩咐家里人去准备一碗粥,这才带着那两个孩子回到屋里。
家里的人效率还是很高的,曾炩刚刚安顿好两个孩子,戴霜就端着一碗粥进来了。
曾炩很奇怪为什么会是戴霜端着粥进来,不过因为昏迷的女孩子的状况不是很好,所以他也没有去管,只是对戴霜说道:“霜儿,你来的正好。你就帮忙把粥给这位姐姐喂一下吧!”
戴霜扑闪着一双大眼睛,问道:“凌风哥哥,这位姐姐怎么啦?”
曾炩只是很简单的说了三个字:“冷、困、饿。”
戴霜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孩子,在听了这几个字之后,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也不再问,就准备给昏迷的女孩儿喂粥。
曾炩看了看戴霜的样子,哀叹一声:“真是没有经验啊!”
曾炩对戴霜说道:“霜儿,你这样是不行的。你先等一下,我扶坐起来了你再喂她吧!”
戴霜顿时羞红了小脸,心说:自己真笨啊,凌风哥哥吩咐的这么简单的事情,自己都没做好。
曾炩小心的把女孩儿扶着坐了起来,又用被子裹紧了她的瘦弱的身子,并拿了一张帕子放在了女孩儿的面前,这才示意戴霜开始喂粥。
好不容易才给女孩儿喂完粥,曾炩这才闲了下来。
曾炩问戴霜:“霜儿,你不是应该在和妹妹们读书吗?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