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慕云晚上约于心玉吃晚饭,但于心玉推辞要加班。古星区的人事有了调整,最近任务又比较重,她需要更多时间来工作。目前古星风平浪静,她也没想过能从朱慕云嘴里,听到什么重要的消息。
朱慕云确实没有什么重要的情报,他只是准备了一个中储券的推广计划。上海在这方面,虽然有了比较成功的经验,但那都是建立在恐怖活动的基础上。如果不想在历史上留下骂名,这种事还是以和平方式解决比较好。
朱慕云的方法,真要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当然,也很和平。这是他在城南仓库处理爆炸现场的时候,突然之间想起来的。
天大地大,吃饭最大。人要是饿到了极点,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的。
PS:最后几个小时了,手里还有月票的朋友,记得一定要投出来啊。拜托了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报告()
于心玉回来的时候,朱慕云还在书房,她看到书房有光,在门上敲了敲,顺手就推开了门。朱慕云正在写报告,看到于心玉进来,马上放下笔走了过来。
“怎么才回来?”朱慕云关心的问。
“你以为谁都可以像你一样么?”于心玉说,她感觉自己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太长,特别是电报一多,电讯处的人忙不过来时,她的时间就真的需要挤才有了。
“是我的错,如果你不喜欢电话局的工作,可以不做了嘛。我完全可以养活你,平时就逛逛街啊,化化妆啊,陪我参加一些应酬什么的。免得我下班回来,都难得见到你。”朱慕云体贴的说。
“我考虑考虑吧。”于心玉说,她虽然有这样的想法,但在没有得到邓湘涛答应之前,还不能回复朱慕云。
“好。就算真想工作,也可以换一个相对轻松一点的工作。我认识的商人这么多,随便到哪个老板那里,都可以给你安排一份工作嘛。想上班的时候就去一下,不想上班的时候就在家里休息。至于薪水,那是一分也不敢少你的。”朱慕云笑吟吟的说。
接线生确实是一个很时髦的职业,对一般人来说,确实很不错。相对来说轻松,最重要提,薪水并不低。可是,于心玉的身份毕竟不一样,如果她每天的工作时间过长,会影响到电讯处工作的。况且,她还需要潜伏在自己身边,天天都没时间说几句话,那还卧什么底呢?
“你在忙什么?”于心玉没再说这个话题,她只是觉得,现在自己的工作确实有些繁重。特别是周围几个战区的情报员、物资采购员,如果都到了古星,她确实没时间工作。总不能天天请假吧?
当然,她也不能不工作,要不然,很容易引起别人怀疑。当初之所以安排她在电话局,除了想找一个合适的掩护身份外,也是想在电话局,能借机探听一些机密。
“在做一个推广中储券的计划。”朱慕云随口说,在家里,只要不是特别机密的事,他都不会避开于心玉。
“中储券?”于心玉诧异的说。
“没错,以后法币将退出古星市场,如果你手头有法币,赶紧去换成银元或金条。宁愿汇率大一点也没关系,一定快。”朱慕云叮嘱着说,可以想像,不用多久,法币在古星就不能使用了。
“你饿不饿,要不要吃点宵夜?”于心玉突然体贴的说。
“好啊,你不说我还真的忘记了。”朱慕云笑着说。
于心玉准备宵夜的时候,朱慕云照例在外面散了散步。就算不与邓湘涛见面,在于心玉面前也要形成一个这样的“习惯”。
朱慕云知道,自己走后,于心玉肯定会去书房看自己的资料。这个计划,根本就不算机密。不出三天,全市都会知道。现在于心玉明白,让她拿回去,还能算一份业绩。这样的话,对上对下都能交待。
邓湘涛虽然没有特意交待过,但他对朱慕云的行为,一向都是默许的。于心玉是电讯处长,又潜伏在朱慕云身边,如果经常搞不到情报,岂不是很尴尬?就算不看于心玉的面子,还有她叔叔徐士瀛嘛。
此次之所以能把唐新和井山顺利调离古星区,也是利益于徐士瀛。于心玉在古星区的表现越好,她的安全越有保障,徐士瀛给邓湘涛的支持就越多。
邓湘涛向徐士瀛汇报,唐新的行动,有可能让于心玉陷入危险,最好是调离唐新。都不用把话说明,只要稍微透露一点,徐士瀛就知道怎么做了。如果于心玉在古星的工作,一直没有取得成绩,徐士瀛也会不高兴的。
朱慕云在外面转了半个小时才回来,到家的时候,于心玉已经把宵夜准备好了。虽然只是一碗简单的面条,但看得出来,于心玉花了时间。当然,她可能没什么心思,因为面条粘在一起,几乎成面团了。
朱慕云匆匆吃了两口,回到书房的时候,发现书桌上的报告确实被动了。于心玉第一次进来的时候,朱慕云正在写报告。当时他把笔随手放在报告上,可是笔头的方向、位置,他都记得着。
于心玉现在的经验,还没有到如此细致的地步。事实上,再好的特工,也不可能做到。朱慕云只是随手一扔,他甚至都没仔细看,只是用余光看了一眼,就已经看清了笔的位置。
朱慕云不动声色的把报告收进了公文包,随后回房间睡觉。于心玉则收拾好碗筷后,才回到楼上。此时的于心玉,自然无心再睡觉,她满脑子都是朱慕云的那份推广中储券的计划。看来,自己手里的法币,确实要赶紧使用,要不然,很快就会成为废纸。至少,在古星将成为废纸。
第二天一早,朱慕云去了镇南五金厂。可是在路上,他发现了杨志给自己的情报,他与杨志也设定了一个死信箱,有的时候一些重要情报,可以通过信箱来传递。当然,碰到特别紧急的,还是可以用电话。
这就是执政的好处,杨志可以用任何一个电话,给朱慕云传递情报,而不用担心出事。可是,潜伏人员,轻易不敢使用电话联络。甚至,他们的电话都不敢告诉一般的情报员。只有特别危急的时刻,才能使用电话。
朱慕云取了情报一看,原来是关于沈云浩和邓阳春新的任命。杨志现在被军统正式吸收为情报员,上面的长官换了,他当然会被通知。
朱慕云知道,邓湘涛肯定会告诉邓阳春,关于杨志的身份。但是自己的身份,邓阳春应该是不知道的。所在,在邓阳春眼里,杨志是邓湘涛“养”的一个情报员。有些情报,原本杨志是不该知道的,但为了让他能在政保局有所表现,会特意告诉他。
关于这样的人事任命,不算什么机密。就算杨志现在不知道,过段时间依然会知道。而且,邓湘涛还有一个用意。把这个情况告诉杨志,可以给政保局放一个烟幕弹。按照一般的情况,唐新和井山肯定是离开古星之后,新的人事任命才会下来。
也就是说,现在唐新和井山已然离开。军统既然能自由出入古星,还有必要搞什么大搜捕么?现在的重点,必须马上放到沈云浩和邓阳春身上。邓阳春是政保局的老对手。而沈云浩最近连续搞了几次爆破,更是让政保局恨之入骨。
如果唐新和井山已经卸任,就算抓到他们,又有什么意义呢?朱慕云看完情报后,马上明白了邓湘涛的用意。邓湘涛故意将这个最新情报告诉杨志,应该是想让自己向李邦藩汇报。这可是一箭双雕之事,以邓湘涛的精明,岂能不干呢。
“局座,这是钉子刚刚传来的情报。”朱慕云比往常晚了十分钟才到政保局,他一路上,还在思考,要如何配合邓湘涛,开车的速度,比平常会慢一些。
像这样的情况,如果碰到专门研究朱慕云的人,其实就是一个破绽。朱慕云正常开车的速度是固定的,突然改变了速度,要么是车有问题,要么是人有问题。
“唐新和井山调走了?”李邦藩看了一眼情报,诧异的站了起来。
“是的,古星区新的情报处长是邓阳春,而行动处长则由沈云浩接任。这可是我们的死对头,局座,既然钉子已经打入了军统内部,我想是不是让他趁势把这两个人给挖出来?”朱慕云提议着说。
“你以为这么好挖?”李邦藩不满的看了朱慕云一眼,这简直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嘛。杨志虽然为军统立了几次功,但都不算什么。想要接触邓阳春、沈云浩这种级别的人,还有些困难。如果让杨志强行打探,很容易暴露身份的。
打入一名卧底是很困难的,虽然杨志暂时的身份还不高,可是他一直没被怀疑。如果让杨志继续潜伏,以后会成为毁灭古星区的超级炸弹。
“总得试试么。”朱慕云坚持着说。
“暂时不需要,这枚钉子好不容易打入古星区,让他注意自己的言行,新长官上任,搞不好会考验下属,一定不要暴露身份。”李邦藩叮嘱着,政保局在古星的卧底,一个个暴露,之前的邢健、孔祥宇、宋鹏、冯梓缘等人,曾经都派入军统的。结果,不是被策反,就是被利用。
原本刘上书给了李邦藩无限的希望,他甚至感觉到,已经触到了邓湘涛的衣角。可是,城南仓库的那声爆炸,将他所有梦想全部炸毁。现在,井山已经离开古星,他的错误再也无法弥补。
“是。局座,这是我制订的中储券推广计划,还要请局里和皇军支持才行。”朱慕云拿出自己精心准备的计划,双手递了过去。他相信,李邦藩看了这个计划后,糟糕的心情,会很快变好的。
果然,当李邦藩看了看报告后,眼睛很快就变得明亮起来。
PS:新的一月又开始了,也到年底了,感谢大家一直支来的支持,希望今年最后一个月,我们依然能保持优异的成绩,求月票支持。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让()
朱慕云的办法其实很简单,从粮食和食盐两方面动手。现在粮食和食盐,都已经统制,只要规定,从现在开始,所有的交易,必须以中储券交易。
粮食和食盐,是人生存的必备物资。粮食的话,政府暂时还不能控制,可是食盐,几乎卡在日军手里。
应城盐矿是华中地区重要的食盐产区,咸丰三年,也即1853年,就开始获准熬盐。到抗战爆发前,该矿每年盐产量都在三十万担左右。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应城后,鉴于食盐的重要地位,对应城盐矿实行严厉的统制管理。刚开始占领时,为了防止仿真流出,日军强令各盐场一律熄火停业,时间长达两个半月。到年底,才允许各厂,在“每班每锅抽盐50斤”的条件下开业。
为了加强对食盐的全面垄断和疯狂掠夺,日军古星特务总部命令湖北省政府颁布《处理应城石膏公司办法》,勒令应城石膏(食盐)公司关门停业,另行成立应城膏盐股份有限公司,实行所谓官商合办,省政府占六成。
而所产之食盐,全部由政府统购统销。古星盐政局,就负责整个湖北的食盐统购统销。应城膏盐股份有限公司出产的食盐,会全部运往武汉,全部由古星盐政管理局销售。
这些食盐,除一小部分分配给各县官盐公卖处按口配额外,大部分将给各县之合作社,用来交换粮食、棉花和各种土特产,以供日军需要。可以说,日军控制应城盐矿后,既可以卡住老百姓的脖子,又能让免费得到大量物资。
日军占领古星后,矿产、苧麻、棉花、牛羊皮、猪鬃、桐油、生漆等列为军用专卖品,朱慕云的经济处,就是负责检查货物,维护日军的统制权。
古星市政府早就颁布《调查古星市现有米粮办法》,实行粮食统制。不久之后,又制定了《管理米粮对策》,规定全市之米店,统一集中在姑嫂树、杨家河、巴东等三片集中经营。
各轧米厂均必须加入公会,成为会员。由公会集资统一收买稻谷,严禁自行买卖,各米店依据计口售粮制度,按限价配售。
而在其他各县,则成立日资洋行的合作社,负责粮食、棉花和其他农产品的统制事项,禁止民间自由买卖。
越是禁止的东西,价格就越贵。所以,朱慕云才财源滚滚,有权力的人,都可以大发横财。
而朱慕云的中储券推广计划,正是基于这两点。食盐有配额,粮食则统制,用这两个手段,逼迫人们使用中储券,既不费时,也不费力。
“这个计划好。”李邦藩一口气把这个计划全部看完,代盐政局和公会的力量,把中储券推广下去,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能不能奏效还不知道呢。”朱慕云谦逊的说,其实,他对这个计划非常有信心。只是,在没有得到组织批复之前,他只能使用一般手段。
把这个推广计划计划拿出来,能显得他确实很能干。也只有这样,才会让他全程参与整个计划。如果是冒险之事,朱慕云自然不会积极。但是,这种没有危险,又能在日军面前表现,还有好处可拿的事,朱慕云当然得积极。
就算李邦藩知道朱慕云的私心,最终也不会说什么。对李邦藩来说,一个贪污的朱慕云、一个平庸的朱慕云、一个听话的朱慕云,正是他所需要的。冯梓缘能干吧?可他是军统的人,又有何用呢?张百朋能干吧,可他不听话,总是自作主张,也是没用。
“一定可以的,你准备一下,陪我去军部汇报。”李邦藩兴奋的说,这个计划肯定会成功,而且执行的时候,也会非常容易。甚至,都不必政保局出事。只要政策到位,就能顺利推广中储券。
“局座,我就不去了。这是我准备的一份日文报告,上面已经写上了你的大名。”朱慕云摇了摇头,这种事他可以出主意,但还是不要出这个风头为好。
协助南京政府推广中储券,终归不是件好事。就算这是迫不得已的事,但朱慕云还是希望能尽量不沾此事。
李邦藩这才注意到,下面还有一份日文版的,在最后,果然写的是自己的名字。而上面那份,他翻到最后一页时,写的则是政保局。这种事情,可以做,但不要留名。
对日军而言,谁做了这样的事,绝对是他们的忠实走狗。但对中国人而言,那就是板上钉钉的铁杆汉奸了。自己对日本人的“忠诚”,只要李邦藩知道就可以了。
如果李邦藩是中国人,或许朱慕云担心他会吞了自己的功劳。可李邦藩是正宗日本人,朱慕云巴不得他贪这份功呢。如果李邦藩不贪,他还会不高兴。
昨天晚上,朱慕云就已经想好,这样的机会,还是交给李邦藩比较好。李邦藩立了功,不会忘记自己。相反,如果自己一定要争这份功劳,反倒会让李邦藩不高兴。
李邦藩知道,这是朱慕云故意要给自己增光,他深深地看了朱慕云一眼,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朱慕云还是很尊重自己的,这样的机会也知道要让给自己。如果换成其他中国人,生怕功劳会被自己抢了。
“好吧,虽然写的是我的名字,但我知道,真正立功的是你。”李邦藩微微颌首着说。
“没有局座就没有我,这些年我做的任何事,都利益于局座。”朱慕云诚恳的说。
“对了,你是怎么想到这个计划的?”李邦藩问,看了朱慕云的计划,这个计划并不复杂,一般人都能搞出来。这个计划中,最重要的是创意,至于计划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奇的。
“我也是无意之中想到的,在清理城南仓库的时候,晚上想让那些人更卖力点,就让吴国盛准备了宵夜。当时我还开了句玩笑,天大地大,吃饭最大。如果一个人要是连饭都不上了,真的会跟人拼命。现在共产党那帮人,不就打着让天底下的穷人都有饭吃的旗号吗?这些人为了吃到饭,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的。况且,只是让他们换一种货币,改变一下生活习惯罢了,又有什么关系呢?”朱慕云解释着说。
“不错,人要是饿到极点,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的。”李邦藩点了点头,深有感触的说。
“局座,要是没什么事的话,我就不打扰你向将军汇报了。”朱慕云微笑着说。
“这样吧,上次给你的十万中储券,就当是给二处的办公经费吧。等会,你到总务处去办个手续。”李邦藩突然说,朱慕云把这么露面的事让给他,自然要给予回报。
朱慕云最喜欢什么?当然是钱和权了。朱慕云的权力已经够大,自己不可能再给他。但是,给他一些好处,还是能够做到的。上次的十万中储券,本就是中江实业银行交给政保局使用的。
中江实业银行并没有想过,要拿回来这笔钱。只要中储券能当钱用,这点钱对中江实业银行又算得了什么呢?中储券就是政府印出来的,以后政府要用钱,只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了。
“多谢局座。”朱慕云说,把这笔中储券当成二处的经费,不就是变相给他送钱么?
李邦藩一走,朱慕云马上跑到经济处,给四科的张斓打了个电话。既然李邦藩答应,这十万中储券给二处当经费,他当然不能让张斓白白糟蹋了这些钱。五万中储券,能换十万法币呢。
“张斓,我朱慕云,那些中储券用是怎么样了?”朱慕云问。他现在,恨不得张斓一分钱都没钱。张斓用了多少中储券,他就要损失多少法币。
“处座,市面上对中储券实在不太认可,我们带了枪,还用上了政保局二处的牌子。到昨天晚上为止,也只用了两千中储券。”张斓苦笑着说。
“两千?这样吧,你先停了,把剩下的钱送到缉查一科赵平那里。”朱慕云说,他能接受的损失是两万中储券,只花了两千,除了说明张斓和他的四科无能外,同时也说明,市场对中储券确实是很抗拒的。
“处座,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可以把钱都花完的。”张斓一听朱慕云的语气,知道他不高兴了,马上说。
“不必了,现在这笔钱,已经是二处的经费,你赶紧把钱收起来,一分钱也不要再拿出去。”朱慕云说,两千块钱,已经让四科的人尝足了甜头。再让他们用下去,自己的损失就大了。
这笔钱美其名曰为二处的经费,但具体如何使用,还不是他说了算?所以,这笔钱,他不会再让张斓乱花一分钱。以后,这笔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