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说这个所谓的湖广右丞含金量并不高,张世华手下的那些个悍将骄兵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右丞也不怎么认同。
但张世华这样的行为,的确让已经决心归顺张世华的吕思诚尤为感激。
毕竟就连张世华的亲家,张世华最信任的军事赵子玉,官职也只是湖广参政,他名义上的副手而已。
是以在投降后,得以回到他原本府邸居住的吕思诚,便也不由静坐了一夜,准备好好的为张世华出谋划策一番。
()
第四百一十七章 吕思诚献计()
根据黑衣军现在的情势,冥思苦想的三天之后,作为湖广右丞,张世华帐下第一人的吕思诚,终不由拿着奏本主动的来到了张世华暂居的府邸。
“吕公!阿五,快,给吕公看坐。”
“遵命。吕公,请坐。”
来到张世华的书房,见作为主公的张世华对待他这样一个老朽,也真的如同当年的汉昭烈帝对待诸葛武侯一样时。
吕思诚也不由感激的对着张世华行礼参拜,然后才以一个臣子该有的姿态,将自己的半个屁股放在了凳子上。
“主公,老臣冥思苦想三日。根据我军此时的形式和状况,定制了一些想来能够改善形式的粗浅谋划,还望主公一览。”坐在凳子上之后,吕思诚从袖中取出了那奏本,便也不由双手捧起,恭谨的递给了张世华。
而张世华见此,默然接过奏本,打开奏本观看起奏本上的内容后,身前也不禁逐渐变得庄重。
吕思诚的奏本上在这个时候一共只有五条献计。
洋洋洒洒加起来一共不过就只有两千言而已。
不过在张世华看着,吕思诚写在奏本上的这区区两千言,却是足以让黑衣军这个还有些像草台班子的政权,变得更加的正规,更加的像是一个政权。
而说到这,我们便也就说一下吕思诚的五条献计。
第一:正名。作为元蒙朝廷曾经的封疆大吏,吕思诚深知‘名’也就是所谓的‘大义’对一个政权到底有多么重要。
是以在奏本一开始,吕思诚便就点出了张世华现在的‘名不副实’。
是的,在官职上,现在的张世华仅仅只是湖广行省的平章政事。但论地盘,张世华却占据了襄荆之地和湖广北部。如此一来,单单一个所谓的湖广平章,就已然满足不了张世华此时所占有的土地了。
因而吕思诚便就建议张世华放弃仅仅是红巾军名义上的统帅刘福通给他的这个所谓的平章官职,让部下拥立自己为楚王,以求名实相符。
第二:定都。等到称王之后,自然需要有都城。因而吕思诚便就建议张世华将都城定为江陵。这一:则是因为江陵城正好就处在了张世华领地中的腹心位置,以此掌控四方更为便捷。二:则是因为江陵城中有现成的王府,且还是几十年前大元皇帝曾居住的王府。从“风水”上来讲,便可谓是好处多多。
第三:分明权职。称王定都后,便就必须要让麾下的臣子职权分明。直白点就是说,不能继续让武将‘上马治军、下马治民’了,这样危害太大,很容易就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第四:招贤。相比起疆场厮杀的武将,张世华麾下能用的读书人着实太少了。而要想得到地主阶级的支持,稳固自己的政权。那么拉拢治下的地主阶级,使其成为自己的一份子,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所以‘招贤’,其实也就是选取治下适合的良家子读书人为官。
第五:集权。想要在乱世中成就大事,那么一个强势的中枢必不可少。昔日,横跨江南的天完政权之所以落得如今的下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就是其内山头林立、军阀横行。中枢下达的命令,在地方上根本无法实行。
因而为了避免这一点,黑衣军必须要集权。即,治下各地的各类税收必须要汇总到中央,然后由中央进行统一分配。然后建立完善的监督审查机制,避免各地将官腐化。
不得不说,这个今年已经六十三岁的老人不愧是一个“正统”的朝廷官员。
张世华相信,只要他将这五条建议贯彻下去,那么黑衣军和草台班子这个词,便也就再不会有任何的关系了。
到那时,黑衣军便就将会成为楚军,而他则便就是楚王,一个真正的王!
一想到这,张世华的呼吸不禁有些紧促。楚王,这个称呼很好,比所谓的平章好太多了。
张世华在心中默然想着。然后他放下手中的奏本,抬眼看向对面坐着的吕思诚,眼眸之中不禁露出发自肺腑的笑意,“吕公之计大善。如此,一切就拜托公了。”
“臣,必尽心竭力!”吕思诚从座位上站起,恭恭敬敬的对张世华行了一礼。
而一旁目睹这一切的李五,亲眼看到这样的一个经过。心中也不得不承认,在以前他真的是小瞧了这个行将就木大半个身子都入土的老头了。
……
有几日后,二月初。留在江夏城已经一个多月的张世华终于带着麾下的大军离开了。
这一次,他将要返回江陵,推行吕思诚制定的方略,实现自己的霸业。
当然,在离开时。他让麾下的重将赵九镇守在了这里,并且还将手下的文官常锡巧调任到了江夏城,将其任命为了武昌路总管并兼领汉阳府政务。
而此番,在攻克江夏城之后,除下赵余褫的六千援军之外,张世华率领的六万大军在接连三月的战事之中,折损了整整五千余人。
当然,在攻克江夏后,随着收编战俘和招纳降军,张世华不但补回了兵力上的损失,反倒还多出了整整万余人马来。
是以除去赵余褫那镇守在汉阳城的六千兵马和镇守在巴陵的六千余兵马外。这一个月来,驻守在江夏城的兵卒足足达到了六万四千余人。
如此多的兵马一直驻守在江夏,显然是行不通的事情。
是以这一次张世华让赵九带着他的本部,王十九部以及李二牛部的一万四千余人留在江夏这边后。便也就要赵余褫北上返回了德安府,而自己也带着整整五万大军离开,西回江陵。
当然,即便是回到了江陵城,张世华也不可能说因为自己在江陵,就将五万大军尽数留在江陵周围。
毕竟他手中满打满算也不过就十万正规军。他要用着十万兵马维持这新得到的诺大地盘,是不可能将大半兵马都留在自己老巢的。
就算需要大军来加强中枢的权威,三万人也就足以了。
所以等到了返回江陵后,这些部队显然也是需要重新分编的。其中近半,张世华都会将他们派往新得到的那些州府,以维护自己的统治。
不过这些暂且还是后话,因为在回到江陵之后,他张世华首先要做的便就是称王。而称王,自然是声势越大越好。
……
二月初十,张世华终于率领大军返回了江陵城。
而在第二天,早早就收到消息从襄阳城南下而来的张世华的父母和妻儿姊妹们,便也可以说是前后脚的来到了江陵城。
“父亲、母亲,一路赶来舟车劳顿,辛苦二老了。”城外十里亭,数月不见,看着明显苍老了很多的父母尤其是父亲张烈武,张世华原本欢喜的心情,不知怎么忽的有些发堵。
而同样,再见到他后,他的“母亲”也不禁因在外征战数月而明显消瘦而心疼。
不过相比于关心儿子而感性的母亲雪姨,他的父亲在见到自己“可成大事”的儿子后,却是十分的开心。
“好啊,吾家麒麟子。吾儿大事若成,老头子我下了黄泉面见先祖时,也能对着先祖吹一吹了!哈哈哈哈!!”
这位为儿子而哈哈大笑,然后父子二人再度说了几句话后,这位父亲便也就体贴的将儿子让给了身后那些望眼欲穿的女人们。
“大兄!”先是张世华的小妹张玲儿过来。
然后这位小妹对着自己的大哥撒了撒娇后,便也就调皮的将站在一旁的嫂子郭薇儿拉了过来。
而张世华看到郭薇儿,注意到自己的妻子几个月不见后变得明显消瘦许多时,再一想到这些天他和娄玉贞的事情,心下愧疚,不禁紧紧的握住了妻子的双手。
当然,在这个时候他其实更像抱住自己的妻子,可在这个时代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却又不能这样做。
所以他只能紧紧握着妻子的纤手,“薇儿,你瘦了。”
“呜~~”听到他的话,盼望着重逢也本以为夫妻重逢后会很开心的郭薇儿,双目却情不自禁的湿润了。就连声音,也不禁变得哽咽。
不过作为眼前男人的妻子,自己男人下属们的主母,在这个时候她还是努力的忍住了自己的眼泪,对着丈夫展颜露出了一个笑容。
“乖,别哭。没事了,一切都会更好的。”面对面,亲眼见到妻子这样,张世华不禁感到很心疼。
因而他不由伸出手,轻轻的将妻子眼角流下来的泪水擦干净。
“熙儿呢,咱们的儿子在哪。让我看看他。”面对自己的妻子,他知道该怎么转移妻子的注意力,好让其不再那么伤心。
“好,熙儿现在在奶妈那。我现在就让奶妈带熙儿过来。”果真,说到儿子,郭薇儿止住了眼睛,对丫鬟招呼了一声,便不由让奶妈将孩子报来。
而不一会,奶妈便就马车上下来了。不过在那名奶妈的身后,却还跟着两名抱着孩子的侍女。
“相公,这两个孩子乃是你和两位妹妹的骨肉。男孩是红儿为相公你生的,女孩媚儿妹妹为相公生的。现在这个两个孩子都已经五个月大了。”郭薇儿说着,为自家相公介绍了他还素未谋面的两个骨肉。
而听到自己的妻子这么说,看着那两名被侍女抱着的小家伙,张世华的脸上也不禁露出笑容。
然后也不禁从两名侍女的手中相继接过了两个孩子,逗弄了一会,方不由转身对自己的妻子问道:“小红和媚儿生产后身体好吗?”
“相公放心,两位妹妹的生产都很顺利。相公等下也就能见到两位妹妹了。”这般说着,郭薇儿对自家相公示意了一下身后的那两辆马车,表示两女就在其中。
是的,两女也都来到了。不过两女只是填房妾室,所以在这个场合,她们却并不能就这么直接和张世华相见。
所以每到这个时刻,温柔知礼的郭薇儿总不由会在心中下意识的告诉自己。没有那个女人可以将自己的男人从自己的身旁夺走,因为她才是这个男人唯一的妻。
因而在这个时候,这名妻子便也不由从奶妈的手中接过今年已经一岁半大的儿子,来到了丈夫的身旁,“熙儿,你不是每天都想爹爹吗。现在见到爹爹了,开不开心。”
“爹爹,抱抱。”虽然已经好几个月不见了,但小家伙却是清楚的记得自己的爹爹。
而当张世华听到自家儿子这奶声奶气的声音后,哈哈一笑,便也不由从妻子手中接过了自己的儿子,在自己儿子的脸色猛亲了一口。
“哈哈,爹爹痒。”被自家爹爹这样的举动弄得痒痒的,小家伙不由伸手捂住了自己的小脸蛋。
见此,张世华不禁又是一阵大笑。
“好了,咱们都回家吧。这一次,咱们住王府!”抱着孩子,牵着妻子,张世华颇显开心的朗声一喝。
而听到张世华这样的话,他的儿子张熙倒也不由挥着小拳头,学着父亲叫喊着“住王府”。
是以,一行人就这么浩浩荡荡的进了城。
而此时,在城中的王府大门哪里,一个身材丰盈、面貌娇美长有一双撩人媚眼的美妇人和上百名下人也在王府的大门口等着。
是的,这名美妇人便也就是张世华的新妾室娄玉贞了。
不过此时,常常将自己打扮的妖娆似火的娄玉贞此时却装扮的很素洁,甚至本人还是素颜并未化妆。
显然,这也是一个聪明的女人,知道该怎么打扮自己来和哪位娘子也就是这座王府未来的女主人见面。
她并不想招惹那名女主人,就算她绝的自己在相貌上要比那个女人更美。
但她毕竟只是一个妾室不是吗,一个妾室对抗一个正妻。她可不傻,自然不会这么做的。
希望那名娘子是个温柔知礼好相处的人,老天保佑。作为一名妾室,她不禁坎坷的等待着。
(…………………………)
第四百一十八章 江陵称王()
娄玉贞的运气不错,郭薇儿真的是一位温柔知礼的女人。
虽然这个女人也不想自己的男人三妻四妾,并且也有着自己的小心思。
但这位聪明的妻子却知道该如何与自己的相公相处,并知道如何留住自家丈夫的心。
当然,最重要的是像娄玉贞这样的女人,对于她这个已经生了儿子且还有娘家人帮衬的正妻造成不了任何的威胁。
所以在见到娄玉贞后,比娄玉贞年龄还要小的郭薇儿,便也就笑着接受了这个新“妹妹”。
而这,无疑也是张世华乐意见到的一幕。
毕竟单单是处理外界的事情就已经让他有中分身乏术的感觉了。所以他实在是不想回到家之后,在看到自己的女人们宅斗不停。
不过张世华也知道,如果自己在这么下去的话,家中即便不宅斗也会十分麻烦。因而一方面克制自己的同时,张世华这些天来便也不由时常的留宿在妻子哪里,为自己的妻子树立在后宅的绝对权威。
而至于在外界,当张世华的父母、妻儿、姊妹们也都来到之后,作为张世华麾下名义上算是第一文臣的吕思诚,便就也不由带着自己快速招募到的一些个可用之才,为张世华谋划起了称王的事宜。
称王。在吕思诚看来这是张世华最先要做的一件事,因为这样可以让张世华名正言顺治理治下疆土,并以此攻略江南。
所以在提出,并实施起来之后,张世华麾下那众多的文官武将也是纷纷赞同。
不过这些个文官武将大半并不是因为称王可以帮自家主公“正名”而赞同。而是因为自家主公如果称王的话,那么他们这些拥立者,显然也能因此得到张世华更多的信重,并从中得到好处。
而这,也不得不说,作为一个正儿八经的老官僚。吕思诚也真的很会在满足自己上司愿望的同时,为自己合理的谋求利益。
是的,吕思诚将张世华称王这件事放在第一位,自然并不仅仅因为这样可以让张世华名正言顺治理疆土扩张势力。更是因为诺大的黑衣军中,知晓称王该怎么做,并且拿出的方案可以让所有人信服的人,只有他吕思诚一个。
要知道,吕思诚可以一个正儿八经的进士,天下读书人共尊的文坛宗师。有这样的两个头衔在,那么在文章礼仪方面,作为军师的赵子玉连跟他相提并论的资格都没有。
是以张世华称王前需要做什么,人员该怎么调配,到那天该用何种礼仪,自然也就是吕思诚说了算了。
如此,这样一件事做下来之后,那么作为第一个拥护且主导了张世华称王事件的他,便也就自然而然的可以在黑衣军中站稳脚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
而对于吕思诚这种小心思,作为一手建立黑衣军,并带领着黑衣军发展到如今这个局面的张世华,自然也是知晓明白的。
不过对此,张世华也并不厌恶。毕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既然他选择信任接纳吕思诚,那么自然也就代表他接纳了这一切。
张世华并不是什么理想主义者,还没有自私到要让手下人全部无私的地步。
再说在这件事情上,他才是最大的受益者。而且就算在吕思诚的主导下将他的五条献计全部实行,也不过就是树立起了吕思诚在文官中的地位,让他这个右丞变得稍稍名副其实罢了。
反正在军事方面,几十年来都是清流中的清流的吕思诚,对于军事根本就插不上话。
如此,他在黑衣军中的权力便就全部来自于张世华的认可,张世华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反倒乐见其成,毕竟子玉也需要人帮他“分担”不是。
好吧,有些扯远了。话在说回张世华称王这件事吧。
在张世华称王这件事上,黑衣军上下所有人都建议要大操大办。尤其是吕思诚,更是说出了“非壮丽无以重威”这样的话来。
是的,他们显然都很希望在这件事过后,他们所效忠的主公可以成为世人眼中真正的王,而非一个反贼头子。
因而吕思诚拿出的称王方案也极为的奢豪繁琐,前后历时需要一个多月不说,为此事所花费的银钱更是近百万两之多。
也正因此,张世华不禁觉得这个方案过于奢豪费时,所以不由否决了。
毕竟在脱脱被罢免流放而后被杀、几十万大军也因此一哄而散的消息在天下传播开了之后,原本稍稍平静下来的天下局势,也不禁再度乱成了一锅粥。
各地的野心家趁此机会纷纷蜂拥而起不说,就连天下义军和元蒙官军攻守形式也不禁来了一个大转变。
脱脱一死,只顾争权夺利的中枢官员根本无暇顾及地方。而各地的地方官在失去了中枢的指挥和调动之后,也霎时间便就进入了一个群龙无首的状态。为了不再这个权利交接的重要时刻做错事而被中枢记恨,各地的地方将官默契的选择了按兵不动。
每个人都选在将囤积在老巢境内,丝毫不管外界糜烂到了何等程度。
如此一来,便也就引发了多诺米骨牌一般的连锁反应。元蒙朝廷的无作为,是的天下的反元义军声势大涨。
尤其是盘踞在中原淮河之地的刘福通。当脱脱被哈麻谋害的消息传来后,那些跟随脱脱参与平叛的大军,近乎大半都选择了破罐子破摔倒戈从贼。
使得距离事发地点最近的刘福通一下子便实力暴涨。
甚至就连脱脱手下的王牌部队,一支兵力在六千余人左右的铁甲军,都落入了他的手中。
因而在这一个月中,不光是赢得了湖广之战的张世华地盘大涨势力大振,天下其他的义军也皆是如此。
如,本在中原之地被答失八都鲁和察罕帖木儿压着打的刘福通,在这个时候一举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