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末称雄-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老百姓们也并不是一点活下去的希望也没有,颍州毕竟是在南方,现在又是春天,实在不行还能摘野菜捉虫子充饥,再不行还能将自家那些土地卖给镇子的贵人老爷,虽说会被老爷们往死里压价,但是总归还能活下去不是。

    所以在怀有生存的希望下,百姓们砸锅卖铁、变卖家产,总算是将这次的夏税的钱款攒够了,虽说以后会过上好几个月饥一顿饱一顿挨饿受苦的日子,但是总归能活下来不是,再说现在收了夏税几个月后不就不用交税了吗,也算是给了百姓们一些希望。

    但是事情总是有着两面性的,就比如这次提前收夏税,对于底层的老百姓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但是对于那些收税的官吏和那些县中的贵人老爷们来讲,却是一次天大的好事。

    毕竟收税这种事情,到底要收多少税,还不都是他们说了算,在现在这个识字率无比低下的时代,老百姓们除了相信他们这些官吏的话,还能去相信谁呢,相信那群吃人不吐骨头的地主老爷吗。

    再说乡镇的那群地主贵人,他们可比县中收税的官吏黑的多,收税官吏无非就是在收税的时候贪一些百姓的税款,而那群地主贵人却是直接想要人家的命根子。

    要知道在现在这个时代,土地对于老百姓的吸引力简直就是难以想象的,如果老百姓有其他的办法吧税款交上,那这群老百姓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变卖自己的土地的,但是土地这种东西不但对老百姓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对于现在的任何地主贵人,同样也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毕竟在现在这个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只有土地才永远不会贬值,也只有土地才能长久的使自己家族长盛不衰,但是这个道理谁都懂,所以如何使底层的自耕农卖掉自己手中的土地,一直都是一个困扰地主贵人们的难题。

    毕竟只靠正常买卖的话,土地实在是太贵了,而且就算你有钱老百姓也不一定会卖。至于靠强取豪夺,他们一群乡下地主也没有这个能耐啊,再说就算他们有这个能耐,但是强取豪夺吃相也未免太难看了,要知道这些地主都是一些祖辈生活在这的本地人,强取豪夺自己老乡的土地,那这名声可就臭大街了,他们可不想一出门就被自己的这群穷老乡指着脊梁骨骂。

    而想要在不脏自己名声的情况下,还能便宜的买到土地,那就只有赶上天灾人祸这等,老百姓们活不下去的好时候了,所以这群地主贵人巴不得朝廷年年早收夏税,官吏人人贪污税款呢。

    所以这次早收夏税的事情,虽然使底层的百姓们苦不堪言,但是对于上层的那群官僚和地主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盛宴。

    以至于他们心里竟然生出了想再收一次税款的想法,而且是官越大身家越富有的人,这种想法越强烈,毕竟贪欲这种东西,可是比毒品更加可怕的。

    至于会不会因此产生什么不好的后果,哼,一群泥腿子罢了,难道他们真的敢造反吗?再说就算这群泥腿子真的造反,难道就是一定是一件坏事吗?

    他们要是造反无非也就是在底下的县城闹闹罢了,而他们闹得越欢死的人越多,自己的好处不也就越大吗,到时候官老爷们有战功政绩,地主老爷们能捞够土地,那可真是双赢啊!

    暂且先不说上面官员地主们这种鼠目寸光的危险想法,单说一下现在的颍州taihe县城。

    现在的taihe县在张世华看来,就像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一样危险,虽说元蒙朝廷只是下令早收夏税,但是在那群鬣狗一样贪婪的官吏和地主的努力下,底层老百姓所承担的远远不是一次早收夏税那么简单。

    要知D县城的官吏光是为了堵住他二叔张烈文的嘴,就足足塞了一百两封口费,要是真的只是单收一次夏税,那可真就是见鬼了。

    而从现在taihe县的变化也能深深的看出这一点,原本已经被张世华剿灭的劫匪盗贼再度死灰复燃,而且因为没有了巡检司的压制,劫匪们愈演愈烈,势力也是越来越大,这才短短的一个月taihe县就已经出现了五十人以上的劫匪势力了。

    而且不光是劫匪重新抬头,白莲教在这两天也是越来越活跃。要知道,一个人如果生活在无助中,就一定会下意识的为自己寻找一个精神寄托,而白莲教也因此迎来了飞速发展,单单一个徐城镇,一次白莲教会就能聚集上千人。

    可以说在地主官僚,劫匪强盗,白莲宗教,三方势力的压迫和引导下,整个颍州已经可以用民怨沸腾来形容了。

    而且更加可怕的是,这种情况可不光是在颍州这一州一县之地发生,在整个HN江北行省都是如此,甚至汝宁府这边还算是好的,毕竟他们只是提前征收税款,而在北边的汴梁路和大名府这些地方老百姓们不光要提前交税,还要面临着被朝廷强征河工。

    据张世华所知,颍州和汝宁府出现的很多盗匪,都是从汴梁那边逃来躲避朝廷强征的百姓。

    现在整个HN江北地区就像是一个炸药桶,只要有一丁点的火花,就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

    但是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那群目光短浅的官僚地主依然只知道趴在底层百姓身上吸血,仅仅从TH县就能看出这一点,现在张世华也明白了,为什么说历史车轮无法阻挡了,因为国家如果继续由这群目光短浅的吸血鬼统治,那这个国家灭亡不过是早晚的问题,即使没有白莲教起义,也会有黑莲教、红莲教。

    总之元朝一定是要完了,继续抱守残缺只会被汹涌的民怨碾成齑粉,只有起义才是顺应天下大势的行为。

    想到这,张世华站起了身,出了房门,对着后院带领弓手们训练的石十三和赵二喊道:“备马,随我去一趟大张村。”

    石十三和赵二听到张世华的话,也并没有再多问什么,因为张世华差不多每过七天都会去一趟大张村,去看望哪里的七十名兄弟。

    所以他们听到张世华的吩咐,只是低头称“是”,然后就去准备马匹去了。

    而见他们去备马后,张世华心里才暗想道:“这一百名前任弓手们,在自己的影响下早已对这个朝廷充满厌恶了,可以说到时候就算自己带着他们造反,他们也一定会追随自己,但是却是这种关键时刻越不能出什么意外,无论如何自己只有将他们牢牢的掌控在自己的手上,自己和家族还有他们才最可能在乱世活下来。”

第56章 大张村() 
张世华一行三人策马出城,走在通往大张村的路上,看着道路两旁那些面黄肌瘦,在田地中采食野菜的百姓,还有那一个个因为营养不良而皮包骨头的小孩子,张世华也不由得叹了口气。

    虽说元蒙朝廷修治黄河,无论是对现在,还是对以后都是一件好事。但是秦始皇修长城、开灵渠不是利于后世的好事吗?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不是利于后世的好事吗?

    但在生产力低下的封建社会,越是有利于后世的好事,那就越是会成为不利于今世的坏事,因为越是大兴土木发动战争,那对底层百姓的负担就越大,要知道没有那个老百姓可以用自己和家人的命,换取那有利于后世的好处。

    而看着这群可怜的百姓,张世华现在除了叹息他们可怜的命运外,也帮不上任何的忙,虽然张世华他们家很有钱,也很有势力,但是他们张家再有钱有势,也不过就是一个县城中的豪强罢了,现在大发善心的去帮助这群可怜人,只会让张家彻底消失。

    因为张家也是地主阶级,而地主之间也是有规矩的,如果张家帮这些百姓,那就是破坏了规矩,毕竟全县的官僚地主等了这么久,才等到一个兼并土地的好机会,到最后这个机会却让你们张家给破坏了,那张家的下场可想而知。

    再说张家就算不怕那些人的报复,张家也实在是不可能帮得了全县的百姓啊!别说全县百姓了,哪怕仅仅是一个乡镇的百姓,估计就要让张家倾家荡产了。

    因此张世华只能忍住不看那些可怜人,并且加快速度向大张村赶去。

    也还好,大张村距离县城并不远,张世华他们又是骑着马,所以也是就半个时辰左右,张世华他们就赶到了大张村。

    “大张村”光看名字就知道村里住的一定都是姓张的,而张世华他们家其实也是从大张村走出去的,这样说吧,张家的祖地就在大张村,所以张家在大张村有一座庄园当祖宅,并且还在大张村有着好几百亩田产。

    也正因为如此,张世华才会让驴哥鹿哥他们带着剩下的七十名弓手,驻扎在大张村。

    相比于县城的其他乡镇村庄,大张村的百姓过得算是最好的了,至少村民们吃饱肚子还是没问题的,毕竟要是仔细论起来,大张村的每一户人家都和张家有亲戚关系,而在这个及其看重血缘宗族的时代,张家作为县中一等一的豪强,对于自己的这些亲族,自然也会额外关照一些。

    虽然说大张村一小半的村民都是张家的佃户,但是张家在这收的租子却是全县最低的,足足比县里其他的地方低了一成多,而且就算是村民们真的过不下去要买土地的时候,张家也绝不对大张村的村民压价,一律都是按照市件购买的。

    当然张家这些政策只针对于大张村的村民,但也因此使张家在大张村获得了极高的声望,所以当张世华带着石十三他们进村时,那些村民看到张世华也都会停下来,尊敬的向张世华打招呼。

    而张世华遇到了这些向他打招呼的村民们,也是微笑着点头致意。

    张家的庄园在村里最里面,不过即使是在村子最里面,其实也没有多远,张世华他们骑着马不一会也就赶到了。

    庄园门口有着两名身穿黑衣的汉子,这两人看到张世华他们后,第一时间就对着张世华弯腰揖礼,并说道:拜见大少爷。

    张家的下人不少,但是会这样对着张世华行礼的,也只有以前巡检司的那群弓手了。

    张世华他们这时也翻身下了马,下马后张世华也摆手对着那两人道:“免礼吧。”

    那两名汉子听到张世华这话,才直起腰,并快步走上前来为张世华他们牵马。

    张世华随手将缰绳给了其中的一名汉子,并开口对着那名汉子问道:“三郎,兄弟们现在都在庄园吗?”

    那名叫刘三郎的黑衣大汉,听到张世华的问话,低着头对张世华道:“回少爷的话,一个时辰前,赵排和张排带着庄园的兄弟们训练去了,现在庄园中就只有张大伯、杨二哥还有徐郎中和王十九哥他们。”

    是的,现在所有追随张世华的汉子,都知道了王十九是由张世华庇护的了,对张世华庇护王十九的行为,汉子们无疑很感动,因为在这群汉子看来王十九无疑是无罪的,而张世华为了庇护王十九而被免职,更让这群汉子们觉得张世华是一个义薄云天的人,从而使得这群汉子对张世华越发的尊崇了。

    而这个结果张世华也早就想到了,毕竟像王十九这样出身贫贱,身上又带有悲剧色彩和反抗精神的人,一定会受到底层百姓的认同的,而这其实也是张世华决定庇护王十九的一个原因。

    再说张世华,当他听完刘三郎的话后,点了点头,也没说什么,只是带着石十三他们大步的进了庄园。

    而这时候,庄园内的其他人也听到了门外的动静,也猜到一定是大少爷张世华又来看望他们了,于是也纷纷出了房门,向着门口的方向赶去。

    张家庄园跟巡检司的构造差不多,不过比巡检司小一些,但也是前后两进院子,并有大堂和厢房,而张世华他们则是径直向着大堂那走了过去。

    张世华刚到大堂,庄园中的其他人也都赶到了,他们看到大堂中的张世华后也纷纷向这张世华揖礼道:拜见大少爷。

    张世华让众人免礼之后,笑着对着堂上的众人道:大家快坐,我来也没什么要紧事,就是单纯的看看大家,和大家聊聊天,来、大家都快坐下吧。

    堂上的诸人听到张世华这话,便纷纷找了一个座位坐下,等到众人坐下后,张世华也开口跟着众人聊起天来。其实张世华说的也是实话,他这次来其实真的没有什么要紧事,毕竟他每个七天都来一趟,又不是朝廷官员,还有这么多正事要说。

    他来的这么频繁不过就是想加深他和弓手们的关系,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并且让在庄园驻扎的所有人都明白,自己依然很重视他们,并没有疏远他们。

    总之现在张世华的行为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推食食之,解衣衣之”,对这群跟随着自己的汉子绝对是关心到了无以复加。

    而张世华的这种绝世好老板的形象,无疑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再加上张世华丢官也要庇护王十九仗义之举,更使得张世华的正面形象被无限的拔高。可以这样说,哪怕张世华现在要当劫匪,反出朝廷,这群汉子也愿意跟着张世华卖命。

    至于朝廷,我呸!那算个什么东西。

    就比如这次收夏税,要是不有张大人,自己的家人估计早就成了无地的佃户,去外面挖野菜去了。

    对于这个只会趴在他们身上喝血的朝廷,他们早就受够了。

    当然这群汉子态度的转变也和张世华有着一定的关系,因为张世华早在训练他们的时候,就会时不时的对这些汉子传播一些民族主义思想。

    比如汉人的文化有多辉煌,历史有多灿烂,元蒙人有多愚昧,老百姓有多可怜之类的。

    总之在张世华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现在所有追随张世华的汉子都认为汉人才是这个国家的正统,并且张世华为了防止这群汉子腐化,也会为这群汉子传播一些后世的军人精神和军人职责,比如军队的职责是保家卫国、保护弱小了,还有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了,因为这群汉子大都是出身底层,所以他们极其的接受张世华的这些说辞和思想。

    并且这些思想也逐渐的成为了他们新的价值观,然而越是这样,他们绝越发的敌视朝廷,因为现在元蒙朝廷的所作所为全部和他们的价值观相反。

    而这,也为张世华日后能顺利的带领这些人起义,埋下了一颗种子。

    不过这群汉子们的改变可不单单只有这些,在对这群汉子的文化素质方面张世华也是相当重视的,就比如现在,像周铁、李二牛这样什长以上职位的人,还有像王十九、杨二这种绝对忠诚的人,张世华都会为他们安排培训让他们识字。

    毕竟日后自己一旦起兵,那周铁这些人就自然会成为自己的中坚力量,所以让他们识字并且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也是必需的,毕竟张世华可不认为只靠一群会杀人的莽夫就能在乱世中活下来。

    而且张世华的这种培训也的确是有一些效果的,就比如杨二,或许是因为自身残疾的原因,使得杨二对于读书认字方面特别的用功,早在张世华还是巡检的时候,杨二就开始向周四九和李重三他们学习识字算数了。

    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现在杨二已经成为了除驴哥他们四人外文化最高的人了,并且对于算数方面杨二也掌握的很好了,所以张世华就将大张村这几十人的后勤采买交给了杨二,也算是对杨二下苦功学习的一种肯定。

第57章 造反() 
张世华和杨二他们聊了半个时辰左右时,驴哥和鹿哥也带着训练完成的汉子们回了庄园。

    两人一回到庄园,看守大门的刘三郎就将张世华来庄园的消息告诉了他们,两人听闻张世华来到了这里,也顾不得休息,整理了一下衣服就大步向大堂赶去。

    两人到了大堂,看到了高坐主坐上的张世华,连忙对张世华揖礼道:小人拜见大少爷。

    张世华笑着让两人免礼后,就吩咐两人坐下,等两人坐下后,张世华先是关怀问候了两人一番,而后又是有的没的和两人聊了一会。

    而等到午饭时,张世华则将职位在什长之上的汉子们聚在了一起,如周铁、徐甘、杨二等。和众人一起同食了一顿饭。

    而在饭桌上,张世华也对这些汉子们表现出了一种无微不至的关怀。

    等吃完饭,下午张世华又在这搞了一场蹴鞠比赛,等到时间接近傍晚时,张世华他们才在驴哥鹿哥他们的送别下离开了大张村。

    而在张世华他们正策马往县城赶路时,在张家张烈武的书房中,张烈武兄弟俩也神色轻松地聊着天。

    哎,忙活了一个月可算是将夏税都送上去了,总算是能轻松地过两天日子了。张烈文手中端着茶杯,翘着二郎腿,一脸惬意的感叹道。

    而他身旁的张烈武这时也拿着一杯茶,听到自己弟弟的话,张烈武抿了一口茶水,笑着对张烈文道:夏税收完了,咱们也轻松了,四月初十就是伯昌的婚事了,接下来也该将伯昌的婚事料理料理了。

    哎,时间过得还真快,一转眼伯昌就成人娶妻了。张烈文听到自己大哥的话,也忍不住感叹道。

    是啊,一转眼咱们也都老了,对了今天一天都没见伯昌,他又去哪了?张烈武道。

    听到自己大哥的问话,张烈文回答道:应该又是去大张村那的庄园了吧。

    哦,张烈武听到自己弟弟的话,点了点头。

    而后张烈武就没有在继续这个话题,而是和张烈文说起了其他事。

    =========================================

    时光一天天飞逝而去,眨眼间就到了至正十一年农历四月初四,这一天元蒙朝廷正式任命“汉人贾鲁为工部尚书兼总治河防使”全权负责黄河治理,同时强征汴梁、大名等一十三路百姓共十五万人修治黄河,一时间天下震动民怨沸腾。

    汴梁路原武县。

    “差爷求你了别把我儿子带走,我儿子今年才十六岁,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了,差爷我求你了,我给您跪下了。”一个满脸皱纹的老妇人跪在地上,用手拉着前来强征民夫的高大差役,声嘶力竭的祈求者。

    而那名老妇人的儿子,因为常年的营养不良长得瘦瘦小小的,虽说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可看上去却和十三四岁的小孩子一样,而且还被那差役用绳子绑着,更显得其瘦小。

    而此时,那老妇人的儿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