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比如江夏城主动打开城门放楚军进城的万户沈轲。这家伙现在也是楚军中肚子掌握一部的中路万户,手下有六千兵马,都是江夏人士,算是他沈轲的子弟兵。
所以如果张世华要各部兵马打乱进行重编的话,那么像沈轲这样的将领肯定就不愿意。
这些将领完全就把手下的兵丁当成了自己在乱世立足的命根子。就算张世华是他们的大王,在这件事情上,像沈轲等人,也绝对不会这么轻易就妥协的。
不过和军制改革后大楚中央集权将会极大加强,张世华治下将再也不可能有军阀出现的结果相比,沈轲等人反对所造成的影响显然是可以忽视的。
毕竟像沈轲这样的将领,在现如今的楚军之中,全部加起来也不过就大猫小猫两三只。他们所统帅的军队,全部加起来也不过就两万余人而已。
因而在赵子玉话音落下后,还不等张世华回答,一心想要为大楚的中枢收权,好让大楚的政权正规化的吕思诚便就不由开口道:“军制改革,对我大楚来讲,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绝对是不可以因噎废食的。至于赵大人所言的个别将领问题,八位执掌一军的军长,不还没有任命吗!”
“这……”忽的听到吕思诚这么说,赵子玉沉吟一声,便只得闭上了嘴巴。
是啊,沈轲等人虽然算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但沈轲、范中、李智(范中为松滋豪杰,李智为荆门僧,都是当年主动投奔张世华的豪杰)等人,却可不是一条心。
到时候,只要张世华拿出一个军长的位置当鱼饵诱惑他们,这群家伙估计都能为这个位置抢破头。
那时张世华在推行军制改革,便也就没什么阻力了。
是以在接下来,张世华便也就不久和吕思诚、赵子玉、郭羽、李崇善等心腹重臣,秘密的商议起了该如何在整个楚军范围内进行军制改革。
好吧,在整个楚军范围内,打破原有的军队制度,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制度,这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在商议了一个多时辰后,张世华他们也没能商议处一个该如何在全军推行的满意方案来。
实在是因为现如今在各个将领都镇守着不同区域,且掌管着不等量部队的情况下,难以在全军范围内对这些将领进行统一有效的划分调度。
第四百三十三章 推行改革及秋猎()
“哎,每一个将领他们负责的区域都不同,南北兵力分布也有着很大的差矣。想在全军范围内,推行这样的军制改革,谈何容易啊!”想了很长时间,依旧没能想出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案的郭羽,这时也不禁揉着自己的额头,这般长叹了一声。
“恩!”一直在哪里冥思苦想的张世华这时忽的听到赵子玉这样的话,眼珠一转,脸上在这个时候却是不由露出了一抹恍然大悟般的喜色来。
“或许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路,我们为何现如今的情况下,将不同地方划分为不同军区,然后在同步推行改革呢。”张世华如此言道。
而听到张世华这样的话,本是很少插嘴的李崇善,这个时候却是不由恍然道:“主公,您的意思是,像元蒙当年划分宣慰司那样,划分‘军区’。”
“没错。”张世华此时的脸上不禁是满面微笑,“想想看,此番改革之后,我军当会被正式分为八军。那么我们何不将我大楚的治下疆域,划分开来,然后再交由各军分别镇守呢。”
“对,将我大楚现如今的疆域依照面积人口划分开来,那么镇守的兵力便也就能因此达到平衡了。如此,在全军范围内推广军制改革便也就容易了。”赵子玉这个时候,倒也是恍然大悟。
“那么大王,咱们该如何进行划分呢?”郭羽在这个时候也不由发问起来。身为统兵之将,他在这个时候显然更加关心结果。
“恩,本王是这样想的。这一次,将治下全部的疆土划分为四个军区。”张世华在这个时候,面对着下属们,侃侃而谈道:“襄阳、南阳还有汴梁等地,可划为襄汴军区,军区长官可以让周铁暂任,负责三地军务,领一军;武昌路、汉阳府、岳州路三地可为武岳军区,军区长官赵威,领两军;原湖【】南宣慰司等地,可为湖【】南军区,军区长官张世辉,领两军;最后原荆【】湖北道再加上剩下的澧州路、常德路、辰州路、沅州路四路,则为中央军区,军区长官郭羽,领三军。
对此,吕公、子玉、崇善你们觉得如何?”
“此法可行。”吕思诚在这个时候倒是第一个表态。
而此时有了吕思诚的带头,赵子玉以及李崇善自然也是表示了赞同。
“那好,那此时便也就这么定了。”见吕思诚、赵子玉他们都没有意见,张世华自然便也就敲定了此事。
而听到张世华这般说,面露喜色的郭羽在这个时候也不禁忙跪地谢恩。毕竟按张世华的意思,郭羽他无疑一跃成为了武将之中的第一人。
“好了,阿羽起来吧,我信任你的能力。”见郭羽跪地谢恩,张世华一边亲手将他从地上扶起,一边也不由如此言道。
而被张世华亲手扶起的郭羽,此时再听到张世华这样的话,感觉受到了信重的他,也不由半是激动半是感激的道:“臣必定竭尽全力,必不让大王失望!”
“很好。”对此,张世华点了点头。然后在和吕思诚他们仔细的商议了一番细节之后,便也不由让宫中宦官送吕思诚等人离开了王宫。
如此后,等到了第二天,在楚王殿的朝会之上,吕思诚、赵子玉、郭羽、李崇善四人便也就不由当着大楚群臣的面,主动的为张世华提出了军制改革。
而后,也果如张世华他们所预料的一般,沈轲、李智等人对此持强烈反对态度。
说这种做法如果推行,将会导致麾下的士卒无从适应,从而极大的影响麾下士卒的战斗力。
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九月十号这天的朝会到最后也不得不以不了了之而收场。
可等到第二天,九月十一号的朝会时,还不等吕思诚他们说些什么呢,原本来昨天对军制改革持强烈反对意见的沈轲和李智两人,便就像是突然转了性一样,反倒大肆鼓吹起了军制改革的优点。
以至于让楚王殿上一些不了解其中内情的官员,还都以为这两个家伙脑袋被门挤了呢。
不过对此,沈轲和李智才不在乎的。谁让昨天吕思诚对他们通了信,说只要他们赞同军制改革这件事情,就可以帮助他们争取一个军长之位。
如此一来,沈轲和李智自然也不介意将自己昨天说的那些话在收回去,更不会在意才过了一个晚上,就将昨日还和他们站在同一条阵线上的范中等盟友抛弃。
因而在今天,原本在昨天不了了之的军制改革,也不由得以顺利无比的被群臣们通过。
虽然说在这个大势所趋的情况之下,范中等人乃是不得不选择同意。可因为有了沈轲和李智这两个“叛徒”的原因。所以他们并没有仇恨要将他们的兵权收归中央的张世华,反而是咬牙切齿的恨上了沈轲和李智两个家伙。
不过沈轲和李智对此也不在乎了,因为他们也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其中已然是独领一军的沈轲得到了军长之位,而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出了正确选择的李智,则成为了副军长。
而除了他们之外,另外的七位军长,在这一天则也被一一选拔了出来。
这七人便也就是襄汴军区的周铁;武岳军区的邓虎、李二牛;湖【】南军区的白希、石开达;中央军区的张明通、李五。这么一来,再加上中央军区的沈轲,正好便也就是楚军的八军之上了。
也正因如此,后世在写演义的时候,不由将这八人,称为了楚王张世华帐下八虎。
更有甚者,在张世华成大事之后,还不由将他们八人神化为了天上的八位星君,真真是说的有鼻子有眼,厉害到了极点。
好了,这些后话现在也不多说了。
单说在任命为了八位军长之后,张世华便也不由帐下的这八只部队,各自起了名字。
分别是武胜军、武安军、武德军、武宁军、龙骧军、飞虎军、忠果军、铁甲军。其中,龙骧军乃是一支骑兵军团。虽然因为战马不充裕、骑手不足的原因,龙骧军并没有达到全军且骑兵的地步。
但整个军团的骑兵加起来依旧有九千余人,可谓是张世华麾下最精锐的一支部队。而至于铁甲军,顾名思义,这支部队也可谓是张世华麾下最为精锐的一支步兵军团了。
出了张世华的堂弟张世辉暂时领导过这支军队一段时间外,这支部队也一支被张世华牢牢的抓在自己的手中。
现如今,这支军团还承担着守备王宫保护张世华安全的职责,相当于是大楚的禁军了。因而张世华才会将禁卫统领李五,任命为这支军队的最高长官。
至于忠果军,相比于龙骧军和铁甲军,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显然乃是中央军区中最低的。
他们的军团长官,自然也就是沈轲了。
不过作为军长的沈轲,对于张世华的赐名显然满意的不得了。甚至每次和手下的将领们开会的时候,都不忘强调,他们忠果军乃是一支无比忠诚的军队。
最后,在简单说一下其他的那五支军团。其中武宁军在襄汴军区镇守;飞虎军和武安军则镇守在了武岳军区;武胜军和武德军则是镇守于湖【】南军区。
而这,便也就是张世华麾下的各个军团和楚军治下各个军区之间的关系了。
至于说底层的军制改革。当军队高层皆不反对军制改革后,楚军中基层的军制改革,自然也就不难推行了。
反正对于大多数的底层将领来说,这种军制改革无非也就是百户官变成了队正(十什一队,设队正,队正掌管百人)千户成为了旅将罢了。
虽然说在改革之后,很多地方的军队都需要进行调动。
不过楚军之中的中基层将领,反倒是很欢迎这种改革。而这,自然也主要是因为在改革之后,楚军的中基层一下子多出了一大把的空位子可供升迁。
毕竟以前在实行十十制的时候,楚军之中可没有伍长和营长这样的官职。现在一下子平白多出了这样的两个位子,可供底层士卒和基层将领选择,属于改革得利者的他们,又怎么可能不欢迎河阳的改革。
所以在至正十五年九月十二号大楚中枢正式下达军制改革的命令后,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十数万楚军便就也不由全部完成了军制改革。
这样的情况,以至于在这两个月的时间中,张世华也不禁开心的很。
所以在九月二十日那天,张世华便就也不由带着妻妾子女姊妹们一起出了城,去城北游猎去了。
九月二十日,可谓正处深秋时节。所以在这个时节,也正是猎物最为肥硕的时候。
因而早在先秦时期,在极度缺乏娱乐的情况下,各地的王侯们便就有了秋猎的习俗。
而在秋猎时期,王侯们一边趁着这个时节捕获肥美的猎物;一边同样也趁着游猎的方式,锻炼自己的军队,炫耀自己的武力。
所以秋猎的习俗,因此也得以从先秦时期,一直沿袭到了清代。
尤其是清代,那些个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们,更是将秋猎这一活动发展到了巅峰。
就比如哪位康熙大帝,这位皇帝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竟然就组织了近五十次大型秋猎。简直可以说在其正式成年之后,这位陛下每年都要率领上万大军行进秋猎。
而张世华既然被部下们拥护为了楚王。在这个时代也然也是拥地千里,治下带甲之卒十数万的一位霸主。
虽说在秋猎时,没办法和后世的哪位康熙大帝比场面。
但这一场秋猎,张世华却也照样出动了两千余人马,圈了一块大大的围场,来供自己以及帐下文武,进行秋猎。
……
“熙儿,你不是一直都想养只兔子吗,这一次父王给你捉只兔子好不好。”在张世华游猎期间休息的大帐之中,张世华抱着自己已经将要满三岁的嫡长子张熙,不禁笑容满面如此言道。
“孩儿谢谢父王。不过父王,孩儿这一次能,能养两只小兔吗?”看着自己这一身劲装的父亲,小家伙乌溜溜的大眼睛一转,却是不由有些小贪心了。
不过对此,张世华却是哈哈一笑,道:“当然没问题。这一次,父王就给你捉上两只大兔子。不过你也要答应父王,要懂事,更要懂得照护弟弟妹妹们。知道吗?”
“恩,孩儿知道。孩儿是个男子汉,会照护好弟弟妹妹的。”小家伙奶声奶气的说着,倒是一脸严肃的模样。
而见他这样一副模样,张世华、郭薇儿以及同来的妾室杨媚儿、柳红儿以及娄玉贞也不禁发出了笑声。
“熙哥儿可真是听话懂事,不愧是咱们大楚的世子呢。”那边,抱着女儿张沁的杨媚儿,此时也是不由这般到了一句。
而听到她这样的话,娄玉贞也不禁附和起来。
但在这个时候,娄玉贞的笑容深处,却总是带着几分勉强。
实在是因为在张世华的女人之中,唯有娄玉贞还没有为张世华生养一儿半女,甚至现在还没能怀上。
如此一来,在这个母凭子贵轻视女子的年代,即便张世华从未说过什么,可面对同是妾室的杨媚儿以及为张世华生下了庶二子张济的柳红儿,都不禁有种低人一等的感觉。
尤其是现在,看道张世华在哪里**女儿和两个儿子时,娄玉贞想要为张世华生儿育女的想法便就不由更加强烈。
不过她却是不知道,已经生下了一个女儿的杨媚儿,也同样有着这样的想法。
却是在和张世华生活了这么久之后,杨媚儿早就也不由将自己当成了张世华的女人。
而作为张世华第二个女人的她,虽然从没有想过要和王后郭薇儿争宠。但自然也是不想让她平时不怎么看得起的柳红儿,这样的一个陪嫁丫头超过自己的。
所以她便也不禁想要为张世华生一个儿子,哪怕张世华也很喜欢女儿。
哎“母凭子贵”的思想作祟啊!
第四百三十四章 阳谋布天下()
“王兄,时辰差不多了,可以出发了吗?”话说,就在张世华逗弄女儿儿子时。帐外,忽的传来一声如黄鹂脆鸣般的女儿声。却是在这个时候,他张世华的妹子张玲儿已然是一身男儿装扮的走了进来。
今日,按照如今的算法,张世华的这位小妹如今虚龄也已然有十四岁了。
所以曾经的小丫头,现在也早已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小娘子了。
不过却是因为张世华这位兄长的关系,这位小娘子性格上却是显得跳脱的很。
别家娘子,这个年龄甚至都可以说是“待字闺中”了。可这位小娘子,却是恰恰相反。
作为张世华的小妹,也是大楚的小郡主。张玲儿不但经常带着张世华赏赐给她的一众侍女卫士们经常夸街游行抛头露面不说。一个姑娘家家的,更是在这个年纪,就少见的练就了一身好骑射。
所以这一次,当张世华要出来秋猎时,这位小郡主便就也不由带上了自己的马驹和专门定制的骑弓,要和自家兄长一起游猎。
但和张玲儿这位小郡主比起来,作为王后和长嫂的郭薇儿就显得要传统的多了。
因而这个时候见到张玲儿这幅样子,郭薇儿也不禁道:“你这丫头,都已经是大姑娘了,怎么性格还是这么跳脱。在这般下去,那个男子还敢娶你啊!”
“嫂嫂,看您这话说的。如果因此而不敢娶我,那男人也一定是一个窝囊废。我张玲儿要嫁人,就算嫁不了大兄这样的大英雄,也要嫁一个有大兄五分本领的真正豪杰。大兄,你说是吧。”
“哈哈,你这丫头,倒是会拍你大兄我的马屁。”笑着,张世华便不禁转而看向了自己的妻子,“好了薇儿,你也就不要早说玲儿她了。我张世华的妹子,难道还会愁嫁不成。”
“你啊!”听到自家丈夫这么说,郭薇儿摇了摇头,便也就没有在说什么了。
“好了,玲儿走,咱们去游猎去。”这个时候,张世华将自己的女儿张沁重新抱回她娘亲的怀中,然后从一名侍女的手中接过骑弓,招呼一声,便也就不由迈步离开。
而在这时,显得很兴奋的张玲儿却是不由在离开营帐前,转头对着那边的嫂嫂郭薇儿道:“嫂嫂,快入冬了。这一次,小妹一定猎一只好猎物,为您做皮裘。”说着,摆了摆手,便就快步离开了。
而忽的听到张玲儿这样的话,那边,看着张玲儿离去的背影,作为长嫂的郭薇儿,也不禁摇头笑道了一声“这丫头。”
……
十一月,深冬。
这个时候,天气已然十分的寒冷了。不过长江不比黄河,即便是冬日,江水也并不会结冰。
所以在通往江陵城附近的这一段江面之上,即便是深冬时间,来往的商船已经穿织如梭,颇显繁华。
这样的一幕,在这任命贱如草芥的乱世之中,也真可谓是一道奇景了。
因而每当有外乡之人初来此地时,皆不免会因此地的繁华而发出感叹。
这不,在一支由东而来,缓缓驶向江陵城的船队之中,一艘大船的甲板之上,两名煮酒对饮之人,看着一幕幕的繁华景象,也不禁是感慨非常。
“哎,和我天完治下疆域相比,反倒是此境更像是一处世外桃源,也怪不得四方游民会拖家带口,游食于此。”看着两岸的繁华景象和周遭百姓那饱含希望的面庞,作为使者再度来到张世华治下的邹普胜,饮着杯中温酒,不禁如此言道。
“湖广之地,比之江西,着实要富庶许多。那楚王张世华此时已然近乎占据整个湖广,有此繁华之景,也在情理之中。它日,我天完若占据江西,据一省之地,有太师您这样的人物治理,那时我天完也定不会比他楚王要差。”
邹普胜对面,一名年纪在三十四五左右的中年男儿,听闻邹普胜方才之言,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倒是不由自信满满的这般言道。
而忽的听到着身着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