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红巾大起义之后,江浙行省这种没有遭灾的富庶之地,百姓们也都如此热衷造反的原因。
实在是因为在宝钞这种残酷的剥削之下,元廷治下根本就没有小农生存的空间。
因而张世华在治理地方的时候,才会祭出百十年前的老办法,向治下的百姓们征收实物。
没错,这样的办法的确很落后很浪费效率。但在中央政府没有足够的金银储备无法建立钞本或金银本位以及平抑物价之前,这样的收税方式对于小民们来讲,反倒是最好的。
因为这样,他们就不需要遭受二次剥削,基本的温饱便也就能得到保证。
而这,便也就是为什么底层百姓会拥护大楚政权的根本原因了。
仅仅就只是因为在大楚治下,他们只要劳作,便就能生存下来而已。
不过此时,就在这街道上的几人因坠星之事纷纷高谈阔论的时候,南街一阵奔驰如雷的马蹄声却也不由忽的响起。
“二爷,快闪开,别被人撞到了。”见一名黑衣骑士策马奔来,方才出言的一个汉子,也忙不由伸手将那二爷给拉到了路旁。
“这,看那骑士身后的那块布告,这是前来报捷的人啊!”闪避在道旁的二爷看着那骑士策马远去,却是不禁看着左右人这般到了一句。
而左右听到他这话,恍然大悟后,却是露出了各异的神情。
“这个时候报捷,莫不成是南方两江道那边的战事结束了。”胖胖的行商最先反应了过来,不禁这般自顾自的道了一句。
之后,这位行商却也不由发现,事实却也正好如他所料一般。率领三万大军南下的赵建赵将军,终于在二十天前攻克广西两江道治所静江路临桂城。并终于在今日,为张世华送上了期待已久的捷报。
捷报传来,首先要做的自然也就是赏赐了。
所以等到第二天,早就为此而做出了充足准备的大楚中枢,便就也不由制定出了合理的赏罚方案。
上到赵建、高开达、赵余褫这样的高层将领,下到仅仅只有斩首功劳的普通兵丁,都会有合理的赏赐。
而话说到这里,倒也就不得不提一下大楚在军制改革之后,也随之发生变化的赏赐制度了。
现如今,随着楚军面对的敌人越发强大棘手,楚军治下的疆域也日益扩张,大楚官府掌握的土地资源也一天天增加的情况下。那么关于斩首一名敌军甲士的奖励,自然也是越来越高涨。
曾经,杀敌一人赏银一两或田地一亩的奖励,现在也早已经成为了一个遥远的过去式了。
现如今这个时候,楚军斩首敌军甲士一名,却是可以得到足足十亩田地的赏赐的。
是的,赏赐一下子激增了十倍(注1)。
不过这也并不夸张,实在是在楚军占据了湖广之后,官府手中所掌握的无主田地太多太多了。
以至于张世华上次在军制改革之后,为了让这些无主的土地得到利用。甚至还将其当成了一种福利,赏赐给了治下士卒每人十五亩的田地。
所以这一次,跟随赵建南下的那三万兵丁,无疑将会是第一批全新赏赐制度的受利者。
而有了他们这样的榜样存在,也无疑可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而至于赵建这样的高层将领。毫无疑问,在接下来,这南下的三万兵马也将会在战后进行军制改革。而在改制之后,立下了大功的赵建便也将会被正式任命为广西两江道都元帅府大元帅。
高开达和赵余褫两人,则也将会成为大楚新的军帅,各自掌管一军。
至于他们掌管的两军的名字,张世华也都早已经想好了。高开达和赵余褫掌管的这两军,一支军团将会将征南军,另一支则将会叫镇南军。名义可谓是通俗易懂,言简意赅。
不过相比起任命这些个武职,拍谁去担任两江道宣慰司同知这样的文官,却是一时间让张世华有些拿不定注意。
“大王,这宣慰司同知,主掌一道政务。想要做好这个位置,就一定不能和当地的土人交恶,并且还要熟知地方上的土人习俗。如此,不如直接选取在地方上有威望又心向我大楚的土人来担任这一个官职。”
将张世华有些拿不定主意,吕思诚在这个时候便不禁给了一个这样的建议。
但对此,张世华却并不是很满意。
却是在大楚治下,主掌一道政务的宣慰司同知的权利极大。如果将这样的官职任命给当地的土人,那么极有可能就会形成一个尾大不掉的局面。那可不是张世华希望看到的。
所以在吕思诚话罢后,张世华不由摆手道:“此事容本王在思量一番。”
“遵命!”对此,吕思诚自然也就不会在多说什么了。毕竟他提出让当地的土人担任同知,不过也就是考虑到了当地土人担任这一官职,可以更快的稳定地方。
现在,既然自家的大王对此有所顾虑,吕思诚自然也就不会做一些瓜田李下,让张世华容易产生误会的事情。
不过到了第二天,任命谁人担任两江道同知,张世华便也就选出了一个还算是合适的人选。
而这个人选,便也就是在投降张世华之后,继续当人荆门州知州的聂炳了。
聂炳这个人,能力虽然并不算多么突出。但这个人为人正直有底线,并且能耐下心去做事。
由他来担任两江道的同知,虽然不能让两江道那边的土人一下子就归附王化,大喊楚王圣明。但至少可以让两江道的局势稳定下来,让大楚有一个潜移默化影响两江道的时间。
当然,在这方面张世华也是有所退步的。
毕竟据赵建呈上的捷报来看,当地土人也有很多是心向他们大楚的。所以这些个土人倒也被张世华任命成为了当地的知州知府等地方官,也算是赏赐给了他们一个名爵。
因而就这般,在五天之后,大楚中枢的任命诏书和赏赐诏书以及大批的赏赐物资,便就也不由沿着长江南下武陵。然后走长江支流沅江,向着两江道方向而去。
然后就这么没过多长时间,便就又是一年的年尾了。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除了各地边军之外,楚军治下的其他地方,官吏们便也不由得到了一个难得的休闲时光。
而这之中,作为楚王的张世华倒也可以算是休闲的一员。
这不,就在腊月十五日这天,张世华便也不由将一个唱曲的班子请进了王府。
和府中的家人们一起观赏起了这个朝代独有的元曲艺术。
而说到元曲,大家或许不知道元曲四大家是谁。但想来关汉卿、马致远和关汉卿先生的代表作窦娥冤都是听说过的。
而近日,张世华现在在王府之中听得这出戏,便也就是后世耳熟能详的窦娥冤了。
()
第四百四十四章 元曲 冤案()
话说,在这么一个时候,作为楚王的张世华和家人看这么一出戏,感觉总免不了有些违和。
不过《窦娥冤》这个曲目,在这个时候却是正儿八经的流行曲目,名气极大,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皆可听得。张世华在这个时候听这样的曲目,倒也没有人会说些什么。
而且该说不说,这个时代,舞台上唱曲的这些个戏子们,的确也都有一身的真功夫,
身段、嗓音俱是一流。即便是张世华这样歌曲上的外行,看曲时,随着剧情的推进,也都情不自禁的入了戏。
而此时,像他这样的人此时尚且如此,则也就更不要说陪同他一起看曲的母亲妻妾姊妹们了。
“这曲子唱的,可真是每次听来都让人肝肠寸断。这窦娥,明明也是一个好孩子,这老天怎么偏生就让她遭这份罪。”当今楚王的后母,也就是曾经常被张世华称之为‘雪姨’的中年妇人,看到曲目的高潮部分,六月飞雪时,端的不禁是泪眼婆娑。
而和这位王太后相比起来,同样是极为感性的王后郭薇儿和王妃杨媚儿、娄玉贞等人也不禁是双目发红。
一个个美妇人脸上挂着金豆子,让人望之,不禁心生怜惜。
但在这个时候,倒也有一个小娘子与众不同。那便就是张世华的小妹也就是当今大楚的郡主——张玲儿了。
此时,这小娘子不但没有像她的母亲、长嫂那般双目发红、泪眼婆娑,反倒是一副咬牙切齿怒发冲冠的模样。
“这张驴儿还有那狗官,着实可恨。这样的恶人,真应当千刀万剐。这些《窦娥冤》的关汉卿也真是,好不容易让人等到伸冤的情节,却偏生就这么没了下文,让人可气!”
小姑娘咬牙切齿的,显然极其不满意关汉卿这样的结局。
但她这样的话,却不禁让她的父亲张烈武这个老曲迷眉头一皱,有些不快的呵斥道:“你这丫头,姑娘家家的整日喊打喊杀每个体统,像个什么样子!
至于这《窦娥冤》的结尾,一斋先生(关汉卿号一斋)要真要按照你意思来写,这曲子,反倒落入了俗套。又岂能像这般让人印象深刻!”
“哈哈,父亲说的是。这《窦娥冤》乃是一出彻头彻尾的‘悲剧’。而这‘悲剧’便就是将人心中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所以它所造成的震撼和影响,远要比《西厢记》那般大团圆的结局,更加让人印象深刻。
更是不禁让人有种发自肺腑的想要改变这一切的想法。”
张世华侃侃而谈的说道。虽然方才有些入戏,可毕竟两世为人了。且这一世从一个小小的义军统领一步步走到现在,五年戎马生涯,早也不知见证了多少的生死离别、离合悲欢了。
因而不过片刻,他便也就出戏了。这《窦娥冤》对他张世华的影响,也着实不大。
不过年纪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从小又被家中人视为掌上名叫的张玲儿,听到自家兄长这样的一番话后,却还是不免有些不岔。因而不禁低头用仅能自己听到的声音自顾自的言道:“世人谁不喜欢一件事能有美好团圆的结局。
这关汉卿,却偏生和世人的想法反着来,真是让人气愤。”
当然,张玲儿此时的自言自语并没有人注意。不过看着王妃娄玉贞那也已经显怀的肚子。那边,在擦干眼泪之后,张世华的母亲、咱大楚的王太后却还是不由道:“《窦娥冤》这曲目虽好,但看这一次也就够了。玉贞现在也有了身孕,这样的曲目还是少看为好。昌儿,接下来咱们还是看一些《单刀会》《吕洞宾三醉岳阳楼》这样的曲子吧。
至少这样的曲子,让人看得欢快。”
“对对对,父王咱们看《单刀会》吧,看胡子长长的关公好不好嘛?”闻言,在周遭的成人们还没有出言说话的时候,已经快满四岁的小张熙却是不由忙声附和。
当然,就如他说的一般,这个小家伙听曲看戏,其实也就是单纯的为了看热闹而已。如此,关公这个红脸大胡子自然更受小孩子的喜爱。
不过不管是因为什么,但既然父母妻儿都这么说,张世华自然也是从善如流。
所以在轻咳了一声之后,便就不由摆手吩咐戏子们换一个曲目来唱。
“三尺龙泉万卷书,皇天生我意何如?山东宰相山西将,彼丈夫兮我丈夫。”舞台上的一众戏子们闻言,准备片刻后一声清唱,扮演鲁肃的男子迈步堂,这《单刀会》便也就这么开始了。
不得不说,这关汉卿在曲艺方面,的确也不愧是千年一遇的大才。
由他编曲的这首《单刀会》不但戏词朗朗上口,其情节结构更是描写的精彩无比,将鲁肃和关云长的人物性格,也刻画的可谓是淋漓尽致。
看到这首曲目,身为观众的张世华便也不禁明白,为何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时候,非要将关汉卿的《单刀会》这一段写进他的书中了。实在是关汉卿将这段故事编的太好了。
以至于看到这段曲目之后,绝大多数观众甚至都会信以为真。
恩,看来日后自己也需要找一些好的戏曲作家,来为自己编一些故事。那些个抗鞑神剧和这出《单刀会》比起来,简直太低端了。要是能有人将自己的故事编的像着单刀会这么精彩。
日后就算有人想要抹黑自己,有一篇脍炙人口的戏曲傍身,想来那些黑子想黑自己也没这么容易。
台下,张世华津津有味的看着这一波三折的《单刀会》,再一想到自己曾经让人编著的那些个抗鞑神剧,脑子中却也不禁忽的涌现出了这样的想法来。
呵,这脑回路,也是没谁了。
“大江东去浪千叠,引着这数十人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别,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村社。好一派江景也呵!”
看着看着,看到曲子第四折,扮演关云长的哪位高大戏子提着关刀高唱一声,迈着步子缓缓的登上台来的时候。
台下,甚至就连张世华都忍不住高叫了一声“好”。
确实是相比起真正战场上那令人不忍目睹惨烈厮杀,倒是这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曲艺更加有几分可看性。
但偏偏也就是在这么个时候,在这首《单刀会》已经上演到了最高潮的时候,张世华帐下的亲卫高扬却是不由低着头趋步走了进来,然后迈步来到张世华的身旁,小心翼翼的俯下身子道:“大王,湖【】南道出了一些事情。”
“湖【】南道!?”忽的听到高扬这样的话,张世华看了他一眼,然后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我知道了,你下退下吧。”
“是。”亲卫高扬闻声二话不说低着头乖乖退下。
而张世华在这个时候也站起身,面带微笑着若无其事的和父母妻儿姊妹们打了一声招呼后,便就也不由迈步离开。
“怎么,湖【】南道那边到底出什么事情了?”在这个时候被打扰,所以张世华此时的心情不禁显得有些不快。
因而见此,亲卫高扬便也忙不由回答道:“大王,是湖【】南道天临路宁乡县那闹出了一件案子……”高扬忙言简意赅的解释了一番,却是天临路宁乡城那边,前不久闹出了一件谋杀案。
不过狗血的是,这件谋杀案到最后,反而闹成了一件类似于窦娥冤的案子。
宁乡城的一个大户,看上了自家的一位佃户娘子,因而便想要将其纳为自己的小妾。
但这位大户偏偏又是恶名在外,嫁到他家去的娘子,没有一个落得好下场的。因而这将自己女儿当成自己命根子的老佃户便死活不同意。
如此一来,这位将自己当成宁乡土皇帝的大户自然就免不了要用强。
因而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派出了自己的四个狗腿子,想要强抢这位娘子。
然而谁知,这娘子的父亲也就会哪位佃户,却是一个练过武艺的。故而那大户派出去的狗腿子不但没能将人抢回去,反倒还被那老佃户给打杀了一个。
这么一来,这大户心下慌张的同时,便就不由先一步告了官。诬陷他家佃户冯刚故意杀人。
然后,便也就在一系列的钱权交易之下,官府将那佃户冯刚定了罪。并在之后,为了以绝后患,直接将其打杀在了狱中。
而至于那位冯家娘子,没了父亲的庇护,这么一个弱女子自然也难道那大户的手掌心。
所以在被其糟蹋之后,心下绝望的冯家娘子便也不由跳井自杀。
按说,事情发展道了这一步,在受害人都已经死绝了的情况之下,这件事极有可能就要这么不了了之,这大户和县中的一众官吏也都要逍遥法外了。
但不得不说人生如戏、报应不爽。话说,就在这狗大户害死这娘子一家一个月之后,跟着这受害娘子青梅竹马且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了张世辉帐下亲卫的男子宁正,却是欢天喜地的回到了家乡。
然后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自然也就不言可知了。
作为张世辉麾下的亲卫,无家无业的宁正自然也算是衣锦还乡了。因而在创出了这样的一番事业之后,一直爱慕那冯家娘子的宁正自然想要上门提亲。
如此,欢天喜地准备上门提亲的宁正自然也就知道了冯家娘子一家被大户害死的事情。
这么一来,宁正这样一个血腥男儿自然不可能对此无动于衷。所以在知道这件事后的第一时间,宁正便就不由抄起钢刀,单枪匹马冲进了那大户的家中要为那无辜被害的冯家娘子一家报仇。
但宁正不过也就是一个稍有勇力的普通人。虽然因为这件事,宁正已经完全将生死置之度外。
可单枪匹马的他,又怎么可能在十几人的围攻之下杀死那名大户呢。甚至要不是大户家中的家丁对宁正的身份有所顾虑,且到关键时候宁正自己也恢复了冷静,选择了逃走。
估计就连他自己都要被那名大户直接捉拿打杀了。
毕竟宁正这样暴起伤人、强闯民宅的举动,如果外人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就算是被打杀了,楚军方面也不会为他出头的。
不过万幸,宁正成功逃走了,并在逃走之后聪明的找上了自家的长官,也就是他的将主张世辉,请求张世辉为他伸张正义。
而张世辉他是什么性格,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在整个楚军之中,身为张世华堂弟的湖南【】道大元帅的张世辉,那绝对是楚军之中最护短也是最恨这类事情的高层将领了。
所以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他也不禁是勃然大怒。
但现在的张世辉和以前相比着实进步了不少。
说实话,这件事要是放在两三年前,张世辉绝对直接派兵将那宁乡城的大户击杀。
可现在,在变得成熟起来之后,张世辉却是直接带着人找上了湖【】南道宣慰司同知周良卿(也就是改名后的周四九),要求周四九彻查此案,给他一个满意的说法。
而对于此,都被张世辉找上门来的周良卿自然也不敢忽视这件事。
所以便也忙派出了手下的官吏去调查这件事情。
呵呵。然后,精彩的事情就这么发生了。扯出萝卜带出泥,这一彻查这一个案子不要紧,县中的百姓们闻风上告,一下子便就带出了十几件陈年旧案出来。
宁乡的大小官员们,上到知县县丞,下到典吏六曹乃至三班衙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