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末称雄-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岳博汗说出这话,白希脸上也不由的浮现出一抹笑意,只见他缓身坐在了大帐中的主坐上,看着岳博汗说道:“博汗,传令下去,把军中所有百户以上的将官召集过来,就说我有要事要与他们商议。”

    岳博汗听到这话,坚定了点了点头,便大步出帐,召集军中将官去了。

    ……

    也就是片刻之后,岳博汗的中军大帐中,白希腰间配着一柄钢刀,面无表情的坐在了主坐上。而那些被召集来的七名百户将官们见此,心中虽然惊奇担忧,但还是纷纷的对着白希行礼道:“末将等,拜见白将军。”

    白希见此,摆了摆手让众人免礼,等众人免礼之后,白希便扫了所有人一眼,一脸威严的对着帐中众人说道:“七十余年前,元蒙鞑虏占我祖宗江山,杀我汉人子民。如今天见可怜,使红巾军顺天起兵。今日本将愿归降红巾军,弃暗投明,共举义旗,还我汉人清白天下,不知汝等愿从否?”

    帐中诸将听到白希这话,脸上也不由的闪过震惊的表情。但是在震惊之后,有的人表情化为了愤恨、而有的人则化为了一种道不明的表情。

    “将军欲反乎!”一名面色带有愤恨的百户官,在听到白希这话后,瞪着眼睛对着白希质问道。

    “反!”白希冷哼了一声,不屑的说道:“我白家本就为宋之遗臣,我白希也乃是炎黄华胄,今日顺天举兵,何来反字!”

    “哈哈!我呸,你白家当年为求富贵,叛宋降元;如今你为苟全性命,又叛元降贼。行此等事,何异于三姓家奴!”那百户大声嘲讽般的说道。

    白希听到这话,眼中寒芒一身,咬牙切齿般盯着那人的说道:“找死!”

    那百户身后的持刀亲卫听到白希这话,顿时便亮出了手中长刀,一刀便刺杀了那百户。

    看着那百户的尸体和帐中、帐外数十名兵甲齐全的亲兵,余下的百户将官心中也不由的一惊,其中更是有两名素来与白希亲近的百户将官在此之时主动站了出来对着白希跪拜道:“末将等,愿听大人号令!”

    而帐中的其他人见此,顿时也想明白了利害关系,于是皆站了出来对着白希跪拜道:“末将等,愿遵大人号令!”

    而白希见此,则依旧是威严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看着帐中的诸将官说道:“既如此,传本将号令,率军进城,擒杀城中监州!”

    “末将遵命!”众将皆拜呼道。

    ……

    “老爷不好了,州城水师造反了!”

    息州监州的府门前,守门的下人看着杀过来的水师官兵,不由的高声惊呼道。

    但这样的惊呼对于这些冲杀过来的叛军显然是没有什么用处,只见一名叛军士卒高喝着,不等着守门下人逃跑,便一刀将其劈杀。

    “杀~~”响亮的喊杀声响起,在惨叫声和鲜血的衬托下,这群叛军如同一群饿狼一般,疯狂的冲进了监州府。

    监州府中的区区十几名家丁下人,又怎么可能拦得住这群兵甲齐全的叛军,一眨眼的功夫这群妄图阻拦他们的家丁便都被杀死。当有些姗姗来迟的白希看到息州监州那被砍的血肉模糊的尸体时,他终于不由的发出了一阵大笑,因为他知道:“自己终于能活了……”

    ……

    第二日中午时分,张世华率领着麾下四千大军赶到了息州城外。

    不过此时的息州城却是城门大开,叛将白希此时也率领着所有和他一起反叛的将官恭谨的站在了城门口,迎接着张世华他们的到来。而策马走在最前面的张世华见此,脸上也不由的露出了一抹笑意。

    而白希见张世华策马走到他身前之后,也立即率领这麾下的将官恭谨的跪拜在了张世华的马前对着张世华说道:“罪将白希,幸不辱命,愿率麾下弟兄归降将军,为将军马前卒。”

    张世华见此,也并没有下马,依然是骑在马上让白希他们免了礼,等白希他们起来后,才面带微笑的俯看着白希说道:“白将军做的不错,能弃暗投明,本将很欣慰啊。来,先随本将进城吧。”

    白希听到这话,依旧是恭谨的应了声遵命,然后便乖乖的跟在了张世华身后和张世华一起进了城。

    而张世华在进城之后,看着城中完好的房屋和大致还算的上平静的百姓之后,张世华也不由的点了点头。

    “看来白希还算是一个聪明人,没有率军为祸,否则……”想到这,张世华也不由的转身看向了白希,带着些许赞许的话语对他说道:“白将军做的不错。”

    而白希听到张世华这话,也不由的松了口气,暗叹着自己幸好没有被猪油蒙了心。毕竟他很大程度上是靠着狐假虎威拿下的息州城,要是敢纵兵为祸,把息州城变成一个烂摊子,那么估计张世华一定会宰了他,用来在息州树立自己的威望仁德。

    所以,在昨天起兵之后,他出了率军攻下了监县府和息州府衙等重要地方之外,并未对其他地方动手,也不敢纵兵为祸。

    而再说现在,当张世华策马走进息州城之后,看着富饶的息州城,张世华的心中也不禁浮现出一些其他的想法。

    说实话,息州这个地方地处平原、土地肥沃、河运便利,若是经营的好的话,未尝不可成为自己在乱世中的一席之地。毕竟以自己现在的实力来讲,太和县那种地方除了情感上的不舍之外,已经没有什么值得张世华为之留恋的了。

    不过,随着张世华即将策马走到州城官衙时,张世华一想到宛若巨人一般存在的元蒙朝廷,他也不禁叹了一口气,把这种想法抛之了脑后。“毕竟现在的红巾军对于统治天下元蒙朝廷来讲,实在是太弱小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任你经营手段再怎么高明,你也不能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下,在元蒙朝廷的心腹之地,经营起来一块根据地。毕竟汝宁府地处中原之地,而中原自古就是四战之地。”

    “从古到今,除了三国的枭雄曹操之外,任何一名妄图在中原起家的诸侯、义军,都无一例外的惨遭失败。而即便是曹操那样的千古枭雄,占据中原之地起家,尚且只能做得到三分天下,又何况是现在的自己呢。”

    “虽说自己是一名穿越者,熟知历史的发展,有着远超这个时代的优势,但即便是这样,扪心自问,自己也实在是没有,在元蒙朝廷百万大军的重重围攻之下,建功称霸的把握。”

    所以一想到这,张世华也不禁放弃了长期经营息州的打算。毕竟元末的乱世才刚刚开始,还远没有到天下大乱的地步,在这个时候,扩张自己的实力才是关键。反正只要实力足够强,那么自己总能抢到一块可以让自己满意的地盘。

    想到这,张世的念头顿时也便的通达了。“还是先处理息州城的事情再说吧。”心中这样想着,张世华便也带着众多的将官,大步的走进了息州官衙。

    可以说各地的州府官衙在规格上面大抵都是差不多的,所以对于这座官衙张世华也没有什么参观的心情,在大步带人进了官衙的前厅大堂之后,张世华当仁不让的坐在了主坐上后,便也开始了处理息州的战后问题以及士卒们的论功行赏问题。

    毕竟“赏不逾时罚不迁列”赏罚之事,一直都被张世华看作是重中之重的事情。这不但关系到一个将领的威信如何,更关系到军中将士的效忠誓死之心。

    要知道当年就是因为宋太宗赏罚不公,对于攻灭北汉的大宋禁军赏罚不及时,导致大宋禁军士气低迷,从而惨败于辽国,使得大宋彻底丧失了北伐的能力。

    也正因为赏罚如此重要,所以张世华才会任命石十三这个绝对忠于自己的一根筋为军法官,并让他主掌赏罚之事,且直接对自己一人负责。

    不过在此时的论功行赏之中,张世华并没有像在真阳那般如此重赏士卒,毕竟出多大力拿多少赏。息州一战,严格来说甚至都算不了一次大战,红巾军战死者一共加起来都没有到五十人,自然也不会再有这么厚的封赏。

    然而这一次虽然没有重赏士卒,但是对于自己麾下的这些将官,张世华却是毫不吝啬的给予了他们以重赏,毕竟真阳一战将官们并没有得到什么赏赐,这一次就正好算作补偿了。

    总之在这一次的封赏之中,张世华先是将赵九提拔成为了副万户,让其成为了自己麾下真正的第一人。而后又将立了大功,在军中已经站稳脚跟的郭羽提拔为了骑兵千户。

    毕竟郭羽弓马娴熟,精通骑战,且张世华现在也有能力组建一支人数在五百人上下的骑兵,让郭羽担任骑兵千户也算是人尽其才。

    而且除了郭羽之外,张明通、赵二还有白希这个降将也都被正是提拔成为了千户,周铁、李二牛、邓虎等人则是接了张明通他们的班,成为了副千户,而至于剩下的那些立了功,却暂时得不到升迁的将官,则也被张世华一一给予重赏。

第143章 招兵买马有人投 风云变幻豪杰出() 
而这样一来,张世华麾下也便算是有了整整六位千户,他们分别是张世辉、郭羽、张明通、赵二、徐明和白希。

    虽然说张世华现在只是一名下万户,名义上也就是能统领三千人,但是不要忘了,就连元蒙朝廷这样的官兵,一个下万户府中照样有着五六名冗官千户存在,更不说红巾军这样的起义军了。

    说句难听的,就算张世华显得没事一下子给自己手下封上十个千户,那也是他自己的事情,刘福通也管不着,甚至刘福通还会在张世华这样做之后,顺水推舟的正式帮张世华任命这十个千户。毕竟在元蒙朝廷这样的可怕的敌人存在之前,只要张世华不去作死触犯刘福通的地位和底线,那么刘福通绝不会为了这种小事和张世华闹矛盾。

    当然,在任命这些新千户之后,张世华也肯正需要再招兵的。

    虽然说张世华现在因为白希等人的归降和前不久的招兵收编,麾下人马已然突破了三千人,但是张世华却依然觉得不够。因为张世华现在不禁觉得,自己麾下的士卒比例实在是太不平衡了。

    毕竟这些人中的降兵实在是太多了,就算他们已经被张世华打乱,但是白希的存在却无疑又在自己的军中树立起了一个山头,那就是属于降兵俘虏的山头党派。

    虽然说现在这个山头的力量极其弱小,但是他们的确是存在的。这并不是张世华杞人忧天胡乱猜想,毕竟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有竞争之后自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山头党派。

    在这一点上,从古到今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政体可以避免,就连后世我朝太祖爷爷就曾说过:“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由此可见,政党山头这个东西真的是避免不了的。

    就比如此时张世华麾下,就已然出现了三个党派的雏形,它们分别就是巡检司老卒、张世华起兵后招募的兵卒以及数目众多的降兵俘虏。

    其中势力最强且最抱团的,自然就是跟着张世华一同起兵的那些巡检司老卒。虽然他们人数不多,现在加起来也就是八十余人,但是因为他们资格最老、最受张世华的信任,且在张世华麾下的实力最强(巡检司老卒现在普遍都是将官),所以他们颇有些超然世外的姿态,根本不屑也用不着和其他那两个党派的人去比较。

    而另外两个党派和巡检司的老卒一比,显然就差得远了。不过他们倒也不是全然没有地位,比就如郭羽,虽然他是张世华的妻兄,但是因为他并不是巡检司老卒出身,且又因为以前发生的一些问题,所以他有些受巡检司老卒的排斥。但也因此郭羽便渐渐的有一种,成为那些被张世华招募的兵卒之中领头羊的气势。

    至于白希,自然也就不用说了,身为官兵副万户的他,现在就算是成为了张世华麾下的千户,但是仅凭他以前的那份威望,不用说什么,自然就会吸引大批的降卒俘虏为了寻求庇护,而向他那边聚拢。

    当然,在现在说党派的话,还为时过早,毕竟现在以张世华为核心的利益集团都才刚刚出现,他们根本就没有理由去搞什么山头党派,现在也只不过是个苗头罢了。

    除非有一天这个以张世华为核心的利益集团变得足够大,大到张世华无法直接控制,需要委任官员进行治理的时候,它们才会真正的发展起来。

    不过对此张世华也并不担心,毕竟这军队完全是张世华一手建立的,就算它演变出一百个党派出来,但是对于张世华这样一个威望无双的组建者来讲,顶多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毕竟张世华可不是刘福通,他日后将成为手下的“主公”,而不是手下的“元帅”。

    当然,话虽这样说,但是那起码该做的事情,张世华还是要做的。

    毕竟,降兵俘虏在军中占据的比例实在是太大,张世华麾下三千士卒,差不多二千余人都是被收编的降卒。因此,张世华便想着再从息州招募一千人,将军队扩张到四千。

    这样一来,郭羽他们这些千户,依然是一个千户六百人,并且张世华也可以从中再独立的划分出一个两百人规模的斥候营来,让其直接对自己负责,使得军队变得更加高效正规。

    不过就在张世华在入主息州城,并在着手处理这件事情的当天傍晚,息州城对岸的西南方二十余里的信阳州罗山城,却突然的燃起战火,并传来了阵阵喊杀声。

    罗山城距离息州城差不多只有一水之隔,原本张世华还打算着等自己这边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之后,就派一支偏师将其拿下,好作为息州抵御元蒙朝廷进攻的前沿阵地,但没想到张世华还没动手呢,竟然已经有人比他先动手了。

    临近傍晚息州的官衙前堂之中,张世华端坐在主坐上,抬眼对着堂下站着的,负责斥候营打探消息的蒋大问道:“大郎,查清楚罗山那边的事情了吗?”

    蒋大听到张世华这样问,立即低头抱拳对张世华回答道:“启禀将军,末将已然打探清楚,那率军攻打罗山城的人,正是刘元帅帐下,固始城守兵千户韩兀奴罕韩将军。”

    “韩兀奴罕?”张世华听到这个名字,不禁好奇的念道。而坐在张世华右边下手方的王显忠听到张世华这话,却是笑着为张世华解释道:“将军,这韩兀奴罕也是咱白莲教的一名堂主老人了,您也该也见过他,您别看他起了个蒙古人名字,但却也是正儿八经的汉人。”

    “当初,刘元帅在攻打朱皋粮仓的时候,曾率军顺手攻打下了固始城。当时,刘元帅着急与朝廷大军决战,便将韩兀奴罕留在了固始留守。估计这家伙这次也是在知道我军大胜之后耐不住寂寞了,所以才率军攻下了罗山城。”

    张世华听到这话,也不禁点了点头,当初去颍州城见刘福通第一面的时候,的确见过他。据说韩兀奴罕也是红巾军中的一员勇将,起初在红巾军中有二韩之称。不过以前与他齐名的韩咬儿,现在已然成为了位高权重的红巾军上万户、大将军,手下兵卒近万,有这样的差距对比在,也就怪不得韩兀奴罕会率军长途奔袭罗山了。毕竟,以前还和自己齐名的人,现在却已经飞黄腾达,这样的差距对比,谁心里估计都不会好受。

    所以在知道情况之后,张世华便也不再太过在意罗山的事情了。因为,韩兀奴罕只要不蠢,明天他一定会主动来见自己,毕竟现在已经不是他们颍州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了,现在的张世华无论是实力还是名望都远超与他,在这种情况下,由不得他不低头。

    ……

    而与此同时,罗山城中,攻占了此城的韩兀奴罕也正在县衙中,商议着有关张世华的事情。

    县衙的前堂大厅之中,韩兀奴罕看着在轻松攻打下罗山城之后,就兴奋的满面喜色的手下将士,不由的叹了一口气。

    说实话,他韩兀奴罕也是一个有大志的人,之所以愿意和刘福通一起起兵反元,那也是存了要干出一番大事的志向。但令他万万没能想到的是,就因为他前不久没能搭上“岳庙决战”这辆快车,以至于往日那些和自己齐名的人,一下子便把自己远远的甩到了身后,甚至像张世华这样资历远远不如他的新人小儿,实力和地位也远超他十倍。

    在这样的差距下,他怎么能开心的起来。

    而韩兀奴罕的一名亲信手下,见自家将军这般模样,素来熟知韩兀奴罕心思的他,也顿时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他便故意对着韩兀奴罕问道:“将军,我军处处大胜,势头一片大好,现在我们又攻下了罗山城,将军您为何还要叹气呢?”

    韩兀奴罕听到这话,不由的叹了口气说道:“昔日,韩咬儿与我齐名,张世华位在我之下,如今却……哎……”

    堂上诸将听到韩兀奴罕这话,也都不由的收敛了脸上的笑意,他的心腹手下钱仁更是对着他说道:“将军何须如此,将军如今坐拥两县之地,麾下精兵上千,若有机会,必能腾飞于九天之上。”

    韩兀奴罕听到这话,点了点头,一脸坚定的对着堂下诸将说道:“我曾听人言: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持三尺剑,建不世之功。我韩兀奴罕,起义军,诛不平,又焉能久居于人下。”

    “今日,我欲先投身于张万户帐下,以待大战之机,若决战之事有我,我必能成就一番大事,腾飞于九天之上。汝等,可愿与我共举大业,千古留名?”

    堂上众将听到韩兀奴罕此言,尽皆拜呼道:“我等,敢不从命!”

    “好!钱仁,我听闻张万户每下一城,必穷尽城中能工巧匠,视匠人为宝。既如此,你便将我军中能工巧匠之辈聚集起来,在备上白银三千两,用来作为我的投名状。”

    “末将遵命!”钱仁听到此话,高声拜呼道。

    就这样,事情朝着张世华也没有预料地步发展了。不过这些不奇怪,以张世华现在的威势在这红巾军中,也的确有了自成一派的资本了。其实事情有时候也的确会是这样,强者有时候往往不需要做什么,弱者就会为了自身的利益主动的靠近过去。

    不过令张世华更加想不到的是,为了给张世华献上一份满意的投名状,本就军纪不太好的韩兀奴罕又因此将两家罗山大户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