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末称雄-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坏P恼庑┛蠊せ嵬导樗;�

    不过相较于南边的可以自由劳作的矿工,北边矿工的待遇便就有些惨了,在北边的采矿区,不但有着足足两排六十名全副武装的士卒把守,而且在矿区之中,长得凶神恶煞手拿鞭子的监工更是随处可见。

    见此一幕,不用杨喜童说张世华便也就明白,北边矿区的那些矿工,肯定就是前不久被张世华击败的那些山贼土匪了。

    而说到这,也不就不解释一下这些所谓的山贼土匪到底是怎么来的了。

    大家都知道,在有元一代,国家税赋沉重,尤其是南方,更是属于朝廷剥削的重灾区。因而在元朝,在黄河以南的地区,差不多只要是有山的地方,就会出现落草为寇的山贼土匪。

    这个情况在舞阳这边也自然不会例外,而且又因为舞阳这边的山区,恰好处在南阳府与汝宁府的交界处,相当于是两不管地区。所以在这个地方,落草为寇的山贼土匪那可以说是相当的多。

    对于这些家伙,元蒙朝廷大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这些落草为寇的山贼土匪大都隐藏在深山老林之中不说,还一个赛过一个狠辣,征讨这些人对于元蒙朝廷来讲那根本就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不过征讨他们对于元蒙朝廷来讲是得不偿失,但是对于急缺劳动力的张世华来讲,这些人却是相当于一块又一块的肥肉。

    毕竟这些山贼土匪,其构成,九CD是青壮男丁。把这些人抓了,不但能树立自己的好名声、稳定两县的局面,还可以用来练兵,甚至还能弥补自己短缺的劳动力,这样一举多得的好事,张世华自然不可能放过。

    因而,在决心开矿的第一时间,张世华便让赵九组建了一支剿匪队,用来进山剿匪。

    至于之后剿匪的结果,自然也是不用多说了。在张世华强大的军队面前,这些所谓的土匪山贼,那根本就不够看,短短的半个月之间,舞阳地界上的山贼土匪,便被张世华剿的是一干二净。

    而张世华也因此,得到了近千劳动力。所以在此之后,张世华便把这些人一分为二,四百人扔到了叶xian挖煤,五百人扔到了这开矿。

    当然还有一些比较识时务的山贼成外了张世华手下的监工,靠着欺压他们以前的同伴,获得张世华给他们开出的丰厚待遇。

    现在看来,让这些山贼土匪进行劳动改造的确是一件好事,至少也算是废物利用了。

第170章 借水之力() 
不过话说回来,当初张世华只是将人给扔到了矿场,但没想到,杨喜童竟然知道将山贼土匪和那些招募来的矿工们分开劳作。

    因而,在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之后,张世华也不禁由衷的对着杨喜童夸奖道:“杨大匠,这件事你做的很好啊。有你在这,本将这回也是彻底的放心了。”

    听到张世华这样一番夸奖,杨喜童的脸上也不由的露出一抹笑意,面色更是显得无比满足。毕竟,人都是需要肯定的,尤其是被自己重视的人肯定,那的确是一件很令人满足的事情。

    而在带着张世华参观完开矿区之后,杨喜童本以为这样也该离去了,毕竟张世华都在这穷乡僻壤跟他转了一个多时辰了,这个地方也没什么好看的,公事处理完之后自然也就该走了。

    不过令杨喜童没有想到的是,在张世华和他参观完采矿区之后,张世华反而又和他商议起了另外一件,一件使得他杨喜童得以在后世名垂千古的大事。

    ……

    “杨大匠,你知道水车吗?”当张世华和杨喜童参观完采矿区之后,两人不由的走到了矿场附近的一处河流旁歇脚,也就是在两人歇脚的时候,张世华不由的这般对着杨喜童问道。

    听到张世华这突兀的问题杨喜童虽然有些奇怪,但还是在第一时间便对着自己将军低头回道:“回禀将军,水车之物下官不敢说精通,但的确也算得上是略知一二。”

    听到杨喜童这话,张世华脸上不由的露出一抹笑意说道:“杨大匠不愧是杨大匠,本将就知道你懂的制作水车。杨大匠,这水车能借助河流力之灌溉田地,可谓是省时省力。”

    “而本将也曾听说,在西汉时,南阳太守杜诗曾发明出一种叫做水排的东西,这种东西便是专门用来炼铁的鼓风的,据说是又省力又见效,不知杨大匠您听说过吗?”

    听到张世华这话,杨喜童也不由的对着张世华说道:“杜母(注1)所造之水排,下官自然也是知晓的。将军您且放心,那炼铁竖炉,皆被下官建设在了靠河的地方,鼓风水排下官不日之后便就会全部装上的。”

    听到这话张世华脸上虽然露出了一抹笑意,但在之后张世华却还是说道:“杨大匠,本将不是这个意思。”

    “下官愚钝,请将军大人示下。”听到张世华这话,杨喜童不由得露出一抹尴尬,于是在之后他便不由的这般对着张世华说道。

    而听到杨喜童的这话,张世华却先是走到河边的一处石头旁缓身坐下之后,才用手指着河水对着杨喜童说道:“杨大匠,你看这河水东流之力何其巨大、何其厉害。”

    “水车借助河流之伟力便能灌溉田地;水排借助河流之伟力便能炼铁鼓风。那本将便就不禁想到,炼制兵甲为何不可借助河流之力呢?”

    听到张世华这样一问,杨喜童不由的若有所思的低下了头。但是在片刻之后,他却不由突然对张世华行了一个跪拜大礼,然后用额头触着地面对着张世华请教道:“下官愚昧,请将军大人指点。”

    见此,张世华不由的露出一抹笑意。“杨喜童他作为一个工匠虽说创造力有所不足,但是身为一个资深老匠人的他,却一点也不固步自封,相反他很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而这,其实也便是自己为何会让他这个老朽做大匠的最重要原因。”

    因此,当杨喜童对自己跪拜的大礼之后,张世华先是受了他这一礼,然后才将他扶起,并对他说道:“杨大匠,想必你也知道,古往今来,天下间最难炼制的便就是铠甲。”

    “无论是山文甲、明光甲还是细鳞甲、步人甲,都是由善治铠甲的工匠,花费穷月之力,单用手工,一点点的磨制打造铠甲鳞片,然后再将甲片穿孔,再穷月之力,才能打造出一副好的铠甲。我说的对吗?”

    听到张世华这话,杨喜童不由点了点头说道:“将军大人所说的一点不错,越是好的铠甲制作变越复杂,步人甲还好,只有十二列小长方形甲片,但山文甲和明光甲各类甲片决不低于百数,否则难以造出一副好甲出来。”

    听到杨喜童赞同他的说法,张世华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便接着说道:“是啊,越是好甲,其上的铠甲鳞片变就越多,多需要花费的时间和功夫便也就越大。”

    “但,不知杨大匠你想过吗,与其这样费时费力的打磨铠甲鳞片,为何我们就不能直接将铁锻造成一整块铠甲的样子呢?”说完张世华还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西方板甲的样子。

    并对着杨喜童说道:“就比如像这样。”

    不过杨喜童见此却是摇了摇头说道:“将军大人或许有所不知,炼制铠甲,其上的甲片,皆需要工匠一人以铁锤进行锻造。大人提议虽好,但是下官以为,这却并不是人力可以做得到的,没人可以用铁锤锻造出这样大的甲片出来。”

    听到杨喜童这般坚定的否决,张世华却并没有生气,反而是笑着对他说道:“人力自然是锻造不出这样的甲片出来,但是如果我们借助的是河流的伟力呢?”

    “借助河流之力?”听到张世华这样说,杨喜童不禁猛的睁大了自己的眼睛,而后又仿佛是被张世华震惊到了,不禁这般的反问道:“大人如何借助河流之力?”

    听到杨喜童这样反问,张世华只是笑了笑,然后便拍了拍杨喜童的肩膀说道:“杨大匠,你会造水车更会造水排,怎么借助河流的力量,你应该比本将这个门外汉更加了解不是吗。”

    “本将相信你,你一定可以创造出一个可以将铁直接锻造成一整个甲片的铠甲来。倒是,本将相信,单凭这个,杨大匠你也必能名垂青史,成为一个向召公、杜母那样的人物。”

    “名垂青史、召公杜母。”听到张世华这般说,杨喜童整个人仿佛是年轻了好几岁一样,只见他再次激动的跪倒在张世华的脚下,对着张世华拜道:“下官杨喜童,必不负将军大人所望。”

    听到杨喜童这话,张世华也不由的是面带微笑的将他扶起,而在将它扶起之后,张世华也不由对着他说道:“杨大匠,明日本将便要率军南下征讨方城,等本将从方城回来之后,我希望可以听到你成功的好消息。”

    “下官必不负将军所望。”听到张世华的话,杨喜童不禁又是这般如是说道。

    而张世华听到杨喜童这话,也不禁是如同勉励般的拍了怕杨喜童的肩膀,然后便见的张世华对了杨喜童又说道:“好了,时间也不早了,本将也要回去了,这边的事情,便拜托杨大匠了。”

    “下官杨喜童,恭送将军大人。”听到这话,杨喜童不由这般拜道。

    而张世华见此,点了点头,便也翻身上了李五他们牵来的战马,而后张世华一行人便策马出了此处矿场,返回了三四十里之外的舞阳xian城。

    ……

    翌日一早,披甲戴胄的张世华告别了妻子和父母,在李五和张明通以及郭羽等将官的簇拥之下,张世华来到了舞阳xian城的南门。此时,城中除了赵九部的八百人因为要留守舞阳城没有在此集结之外,舞阳城余下的三千人马皆以集结完毕。

    三千人的队伍听起来不多,但实际上,三千人集结在城外,那一眼望过去,也是黑压压的一片,看起来也算得上是压迫力十足了。

    而当着三千士卒看到被诸将簇拥着,策马而来的张世华时,这三千红巾军士卒也不由在各个百户官的命令之下,向着张世华他齐齐的行了一个军礼。这军礼不是什么跪拜礼,而是西方军队的那种握拳礼。

    张世华本人觉得,这种礼节用在军队出征之时,无疑会尽显军人的豪迈本色。因而,这种军礼也被张世华定为了出征礼,是专门用在大军出征的一种礼节。

    因而,只见的三千士卒,皆是齐齐立正,然后左手握拳,敲打了一下自己的胸膛,并对着张世华高吼道:“拜见将军大人,请将军大人示下。”

    三千士卒齐声高吼可谓是声若雷霆,舞阳城那些个观看大军出征的百姓见此一幕,脸上也不由的露出了一抹畏惧。显然,这些百姓已然被张世华麾下的士卒们震撼到了。

    而策马而来的张世华见此一幕,脸上却是不由的露出了一抹笑意。然后,只见他也是左手抱拳,敲打了一下胸膛前的铠甲吼道:“全军听令,大军开拔,南下讨鞑。”

    “将军有令,大军开拔,南下讨鞑。”

    “将军有令,大军开拔,南下讨鞑。”

    “将军有令,大军开拔,南下讨鞑。”听到张世华那声高吼,数十名身背令旗的传令士卒,皆不由的这般高吼道。而这些传令兵的高吼,也不由的将张世华的军令,一下子便传到了每一名士卒的耳中。

    而接到张世华军令的三千士卒,在之后,便也在各个千户百户的率领之下,高举着各色令旗,向者西南方的方城xian扑去。

    ……

    方城xian,乃是南阳盆地东北出境之要冲,自古以来,背山而建的方城xian,便就被人称为是南阳府的北大门,可谓是有着相当重要的地理位置。而且其实也就是为何,裕州要将治所安排在方城xian的重要原因。

    而又因为方城xian乃是背依方成山而建,所以张世华要攻打这个地方,是不可能走直线的,只能是先率军向着东南方向走,等走上大约六七十里路,绕过方城山之后,张世华才能径直向西,直扑方城。

    所以这样一来,张世华的行军路线无疑也就被拉长了,其他不敢说,此次行军,张世华估计要到后天中午,才可能赶到方城xian外。

    当然即便是这样,区区两天的路程也算不得远,再说,大军有着白希这个遇水搭桥、遇山开道的开路先锋在,行军的路上倒也不会出现什么意外问题。

    不过当张世华这边想着,最好可以平稳的直达方城xian之时,作为张世华开路先锋的白希,却是巴不得在路上出现什么意外情况才好。

    毕竟作为张世华麾下一个新投的降将,白希现在在军中的地位其实很尴尬。虽说他也是一名千户官,但是和他官职相同的其他几名千户,如张明通、赵二、郭羽等,根本就没有瞧得起他的。

    当然,倒也并不是说他的地位在千户之中是最低的,因为徐明的地位比他更低。在自己的千户营,他白希说话至少还管用,但在徐明的千户营中,真正当家的却一直都是张世华任命的副千户。

    但,也正因如此,白希才迫切的想要立功,想要有与张明通、郭羽那些人平定对话的地位。他白希虽说是一个降将,但他也是一个有尊严的人,他可不想像徐明那般毫无骨气和底线的活着,更不想为了活着而活着。

    因此,当他听到张世华任命自己为此战的前锋时,他内心的的激动可想而知。他知道,“这一次就是张世华给他的一个机会。而这,也有可能是张世华给他的最后一个机会。”

    “无论如何,他都要抓住这个机会,因为,大丈夫建功立业只争朝夕。”

    “传令,将斥候散出三十里,一时一报。若有来敌进我军三十里而不能查,诛!”看着眼前的那名斥候营百户,白希一脸威严的这般说道。

    那斥候营百户是一名巡检司的老卒,像他这种出身的人,其实最看不起的便就是白希这样的军中降将。不过虽然他看不起白希,但是对于白希这样一个,万户大人亲口任命的先锋官的命令,他的不得不遵守。

    因而,当听到白希这样的军令之后,这百户官也不由低头抱拳说道:“末将遵命。”然后,说完这话,他便大步退了下去。

第171章 保安站() 
一天行军,白希率领着麾下的七百余士卒,一直都在赶在大部队前方三十里的地方。

    不得不说,红巾军这些日子以来,打出的威望的确是高的厉害。别的不说,单说今天,当这裕州各个乡镇的巡检司弓手,见到白希他打出的红巾军旗帜之后,根本就没有一个胆敢阻拦的,皆可说是望风而逃。

    不过对于这样一个“不好的现象”白希也并没有太过着急上火。因为,这样的一幕白希他其实早也就预料到了。别忘了,虽说白希他这次只是一名先锋官,但是他麾下的士卒可足足有着七八百人。

    面对这样一支人马,那些个乡镇的巡检司又怎么可能敢触他的虎须。

    但白希不着急原因,其实不单单是自己预料到了这一幕,更重要的原因其实是时辰未到。

    是的,就是时辰未到。想一想也就知道了,方城这个地方乃是南阳的北大门,又是裕州的治所,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政治原因,方城这个地方都是及其重要的一座城池。

    因此,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城池,南阳府方面不可能不重视。

    所以白希料定,南阳府和裕州的官员们,一定在方城区域集结了大军。毕竟,自家万户已然来到南阳这边快一个月了,有着这样的压力,方城方面的官员,不可能不征调人马用于防守。

    而只要他们征调了防守的人马,那么明天,他们就必然不可能会让自己这边能够轻松的带兵杀到方城。

    毕竟,方城这个地方,说破了大天无非也就是一处县城。单凭一座县城,想要抵挡己方近三千人马的进攻,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因此,他们重点防守的地方除了方城之外,一定就是方城西北的保安站。

    如果说,方城乃是南阳的北大门,那么保安站这个地方便就是方城的门户之地。

    前面也说过,方城乃是背依方城市而建的一座城池,它的北面就是方城山,虽说方城山不是什么大山。但此山在战争时,无疑也形成了一处天然的屏障,保护住了方城的北方。

    因此,张世华他们想要攻打方城便只能绕道。而这样一来,保安站自然而然便也就成为了张世华他们攻打方城的必经之路。

    所以,只要鞑子那边的将领不蠢,他们一定会在保安站这个地方重点布防人马。

    而现在,白希他距离保安站已经很近了,差不多也就是三四十里路的样子。所以,明天中午,白希他一定可以抵达保安站。

    而明天傍晚时分,张世华他率领的大部队估计也会抵达保安站。那这样一来,白希他无疑便就有了半天的时间差。也就是说,白希这一次能不能出色的完成他的先锋任务,其实就是要看,明天白希是否可以再半天时间内拿下保安站了。

    ……

    翌日一早,身为先锋官白希,有些匆忙的让手下的士卒吃完了早饭。

    然后,在照常给后方的大队人马报了一个“无事可以进军”的消息之后,白希便就率领着麾下的士卒,直扑向三四十里之外的保安站。

    “快快快,加快行军速度。所有人,一个半时辰之后,务必要给我赶到保安站。”队伍中,策马前行的白希,在亲卫士卒的簇拥下,不住的这般大声催促道。

    毕竟,早一分敢打保安站,白希他自然就能多一分把握,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容不得白希不着急。

    不得不说,在投身到张世华的麾下,并经过了张世华那样一番特殊的训练之后,白希麾下的士卒们,的确是长进了不少。

    虽然说,这些个降卒们,现在还不能和赵九以及郭羽等人麾下的骨干队伍相比。但是,在张世华严格的军规和超强度的训练之下,白希麾下的这些士卒也至少是有一个兵样了。

    因此,当白希让麾下的士卒加速进军之后,这些家伙也的确没有给白希丢人,也就是在一个时辰之后,他们便相继赶到了保安站西北方十里之外。

    而对此一幕,白希也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因为这样一来,麾下的士卒无疑又给他争取了半个时辰的攻城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