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的倒也是。”
黄一凡点头:“那你觉得秋水先生应该和谁合作?”
“这个,我不知道。这样的大师,简直是国宝级的,与商业机构合作都不太好。而且,我也觉得秋水先生估计对商业机构也没有什么兴趣。他只是一心在搞学问,研究学术,甚至是研究哲学。我觉得嘛,秋水先生只要没事的时候多写几篇文章,那就是对于华国文学做出的最大贡献。”
“说得有道理,改天试试。”
黄一凡点点头,觉得红豆说得有道理。
“啊,什么改天试试。”
红豆感觉莫明其妙。
“没什么,我只是说要以秋水先生为榜样。”
“是的,是的,我们也是。”
红豆不时点头,发了一个大拇指说道:“说起来,凡尘巨,你与那个天下第一白都有可能在未来与秋水先生PK。这个……扯远了,对了,凡尘巨,最近你有写什么作品?”
“暂时还没想好,我已经两年没有写作,今天上线也是和你聊聊。不过,刚才你提到天下第一白的武侠,要不,我写武侠?”
“武侠?与天下第一白PK吗?”
“有这个想法,当年我也与天下第一白PK过。”
“这个,怎么说呢。”
红豆似乎并不太认可黄一凡再写武侠:“我只能说现在的天下第一白早已不是当年的天下第一白,当年天下第一白的武侠虽然不错,但却没有太多内含,只是看起来锋芒毕露而已。但现在天下第一白的武侠,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不是一般人可以相比。当然,从商业利益上来看,我认为凡尘巨你写武侠也是不错的。毕竟,你的武侠写得也非常好。但是,如果你写武侠,如果不可能超过射雕,那便一直将在天下第一白之下。”
“这倒是。”
黄一凡也是点头:心中想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八个字不是白叫的。为什么每每提武侠都会提射雕,不是因为射雕的剧情有多牛叉,而是射雕的立意实在是太高太高。别说是其他武侠作品无法与射雕相比,哪怕就是金庸的其他武侠作品都无法在高度上超过射雕。这就是为什么后世金古梁温金庸会排在第一位,而古龙排在第二位。哪怕古龙写的武侠小说再好,但因为立意无法超过金庸,便一直排在第二。”
“不过,红豆,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到了我要写什么了?”
“这么快就有想法了,凡尘巨,你的脑洞太厉害了吧。要写什么,跟我说说,做为你的书迷,我可是非常期待的。”
“聊斋。”
黄一凡报出了自己要写的作品。
只是,看起来红豆似乎没有听过聊斋。
“聊斋,这是什么作品?”
聊斋当年只在一家小杂志社出版过。
后来的倩女幽魂虽然也是聊斋里的故事,但只是以倩女幽魂的名字出版,也没有提到聊斋。
所以,这个世界上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人知道聊斋。
显然,做为新月出版社的红豆也没有听过。
“聊斋是什么,要解释起来有些困难。不过,红豆,你应该知道我当年写的倩女幽魂吧。”
“当然,倩女幽魂可是我接手你时第一部签的作品,我怎么可能记不住。”
“既然记得,那么,我可以告诉你,倩女幽魂只不过是聊斋的一个小故事而已。所以,你现在知道聊斋是一部什么作品了吧。”
没有再与红豆细聊。
心中决定下来,黄一凡便打开文档。
当年聊斋与《半夜谈》有过法律纠纷,聊斋一直不能写。
如今几年过去,聊斋终于重见天日。
只是,就是不知道过了几年再写的聊斋,又能引起多大的凡响呢?
===
PS:伤了个心呀,之前写好的一章被和谐了,这是全新的一章。未来再也不写国家神马的啦。求安慰。(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章:画皮()
该写什么呢?
聊斋是一部故事类的合集,关于聊斋的故事有很多。此前黄一凡就写过耳中人,尸变……等,以及改编版的倩女幽魂。不过,此时聊斋重现,黄一凡却对于那些比较普通的聊斋故事已不再敢兴趣。再写那一些比较简单的聊斋,实属是浪费时间。
要写,那就写聊斋最为经典的作品。
要写,就写可以传承几千年的故事。
脑海里仔细想了想,黄一凡选择了聊斋当中一部经典的篇目——画皮。
之所以选择画皮,一是画皮写得很经典。
其二,也是画皮或许会比其他篇目来得更为恐怖一些。
其三,聊斋已经几年没有写,相当于断更了几年。此前聊斋的影响力放到现在几乎相当于没有,现在的聊斋也相当于第一次问世。之前在一些小杂志内写一些普通的篇目那还罢了,但是,这会儿放在更为大型的报纸,画皮应该是最能引起话题,也是最为震撼的作品。
“嘿,不知道画皮一出,会不会吓死一干看书的读者。”
心里面恶趣味的想到,反正当年黄一凡是被画皮给吓到了。
将画皮写好,黄一凡便将作品发给了红豆。
想起明天还有课,看看时间已然有些晚了,便洗漱了一下,就此睡去。
……
第二天上午没有课,不过,虽然没课,做为讲师黄一凡也得去中文系办公室报道。
报道结束,本来可以离开的,这时,系主任刑艺却是走进办公室:对着柳叶,培进,还有黄一凡三个说道,“柳老师,培老师,黄老师,你们上午都没有课,这样,10点燕大有个讲座,你们三个代表我们水木,去那里参加一下。嗯,回来写个总结。”
“刑主任,燕大的讲座怎么要我们水木的讲师去参加?”
柳叶有些郁闷的说道。
“呵呵,柳老师,这次讲座的讲师好逮也是燕大的教授,以及一些知名学者,比你们资历经验老得多,你们也都是新来的讲师,前去听听讲座对你们没有坏处。”
刑艺笑呵呵:“虽然我们水木与燕大中文系一直存在竞争,但彼此还是可以相互学习的嘛。”
中文系主任刑艺都这么说了,三人还能说什么,只好点头,就此出门。
“黄老师,重新认识一下,我叫培进。”
虽然燕大与水木都是在燕京,但两个学校相隔还是蛮远的,三人离开水木,便打车前往目的地。只是让黄一凡稍微有一些意外的是,刚刚上车,边上培进突然伸出手,向黄一凡说道。
“我叫黄一凡。”
黄一凡一愣,发现培进目光友善,也伸出手与培进握在了一起。
“抱歉,之前是我不对,希望黄老师不要介意。”
“呵呵,我们这也算是不打不相识。”
黄一凡本来就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此时看到培进能放下此前仇怨,心里也将之前的事儿抛在脑后,笑着说道。
“哈哈,培进,你这一出可让我对你刮目相看了。”
坐在前面的柳叶转过头,对着培进竖了一个大拇指。
“柳叶,你就别取笑我了,当时我就是在作死,好在黄老师将我拍醒。你还别说,小黄……呃,我就叫你小黄了,不介意吧。你那一片两片三四片的诗,实在是太他喵的装逼了。这些天我在家里,可是被你这一句诗气得吐血。”
“哈哈,当然不介意,那诗只是闹着玩的。”
三人彼此关系和解,黄一凡也心情轻松,很快就来到了燕大。
燕大黄一凡来过几次,倒也不算陌生,问了几位同学,三人便直奔燕京大学“讲学楼”而去。
将身份出示了一下,黄一凡等三人进入了讲坐会场。
此时,讲座刚刚开始,站于讲台的是一位留着八字胡的教授。黄一凡感觉在哪里见过,问了问培进,培进说道:“你不认识吗,这位便是画漫画的黄玉黄大师,和你是本家呢。”
“原来是黄玉。”
黄一凡点点头,难怪有些熟悉。
国内漫画这一块,一直被日美压着,也就是香江的黄玉还算是代表华国漫画。
虽然黄一凡与黄玉没有什么交集,但是,能代表华国漫画的大师,黄一凡亦是十分敬重。
“各位,其实以我的学历,我是没有资格站在这里。我只是一个画漫画的,对于很多一些学术性的理论并不太懂。不过,既然今天被请到了这,那我就当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多指点。”
黄玉虽然留着八字故,看起来有一些猥琐,但说起话来却很是谦虚。一翻开场白之后,黄玉便说道:“我今天的题目是商业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比较。”
说出题目之后,黄玉便开始解说自己的观点:“我在平时画漫画当中,接触过大量形形色色的故事,这些故事有喜剧,也有悲剧,有讲爱情的,也有讲励志的。不过,归根到底,这一些故事,这一些作品都是为了吸引读者,所以,我将这一些文学故事当成是商业文学……”
黄玉是漫画大师,本身口才也不错。虽然没有在像燕大,香江大学这一些顶尖学府里深造过,但几十年来从事漫画行业,自然而然却令他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此时,黄玉将自己对于商业文学与传统文学的看法一一说出,虽然话题比较不符合当今文学评论的主流,但因为其成熟的理论体系加之他自身的名气以及地位,一翻讲座下来却是赢得了在座所有人的一致掌声。
这翻表现倒是让黄一凡隐隐促动。
其实黄玉所说的商业文学与黄一凡在网上写小说的网络文学差不多,黄一凡也一直将网络小说当成是商业文学。不过,很显然,大众并不是特别的认可网络文学的商业文学理论。这倒是给了黄一凡一个启发,为什么黄玉能堂堂正正将漫画体系里的商业文学路子放在燕大如此高的庙堂上做演讲,而网络文学却没有这个资格?
说起来,这似乎与个人的名气,地位有关。
想想自己。
不管是黄一凡,还是天下第一白这两个笔名,虽然他们合为一体。看起来名气比较大,但论地位,论影响力,却是一点儿也比不上黄玉。哪怕最近黄一凡写的射雕再一次令黄一凡的名气大涨,但这种大涨也得通过几十年的时间才能造就黄一凡的地位。
当然,黄玉也是一样。
黄玉也是用了几十年的时间,这才成为了现在的漫画大师。
这种几十年铸就的地位,非黄一凡一朝一夕所能相比的。
皱了皱眉头,黄一凡感觉这是不是时间太长了。
虽然按正常理论来说,要成为绝世大师,必需这么长的时间。
除非黄一凡像秋水一样,没事爆几章诸子百家经典,成为大师倒是相对快速许多。
只是,黄一凡却是知道,自己与秋水这个笔名路子不一样。
秋水可以神秘爆诸子百家经典成为大师,但自己这种站在媒体灯光之下的,那得一步一步来。
一边想,黄一凡一边倾听黄玉的演讲。
在黄玉结束演讲之后,黄一凡有了自己的对策。
看来,未来在水木教书的时候,倒可以多搬一些前世文学理论传播一下。
而搬什么呢、?
不如,从兮体诗开始吧。
====
PS:“全民阅读,免费狂欢”里面已增加小白当年写的《重生之网络娱乐》,大家可以登陆起点手机App软件,点击领取《重生之网络娱乐》免费票,即可以免费畅读一个星期。这可是赔本赚吆喝呀,兄弟们,还等什么?(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一章:大风起兮云飞扬()
两个小时之后,燕大的讲座结束,黄一凡三人打道回府。
中午休息了一下,2点半,黄一凡准备上课。
仍然是古典文学课,这一节课,讲到一首叫做《沛宫》的诗。
汉高辛苦事干戈,帝业兴隆俊杰多。
犹恨四方无壮士,还乡悲唱大风歌。
这一首《沛宫》写得一般,并不经典。只是,中文系的课程不可能像初中高年级一样,学习一些精选出来的经典诗句,有一些很一般的作品也都会例出来供学子欣赏。这一首《沛宫》虽然写得一般,但是,因为写的是刘邦,也被选进了燕大中文系课本。
随口朗诵了这一首七言诗,黄一凡开始对这一首诗进行解析:“其实这一首诗从字面意上理解比较简单,相信大家一看就懂。这首诗一看写的就是刘邦,沛宫里的沛也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他出生于沛县,发迹也是在沛县。
这首诗说的是,汉高祖起事虽然历经千辛万苦,不过,帝业仍得到了许多俊杰的支持。但比较遗憾的是,四方苦于没有壮士,回家的时候只好唱起了大风歌。这首诗的难点是最后一句,前面即说有很多俊杰帮助,但后面又说没有壮士,这是否前后矛盾?”
黄一凡一边渡走,一边讲解这一首诗:“其实这一点也不矛盾,俊杰与壮士虽然从字面意思上是一样,但如果我们结合这首诗的历史背景,我们就可以发现,俊杰与壮士指向的是不一样的。俊杰指的是帮助刘邦帝业的才俊,像张良,韩信,萧何这一些人。只是,向来有说过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所以,在刘邦打下江山的时候便发出了寻找壮士守四方的声音。”
说到一半,这时,有学子举手站了起来问道:“黄一凡先生,我理解这一首诗的意思,但对最后一句“还乡悲唱大风歌”有一些不理解,这里的大风歌指的是什么?”
“传闻大风歌是当时汉朝很流行的一首歌,这首歌就是刘邦写的,意思指的是招闲纳士来帮助守卫国家。不过,具体大风歌的歌词,几千年过去了,史书上并没有记载。”
黄一凡解释说道。
“唉,可惜。”
这位学子点了点头:“如果能够知道大风歌具体写的是什么,那就更好了。”
“呵呵,这位同学,其实不只你有这样的想法。几百年来很多的一些贤者文人都想知道大风歌指的是什么,甚至,还有很多的文人写了不少各个版本的大风歌。其中有一个文人的大风歌,我觉得不错,大家可以一起欣赏一下。或许,欣赏完这一首大风歌后。那么,对于这一首诗,大家便能更好的理解。”
说完,黄一凡放下课本,拿起粉笔便在黑板上开始写字。
“大风起兮云飞扬。”
黑板上仅仅只是一句,整个班级的学子赫然起立。
这一句话简直就像此前的力拔山兮气盖世一般,只是一句便能震撼住无数的人。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笔一划,黄一凡将这一首诗写好。
并且,写完,黄一凡继续讲解道:“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的故乡——沛县,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这一首大风歌,或许是最能还原当时历史背景的诗吧。”
只是,当黄一凡讲解完毕,整个教室里的学子已然激动的说不出话。
大风歌,大风歌。
虽然他们早就知道黄一凡很有才华。
虽然他们早就知道黄一凡先生是个诗词大家。
虽然他们早就看过黄一凡此前所写的力拔山兮气盖世。
可是,当真正亲眼看到黄一凡写出一首如此经典时,班上一众学子仍然是被震撼住了。
学子们痴痴的看着黄一凡,眼睛里无限的炙热。
“黄一凡先生,这一首诗是你写的吗?”
他们鬼才相信黄一凡所说的有一位文人。如果真有一位文人,那么,这位文人一定是黄一凡先生自己吧。不过,问完之后,学子们心里却是埋怨了一句:“问了也白问,黄一凡先生绝对不会说这一首诗是他写的。就像之前黄一凡先生写的诗一样,他从来就不说自己。”尽管他们在下课之后用尽所有办法,也没能从哪位诗人那里找到与黄一凡先生一模一样的诗句。
就在一众学子又以为黄一凡会摇头否认的时候,只是,令众学子没想到的是,这个时候,看着那一些期待的目光,很意外的,黄一凡竟然点了点头:“如果没有别人写过这一首诗的吧,那这一首大风歌就是我写的。”
话毕,尖叫,呐喊声,在整个班级响起。
……
不过,尖叫与呐喊并不仅仅只是在黄一凡所教的大一年纪班级。
在上完这一节课之后,水木bbs论坛风云再起。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消失了几千年的大风歌终于问世。
只是,这一次的大风歌却不再是千年前的那位作者,而是黄一凡先生。
是的,“大风起兮”正是黄一凡先生写的大风歌。
同样是兮字体。
同样是霸气无双。
同样是韵味十足。
这种诗词格式完全区别于唐诗,更比宋词灵活。但是,他所表现出来的意韵,却仿佛与生俱来比之唐诗宋词高上了一筹。
水木中文系2012班学子“沈冰”激动的在bbs论坛开贴说道。
或许,看到这一首诗,大家一定会喊一声“兮体诗”。
这是之前黄一凡先生写过的诗体,也是媒体此前一直议论过的诗体。
只是,今天黄一凡先生却否认了这种诗体。
“这不是兮体诗。”
“这是什么?”
“这种诗体叫做——楚辞。”
黄一凡先生如此说道。(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二章:与圣诗媲美的诗体()
楚辞是什么?
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采集南方民歌为基础整理而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从级别上来说,他远远超过了唐诗,宋词,元曲,仅仅只在圣诗之下,甚至可以说和圣诗同一个级别。不管是前世的中国,还是这个世界的华夏,只要一说到楚辞,都会止不住的让人高山仰止,这是楚辞魅力最为巅峰的所在。
一首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