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为什么从明天开始就能做一个幸福的人,因为,明天自己就要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了。
此中不管是喂马,还是劈柴,这一些看起来很是粗糙的活儿,在诗人字眼里却是无尽的诗化。更不用说,最后一句本来就已经无比诗化的周游世界,更是给无数读者带来强烈的回响。
读这一首诗,不仅感受到了这一首诗美妙的意境。更为难得的是,在这一首诗的带领之下,好像所有人都已经开始了周游世界。
对,他们已经去了远方。
当然,这一首诗的经典又何止是开头这两句。可以说,这一首诗几乎每一句话,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哪怕看起来无比的普通,但却无比的充满诗意。仿佛,这一首诗以生俱来就有诗歌一切的特性一般。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幸福的闪电可以告诉每一个人,一首经典的句子,同样可以如闪电一样瞬间穿破万里云霄,到达地球上每一个角落。
而在他们读了这一首诗之后,他们记住了有这么一首现代诗。
他们记住了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他们记住了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
“爷爷,我给您读一首诗吧。”
一位读初中的小姑娘对着正在“喂马”的爷爷说道。
“乖孙女,爷爷小学没毕业呢,听不懂你们学的诗。”
爷爷停了下来,笑咪咪的对自己的孙女说道。
“没事,爷爷,这一首诗您一定听得懂。”
“真的吗,那好,乖孙女,你给我读来听听。”
“嗯。”
小姑娘重重的点了点头,然后从兜里拿出了一张白纸。
白纸上写着十几行字,这是今天中午小姑娘摘抄下来的。
看着爷爷喂马的动作,小姑娘读起了这一首诗。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爷爷半咪着眼,听着孙女给自己读诗。
这一句话,他似乎听懂了。
做一个幸福的人。
自己已经年过60,上还有老母亲,下有一儿一女,还有一个乖孙女,不知道这算不算是幸福。
小姑娘的声音并不大,但却清晰没有一点杂质。带着还稍显稚嫩的声音,小姑娘继续读下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听到这里,爷爷半咪着眼睛的神情突然一闪。
喂马,劈柴,这不是自己一直做的事情吗?
这种感觉,令爷爷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当中。
他感觉这个世界变得很奇妙,他感觉乖孙女读来的诗似乎与别的诗不一样。这一首诗写得很简单,但简单却充满着一种令人愉快的意境。只要是听上那么一句,整个人却是一片安详。
爷爷是信奉佛教的。
每到初一十五,爷爷必诚心礼佛。
很多人问爷爷为什么这么信佛,佛真的存在吗?
爷爷都是不回答。
但是,在爷爷心中,他却是知道。佛有没有他不知道,他知道的是,当他信佛的时候,他能让自己感觉非常的平静,让自己无比的舒畅。
只是,爷爷怎么也没有想到。
在自己没有礼佛的时候,仅仅只是听了乖孙女读出来的诗,自己的内心也是一片的温暖。
这时,阳光直射过来,照射在爷爷安详的脸上。
小姑娘看着爷爷安静详和的样子,眼睛却是有一些痴了。
这是她十几年来看到的爷爷最为满足,最为幸福的样子。(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六章:这其实是一首寂寞孤独的诗()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历来经典的诗必然有经典的绝句。
所谓的绝句,那就是最为经典的一句话。
雨巷的确是写得很经典,但雨巷并没有绝句。而面朝大海,春暖开花,则处处是绝句。
不管是这一首诗的名字,还是这一首诗的第一句话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还是第二句,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更或是关心粮食与蔬菜,几乎与那一些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诗绝句一样,瞬间传播至了每个人的心底。
无数读者在读到这一首诗的时候,都是忍不住激动的与无数的诗歌爱好者讨论起来。
“兄弟们,你们最喜欢这一首诗的哪一句,我最喜欢的是第一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哈哈哈,我现在已经将这一句当成了我的个人签名。”
“第一句虽然经典,但我更喜欢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哎,你们呀,眼光就这么狭窄,难道你们没觉得最后几句才是最为经典,也是最为有意境的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顶楼上的,后面这几句确实写得非常漂亮。”
“哈哈哈,别争啦,这一首诗其实从名字到最后的每一句都是经典的不能再经典。”
“我算是服了。此前几天有人说凡尘大写的雨巷太过于复杂,看不懂。现在好了,一首比之雨巷更为简单,但却更为经典的诗出现了。妹的,这样的才华,想一想都要头痛。坑爹呐,上天为什么这么不公平,为什么不将这样的才华赐于我。”
“做梦估计就有了。”
“楼上的楼上,别喊苍天了。苍天其实对你够好了,因为,如果不好,你恐怕一辈子也无法欣赏到像面朝大海这样经典的诗。”
其实上面说错了。参与讨论的已经不再是局限于原来的现代诗爱好者。在这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之下,那些原来不喜欢现代诗,甚至对诗歌没感觉的朋友,也加入了这一首诗的大讨论当中。
一时之间,原本被秋水先生打残的现代诗,却是再一次恢复了生机。
不过,关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一首诗的解读,却在此时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第一批对于这一首诗解读的,是大众读者。
与这一首诗的题目一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基本上大部分的读者都认为,这是一首治愈温暖的诗歌。读了这一首诗之后,整个人都感觉暖洋洋的,被温暖所笼罩。同时,读了这一首诗之后也感觉这个世界变得更为美好。
只是,对于某一些研究者来说,他们却是有不同的答案。
一位ID叫做“温顺的野猪”却是发表了一则贴子表示:“很多人都说这首诗是最为温暖,最为给人希望的诗。但是,在我看来,恰恰相反,这一首诗却是最不温暖,最没有希望的诗。别急着反驳我,请听我解释。
这首诗的第一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不少人觉得,这句话写得很经典。当然,我也认为很经典。但是,经典是经典,我们还是来分析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吧。或许有人会说,这句话已经写得很明白了,还要分析吗。不就是,从明天开始,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吗?是的,这句话就是这样。但是,我却不经想问,为什么要从明天开始,而不是从今天开始?
古诗有云,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句话说的是让我们珍惜时间,活在当下。诗人明显知道这个道理。可是,为什么他还要说明天。其实,一切并不困难。有一个问题很有意思,说的是永远到不了的时间是哪一天,答案就是明天。于是,从明天开始,做一个幸福的人……也就变成了明天只不过是诗人的假想。也许是明天,也许是将来,也许是未来……
如果说“明天”给了我们一个不妙的信号,那么,另一句,从明天起,给每一个亲人通信,则更为的不妙了。试想一下,平时我们怎么会想到给每一位亲人通信呢?而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必需给每一位亲人通信,这一天又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呢?
陌生人我也祝福你,最后,当诗人祝福了所有陌生人一遍之后诗人做什么了呢?诗人仍然情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以前听人说,诗人的世界是孤独的,寂寞的,因为我们大家都不可能能读懂诗人的内心。此之前也觉得这句话有道理,但具体是什么原因,一直无从得知。但是,在这一首诗之后,我想,我已经能够明白为何诗人孤独寂寞了。”
一种是温暖与希望。
另一种却是绝然相反的孤独寂寞。
两种解读相互碰撞之下,却是激起了无数的浪花。
“我草,面朝大海明明给予我们的是温暖与祝福,他喵的谁说的是孤独寂寞?”
“我只能说楼主小白,连首诗都看不懂。”
“好像你就是大师了,你们比凡尘大还了解这一首诗?”
“你看得懂就看得懂,看不懂就算了。”
“莫装逼,装逼招雷劈。”
两种观点,谁也说服不了谁。
没奈何,两方阵营便一至强烈要求凡尘先生对于这一首诗进行解读。
只是,让黄一凡进行解读,他又哪里愿意呢。
事实上,前世这一首诗写出之后,“海子”就自杀了。
说实在,这一首诗真实的意境,也的确如第二种说法一样,这并不是一首温暖希望的歌。这反而说的是诗人的独孤,寂寞。再联想到这一首地诗写出之后的二个月内海子就已自杀,这一首诗看起来也更像是海子与众人的道别。
正如诗里所写的,从明天开始,跟每一位亲人通信。陌生人,我也要祝福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要特意这么做。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海子可能已经做好了道别的准备。所以,在“海子”临走之前,他要向所有人问好。
但如果要让黄一凡解释这一些,黄一凡却并不愿意。
心里面,他更想看到的是这一首诗给人更多的温暖,而不是孤独与寂寞。
所以,黄一凡一个字也没有说。
正如雨巷一样。
你理解成这样也可以。
你理解成另外一层意思也可以。
面朝大海理解成希望与温暖看上去很美。
面朝大海理解成这是诗人临别时的遗言也或许能给别人更多的启发。
但不管大家将这一首诗理解成什么样,现代诗却是真正的起来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七章:仓央嘉措()
“凡尘先生,谢谢您,真是太感谢您了。”
燕大中文系主任吾寿静看着最近几天国内先后成立的100多家现代诗研究团体,以及网上突然出现的几百万现代诗诗迷,一时之间,却是激动的热泪盈框。
大师果然就是大师,仅仅凭着区区两手现代诗,就将跌入于泥潭的现代诗给拉了上来。这份功力,想想都令人恐怖。虽然现在现代诗仍是不成熟,虽然现在现代诗仍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但是,吾寿静相信,现代诗的步伐已经起来了,未来只等现代诗开花结果就是了。
当然,更为主要的还是凡尘以加入燕大的身份发表的这几首现代诗,却是给他们燕大增加了无数的学术暴光度。吾寿静很人信心,最新一年的高校排名他们燕大一定可以重夺第一。
“对了,凡尘先生,现在现代诗的热情已经被您给激发了出来。您最近还有没有再写其他的现代诗,一块发出来,正好给火热的现代诗添一把火。”
内心激动,吾寿静再一次向黄一凡约诗。
“这个……有倒是有。”
看到吾寿静发过来的信息,黄一凡有一些迟疑:“就是这一些诗可能会引起一些其他的反响。”
“反响?”
吾寿静有一些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过了一会,却是保证的说道:“凡尘先生,您放心,我们相信您的水平。而且,现代诗也需要全面的让所有民众接受,能引起什么轰动却是再好不过。”
“既然这样,那行,行,晚上我会登陆燕大BBS,将最近我写的几首现代诗发出去。”
“好的,期待中。”
结束与吾寿静的谈话,黄一凡却是打开文档,准备再写几首现代诗。
其实,黄一凡脑海里有着太多太多的现代诗了。别说其他,光是民国时期就有一大堆的现代诗值得黄一凡去写。只是,对于那一些现代诗,黄一凡其实并不是特别想写。不想写不是因为这一些诗不够好。事实上,民国时期的不少现代诗诗人的作品还是非常不错的,只是,这一些现代诗不错归不错,但黄一凡总感觉太过于平淡。
如雨巷的优怨。
春暖花开的祝福。
意境美则美于,但却没有太多激情。
这样的诗只能让大家在平静的时候阅读,或者喝茶的时候品读。
新生的现代诗极需要人气。
新生的现代诗极需要一切人等的认可
新生的现代诗需要无数的关注度。
所以,仅仅只靠这一些略有一些平淡的现代诗似乎力量不够。或者说也不是力量不够,而是,一下子这一些诗不能爆发出他应有的力量。他可能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散发出别样的光彩。
只是,黄一凡却没有这个时间。
如今自己好不容易将现代诗拉出了泥潭,更应该快刀斩乱麻,让现代诗直接打入现代人的生活文化当中,这才是最佳的策略。
于是,黄一凡想到了一位很有个性的诗人——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是前世西/藏著名的诗人。
本是农民家庭出身的仓央嘉措自小被认为是转世灵童,接到西/藏神宫修行。只是,仓央嘉措进入寺庙修行之时却受不了寺庙里的各种规矩,加之一切行动,自由都受到了管制,令仓央嘉措非常苦恼。渐渐长大的仓央嘉措此后变得纵情声色,每天晚上的时候,他都会化名一个叫做“唐桑旺布”的年轻人游逛在市井街头。并且,还在此中结识了很多很多的女孩,甚至还夜宿在这一些女孩的家里。或许是爱情给了仓央嘉措无限的灵感,虽然身为出家之人,但仓央嘉措仍是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
因为仓央嘉措的诗是用藏文写的,所以,在前世,仓央嘉措的诗歌并不是以古诗体的形势留传下来,而是以现代白话体翻译过来,也就是现在的现代诗。这与民国时期一些大师翻译国外经典的诗一样,都是用白话文翻译。
可能有人会说,仅仅只是翻译过来的诗,恐怕已经失去了他的味道。
但是,有一些经典,哪怕你只要将他的精髓翻译出一二,仍是无比的充满意境。
想了想,黄一凡选择了一首颇有仓央嘉措个性的诗句。
一个把帽子戴在头,
一个把辫子甩背后,
一个说请你慢慢走,
一个说请把步儿留,
一个说心儿莫难受,
一个说很快会聚首。
这是一首非常具有仓央嘉措个性的诗。
诗虽然仅仅只有短短的6句,但诗中所包含的意境却是清新自然,充满了无比的生活气息。从这一首诗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男女分别,在分别当中还有潇洒的动作,极尽恋人般的语言。可以说是景中有情,情中有诗,诗中有画。
当然,这只不过是一般的诗歌鉴赏人做出来的评价。
要黄一凡来评价的话,他会说一句,这只不过是仓央嘉措随性写的诗罢了。
既然是随性写的,那么,这样的诗便无比的符合仓央嘉措多情的个性。
不过,这也只不过是黄一凡分析的罢了。
真正这一首诗写出之后,一众读者又会给出什么样的解读,黄一凡就不得而知了。
……
与此同时,燕大BBS官方却是早已推出了预告,说是凡尘先生将在今天晚上,再次发布他的第三首现代诗。
因为这一个预告,无数的学子,读者,却是翘首以待。
“各位师兄,师姐,大家猜猜凡尘先生今天会再写一首什么样的现代诗?”
“我靠,这不是诗歌小王子的阿聪嘛,你不是说打死也不看现代诗,怎么现在来看现代诗了?”
“楼上的师兄别打脸,这不是多年前说的话嘛。而且当时也确实没有什么经典的现代诗,但现在却和原来完全不一样。以前年纪小,不懂事,各位师兄们就不要与我计较嘛。”
“就是,就是,我也是现在才读的现代诗。以前没读不知道,现在一读,我才真正的明白了现代诗那种自由奔放到底说的是什么。没说的,读现代诗实在是太有感觉了。”
“说得好有道理,好吧,暂且原谅你。至于你问凡尘先生写的是什么诗,我们又怎么知道。不过,不知道归不知道,反正我知道这一首诗很经典。”
“那是,凡尘出品,必属精品,这可不是白叫的。”
一众学子不时议论纷纷。
而就在这时,黄一凡刚刚写好的这一首诗却是上传到了水木bbs。
当一众读者读了这一首诗之后,这一刻,几乎所有的读者都有一些傻眼。
脑海里面,他们生出了诗中主人公的画面。
诗人踏着轻快的步伐,带着一个小帽,骄傲的甩着一条辫子……
这动作,这神情,这姿式。
尼玛。
所有人档住了自己的眼睛。
“坑呀,凡尘大,您这一首诗也太浪了吧。”
===
PS:抱歉,之前这一章被和谐了,重新再写过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七八章: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浪。
很浪。
实在是浪。
是的,当一众读者读了这一首“仓央嘉措”的诗之后,脑海当中第一个念头就是浪。
当然,这个浪也不见得是贬意。
这个浪,更多的是说这一首诗的风格的浪。
该诗没和如雨巷的优愁,也没有如“春暖花开”的温暖,这只是小新清般的随性之作。
只是,也正是因为这太小清新,太有生活气息,才使得“浪”的气息越发的严重。
“哈哈哈,哈哈哈,我现在才发现,原来凡尘大也有浪的一面。”
“不错,不错,令我耳目一新,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