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我为书狂-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不能用金钱,但金钱也是横量文学是否有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

    见黄一凡不追着这一个问题问下去,杨如风松了一口气。

    他还真怕这个家伙一直问自己的真名,若到时候直接说自己叫杨仆穷,恐怕会被他们笑死。

    “这句话可是你说的。”

    打了个响指。

    黄一凡再问道:“那么,我想请问,华国有多少写传统作品的作者。”

    “有很多,如果真要计算的话,可能达到几个亿。”

    “几个亿,真是全民写作呀。”

    黄一凡笑道:“那么,我想问,这几个亿的人群当中,拿到稿费的有多少?”

    “呃……”

    咯噔一声,杨如风发现自己又中了黄一凡的圈套。

    “不能这样算,大部分的作者其实都是写着玩的,所以拿不到稿费也正常。”

    “噢,那你认为网上写作的人全都是靠写作为生的呀?”

    “这个……”

    被黄一凡一说,杨如风又是脸红。

    “什么这个,那个,杨先生,难道您连这一些道理都不懂吗?”

    说到这里,黄一凡却是声音提高了几分:“你明明知道一般笔名都不会用真名,但放在你们传统作家圈,你就觉得这是正常,放在网络小说作者圈,你就觉得这是网络作者无脸示人。你明明知道其实写作当中有很多都是业余爱好,不是真正的作者,拿不到稿费也正常。可放在你们传统写作圈,你就认为也是正常,放在网络小说圈,你就认为网络小说作者写的都是不值钱的玩意。呵呵,这双重标准,真够可以的。”

    黄一凡本来只是对杨如风所说,但因为激动声音加了几分,连其他人也给吸引了过来。

    虽然其他一些作家并不知道这里发生了什么事,但当黄一凡连连两个喝问之下,其他一些作家却是明白过来。

    这还要问发生了什么事吗?

    一看就知道了。

    还不是杨如风没事跑去嘲笑那几个网络作者,只是不想,被反击打脸了罢了。

    参加华国作协大会的虽然以传统作家基多,但并不是所有的传统作家都鄙视网络作者。在这里在面,也有一些比较开明的。而哪怕有一些不是特别开明的,但当碰到是非对错之时,他们也能理解。这场纷争,不用说,肯定是杨如风的错了。

    有和事佬却在这里走了上前,说道:“大家都是同行,算了,算了,一会还要开会呢,免得伤了和气。”

    只是,黄一凡却不想收手。

    此前一味的忍让,此前一味的宽容淡定,黄一凡觉得,这对于争取网络小说合法地位没有什么好处。

    要想让网络小说成为主流。

    要想让网络文学被大众接受。

    光是潜移默化还不够,还得靠拼,靠打。

    拼出网络文学的地位。

    打出网络小说的地位。

    这个杨如风,不好意思,今天,你撞枪口上了。

    “杨先生,之前您说网络小说没有多少意义,写出来也是教会小朋友,甚至是误了他人的三观。对于这一点是否如此,有待细说。但是,关于你们传统作家写的作品,我倒很想和你讨论讨论。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杨先生最近发布了一部名为战国志的历史作品是吧。”

    虽然脑海里装有前世五千多年的文化,但是,也因为这个世界与前世稍有一些不同。所以,黄一凡在这个世界仍然一直都在阅读吸收这个世界的文学作品。加之最近黄一凡也有上有关于战国方面的课,所以,黄一凡便买了一些描写战国方面的作品。其中杨如风的书,黄一凡也买了一部,并且看了一下。

    “是又如何?”

    “没如何,我只是想和你讨论一下你的作品。我看了一下你的作品战国志,其实写得还不错。但可惜呀可惜,做为一部记史作品,杨先生,我觉得,您对历史的考察工作做得实在是太差太差了。”

    “哼,这种瞎评论别人的作品,我也会。”

    吸收此前教训,杨如风并不上黄一凡的当。

    不过,黄一凡这一次还真不是要他上当,继续说道:“我瞎评论吗?我来问你,在你的作品里面,你有写到战国时期有两位说客,其中之一是苏秦,另一位是张仪。问题来了,我只想问一下,苏秦与张仪他们认识吗?”

    “他们同是鬼谷子的弟子,怎么会不认识了呢?”

    “呵呵,谁说他们同是鬼谷子的弟子?”

    “哼,你以为这就能考得到我吗,东汉时期思想家王充的《论衡》便有写鬼谷子收四徒,分别是张仪,苏秦,孙膑,庞涓。”

    “咦,论衡有写这个?”

    黄一凡有些奇怪。

    他一直以为鬼谷子四徒的说法来自前世《东周列国志》这一本小说呢。

    没想到,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里面也有提到。

    这翻惊奇的表情,终于让一直被压着骂的杨如风回过神来。

    “这位少年,我觉得,你应该多查资料才对。”

    说罢,杨如风也是笑意吟吟看着黄一凡。

    你跟我说什么不好,偏偏要跟我PK最为拿手的东西,你不是找死吗?

    只是,虽然如此,但黄一凡却一点儿也不担心。

    “各位,小小失误而已,不必再意这一些细节。杨先生,虽然你查资料查得很细致,但我却想说,你恐怕查错资料了吧。”

    清了清嗓子,黄一凡说道:“论衡明明是一部解释世俗道理的文学作品,你怎么将他当成了史书?况且,王充也不是什么史官。难道一部即不是一位史官司写的,又不是史书的作品上面写一句鬼谷子收了四个徒弟,分别是什么什么,你就信了。若是这样,我现在也写一部鬼谷子根本就没有收这四徒弟,未来1000年之后,难道我们的后人就相信我了?”

    这一句,杨如风再度哑口无言。

    其他群众亦是张了张口,感觉有一些不可思议。

    刚才明明感觉这家伙要输的样子,怎么这么快又打脸打上来了。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神转折?

    剧情变化的太快,让一众人都有一些看戏一样。

    此前杨如风还嘲笑黄一凡,结果,哪怕黄一凡没有看所谓的论衡,但照样将杨如风给踩了下去。

    “所以,杨先生,我就是想问一下,从来就没有哪个历史学家说过鬼谷子收过张仪他们为徒弟,你怎么就在你的作品里面写了。你这是在写小说,还是在写史料呀。写小说的话,我觉得你也不必要写了,反正你也写不过四大名著的战国演义。而若是写史料,你这也太欺骗读者了吧,还说自己是揭秘历史。不知道,您这样写,算不算是误人子弟?”

    ====

    PS:我为书狂前十大书评已经被评出,大家可以看看有没有中奖,没有中奖的也可以去领安慰奖2元红包。另,兄弟们,求订阅。(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九章:历史当中没有“鬼谷子”这个人() 
在现场的都是一些知名的作家,虽然很多作家并不是研究历史的,但是,对于是非公断他们自然清楚。拿着一个不是史官写的一篇文章,就此作为是历史的证据,这未免也太有失偏薄。当然,如果仅仅只是这一点错误,或许还可以原谅。但不要命的是,这位自己就错误百出的杨如风反而作死的跑去找他人的麻烦。结果,这被逆袭打脸的热势,却是无比的精彩。

    只是,作死的杨如风似乎并没有完全醒悟。

    或者说,被黄一凡打脸却是令杨如风失去了做为文人应有的风骨。

    在黄一凡挑出杨如风作品的毛病之后,杨如风不但没有认错,反而为自己辩解起来:“哼,就算你说的有道理,但这也不能说明什么。哪怕你认为我说的是错的,但你也不是战国时期的人,你同样不能证明张仪不是鬼谷子的徒弟。”

    这般辩解一出,一些围观的作家暗叫一声可惜。

    之前一直觉得杨如风有些才华,而且为人也不错,但现在看来,却是名过其实。

    哪怕有一些也并不喜欢网络作家的传统作者,这会儿对于杨如风的表现亦是大感到羞耻。之前还说什么网络作家怎么怎么样,现在两相比较,丢人的并不是网络作家,而是他们传统作者。就如现在杨如风的解释,这简直跟耍赖有什么区别?

    “杨兄,算了,道个歉吧。”

    有看不下去的作家提醒杨如风。

    “道什么歉,刚才我已经说了,除非这家伙能证明鬼谷子没收张仪苏秦两人。”

    现在杨如风也是骑虎难下,他写的作品不是小说,是真实的史料。如果暴出他写的真实史料的内容来源于杜撰,并不是真实的历史,那么,自己的作品卖不出是小,自己的名气都要受到重大的损失。哪怕知道自己强词夺理,现在他也要继续争下去。

    “杨先生真性情,我喜欢。”

    看到杨如风双眼通红,黄一凡却是直乐:“刚才杨先生说让我证明,那么,大家在这里作个见证。我可不想到时候我证明了之后,又有人耍赖。”

    说完,也不等其他作者答应,反正黄一凡料定这一些家伙虽然文青,但大部分人还是有些傲骨的。脑海中理了理思绪,便说道:“其实要证明你的观点太简单了,鬼谷子有没有收张仪等四人为徒我不知道,但我只是想问,历史当中有没有鬼谷子这个人?”

    “笑话,历史当中怎么会没有鬼谷子呢。”

    杨如风瞪着黄一凡:“战国策可是明确有提到鬼谷子这个人。”

    说到这,杨如风又补充说道:“战国策可是一部真正的史学巨作,难道上面的你也怀疑?”

    “我当然不怀疑战国策,但我只是想说,除了战国策之外,其他的一些史书里面并没有记载鬼谷子这个人。”

    “各类史书是不同的史官写的,当然不可能全都记载相同的内容,有一些没有记载也很正常。”

    “杨先生,您不要急着这么快反对,我还没有说完呢。”

    黄一凡也不回杨如话的话,继续说道:“这只是其一。其二,既然鬼谷子号称是纵横家的鼻主,那么,对于这样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应该有重要的作品出现才对。”

    “怎么没有,鬼谷子一书就是鬼谷子写的。”

    “是吗?”

    黄一凡笑道:“谁跟你说鬼谷子一书是鬼谷子写的,请问一下,您是否知道鬼谷子这一本书最早出现在哪个地方。”

    “这……”

    杨如风虽然是知名作家,但他并不是史学家,对于历史虽然有了解,但了解的并不全面。一些大事件自然能够说得一清二楚,但若提到一些小细节方面,杨如风就得歇菜。

    “这么细的细节哪怕就是历史学家恐怕也有可能记不住,而且,要记住这个做什么,我们只要知道有这本书就行。就像曾子语录,您知道曾子语录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我当然知道。”

    黄一凡点头:“曾子语录并不是曾子写的,而是曾子的弟子曾回写的。同时,史传,战国策等一些历史文献都有记载。”

    见黄一凡迅速回答出来,杨如风有些后悔,连忙说道:“曾子语录这么出名,你知道也正常。我问你,你知道《国语》出至于哪里,又是何人写的?”

    国语可不比曾子语录,虽然这一部作品也算是经典,也算是知名,但是,在杨如风想来,这一些网络作者最多也就知道一些曾子圣人之类的作品,但对于像国语这一些作品,估计他们连国语是什么也不知道,更不用说国语成书时间,是何人写的。

    只是,杨如风却是失望了,黄一凡立即就回答:“国语是春秋时期鲁国左秋明所作,成书时间是在春秋战国交会时期。该书内容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简直像背诵一样的将国语一系列的资料全都念了出来,在场众人再一次傻眼。

    这般功力,别说是杨如风了,哪怕就是一些史学家也得在家里细心背下功课才能说得完整。

    “要我具体讲解国语的内容吗?”

    一边说,黄一凡一边看着杨如风。

    笑话。

    哥这些年虽然抄了不少经典,但所下的努力也不是白废的。

    若不然,黄一凡这个水木讲师,又怎能当得下去呢?

    “不,不,不用了……”

    杨如风也是一脸的尴尬。

    妹的,这家伙真是网络作者吗,网络作者有这样的博学?

    “那杨先生要不要继续考我?”

    好戏要做就得做全场,这样才够劲不是么?

    见杨如风不回话,黄一凡又回到了正题:“既然如此,我们还是来说说鬼谷子这一本书的问题。我不知道在坐现场有没有史学专家,相信如果有的话,各位史学专家也知道,其实鬼谷子一书在隋朝之前是从来没有在任何文献,任何作品当中提及到的。之所以现在有鬼谷子这一本书,其实是出至于隋书,经籍志……我就很奇怪,这么出名的一部书在此之前没有人提过,反而直到隋朝才开始出现,这里面难道没有什么问题吗?”

    第二个疑点说出,一边围观的传统作家已然对黄一凡另眼相看了。

    看来,那些成功的网络作家也并不是外界传闻的那样只是写一些娱乐文的小白。

    “其三,战国策中有说鬼谷子的学问可以和曾子,袁子,这一些圣人相比。可是,我想问一下杨先生,既然鬼谷子这么出名,您知道鬼谷子姓什么吗?”

    “这……”

    这一问,杨如风又犯难了。

    战国策当中似乎并没有说鬼谷子姓什么。

    “难道鬼谷子姓鬼?”

    黄一凡笑了笑:“纵观华国诸子,只要称呼为“子”的圣人,必然有其过人之处,而往往能称为子的圣人,他的生平经历也被历史记载的清清楚楚。可唯独这位鬼谷子,几千年来众位史官即不知道鬼谷子姓什么,也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要我猜的话,鬼谷子应该是个神仙。若不然,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即在历史当中如此出名,又不让世人知道他的身份。杨先生,您说是吧。”(未完待续。)

第五百九十章:太史君的史传也是错的() 
“杨先生,不知道我这样的解释,您觉得如何?”

    三个质疑一出,杨如风却是张大了嘴,想反驳但却不知道知道如何反驳。

    鬼谷子竟然不存在。

    这实在是有一些颠覆不少人的三观,只是当完全听了黄一凡解释之后,他们又觉得很有道理。

    事实上,其实有不少历史学家在研究历史的时候就已经注意到这一个现象。认为鬼谷子这个人并不存在,因为这样的一位圣人即没有人给他立传,又不知道他真实名字,实在是太过虚假,完全不是一个正常历史人物。只是,因为野史实在太过于强大,几个传说却是将鬼谷子这一个本来有很多争议的人变成了一个真人。

    这种现象也并不少见。

    在前世,像花木兰,三国演义里的貂蝉都是历史当中没有的人物。

    可是,这一些人物却在一些经典作品当中被人记住,被误以为历史当中确有此人。

    而一些不是真正历史专业的人儿,当真难于分辨。

    “好吧,你说的对。”

    见黄一凡将自己驳的没有一句反驳的余地,杨如风只好承认黄一凡说的有道理:“我将回去对作品作出修改。”

    “修改,我觉得,您可能无法修改。”

    “什么意思?”

    “如果只是小错误,修改也可以,但如果是大错误,就没有修改的地步了。”

    “刚才是我的不对,但不要得寸进尺。”

    “杨先生,我是个心胸宽广的人,从不得寸进尺,我只是想提醒你而已。”

    黄一凡冷笑。

    就这样轻描淡写的回应,你就可以回去吗?

    妹的,还我说的对。

    我说的对怎么不像我们道歉,一点诚意也没有。

    本来就没想放过这家伙,这时候,黄一凡更是对于杨如风的人品感到恶心。

    只是,越是这样黄一凡越是平静。

    “据我所知,在你的作品里面,你有写到张仪与苏秦两人主导的连横合纵。”

    “怎么,这里面有问题吗?”

    “有问题,有大问题呢。”

    黄一凡连连点头:“我想请问,关于张仪与苏秦连横合纵的这一些史料,您可能写错了。战国演义只是一部小说,并不是真实的历史,您根据战国演义……”

    “这一点您不需要提醒我两次,我当然知道战国演义只是小说,不是历史。所以,我写的作品就是弥补战国演义的不足,还原真正的历史。”

    黄一凡说到一半就被杨如风打断。

    “好一个还原真正的历史。”

    黄一凡莫明的一笑。

    这般笑声一起,其他一些作家也不由得笑了起来。

    刚刚黄一凡已经指出了杨如风作品当中的历史错误,现在又说还原历史,这真是天大的讽刺。

    看到这般如此,杨如风极度抓狂“刚才我已经承认你说的对,你们网络作家就喜欢找着别人一个毛病就此不放吗?”

    “杨先生,不要误会,我们网络作家群体绝对比你的心胸更为宽广。我只是随便笑笑,没什么意思,你不要见怪,也不要多想。”

    说后,黄一凡又是笑了笑。

    “你……”

    形势比人低,杨如风只好忍着下这一口气:“我希望各位也不要被他带着走,鬼谷子这个人太过于神秘,所以才会让我在作品当中出错。至于有关于苏秦与张仪两人的故事背景,我参考的并不是战国演义,也不是其他野史,而是太史君的史传。”

    说完,杨如风却是看向黄一凡:“您觉得太史君的《史传》也有问题?”

    这个世界的“太史君”与前世“太史公”司马迁的地位差不多,一个是写出了史传,另一个是写出了史记。两部作品虽然不一样,但在历史文献当中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几千年来,无数史学家,学者,研究人士,无不是将太史君的史传当成是金科玉律。

    所以,杨如风搬出太史君的史传,他料想黄一凡也挑不出半分毛病。

    只是,杨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