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我为书狂-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怕是学术大师“南怀景”,文学泰斗“楚隐玉”,也不敢取这样的名字。

    带着批判的念头,沈丹阳继续看下去。

    只是,仅仅只是看了一眼,沈丹阳却是擦了擦眼睛。

    他以为自己看错了,然后,带上老花镜,双手有一些颤抖的拿着报纸。

    一个字,一个字,沈丹阳读了起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

    仅仅只是读了一句,沈丹阳便已全身颤抖起来。

    沈丹阳是教育学的专家,更是文学界的专家,这一篇大学之道虽然用的是文言文,但他的意思,沈丹阳又怎会不知道呢。可是,也正是因为自己完全的明白,沈丹阳才如此的情绪激动。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双手颤抖的抚摸大学之道所写的每一个文字,沈丹阳感觉,其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如滚滚热水,炽热无比,仅仅只是将手沾在上面,就已被烫伤。

    沈丹阳将手缩回,然后,闭上眼睛,感悟着大学之道所蕴含的至理。

    古之先贤对于儒家的最高境界,一直争论不休。

    有先贤说是不中不偏,认为这才是君子的最高境界。

    有贤者说是中与和。

    也有大儒称之为善,所谓上善若水。

    只是,千百年来,谁也说不服谁。

    沈丹阳也一直在研究,可是,一直摸不到门径。

    但今天,这一篇大学之道,沈丹阳却似乎摸到了一丝门槛。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为修身。

    修身的目的,是为齐家,治国,天下下。

    儒家的最高境界,似乎也蕴含在其中。

    两个小时很快就已过去,沈丹阳还没有从大学之道这一篇文章当中回悟过来,燕京师范大学的几位教师就已经前来邀请沈丹阳参加讲座。无奈,只好暂且放下这一篇大学之道,往燕京师范大学礼堂走去。

    “同学们,今天的讲座我本来是准备讲青少年基础知识教育的话题。因为当时我认为,即将毕业的你们,未来你们第一个要面对的就是青少年教育。而青少年教育首重基础知识教育。但现在,我认为我们仅仅只重视基础知识的教育还不够,我们更应该注重青少年的德治。有位大师说得好,我们华国以法制国,也需以德制国。下面,我们开讲,真正的大学之道……”

    看着一千多位即将要毕业的学子,沈丹阳抛去此前准备好的稿件,慷慨激昂的说道。

    =======

    PS:为了活跃我为书狂的气份,也为了让小白不至于头脑短路,灵感消退。现在特别举行书评大赛,书评大赛内容可以是对作品的评价,也可以是给小白提供创意思路,也可以写我为书狂的同人,亦或是无里头卖萌。有喜欢参加的可以到书评区参赛,参赛标题前面加上“书评大赛”四个字。版主将会对参赛的书评进行统计,写得好的小白将直接发到“我为书狂”目录页。另外,大赛将挑选十名书评达人,每人奖励1000起点币。

第一百零五章:吓死我了() 
大学之道的出现,没有如流行文化一般,一出就已流行至全华国。对于普通人来说,大学之道这一篇文章,很多学子,包括很多学子的家长,都不怎么能理解。哪怕能理解的,能看懂大学之道字面意思的,也不能够感受到这一篇文章所蕴含的文学价值。

    但是,对于那些教育学专家,对于那些知名学者,对于有一些观注到大学之道这一篇的学术牛人,大学之道的出现,对于他们来说,简直不亚于一场文学地震。

    表现最快的,还是青少年报的上级报刊杂志青年文艺。做为共青团总部旗下的知名杂志,青年文艺一直在国内报刊领域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大学之道一经青少年报发表,青年文艺便将这一篇大学之道摘抄进入了青年文艺最新一期的“大家之言”栏目。

    同样,还有新民晚报,华国教育报,华国教育网,纷纷出手将大学之道转载了过去。

    香江那一边的汇文报,大公报,以及明报,亦积极将大学之道刊录,并做出自己的评论。

    受此影响,秋水这一个笔名,第一次被如此观注的进入全国媒体的眼球。

    ……

    “孙主编,那位秋水老先生实在是太厉害了,我自叹不如。什么时候,孙主编能不能带个头,我去拜访拜访这位老先生。”

    大学之道一出,黄师中学金牌讲师邱恩泽当天晚上读了不下一百多遍。

    每一遍读后,都有新的感觉。

    每一遍读之,都有全新的感想。

    对于秋水,邱恩泽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第二天,邱恩泽一个电话打给了孙在安,希望能够有机会拜访一下这位大家。

    “老先生?这个,小邱呀,那位秋水先生不是什么老先生,他好像在读中学。”

    “读中学?孙主编,你在开玩笑。”

    “我可没开玩笑,真的。”

    “我才不信,孙主编,你不能这样呀,我只是想拜访拜访而已,没有别的。”

    “真的,他是中学生。”

    “孙主编,你再这样我就跟你翻脸了。”

    “呃,好吧,我去问问他老人家。”

    拍的一声,电话挂掉,随后,电话再度响起。

    “小孙呀。”

    “原来是沈教授呀,今儿个什么风打我电话了?”

    “什么沈教授,哪担得起。有个事问你,那位写大学之道的秋水你认得吧。”

    “认得,怎么了?”

    “认得就好,小孙,什么时候有空,我们去拜访拜访秋水老先生怎么样。”

    “呃,这个。”

    “什么这个那个,这样的一位大家此前我一直不知道,是我的不对。我准备明天就在部里提议,向组织推荐这位叫做秋水的大家,希望全国能够以大学之道这一篇文章,做一个以德制国的专题。这位老先生,我一定要提前拜访拜访。”

    “沈教授,这个恐怕有点难度呀。”

    “我当然知道有难度,这样的大家肯定对名利之事看得很淡。但为了华国教育,哪怕再难,我也得将请他出山。”

    “好吧,沈教授,跟你实话实说吧,这位叫秋水的作家,他其实是中学生。好像他才刚初三毕业,还没读高一呢。”

    “还没读高一?小孙,你,你,你撒谎也要打个草稿好不好,给我赶紧。”

    “沈教授,真的。”

    孙在安有一些哭了。

    “真什么真,一会我就到你们编辑部,我看你怎么跟我说。”

    拍的一声,又是挂掉了电话。接着,又是电话声响起。

    这一次打电话过来的是青年文艺主编计子平,属于青少年报的上级单位。

    “孙主编,你好你好。”

    “计主编,什么风又将您给吹过来了?”

    “什么叫又?孙主编,不会是之前有人给你打过电话了吧。坏了,来晚了。不过,我跟你说。像秋水这样的大家,你怎么也不能将他送出去。得,上头已经吩咐了,希望秋水先生来我们青年文艺。”

    “计主编,这个,这个,好像不好吧。”

    “怎么不好,孙主编,我知道你舍不得。但你也要看看人家秋水是什么样的才华,大学之道,这可是大才,无双之国士。你们青少年报虽然也办得不错,但毕竟面对的是青少年,格局稍微低了一点,来我们青年文艺最好。”

    “还是不行呀。”

    “孙主编,你这样说话就小气了。我知道,你们青少年报一直资金相对紧缺。这样,回头我向上头说一下,就说下一笔上头拨款的项目,我们青年文艺让给你们青少年报,这总行了吧。”

    “可……”

    “可什么可,这都不愿意?”

    “计主编,不是我不愿意……”

    孙在安仍想再说什么,但想到此前两个电话,连忙闭嘴。

    这会儿,他也觉得,那个叫秋水的笔名,到底是不是中学生?

    那小丫头,该不会骗自己的吧。

    一个中学生能写出大学这道,想想都觉得不可能。

    不行,得再次找那小丫头问问。

    “计主编,我得问问秋水先生的意思。”

    “也是。那孙主编,您帮忙问问,如果不行,我们亲自前往他家拜访。”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安静带着一丝少女气息的小书房内,一位女孩的声音却是响起。

    这位女孩在朗读,朗读的是一篇叫做大学之道的文章。

    这篇文章不知道是谁写的,如果有别人听到,他一定会发现,这绝对不是古之先贤当中任何一位所著。但是,哪怕如此,这一篇文章似乎也不比古之先贤所写的经典差到哪去。反而,他的韵味,他的道理,还更胜一筹。

    郎读的声音不大,但却郎郎顺口。文字与声音似乎带着魔力,如波纹一圈一圈的透过窗户,传至窗户之外的街道。路过之人,偶有驻足细听。过了一会,便又离开。在他们想来,这声音一定是一位小女生在朗读古典名著吧。

    “黄一凡,我原本以为你是个天才。但现在才知道,哪怕是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天才,也比不得你一句大学之道。”

    轻轻的一叹气,女孩结束朗读。一个电话,却是房间中响起。

    “洛紫同学,我是孙叔叔。”

    “孙叔叔,你怎么打电话过来了?”

    “呵呵,有点事想再问你一下。那个秋水的作者,真是你同学?”

    “怎么了?”

    “我只是想确认一下而已,你别骗叔叔,那个秋水到底是不是你同学?”

    “这个……”

    李洛紫本想点头,只是,当她想起昨天晚上看到的那一些对于大学之道的疯狂评论,突然之间,李洛紫摇头说道,“对不起,孙叔叔,秋水不是我同学,他是大学的退休老教授。”

    “退休老教授?”

    “吓死我了,洛紫同学,以后不能再这样骗人好不好,叔叔有心脏病,吃不消的。”

    “对不起,孙叔叔,我也不是故意要骗你的。”

    “好吧,好吧,这样,你知不知道那位秋水老先生住在哪?”

    “孙叔叔,不好意思,我不能告诉你。老先生退休了,不想被太多的人打扰。之前也是因为我吵着秋水老先生,老先生才答应写几篇回忆录。”

    “洛紫同学,我们不是打扰,我们只是想拜访老先生而已。想必你也看到了最近秋水老先生写的大学之道,我们真的是很想向他学习。”

    “孙叔叔,你就不要为难我了,我真的不能说。”

    “好吧,你这个小丫头,真是……”

    电话就此停止。

    李洛紫拍了拍胸口,心里小小的松了一口气。

    幸好自己聪明,若不然,凭着黄一凡写的大学之道,他不得被无数人给烦死。

    只是,李洛紫也有一些苦恼,她不知道,自己将黄一凡的身份隐藏到底是错还是对?

第一百零六章:这个逼,装得有些大() 
原来秋水是退休老教授呀。

    吓死我了。

    我还真以为,一个初中生就写出了大学之道。

    不过,现在真相大白了。

    只是,尽管如此。哪怕是退休老教授,能写出大学之道这样有哲理的文章,亦是文坛盛事。就是有些奇怪,这位退休老教授怎么会到他们青少年报写文章,而且,之前还写了上课小事。当初看了上课小事,还以为真的是初中生呢。但现在想想,估计是这位老先生的回忆录。

    想了想,孙在安也有些理解。当今文人恶趣味太多了,有的以儿子身份写自己的,还有的变着身份写自己的,更有换笔名写一些恶趣味的作品打发时间的。想来,秋水老先生一定是换了笔名,这才写了几篇回忆录。只是后来被别人攻击,这才一怒写了大学之道。

    得,不管秋水老先生心里怎么想,这位国之大家,一定得拜访拜访。

    打定主意,孙在安便登入TT,给还在线上的黄一凡发了一条信息。

    “凡尘老先生,您写的那篇大学之道,当真让学生受益非浅呀。”

    此时,还在线上的黄一凡有一些吓了一跳。

    “老先生?”

    我怎么就成了老先生了?

    好像记得,之前孙在安喊自己为先生的。这才几天不见,先生之前就加了一个老字?

    自己很老吗?

    不由得,黄一凡想起了这两天自己写的大学之道。

    当初也算是傻了,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也为了反驳到别人,在一片专家学者攻击之下,居然拿出了前世经典大学,以大学之道里的德制,将这一些反驳之人尽数打趴。只是,当写完大学之道之后,黄一凡却显得有一些后悔。

    大学,那可是前世四书之一,与论语,孟子,中庸一个地位。

    哪怕是大学之道没有写完,亦显出其灿烂的价值。

    这样的儒家经典,哪怕是放在任何地方,也能完全将人给灭杀。只是,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这一篇大学之道出来之后,已然引起数十家重量级的报纸机构重视。像团组织的青年文艺,这是面像青年最具有权威的一份杂志,也是学术非常严谨的一份报刊。更不用说,代表华国,代表政府的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这一些。哪怕,很多人说看不懂像人民日报,新华日报这一些报纸。但是,你只要知道,只要有文章登上了这一些报纸,那就代表着国家与政府的意志。

    虽然,哪怕这一些报纸杂志刊登之后,并没太多的人看到,但已经刊登了,那就完全不一样。

    正如现在网上“彼岸”论坛当中的文学版块,就已经不断的在讨论大学之道。同时,很多一些高素质的精英,专家,学者,教育学大师,他们亦在猜测,这个秋水到底是什么人?甚至,已经有一些网友还说,什么时候有机会找到秋水老先生,去他们大学开个讲座什么的。

    这换成是别人,固然YY无比。

    可换做是黄一凡,以现在他的年龄以及身份,还真不好露面。

    “呃,孙主编,您找我有事?”

    脑海一转,黄一凡接受了老先生这个身份。毕竟,老先生比现在自己的身份,好得多吧。

    而且,这也不会让人怀疑。

    反正这就是一个马甲,只为了升级而已,暂时没有露面的想法,他们爱怎么想就怎么想。

    “哦,是这样的。有件事想通知您,您的笔名秋水已经升级到了3星。”

    “这么快,好像我只发表了几篇文章吧。而且,杂志上发表文章不是不能升级的吗?”

    之前在半夜谈发了十几篇聊斋,愣是一星也还没升到。

    这让黄一凡有一些奇怪,这个作家等级怎么这么怪?

    “呵呵,看来凡尘老先生对于华国作家等级体系不太了解。我跟您解释一下吧。其实华国10星作家等级,明面上是有两个规定,一个是加入县市省作协,另一个是看出版销量。不过,对于一些学术型的大师,他们的作品如果要看销量的话,可能会低于畅销型作家。于是,在华国作家等级体系里面,他还有一个公式,这个公式将参考所发作品的文学价值,影响力度,所写作品文学价值越高,影响力度越高,作家等级也将越高。

    您的那一篇大学之道,说实话,别说是3星,哪怕是4星,5星,6星,7星……都可以达到。只是秋水这个笔名这才刚刚出现,暂时还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光凭一篇大学之道,威力也有限。不过,我相信,随着大学之道文学价值逐步被大众认可,您的作家等级将越升越高……”

    “原来是这样,不过,为什么我之前也在其他杂志上发表过文章,等级还是升不起来呢?”

    “您在哪家杂志上发表过?”

    “一家小众型的杂志,销售量不大。”

    “凡尘先生,这一些小型杂志并不计算在文学价值之例。当然,我并不是说你之前发表的文章没有太多文学价值。但因为这样的杂志太过于小型,而且,全国有太多太多小型杂志了,加之这一些杂志也没有太多的影响力,所以在这一些杂志上发表文章,大都时候是升级不了的。除非,您写出了一篇与大学之道同样出色,并且又被权威人士认可的文章。”

    “哦,明白了。”

    听到这里,黄一凡恍然大悟。

    难怪在半夜谈上发表了聊斋,不说没有引起多大的影响,连作家等级也升不了。

    而且,看起来,这样的作家等级体系也不见得所有人都能明白其中的规则。

    也只有这一些专家,业内权威人士,才算是真正了解。

    点了点头,此前这些天的努力,也算是稍微的找了一点福利。

    虽然有一些犯傻,但好逮连升了3级。更为重要的,听孙在安的意思。大学之道随着他的价值慢慢得到体现,随着他被大众的接受程度,随着他的影响力不断增加,秋水的作家等级还会越来越高。

    这简直是挂机升级呀。

    黄一凡突然想起了游戏里面,挂机泡点升级。

    不过,虽是这么想,黄一凡也意识到这里面隐藏着深深的危机。

    金手指开得太大,虽然有着诺大的好处。但在好处出现之时,如果未来没有这个实力应对,恐怕也将会让自己陷入绝径。

    就像大学之道,如此经典哲学,如果没有一定的内含与底蕴,未来自己露面被别人揭穿,那可真是丢人丢大发了。虽然,黄一凡并没有想让秋水这个笔名露面的想法。但未来的事情,谁能完全想到呢。再者说,哪怕不露面,当有人质疑大学之道的时候,也得有一定的底蕴反击。

    而这一些底蕴,必然是对于儒,道,法,诸子百家各家之学的融会惯通。

    诸子百家之学!!!

    黄一凡感觉头皮有一些发麻,“这个逼,装得有些大。”

    看来,未来生活有得忙了,别说诸子百家,哪怕是其中一家,就得让自己学个几年。

    ======

    PS:书评大赛看来很火呀,不少读者都写了大段大段的书评,不过,好像大都数书评写的都是近期的大学之道。也可以换种写法嘛,小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