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龙夺嫡-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路无话地来到了武当掌门的精舍。

按胤祚的想法,武当掌门身为大派之主,那住所怎么着也得有些气派不是?可真到了精舍才发现精舍还真是精舍,是精光之舍,除了一张矮桌,几张破旧的蒲团外,啥都没有,比之胤祚家里头的柴火间都不如。一个身上穿这件旧道袍,五十出头的老道士正盘坐在蒲团上,两只眼似睡似醒地看着胤祚,老半天也不开口说话,就连胤祚上前见礼也没什么反应,愣是让胤祚憋了满肚子的话不知该从何说起。

搞啥子名堂来着?这老爷子是咋地了?跟陈老爷子有过节您开口骂就是了,指不定咱还附和上两句,看咱不顺眼,您老也不必客气,尽管骂,咱修养好,绝不计较,只要您老开了口,咱总有法子将您老给忽悠了,这闷声不响地算个啥事儿啊?

胤祚心里头别提多腻味了,可脸上还得带着笑,那笑容都快僵住了,也没等来马天聪的一句话儿,索性将心一横,正打算搞点动静出来,怎么着也得先起个话题出来时,马老爷子开口了:“你师傅好吗?”

嘿,总算是开口了,哈,大戏开始了,瞧咱的。胤祚心里头得意,面上却很是平静,躬身道:“家师一切都好,有劳掌门挂心了。弟子此来是为了回归师门之事,弟子承蒙家师多年教诲,总算是习有所成,也该回来向师门的先祖们磕个头,尽份心意的。”

“王爷说笑了,真武观庙小容不得大菩萨。”马天聪一脸的平静,一副古井不波的样子,淡淡地答了一句。

“掌门之言,弟子不敢苟同,弟子在外面是王爷,可在这里仅仅只是一名武当的普通弟子,王爷不王爷地那都是别人叫的,弟子并未放在心上。”胤祚一脸子大义凛然地答道。

马天聪依旧面无表情,只是抬起头看了胤祚一眼,眼中突地闪过一丝精光,却没有接口。斜靠着墙而坐的紫云真人哈哈大笑着说道:“你这个小滑头,真不知道陈师弟怎会看中你,嘿,没半点跟你师傅相象。”

瞧这话说的,咱都成骗子了。胤祚满脑门子黑线:这老爷子说话还真不客气,一点也没将咱王爷的身份看在眼里,不过这话虽不好听,可其中却颇有深意,唔,陈师弟?嘿,这话听起来貌似不反对咱回武当认师门之事,嘿,也成,只要您老肯搭个手,话再难听,咱也忍了。胤祚陪着笑脸道:“师伯教训的是,弟子确实是承蒙家师错爱了。”

紫云真人再次大笑起来,不过却也没有再说些什么。马天聪皱了皱眉头道:“王爷还是实话实说吧,来真武观究竟所为何事?不必兜圈子了。”

靠!不愧是大派掌门,还真是精到家了,不好唬弄啊。嘿嘿,直说就直说。胤祚笑呵呵地说道:“既然如此,弟子就直言了:前些日子,弟子在天津卫破获了白莲教起兵作乱的案子,跟白莲教算是结下了血海深仇,虽说大多数白莲教徒都已落网,可几个首要分子却逃走了,弟子武功低微,实在是担心白莲教残余匪徒暗中下黑手,这才回师们求援的。”

胤祚这话当然只是借口而已,所谓的白莲教袭击可能性是有,但绝对不会是现在,这会儿白莲教处处受打击,早已是元气大伤,忙着隐蔽逃命都来不及,又怎有工夫来刺杀胤祚。胤祚的如意算盘就是利用白莲教在江湖中臭名昭著这个结儿来打动马天聪,只要马天聪答应派出人手,这些人到了胤祚手中,那可就飞不走了,胤祚有的是法子来收服他们。

胤祚的武功、势力如何早已有人汇报给马天聪,在马天聪看来,胤祚不出面去追杀白莲教众,那些白莲教的人就该庆幸一下了,至于白莲教众这会儿反过来刺杀胤祚的可能性压根儿就低得可怜。马天聪眉头一皱,刚想要一口拒绝胤祚的请求,胤祚立马补充道:“逃走的白莲教中有个叫隋刘氏的女刺客,暗杀的本领极高,弟子虽也懂点武功,可还真挡不住这隋刘氏的暗杀。”

“隋刘氏?”马天聪皱了皱眉,似乎想起了什么,低着头想了一阵子之后说道:“你师傅教你武功,难道没有教你武当门规吗?”

“有,弟子时刻将门规铭记在心:第一条,不奸淫掳掠,第二不欺凌弱小……”胤祚一口气将十条门规全都背了出来。

“很好,那么请王爷看看第十条。”马天聪面无表情地说道。

嘿,早就知道您老会提出这么一条门规,咱早准备好了。胤祚心里头一乐,面上却是眉头紧锁,似乎有些郁闷的样子,半晌之后,抬起了头来,搬出了事先早已准备好的大段文章……

第八十七章 ,几家欢乐几家愁

胤祚的口才好得很,一张口就是引经据典,犹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妙语迭出,文采飞扬,煞是一篇大好文章,不过说到一半,胤祚自个儿说不下去了,不是没词了,而是没听众了——紫云真人斜靠着墙壁,低着头呼呼大睡,那鼾声都响了起来,紫霄真人更绝,居然数起了在地上跑来跑去觅食的蚂蚁,嘴里头还不时地念叨着:“一只。两只,三四只,唔,这只比较大,得算两只……”

“……”胤祚目瞪口呆地看着那两牛鼻子老道,心里头歪腻到了极点:靠!敢情咱说了这许多全是对牛弹琴来着,这两老杂毛竟敢消遣本王爷,娘的,好大的狗胆!胤祚有心发火,却又不敢,这会儿可是在人家武当派的老巢里,真要翻了脸,只怕连这个精舍都走不出去,无奈之下,胤祚索性不说了,抬起头看着天花板数上头的花纹去了。

这会儿精舍里的情景可就有趣极了:一个睡大觉,一个数蚂蚁,剩下一个看天花板,大伙儿都各自忙着呢。多半会,紫云真人突然打了个哈欠,伸了伸懒腰,笑呵呵地说道:“小滑头,废话都说完了吗?”

嘿,你个老不死的,爱装睡就继续装去,咋不睡死你!胤祚心里头大恨,可面上却依旧是笑容可掬地道:“紫云师伯睡醒了?要不弟子再接着说说?”

“停!打住!一通子废话,你小子不嫌累,我老人家可是听得累了。说来说去不就是一句话吗?要人!扯那么多有的没有的东西搞啥子?”紫云真人没好气地止住了胤祚的废话。

嘿,还是这老爷子上路,懂咱的意思,虽说话不太好听,可咱不计较,把本王爷叫成小子的也就是您了,不见外,唔,好得很!胤祚也不开口,笑呵呵地看着紫云真人,那眼里全是期盼,简直跟春闺怨妇有得一比。

紫云真人翻了个白眼,笑骂道:“没个正经样子,陈师弟怎教你的,呵,咱老头子岁数大了,若是年轻个二、三十岁的,跟着到王府享享福也是不错的事儿。”

这老爷子虽说年纪大,手底下却硬得很,脾气大了点也没关系,咱脸皮子厚,不怕骂,家有一老胜过一宝,嘿,要不咱就把这老头给忽悠了?胤祚心里头算盘拨得飞快,笑呵呵地说道:“师伯说哪的话,姜子牙八十了还能灭商,廉颇虽老依旧能开三石弓,师伯乃世外高人,岂会输给古人……”

“停!”紫云真人赶紧打住胤祚那滔滔不绝如同黄河奔涌般的马屁,翻了个白眼道:“怪不得世人都说你小子是个商贾王爷,连我老头子都想拐走,你还真是行啊。”

瞧这话说的,咱也就是钱多了点,不至于就成了商贾王爷了吧?娘的,这江湖传言还真不是个事儿。胤祚是爱钱,可被叫成商贾王爷却有些不乐意了,可不乐意归不乐意,发火是不可能的,只好讪笑着不说话。

紫霄真人始终忙着数蚂蚁,压根儿连头都没有抬一下。紫云真人慢悠悠地说道:“老道士别的没有,徒子徒孙倒是不少,嘿,要人也成,拿东西来换。”

哈,能给人就成,管他啥条件的,咱也搞个啥子“粘罕处”的东东出来,总不能将来就兴老四玩血滴子,咱也得混上一手。呵呵,爽很!爽狠!胤祚乐滋滋地说道:“师伯尽管吩咐,弟子无不从命。”

“唔,这真武观多年没修缮了,唉,住得不舒坦。”紫云道长悠哉地说道。

哈,要钱,没问题,咱别的没有,钱可是多的是。胤祚满口子应承道:“行,弟子捐出二十万两银子修缮真武观。”

二十万两银子可不是个小数目,别说修缮,就算是重盖一间真武观怕也差不离了。紫云道长乐呵呵地点了下头接着道:“人可以给,不过他们走出了真武观就不再是武当弟子,你也一样。”

靠!就这么将老子开革了?咱都还没回师门呢,就被扫地出门了。这老爷子答应得如此爽快,里面难保没啥子猫腻,只是这一时半会地也参详不透。不管了,只要人到手,其他的事爱咋地咋地,咱又不是江湖中人,理他啥门派不门派地,再说了,一大帮武当弟子到了咱手上,武当派想要置身事外压根儿就办不到,万事到时再说。胤祚心思动得飞快,立马接口道:“弟子无论在不在武当,这心里头总是向着武当的,师伯尽管放心。”紫云道长扫了眼胤祚,没再多说什么,只是说了句:“去吧,该给你的人自然会给你的。”

人倒是给了,就两个,老熟人了,一个清松,另一个竟然是清虚。人是少了点,不过这哥俩的身手都不错,有了他俩,咱要训练一帮子啥“血滴子”之类的玩意儿也不是啥难事,嘿嘿,也算没白来一趟,这事儿有赚头。胤祚打道回府的路上可是喜滋滋地,爽得很,就差哼起小曲儿了。胤祚倒是爽了,在京城里忙乎着清欠的胤禛可就不爽得很了。

四阿哥胤禛说起来在众阿哥里并不算太显眼,圣眷也不算太隆,只不过年岁较长,办差的机会较多而已,再加之生性寡言,脾气也算不得太好,别说阿哥们,就连大臣们也没怎么将这位四阿哥看在眼里,可胤祚却不这么认为。

胤祚可是活了两世人了,对前世那会儿的历史虽说不算太了解,可至少还是知道前世那会儿老四才是笑到最后的人。这世界虽说因胤祚的到来而发生了许多的改变,许多事都已经变了样,可历史这玩意儿往往惯性极大,究竟将来会怎样胤祚自个儿心中也没有底。对于老四,胤祚心里头可是重视之极,这回设局对付老四,原也没指望能就此将老四整垮,只是盘算着让老四吃个大亏,让老爷子对老四的能力产生怀疑而已,也算是为将来打个伏笔。

相比于胤祚的春风得意,这会儿胤禛可就是焦头烂额了:头前奉旨查办直隶一案,胤禛与胤禩可是下了大力气的,事情也真做了不少,当然好处也得了不少,哥俩个都没少往基本被清空的直隶官场塞自己人,正忙乎得起劲,一道圣旨下来了:着胤禛领户部清欠各地亏空。

这事儿可不小,难度也大得很,是件得罪人的事儿。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件事儿若是办成了,在康熙老爷子心中的印象分可就能赚上不少,胤禛倒也憋足了劲,打算好好地干上一场,拿出份大功劳来,可真到了要动手的时候,才发现这事儿就像老狼吃乌龟一般没个下手的地方——别说朝官、地方官,就连阿哥们都欠着一屁股的债,想要清欠,无疑是一杆子打翻一船人,到了末了,事情没办好,反倒成了“人民公敌”。

事情难办了,可又不得不办,老爷子下的旨意,胤禛自问没那个勇气抗旨不遵,这不,跟手下一帮子谋士商量了好久,也没个准主意,不得不使出拖字诀,拿眼看着胤祚这个钦差王爷是如何清欠河工、漕运的,也好跟着学上两手,恰巧一帮子户部的账花子都跟着胤祚,胤禛还真不担心无法知道详情。

待得胤祚使出霹雳手段一举清欠成功,胤禛也得到了消息,不但得知胤祚是如何布局的,也得到了那份所谓的还款计划书,在感慨老六的狠辣之余,自个儿也开始着手布置清欠的事儿,没别的法子,也就是胤祚那套杀猴给鸡看,先抓典型,各个击破,后震慑余者的法子,当然也不会忘记那份还款计划书的。

还别说,胤祚那套法子在几个省试行了一下,真清出了不少的亏空,整得各地官吏叫苦不迭,怨声载道,但凡被清了欠的官吏没哪个不将胤禛给恨上了的,不过胤禛自个儿却不在意,别人恨不恨地对他根本没有影响,只要能做出成绩,让老爷子高兴就成。眼瞅着这法子管用,胤禛可就打算放开膀子在京城里大干起来了。

京城可不比地方,那可是京畿,王爷、贝勒、极品大员海了去了,若是同时动手清欠,忙不过来不说,遭到的反弹可就足以掀起大浪的,一个不小心就是灭顶之灾。胤禛自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盘算了许久,最后选定了主攻的方向——皇室。

那起子王公贝勒们个个身份尊贵,都欠了国库不少银子,这里头就属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锇欠得最多,尤其是老十,别看岁数不大,平日里花钱却是大手大脚地,没了银子就往国库里借,早欠了一屁股的债,为人又骄横,属刺儿头一个,胤禛原本就看他不顺眼,这回正好拿他开刀。

按理说拿下了十阿哥,必然震慑了其他哥几个,其他王公贝勒里再抓上个把典型,清欠的事儿倒也有望成功,可问题是老十是跟着老八混的,胤禛这一出手,可就跟老八一伙干上了,京城里立时风起云涌,热闹非凡……

第八十八章 各怀心机

两江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由于清初江苏和安徽两省辖地同属江南省,因此初时该总督管辖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务,因此号两江总督。两江总督署位于金陵城正中,明汉王府旧址。

按历史的本原来说,这会儿任两江总督的该是满洲镶蓝旗人阿山,不过历史早已面目全非了,现任两江总督换成了郭琇。这位郭老爷子可是坚定的六爷党人,这不,这会儿正忙着迎接钦差郡王胤祚的大驾呢。

这些年来胤祚名下的“福源记”的生意可是做得大发了,大一些的城市里都能看到“福源记”的影子,胤祚虽从来不管生意上的事儿,可利用“福源记”作为信息收集、传递的链条却是掌握在手中的,具体负责此事的是刘明川的次子刘长鹗。

当初胤祚收下刘明川为门下奴才时曾应承其三个儿子的出仕,倒也没有食言,刘明川的长子刘长宁这会儿在郭琇老爷子的治下钱塘县当着县令;三子刘长鸿眼下在工部混了个笔帖式;唯独只有这个次子刘长鄂还没有放出去做官。倒不是胤祚食言而肥,实际上胤祚也给过此子机会,只是这小子对当官一点兴趣都没有,一心心思想子承父业搞商业赚钱,刘明川一来是拗不过这小子的倔强,二来也是考虑到偌大的家业总得有人接着打理,也就没坚持要他出仕。

“福源记”家大业大,枝繁叶茂,触角遍及全国,用来收集、传递信息自然是小菜一碟,只不过当初胤祚对于要不要参与夺大位的游戏还没拿定主意,因此也不是很重视这条通路,只是随意交待了一句,任由刘长鄂自个儿折腾去。还别说,刘长鄂这小子还真是有两下子,再扩张“福源记”的同时将整个信息网络都给建了起来,虽说规模不算太大,效率也算不得太高,可毕竟已是初具规模,用来传递个消息啥的,倒也方便得很。

头前胤祚没定下夺大位的心思,也很少用到这条信息通路,不过到了这会儿,胤祚就不会轻视这条线路的作用了——信息就是金钱,信息就是胜利的保证,这话在后世的信息时代管用,在这消息闭塞的年代的价值那就更大了,没理由不加以充分的利用。这不?京城里刚闹腾起来,胤祚可就得到消息了,立马出发前往金陵。

河工、漕运的清欠之事基本已成了定局,那些收尾的工作胤祚全扔给新任暂署河道总督卫星亮,顺便将那群户部的账花子也全留了下来,胤祚自个儿则乘船溜之大吉。不走不成啊,清江浦离京师近,眼瞅着京师就要乱起来了,这会儿不走,到时康熙老爷子一道诏书下来,胤祚还不得乖乖回京师去帮老四揩屁股,收拾烂摊子去,谁让他有清欠的经验呢。

金陵远离京师,就算老爷子来了诏书,要回京师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儿,再说,清理两江亏空的差使还摊在胤祚头上呢,总得先忙完这摊差使再回京吧,这时间拖上一拖,京师里也就闹得差不多了,老四、老八一伙子也该相互折腾得不轻了,胤祚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接下来搞海运的折子也就有了些可利用的素材不是?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胤祚潇洒地溜了,胤禛这会儿可是忙得晕头转向地,领着新任户部尚书陈廷敬,左侍郎济宁、户部右侍郎王掞这些个户部的头头脑脑,又是查账册核定朝官的欠款额度,又是忙着布置清欠的前期准备工作,一摊子事情乱得不可开交。

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清代泽州(今山西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人,顺治十五年进士,有才华,诗、文、乐极备,历任翰林院学士、吏部右侍郎(管理户部钱法)、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吏部尚书,这会儿又转回来任户部尚书。

朝中几大部陈廷敬几乎都转了个遍,算得上康熙老爷子的宠臣了,在这清欠的当口将其调回户部,除了考虑到其能力出众外,更因为其资历足,在朝中威望高,门生故吏多,利于清欠之事的展开。

王掞,字藻儒,号颛庵,江苏太仓人。康熙九年进士,历官内阁学士,工、刑、兵各部侍郎、尚书,后又任过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其履历与陈廷敬如出一辙,只是资历上不如陈廷敬。

济宁,满正黄旗人,宗室,有贝子爵位,为人刚直,素来铁面无私。

从此次户部管员的安排就可以看出康熙老爷子清欠的决心,这给了胤禛极大的信心的同时,无形中压力也大到了极点,对于胤禛来说这是一场输不起的战斗。这不,刚在几个省试行完了胤祚的法子,胤禛也不管新春佳节将至,立刻着手开始了京师的清欠工作。

就亏空的额度而言,地方上亏空额加起来也不过只占整个亏空额的三分之一,剩下的可就全集中在京师了。陈廷敬在朝中日久,对于那些子阿哥们之间的分野、彼此间的争斗心中还是有数的,加之为人谨慎,因此他并不同意胤禛提出来的先打十阿哥的建议,在他看来应该先集中精力整顿地方,而后朝中官员,最后再向宗室乃是阿哥下手,如此一来时间虽会拖得久些,可所遇到的阻力会小上许多。

陈廷敬之言是老成谋国之道,胤禛心里头也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