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封推荐言()
从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开书,到现在正好六个月(这句是抄来的)。
最开始心中有个理想,一个月赚上五、六千,存个小金库啥的。
但是后来在小伙伴们的支持和关心下,收入竟然意外的翻倍了,让这【危险】感动莫名的同时,也有了深深的危机感——这么多小钱钱,小金库怕是存不住了。
这是题外话,说多了会让小伙伴笑话【危险】没志气,不多说了,下面进入正题。
本书从开书到现在,能取得现在的成绩,首先离不开的就是责编【竹篱大大】的耐心指导、帮助,在这里【危险】真诚的对【竹大】说声:谢谢!
当然,主编【锐利】大人同样也给了本书很大的支持,【危险】同样欠【锐利大人】一句:谢谢!
接下来,就是【危险】的衣食父母,众位读者小伙伴们。
如果没有你们的日夜陪伴,估计【危险】根本不可能支持到现在,一百多万字,说起来对大神们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危险】这个新手来说,已经很多了。
【危险】从来没想过,会在半年时间写出一百多万字,因为小时候【危险】最恐惧的事情就是写作文,曾经有作一篇作文连标题带标点,一共二十个的记录。
说了这么多,其实【危险】只是想认真的对小伙伴们说一句:谢谢你们的关心,谢谢你们的爱护,也谢谢你们的支持,我爱你们!
(本章完)
第570章 搞事(中)()
“吾等恭迎大唐使者!”无论这些乱七八糟的西域胡人心里揣着什么样的想法,见到李道宗、王玄策以及尉迟宝林之后,还是谦卑的弯下了自己的腰。
来自大唐的三人对这种场面见的多了,也不怯场,为首的李道宗更是微微一抬手:“诸位不必多礼,吾等远来是客,蒙高昌国主邀请参与此次列位的会盟,已是倍感荣幸,列位再这样反叫吾等汗颜了。”
“该当的,该当的。”诸国的谈判使者谦逊的说着,至于心里怎么想的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西域地广人稀,人口远不如大唐,在这里只要占了一片绿洲,手下有几百个战士,就成立一个国家的事情比比皆是,而且这西域三十六国实际上差不多也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别看来的人里面名头喊的响亮,什么使者、什么国主,实际上有可能国土面积还不如大唐一个县城大,而整个国家管理人可能一共就三、四个,百姓更是只有几百,兵员只有数十。
这样的情况,想让李道宗等人平等的以礼相待,那完全就是痴人说梦,甚至能回答他们一句,已经是看在他们将来会为大唐提供粮食的份上才说的。
高昌丞相亦在迎接之例,见彼此寒暄过了,连忙上前:“尊敬的大唐使者,此处风大,还请随吾等入殿叙话如何?”
“丞相客气了,还请当先引路。”这次是王玄策在说话。
高昌这破地方虽然比一般的西域国家大一些,但也大的有限,充其量也就是有大唐一个府那么大。
如果按管理的人数来说和地域来算的算,高昌国主的地位也就是和大唐的一州刺使差不多,所以此时由王玄策来答话正好,如果是李道宗的话……似乎这面子给的就有些太大了。
跟在高昌承相身后,一行人走向王城内部,听着身后乱七八糟的语言,李道宗扭头瞥了一眼尉迟宝林,心中隐隐有了一丝悔意。
这混蛋好像在西域待的时间太长了,竟然养成了一身的马贼作风,一点也不像是大唐将军,特么早知道就不应该带他来。
行不多时,一众人等便进了高昌国王宫,却见得此时王宫之中装饰的富丽堂皇,到处都闪耀的金色的光芒,看上去让人眼花缭乱。
“暴发户!”尉迟宝林低声嘟囔了一句,不过可能是因为每一个人的‘低声’标准的不同吧,他的低声几乎半个王宫都能听到。
“宝林不得无礼。”李道宗佯怒回头喝斥了一句,随后歉意的对脸色已经变的通红的高昌丞相笑笑,再也没有多说什么,实际上,他心中的想法和尉迟宝林是一样的,只是碍于身份没法说而已。
片刻之后,众人在侍女的引领下,纷纷坐到自己的位置,一场会盟只等鞠文泰那老货到场便可以开始。
而鞠文泰那老货似乎今天转了性子,大概过了有一刻时间,竟然也没有出现,不由让一众人等皱眉不已,感觉这货架子摆的似乎有点大了。
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今天来的这些西域国家或许在实力上不如高昌,但是这不是还有大唐使者在么,难道这鞠文泰已经狂妄到连大唐的面子都不给了?
然而事情上所有人全都误会老鞠了,其实这老货早就来了,时间也就是在尉迟宝林说那句暴发户的时候。
不过宝林当时不知收敛,说的声音有些大,王宫里的人能听到,鞠文泰自然也听到了,结果这老货被气的险些一口气没上来憋死自己。
国主有恙自然要调理一下,所以已经要现身出来的老鞠又退了回去,找了一个房间把里面的东西全部砸烂之后,才算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然后才施施然的从后殿走出来。
鞠文泰现身之后,王宫中的众人立刻就分出了三六九等,有行大礼的,有行简礼的。
至于李道宗一行,那没得说,他们是大唐派来的,代表的是天可汗李二陛下,所以他们是不用见礼的,只在原地待着,等鞠文泰那老货过来见礼便好。
老鞠的一张老脸在极短的时间里,一连变了数次,接受西域诸位使者见礼那是容光焕发,等到他给李道宗等人见礼,立刻就是如丧考妣,感觉脸上一阵阵发热。
好赖自己也是一国国君,现在竟然要首先向一群大唐土鳖行礼,这简直就是天大的耻辱,鞠文泰如同想着,脸上的表情不自觉就带了出来。
“怎么,老小子,让你行个礼你还不满意怎么着?难道想要造反不成?”尉迟宝林的肋下被王玄策不着痕迹的捅了一下,立刻反应过来自己还有任务,连忙把目光从四周的金银器皿上收回来,隔着李道宗瞪向那个只到自己胸口的小老头。
“不敢,不敢,这位将军,鄙国国主这几日身体欠安,时有头疯发作,刚刚想必是头又开始疼了,所以有些失态,还请使者见谅。”高昌丞相心里把鞠文泰这老货的祖上九代骂了七、八个来回,但却不得不上前给他解围。
要知道,大唐现在可不是什么讲道理的国家,真的要是得罪了这几个大唐使臣,让他们觉得没有面子,或者觉得大唐皇帝没有面子,城外一万健卒甚至连朝发夕至都不用,直接就可以把高昌灭了啊。
鞠文泰脸色涨的通红,感觉整张脸火辣辣的。
被一个年龄二十郎当岁的小年轻如此训斥,如果不是丞相死死拉着他,如果不是担心被城外的唐军来个灭国之战,早就砍死丫的了。
好在李道宗还算是给他一点面子,回头瞪了尉迟宝林一眼:“宝林休得胡言,再敢多说,你就给我回大唐去。”
言罢,又看向鞠文泰:“国主不要见怪,这位是我左武候卫大将军尉迟恭将军的长子,尉迟宝林,现在‘獠牙’担任正五品上的副大队长,也是当年从突厥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汉子,眼中揉不得半点沙子,也容不得任何人对我大唐皇帝陛下有半点不敬。”
(本章完)
第571章 搞事(下)()
人的名,树的影,‘獠牙’副大队长几个字听在鞠文泰耳中,冷汗嗖的一下就从脊背上冒了出来。
自从剿灭了突厥之后,‘嗜血獠牙’在草原、大漠地区可谓是尽人皆知,关于这支军队的传说也多的数不胜数,其中最让人感到胆寒的就是这支队伍手下从来就没有过活口,一切见过他们的敌人基本上全都死了。
“原来小将军竟然是‘獠牙’副大队长,失敬,失敬。”短暂的失神之后,高昌丞相学着唐人的样子对尉迟宝林拱拱手客套一翻,然后说道:“几位,且请稍坐片刻,鄙国国主招待一下其他客人再来相陪。”
“哦,国主和丞相且去,不必理会吾等。”李道宗笑呵呵的说道。
他们这次来纯粹是看热闹加搞事的,没人陪着正好,否则主人家陪在身边再想搞事,让人看着就显得有些不地道了。
高昌丞相借故将鞠文泰拉的远一些,悄声说道:“为了大局,国主还请忍耐些,大唐此次前来必然会找几个国家来立威,我们万万不可成为出头鸟啊。”
鞠文泰从内心来说是一个极度自卑的人,正是这样的自卑心里让他很难去面对现实,总是活在自己意想的世界之中。所以当正真面对大唐的骄兵悍将时,那种自卑时刻都让他处在那种两难的境地之中。
面对大唐,那种极度的自卑让他很想找回面子,让西域的其他小国看到自己并不软弱,可他越是这样,越发现实际上他拿大唐根本就无能为力。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他越是想从大唐这里找到优越感,越会发现自己陷得越深,国力、人口、税收没有任何一个方面可以比得过大唐。
嫉妒、憎恨这样的心理时刻都在煎熬着鞠文泰的心,让他不能把握自己的位置,时时刻刻都想着和大唐比个高低。
人的心理就是这样,越是比不过就越是想比,然后越比心里就越难受,实际上真正的强者从来都不会比较什么,就像现代的马云从来不会和作者比较有钱没钱,有房没房一样的道理。
所以在丞相的拉扯下鞠文泰虽然离开了大唐三人组,但是他还是觉得自己丢了面子,觉得很难堪,尽管可能众人并没有瞧不起他的意思,但他还是觉得很丢脸,忍不住说道:“那可恨的小子竟然如此蔑视寡人,孤一定要……。”
“大王慎言,当心隔墙有耳啊。”丞相面色一变,低声说道。
“哼,量他们也不敢多话。”身边一从小国使者谄媚的目光中,鞠文泰找到了一点尊严,鄙夷的说着。他当然知道隔墙有耳,也知道大唐‘獠牙’的厉害,刚刚说的不过就是找个面子而以。
接下来,鞠文泰在丞相的陪同下,一一和各国的使者见了见,寒暄了几句之后,便回到自己的王座之上。
原本他可以不用这样的,但是因为这种见面可以让他从那些小国身上找到优越感,所以他还是这样作了。
“暴发户!”刚刚回到王座坐好,尉迟宝林的‘低声’嘀咕就再一次传遍大殿,让老鞠有些缓和的脸色瞬间变的更加难堪。
不过很快,鞠文泰似乎想到了什么,打量了自己的宫殿一眼,然后转过头,看向大唐众人,最后目光停留在尉迟宝林的脸上:“小将军,且看我这宫殿如何啊?”
刚刚已经说过,这高昌王宫被老鞠装典的可谓是金碧辉煌,到处都摆满了金子做的装饰品,此时在火光的照耀下,更是显得流光溢彩。
这是老鞠唯一可以从大唐那里找到一丝安慰的地方,因为大唐的皇宫虽然显得富丽堂皇,但绝没有他这里的奢华。
不过,老鞠最后却被宝林的评价气的一佛升天,二佛出世。
只因尉迟宝林的评价只有八个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这是尉迟还在上学的时候,老孔对他的评价,平日里想不起来,刚刚老鞠一问,不知怎么,这八个字就出现在宝林的脑海之中,立刻想也没想就说了出来。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一句话,几乎把整个高昌国所有人都骂了进去,这分明就是说宫殿好看,但是宫殿里的人全是草包。
一根大姆指从王玄策身后露出来,在后腰的位置对尉迟宝林比了比,意思是:这个事儿搞的好,任务完成的不错,好样的。
“嘿嘿……。”
尉迟宝林不知道自己这一句话给了鞠文泰多大的剌激,不过能得到王玄策佩服的大姆指,让他十分开心,忍不住嘿嘿的笑出声来。
李道宗眼瞅着鞠文泰已经快要气炸了,不由一声轻咳:“宝林,你若再是胡言乱语,回到大唐老夫定要向你父亲告你一状,看你父亲不打断你的腿,现在给老夫滚回营地去!”
现在还不是刀兵相见的时候,搞事儿也要一点点的搞,一下子把鞠文泰惹毛了也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大杀器’已经可以收回来了。
“喏!”一听可以回去,尉迟宝林心里马上乐开了花。
这破地方,啥好东西都没有,个个脸上笑的都那么虚伪,待在这里还真不如回到大营去吃馒头。
等到尉迟宝林离开,李道宗这才对鞠文泰抱抱拳:“高昌国主,宝林性子耿直,说话不经脑子,有什么过份的言语还请看在老夫的面子上海涵一二。”
“无妨无妨,郡王太客气了。”一连被丞相扯了十好几下,鞠文泰才压下心中怒火,从牙齿缝里挤出了一句话。
“国主,不知是不是可以开宴了?”高昌丞相也怕双方越说越僵,最后真的打起来,鞠文泰话音刚落,便插言问道。
“可以,开宴吧!”鞠文泰也不是傻子,也知道就坡下驴,顺着丞相递上来的‘梯子’说道。
“呼啦……”一下,随着鞠文泰点头,丞相示意,殿外早就准备好的歌舞姬立刻涌了进来,伴随着‘叮叮咚咚’的西域音乐跳起大漠上特有的舞蹈。
“来来来,诸位,还请一起满饮此杯美酒,提前预祝此次会盟圆满成功……”歌舞声中,鞠文泰举起举起美丽雕琢而成了酒樽……。
(本章完)
第572章 大唐的原则()
这一场的夜宴并不是真正的会盟,如果真说起来的话只能算是借着与大唐使者见面的机会,互相沟通一下。
能在这个时候来参加宴会的小国使者什么的,基本上都是属于高昌周边的一些小国,与高昌本身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所以才会来捧高昌的臭脚。
至于说其他一些国家,老实说,现在他们还在互相勾结,计算着各自的利益,只有等算计好了,才会真正的到来。
必竟想要养活三万大军,在西域来说虽然不是不可能,但着实有些费力,如果不算计好了,光是吃饭,这三万唐军也能把一些小国给吃没了。
大唐的三万军队就像一只被丢进养鱼池中的一条鲶鱼,生生把一个比较平静的西域搅得动荡不安起来。
西域诸多国家,不可能彼此之间没有仇恨,也不可能没有算计,想要利用大唐达到自己目的人比比皆是。
他们都认为大唐不会在乎西域,认为迟早有一天大唐会离开西域这个破地方,所以能利用就尽量的利用,否则谁知道那天大唐军队撤走了,有仇的国家还没有被灭掉,那多划不来。
所以,现在的西域看似平静,大家商量着会盟,你好我好大家好一片和平气象,但实际上下面的暗潮到底有多大,只有这些国家自己知道。
高昌想把损失均摊,由诸多国家共同承担唐军的军费,但是小国不干啊,全国就那么几千人,如果军费过重,那就只有灭国一途可以走,必竟每年的粮食产量就那么些,养活自己人都费事儿,再去养活别人,那日子干脆就别过了。
可是如果不拿这些军费也不行,这等于给了高昌、龟兹等一些大国出兵吞并自己的借口,甚至这种吞并还有可能获得大唐军队支持。
必竟大唐军队不是真的和平使者,他们只是需要粮食,至于食从哪里来才不是他们所关心的。
于是乎,自从那一夜的夜宴之后,李道宗就被一众的小国使臣滋扰的烦不胜烦,每天都有人排着队想和他见面,讨论一下关于军费的问题。
最后李道宗终于是受不了了,把事情一股脑的推给了王玄策,没办法,谁让他是这次驻军的副总管呢。
“王大人,您看,这是西域顶顶有名的于阗国美玉制成的夜光杯……”四只造型精美,样式别致的杯子放在桌上,灯火之下显得玲珑剔透,别具美感。
而坐在王玄策对面的车师国使者则是脸上挂着谄媚的笑容,谦卑的介绍着车师美玉。
“于阗国美玉名传于世,此事王某早已知晓,但见却是第一次。”王玄策将杯子拿起来,口中啧啧称赞着,末了将杯子放下:“不过使者还是收回去吧,王某无功不受禄,收不得如此重礼。”
车师使者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王玄策会拒绝如此诱惑,不过很快就反应过来,以为王玄策是在玩什么欲擒故纵的把戏,又将四只杯子往王玄策那边推了推:“大人只需要会盟之时为车师美言几句便可,对于大人来说当不得什么大事,还望大人成全一二。”
“车师使者,会盟是西域诸国的会盟,大唐只作见证,并不会发言表态,所以……此事王某帮不上忙,这礼物你还是收回去吧。”王玄策再次把一套杯子推还给车师使者,扭头朝门口亲卫说道:“送客!”
“大人,王大人。”车师使者万万没想到,王玄策竟然说的是真的,心中一急不由说道:“大人,车师国小民弱,当真是担不起繁重的军费,不望大人帮帮忙,否则真的按高昌国主安排的方式,车师就要亡国了啊!”
王玄策不以为意的摇摇头,和声说道:“使者多虑了,亡国一事断不至于,而且大唐来到西域是为了西域的和平而来,怎么会看着亡国这种惨事发生呢。”
“可是,王大人,事实就是这样啊,您难道那天晚上没有过到么?高昌国主竟然要车师负责三千军士的粮草。这……,王大人,车师全国也在五千余人,如何拿得出供应三千军士的粮草啊!”车师国的使者一脸快要哭了的表情,喋喋不休的念叨着活不下去了。
“使者一定是听错了,不若去其它使者处问问看,或许会有转机呢。”
王玄策淡笑着,手指在桌上无意识的画着圆圈:“西域诸多国家,总不会是高昌的一言堂,有什么事情都可以慢慢商量对吧。而且在大唐民间有句老话,叫:一人计短,两人计长。所以王某认为使者还是与其他使者商量才是正经,大唐在这里终究是外来者,此事实在不便置喙。”
车师国使师一双眼睛眨了又眨,并晌之后心有不甘的点了点头,将桌上的杯子重新收起,对王玄策告了声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