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期跟了李二,打过不少仗也立了不少功,尤其是参加过玄武门之变后,更加变的目无余子,朝中除了有数几人之外,没有一个可以被他放在眼中的,甚至就连李靖,在他眼中也只是比他多认识几个字而已。
“你且坐下,听听其他人是怎么说的。”李二并未评论候君集发言的对错,只是在他的肩膀上按了一下,让他坐回原位。
候君集的态度在李二看来,是忠心的表现,但忠心并不代表能力足够,所以老李并没有批评这位‘忠耿’之臣,只是让他好好坐下想想,不要过于冲动。
“陛下,不知可否下道诏书,命其退兵呢?”房玄龄比较注重民生,在他看来出兵就要花钱,而这钱花的似乎有些不值,于是便想尝试着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解决。
“玄龄,没用的,一道诏书一来一回怕是要耽误不少时间,一旦其间出现什么变故,怕是凉州有失守的可能。”不等其他人开口,杜如晦就摇摇头否定了房玄龄的建议。
“陛下,无论怎么研究,这兵是必须要出的吧?臣愿意为先锋,去打头阵。”候君集再一次跳出来,争抢着想要带兵出征。
上一次北伐突厥他就被留在长安,暂代兵部尚书一职,没有捞到战功,这一次无论如何他都要在吐谷浑的问题上分一杯羹,露一露脸,否则想吹牛逼都没资本。
“君集,你一个兵部尚书,跑去带兵打仗,难道我大唐真的就无人可用了么?”李二面带不愉之色,对候君集的不识相有些恼怒。
“陛下,如果臣没有记错,似乎左武卫应该还在西域吧?”长孙无忌此时突然开口,替候君集解围的同时,也表达出了自己的意思。
李二听长孙无忌提起派往西域的那只驻军,精神陡然一振,不过很快又颓然摇头说道:“左武卫……,左武卫的确在西域。不过道宗此刻估计已经在回程的路上,就算是送消息过去,怕是也不一定能遇到。”
(本章完)
第600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
“陛下,不指望他们能起到什么作用,只要他们能堵住伏允的后路即可,所以江夏郡王在与不在并没有什么区别。”李靖第一次开口,对伏允的事情发表了一些看法。
这位军神大人现在一日三惊,连睡觉都是开着门睡,生怕李二怀疑他一人独处时有什么不轨之举,从而引出杀身之祸。
而实际上有现在这样的情况发生实在和他的性格大有关系。
前面说过,李靖是信奉中庸之道的,可是他却搞错了一件事情。
为人可以讲求中庸之道,但是官场上却绝不可以中庸,他身在官场,却总是玩儿什么不偏不倚、不正不邪,却不知这样最是容易让人误会成待价而沽的墙头草、******,从而招来各方打压与排挤。
而李靖这家伙如果只是中庸也就算了,偏偏几乎每一次选择的时候都会选错,玄武门之变他没有参与,正史、野史里面玄武门之变中都没有他的身影,由此可见不管原因如何,他当时是选择中立的。
另外就是前隋义成公主,这位公主随然屡次蛊惑颉利等人南下中原,但如果站在前隋的角度来看,此女足够忠义。
另外就是此女无论如何都是皇室之人,哪怕前隋已经覆灭也不能改变这一事实。
而这样一个女人无声无息的死在了定襄城,这如果说李靖没关系谁都不信,而且就算这里面没有李靖的首尾,一个失职他也跑不掉的。
而义成公主的死在外人看来,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李靖并未见皇室这两个字放在眼中。
当然,李靖当时可能并不是这样想的,但有些时候自己怎么想并不重人,关键是别人怎么样,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有‘误会’这个词,也有了‘委屈’这个词,甚至还有‘满街贴告示,尚有不识字’这样的民间谚语。
总之李靖现在是怂的一逼,从突厥回来自己感觉事情不对,便辞了一切职务,借腿脚有疾躲回家中,任何人不见,任何事不听,以期李二不要再对他怀疑什么。
现在李二问起如何对付吐谷浑的伏允,李靖实则早就已经想到了驻守在西域的左武卫,但是怕引起李二的误会,便一直藏在心里没敢说出来,直到长孙无忌提到之后,才装作恍然想到的样子,接过话头。
“现在左武卫应该是那个叫薛仁贵的小将带着呢吧?这小家伙能力不错,不知道他能不能把伏允的后路给堵上。”李二不动声色的接过李靖与长孙无忌的话,对李靖的忐忑视而不见,也不知是真的没觉查到,还是故意这样继续吓唬他。
李靖在突厥之战时,与薛仁贵带的‘獠牙’配合过,自然知道其能力如何,当下说道:“从能力上说,这薛仁贵应该可以完成阻拦伏允的任务,必竟这里不需要什么计策,只要他能在后面断了伏允后路,阻拦他一段时间,只等大军赶到形成合围之势便好。”
杜如晦十分赞叹李靖与长孙无忌的想法,首先表态支持:“李将军言之有理,陛下,臣认为的确可以调西域之兵断伏允之后路,但唯一难以控制的就是速度,高昌到凉州太远了,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按时按到。”
军方几位大佬,两位大将军和一位前兵部尚书全都一力支持的计策,自然是可行了,如果估计的没错,那位守在定襄城的李绩应该也会支持。
所以李二没有继续多想,当场拍板作了决定,由左饶卫大将军段志玄带其所部出长安,直进凉州,阻敌于凉州城外,并且将其拖住。同时,也传令让薛仁贵从西域带兵返回,在凉州之外堵住伏允的后路。
于是,负责情报发送的情报科几乎在同一时间收到了两份交给薛仁贵的命令。
令出两头为战场之大忌,只要是稍微有一点军事知识都知道这是绝对要不得的,无奈的林松海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能调头回去找李二,询问事情该当如何处理。
李二对这事儿自然恼火,虽然西域的事情他的确让李承乾来负责,可是凉州是西域么?为啥这混蛋小子要从西域把军队调回凉州。
一怒之下,自然要派老太监去找李承乾,必须把这小子弄过来好好教训一顿才是,否则这小子将会越来越无法无天,指不定那天就把自己这个当老子的给架空了。
李承乾来的很快,大半夜的他属实没什么地方可去的,被方老太监找到的时候,他正在和杨雨馨及另外一个宫女在斗地主。
当然,在大唐的时候还没有地主这个词,李承乾也不可能把这两个字写下来,否则作为大唐最大的地主——李二陛下,一定在很早之前就把那个敢斗他的家伙揍的屁滚尿流。
甘露殿,李二书房,李承乾对薛仁贵下的命令被老头子丢到地上:“逆子,是谁给你的权利让你调动军队的?啊!你说,你有什么权利调动朕的军队。”
李承乾被老头子问的有些发懵,真是智都千虑必有一失啊,千算万算没有算计到,老头子竟然也会想到西域薛仁贵所率领的那支左武卫,搞成现在这个样子,真是日了狗了。
“说,怎么不说话?是谁给你的权利调动军队的。”老李被吐谷浑伏允搞的一肚子火没地方发,现在李承乾等于是正好撞到枪口一样。
“父皇,儿臣知错了,只是……儿臣也是想要为父皇分忧,所以才想要调薛仁贵去堵住吐谷浑后路的,请父皇原谅!”李承乾不是倔驴,老头子发那么大的火,他自然要怂一点,否则顶风上的话后果很严重。
“为朕分忧?朕需要么?你真就以为整个大唐只有你一个人聪明是吧?所有人都不如你,想不出一个抄后路的法子?”李二被气在在屋子里一个劲的转圈子。
他并不介意李承乾调动军队,但是调动军队之前好歹也要和他这个当老子的说一声吧,这样不声不响的就把军队给调了,而且还是一次调动三万大军,这种事情简直和碰了老头子的逆鳞没什么区别。
(本章完)
第601章 被发配的太子殿下()
因为折腾的太过份,李承乾被变相的发配了,当然,对外说的是代天巡狩,巡查全国,概因贞观六年以来,大唐各地屡有大蛇出没,百姓都有些惶恐。
不过只要是个人都知道,这种破事儿根本就轮不到一国太子亲自出马,至于什么代天巡狩更是扯的不能再扯。
几条大蛇就能惊动皇帝老子出来巡狩?那要是有个必要的话,前几年蝗灾的时候岂不是要把玉皇大帝请出来。
所以这事情里面必然有什么猫腻,但是碍于李二不想说,众人自然也不好问,总之巡就巡吧,反正李承乾缩在长安一样不消停,不如让他出去转转,至少长安可以安静一段时间。
而在皇城之中,在甘露殿与‘兰若寺’则是分别进行着两场不同的对话。
甘露殿中一棵大树下面,李二与老婆相对而坐,享受着老婆亲自泡的功夫茶,阴着脸默不坐声,道是长孙皇后,一边用红泥小炉子烧水,一边劝说道:“二哥,还是不要生气了,乾儿瞎折腾的毛病也不是一天两天,您这样当心气坏了身子。”
“观音婢,他竟然能调动在外面的三万大军,你让朕如何能不生气,如何能够放心!”李二长长出了口气,将目光投向远方:“朕很担心啊!”
“二哥多虑了,乾儿决不至于搞出这种事情。”
“朕担心的不是现在,而是将来。”李二接过老婆递过来的茶盏,放在鼻子下面轻轻的嗅着,然后又放回茶盘之上:“将来呢?谁能保证他将来不走那一步?他现在就已经可以调动一支三万人的大军,可见其在军中的影响力并不是一点没有……”。
李二喋喋不休的说着,最后在长孙怪异的目光中郁闷的闭上了嘴。
这一切实质上并不能怪别人,因为从打一开始,李承乾训练太子六率的时候他就没有制止,后来李承乾调动‘獠牙’去西域他同样没有说什么,挑起西域争端之后,得到驻军西域的机会时,李二甚至还有些高兴。
现在,被宠坏的李承乾终于把手伸到他的十六卫了,这时候老李才知道以前的底子打的有多么不好。
看到李二沉默不语,长孙皇后重新斟了一杯茶,递给李二,同时轻声劝说道:“二哥,别想那么多了,这次打发乾儿远离长安,无令不得回京也算是给他一个警告,以乾儿的聪明应该会想明白什么是他能碰的,什么是不能碰的。”
“观音婢,你说朕当初是不是做错了?是不是太过姑息于他了?”李二轻啜茶盏中淡金色的茶汤,犹疑着说道。
“二哥,当初的事情都过去了,现在想来也是无用,妾身以为不如从现在开始的好。”长孙皇后站起来,走到李二身后,轻轻按着他的肩膀,缓缓说道:“响鼓不重锤,只要您和乾儿说清楚,什么是他可以碰的,什么是不可以碰的,这种错误妾身以为今后他不会再犯的。”
“你说的这些我都清楚,只是……”李二享受的向后靠了靠:“只是朕觉得他另有目的,却一直想不明白,他到底想要干什么。而且你不认为以那小子的聪明,怎么可能犯这种低级的错误?所以朕一直在琢磨这小子到底在算计什么,为什么到了现在这个时候还在隐瞒。”
“二哥在一边慢慢看着就是了,乾儿不是忤逆的孩子,太过叛逆的事情他还干不出来。”长孙皇后摸不准老头子到底什么想法,只能一个劲的给李承乾说好话。
凭心而论,她是真不信李承乾能干出谋逆这样的事情来,因为现在整个大唐朝庭所有人都能看明白,李二的所有儿子中不管是能力还是为人,无人可与其比肩。
单凭这一点来说,李承乾完全没有谋逆的必要,只要老老实实的待着,将来皇位自然会传给他。
李二自然知道老婆的心思,轻哼一声:“朕知道他干不出来,所以这次只是让他出去转转醒醒脑子,否则哪里会有这么容易就放过他。”
出于一个母亲对儿子的关心,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长孙皇后都在和老公讨论李承乾的问题,而在离他们不远的另一座院子里,她的一双儿女正在进行着一番对话。
“哥,你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父皇会让你去替他巡视全国?带上我好不好?”长乐坐在炕上,手中摆弄着一只白色的大兔子,不过精力却全在李承乾的身上。
李承乾放下手中的毛笔,扭头没好气的说道:“不好,你还是老老实实在宫里待着吧,哥哥我是因为作错了事情被发配了,不是像你想的那样出去玩。”
“啊?发配?”长孙漂亮的眼睛瞪的老大:“哥,你犯啥错事儿了?为什么隔一段时间你总要被父皇教训呢?”
“说了你也不知道,还是玩儿你的兔子去吧。”李承乾翻了个白眼,对长乐这种看热闹的心态严正的鄙视之。
不过长乐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被打发的,听了李承乾的话之后,立刻把兔子丢到一边,光着脚从床上跳下来:“哥,说说嘛,你到底干啥了?为啥会被发配?”
李承乾能怎么说呢?说自己一时犯傻,想坑人没坑到把自己坑进去了?这有点太损他的伟光正的形象。
可是不说的话,妹妹这个缠人的小妖精又很难打发。
思来想去突然灵光一闪,对长乐说道:“大妹,你去找一下孔雯和程小四,看看她们要不要一起出去玩玩,如果去的话……”。
“我不去,要去你自己去吧。”长乐不等李承乾说完,立刻嘟起小嘴,把哥哥撇到一边,回到炕上拖过她的大兔子,抓弄起来。
真是太过份了,明明就是出去玩,却一定要说是发配,而且出去玩不带自己却要带别的小丫头……,乐长的心情几乎是在瞬间变的很坏很坏,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不过长乐躲到一边生闷气,李承乾却得到了片刻的安静,能好好的想一想这次出行需要准备什么。
(本章完)
第602章 躺枪(上)()
乐极生悲的李承乾一路念叨着不作死就不会死,带着小武离开长安,奔向他旅途的第一站——洛阳。
这次发配对他来说完全就是意料之外的惊喜,除了事件的起因有些丢人之外,其它一切都显的是那么完美。
“太子哥哥,什么是不作死就不作死?谁死了?”小武和长乐一样,同样不清楚李承乾被发配的整个过程,所以一连听某人数次‘不作死就不会死’之后,再也忍不住好奇心。
“有的人活着,但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不知为什么,李承乾想到了臧克家以及那首《有的人》,自然而然的就顺嘴说了出来。
小武这下彻底懵了,感觉完全不知道李承乾在说什么,什么死了活着的,到底是个啥意思?
李承乾也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他只是突然想到了而以,所以只说了几句便停了下来,将后面的好长一段强压回肚子里。
因为下一句: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如果在大唐说出来,那可就是地地道道的反诗,立刻被砍了脑袋都不冤枉。
看了一眼懵圈中的小武,李承乾扯了扯她的小辫子:“没事,哥就是有些感慨而以,过会儿就好了。”
“哦。”小武迷惑的应了一声,便将这件事情放到一边不再去想,必竟李承乾如果不想说的话,她无论如何都是猜不到的,索性她也放弃了去猜太子哥哥到底在想什么的举动。
不过小孩子的耐心终归有限,过了不长时间,小武便又想到了其他问题:“太子哥哥,洛阳有什么好玩的?去了洛阳之后我们还要去什么地方?”
洛阳有什么好玩的?李承乾想了想,发现这个时代似乎洛阳还真就没啥可以玩的地方,再说老头子让他去代天巡狩,他怎么也得装装样子,在大唐走上一圈,否则便等于是将自己的把柄送给别人去抓一样。
想到这里,李承乾便对小武说道:“洛阳还真没啥好玩的,不过我们可以去登州那边,那里有大海,我们可以去海边玩,还可以坐船去海上钓鱼,总之登州那边不错!”
“登州?山东那个?”小武的脸都快要抽到一起,如果真的去山东的那个登州,那真的好远啊,而上路上那么危险,如果出了什么问题……。
“对,就是山东那个,我们好久都没有去过了,只王玄策说山东现在和以前大不一样了,这次正好借机会去看看。”李承乾点点头,随后又开始走神,整个人陷入恍惚,一会儿想这,一会儿想那。
贞观六年各地屡见大蛇,这是情报科收集上来的情报,各路州府也时有发现大蛇的情汇报上来,不过这事情在李承乾看来并不算什么大事。大蛇而已,又不是大龙什么的,完全没必要大惊小怪,如果放到后世的天朝,再大的蛇估计也被人给吃了。
不过现在是大唐,并不是在后世的天朝,所以大蛇这东西还是很可怕的,不是因为大蛇本身,而是因为有些人把大蛇当成精怪或者龙的化身,根本就不敢触碰。
“太子哥哥,我们就待在洛阳好不好?”小武却没有给李承乾继续恍惚发呆的时间,大大的眼睛转了几圈之后,便扯着李承乾的袖子央求道。
“为什么?去年你不是还说想去山东看看你无良哥么?”李承乾被摇的回过神来,看着小武不解的问道。
小武被李承乾问的没办法,怯怯的说道:“因为,因为……,因为路上有蛇,宫里都在传外面的蛇有两个水桶那么粗,吃人只要一口,而且一天要吃上百人才能饱。”
一天要吃上百人?李承乾脸上表情一僵,半晌之后苦笑着在小武的鼻子上捏了一下:“媚儿,上百人有好多的,两只水桶那么粗的蛇一天吃不了那么多,而且就算能吃进去,也不可能天天都吃那么多。”
“可是那蛇是妖怪啊,太子哥哥,是妖怪呢!”小武十分认真的说着,眼中透出一丝恐惧。
“媚儿,哥哥给你讲个故事好不好?”听小武说起大蛇和妖怪,李承乾果断想到了白蛇,想到了许仙,接着便是盗仙草、水漫金山等经典桥段。
“是关于蛇的故事么?”小武并不傻,她自己刚刚说的大蛇,李承乾就要给她讲故事,怎么能让她没有联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