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识字?要识字干什么?几门炮而已,还要识字?”
“不要识字么?那好,那么哪位叔伯们会算抛物曲线?有谁会自体测距精确到步?有谁知道什么是炮火掩护?有谁知道什么是炮火护送?有谁知道什么是步炮协同……”李承乾翻了个白眼,拿出一些在后世听说的一些简单理论忽悠起来。
而实际上在炮火覆盖只有五百步范围的时代,他说的这一切都只纸上谈兵,根本一点用处都没有。
当然,步兵协同可以试一下,但是在骑兵突击的情况下,估计只有开一炮的时间,如果开第二炮,应该会直接砸在自己的友军里面。
“还,还有这么多说道?这,这也太麻烦了。”一群杀坯被李承乾的一堆理论吓了一跳,嘀咕着把目光看向长孙无忌,向他求证。
这些人里面也就老长孙读的书多一些,其他人有很大一部分连自己的名子都写不利索,打仗基本上也都是靠拼命,说起读书识字头立刻就会大一圈。
可是炮这种东西必竟是新生事物,老长孙书读的就是再多,也没有过这样的记载,即便觉得很没面子,但还是无奈的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李承乾说的是些什么东西。
“这些都是使用贞观炮需要知道的理论,如果连你们都掌握不了,可以想像一下,手下的军卒们能不能掌握,如果不能的话,就算是我把炮白送给你们,怕是也没用吧?”李承乾说着,将目光看向候君集。
原本他的计划就是和老候谈这个问题,但是没想到老头子把所有事情都压到他肩膀上了,所以才会叫来十六卫大将军。
“那么难道这些炮只有‘獠牙’能用?”候君集迎着李承乾的目光,沉声问道。
“老实说,‘獠牙’也用不了。”李承乾摇摇头,苦笑着说道:“诸位叔伯,你们能想像教会三千人操炮有多困难么?由其是在一群目不识丁的大头兵里面。”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是古时很著名的一句谚语,所以只要是有点能力的,识几个字的人基本上都不会去当兵,他们宁可去城里当伙计,必竟当伙计也许会挨揍,但却不会死人。
这样的情况下,就造成了当兵的普遍没文化,甚至就是想学都费劲。
“这有什么困难的,把刀架到脖子上,五天学不会就砍头,俺就不信教不出三千炮手出来。”老尉迟看看皱眉苦思的众人,满不在乎的说道。
“话不是这么说的,你这样蛮干很容易发生兵变。”段志玄还保有一定的理智,知道老尉迟说的不靠谱。
“那怎么办?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难道我们今天来就是来分医生的?”尉迟恭牢骚道。
“尉迟伯伯,小侄这里有个主意,说来一定会让诸位满意……”李承乾故意卖关子的说着,眼睛在十来个老货中扫来扫去,像是在故意吊人胃口。
“承乾,别藏着掖着的,我们这些老家伙已经老子,脑子不如你们年轻人灵光,有什么了主意你就说。”长孙无忌无奈的苦笑说道。
(本章完)
第726章 大炮兵的设想(上)()
李承乾笑了笑,拿起桌上清茶啜了一口,迎着老兵痞们想要杀人的目光说道:“成立一直独立的炮兵部队,归属于兵部管辖!”
“啥?这不可能。”程咬金与尉迟恭大头一摇,直接否定了李承乾的提议。
而候君集则是瞳孔猛的一缩,注视着李承乾沉默不语,像是在琢磨这里面道底有什么门道。
只要是长点心的老货们就知道,李承乾与老候关系似乎有些僵,但现在却把好处往他的手里送,这其中难道就没有什么猫腻?
“为什么不可能?”李承乾却没有看候君集,也没有管其他老家伙们注视,只是看着程咬金问道。
“小子,你可别在这里玩和稀泥的手段,老夫们玩这个人时候,你可还没有出生呢。”尉迟老货一点也不客气的说道。
在老尉迟的想法中,李承乾是打算把所有炮都发到兵部,然后来个一退六二五,拍拍屁股走人,到时候十六卫谁也得不到炮不说,反道被他给摆了一道。
“嘿嘿……”李承乾突然间笑了,看的老货们莫名其妙。
现在的李承乾已经不是当初刚到大唐的李承乾,在宫里混了这么多年,加上当了这么多年的太子,慢慢也有了些城府,喜怒不形于色的能力也有了些长进。
而且现在的李承乾有很多事情也都想通了,对老家伙们看不起自己这一点也可以理解,并不怎么生气。
必竟江山都是人家帮着打下来的,吹个牛逼败败火都不允许的话未免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所以这笑只是李承乾在掩饰自己不快的一种表现形式,让人不要看出他的情绪。
笑过半晌,感觉自己的情绪已经慢慢稳定之后,李承乾这才收敛笑容,看着尉迟老货说道:“尉迟伯伯,您觉得六千门贞观炮大家平分,一家能分到多少门?”
“老夫不会算这东西,你就直接说吧。”尉迟恭到底只是个铁匠出身,虽然祖上有些名气,但是‘先天不足’底子后天怎么补都很难补上。
“三百七十五!”候君集在一边突然开口,给出了一个准确的数字。
“不错,三百七十五门。”李承乾笑着像老候点头致意,然后又扫过包厢中的众人说道:“叔伯们认为是指挥不到四百门贞观炮打仗好呢?还是指挥一千门贞观炮打仗好呢?”
“那还用说,当然是一千门。”说话的还是老尉迟,这老货不知怎么了,今天像是和李承乾杠上了一般。
不过李承乾却并没有和他一般见识,只是淡淡一笑,转头看向长孙无忌:“舅舅,以你的估计,这样一门贞观炮造出来需要多长时间?或者说一年之内将作监最多能生产多少门?”
“只有将作监来生产的话,百门左右吧,如果有工部全力支持应该有一百五十门左右。”长孙无忌家里作的就是钢材生意,对将作监的生产能力有一定的了解。
“好,就算是一百五十门。”李承乾又把目标调回到尉迟恭:“尉迟伯伯,有没有算过一年一百五十门贞观炮,一万六千门需要多少年?”
“多少年……”尉迟恭愣了一下,虽然他算不出准确的数字,但是却也知道一年一百五,十年一千五,百年一万五。
要等一百年?包厢中的老货们全都有些傻眼,每家一千门贞观炮竟然要一百多年时间,这特么不是扯犊子么,就算是孙子那一辈估计都活不了那么久吧。
“怎么样?尉迟伯伯算清楚了吧?”估计家伙们已经盘算好了,李承乾这才笑着问道。
“你说吧,你想怎么弄?”尉迟恭有些泄气的拍了一下自己前面的桌面:“不过老夫警告你,不要再耍花样,否则老夫一定会到陛下面前参你一本。”
“尉迟伯伯放心,在座的诸位叔伯也都是明白人,小侄是不是耍花样你且看他们怎么说可好?”摆平了尉迟恭,李承乾自然不在乎他说些什么,总不能人家吃了亏,还不让人骂娘吧。
李承乾只是太子,不是皇帝,所以对这些老家伙们一些言词上的不敬并不怎么在乎,可以说现在只要这帮老货不指着他鼻子骂娘,发些牢骚什么的,他都可以接受。
尤其是尉迟恭这样的,仗着自己功勋卓著,在朝堂连李道宗等宗室之人都不放在眼中的人物,更是能忍则忍。
因为李承乾敢肯定,如果他被尉迟恭给揍了,老头子一定不会为他出气,反而会再揍他一顿,不为别的,只为他的‘笨’。
拍拍手,李承乾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好了,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关于成立独立炮兵部队的事情,各位叔伯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
“高明,你先接着刚刚的说,把你的意思都说清楚。”柴绍见无人发言,率先打破僵局。
贞观炮这东西是新生事物,和已经装备到十六卫的火箭兵并不一样,所以只要有点心眼儿的,一般都不会在这个时间发表意见。
“那我就接着刚刚的话题说一下吧。”李承乾等了片刻,看再也没有人开口,便继续说道:“炮兵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兵种,它不像我们的刀盾兵,只要会砍人就行,也不像陌刀兵,只要力气大就可以。”
“就拿骑兵来举例子吧,骑兵的行进、骑兵的队列、骑兵的进攻方式、进攻时机,这些与步兵都是不同的,各位叔伯都是老行伍,这里面的门道想不用我一个娃娃来置喙。”
“可是炮兵的专业性却并不比骑兵来的差,什么时候开炮,是否能否击中目标,如何调整坐标,火药的装药量是多少,多一些少一些会有什么后果……,这些东西都是炮兵需要了解的。”
李承乾洋洋洒洒说了大概小半个时辰,各种正确的不正确的专业术语‘咔咔’往外直冒,反正大唐也没有第二个懂得火炮的,某些人自然是想怎么吹就怎么吹。
最后硬是生生把炮兵训练说的比考状元都要难上百倍,一众老将听得摇头叹息,炮这东西好虽然好,但似乎不是给正常人用的!
(本章完)
第727章 大炮兵的设想(下)()
“诸位情绪不要那么低落嘛。”白话的口干舌燥之后,李承乾发现似乎自己越说老货们越没脾气,最后一个个全都耷拉着脑袋闷头在那里画圈,也不知道是不是在诅咒他。
“承乾啊,按你这么说,我们这辈子怕是赶不上喽!”长孙无忌长叹一声,颓然说道。
“是啊,一百多年啊,也不知道老夫的孙子是否还活着。”
“唉,学个开炮,弄得跟考状元一样,真要这样,还不都去考状元去了?谁还去当炮兵。”
老货们被长孙无忌勾起‘伤心事’,一个个唉声叹气的坐在位置上大发牢骚,不断的吐着苦水。
李承乾被一群老货的表现弄的哭笑不得,敲敲桌子说道:“叔伯们不要泄气嘛,你们想想,贞观元年时大唐的铠甲是什么样式的?一年产量多少?再看看现在,我大唐铠甲一年产量是多少?时代在进步,谁也不知道过几年会是什么样子,说不定五年之后,大唐一年就可以铸炮千门也说不定,对吧?”
“小子,你说的容易,就算是有炮,没兵还不是一样。”程咬金翻了个白眼,郁闷的说道。
“没兵我们可以训练嘛,我们可以成立专业的炮兵学校,专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嘛。而且你们想想,三年五百门贞观炮的产量,六年就是一千门,到时候任何一卫出征的时候,带上千门贞观炮,想想到时候炮火焚城的情况……”
“停!咱还是说说那炮为啥要给兵部的事。”尉迟恭大手一摆,显然他还没有从刚刚的纠结中恢复过来,依旧惦记着本该属于自己的火炮。
“唉,尉迟伯伯,你想想,如果把贞观炮分到各卫,就算不说操炮手的训练,单单维护、保养需要多少人?运输又需要多少人?平时训练需要消耗多少资源?”对尉迟恭这种死脑筋,李承乾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把问题掰碎了,揉烂了给他解释。
“就像刚刚说的,如果组建独立的炮兵部队,那么我们可以六年成军,形成战斗力,千门贞观炮足以左右一场战斗的胜负。而如果把这些炮分了,那么一卫只有几十门,这么点炮你们怎么用?”
“而且独立的建制可以统一训练,保证战斗力,比分到各卫之后战力不一要强上许多倍吧?”
“另一条就是运输,那些贞观炮一门门死沉死沉的,尉迟伯伯难道还要再在右武候卫再弄一个专门的运输队么?那可是需要不少人的。”
李承乾说的嘴皮子发干,嘴角冒白沫,才总算是让老尉迟郁郁的嘴上了嘴巴,不过看样子似乎还是心有不甘。
无奈,李承乾只能继续说道:“炮这东西就是集中起来用的,开仗之前先排队轰他丫的三轮,把敌人的士气打光,人心打散喽。然后大兵压境冲上去砍他丫的。”
“攻城的时候万炮齐鸣,烈焰焚城,那情景是多么壮观,那种情景区区几十门炮如何能够实现。”
受后世一些军事概念的影响,李承乾也是大炮兵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如果有可能的话,他很想在大唐搞出上千门一百零七毫米二十四管火箭炮。
那东西放在大唐,面对以密集队形列队的步兵,完全可以用地图炮来代替它原本的名子。要是来一次覆盖射击,丫的,想想都有些夹不住尿的感觉!太特么兴奋了!
“万炮齐鸣?刚刚你还说六年只有一千门炮,万炮,难道你以为老夫还能再活六十年?”老段郁闷的在一边吐槽,不过眼中却闪过一抹期翼。
结果程老货在一边哼了一声:“毛的六十年,如果真像这小子说的那样,那打仗还有我们什么事儿,把炮拉过去轰上一阵,对面毛都没有一根了,我们还打个屁的仗。”
“对啊!这东西好是好,可是被这东西轰一圈之后,还有我们什么事?连俘虏都不用抓了吧?”
“不会不会,那些土鳖死不光的,打这么多年的仗你们还不知道?这人啊,耐活的很,你弄的再狠,到最后还是有活着的,放心吧!”
“放什么心啊,剩下的都是缺胳膊断腿的,抓回来干什么?养着么?”
“可以送进农场嘛,多建些农场,让他们干活,话说这几年百姓都有钱了,咱外面那农场的肉可是越来越不够卖了。”
……
不知道这些老兵痞脑子都是怎么长的,怎么就能从炮聊到猪肉上去,李承乾有些头疼的以手抚额,开始体会到老头子的痛苦,这群老混蛋都特么是些奇葩,脑洞一个个也都够大,这思维的跳越性也不小。
以往李承乾认为自己跳的就够厉害了,结果现在发现,这群老货如果凑到一起,绝对比自己只大不小。
“好了,诸位叔伯还有什么其他意见没有?如果没有的话……”李承乾看了一眼一直没有说话的方老太监:“如果没有其他意见,就让老方宣读一下父皇的诏书,咱大唐第一支炮兵部队打今天起可就算是成立了。”
“意见道是没有,不过这兵怎么选?军官怎么安排?”老货们对视几眼之后,统一了思想,认为独立的炮兵的确有一定的优势,不过涉及到炮兵的选拔又成了一个难题。
“这有什么难的,反正炮还要过几年才能造出来,诸位可以先在自己军中选拔,把人挑出来之后统一培训,最后考试,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回去,公平公正,如何?”最重要的事情已经解决,关于人员安排的事情李承乾已经不怎么在乎,反正在大唐炮兵只是一个辅助兵种,到最后还是要听步兵将领指挥。
“没问题,那就这么定了。”老货们互相挑衅的看了一眼,一致点头。
虽然炮兵是隶属于兵部,但战时还是要归各路大将军指挥的,基于这一点老货们都开始打起自己的小盘算,希望自己手下选出来的部下能够掌控住这支炮兵部队。
到时候,即便炮兵隶属兵部,也和自己属下的兵差不多了。
不过老货们都没有看到,某位无良太子在他们点头之后,嘴角不着痕迹的扯出了一丝笑容。
俗话说:见官不敬,早晚是病。
见了太子不敬,早晚是什么呢?
一个有‘睚眦必报’外号的人,怎么可能被老货怼了半天之后一点脾气没有?
(本章完)
第728章 尴尬的问题()
炮兵的确需要专业性极强的人才,但是指挥者呢?一个冷兵器战争的指挥者难道随随便便就可以指挥热兵器战斗了?
李承乾决不会告诉这些老家伙,将来想要指挥炮兵就必须重新回学堂进修这一事实,他只想看等到老头子发布这条诏书时,老货们的脸色。
带着一肚子的恶意揣测,李承乾带着方老太监和林松海一同回宫,在东宫门前与两人分开,回到了冷冷清清的‘兰若寺’。
少了百余名宫女,东宫显得愈发安静,满是荒草的‘兰若寺’更是如鬼蜮一般阴森,如果不是李承乾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环境,只怕连一天都待不下去。
而且今天回来的时候,李承乾还听说李泰那小胖子,竟然搬去武德殿了,尽管对这件事情他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不过听到的时候还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压下心头的一股子不满。
真不明白老头子到底天天在想些什么,李泰那小子明明就不是一个当皇帝的材料,干嘛非要给他希望呢,这到底是在宠他还是在害他,难道被老头子这么一宠爱就能让一个书呆子智力飙升?
揣着各种各样的不满与不解,李承乾抱着被子进了入梦乡,在梦中他梦到了一些东西,以至于第二天早上起床发现内裤黏黏的,让他十分郁闷,这已经是半年内第N次了,难道这就是所谓的精满则溢?
整理心情,在林晓晓的伺候下完成了洗漱工作,吃过早餐之后李承乾带着夜魅和双胞胎兄弟晃悠着出了宫,直奔医学院。
杨雨馨那小姑娘暂时被李承乾安排给了林晓晓,怕那姑娘一个人呆在宫里显得无聊。
大唐社会规矩太多了,尽管并不禁止女子外出,但是宫里的女子想要出来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皇帝或者太子的老婆,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实在很难出宫。
“殿下,为何,为何不……”路上,夜魅骑马跟在李承乾身边,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怎么了?有什么问题?”李承乾依旧骑着他的那匹母马,游目四顾中,淡然问道。
每次出宫都是坐马车,时间长了有些腻味,所以这次出宫李承乾换了出行的工具,必竟‘房车’坐的时间长了,偶尔也要换换口味,开开‘跑车’啥的,尽管某人的‘车技’的确不怎么样。
不过好在大唐并不检查‘驾驶证’,所以李承乾就算是骑术不怎么样,但依旧敢上路出行。
“若臣没有看错,殿下依旧是童子之身吧?为何林承徽已经回宫,殿下依旧要忍着?”夜魅瞥了一眼身后的双胞胎兄弟一眼,策马向李承乾靠了靠,有些不解的问道。
“呃,为什么问这样的问题。”李承乾脸色有些不自然的说道。
他还是第一次被女人问这样的问题,感觉大唐女子彪悍的同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