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都是李承乾一个人在跑,否则石炭司这么大一个摊子,也不可能交到老钱的手上。
李承乾在胡思乱想,但很快他就被‘光头王’和吴辰的对话吸引了。
‘光头王’:“老吴,你有没有觉得这油好像不怎么样?”
吴辰:“确实不怎么样,味道一点也不好,不如芝麻油好吃。”
‘光头王’:“你喝了几勺?”
吴辰:“两勺,你呢?”
‘光头王’:“我三勺。”
……
一连串的对话让李承乾不禁叹了口气,决定回去就给这两个家伙三天假,让他们好好去清清肠胃。
这两个贪嘴的家伙明天怕是来不了了,生豆油直接喝的后果李承乾知道,一勺就能拉的人站不起来,这两个混蛋竟然喝了两、三勺,完全就是自己在作死。
车进了皇宫,吩咐侍卫带着长孙家的马车去典膳局,‘光头王’去厩牧署还马车,至于吴辰……,可以放假去茅厕蹲着了。
“殿下,殿下。”没等李承乾进‘兰若寺’,就看到经常跟在林晓晓身边的一个侍女鬼鬼祟祟躲在一个角落喊自己。
“怎么了?”为了营造一个诡异的气氛,李承乾也故作神秘,走近之后悄悄问道。
“殿下,太子少师来了,已经等您一个下午,发了好几次脾气了,昭训让我出来等着,通知您一声,早作准备。”侍女搓着衣襟,急切的说道。
看着周围草皮凌乱的样子,这小丫头应该是在这里等了有一会儿了。
“太子少师?谁啊?”李承乾皱着眉头问道,他可不记得有什么太子少师这个人存在。
“萧禹萧大人。您还在病中的时候任命的,当时您在病中所以不知道。”小侍女为李承乾解释道。
萧禹?六遭罢相的老顽固?我了个去的,李承乾一听这名子头都大了。
这位可是牛人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位列第九,算起来还是老李的表姑父,李承乾的姑爷爷(是这个算的吧?)。这特么可是无论如何也惹不起的,如果被这老头子给揍了,只怕老李都不会说啥。
没用多想,几乎听到名子之后李承乾就开始转身,等到小侍女说完,李承乾已经走到七、八步之外,丢下一句:“你没见过我,我也没回来,一会儿见到老王让他有多远滚多远,三天之内不用回来了。”
不得不说,李承乾还真是好人,都这时候了,还惦记着给‘光头王’放假。
吴辰和‘光头王’都被放走了,林晓晓还被堵在‘兰若寺’里面,所以李承乾只能像只孤魂野鬼一样在宫里四下乱窜,或许是走顺腿了,不知不觉中竟然窜到了丽正殿。
不管了,反正只要能躲过萧老头,哪怕是见老李都无所谓,至少见老李还有些话说。
“回来了?”在长孙陪伴下正在看奏折的老李瞟了李承乾一眼,淡淡问道。
“是的,儿臣给父皇,母后请安。”李承乾老老实实的请安道。
“是被萧卿堵在外面回不去了吧?”长孙总是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弄的李承乾尴尬不已。
“既然来了,有什么事就说吧,你小子从来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老李同志将手里的奏折放到一边,扭头看着李承乾说道。
长孙知道老李的习惯,见他把奏折放下,便起身去准备茶汤,只是经过李承乾身边的时候,在他头上狠狠戳了一指头。
对于李承乾身体刚好就到处乱跑的行为,长孙还是很生气的。不过儿大不由娘,尤其是自家这个大小子,主意正的很,除非被打了板子,否则还真是消停不下来。
长孙皇后暂时离开,让李承乾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他是宁愿和老李待一整天,也不想和长孙待一个时辰。
老李他能忽悠,但是长孙他就不敢了,特别是老妈眼中的时不时流露出的那一丝关爱,更是让他想自己后世的母亲。
那种关切的眼神是作不得假,两世为人的他现在已经明白那眼神中的含义——母爱。
感谢书友:楼空,封存浮生、爱你°非我莫属、柏杨打赏
感谢各位书友推荐!
喜欢本书的朋友别忘记推荐、收藏,或者打赏一下!^_^
(本章完)
第92章 纨绔是怎么炼成的()
“父皇,这萧老大人……”提起萧禹,李承乾就开始头疼,这老家伙心高气傲,辈份又高,真要是摆起老资格今后的日子怕是很不好过。
“你放心,他没多少时间去管你,朕虽然罢了他的宰相之职,也只是为了警告一下那些有非份之想的人,过段时间还是要给他官复原职的。”李二陛下知道李承乾想要说什么,所以也不等他说完,就打将他话打断。
“那,那啥时候给他复职?”李承乾只想快点把这老头子弄走。
“这个不急,让他在你那里安稳的待一段吧。”老李从长孙手里接过茶碗,吹了吹慢慢喝了一口,淡然说道。
李承乾顿时如遭雷击,让那老头在自己那里安稳的待一段?他安稳了,可自己怎么办?这日子今后怕是没法过了。
老李似乎看出李承乾有些不乐意,便沉声问道:“怎么?太子有何不同看法?”
“没,能为父皇分忧是儿臣的福份。”面对着伟大的李二陛下,李承乾认为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怂样了。
“嗯,如此便好。今日收获如何?”老李面色缓和一些,旧话重提。
自从当了皇帝,老李能自由出宫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所以对李承乾时不时偷偷混出宫游玩份外感兴趣。
“回父皇,儿臣今日购了几十桶油,回头让典膳局做出膳食出来,父皇和母后一同偿偿。”李承乾的一天其实简单的很,去掉脑袋里面瞎琢磨的一些东西,跟流水帐没啥区别。
不过老李感兴趣那就说呗,反正李承乾自认这里没啥乐子,也不知道老李为什么那么喜欢听。
“哦?你那个油坊出油了?”老李颇有兴致的问道。
“出油了,不过那油坊不是儿臣的。”李承乾真不知道这天下有没有老李不知道的事情,竟然连油坊的事情都知道。
“可有百姓去买?”老李摆摆手,示意李承乾不用在意这些小节。
“呃,那道没有,油价被商家抬的很高,所以短期内百姓怕是用不上。”大致回忆了一下小村里的情况,李承乾摇摇头,表示老百姓现在还用不起这东西。
“你可有什么计划?”老李的表情有些严肃,话里颇有些考校的意味。
不过老李同志的考校在李承乾听来却如及时雨一般,正愁不知道怎么跟老头子要几个官员的名额,没想到这就送上门了:“父皇,儿臣认为还是用以前的老办法——国家调控。”
“还是收归国有?你认准这条路了是么?”老李不动声色的问道。
“不,这次是国家参与,并不是收归国有。”李承乾摇头否认道。
吃一堑长一智,和王家的碰撞让李承乾明白,任何事情不能作的太绝,如果不是他在石炭的事务上太过激进,只怕太原王家反应决不会这么激烈,甚至到了不惜与他这个大唐太子打擂台的地步。
“为什么不坚持你以前的做法了?”老李的嘴角带出一丝笑容,有一丝满意,也有一丝调侃。
“儿臣认为……,石炭的事情是儿臣错了。”听出老李语气中的调侃,李承乾也说不也去了,有些尴尬的讷讷说道。
“知道错了便好,只是莫要失了进取之心,朕还是那句话,你还年轻,时间还有很多。”老李同志满意的点点,同时安慰道。
长孙这时也在一旁接口说道:“你父皇当时并不赞同你的建议,但你既然有想法,索性就让你放手去试试,你的路终归要自己走出来才好。”
长孙的一翻话让李承乾明白许多,前世的父亲和现在的李二影子在慢慢重合,或许李二不如前世的父亲有许多时间陪着自己,但这并不等于李二对自己的关会比前世的父亲少。
屁股决定脑袋,李二没有给自己亲情的关爱,但却给了自己放手去作的承诺,现在的李承乾终于有了一些纨绔的底气。
为什么纨绔会斗富?为什么纨绔会耍狠?为什么纨绔会那么牛逼?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强大爹站在后面,给他们放手去作的承诺。
在大唐还有谁比李二大?还有谁的承诺比李二有力度?如果没有,那么大唐还有谁比自己更纨绔?坐在一边面带笑容的长孙只怕还不知道,就是她的一翻话,竟然催生出一个大唐最大的纨绔。
李承乾坐在椅子上浮想联翩,前一世活了20多年,习惯了那种谨慎的生活,从未想过有一个牛逼老爹的生活应该怎么过,所以即便穿越成了太子,还是在按以前的方式在处理问题,把日子过的憋屈不已。
现在总算是整明白有权有眼的老爹老娘是如何看待子女的教训问题,那么以后的日子……。
李承乾的背越挺越直,头越抬越高,直到老李一声冷哼把他的思路打断:“还不滚回你的‘兰若寺’去。”
“喏!”老李生气了,必须远离,李承乾答应的十分顺畅。
知道万事有老李之后,他已经膨胀到了极限,老顽固萧禹早已不放在眼中。
李承乾离开了,李二陛下再度拿起一本奏折,想了想又放了回去,叹了口气,扭头对长孙说道:“观音婢,你何苦告诉他这些,原本就折腾的厉害,如今只怕更是要无法无天了。”
长孙皇却是满不在乎,走过去将李二放下的奏折塞回他的手里,轻声说道:“臣妾可管不了那么多,高明是臣妾的第一个孩儿,是我大唐储君。可是您看看这段时间他过的都是什么日子,处处谨小慎微的,臣妾看着都心疼,锻炼也不是这么个锻炼法吧。”
老李同志无语的眨眨眼睛,张了张嘴,却什么都没说,后宫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长孙的事情,他确实不好多说。
不过自家大小子真的谨小慎微?老王头被气的到现在还在家里躺着起不来床;王通家老四牙被打掉了四颗;吃霸王餐;拆了两位重臣家的房子;带着一大帮二代啸聚长安城……,哦,还有9岁睡了人家小姑娘。
如果这样是谨小慎微,那嚣张跋扈会是什么情况?
感谢各位书友推荐!
喜欢本书的朋友别忘记推荐、收藏,或者打赏一下!^_^
(本章完)
第93章 统一一下()
“学生见过少师。”从老李那里出来,李承乾几乎是昂首阔步回到‘兰若寺’,落落大方的给坐在客座的萧禹施了一礼,便坐到首座,与萧老头对视着,眼中再无一丝以往的游移之色。
萧老头还礼之后同样不语,半晌之后,方才开口缓缓说道:“太子虽有陛下撑腰,然老夫若欲行师道,只怕陛下也无话可说。”
“啊?”李承乾被萧禹说的一愣,有些不明所以。
李承乾呆呆的样子让萧禹的嘴角勾起一丝弧度,不急不缓的继续说道:“陛下对太子之关爱,满朝文武尽皆看的明白,唯殿下自己蒙在鼓中,只是不知今日得了谁的提点,却是明白了!?”
老狐狸啊这是,此时的萧禹哪里还有顽固的样子,那笑容里分明藏着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让李承乾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将话接下去。
“莫非太子真将老夫当成那食古不化的腐儒?”见李承乾不语,老头子谈笑着问道。
“少师,承乾不明白。”老头子和颜悦色,李承乾自然不能再保持刚刚那种老子有靠山的样子来拒人于千里之外,必竟小李在性格上是一个挺平和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为官之道,也有自己的作人准则,这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老夫真的像太子所想一般,只怕早就死的骨头渣子都不剩喽。”萧老头儿双眼盯着眼前的地面,像是在对李承乾说话,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老头子的话几乎将李承乾的三观彻底颠覆,这帮大唐精英到底都是什么变的?为什么每一个人都和书中记载的不一样?难道自己来的是假大唐?
此时的萧禹神态变的有些萧索、落寞,似乎并不在乎李承乾有没有在听,只是自顾自的接着说:“老夫今年五十有三,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很多事情已经看的开了……。”
萧老头像是真的老了一样,絮絮叨叨说了将近一个时辰,其间李承乾有时会插上一两句,但大多数时间是在听老头子讲古。
隋炀帝时候的事情,老李渊时候的事情,有些李承乾知道,有些不知道,不过总的说来,这是一次愉快的谈话。
天色将黑的时候,老子头告辞而去,留下李承乾一个人默默的思考着将来自己的路。
老头子说了很多,但中心思想就一句话:‘谁都别信!’。
这一切对于没有经历过官场的李承乾来说太难了,简直就是要亲命的事,谁都不信那不是活成****了么?
想不通就不想,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懒癌发作的李承乾把所有想法都丢到一边,决定做几天吃饱就睡的猪,理由就是自己病还没好利索。
反正三两天之内,吴辰和‘光头王’怕是回不来,没有这样强力的护卫,李承乾说啥都不会出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至于纥干承基那驴日的反骨仔,李承乾是不敢再相信了,史书上记载就是这王八蛋站出来指认的他。
不管当时具体情况如何,李承乾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虽然这辈子不准备造反,但谁知道丫会不会在别的事情上把自己给卖了。
所以纥干承基虽然一直顶着李承乾侍卫的名头,但干的却尽是些跑脚打杂的活儿,刚刚接了老苏回来,现在又被打发到洛阳去找王玄策,直接远离权利中心,这辈子基本上已经前途‘无亮’了。
这倒霉孩子,现在绝对称的上:‘不知哪辈子得罪了李承乾’,满大唐已经找不出比他还冤的‘窦娥’,要命的是‘这混蛋现在还被蒙在鼓里,一直干的挺起劲。
猪一样的生活过的也不容易,萧老头拿了鸡毛当令剑,顶着太子少师的名头,每天下午必定出现于李承乾的‘兰若寺’。
例行公事般监督其行为,言谈等等一系列的事情,搞的李承乾苦不堪言,终于明白李佑那厮为何要把权万纪干掉了。
这帮老东西真是太烦人了,就连身上挂个玉佩中间的孔是方的还是圆都要管,这让随意惯了的李承乾如何受得了,差点没被老萧逼疯了。
偷偷跑去问长孙,被告知老李可能六月左右才会复起这老东西。眼瞅时间还有一个多月,李承乾不由从心底发出哀嚎,苦难的日子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啊。
“太子,今日非朔、望,殿下又不视事(就是在署衙上班的意思),还请将弁服换下。”
“太子,乘马之服岂可挂双佩,还请摘下。”
“太子……”
萧老头似乎有万千化身一般,不管李承乾走到哪里,只要稍有一对,立时老头子就会出现,然后就是一翻说教,搞的小李同志不胜其烦,最终定下决心,给这老头找点事儿作,否则真没活路了。
心动不如行动,对萧老头儿忍无可忍之下,李承乾准备给老头子找麻烦:“少师,承乾有一事不明,想请少师指点。”
“殿下请说,老夫言无不尽。”萧老头可不认为小李能有什么特别难的问题。
“少师,一步是多少尺?一里为多少步?一斗为多少斤?”李承乾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出言问道。
“这……。”萧老头一下子被李承乾问住了,这事情一直也没有人问过,为什么要知道一步是多少尺呢?这完全就是不同的单位嘛。
“少师,莫不是真的以为步与尺是不同的单位么?两者都是长度,为何不能互相换算呢?”李承乾继续刨根问底的说道。
“这些已经延用数百年,殿下何必如此深究?”萧老头反问道。
“数百年前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现在还在用,少师是否觉得有些不妥?如果一直抱着祖宗留下的东西不放手,我们现在应该还在读竹简,又或者穿兽皮?”
李承乾的言论如果放在宋代以后,完全可以称的上大逆不道。不过放在大唐贞观却并不显的如何突兀和不可接受。
这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一个大融合的时候,唐人的接受能力还没有被那些该死的儒家学说所禁锢,所以萧老头对李承乾话并没什么反感,只是皱眉问道:“殿下想要如何?”
“简单,统一一下。”
上元节快乐!
祝将要开学的朋友们学业有成。
(本章完)
第94章 领悟()
萧老头沉默了,似乎在考虑李承乾所说的可行性。
而李承乾并不想给老萧太多的考虑时间,继续开口说道:“车同轨、书同文、人同论,此为强国之道。我大唐度量单位纷杂不下数十种,难道老大人不认为应该统一一下?”
“这……,待老臣想想。”萧禹轻抚颌下胡须,缓缓说道。
想想?李承乾心中暗暗发笑,这老家伙还真拿自己当9岁的娃娃看呢,竟然玩起套话的把戏。
制定一个全国奉行的标准,多好的出名机会,只要有人问起这个标准是怎么来的,就会有人提起他的制定者。
说起来也算是另一种青史留名,这么大的事情李承乾不信萧老头不感兴趣。
可感兴趣是一回事,从哪里下手又是一回事,这老萧分明就是借着‘想想’的名义来套李承乾的话,想让他多说一些,将来操作起来也好把握大一些。
必竟想要制定统一的度量衡,没有李二的首肯不行,能多作些准备总是好的,至少老李问起来也能有些说词。
奈何李承乾也不是当初刚到大唐时的李承乾,半年的朝堂生活也不是光去睡觉,这种欲擒故纵的把戏当然瞒不过他。
几乎是萧老头话音刚落,李承乾就从椅子上跳下来,朝着老萧施了一礼之后道:“如果老大人且先想想,待承乾去禀明父皇,再请老大人过去商议。”
言罢转身,撒腿就跑。
“太子,太子殿下。”身后传来萧老头的叫喊声,不过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往日那般底气充足,分明就是想的不要不要的,却还要装矜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