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郝连矅镇守幽云,他的妻子新济公主自然也跟着,郝连矅对妻子也是关爱备至,妻子不适应草原的生活,因此他主动申请驻守幽云,如今在幽云的生活,郝连矅的妻子就适应多了,而且每当新济国来进贡一点什么,朴白净总会想到妹妹,给她带过来一些东西,或者派过来一两个服侍她的人。
在郝连矅的府邸,服侍新济公主的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新济国的人,而郝连峻也会打发一些新济国进贡来的人到郝连矅那里,有了家乡来的人,郝连矅忙的时候,新济公主不会因为一个人在府邸之中而寂寞。
在郝连熙,郝连峻,郝连矅三兄弟之中,其实对中原最熟悉的应该是郝连熙,因为郝连熙来过中原,而且对中原文化也最熟知,但是郝连峻最终起用郝连矅镇守幽云,还是让郝连熙在他身边处理政务。
郝连矅来到汉地,他虽然也会说汉地的语言,也识得汉地的文字,但是他更偏向于武,处理政务非他所长,郝连峻也知道这个情况,因此才让康知古与梁陟负责幽云地区的政务以及任命了云州路与燕京路的镇抚使,让郝连矅可以专心防守。
郝连矅既然专心于防守,自然对要经常视察各地防务,这样走的多了,对各地的情况也就了解多了,如今的幽云,看上去是一片荒凉,被刘氏父子糟蹋之后,百姓流离失所,许多都逃亡了,三万人军粮虽然可以自给,但是一打起仗来,府库的存粮可能就不够了。
他找来康知古与梁陟商议如何可以解决这问题。康知古说强兵先在富民,如今百姓尚未安定,一时也无可奈何,梁陟久在幽州,他说如今许多百姓被豪强地主收为奴仆,如果能让他们重新回到土地之上,幽云的情况会有改观。
郝连矅觉得这主意不错,打击豪强地主,增加自耕农,历来是中原王朝的一种手段,可是怎么打击豪强地主呢,这些人横行乡里,抢龙压不过地头蛇啊。
此时梁陟说,这些人多横行乡里,不法之事甚多,因此恳请大王申明法度。于是郝连矅提请郝连峻,在幽云地区行经过修改后的大雍律法,郝连峻同意了。于是就在打败虞昌勖之后,大规模的对不法豪强地主的整肃开始了。
许多豪强地主被拿下因为横行乡里被拿下,他们家里的奴仆恢复自由身,他们的土地被分给这些奴仆,有一些人看清楚形式,主动把家里多余的奴仆释放,以求平安。
豪强们没想到好不容易送走了时不时敲诈他们的刘仁光,就迎来了直接要他们命的郝连矅,没想到他们会如此倒霉,人生不幸,让他们如此悲惨,多少乡里的豪强几天之内从豪强变囚犯,最后人头落地。
国家需要自耕农,自耕农承担国家的兵役,徭役与赋税,如果豪强把自耕农全部变成佃农,那么就会对国家的税收等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国家就必须想办法打击豪强地主,确保自耕农的数目。
大乾进入幽云,自然要把幽云变成大乾稳固的地盘,也要依靠幽云地区的自耕农为大乾提供军粮与赋税,自然需要大量的自耕农,因此打击豪强地主势在必行,只是这么迅速,让许多人没有想到。
也的确,郝连矅不懂得什么温文尔雅,他是军人,自然雷厉风行,而且他不像刘仁光,需要依靠这些地头蛇,有郝连峻做他的后盾,郝连矅行事自然有底气的多,也容易的多。
打击豪强的行动也加强幽云地区的治安,因为此时幽云地区随着这帮子横行乡里的人被干掉,治安自然提升,同时因为治安的提升,往来商旅也就多了,街市逐渐繁荣,燕京的市场之内没几天都会有新开的铺子,贩卖来自辽东,西域,漠北以及新济,泰卢的货物,不少老人仿佛看见了年轻时的大雍景象。
(本章完)
第85章()
世间许多人在追求权力,虽然有权力的是少部分人,但是谁都想掌握权力,有了一些权力就想要更大的权力,因此总会为了权力而产生各种斗争。
蜀国皇帝王佶在与岐国之战之后,因为唐元裕有战功,让唐元裕回CD,复任枢密使。
而与唐元裕素来不和的太子王元英就寻找唐元裕的过错,在朝廷上逐条分列这些过错,对王佶说唐元裕不应当再掌管国家机密要事,王佶看到太子与重臣如此不和,很不不高兴。
蜀太子王元英,生就了一张公猪嘴,牙齿外露,眼睛斜视,可以说是一张极不好看的脸,但是他为人机警灵敏,通晓诗书,善于骑马射箭,不过性情上就是褊狭急躁,多疑残忍。
蜀主王佶命大臣杜广庭选择学问纯正、性情安详、有德行的人,让他们侍奉太子。
杜广庭推荐许多儒生让他们去东宫辅佐太子,但是太子与他们未曾交淡过,每天就与乐工和下人嬉戏玩耍,没有丝毫节制,属官没有人敢于劝谏太子的。
秋七月,王佶将要在七夕那一天出去游玩。就在王佶出发的前一天,太子王元英召集诸王及文武大臣在一起设宴饮酒,集王王翰、内枢密使潘峤、翰林学士承旨毛温锡没有到,太子勃然大怒,说:“集王不来,一定是潘峤与毛温锡从中挑拨离间。”
大昌军使徐尧、常虔,一向为太子所亲近信任,依次斟酒劝饮之间,多次瞪着太子少保唐元裕,唐元裕畏惧而起身离开。
等到七夕早晨,太子入宫禀报王佶说:“潘峤、毛温锡挑拨离间我们兄弟。”王佶大怒,命将潘峤、毛温锡贬官放逐,任命前武泰节度使兼侍中潘沆为内枢密使。
太子出宫以后,唐元裕入宫进见,王佶就把把刚才这事告诉他,唐元裕说:“太子图谋作乱,这是想要召集诸将、诸王,用兵禁锢他们,然后发动叛乱罢了。”
王佶产生怀疑,于是七夕不出去游玩了。唐元裕请召驻防营兵进宫值宿警卫,王佶应允。CD城内外戒备森严。
太子王元英开始没有做准备,听说唐元裕召集军队,于是带领甲士进行自卫,逮捕潘峤以及毛温锡,打他们几乎至死,把他们囚禁在东宫里;又逮捕CD尹,把他囚禁在得贤门。
第二天,徐尧、常虔与各率自己所属的军队随从太子进攻唐元裕。到达清风楼,唐元裕带领驻防营兵出来抵御战斗。不想在作战的过程中,唐元裕被乱箭射中。太子的军队追赶到城西,把唐元裕杀死,并杀死驻防营兵很多,CD城内外惊慌扰乱。
内枢密使潘沆向前蜀主王建进言说:“太子只是与唐元裕争夺权力罢了,没有其他心思。陛下应该当面告谕诸王文武大臣来安定国家。”
王佶于是召兼中书令王侃、还有王贺及前利州团练使王鲁,命他们发兵讨伐发动叛乱的徐尧、常虔等人。王侃等在西球场门列阵,兼侍中王黯自大安门攀梯登城,进入宫内,与徐尧、常虔在会同殿前面进行战斗,杀死数十人。徐尧战死,常虔与太子逃奔龙跃池,隐藏在战船中,过了一晚。
早上,太子从战船中出来,向船夫讨饭吃,船夫把这事报告王佶,王建急忙派遣集王王翰前去慰问安抚。来到龙跃池时,太子已被他身边的卫士杀死。王佶怀疑是王翰杀了太子,痛哭不止。
官员们担心发生事变,恰巧有官员进呈要慰谕军民的意见,读到关于不对悖逆作乱的人实行杀戮,将要贻误国家的大计的话时,王佶止住涕泪说:“朕怎么敢因私情危害国家公事!”于是,颁布诏书,废黜太子王元英为平民。
此时王翰奏请把亲手杀死太子的人斩首,结果王元英左右有几十个人被杀,降职流放的人很多。
之后,内枢密潘沆屡次请求立太子。前蜀主王建认为雅王很像自己,信王才思敏捷,想要从其中选择一人立为太子。
当时郑王王元衍年龄最小,他的母亲徐贤妃深受王佶宠爱,因此想要立自己的儿子,派人示意同平章事张戈上表请立王宗衍。
张戈在夜里把写好的表章给功臣王侃等看。欺骗他们说是承受了王佶的密旨,众人都署了名。王佶同时让相面的人观察各个儿子的面貌,相面人也迎合所谓的密旨说郑王相貌最尊贵。
王佶以为众人确实想要立王宗衍为太子,不得已答应了他们,不过还是对大家问到:“王衍年幼懦弱,能够胜任他的职务吗?”
不过最后还是立王元衍为太子。受册完毕,潘沆以朝廷没有什么事情,声称有病,请求告老辞官,王佶不准许;潘沆流着眼泪坚决请求,才答应了他。国家有了大的疑难事情,常派遣使者到他家里请教。
一场宫廷喋血,蜀国换了太子,太子是国之储君,轻易换不得,但是这一次王佶换了太子,只是内心颇多伤感,几天之间,仿佛老了十岁,再也灭了当年那样的精力。
可是王元衍毕竟是小儿子,许多皇子不会服气,其实已经酝酿了更多的宫廷喋血,其中一个一直不显山不漏水的皇子,宁王王元仁,他是王佶几个亲儿子里面最默默无闻的。
王元仁的母亲出身贫微,被宋武帝王佶收她为妾,到给刘裕生了王元仁,时年她已近四十岁了。王佶对她们母子毫无感情,后来,王元仁的母亲因为犯了一些小错,刘裕谴责,郁闷而死,终年四十二岁。
王佶即位为皇帝后追赠王元仁为婕妤。王元仁最终被封为宁王,只是比起其他王,宁王是最可怜的,封王的时间晚,府邸也简陋,府中也没多少仆人,比起普通富户都可能不如。
但是王元仁从小刻苦读书,只是在众兄弟面前,因为不受宠,他也表现的十分平庸,封王建府之后,也只是在府中深居简出,与朝中群臣也没什么交往,但是他却有着当皇帝的野心。
(本章完)
第86章()
有一些事情,是人不能预料的,正如朴昌玉说的,朴白净的身体一入秋就不行了,已经开始卧床不起了,这时候,一件事情传到新济国,朴白净的病更重。
朴白净卧床不起的消息经国昔奈忽传到了大乾,朴春秋一看机会来了,就想着如何回国继承岳父大人的位置。按照新济国传统,新王需要议政会议推举,在新济国的历史上,很少有立太子的。
如今朴白净病得不轻,选择接班人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了,议政会议分城几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打破品第制度,立一个真品贵族为新王。
第二种意见就是立一个圣品女王,这在新济国历史上也不是没有,也不算破例。
第三种,就是迎接朴春秋回国即位,当然这也是无可奈何的。
三种意见摆在金脱解和朴白净面前,眼看朴白净是身体越来越不好了,去年还能支撑去完成接见大乾使节,今年入秋,已经做不到了,大乾派人,只能金脱解代为接待,这让大乾断定他已经不行了。
金脱解思来想去,打算行第一种,不过暂时行第二种,因为第二种是有先例可寻,随后再凝聚大家的共识,改了新济国自古以来非圣品不王的制度。
但是此时大乾一纸任命状已经打乱了金脱解的安排。大乾皇帝郝连峻下令,封朴春秋为宁海军节度副使,做大乾宁海军节度使朴白净的副手。
朴白净是新济国王,但是也是大乾的宁海军节度使,也就是说新济国就是大乾的宁海军,那么如今朴春秋做节度副使,就是要他做副王,自然就是要他做太子了。
此时大乾尚书左仆射韩若冰向郝连峻作出这个提议,一来是朴春秋找到他,二来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朴春秋在新济国无根无基,必须依靠大乾,这样就可以把新济国牢牢控制在大乾手中。
这一下出问题了,朴春秋是宁海军节度副使,也就是大乾直接给新济国挑好了答案,第三种,朴春秋即位。
金脱解与朴昌玉自然不想让大乾完全控制新济国,因此现在还需要朴白净振作起来,眼看虞太后的生日又要到了,朴昌玉再一次去大乾,希望可以让郝连峻改变他作出的决定。
同时国内也必须加强一下戒备,防止再有什么重要的,不想让大乾知道的消息传到大乾,但是金脱解没想到昔奈忽已经投靠大乾了,虽然金脱解知道昔奈忽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但是没想到如今在勾结外国。
朴春秋已经和昔奈忽搭上线了,朴春秋答应昔奈忽,只有昔奈忽帮朴春秋即位,朴春秋就让昔奈忽当上大等,掌控议政会议,赐予千亩良田,成为新济国第一富豪。因而昔奈忽把新济国的事情源源不断通报给朴春秋。
金脱解严控从新济国去其他国家的人,朴白净也支撑的病体,在大家面前露脸。但是朴白净现在是靠着名贵的药材撑着的,因此不可能长久,关键就在于朴昌玉能不能劝郝连峻放弃。
很遗憾,朴昌玉没有能够劝郝连峻改变主意,反而郝连峻要朴昌玉护送朴春秋回国,去担任副使,朴昌玉也想过让朴春秋路上出意外,但是这一旦出现意外,大乾就有借口了,王芳远虎视眈眈,这可是一大危机。
朴昌玉还是比较镇定的,他对郝连峻说到朴春秋离开新济国已久,恐怕不是最佳人选,况且现在朴白净还年轻,自然以后会有王子诞生,自古都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哪有女婿即位的。
朴昌玉以为郝连峻不知道新济国的情况,但是因为有了昔庾信和石仁洽的恶补,郝连峻已经对新济国是有了许多了解,便说出了新济国历代国王之中,还真有女婿继承王位的。
这也是品第制度造成的恶果,为了保证王位在自己家中世袭,新济国历代王都想办法让自己兄弟的孩子们变成真品,同时自己的孩子是圣品,为此近亲结婚就屡见不鲜了,像朴鹏知的父母就是近亲,朴春秋的父母也是如此。
近亲结婚的恶果就是圣品加速减少,就算有孩子,生病夭折的概率也很高,因此如今圣品出身的男子真的快要灭绝了。谁都知道朴春秋有资格即位,谁都知道现在的情况也唯独是他即位,但是大部分人都不愿意看到朴春秋回国即位,因为那是多可怕的事情,大乾的手将牢牢控制新济国。
朴昌玉自己劝不住,想找石仁洽,但是石仁洽也不会理睬他,看来大乾已经打定主意了,那如果抗命就是一场战争,新济现在百废待兴,与大乾作战,胜算有多少,大家心里清楚,最终朴昌玉对郝连峻说,让他先回新济国打前站,好准备迎接朴春秋。
朴昌玉回到新济国,告诉金脱解大乾主意已定,恐怕改不了,现在只希望大王可以振作了。
也许是上天怜悯,到了大乾元贞三年的春天,朴白净的身体慢慢有所恢复了,可以勉强支撑去主持朝议了,也许真的是上天垂怜,但是这种高兴仅仅维持了很短的时间。
因为很快朴白净的身体就已经真的什么都做不了了,眼看离去的日子就要到了,大乾又派来使者探问朴白净的病情,现在让朴白净起来接见使者,都已经不行了,瞒已经什么都瞒不住了。
因此决定新济国命运的议政会议召开了,他们要在朴白净死之前,赶快为新济国立一个王位接班人,众多真品贵族可能一下子看到了希望,是啊,也许历史就从此刻转折,品第制度的不公平即将开始被打破。
虽然品第制度不是一个好的制度,但是他的出现不是无缘无故,这维持了数百年的制度一下子打破,困难也是不小,因此金脱解也没有勇气说就此打破品第制度,圣品为王这一数百年的铁律,哪有说破就能破的,他会带来一系列问题。
(本章完)
第87章()
朴昌玉无法劝说郝连峻,只能通过议政会议确定新的新济国的接班人,一说到立谁为接班人,那大家的意见就很多了,因为一旦真品有资格进入候选人的圈子,那么自然多了许多选择。
朴昌玉此时在想要不要公开朴鹏知的身份,但是一旦公开,必然引起轰动,甚至会有人认为这是朴昌玉的谎言,故意要把王位给朴鹏知,好让他自己掌权。
眼看着朴白净是一天不如一天,金脱解想要立圣品女王这个方案又被许多人否决,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子太麻烦,既然迟早要改,索性现在就改。
是啊,那可是给了许多人机会的事情啊,自然许多人不喜欢磨磨蹭蹭,要改现在就改,这是多少人希望看到的事情啊,如果立了一个女王,也许很多人就是错过一次之后,再无机会,金脱解没有称王的野心,可是别人有啊。
国王也罢,皇帝也罢,都是一个国家的至尊之位,多少人抢破脑袋,都要坐上那冰冷并无温度的王位,为了这王位,父子,兄弟之间骨肉相残自古不绝于耳。
不要说其他的,就单单是新济国,就已经有了金儒礼之乱,朴南解之乱,两次为了王位而出现的血雨腥风,把新济国折腾了两回,到如今新济国变成了满目疮痍,仰人鼻息。
权力真的可以异化人性,有多少人能抵挡权力的诱惑,更何况是那至尊之位,没有人可以抵挡这个诱惑,因为这实在太过于诱人。
就在新济国面对王位接班人争来争去没有结果,郝连峻也把注意力放到新济国的时候,南边吴国和越国这对老冤家打了起来。
战局的开端是吴国淮南节度副使陈章进攻荆南节度使高季孙,可是没有攻克就返回驻地,楚王张建锋此时也受到吴国的威胁,于是发兵帮助荆南,荆南军队便与楚王张建锋的军队在荆江口会合来拦击。陈章知道情况后,把二百艘船并列连接成一列,夜间过江,荆南、楚二镇军队急忙冲出追赶,没能追上。
打荆南不行,吴国就派行营招讨使李洮率领二万军队从千秋岭出来,进攻越国。越王明汉宏命他的儿子湖州刺史钱文瓘为北面应援都指挥使,率兵前去救援;再派人为为招讨收复都指挥使,率领水军进攻吴国以分散吴军的兵势。
一看越国派来军队与吴军对峙,吴国派遣宣州副指挥使花谦率领军队驻防广德,将要再次侵犯越国。钱文瓘便率兵前去攻打。很快钱元瓘就率兵攻克广德,俘虏花谦。
此时楚王张建锋一看吴国和越国打起来了,就派人率领水军侵犯吴鄂州,吴任国就派池州团练使为水陆行营应援使,但是吴军还没有到达,楚军就退走,因为张建锋的命令是如果吴军来援,立刻撤退。
之后,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