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样,闽地在刘信通的治理下,可谓太平无事。同光三年刘信通去世,以儿子刘延翰为接班人。
而在泰卢国,泰卢王王芳远也撒手人寰。在大乾元贞十四年年初,王芳远的妻子安平公主病逝。
人往往对拥有的漠不关心,对失去的却倍加留恋。安平公主去世之后,王芳远突然失去了温情默默的妻子,失去了知己,也失去了精神支柱。
居然就在安平公主去世之后的两个月,王芳远得了重病。他感动自己可能也来日无多,赶快派人去大乾大突勒国接来王陶。
终于在王芳远去世之前,王陶回到了泰卢国。只是这时候的王陶已经不是去大乾时候的样子,完全是突勒人的打扮。就算郝连峻也会穿着中原服饰。但是王陶喜欢游猎,因此穿的自然是更适合打猎的服装。
王芳远把王陶叫到病床边,交代了后事,并且安排白玄庆为托孤大臣。把泰卢国幼主托付给白玄庆,希望他能辅佐幼主,完成他未尽的志愿,早日完成三国的统一。
可是王陶对王芳远的嘱咐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虽然嘴上答应下来,实际上却什么也不去做,只想自己当国王之后,能有什么可玩的。
大乾元贞十四年十二月,王芳远安排完一切之后走了。留下一片江山给了王陶,但是此时的泰卢国危机四伏。而王陶即位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后宫把他父亲留下的美女,只要他看上的,挨个享用了一边,完全不理朝政,泰卢国的未来因为王陶,充满灰暗。
(本章完)
第142章()
时间到了同光四年春季正月,魏王虞继岌派遣李彦带领人马把王宗衍及其家族、百官数千人送到洛阳。
此时的河中节度使、尚书令虞继麟(朱谦)依仗自己和虞昌勖是老朋友,而且有战功,虞昌勖给他的待遇也很丰厚,但苦于那些伶人宦官经常向他求乞而且贪得无厌,于是就拒绝不给。
大军征讨蜀国时,虞继麟检阅部队,派他的儿子虞令德率领部队跟随着他们。伶官和宦官们诬陷他说:“虞继麟听说大军将要出发,他认为是来讨伐自己,所以他感到惊巩害怕,并检阅他的部队准备自卫。”
随后他们又说:“郭韬之所以敢在蜀中直傲不屈于人,是他和河中有阴谋,内外相应的缘故。”
虞继麟听到这些话后感到害怕,打算亲自到朝廷里讲个明白,他的亲信们阻止了他。
虞继麟说“郭韬功劳比我高。现在的势态很危急,我得去见皇上,当面说清我对他的忠诚,这样,那些说别人坏话的人就会受到惩罚。”于是虞继麟到了朝廷。
魏王虞继岌将从cd出发,命令任焕暂管留下的事情,等待王元仁的到来。各路军队已部署好,就在这一天里,马颜来到cd,把皇后的告谕拿给李继岌看。
虞继岌说:“大军将要出发,郭韬也没有什么迹象,怎么可以做这种对不起人的事呢?你们不能再说这种话了。况且皇上也没有命令,仅凭皇后的告谕就把招讨使杀死,这样做可以吗?”
李袭等哭着说:“既然有了这种迹象,万一郭韬听说以后,中途发生了变化,那就更不可以挽救了。”
于是李袭等一起花言巧语地向虞继岌陈说利害,李继岌不得已只好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初七早上,李袭以虞继岌的命令召见郭韬议事,虞继岌上楼躲避。郭韬刚要上台级,跟随虞继岌的人就用铜锤击碎了他的头,并杀死了他的儿子郭诲、郭信。外面的人还不知道这件事。
都统推官滏阳李松对虞继岌说:“现在部队将要出发在三千里之外,一开始就没有皇上的命令而擅自杀死大将,大王怎么可以做出这种危险的事情!难道不能忍一忍到洛阳再说吗?”
虞继岌说:“你说得很对,但后悔也来不及了。”于是李松召集了好几个书吏来,登上楼,然后把梯子撤去,假造一个皇帝的命令,又用蜡摹刻了个印盖上,才对外宣谕,这样军中才稍稍安定下来。而郭韬的左右亲信们都逃跑躲藏起来,只有掌书记滏阳人张厉到魏王府痛哭了很长时间。虞继岌任命任焕代替郭崇韬总管军政。
魏王通知李安先行献上蜀国的乐工二百余人,其中有个叫严日的,王宗衍用他为蓬州刺史。虞昌勖问他说:“你是怎么才当上刺史的?”严日回答说:“我用唱歌。”虞昌勖让他唱歌,果然他唱得很好,就答应恢复他过去的职务。
正月十一日,王元仁到达cd。当时刚刚杀死郭韬,人心还没有安定下来,王元仁安抚官民,慰劳赏赐将士,无论他们愿意留下还是离开这里,都顺从其意愿。
马颜回到洛阳,虞昌勖下诏公布郭韬的罪行,并杀他在洛阳的儿子郭说、郭让、郭议,朝廷内外惊骇惋惜,议论纷纷,虞昌勖派宦官们偷偷地去察看情况。
保大节度使是郭崇韬的女婿。宦官们想全部清除郭韬的同党,说:“保大节度使对着诸位将领捋衣出臂,痛哭流涕,为郭韬申冤,他的言辞对朝廷很不满。”
二十三日,虞昌勖把保大节度使拘禁在他的住宅里,不久就把他杀掉了。
此时伶官景井说:“河中有人来告说,虞继麟和郭韬阴谋反叛。郭韬死了之后,又和保大节度使联合谋划。”
同时宦官们一起劝说虞昌勖尽快把他们清除掉,于是后唐帝调虞继麟任义成节度使,当天夜里,又派遣蕃汉马步使朱殷用兵包围了虞继麟的住宅,逼迫虞继麟走出徽安门外面,把他杀掉,恢复他原来的姓名朱谦。
朱谦有两个儿子,朱令为武信节度使。朱锡为忠武节度使。后唐帝下诏让魏王虞继岌在遂州杀掉朱令,让郑州刺史王同在许州杀掉朱锡,让河阳节度使虞绍奇在河中把他的家人杀掉。
虞绍奇来到朱谦的家,朱谦的妻子张氏带领二百余口家人来见虞绍奇,她说:“朱氏宗族该死,但希望不要错误地把平民也杀掉。”
于是把她家的一百多名奴仆分出来,另外一百多口族人就走上了刑场。张氏又拿出虞昌勖颁赐给朱谦的世代可享受特殊待遇的铁契来给虞绍奇看,并对虞绍奇说:“这是皇上去年赏赐的,我是个妇道人家,不认识字,不知道这上面写的是什么。”
虞绍奇为之感到惭愧。朱谦的旧将等七人,当时都是刺史一级的官,也都作为同族而被杀掉。
如此,两个有功之臣就被别人的流言蜚语和故意陷害而落得死于非命的下场。这是一种悲哀。虞昌勖得了天下,但是却不能好好治理,宠幸伶官与宦官。他们是皇帝身边的近人,能方便和皇帝说上话,但是虞昌勖却不知道偏听则暗的道理,对他们的和深信不疑。朱宏贞宠幸小人导致亡国,现在有人觉得虞昌勖可能还不如朱宏贞。
当时洛阳中各军饥饿困迫,编造了些谣言,伶官们收集起来告诉虞昌勖,所以朱谦、郭韬都因此遭祸。
成德节度使兼中书令虞嗣源也属于被谣言中伤的一类人物,虞昌勖派遣朱殷去侦察他。朱殷私下对虞嗣源说:“你的功业,威振皇帝,应该自己安排一个归宿,离开是非之地。”
虞嗣源说:“我的良心没有对不起天地的,不管是祸是福,都没有什么可躲避的,全靠命运的安排了。”当时是伶人宦官掌权,有功劳的故旧都不能自保,虞嗣源已有多次处于危险地位,全靠宣徽使李宏及其左右的保护营救才得以保全。
魏王虞继岌留下马步都指挥使陈留人李罕、马军都指挥使东光人潘嗣、左厢都指挥使赵隐、右厢都指挥使浚仪人张業、牙内指挥使文水人武漳、骁锐指挥使平恩人李厚戍守在cd。
二十八日,李继岌从cd出发,命令虞绍琛率领一万两千人为他的后援部队,在路上行进或休息时,经常和中军相距三十里远。
(本章完)
第143章()
虞昌勖杀了郭韬,但是当时天下的人还不知道郭韬的罪行,民间传讹说:“郭韬杀死了虞继岌,在蜀自己称了王,所以才把他的全家杀掉。”
朱谦的儿子朱徽当时是澶州刺史,虞昌勖秘密命令邺都监军史琼去杀死了他。看守城门的人对邺都留守王言说:“史琼半夜骑着马出了城,没有说他向哪里去。”
此时又有人传讹说:“皇后把虞继岌的死归咎于皇帝,已经把皇帝杀死了,所以火急召见史琼去商量事情。”人们对此感到更加惊骇。
当时魏博指挥使杨安仁正带兵从北边撤防回来,接到了虞昌勖让他驻守贝州的命令。他的部下皇甫军和他的朋友在夜里赌博没能赢,因为当时人心不安,他自感怀才不遇,于是想要乘机作乱。
他威胁杨安仁说:“主上所以能够占有天下,全靠我们魏博军的力量。魏博军将士不曾脱去铠甲、战马不曾解下马鞍已经有十多年了,现在天下已经平定,天子不但不想我们过去的功劳,反而更加猜忌我们。我们刚刚在边远的地方戍守了一年多,好不容易朝廷下令把我们换回来,离家已经很近了,却不让和家人相见。现在听说皇后已经杀了皇帝,京师大乱,将士们希望和你一起回去,并且请求你上表朝廷。如果天子有福没死,兴兵讨伐我们,凭我们魏博的兵力足以抵御他们,怎么能知道这不是重新获得富贵的机会呢?”
杨安仁不从,于是皇甫军杀了杨安仁。皇甫军又威胁一个小校官,这个小校官也不从,皇甫晖又把小校官杀死。效节指挥使赵礼听说已叛乱,衣带还没来得及系就翻墙逃跑,皇甫军追上他,拉住他的脚把他从墙上拖下来,把杀死的两个人头给他看,赵在礼害怕就顺从了他。
于是魏博叛乱的军队就奉赵礼为统帅,焚烧抢掠了贝州。第二天早晨,皇甫军等保护着赵在礼向南直奔临清、永济、馆陶,他们所经过的地方都被抢劫一空。
随后这一天晚上,有人从贝州来报告说乱军将侵犯邺都,都巡检使孙泽等急忙到了史琼那里,请求授予武器登城防备。史琼怀疑孙泽等有其他想法,说:“报告的人说乱贼今天到了临清,按照里程计算,六日晚才能到这里,到时再做防备也不晚。”
孙泽说:“乱贼既然已反叛,一定乘我们没有防备的时候日夜兼程,怎么肯按里数来走呢?请仆射率领大家登上城墙,孙泽我招募一千精壮兵士埋伏在王莽河畔来袭击他们,贼势被我们挫败,一定会逃散,然后可以全面讨伐他们。如果一定要等他们来到城下才作防备,万一有内奸和他们相呼应,那就危险了。”
史琼说:“只需用严兵守城,何必出去迎战?”当天晚上,乱兵的前锋攻打邺城北门,弓弩乱发。当时史琼所率部属在北门楼上,听到乱兵的呼喊声,当时就被吓散了。史彦琼单人匹马逃奔到洛阳。
二月初五,乱兵进入邺都,孙泽等人奋力抵御,不能取胜,于是都逃跑了。赵礼占据了宫城,安排皇甫军和军校赵井为马步都指挥使,放纵士卒大肆抢掠。
留守王言正伏案准备召集官吏来起草奏书,没有人来,王言很生气,家人对他说:“乱贼已经进入城内,在街市上又杀又抢,官吏们都逃散了,您还叫谁呢?”
王言惊讶地说:“我从来不知道这个情况。”他要人备马,但是他府邸里面的下人早已经逃走了。
于是王言就只能带领他左右的官吏走出府门拜见赵礼,拜了又拜,向赵礼请罪。赵礼也回拜了他们,说:“只是士卒们想回家,尚书重德,不要自己卑躬屈膝!”安慰了他们一番就把他们送走了。
大家推举赵礼为魏博留后,把他的情况上奏给虞昌勖。北都留守张先的家在邺都,赵礼用丰厚的礼物抚慰了他的家属,然后派遣使者送给来引诱张先,张先连信都没拆就把使者杀了,然后向朝廷报告。
二月初八,史琼到达洛阳。虞昌勖问枢密使李宏谁可以任为大将,李宏再次请求起用虞绍钦(段宁),后唐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命令李绍钦逐条送上他的计谋策略。
虞绍钦所请求使用的将佐们,都是魏国的旧将领,也是他所喜欢的人,虞昌勖对此很怀疑,于是此事就作罢了。
刘皇后对虞昌勖说:“这是一件小事,不必麻烦大将,虞绍荣就可以办到。”
于是虞昌勖命令归德节度使虞绍荣率领三千骑兵到邺都抚慰赵礼等人,使他们归顺朝廷,同时征集各路部队,以防备他们不服招抚。
在蜀地这一边,郭韬被杀时,虞绍琛曾经对董章说了一些话,大意是说他与郭韬勾结。董章听到后很害怕,认罪道歉。
此时魏王虞继岌的军队回到武连,遇到虞昌勖的使者,把朱谦已经被杀死的情况告诉了虞继岌,同时传令董章率领部队到遂州去诛杀朱令。
当时虞绍琛率领的后援部队在魏城,听到这个情况后,认为虞昌勖不委派自己去杀朱令而委派董章,感到非常惊讶。不一会儿,董章的军队经过虞绍琛的军队的防区,董章没有拜见虞绍深。
虞绍琛非常生气,借酒对诸位将领说:“皇上南面夺取大梁,西面平定巴、蜀,都是郭韬的计谋,我的战功。至于背叛魏国,归顺皇上,并和皇上一起牵制夹击敌人,最后攻破梁国,这些是朱公的功劳。现在朱、郭二人都被无罪灭族,回到朝廷,就轮到我了。冤枉啊!天啊!怎么办呢?”
虞绍琛所率部队大部分是河中士卒,河中将焦武等在军门口放声痛哭,并说:“西平王朱谦有什么罪过,满门被诛杀!我们回去就一样会被诛杀。”
这一天,魏王虞继岌到达泥溪,虞绍琛到剑州派人告诉虞继岌说:“河中的将士不停地号哭,他们想叛乱。”
二月初九,虞绍琛从剑州率兵回到西边,自称西川节度、三川制置等使,并向cd发出檄文,声称自已奉诏代替王元仁,并招告蜀中百姓,三天之内来了五万人。
魏王虞继岌到达利州,虞绍琛派人拆了桔柏津的浮桥。虞继岌听说以后,任命任焕为副招讨使,率领七千名步兵骑兵,和都指挥使梁涵、监军李安追击讨伐他。
(本章完)
第144章()
虞绍荣接到虞昌勖的命令,带兵到达邺都,攻打邺都南门,并派人以皇帝的诏书宣谕赵礼等人。【:“将士们思念家人擅自回来,虞公如果能真诚善意地陈奏皇上,能够免除我们死罪,我们敢不悔过自新!”于是把虞昌勖的命令告诉了全军将士。
史琼指手画脚地大骂说:“你们这些死贼,攻破城以后把你们身砍万段!”
皇甫军对大家说:“从史琼的话来看,皇帝是不会饶恕我们的。”因此聚众彭噪,抢过皇帝的诏书撕碎,坚守在城上的女墙边抵抗朝廷军队。
虞绍荣攻城不利,把这些情况报告了虞昌勖,虞昌勖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攻下城的那一天,一个活人也不能留下。”于是调集各路军队讨伐。二月十四日,虞绍荣将军队驻扎在澶州。
二月十六日的夜晚,大雍内部又发生了一件事情,从马直军士王汶等五人杀死了军使,阴谋作乱,后来虞昌勖把他们抓住杀了。
当时的从马直指挥使郭谦,本来是个唱戏的,艺名叫郭高,虞昌勖与魏军相持在德胜的时候,召募勇士来**魏军出战,郭谦应召,俘获斩杀魏军士卒而还,因而虞昌勖对他更加宠爱。
虞昌勖选择勇敢善战的人作为他的亲信部队,分别设置了四个指挥,号称从马直,郭谦因战功累累,从军使一直升到指挥使。当初郭韬刚掌权时,郭谦把他当作叔父来侍奉他,睦王虞存把郭谦当作养子。郭韬、虞存获罪以后,郭谦曾多次用自己的钱财来犒赏从马直的各军校,对着他们痛哭流涕,说郭韬死得冤枉。
等到王汶作乱时,虞昌勖开玩笑地对他说:“你辜负了我而站在郭韬、虞存一边,又教王汶造反,你打算干什么呢?”
郭谦更加害怕。退朝后对各位军校说:“主上因王汶作乱,等邺都平定以后,要全部把你们坑杀。现在你们把家中所有的财产应当全部买成酒肉,尽情吃喝吧。”因此,虞昌勖的亲军士卒们都感到心里不安。
二月十九日,在邺城的虞绍荣用各道的士卒再次攻打邺都。二十二日,副将杨霸率领数百名士卒登上了邺都城,因为没有后援,杨霸等都战死。
乱兵知道罪不可赦,因此一直坚守战斗,没有一点投降的意思。朝廷对这件事十分忧虑,每天都派使者催促魏王回来。虞继岌让中军精锐的部队都跟随任焕讨伐虞绍琛去了,他留在利州等待他们,所以未能东回。
虞绍荣讨伐赵礼长时间没有战功,同时叛军还占据了邢州,李绍荣也未能攻下。沧州的军队发生动乱,小校王戡率军讨伐平定了沧州,就自称留后。
河朔地区的州县接连不断地有人来报告发生动乱。虞昌勖打算亲自率军去讨伐邺都,宰相、枢密使都说京师是国家的根本,皇帝的车驾不能轻易出动,虞昌勖说:“诸位将领中没有人可以派出去了。”
此时大家都说:“虞嗣源是最有功劳的旧将。”虞昌勖心中忌恨虞嗣源,于是说:“我爱惜嗣源,想留他在宫中担任警卫。”
大家又说:“别人就都不行了。”
忠武节度使张全宗也说:“河朔事多,时间长了就会变成大的忧患,应当让虞总管去讨伐。如果依靠虞绍荣等人,恐怕看不到他们成功的日期。”
李宏也曾多次说这件事,虞昌勖因为内外都推荐李嗣源,所以,在二月二十六日命令虞嗣源率领皇帝的亲军前去讨伐邺都。
而在蜀地一边,董章率领二万士卒驻扎在绵州,正遇上任焕讨伐虞绍琛的军队。虞昌勖派遣中使崔琛到cd,遇上了虞绍琛的军队,欺骗他们说:“我奉皇帝命令来见王元仁,你如果能延缓一下,自然能得到蜀地。”
他到了cd,劝王元仁作好战斗准备。王元仁挖战壕,树栅垒,并派马步都指挥使李罕率领四万人、骁锐指挥使李厚率领二千人去讨伐虞绍琛。
李厚召集大家说:“有年轻体壮勇敢善战而又想立功求得富贵的人站在东边,年老有病、害怕而且厌倦行军打仗的人站在西边。”最后率领选出的七百士卒出发。
这天,任焕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