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争夺录-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外面在打仗,但是有些事情定了,就要做,比如虞嗣源皇子虞从厚娶孔盾的女儿为妃,就要举行婚礼,孔盾因此有机会去了大梁做东都留守,他用厚礼巴结王德妃的同党,请求让他一直留在大梁。

    安诲把他的情况全部上奏给虞嗣源,极力排斥他留在大梁,婚礼办完,就催促命令他回到自己的镇所。并让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王立以同平章事衔,出任平卢节度使。

    与此同时吴国派遣使者向楚国请求和好,并请求归还王章。楚王马建锋把他们送回去,并派许勋为他们饯行。许勋对他们二说:“楚国虽小,旧的大臣老的将领们还都健在,希望吴国不要打什么主意。一定要等到马驹争夺马厩时,然后才可以谋取。”

    当时马建锋有很多宠幸的宫人,嫡庶不分,他的儿子们也骄横奢侈,所以许勋才特地讲了这番话。

    天成三年六月初八,高季孙又请求向吴国称臣,吴国给高季孙进爵为秦王,虞嗣源诏令楚王马建锋讨伐高季孙。马建锋派许德勋率兵去攻打荆南,派他的儿子马范为监军,驻在沙头。

    高季孙的侄子云猛指挥使高嗣单人匹马到了楚军的营寨前,请求和马范一决胜负,想着来一个单打独斗,大家都是王族,来一场堂堂正正的战斗,但是马范又不是什么武痴喜欢单挑,他让副指挥使廖齐出去和他交战,把他杀死了。高季孙听说之后感到很恐惧,第二天,请求和楚军和好,许勋才率兵回去。

    荆南节度使高季孙因为惊吓和恐惧,得病卧床,命令他的儿子行军司马、忠义节度使、同平章事高诲暂管军府事。不久之后,高季孙去世。吴国皇帝任命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任侍中。

    (本章完)

第161章() 
    虞嗣源当了皇帝,因为有虞昌勖和朱宏贞两个反面教材,折腾早已经战乱不止的中原,因而他决心做一个好皇帝。

    虞嗣源手下的官员史馆修撰张远上书说:“我见先朝时,皇弟、皇子都喜欢乐舞艺人,进门就给姬妾装饰打扮,出门就夸耀自己有仆人骏马。这些人的习尚如此,怎么能成为贤人呢?诸位皇子应当精心选择好的老师,命令皇子躬身拜他们为师,而且恭恭敬敬地侍奉他们,请他们讲习礼义的经义,论述国家安危的道理。古代人君一即帝位就立太子,是为了明确嫡庶的区别,阻塞祸乱的根源。现在却是通过占卜来确定继承人,我不敢轻率地议论,至于降恩赏赐,婚姻省侍等,嫡庶长幼,应有区分,明确等级权威,杜绝他们心中的侥幸的希望。”虞嗣源很赞赏他的说法,但没有能付诸实施。

    其实此时虞嗣源内心早已经确定一个人做他的接班人了,那就是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虞从荣。可是虞从荣是一个年轻骄傲的人,不亲自处理政务,虞嗣源只能派遣一个平时和李从荣相处比较好的亲信去和他住在一起,让这个人心平气和地劝说和引导他。

    这个人私下对虞从荣说:“河南尹虞从厚恭敬善良,礼贤下士,有老练成熟的风度。您年龄比他大,应当鞭策激励自己,不要让名誉低于河南尹。”

    虞从荣听了很不高兴,回去以后,就对他手下步军都指挥使杨权说:“朝廷的人们都推崇虞从厚而说我的坏话,要废掉我吗?”杨权说:“相公您手里掌握着强大的权力,而且有我杨权在,有什么忧虑的呢?”因此杨权劝说虞从荣多招募士卒,修理好武器,暗中为巩固自己而做好准备。

    杨权又对那个皇帝虞嗣源派来的亲信说:“陛下经常称誉虞从厚而贬低虞从荣,我们难道就不能帮助他吗?”这个人感到害怕,于是就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北都副留守冯可道,冯可道又秘密上奏给后唐帝。虞嗣源召杨权到朝廷,因为虞从荣的缘故,没有治他的罪。

    天成四年正月,冯可道到朝廷任宣徽使,他对虞嗣源说:“虞从荣性情刚愎而且轻举妄动,应当选择德高望重的人去辅佐他。”

    此时在北方战场赵都、秃馁打算突破包围逃出去,但没有能成功。到了二月十三日,定州都指挥使马能打开城门让官军进去,赵都的全家族人都**而死,抓获了秃馁以及突勒二千人。虞嗣源任命任命王球为天平节度使兼任侍中。秃馁被送到大梁,在街市上当众斩杀。

    王球在定州城下,每天用自己的财物慰劳士卒,从开始攻城到攻下城,从来没有杀过一个士卒,三月十一日,王球到了朝廷,虞嗣源称赞他的功劳很大。而王球只是感谢朝廷长期给他运送粮食。

    此时朝廷之内,皇子右卫大将军虞从璨性情刚愎,安诲掌权后,虞从璨不服从他。虞嗣虞巡幸大梁时,任命虞从璨为皇城使,虞从璨和客人们在会节园大摆宴席,酒喝得高兴的时候,开玩笑地登上了御床。安诲上奏请求诛杀虞从璨。虽然是虞嗣源的亲儿子,但是皇帝怎么能忍受别人对他的不尊重呢,这是大不敬的罪,于是虞嗣源赐虞从璨死。

    父亲总是疼儿子的,但是皇子与生俱来就有自己的使命和担当。每一个诸侯都想把自己的江山社稷交给自己的儿子。此时的楚国王马建锋就命令他的儿子武安节度副使、判长沙府的马声知政事,总管国内外军事,从此以后,国家大事先经过马声,然后才报告马建锋。毕竟此时马建锋已经七十七岁了,经历早已经不如当年,进入人生的倒计时,与他同一代的就只有明汉宏了。

    当初,楚国王马建锋用都军判官高羽为主要谋臣,国家依靠他富强起来,邻国都嫉妒他。虞嗣源进入洛阳之后,马殷派他的儿子马范向后唐入贡。

    虞昌勖很喜欢他的敏捷,对他说:“近来听说马氏的政权要被高羽所夺取,今天有你这样的儿子,高羽怎么能夺取呢?”高季孙也用流言在马殷那里诋毁高郁,但是马建锋对他们的话从来不放在心上,给节度副使、知政事马声送去信中,还非常赞赏高羽的功劳和名誉,并希望马声与他结为兄弟。

    有人对马声说:“高公高季孙经常说‘马氏政事都出于高羽’,这是子孙们的忧患啊!”马声相信了他的话。行军司马杨遂是马声妻子的同族人,他图谋取代高羽的职务,每天在马声那里诬陷高羽。马声也曾多次向他的父亲马殷说高羽奢侈越轨,而且广交外面的藩镇,请求把他杀掉。

    马建锋说:“我事业能够成功,全靠高羽的力量,你不要说这些话。”马声坚决请求罢免高羽的兵权,于是高羽补降职为行军司马。高羽对他的亲信们说:“赶快经营老家的地产,我将要告老回乡。马驹渐渐长大,能咬人了。”

    马声听说以后,更加愤怒,第二天,假传马建锋的命令在府舍里杀死了高羽,并张榜告示中外,诬陷说高羽要谋反,同时把高羽的全家以及他的同党全部杀死。

    到了晚上,马建锋还不知道这件事。这一天,天气大雾,马殷对他的左右说:“我从前跟淮河时,每逢杀死那些无罪的人时,大多要出现这种怪现象。难道马步院有冤死的人吗?”

    第二天,官吏把高羽被杀的情况告诉了马建锋,马建锋抚摸着胸口非常悲痛地说:“我已经老了,政事也不是我自己说了算,致使我过去的有功之臣今日横遭这些冤屈。”一会儿又回过头来对他的身边左右的人说:“我怎么可以长久地居住在这里呢?”

    高羽对马建锋的确功劳很大,他曾经建议让楚人将茶叶卖给北方,征其税以为军用。马建锋听从了他,在大梁及荆、襄、唐、郢、复各州设置卖茶的官邸。在此计划下,楚国茶叶可以被船运到北方卖掉,所得的钱又能购买南方缺少的丝绸和马匹。每年还有茶叶二十五万斤作为贡品送给中原朝廷。楚因而开始富庶。

    与此同时同时,高羽让马建锋不对商旅征税,以鼓励楚国境内商业。结果各地商人都来楚国经商。为从中取利,高羽又建议马殷铸铅铁为钱,这样楚国的钱不能在外邦使用,商人只能在离开楚之前购买货物。这使得楚国可以卖掉自己的货物换取缺少的货物,更加富饶了。

    但是高羽虽然有才,但性贪且奢侈,认为自己喝水的井不干净,用银叶过滤,因而被忌恨者弹劾。一次辰州百姓烧制出一条火龙,四面风雷急雨都不能扑灭,龙很快烧成灰烬,但龙角没有烧化,晶莹如白玉。向氏把龙角当宝贝收藏起来,高羽却估其价强行买走。有人说:“高司马这是要祸事了吗,为什么用这种不祥之物来招致厄运?”不久高羽就被诛杀。

    楚国有了这一个小小的动荡,巴蜀则是发生了一件大事。虞嗣源将要去南郊祭祀,派遣客省使李矩以皇帝的命令告示两川,命令西川贡献钱一百万缗,东川贡献钱五十万缗。但两川都推辞说军需不足,结果西川贡献了五十万缗,东川贡献了十万缗。

    李矩是后唐帝当初在藩镇时的一位将领,被安诲器重,他依仗恩宠特别傲慢。他到梓州时,董章置办酒宴招待他,等到中午还不来,因为此时他正抱着艺妓饮酒。

    董章非常生气,跟从董章的士卒们手执武器进了驿站,让李矩站在台阶下面骂他说:“你只听说西川斩杀了李彦,难道说我们不能杀人吗?”李矩痛哭流涕地拜谢请罪,才得以免死。之后又用丰厚的礼物来贿赂李矩,让他回朝后不要讲出这件事。

    李仁矩回到朝廷后,说董章不遵守法令。不久,虞嗣源又派遣通事舍人李素到东川。入境后,有失小礼,董璋就拘捕了跟从李素的人,李素逃了回去。这事情看似不大,但是董章却把虞嗣源这个皇帝弄得脸上无光,虞嗣源也就容不下董章。

    还好此时,高季孙背叛之后,他的儿子高诲直言规劝,高季孙不听。高诲继承爵位后,对他的左右僚佐们说:“雍近而吴远,舍弃雍而臣服吴,这不是好方法。”于是就通过楚王马建锋向后唐谢罪。又给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信写信,请求他上奏后唐帝,愿意重新称臣纳贡。安信把高从诲信的内容告诉了虞嗣源,虞嗣源答应了他的请求。

    (本章完)

第162章() 
    父亲总还是对自己的儿子有所偏爱,既然虞从荣不满意自己的弟弟,而毕竟虞从荣是虞嗣源内心定好的接班人,于是虞嗣源来了一个互换身份,任命虞从荣为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任命虞从厚为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

    随后的一天,虞嗣源和冯可道在下朝的时候,聊起近年来五谷丰登,四方无事,其实虞嗣源对此还是有些自傲的,但是毕竟还是夸张来,因为这几年仗没少打,不过还算可以,五谷丰登倒也勉强说的上。

    冯可道听了虞嗣源的话,说:“我经常记起过去在先帝的幕府任掌书记时,奉命出使中山,经过井陉险要的地方,我常担忧马被摔倒,非常小心谨慎地抓住缰绳,幸好没有失误。等到了平路时,放开缰绳让马自己去奔路。不一会儿就跌倒了。凡是治理天下的道理也和这差不多。”虞嗣源深以为是。

    虞嗣源又问冯可道说:“今年虽然丰收了,百姓们的赡养是否充足?”冯可道说:“种庄稼的人遇上灾年就饿殍满道,遇上丰年又为粮食价格便宜而发愁,无论是丰年还是灾年,都有困苦,只有庄稼人是这样呵!我曾记得诗中曾写道:‘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语言虽然粗俗,但全都说出了庄稼人的甘苦。农民是士、农、工、商四种人中最勤苦的,陛下不可不了解这些情况啊!”

    虞嗣源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命令他身边的人把这首诗抄录下来,经常朗读背诵它。

    当然,虞嗣源和别人聊天,不仅仅是民生问题,边防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原磁州刺史康有福,精通胡语,虞嗣源退朝后,经常把他叫进便殿,谘询当时的一些事情,康有福用胡语回答虞嗣源的提问。

    安诲讨厌他这样做,经常告诫说:“康有福,你竟敢胡乱奏事,应该杀掉你!”康有福听了很害怕,请求补缺放外任。安诲认为延州靠近胡境,在那里当统帅的人多数被杀害,就任命康有福为忠义军节度使。

    康有福见到虞嗣源,痛哭流涕地想辞去这个职务。虞嗣源命令安诲为康有福调换到其他镇去,安诲说:“康有福没有功劳,从刺史升到节度使,无功而建节钺还有什么可再求的?况且命令已经下发,难以再更改。”

    虞嗣源不得已,对康有福说到:“安诲不肯更改,这并不是朕的意思。”康有福告辞出发了,虞嗣源派遣将军、都指挥使卫申等率领一万多士卒护送他去。

    此时在巴蜀,董章知道自己得罪了皇帝,于是让戌守东川的州军队回归本道时,擅自留下其中身体强壮的人,挑选一些年老体弱的人让他们回去,同时还收了他们的武器。

    而在西川,西川右都押牙元德容的弟弟任资州的税赋官,犯了监守自盗的罪被判处死刑,中门副使王回为他请求免除死刑,王元仁说:“即使是我的弟弟犯了法也不能饶恕,何况是别人呢?”

    在此之前,西川经常调拨一些粮草送给峡路,王元仁推辞说因为本道兵多,难以供奉别的藩镇,虞嗣源下诏不允许不调拨,而且曾多次催促他。王元仁上奏说因财力不足,不执行诏令。

    其实此时天下仍然是分崩离析,很多人都看得出来巴蜀早晚会有叛乱,但是没人敢说,虞嗣源是皇帝,但是现在江南也有一个吴国皇帝,岭南有一个许国皇帝,塞外还有一个大乾皇帝,这皇帝是越来越多,为了笼络其他割据势力,虞嗣源也是费尽心力,但是有时候却也因为一些问题,与这些割据势力发生矛盾。。

    江南的越国王明汉宏在他的国内喜欢自夸,朝廷派去的使者违心地奉承他,他就会赠送给一批丰厚的礼物,如果不奉承他,礼遇就很低。明汉宏曾给安诲一封信,语言礼节都很傲慢。虞嗣源派遣供奉官乌遇、韩文出使越国,乌遇和韩文有矛盾,他们完成使命回朝,韩文上奏说:“乌遇见到明汉宏,称臣拜舞,称明汉宏为殿下,并私下把国家大事告诉了钱。”

    安诲奏请虞嗣源赐乌遇死。虞嗣源却下令明汉宏以太师的身份退休,其余的官爵都被罢免,凡是越国的进奏官、使者、纲吏等,由所在地方官把他们抓起来治罪。明汉宏命令他的儿子明元瓘等上表诉冤,虞嗣源都不理他。

    此时越国的邻国吴国,却在上演兄弟争权的事情,吴国诸道副都统、镇海宁国节度使兼侍中徐询自以为手握兵权而且占据在上游,心中很轻视徐诰,曾多次和徐诰争权夺利,在内部互相猜忌,徐诰很担心他。

    内枢密使王谋对徐诰说:“你辅佐皇上时间已经很长,挟天子以令诸侯,谁敢不服从!徐询年轻,他的信义和恩德还没有润泽众人,办不了什么大事。”

    徐询对待各个弟弟也很刻薄,他的弟弟们也怨恨他。徐询手下的许多人知道徐询不可辅佐,纷纷以自己所掌握着关于徐询的短处来归附徐诰。明汉宏曾经送给徐询用金玉制作的马鞍、马勒、器皿,都装饰上龙凤。徐询不知道由此会引起嫌疑,竟乘用这些东西。

    掌握礼仪事务的官吏周望劝徐询说:“你如果能真心诚意把这些宝货捐献出来来交结朝中有功劳的勋旧大臣,使他们都和你同心同意,还有谁和徐诰在一起呢?”徐知询听从了他的意见。并派周望去江都说明他的意思。周望和徐诰的亲信官吏周示很好,偷偷向徐诰表达诚心,但是同时也将徐诰的阴谋告诉了徐询。

    徐询叫徐诰到金陵去,徐诰回告他说皇帝陛下下令不允许他去,周示对周望说:“人们说侍中徐询有七件不象臣僚办的事情,应当赶快入朝谢罪。”

    周望回去以后,把这些都告诉了徐知询。不得已,徐询回到朝廷,徐诰留下徐询做统军,兼领镇海节度使,并派遣右雄武都指挥使去征调金陵的士卒返回江都,徐诰从此开始独揽吴国政权。

    徐询遣责徐诰说:“先王离世,你是先王的儿子,一点儿也不去哭办父亲的丧事,那样可以吗?”徐诰说:“你拔出剑等待我,我怎么敢去呢?你为人臣,蓄积这些天子的车驾服饰,难道也可以吗?”徐诰又用周望的话来责问徐知诰。徐诰说:“把你的所作所为告诉我的人也就是周望。”于是斩杀了周望。

    不久之后,吴国加封徐诰兼任中书令,并领宁国节度使。徐诰请徐询来喝酒,用金做的酒杯酌酒给他喝,并说:“希望弟弟能活千岁。”

    徐询怀疑其中有毒,又拿其他杯子把酒平均分开,随着献给徐诰,并说:“希望和兄长各享五百岁。”徐诰脸色都变了,来回看着左右大臣,终不肯接受,但徐询捧着酒一直不退。左右大臣都不知徐诰想干什么,伶人申高径直走到他们面前说了几句诙谐的话,就夺过两杯酒,倒在一起喝下去,然后怀揣金杯很快退出。

    徐诰偷偷派人用良药去给申高解酒毒,但申高回到家很快就已经死亡。

    (本章完)

第163章() 
    春季,正月,虞嗣源改元长兴,不过,虽然希望是很好的,现实却很残酷,大雍也恐怕难以长兴。东川节度使董章派兵在剑门修筑七座营寨,而西川节度使王元仁派其副使赵良到梓州来与董璋修好,以相结纳。眼看巴蜀之地再一次又要成为独立王国。

    当赵良从梓州返回cd,对王元仁说:“董章这个人贪婪,残暴,好大喜功。此人野心很大,谋略很短,但终究是我们西川的祸害。”

    此时,王元仁的部属都指挥使李罕、张業打算设酒席宴请他,此前二日,有尼姑密告说,这两个属将阴谋在宴请时谋害王元仁,王元仁严加查究,没有获得证据。于是王元仁就归罪于最先传言此事的军校都昌和王本,把二人处以腰斩。

    随后王元仁去参加宴会,把随从人员都打发开,独自到李罕的住宅;李罕叩头流涕地说:“我是你的老部下,今后只有尽死命来报答你的恩德。”从此,王元仁所部诸将都心悦诚服地亲近和依附于他。

    就在王元仁和董章互相暗通款曲之后,王元仁与董章共同向虞嗣源上表称:“东川、西川听说朝廷在阆中建立节度使,在绵州、遂州增加兵力,无不感到担忧和恐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