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争夺录-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曷虻姆绞健U獍锢辖运堑谋ɑ焕戳送恋赜肱荆狭艘率澄抻堑纳睢�

    如今他派去领兵打仗的将军已经不是当年随他父亲打天下的将军,而是新提拔将领,名叫张黔弼。他是王芳远姐夫,在泰安国的新一代将军之中也算是佼佼者。他率领十万大军杀向新济国。

    金儒礼已经给前线将军打了招呼,要他们不要抵抗,也不要出战,放泰安国军深入,这样才能造成军情紧急,才能让朴堤拿出兵符调兵,这样将军得到命令才可以调动军队,才可以逼宫。

    朴堤得到泰安国十万大军长驱直入的信息之后,也十分着急,但是他不是傻子,他知道这一次泰安国入侵十分蹊跷,因为一下子就深入国境,边境城寨就形同虚设,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朴堤觉得惊诧。不过仔细一想他明白了这是金儒礼的计谋,想要弄取兵符。

    不过这也是铲除金儒礼的好机会。所以朴堤也赌上了,他宣布这一次他要亲征,这样他就不要交出兵符。他让自己的弟弟镇守后方,而他则带着兵马并且带着金儒礼等官员一起奔赴前线,如此把他们放在身边也可以好好监视。金儒礼第一次看到朴堤是如此的勇敢与坚定。

    想来在朴堤父亲在位时期,新济国因为种种问题发生一场大的地方起义,在许许多多的起义军之中,最后形成两股大的力量,分别建立了现在的泰安国与百罗国。这一切固然是由于新济国內的身份等级制度,土地兼并,天灾还有就是朴堤的父亲是以旁系继承王位的。

    朴堤与他父亲一样是一个书生,从来没有上过战场,这一次居然亲征,金儒礼想也不敢想。既然国王发出了军令,很快新济国军队也聚集了,一共数万人的军队,而且这一次还有新济国的禁卫军也一起上前线。自从新济国统一半岛南部以来还没有过出动如此多的兵马,可见这一次朴堤的决心。大军调集之后的第二天,朴堤就率领大军奔赴前线。

    不久,双方军队便在古昌郡相遇了。古昌郡是泰安国大军要攻打新济国首府金城的一道很重要的屏障。金城四周是崇山峻岭围绕的,而古昌郡则是去哪里的必经之路,因此朴堤把战场选在了这个地方。

    而张黔弼也知道他要灭了新济国,在古昌的这一战将是决定性的。因此也不敢马虎,所以就在黄山津以北扎下营寨,而新济国军队则在黄山津以南扎下营寨。如此两军隔水对视。这一次战争两军势均力敌,泰安国占着人数多,而新济国则有地利是主场作战。

    但是此时金儒礼内心却是混乱的,因为他现在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了。如果他按照他的计划,干掉朴堤,则现在大军集结,这一举动危险系数太大,而且就算他干掉朴堤,这是多么明显的弑君行为,那么他一定在士兵之中人心尽失,则大敌当前,如此军队必败。他也做不了新济国的国王了。

    如果他不弑君那么他筹谋多时的计划已经是宣告失败了,他引泰安国入侵的努力就全泡汤了。他找来了他两个儿子,一个现在是现在担任兵部令的长子,一个是现在担任将军的次子一起商量。其中一个要让一个亲信半夜扮成刺客前去刺杀朴堤,随后金儒礼就可以上大等的身份控制军队。金儒礼听了之后觉得不行,有欠妥当。

    另一个提出收买朴堤身边侍卫府的人,让他们弑君,而金儒礼就可以以勤王的名义控制军队,毕竟朴堤一死,那么金儒礼就是军营之中最大的官员。但是侍卫府的人都是忠心耿耿的,要他们背叛朴堤谈何容易。

    不过也有人说金钱能使鬼推磨,因此最终金儒礼决定两个方案同时运作,他派出他的一个门客,并且派人收买了在朴堤帐外站岗的士兵,随后让这个门客潜入朴堤的大营,准备乘着朴堤熟睡之时暗杀。但是没想到就在这个门客看到朴堤上床熟睡,偷偷迁入他的营帐之后正准备举刀的时候,突然许多士兵从他的背后杀了进来,这位门客弑君未遂却被人赃俱获。

    在一番严刑拷打之下,这位门客说出来自己背后的主谋之人是金儒礼。随后朴堤不露声色,第二天召集众人说是要讨论战事,等金儒礼父子一到,立刻刀斧手就杀了出来,三人顿时被拿下,随后就是把那个门客叫出来对质,自然金儒礼是无话可说,最后就是他们父子一人一刀,人头落地。

    他们父子三人虽然就这样离开人世,但是他们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所以很快第一件事情就是军中的大清洗。金儒礼一死如同树倒猢孙散,不少原先他的党羽纷纷对朴堤表示效忠,只有一些死硬分子被诛杀,而金儒礼在金城的家人也难逃厄运,全家成年之人全部被诛杀,未成年的则洠牍形6矣虢鹑謇裼泄龉叵档募易澹簧偈艿角A淮诱嫫方档缴掀坊蛘咧衅罚械囊菜烙诜敲�

    金儒礼到死或许也不明白他为什么有如此下场。其实引泰安国军队来是金儒礼的计划,又何尝不是朴堤的将计就计。他因为泰安国军队的到来有了借口动用兵马,并且可以把他的亲信将军安排在重要的位置,以便监视金儒礼控制的将军。

    随后故意让自己的侍卫收受贿赂,造成防御松懈的样子,这样去引金儒礼动手,最后就有了诛杀金儒礼父子的借口,随后让自己亲信同一时间,在金儒礼死的消息传来之时立即动手,这样让金儒礼的人毫无防备,如此就可以迅速铲除金儒礼的势力。

    但是这样一来无疑是一场大屠杀,新济国的官场一下子就少了一大批官员,而且一些地方的守将,原本他们得到金儒礼的命令放泰安国军队放进来,但是现在他们的假投降有一些就变成真投降了。朴堤解决金儒礼问题,花了半个月的时间,不过泰安国军队也没有渡河攻打的样子,现在朴堤要解决泰安国军队。

    (本章完)

第16章() 
虽然解决了金儒礼,但是毕竟这样使得一部分人彻底背叛了朴堤,但是朴堤的地位稳固了。尤其是这一次把大军之中金儒礼的人一网打尽,导致大军现在被朴堤的人牢牢掌握住,但是这也意味着一大帮在军中有威望的人被拿下,新提拔的人资历浅,而且现在的能力并不一定胜任指挥军队的工作。

    因此新济国的军队士气不高,这一点被朴堤注意到了。士气不振是战场之上的致命伤。因此需要一场胜利巩固士气。这个任务朴堤交给了昔庾信。昔庾信也是真品贵族,而且是当年被新济国消灭的牟耶国国王之后。

    牟耶国严格说起来只是一个由牟耶人组成的部落联盟,由许多小国组成,而牟耶王就是部落联盟长,由金官牟耶的国王出任。昔庾信出身于这样的家庭从小就接受很好的教育,而且他父祖几代都是领兵打仗的将军,因此他从小耳濡目染,十分会带兵。

    而此时王芳远手下他的一个很器重大臣白玄庆也是一个牟耶人,不过他是古宁牟耶王的后代,与昔庾信不同的是,古宁牟耶王后裔在新济是中品贵族,而不是真品贵族。因此白家对新济早有意见。

    因此白玄庆便投靠了泰安国,投身于王芳远的幕府之中,当王芳远当上了泰安国国王之后,他也担任了知制诰,负责起草王芳远的教令。与此同时由于是潜邸的旧臣,因此王芳远十分信任他,有什么事情也会听取他的意见,因而白玄庆被人成为内相。

    其实泰安国被郝连旻打败之后,泰安国便臣服于大乾,并且当郝连旻决定将公主嫁给王芳远之前下了一个命令,要求泰安国将国内凡省、院、台部官名爵号下降一级,不得使用大乾这样的体制,必须更改。泰安国原本官制是仿照中原三省六部制建立被迫修改与中原王朝相同的官称,改三省为佥议府,改侍中为中赞,改平章事为赞成,改参知政事为佥议参理,改刑部为典法司,改六部为六曹,改尚书为判书,侍郎为参议等,御史台改为司宪府等。

    事实上,虽然泰安国有半独立的地位,元还是认为泰安国只相当于一个行台之类。泰安国王的许多礼制方面因为与大乾皇帝一样,也需要改变。如“宣旨”改为“王旨”,“朕”改为“孤”,“奏”改为“呈”,“陛下”改为“殿下”,“太子”改为“世子”,也不准有庙号,宫殿之上的一些皇帝专用的东西也必须去掉。

    王芳远做出这些改变,这让新济王朴堤很不以为然,因此也没把他放在眼里。他叫来昔庾信就是要他率领精兵给泰安国一个下马威。他让昔庾信打一个大胜仗以提高自己军队的士气。此时双方大军僵持已经一月有余。

    昔庾信分析形式之后认为要打败张黔弼的军队只要切断他军队的粮道。他发现张黔弼把他的粮草囤积于古昌城外山中一个山谷之内,他便在黑夜带领一小股部队潜入到张黔弼的身后,而看守粮草的将军因为一个多月以来没有发生什么大事,便防守有些松懈,这样就给了昔庾信机会,一把大火把张黔弼的大军用粮毁之一炬。

    张黔弼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呆在了当场,很久才回过神来,随后下了一个命令,大军后撤。现在他的大军全军可用的口粮只有三天的,所以如果不撤军等待粮食运到。不过更大的危机来了,不少当年听从金儒礼命令放泰安国军队进来的将领,他们的家人其实还呆在金城,因此就成了朴堤的人质,除了一些金儒礼的死硬份子之外,他们之中许多人其实也不愿意背一个叛国罪名,因此他们听从了朴堤的命令,从后断了张黔弼的粮道,并且从后将张黔弼的军队团团围住,可以说是水泄不通。

    张黔弼大军被包围,有没有粮食,可以说不出几天张黔弼大军就要山穷水尽,了,张黔弼知道是他一时疏忽导致大军陷入如此境地,自觉对不起国家与王芳远,最终他选择了自裁。这个消息传到王芳远的耳朵里,王芳远一听到顿感五雷轰顶,他知道这十万人完蛋了,也就意味着泰安国就要遭殃了。

    随着张黔弼的死,泰安国大军土崩瓦解,朴堤收获了无数兵器甲帐。随便他一路率领大军向北开进。王芳远一看如此不得已派人去想他的岳父大人郝连旻求援,让郝连旻救他一下。郝连旻心想毕竟是他心爱的侄女婿,郝连旻十分宠爱安平公主,把之前俘虏的泰安国将士与将军放了回来,并且把平壤城给了安平公主作汤沐邑一并交给了王芳远,恢复了当年海东国与泰安国的边界,归还了侵占的原本属于泰安国的土地。

    这一次王芳远来求救,最终郝连旻答应帮他一把,派遣五万镇守海东国故地的军队由镇守原来海东国故地的镇东大将军,东路镇抚使遥辇咄罗率领,进入泰安国境内。这五万人大部分是海东人,属于大乾京州军系统。

    在大乾常备军一共二十万,是大乾主力兵团,宫帐军跟着皇帝四时捺钵部署于皇帝周围,没有皇帝旨意是不能调动的,京州军则是地方部队,由汉人与海东人组成,是地方守备的部队,以步兵为主。主要任务就是在各城池驻守,并且定时修葺城池。

    虽然突勒已经从一个游牧汗国变成一个帝国,有了城池,郝连旻也在草原之上一些军事险要之地以及各部行政中心修建堡寨城池,但是突勒人还是习惯搭帐篷,而不习惯住瓦房,因此他们就算进城也是搭帐篷的,因此就需要汉人或者海东人去这些城池

    这一次郝连旻调动五万海东军则是因为海东人当年没少与新济国作战,熟悉新济国的战法。另外就是部族军这些年一直在打仗,现在需要好好休整,并且郝连旻下令给郝连逵,郝连熙与郝连峻三人,要他们整军,把御帐亲军之中的老弱辞退,换上各部族军愿意当兵且年富力强的,因此现在御帐亲军在整军,也不方便派出。

    海东人原是粟末肃直人,骁勇善战也是出名的,被郝连旻打败之后,郝连旻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统治他们,原先海东国的许多地方官员留用,并且他也把宗室之女嫁给原来海东国的王族联姻,就像这一次出征主帅为遥辇咄罗,副帅就是海东国王族乌永昌,他此时担任云麾将军,海东军都指挥使。

    他们二人率领海东军来到泰安国境内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立刻奔赴泰安国首府开京,因为这一次他们是带着诏书来的。两个人来到开京,这一次王芳远是带着文武百官出城三十里迎接,因为这一次来到是他们的救星。等到大贺咄罗一行人到达之后,王芳远则是带着文武百官下跪接了圣旨。

    在这圣旨之中郝连旻指责王芳远擅自出兵,目无君长,若不是因为安平公主,那么大乾不会管泰安国的死活。王芳远强忍着听完了这圣旨,随后又与大贺咄罗一起进了开京。大贺咄罗来到泰安国的王宫,毕竟已经是过了新年,郝连旻给安平公主送了一些饰物算是礼物,由大贺咄罗随军带来了。

    大军在泰安国休整了两天,随后就出发前往前线。而此时新济国军队已经是深入泰安国,不少泰安国城池望风而降。当朴堤看到了大乾五万军队,从他们的盔甲之上看出是海东人的军队之后就知道是大乾出手了。

    朴堤让昔庾信带领两万人出来挑战,看看大乾海东军的实力,但是双方对阵,不出几个回合,昔庾信的军队就败退下来,毕竟他的军队也已经十分疲劳了,朴堤心想他现在没必要得罪大燕,因此便大军回撤,保住现有战果,大贺咄罗也就不再追击。随后他也遵照郝连旻的命令班师回朝,当然大军是带着王芳远给的金银彩绸共计三十万两匹回的大乾,而且这一次泰安国损失了绝大部分兵马,要恢复元气恐怕需要很长时间,为了求的大乾的援助,每年答应给十万保护费。同时又把平壤城周边地区给了大乾,毕竟这是公主的嫁妆,现在只能还给大乾了,否则泰安国可能也不复存在

    (本章完)

第17章() 
虽然王芳远保住了自己的政权,但是他损失了一些土地,国境线退到了当年新济国与大雍的边界线,但是他做了一件事事情,他把割让给大乾土地之上的人户许多迁回了自己的国内,入此平壤城人户大减实力大损。而且损失了十万兵马,要不是白玄庆恐怕泰安国就要亡在了他的手里了。

    为了酬谢白玄庆,他下令让白玄庆担任评理也就是中原的参知政事,加兵曹判事也就是管理兵部加匡靖大夫头衔成为泰安国的宰相之一。白玄庆获得这个殊荣也是有原因的。

    当新济国大军攻入泰安国之后,他奉命出使大乾求援,但是这一次求援则是充满了话语交锋。白玄庆来到大乾的朝廷之中,说出来请求援助的信息,没想到大乾中书令韩若冰说天下一家,既然王芳远已经是大乾皇帝的女婿了,自然就是一家人,既然是一家人怎么能分两国呢,建议郝连旻废去泰安国建制,直接控制泰安国土地,迁王芳远到上京居住。

    白玄庆一听,知道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毕竟如果按照韩若冰说的做,那么泰安国不复存在。于是他想了一会儿对郝连旻说道泰安国距离大乾首府有很远,而且是土地贫瘠,人民贫困,风俗也不同;万一改制无法推行下去,国力耗费在这上面不是国家的幸事,不如保留泰安国作为大乾的屏障。最后大贺钦德,仆散宗弼,移剌阿海,郝连逵都赞同白玄庆的说法,韩若冰也只好不说话了,不过郝连旻本来也没有改制的计划。

    韩若冰想要泰安国是因为在大乾所有宰相之中,唯独他管理的人口少,因此如果可以控制泰安国,泰安国必定是归他的中书省管理而不是南北宰相府,这样韩若冰在大乾朝廷的地位就提高了,而一帮突勒大臣反对使得他计划落空。

    白玄庆这一次出使成为他人生重要的转折点,自此他进入泰安国高层。帮助王芳远重新整军,以求更快恢复泰安国的军事实力。

    而就在泰安国与新济国作战的这个时候,南边也爆发了一场战争,就是杜公拓与明汉宏的战争。明汉宏虽然有越王的头衔,但是其地盘远不如杜公拓,但是也因为杜公拓地盘大,因此也就需要分兵驻守,其实这也是大乾的问题,大乾现在地盘太大,就会有兵力不济的地方。

    明汉宏也就是看着这个情况,派兵五万攻打杜公拓的衢州,睦洲和婺州。这三州守将一看明汉宏五万大军前来,自然立刻是紧闭城门,准备死守,但是他明白自己是守不住的,赶紧求援。杜公拓接到求援信之后,也知道衢州危机,但是正要发兵救援的时候,却发现他可派的士兵实在不多。

    杜公拓现在占据了淮南,江南等一些州县,北边是朱万荣,对他自然是虎视眈眈不怀好意,西边是武安军节度使****锋,他也是一代枭雄,也必须防范,南边虽然钟川献地,但是他原来的部将彭玙与危讽则是分别割据了四个州,威胁着他南边的安全,西边自然是明汉宏。

    他杜公拓兵马是多,不下二十万众,但是到处一分兵,现在可以拿来对付明汉宏的兵马,也不过三万到四万的样子,形成不了优势,而明汉宏倒是能够全力以赴对付他。

    但是这三州也不得不救,因此他派遣手下大将周贲带领现在可以派出来的兵马,再汇同江南几个州的民兵一共也是五万人前去对付明宏昌。可是征集民夫是需要时间的,但是时间最终站在了明宏昌这一边,等到周贲率领着这些部队到达衢州的时候,三州局势已经是无力回天,周贲只能是奋战,把明汉宏的包围圈打开一个口子,让三州的守将可以带着人马逃了出来,而三州则是被明宏昌所占领。

    周贲接应三州人马撤退之后,心想明汉宏一定不会就此罢休,必定要追击,于是在撤退的山路之上设伏,将明汉宏的追兵打败,掩护了三州人马撤回。至此,睦洲,衢州,婺州三州就成了明汉宏的地盘。杜公拓丢失了三州,但是保住了一些人马,而且他之所以不让周贲夺回三州是因为他要收缩兵力,三州对他而言很容易遭到明汉宏以及危讽的夹击,如今不如就给明汉宏,这样他也能收缩兵力,一时的失去是为了更好的获得。

    明汉宏夺得三州之地,任命他的子弟亲信为三州的刺史,看着新得到的三个州,他苦笑了一番。世人看来他是赢了这一战,但是他知道这一战其实难说是他赢了,因为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