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争夺录-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这里郭厮坉额头开始冒汗了。这时吴祚早已解下自己腰上一条宝带亲自给他系上,男女互赠内衣,是表示爱慕之意,男人之间赠送袍带则是表示欲结兄弟之谊。

    吴祚拍拍他的肩膀说:“我就是想结交你这个朋友。”此时,郭厮坉再也按耐不住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

    “节度使你要我做什么尽管说,就是要我的脑袋,我也马上给你割下来。”郭厮坉说到。

    “呵呵,哪里话,哪里话。”吴祚脸上的还是保持者笑容,但话里却已经冒出寒意,“我了解到赏样旦不时到你那里,能不能替我借用一下他的人头?”

    虽然这是郭厮坉意料中的事情,但从吴祚嘴里说出来,他还是惊得半天说不处话来,良久,才回过神来说了一声“好的!”。

    十天后,赏样旦的脑袋出现在吴祚的帅案上,上面血迹未干,还冒着热气。郭厮坉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被朝廷授予顺化将军这一职位。

    其实就是赏样旦把蔺菩叱奇的计谋告诉吴祚的,他就是要让蔺菩叱奇的阴谋败露,让他这一战大败亏输,好让他不能取代董汨罗,而最后他的这颗人头也是他自己愿意给吴祚的。

    蔺菩叱奇的策反活动破产了,本来还在地下活动,现在看来已经没有回旋余地了,只有撕破脸了。蔺菩叱奇设在秦州的地下工作站让吴祚给端了,但他不会将宝都押在赏样旦一个人身上,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这个道理他懂得。

    其实蔺菩叱奇在秦州情报工作还是有成效的。他采用两种手段,一方面煽动中原与象旄之间的历史恩怨,另一方面,他给那些秦州象旄部族许诺官职,同时采用威胁手段,逼令送人质,不然就清除。

    通过威逼利诱,李立遵联合了马波叱剌、鱼角阐等部族大首领,纠集了马衔山、毡毛山、洮河、河州、兰州等地的吐蕃部族,共十万人马,倾巢而出。

    在大雍长兴二年的九月,举行誓师大会,出兵。按理说,蔺菩叱奇在这年三月份上书寻求册封遇挫后,就会立马报复,而他却忍耐了半年时间。

    他之所以选择等到九月才来攻打,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他知道,仅凭自己在宗哥的那点实力,称霸河湟还行,但要是跟秦州大雍正规野战军相比,那差距还是相当的大。蔺菩叱奇绝对不会做以卵击石的蠢事。

    此外,对吴祚此人他还是有所了解的,虽然没交过手,但他知道此人是出身将门,历经大小战役无数,是一名宿将,不可小觑。

    再说蔺菩叱奇,他在秦州建立的情报网被吴祚破获以后,他对吴祚更加有所忌惮,所以只有搞一个统一战线,把从河湟地区到秦渭之间的有实力的象旄部族都联合起来。这些横跨近千里的地区大大小部族联合起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但是蔺菩叱奇做到了。其中很主要一个原因,就是李立遵手里有一张王牌——董汨罗。他充分利用董汨罗是象旄占菩之后这一的招牌作用,把这些部族汇聚到一起。

    此次,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战争条件的需要,他要推迟到秋天。往往游牧民族对中原农耕区发动战争,绝大部分都选择在秋天发动战争,这是因为农牧民族战斗力强项就是骑兵突袭,骑兵主要靠马匹。

    三四月份,地贫草黄,马都瘦弱,此时马没耐力,经不起长途奔袭,而到秋天时候正是草肥马壮,因此战斗力最强。此时中原农耕区,秋季往往是农忙时候,此时如果遭遇战争,造成的破坏最大。

    蔺菩叱奇自然明白这一点,所以在等时机。秋季终于来临了,李立遵和各部族头领盟誓后,挥师东进,浩浩荡荡向秦州出发。临行前,他没忘把董汨罗带上。一方面,这有点占菩御驾亲征的意思,以壮行色。另一方面,他也担心董汨罗趁他在外征战时候,摆脱他的控制,那样他就会断了后路,届时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蔺菩叱奇自以为做的很完美了,看来此战志在必胜。这是自象旄帝国崩溃以后,象旄人首次大规模入侵中原。蔺菩叱奇写了一封信给吴祚,邀请他会猎于秦州城下。

    吴祚接到蔺菩叱奇的信以后,嘴角露出微笑,他早已经为这一天做了不少的准备。当然他知道,蔺菩叱奇不会真的率领十万人马到秦州城下,和他一起搞个联欢晚会。

    这些日子,蔺菩叱奇做战争动员时候,吴祚也没闲着,暗中他也在做备战,不过,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就是为了不让蔺菩叱奇发现。

    吴祚知道要靠秦州这点兵力,就算战胜蔺菩叱奇也是惨胜,所以他上书给虞嗣源,要求朝廷派兵增援。但奏折送上去过了许久后,一直没有回音。

    此时吴祚不由着急起来,时间不等人,再这样下去,就会延误战机,心急之下,接二连三上书给虞嗣源,声明再不赶紧派兵来增援,他就辞职走人。

    此时的虞嗣源正在忙着于巴蜀的两个节度使较量战败之后,军队士气低落的问题。虞嗣源在对两川战争失败以后,有些厌恶刀兵,不想对外开战,现在吴祚上书要求派兵,要和象旄开战,这不是破坏边境稳定吗。虞嗣源越想越恼火,便在召见宰相冯可道,让他拟诏斥责曹玮不识大体,想妄启边衅。

    虞嗣源对武将的猜疑也是很深的,皇帝就怕边将造反,进而威胁到自己的统治,要知道当年虞嗣源就是在伐叛贼的时候,突然倒戈,取代了虞昌勖,成了皇帝。

    冯可道接到虞嗣源的传唤,走了皇宫,去见虞嗣源。冯可道行过礼以后,君臣之间围绕吴祚的请求增兵,展开了讨论。

    虞嗣源装作很淡地的样子问李迪:“吴祚在秦州,不停的派人要求增兵,扬言如果不再派兵去,就打算辞职走人,他是不是胆小怕事啊,你看派谁去替代他?”

    冯可道不慌不忙的说:“我看吴祚知道象旄打算侵略秦州,并窥伺关中,所以要求增兵提前做好准备,并非胆小怕事啊,况且吴祚胸怀韬略,朝中诸将谁能比得上他资历老,经历的战事多呢?现在朝廷征蜀回来的大军,就聚集在关中,完全可以支援曹玮,也可以一战来提振士气。”虞嗣源一听有道理,于是下令从关中抽出军队星夜兼程驰援吴祚。

    (本章完)

第169章() 
    既然双方都已经都做好了战争准备,那么这一场战争就不可避免的要爆发了。蔺菩叱奇胁迫唃厮啰率兵向秦州开进,一切战场上见分晓。

    蔺菩叱奇在两军尚未交锋之前,搞起了心理战,写信给吴祚,说要和他会猎于秦州,也是一种试图激怒吴祚,愤怒会让人丧失理智,那样未开战,蔺菩叱奇先胜一筹。

    不过蔺菩叱奇太低估吴祚了,曹玮不是那种凭你三言两语就自乱阵脚那种人,吴祚看完只不过付之一笑。

    当时秦州总共兵力也不过几万人,要是在秦州城外平坦地带跟蔺菩叱奇的十万兵马死磕,肯定要吃亏。自古作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这是上天的事情,谁也说不准,说人和,吴祚带出来的兵,战斗力绝对没地说,加上从关中又补充了兵力,士兵们士气高昂。剩下的就是地利了,现在双方兵力悬殊,只有选择一个狭窄地带,使李立遵的兵力数量优势没法展开,狭路相争勇者胜。

    于是,吴祚把目光定在一处地势险要,适合以少胜多的山谷之中便在此地布兵设阵。

    此时,蔺菩叱奇正趾高气扬的东进,精锐的象旄铁骑踏起的尘土蔽天遮日,向吴祚的军队呼啸而来。前方斥候不断将敌人进军速度向吴祚汇报。

    “将军,象旄人离这里不足三十里了。”一个哨兵回来报告。

    “慌什么,吃饭!”吴祚不慌不忙的继续吃饭。

    两军交战,主帅的心理素质攸关主要,主帅就是军魂,主帅的意志直接决定战争的胜利的关键因素。本来战士们听着象旄马蹄声不断的临近,稍微有些慌乱,但看见吴祚如此镇定,大家也很快有了主心骨。

    等快看见象旄人的旗帜时候,吴祚才放下饭碗,下令上马。象旄人原计划在秦州城下与中原军队决战,没想到提前遭遇了敌人,有点措手不及,而且在这狭窄地带,十万人马根本没法展开,军队不由得骚动起来。

    于是,有一名僧人军官骑马在各队前面来回维持军纪。或许有中原人看到这个场景会纳闷,僧人不是不能杀生吗,怎么还出现在战场上?

    这话没错,佛教总体上来说是出世的宗教,但凡事也有例外,宗教在传播过程中,总是不断调整自己,以便适应每个局部地方,如果严格按照教义,不学会变通,那就是死路一条。

    在中原的汉传佛教对政治的涉入不大,因为中原大致都是世俗主义的,最多就是僧侣影响皇帝,可以更好的传教,但在象旄高原之上的佛教,自开始起,就参与政治,在象旄王朝时期,有僧人直接担任论逋,僧人和军官身份也是不停的转换,比如刺杀象旄帝国末代占菩的那个僧人就是军人出身,僧人直接带兵冲锋陷阵,在象旄军队中很常见。

    不像中原的理解,按中原人的理解,僧人就该在幽谷古寺中礼佛参禅,不应该出现在杀戮的战场上。但是象旄的传统与中原不同,各种宗教都要与本地的传统结合,才能更好发展。

    其实同样的奇怪的事情,在汉人军队中也出现,那就是宦官领军,按理说,宦官就应该呆在大内深宫服侍帝后,不应该让一个失去男人血性的人出现在军旅中,但宦官干预戎机从来不少见,大雍时期宦官还掌握禁军统帅权,就连大乾,不也让朴鹏知这个宦官领兵打仗了。

    再说吴祚,他看见那个僧官,来回指挥军队,便想挫一下象旄人的锐气。于是便回过头来问道:“谁射击精准,先射杀此人!”

    大家异口同声说道:“李召!”

    吴祚便问李召有没有把握射杀此人,李召回答:“请主帅给我十五名骑兵掩护,我一定射杀此人!”

    吴祚斩金截铁的说:“我给你一百名骑兵掩护,如果不能射杀,提头来见!”

    李召乘象旄兵尚未摆好阵势,帅领一百名骑兵冲了前去,由于山谷地势狭窄,象旄兵虽然众多,却无法展开包抄,只有急忙拔刀准备迎战。谁知这一百名骑兵快要接近时候,突然向两翼分开,中间的李召拉弓如满月,箭似流星,那名僧官措不及防,应声落马,当场归西了。

    指挥官一死,士兵们不由慌了起来,吴祚趁势率兵掩杀过来。宋军见主帅身先士卒,于是个个如狼似虎的冲上来。

    跟吴祚训练有素的骑兵一比,蔺菩叱奇率领的吐蕃兵虽然人数众多,但在山谷地面根本没法全军反击,前面的厮杀,后面的干瞪眼。

    更要命的是,蔺菩叱奇军队,除了他从宗哥带来的自己人马以外,其他都是临时强迫各部纠集起来的。他们之中一些部落可能本来就不情缘为蔺菩叱奇卖命,有些只是想要乘机捞一笔,而且许多部族首领心中巴不得蔺菩叱奇吃败仗,好趁机摆脱他的控制,或者取代他。

    因此看见中原军队的阵势,好多象旄兵抵抗了几下,就无心恋战,调转马头就像往回跑,后面的人还没明白怎么会事情,于是自相踩踏,死伤无数。此时蔺菩叱奇再也没法控制住局面了,兵败如山倒。

    象旄士兵在前面仓皇逃窜,吴祚率军撵着屁股追,好家伙,不小心一口气二十余里,斩首千余级,加上吐蕃人自相踩踏,死者不下三万人。中原军队缴获牲畜、衣服、器帐等九万余。

    这一战,打出了中原军队的威风,鼓舞了士气,扭转了中原在征讨两川失败后的低落士气。

    按理说,吴祚以手中那点稀有的骑兵力量打败象旄人是险中求胜,应该见好就收,但如果那样他就不是一员老将了。

    他明白,在这以前,中原一直靠赏赐、迁就这样策略对待蔺菩叱奇,结果引来蔺菩叱奇越来越不把中原放在眼里,现在要打就要打到他的痛处,不能再让他缓过神来,这就是所谓痛打落水狗。

    在吴祚的穷追猛打,恩威并使的两手策略下,河、洮、兰州等地的许多象旄部族纷纷改换门庭,解除和蔺菩叱奇所立的盟约,归降中原,成了在中原有户口的人。

    此时,吴祚的步伐停了下来,并没有一鼓作气继续将军队开进青唐河湟地区攻打蔺菩叱奇,这是因为,他明白此时依靠自身的力量,还不足灭掉蔺菩叱奇,更重要的是如果把蔺菩叱奇逼急了,万一他倒向大乾,结成联盟对付中原,如果形成这样局面,对中原可是得不偿失,也是最不愿意看到的。

    不过这一战,彻底击碎了蔺菩叱奇想重现象旄王朝昔日荣光的梦想,从此,他开始走向了下坡路。

    (本章完)

第170章() 
    蔺菩叱奇是一个不甘心失败的人,对于这一次作战惨败,他认为是因为自己疏忽大意,中了吴祚的诡计,才导致失败,所以他决定再次发起对秦州的攻击。

    有时候的人啊,总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不撞南墙不回头,战败后,李立遵并没有从秦渭地区完全撤出,他想卷土重来,把在吴祚那里丢的颜面捡回来。

    如果就这样偃旗息鼓回到河湟地区,那些大小部族的头领怎么看他,以前慑于他的势力至少表面上保持恭敬,但现在吃了败仗,谁也说不准这些人立马站出来,趁他新败,来一个落井下石。

    另外,秦州地区对他的诱惑力太大了,这块肥肉就算不吞下去,也要咬一口。

    在上一次的战役中,主要是象旄人打了遭遇战,被打得措手不及,加上调度出现问题,出现了混乱,所以才惨败。

    蔺菩叱奇汲取战败的教训,他决定不再发起大规模战役,而是采用小股部队方式侵扰,使中原军队疲于奔命。

    于是,在上一次战役不久,他便下令马波叱剌率兵又去鼓动那些归顺中原的象旄部落,然而这些部落们眼睛不瞎,他们亲眼见证了蔺菩叱奇兵败如山倒的一幕,现在谁还会傻乎乎的给蔺菩叱奇卖命呢?

    马波叱剌没办法只有硬着头皮率领自己的部族去攻打一座中原的城寨,象旄士卒刚经历惨败,此时士气很低沉,结果在这中原的城寨下丢下二百多具尸体,便仓皇逃遁了。

    蔺菩叱奇现在进退两难,往前被中原军队所阻,接连吃败仗,后退又怕被河湟象旄诸部耻笑,更重要,以攻打秦州为共同目标汇聚的联盟,如果战事久持不下,就会面临土崩瓦解的危险。

    此时象旄士卒中间人心开始浮动了,大家都不想就这么耗下去。马波叱剌、鱼角阐等部在野吴谷扎寨,准备再和吴祚搏一把,结果,被吴祚伏击,打得丢盔卸甲。

    马波叱剌、鱼角阐率部在前面逃窜,吴祚率军撵着屁股追。兔子急了也会咬人,或许是吴祚追的太紧了,马波叱剌、鱼角禅被追急了,索性豁出去拼了。

    在哑儿峡西,马波叱剌、鱼角阐利用有利地势设下埋伏,结果反败为胜,吴祚溃败。可见凡事不能太过及,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吴祚乘胜追击心切太过了,结果被逼到死角的象旄人打败。

    马波叱剌、鱼角阐的局部胜利,也为象旄大军的转移后撤,争取了宝贵时间。蔺菩叱奇终于明白他在吴祚这里再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了,于是他收拾残部返回河湟地区。

    因为这一次对外战争的失败,势力消耗殆尽,蔺菩叱奇在部族中的声望一落千丈。蔺菩叱奇是个聪明人,但聪明过头了,就会聪明反被聪明误,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被一些蝇头小利所迷惑,丧失了理性的判断。

    再加上,他是一个滥杀无辜的人,民间早已怨声载道,只是慑于他的权势,敢怒不敢言罢了。就是他派到大乾的使者,也对着大乾朝廷表示说,自己出使如果达不到李立遵的目的,恐怕回去就会掉脑袋。

    使节在外交场合公开谈论自己领导人的不法行为,可见民怨已经临近沸点。这一点就连中原派到宗哥城的使节杨吉都看了出来,他对虞嗣源说,蔺菩叱奇只喜欢贪婪钱财和杀人,族人对他不合,上下都充满了怨恨,又没有长远打算,怎么能成功呢?

    然而,蔺菩叱奇尚不知自己已经酣睡在干柴之上,随时一点火星就会把他吞噬。对于蔺菩叱奇所处的位置,还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不用说,他就是温呐至寅成。经过三都谷之战,他和李立遵的实力对比已经发生悄然变化。

    蔺菩叱奇的倒行逆施招来的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失败,他不断发动战争,使宗哥部族民生凋敝,族人生活日益困苦。

    自从他发动对中原之战后,中原便断绝了和宗哥的朝贡关系,这无疑是切断了蔺菩叱奇的外贸,掐住了宗哥的经济咽喉,宗哥的一切诸如茶叶、食盐、布匹这些日用品开始出现短缺。中原开始用经济手段打击报复蔺菩叱奇。

    经济制裁效果很明显,进一步加重了象旄百姓对蔺菩叱奇的不满。机会来了,温呐至寅成知道现在对他来说是个很微妙的机会,他必须抓住蔺菩叱奇民望下降势力虚弱的时刻,现在是收揽民心的最佳时机,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要知道天予不取就会永无机会翻身。

    温呐至寅成小心翼翼的做出了试探,他很聪明,不是马上向蔺菩叱奇叫板,这样做太危险,没有多大把握,难保穷途末路恼羞成怒的蔺菩叱奇会铤而走险,和他作战。

    温呐至寅成从外贸着手,试着打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与象旄之间的外交僵局,只要恢复和中原的朝贡关系,用象旄人的马匹取得中原生产的生活日用品,做到互通有无,这样无疑会在广大民众中竖立起威望,会有更多的人团结在身边,这样和蔺菩叱奇一旦决裂,也会多有几分胜算,得民心者的天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有人劝蔺菩叱奇要注意与民休养生息,蔺菩叱奇置若罔闻,因为他完全疯狂了,全不顾如今势力早已不如当初,又发动了战争,他太渴望一场胜利了,想用一场胜利证明自己的势力,用鲜血染红的屠刀来立威,恢复昔日的荣光。

    蔺菩叱奇又发起了对啰呷力骨部战争,要知道,前不久他刚刚在攻打中原的时候吃了败仗,士兵们根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