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元仁已经以大不敬的罪名诛杀了他的大将李罕。因此这一次他派出蜀国的新生代,于仲通为帅。
于仲通将兵八万,从戎州和黎州分两道出发,至大丰国乌蒙部地界。大丰国皇帝杨隆亶闻唐军来伐,遣使求和,于仲通不答应他的求和请求,且囚禁其使者。进军至西洱河,与赵泰明所率领的大丰国军队交战,结果蜀军大败,战死者六万余人,大将王运也战死沙场,于仲通仅以身免。
这一次战败,和于仲通刚愎自用,他不听手下将领的建议,急于立功,因此大军进入敌境之后,没有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一味深入,最后被关门打狗。
虽然于仲通战败了,但是王元仁不甘心,他下制招募西川、东川士兵以击大丰国,报仇雪恨。当时的人听说大丰国的地方有很多瘴气,上一次作战士卒未战而死者占大部分,因而没有应募者。
同年十一月,赵泰明以西川降卒为向导,率大军入犯,因为刚刚南部蜀军经过这一次的大败,因此遂戎州被攻破。王元仁发兵与大丰国军队大战于邛州之南,蜀兵又大败,大丰国乘胜攻克邛州。
王元仁闻讯,诏发东川、山南西道兵救援。十二月四日,赵泰明率军克CD府外城。王元仁率众入据子城。
十三日,王元仁以右领军大将军董质为西川行营招讨使来增援。大丰国兵东进,攻破梓州西城,东川兵寡弱,导致大败。
大丰国士兵留CD外城十日,遂大掠子女、百工数万人,以及珍珠财宝等,西川人大恐,纷纷投江自尽。赵泰明率军退至大渡河,言于蜀人:“往南即为吾国边境,现听任尔等哭别故乡。”众皆大哭,跳水死者数以千计。此后大丰国工匠堪与CD媲美。王元仁与南诏约和,不相侵犯。
没想到自己称帝建国之后,蜀军多年不打仗,战斗力已经如此虚弱,王元仁知道是这些年太安逸了。他遣使入大丰国,请求大丰国遣返被俘工匠。赵泰明遂将俘获的僧道、工匠之中的四千余人放回唐朝。随后的时间,王元仁致力于恢复民生,发展生产,两年时间,蜀地民生略有恢复。
陈彧来大乾大突勒国之前,就已经对各方的事情,有所了解,他综合各方面,才穿着到大乾大突勒国,因为他觉得那是他可以发挥才能的地方,因为虞诰不会用他,巴蜀难以开拓,中原内乱,文臣的空间小,而大乾此时最需要文臣来改变他在别人心目中野蛮落后的形象。
陈彧没有估计错,他来到大乾,首先受到兀颜宗翰的赏识,后来受到郝连焘的赏识,被郝连焘留在身边,随时与郝连焘畅谈天下大势。陈彧一开始是秘书监,在大乾已经是从三品的官员了,起步就已经很高了,没想到与郝连焘谈了几次之后,郝连焘给陈彧正三品的待遇,封他金紫光禄大夫。
陈彧受郝连焘如此重大的恩德,更加忠于大乾,把自己内心对于天下所有的见解都拿出来,与郝连焘说了。郝连焘也因此不仅仅是对中原,而是对整个天下都有了了解。陈彧更是集合了许多人画了一幅天下的图经给郝连焘,这图经在大乾以有资料的基础上,加上和石塘灭大雍之后,从大雍的资料库里面找的图经,以及各地遗落的各朝所写的图经,终于大乾有了一份比较完整的天下的图经。
以后大乾征战四方,就是靠着这图经得以预先了解各地的山川行胜,关隘渡口,以及各地风土人情。这是一份难得的资料,也是日后征战天下有利的助手。
(本章完)
第220章()
陈彧为大乾贡献自己的才华,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古往今来都是如此,但是就如同古话里面有先下手为强,也有谋定而后动。一切只看适合不适合,因场景而决定。
韩若冰致仕之后,郝连焘让他负责编纂他爷爷郝连旻的太祖实录,以及他父亲郝连峻的太宗实录,以供郝连焘学习先辈的治国之道。
在编纂郝连旻的太祖实录的时候,韩若冰从郝连旻继任可汗开始写,自然就写到郝连旻称帝之前的事情。这其中有大乾当年与泰卢国的事情,那时泰卢国还叫报封国。
事情是这样的,郝连旻准备称帝建国,希望报封国参与劝进。报封国王王成桂闻讯大哗,因为此前已经和突勒积了累近十年的憎恶、羞辱情绪一并迸发。当年突勒灭海东国,报封国也乘机北伐,海东国灭亡之后,两国接壤,屡次发生摩擦。
于是,有一年郝连旻命大将、赫连哈朗、济格度、岳讬硕统兵出征报封国。郝连旻宣布发动这次战争的目的是:“报封国屡世获罪我国,理宜声讨。然此行非专伐报封国也,海东遺族乌文龙近彼海岛,倚恃披猖,纳我叛民,故整旅徂征。若报封国可取,则并取之”。
在韩闰、姜立等人的向导下,正月十三日夜,突勒军队三万余骑渡鸭绿江袭击报封国的义州。义州都督李完毫无防备,在突勒军队登城后才发觉,次日城陷,李完被磔杀,判官崔亮被砍头,全城军民也惨遭屠杀。
随后,突勒大将段敏留下八名官员和1000名士兵留守义州,自己于十五日率主力继续进军。在取义州之前,突勒军队分兵进攻乌文龙的驻屯地铁山,大胜海东军残余势力,乌文龙逃入海岛,突勒兵未能抓到毛文龙。
正月十五日,突勒军破报封国的定州,十七日突勒军兵临报封国郭山郡境之凌汉山城下,十八日因招降被拒而攻破该城,定州都督金摚⒐娇な仄咏”环蚊袅4名官员和500名士兵守此城。
二十日,突勒兵渡江,准备进攻安州,先派人招降,遭到严拒,便于二十一日大举攻城。安州为报封国重镇,屯兵有三万六千人,虽然竭力死守,却仍不敌突勒,安州都督金俊等人阵亡。
段敏向郝连旻报捷并请求派遣其他人换防义州,以便抽调原驻义州的部队南下攻打报封国,郝连旻欣然批准,指示阿敏一定要相机而动,可进则进,不可进则勿强行,并强调将报封国的一切事务委托段敏等诸将,他自己不为遥制,只依段敏等的商量结果来裁定。
突勒兵在安州滞留四天,继续向报封国西京进发。之前报封国西京民众听说安州被屠的消息后,哭成一片,纷纷逃窜。突勒经过已成为空城的西京,渡过浿水,驻兵秣马。
突勒入侵的消息在正月十七日传到开京,王成桂任命他的兵部尚书张免负责前线迎战。又让大臣李翼负责稳定后方并招募勤王义兵。然而报封国连战连败,毫无招架之力,开京民众听说后争先恐后地逃难,一二天后开京也几乎一空。
王成桂此时早已将**镇预定为战争转移地,平章事李贵也在消息传来时就建议王成桂撤退到**避难,王成桂没有立刻动身,但先让王太后、王后仁及一些重要文件和宗社神主转移**,让太子也跟着去,实行“分朝”,并向全国下罪己诏,自责不恤民生疾苦、滥杀无辜、为援助乌文龙而压榨百姓和为政急进等四大失政。
正月二十三日,台谏联合上疏劝国王勿离开京,请求亲征,被王成桂驳回。正月二十六日,王成桂率百官仓皇出逃,以金容留守开京,二十九日抵达**。
就在报封国官军节节败退的时候,朝鲜义兵开始活跃起来。许多人自募军队,在伏击突勒兵,其中许多义兵队伍都成功保卫了家乡,甚至取得不俗的战绩,但并未从根本上扭转战局。
突勒入侵报封国的消息传入大雍的京兆府是在三月初。在京兆府的报封国使臣金宪听说后立刻呈文大雍兵部,请求大雍进攻辽东以解朝鲜之围。但是此时大雍已经陷入内乱,哪里能够顾得上报封国。
就在战争持续的过程中,双方也展开了外交接触。突勒入侵之初,就给报封国送去书函,报封国大臣尹宣予以答复,显然未能令突勒满意并止住其步伐。
正月二十日,姜立手下奴婢拿段敏书信来到西京,要求呈递,西京留守尹宣呈递给报封国政府。该书信列举了朝鲜助海东伐突勒、接纳乌文龙及辽东逃人,强调报封国只有派人认罪,方可修好。
正月二十二日,收到段敏书函的报封国君臣对此展开讨论,鉴于报封国实力弱小,准备不周,而突勒兵已过江,再加上连大雍都同突勒交好和亲,所以决定以国书形式给予答复,质问突勒无故兴兵,表示只有突勒先退兵才能修好,派姜立之子姜寿带着答书,于正月二十七日抵达突勒军营。
段敏接到突勒国书后,再次致书报封国,限期五天回复,命董密携书出使报封国朝廷。书信中,段敏要求报封国与突勒结为兄弟国,断绝与中原的往来。
报封国君臣接到书信后,在二月初五让晋昌君姜絪,也就是姜立叔父携国书赴突勒营地。同日段敏率军兵不血刃地占领空城黄州,翌日姜寿来到金营,通报姜絪将来之事,突勒又将段敏书信转交姜璹指责朝鲜继续整顿士兵缺乏议和诚意,令报封国君臣一度对议和绝望。
段敏执意南下,突勒将领慕容永芳等劝其守信,遭段敏呵斥,于是突勒军进驻瑞兴,途中遇见了朝鲜使臣姜絪,翌日段敏接见姜絪,姜絪对阿敏行一跪三叩头并递书乞和,段敏原则上同意,但要求给予其屯兵秣马之地,姜絪建议驻军原地,段敏不从,继续向开京开拨,在其弟段本的劝阻下驻扎平山,由此议和又有了眉目。
突勒进驻平山后,就派副将遥辇兴祚等出使**镇,正式商定和约。与遥辇兴祚一起来的还有八年前被突勒俘虏的姜立和朴英。
尽管报封国内部出现斩使之议,但在崔吉、李贵等主和派大臣的主张下,王成桂还是在二月十一日接见了遥辇兴祚,遥辇兴祚极为傲慢,嘲笑王成桂为木偶,提出了与中原断交、进贡突勒及以王弟纳质等议和条件。
王成桂以远房宗室原王玖为原昌君,冒充王弟交给遥辇兴祚,二月十五日,遥辇兴祚在燕尾亭誓约议和,随后带原昌君等去平山突勒营地,同日报封国处决放弃西京的尹宣。
原昌君来到平山突勒营地后,携带大量礼物,包括一百匹马、一百张虎豹皮、四百件绵绸苎布、一万五千匹布。段本认为议和的事情将成,此战目的也基本达到,而北胡残部仍为突勒心腹大患,建议与报封国王盟誓后立刻撤军。
段敏却表示要进入开京看报封国王宫,甚至有久居的打算。由于从征的其他将领均要求议和撤兵,段敏迫于压力,只要好继续同报封国议和。于是二月二十一日,遥辇兴祚再次来到**,同报封国敲定最后的和议。
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同中原的关系以及和盟仪式。突勒一再要求报封国与中原断交,亦为报封国严词拒绝。由于乌文龙的牵制因素及突勒急于撤兵,遥辇兴祚等没再坚持报封国与中原断交,报封国与突勒的来往文书也允许采用揭帖形式,不书年号。
在和盟仪式问题上,遥辇兴祚要求国王亲临盟誓,王成桂极不情愿,遥辇兴祚一度妥协,同意给誓书即可,然后在二月二十四日得誓书后离开**,走到开京时收到了段敏要求国王必须亲临盟誓的命令,因而折返**,朝鲜方面又以王成桂处于生母丧期为由拒绝在和盟上杀马,双方折冲几番之后决定国王只在殿上焚香祭天,另由报封国大臣与突勒大臣举行盟誓。
在和谈期间,报封国的官员和儒生不断上疏斥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司谏尹晃之上疏,他指出:“今日之和,名为和而实则降也。陛下惑于奸臣侥幸之计,力排公议,甘心屈伏,乃以千乘之尊,亲接丑虏之差。悖慢无礼,侮辱备至,而殿下恬然不知为耻,臣不胜痛哭,伏愿殿下亟斩虏使,以慰群情;斩主和误国之臣,以绝邪说;斩逗挠奔溃之将,以振军律;回赂胡之物,以犒三军。则人心激厉,士气自倍矣。”
王成桂看到后震怒,下令将尹晃革职查办。最终王成桂接受了和约,于三月初三亲出**行宫大厅,至殿上行焚香祭天之礼,宣读誓文,接着筑坛于**西门外,平章事吴谦等报封国重臣同突勒方面的遥辇兴祚、订立盟誓,盟约内容仅限于互不侵犯。
段敏在得知盟誓订立的消息后,派人报捷,仍命诸将“分路纵掠”,又在西京分赃,与原昌君王玖等缔结了另一盟约,加入了规定报封国向突勒进献礼物、以待中原使节之礼待突勒使者、不得筑城练兵、不得收留从突勒逃亡过来的人,随即撤离报封国。
(本章完)
第221章()
虽然报封国与突勒订立一个盟约,但是十年之后,一场更大的战争展开了,起因就是郝连旻要王成桂拥戴自己当皇帝。
这个想法传到报封国,报封国臣僚纷纷痛切陈词说:“要让这胡虏知道我国是秉持道义的国家,不可以干祸害纲常伦理的事情。就算因此国家灭亡了,也可以有说词跟后世之人说了。”在一片慷慨激昂的气氛下,王成桂拒不接见突勒使团,不接受其来书。
突勒使团愤然离开开京,沿途百姓围观的塞满道路,有一些人还朝突勒使臣丢东西来羞辱突勒使节,表达自己对突勒的不削。
郝连旻非常气愤,认为这是王芳远有意侮辱他,同年十二月,郝连旻以报封国违背盟约为由,准备入侵报封国。郝连旻亲自率领突勒军十二万入侵报封国。
郝连旻令郝连力微、郝连剌葛分统左翼突勒兵,从宽甸入长山口,大将郝连福塔等率兵三百人突袭报封国王都开京,郝连多铎、郝连岳托等人率数千兵马接应。郝连旻率其他各路军马进攻朝鲜。
郝连福塔、多郝连铎等部袭败了开京周边的守军,而在此时的开京上下人心惶惶,不知该做什么,都城士大夫,扶老携幼,哭声载路。王成桂再次将王后、王子和大臣妻子送往**避难,自己则率领文武百官退守南汉山城等待各路勤王军的到来,同时派出崔吉等人赴突勒军营谈判,拖延时间。
报封国请和书中写道“报封国王谨上言于大突勒古儿腾格里可汗:小邦获罪于大国,自速兵祸,栖身孤城,危迫朝夕……如念蒙丁卯誓天之约,恤小邦生灵之命,容令小邦改图自新,则小邦之洗心从事,自今始矣。必欲穷兵,小邦理穷势极,以死自期而已”。
但是郝连旻看得出这是王成桂的缓兵之计,不许议和,率领突勒主力渡镇江,占领郭山城,定州、安州不战而降。突勒乘江水结冰之际渡江攻占汉阳,会合各部包围南汉山城。报封国各处守军见国王被围,纷纷前来支援,但先后被突勒军击败。
此时郝连旻见报封国君臣求和之切,毫无斗志,乃对其迫降,下令突勒军队包围南汉山城,伐木列栅,绕城驻守,山城内粮草断绝,不得不杀马充饥。各路勤王军队也被突勒击败,报封国君臣只有坐困孤城。
王成桂曾经爬到南汉山城的南门,看到城下突勒军队黑压压一片,不禁长叹。突勒军队在望月峰上升白旗书招降二字,又致书给王成桂,令其出城投降。
王成桂以“重围未解,汗怒方盛”为由,不出城请降,“郝连旻见报封国方面还在纠缠于出城投降的细节,不耐烦的郝连旻下令用抛石机攻城,同时遣段敏袭破江华岛,俘虏报封国王后、王子、宗室、群臣家属等数十人。
第二年正月,报封国南部等地的援军赶到,先后杀死了突勒大将裴满古利、仆散固山、唐括达兰等,但是依然不能挽回败局。
郝连旻遣使,要求王成桂亲自出城投降。王成桂见大势已去,只好求和,正月三十日,王成桂将亲中原反突勒的主要人物弘文馆校理尹木、修撰吴济及台谏官洪逸汉等绑起来送到突勒军营,率领群臣出南汉山城,脱去王服,改穿青衣,徒步前往东岸的三田浦突勒军营拜见郝连旻,伏地请罪,行跪拜之礼。
王成桂行礼的时候,报封国群臣就在旁边看着,多少人为此流泪,这的确是一种对他们的侮辱,因为他们的国王向他们最鄙视的蛮夷戎狄行如此大礼,多少儒生看到这个场景之后,回家之后因为受不了而自我了断性命。泰卢国群臣之中也有人愤愤不平。
突勒与报封国双方筑坛盟誓,报封国去中原的年号,缴纳中原所赐诰命敕印,定时给突勒贡献,并送质子二人。此外,报封国朝廷中主战最坚决的洪逸汉、尹木、吴济三人被清军索要,在突勒就义。
双方签订和议:
报封国成为突勒的藩属国。接受突勒的册封,报封国断绝与原宗主国大雍的关系。王成桂以其长子王芳远、幼子王芳郁赴突勒作人质。报封国应向突勒朝贡。每年黄金百两、白银千两、水牛角二百对、貂皮百张、鹿皮百张、茶千包、水獭皮四百张、青黍皮三百张、胡椒十斗、腰刀二十六口、顺刀二十口、大纸千卷、小纸千五百卷、花席四十领、白苎布二百疋、绵绸二千疋、细麻布四百疋、细布万疋、布四千疋、米万包,还有就是改国号。这些贡品的要求直到后来王芳远即位之后,才有所改变,在一系列仪式之后,报封国变成泰卢国服属了突勒统治,郝连旻随即撤军归国。王成桂在郝连旻撤军之后,一蹶不振,一年以后呜呼哀哉,王芳远回国即位。
在突勒军队入侵泰卢国的过程中,泰卢国一直怀着等待拯救的信念,甚至打算国家灭亡也不对突勒人投降。王成桂的态度是希望中原可以派兵救他。
宁愿灭亡也不愿背离中原,重要的理由是无法面对后人。这一切的动机背后是巨大的伦理决择与价值判断。在战败被迫投降之后,王成桂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还在宫庭设位西向中原哭拜。
郝连焘读到这里,就问韩若冰,这是为什么?韩若冰回答说:“陛下,快马弯刀可以征服天下,却不可征服人心,马上打天下,却不可马上治天下,治天下还需仁政与文治。愿陛下不仅修武,而且修文,双管齐下,才能治理天下。”
郝连焘听后,深有感触,在这两次与泰卢国的战争之中,段敏居功至伟,段敏出身于突勒的段部,郝连焘就问:“段敏可有后人,朕想要表彰段家的功绩?”
韩若冰乘机推荐段文成,此人精通文史,是一个难得的人才,郝连焘听到后,就升段文成的官,先让他去当蓟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