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下争夺录-第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阳虽然出身没有朴鹏知那么高,但是也算是上层社会,虽然他日后变得争名逐利,但是因为他出身而带来的东西,许多人倒不会太厌恶薛阳。薛阳也得以可以和士大夫进行良好的合作。

    可是徐云龙不同了,他的出身低,没人看得起,导致文人士大夫看不起他,除了阿谀奉承的小人,他基本无人可用。这是他的悲哀,悲哀就在于他必定要被别人除掉,因为他无法成为国家稳定发展的动力,他只能是稳定发展的阻力。

    虽然英雄不问出身低是一个良好社会应该具有的东西,但是出身低的英雄想要施展才华的空间的确也不多。要么是在军营中沙场立功,要么是寒窗苦读,一朝高中。要么就是有伯乐和机遇。

    而对于贵族出身的人来说,他们可以凭借父祖的庇佑,不必科举,不必留血就能获得许多人难以获得的东西。公平永远没有绝对,只有相对。徐云龙可以说很不幸,因为他想要鲤鱼跃龙门,他选择一条在人看来并不光彩的路,被人鄙视,最终为了证明自己,徐云龙与人对抗,关系越走越僵。

    就像现在,就是徐云龙对付像朴承休这样的文人士大夫,防止他们的势力死灰复燃。

    徐云龙的人纷纷跪在义成长公主的面前,要求将朴承休抓捕入狱,木常永虽然说错了话,但是既然是一条船上的,那就不能退让,也跪了下来。

    眼看这架势,就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了。现在整个百卢国基本被徐云龙控制。日和国的入侵倒是成就了徐云龙。这是很多人之后才发现的。毕竟大乾打跑了日和国,可是留下来的权力真空是徐云龙补上的。

    还好此时义成长公主身边的护卫还是义成长公主自己的人,是她从大乾带来的,属于她自己的人马,大部分是在乐浪州,真番州,带方州,临屯州,玄菟州一带招募的。因为那里的人熟悉百卢国的语言与风俗,毕竟之前他们许多就是泰卢国的人。

    义成长公主的护卫就是由这些人组成的,当然不仅仅这些人,为首的还是突勒人。这些人是义成长公主用来护卫自己,也是用来将来大展宏图的。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军权,百卢国中央军数万人被徐云龙控制,义成长公主手下虽有护卫,不过可以自保逃命而已。因此她要解决兵权问题。

    这场会议最终以义成长公主要回去睡午觉而结束,徐云龙导演一场大戏却无果而终。他现在总不能就当着义成公主的面去抓朴承休。虽然他有这个能力,但是这无异于向义成长公主示威啊,他可不想碰到兀颜宗翰或者挛鞮天麟。

    既然今天不行,那就改日再来。但是他忘了,如今王印在义成长公主的手里,义成长公主才是代行君权的人,她才是获得大乾支持的人。徐云龙原来的优势已经一去不复返。

    就在当天下午,宫里面传出了命令,当天所有跪下请求抓朴承休的大臣每个人都获得了升职加薪,但是对不起,所有的实权职务通通取消了。

    随后徐云龙又接到了命令,这些人空下来的位置全部由原来在大乾的百卢国官员接手,正正好好,一个不落,不给徐云龙安插自己人手的机会。

    当然徐云龙可以不执行这个命令,但是他得到一个很不好的消息,他手下不少将军由于在军中太跋扈,已经被他的手下宰了,这些死的将军直接控制的宫城与汉城府的防卫已经由别人控制了。

    可见朴承休这些年,人脉还是不错的,经过他的工作,许多正直的中下级军官站了出来,把战刀挥向他们自己的长官,随后一切都物是人非。

    控制了宫城与汉城府,对于义成长公主最近距离的威胁没有了,虽然中央军还在徐云龙控制之下,但是中央军也不可能全部驻扎于汉城府城内,许多是在城外,自然一下子用不上。

    徐云龙哪想到,就在他在宫内导演大戏,把自己的人全部拉上之后,朴承休早已经安排人在宫外准备了另外一场大戏,导致宫内大戏散场之后,这些大将回到驻地,迎接他们的就是寒光凌凌的宝刀。

    徐云龙急了,他还没有吃过亏,原来这些日子朴承休在大乾大突勒国,却已经在他身边安插了那么多小人物。此仇不报,非君子也,虽然徐云龙永远谈不上是一个君子。

    但是如今百卢国都城已经不是徐云龙为所欲为的舞台,面对从宫里面出来的命令,既然义成长公主可以拖,他也拖。作为宰相,他有封驳之权。他将义成长公主发的教令封起来,驳回,拒不执行。

    不过朴承休已经料到了,斗争才刚刚开始。一切只是开头,所以徐云龙与朴承休的斗争还有后续故事,只是徐云龙,最终失败的只有你。

    (本章完)

第246章() 
    朴承休与徐云龙一时之间还分不出胜负。徐云龙驳回了义成长公主的命令,但是他也知道这样不是长久之策。

    果然驳回之后不久,同样的命令又来了。徐云龙不敢真的得罪义成长公主,但是又不甘心失败,因此虽然同意了人事任命,但是他不会给这些人实权。

    这是第一回合。在大乾元玺五年初。到了三月份,百卢国地方发生一场叛乱。一个名叫王室的宗室发动叛乱,意图自己称王。

    徐云龙一看,这是一个借刀杀人的好机会。他让朴承休出征。朴承休想了一下,答应了。徐云龙想的是要朴承休在战场上直接来一个投敌未遂,被我方斩杀的结局。

    但是哪里想到,朴承休到了前线之后,深得基层士兵的拥戴,根本没有暗中下手的机会,士兵自发为他站岗,从士兵开始到底层将领,再到中下级军官,都成了朴承休的粉丝。

    朴承休把自己喜欢讲学的精神搬到了军营中,在军营开始了文化普及教育。给士兵教授文化,原本这些士兵目不识丁,但是一段时间的文化普及之后,他们会写自己的名字了,又慢慢多识了许多字。

    在这个社会,但凡识字的人,总不会饿死。因为不识字的人多,识字的人少,就算帮人家代写书信,也是一个不错的营生。

    这些士兵大部分农村苦出身,上不起学。但是朴承休从最简单的做起,一点点把文化传授给他们。而除了讲学之外,朴承休还成功打败了叛军。

    徐云龙虽然控制了军队,可是他任用的将领除了会溜须拍马,除了会给徐云龙送钱送礼送女人之外,毫无本事。而他手下的中下级军官却有不少是当年和日和国厮杀过的。

    朴承休一到军中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因此朴承休拉拢这些人,相当顺利地把高级将领给架空了,这也是,对于一个部门来说,最高领导如果没有底下人效力,这最高领导就是一个空架子。

    得到这些中下级军官的效力之后,朴承休以诱敌之计策,把叛军引入伏击圈一股歼灭。徐云龙没想到这一次派朴承休出去还给他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

    朴承休得胜回来,徐云龙气得想要自己打自己一顿。但是没办法谁让这主意是他自己想的。他总以为文人不能上战场,可是他错了。战场不仅仅是武将的地方,也可以是文官的舞台,就像政治不仅仅是文官的地方,也有武将发挥的舞台。

    而就像徐云龙自己,不也是不按照别人给他设定的舞台,而到了一个原本他不应该出现的地方吗?徐云龙第一次知道他对手并不简单,甚至十分厉害。第二回合,徐云龙又输了。不过他将发挥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优良品格,再接再厉。

    而在同一时间安南之地,却陷入一场大的内乱。就在大乾元玺五年年初,大瞿越皇帝吴恒死了。由于吴恒死的时候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因此他的几个儿子开始互相争夺皇位。首先是吴恒的六儿子吴三哥篡位。

    吴恒去世之后,因为吴三哥就在交州,因此近水楼台先得月,夺位当了皇帝,吴恒的长子吴岌随即出逃到茶乡。吴三哥派遣指挥使杨利及杜硕追捕吴岌,往来数次,但吴岌隐藏到山林间,没有被抓到。

    此时太平、唐阮二村发生叛乱,吴三哥派遣二哥吴子烈、大将杨利、杜硕领兵征讨。途中,吴子烈发起兵变,杜硕等加以支持。结果,子烈得胜,成为大瞿越的新皇帝。

    纵然吴子烈成为国君,但其管治威信还很低落,朝廷及地方都充满矛盾和冲突。后来吴子烈假装要把皇位让给大哥吴岌,引诱吴岌出来,随后把吴岌杀死。

    此时在大瞿越吴炽据平桥、吴公罕据峰州,吴宽据三带、吴庆据唐林,吴硕据杜洞江、吴圭据超类、吴捷据仙游、吴唐据细江、吴超据西扶烈、吴顺据回湖、吴白虎据藤州、吴览据布海口,这十二个亲王割据一方,成为吴子烈最大的阻力。

    此时,有一个能统一全国的主要人物,被吴子烈赏识,吴子烈让他负责消灭其余诸王。

    此人名叫丁领。丁领是前驩州刺史丁著的儿子,原本割据华闾洞一地。在他平定其叔父后,听闻十二王之一,割据布海口的吴览兵力较强、领地较广、家产富有,于是与儿子丁连投靠。

    吴览亦见其形貌魁奇,又有器量,于是收他为自己的义子,又让他带军,进攻群雄,每战皆克。

    丁领又亲率三万兵马降服君吴白虎,不久吴览突然死亡,丁领就统帅了吴览的部众。随后丁领对付吴硕时,双方对持好几个月,后来吴硕为流矢所中而死,其众归降丁领。

    对吴超之役亦甚为激烈。吴超割据西扶烈,拥有重兵和大将数人,丁领与之对战时,折将四员,士卒折损颇重,一度失利。后来命手下将领阮甸为先锋、李衡为后援,自己当总帅,率战象强攻吴超。

    吴超仍顽强抵抗,分兵二路,一部份防守根据地,另一部份由他本人带领,打算前去找吴宽和吴守捷求援。但在途中渡河时,遇上狂风而覆没。丁领获悉,随即派勇士十人潜入敌方根据地,纵火焚营,取得胜利。

    最后,丁部领以将领李衡、阮甸为先锋,本人则殿后,分兵数路,以各个击破的办法,在年余时间里消灭吴公罕、吴顺、吴宽、吴守捷、吴唐、吴奎等其余诸王,随后大家才发现他是支持吴子烈的。而吴子烈也按照约定,将女儿嫁给了丁连。

    虽然这动乱不到一年,但是天下动乱,吴子烈要稳定局势,远非打败这些弟弟们就可以的。丁领与吴子烈相识于青年时期,因此后来丁领暗助吴子烈统一安南,吴览也算死的最冤的,因为他兵力最多,所以丁领假意投靠,暗中动手,最终凭借吴览手中的精兵打败其余诸王。

    (本章完)

第247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一个强大的军事力量,是不足以在这个乱世生存发展的。

    大乾大突勒国皇帝郝连焘深谙此道,因此十分关注大乾军队的军事训练。

    突勒铁骑,战斗能力很强,如果在平原野战,可以说是所向披靡。而如此强劲的战斗力,自然和他其特殊的、经常性的军事训练有关。

    说他特殊,是因为突勒骑兵的训练是在草原之上的狩猎活动中进行的。以大乾皇帝为首的突勒贵族一年四季的在捺体之中进行狩猎活动,如春天捕雁,秋天射虎等,都是经常性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大型军事训练和军事演习,也许野兽比敌人还凶猛,大雁比敌人还矫捷。

    这种狩猎活动之中的参加者都是突勒的精兵强将。即便是冬天,没有多少猎物可射,但是突勒军人也不忘习武练兵。突勒人春天猎捕天鹅时,他们采取的是一种围猎的方式。

    这种围猎便是突勒军队军事训练和军事演习的一种固定模式。突勒人的这种围猎的活动绝非单纯的狩猎和娱乐,它的实质就是一种军事训练和军事演习,是用以训练军人之间的相互配合意识,也使组织者的指挥艺术日臻成熟。平时围猎动物,作战之时就是围猎敌人。

    以围猎方式练军习武,还不仅仅限于春天捕捉天鹅时,还在每年的冬天里举行一次。那就是每年一次的猎仪。

    围猎活动提高了军队的军事战术技能和协调配合,同时也形成突勒军队的作战方式。要知道古今中外各民族的早期战术大都源于人与野兽搏斗的惯用方法。

    在作战之时,突勒骑兵擅长的两翼包抄围歼战术,与突勒民族狩猎程序十分相似。还有突勒人秋天猎鹿是采取引诱、伏击的方式。首先射猎者事先埋伏在鹿经过的路旁,用盐水引诱鹿群,等到鹿群到了之后,就模仿鹿的声音,作为发起进攻的标志,屡试不爽。

    突勒人的诱鹿伏击射杀之技法,也是一种军事战术形式。他们在实战中也经常采用这种诱敌深入而休击歼灭的战术。就如同郝连矅镇守幽云,就多次引诱虞昌勖,虞嗣源的军队进入自己的境内,当然虞昌勖和虞嗣源也不傻,毕竟他们也只道孤军深入的危害。

    除了训练和战术之外,还有一句古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物资供应是军队能够在战争中能取胜的必要条件之一。

    如果战时参战军队没有充足的军资做保障,即便将帅颇富谋略,军卒英勇无比,也难以取得胜利,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能持久,只能劫掠。

    而如今郝连焘不是要劫掠,而是要占领与统治。不过大乾军队的后勤制度与中原王朝军队的后勤制度大不相同。因为大乾大突勒国的普通部族士兵的马匹军械等全部由正军士卒自备兵器。甚至口粮也是自备。一人三到四匹马,其中有母马,渴了喝马奶,饿了,直接就地打猎,或者吃自备的干粮。

    但是随着大乾大突勒国的扩张,汉人也成了军队的组成部分,不能单单依靠士兵自备军粮武器。所谓粮草,粮指粮模,军人所食之物。草指畜草,马驼所食之物。

    军队出征在外,粮草供应,极为关键和重要。大乾军队的粮草供应与中原王朝军队大不相同。一般说来,军队出征在外,必有随军的轴重粮草车辆,以供军食马草,或随时派军队从后方大本营押运粮草以供应前线军队。

    但是在大乾初期的军队则不然。军队出征没有随军的粮草轴重车相随,而是在出征的军队中,专设一支随军别动队,专门在行军沿途现行抄掠搜刮粮草,以供军需,称为“打草谷”。

    大乾军以“打草谷”用抄掠来供军食马草,尽管减轻了行军负担及减少国内经济损失,但有一些弊,端。

    第一,如果“打草谷”地区的敌人采取坚壁清野政策,将粮草藏起来或派兵看守,那么,大乾军队兵马就只好饿肚子了。

    第二,如果行军遇到大风雪,四野茫茫,无粮草可掠,大乾军队兵马很可能被大量冻饿致死。

    第三,由于“打草谷”为军需来源,所以养成了突勒军队好杀喜掠的习惯,他们不仅仅掠夺当地百姓的粮食柴草,而且经常大肆杀害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造成及其不好的影响。在郝连旻打海东国的时候就因为这个政策造成海东国虽灭,但是大量海东人反抗大乾的占领,以及大量海东人从海东国逃亡,徐云龙一家就是最好的例子。

    当然突勒军队一开始外出征战不备粮草,与其当时国内的经济状况、结构有关。

    突勒属游牧民族,任其建国前后,仍以畜牧渔猎经济为主,而农业经济还很落后。突勒腹地无粮或粮少,也是造成其军队出征不备粮草的客观原因之一。

    但到了郝连峻时期,由于中原汉民的大量北上定居于大乾的腹地,加之中原文化的广泛影响,因此,大乾的经济结构开始发生了变化,由原来比较单一、落后的畜牧渔猎经济,向农业经济过渡。

    农业发展了,有了多余的粮食,也便有了准备军食的条件。所以,大乾便开始改变军队出行不备粮草轴重的方针,逐渐由“打草谷”过渡到准备粮草的后勤制度。

    如今大乾军队出征作战,有兵车,这是一种后勤车,主要运载帐篷。车帐”是突勒军人在野外住宿用的一种简易帐蓬,行时,毡帐拆卸装在车上随军而行,夜晚,环车为营寨,搭起帐蓬供官兵睡眠休息。

    辽军兵车除运载帐蓬外,还供军帅们乘坐。这种车虽不甚坚固,但因其有轻便快捷、适于山路运行的特点,故多被大乾军队选做随军之兵车。

    一句话,大乾已经不是当年的大乾,郝连焘的大乾已经不是郝连旻的大乾。一切都已经改变,并且还在改变,时局在变化,郝连焘已经开始准备。

    (本章完)

第248章() 
    郝连焘要让自己的军队成为一支劲旅,就必须打造精良武器。大乾境内铁矿还是相对毕竟丰富的,但是即便如此,为了快速打造精良武器,郝连焘下令要百卢国等属国进贡铁矿。

    其实这一年,百卢国已经向大乾进贡多次了,首先是大乾元玺五年正旦,百卢国给大乾进贡物品有:御衣二领、金腰带二条、金斯罗一面,金花银器二千两、色罗一百匹、色绫一百匹、生罗三百匹、生陵三百匹、幞头四十枚、帽子纱二十枚、毯屏一合、画龙帐二对、大纸两千幅、墨四百梃、金镀银妆皮器仗二幅、细弓四张、孝子箭二

    十四只、细箭八十只、鞍辔二幅、细马二匹、散马六匹。

    后来王棩即位,为了答谢大乾皇帝的册封,又进贡给大乾:金盒二副、盘盏二副、注子一副、红毯倚背一十只、红毯褥二只、长刀二十只、生中布二千匹、参一千斤、松子二千二百斤、香油二百二十斤、鞍辔二部、细马二匹、螺钿装车一两”。

    后来,王棩回到大乾,因宇文太后过生日,又送了金器二百两,金抱肚一条五十两,金钞锣五十两,金鞍辔马一匹五十两,紫花绵紬一百匹,白绵紬五百匹,细布一千匹,麄布五千匹,铜器一千斤,法酒、清酒、醋共一百瓶,脑元茶十斤,藤造器物五十件,成形人参以及无灰木刀摆十箇还有细纸墨。

    百卢国对大乾恭顺之极,进贡如此多的东西,但是这些东西也是从百姓那里收集财富而来的。如今郝连焘下旨又要索要铁矿石。郝连焘可能不知道,百卢国如今的铁矿,要满足郝连焘索要的量,就需要加班加点开采。

    而且要知道原本泰卢国产铁矿石的地方如今已经全部是大乾的地盘了。

    此时正好是大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