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刘政若无其事住进大义军节度使府衙之内。此时徐云龙已经知道之前的事情,因此早已经下令在汉城府全城寻找那对老夫妇,自然是一无所获。
每天,徐云龙都要人把刘政馆驿之中的一举一动告诉他,但是刘政表现地并没有异常,除了公事,就是去汉城府的街市逛一逛,去酒馆喝酒,或者去郊外游玩,当然一路之上都是由徐云龙的人陪着的。
一切的平静直到有一天到来,一群从徐云龙封地的饥民集体涌入汉城府,足有几十人,这些人涌入汉城府,直接就往王宫前去,来到王宫,这些人就冲击王宫正门,当然很快就被王宫守卫全部拿下。
这攻打王宫是大案,自然要审,义成长公主派人审理这些人,一审,这些人就说自己是来自于哪里,因为家里田地被谁占去,走投无路,才想铤而走险。
这个消息在百卢国朝廷引起震惊,这是典型的官逼民反,徐云龙要再想把这件事情压下去,已经不可能了。不过官员大部分是他的人,他相信他还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义成长公主找来刑曹佐郎,司宪府监察史,典狱署丞三位官员前去栗津郡调查取证。这三位官员一来,徐云龙心放下了一半,因为都是他的人,看来这场风暴也要过去。
果然三个人前去,什么也没有查到,回来复命的时候还说是那几十个刁民联合起来告恶状。可是几天后,又出事情了,栗津郡太守的儿子出了人命案子,他奸污一个妙龄少女,导致人家上吊,自我了断了生命。
面对这个可怜女孩的遭遇,义成长公主十分震怒,她痛斥之前派出去的三个官员。太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三位官员直接被免职,与此同时,义成长公主又派人前去调查。
这一次他拍的就不是徐云龙的人了,而是公主从大乾带来的家仆,如今在百卢国也算是一个将军,此人原名叫忽剌岱,后来进入百卢国之后,因为和朴承休关系好,因此就跟着朴承休的姓,改名朴侯。
公主为了有自己的班底,将原来她在大乾的家仆封为百卢国官员,这位朴侯就是其中一位,他奉公主的命令前去调查。
徐云龙知道这一次是出事情了,他急忙派人去布置,可惜晚了,朴侯到了栗津郡,就把郡守一家下狱了。
整个审讯过程,徐云龙的人没有丝毫参与,挑选的官员基本都是与徐云龙无关的那些人,那些一直不说话,不站边的人。
很快结果出来了,栗津郡守强占民田,其子强抢民女,双双问斩。徐云龙本想求情,但是无奈这干儿子,干孙子干的实在过活,以至于两个人离开栗津郡的时候,百姓欢呼雀跃,而且他们一走,更多他们的恶事就被当地百姓爆出来了。
徐彩劝徐云龙不要干涉,因为他们民冤太大,容易引火烧身。只是这是一个开头,随后各地都有类似情况的人前来告御状,各地许多徐云龙的亲信相继落马。
还有刑曹,典狱署,司宪府因为包庇罪犯,也被问责,大量官员被罢免,朴承休自然乘机递补自己的人进去,而徐云龙虽然也提了自己的人选,但是没有一个被任命的,由于当时刘政就在,徐云龙不能用强,以免给大乾大突勒国留下坏印象,所以只能吞下这个哑巴亏。
徐云龙见到这场面,赶紧入宫见到义成长公主,对她说:“老奴无能,识人不明,老奴自请还乡,还请娘娘责罚。”
公主好言宽慰,也没有对徐云龙如何。徐云龙也不知道,这些饥民入京,是由朴承休的学生带领的,那被人奸污,不堪羞辱的女孩,是朴承休安排的一个孤女,虽然为此她要牺牲性命,但是她也是为了报郡守害她一家的仇怨。
而刘政唯一做的就是把这一切写成一个生动的奏疏,当然其中不凡添油加醋,递交给郝连焘,末尾附上一句话“古来阉竖之祸,未有至此者。”
郝连焘拿到奏疏,也没说什么,也没答复,直接把这奏疏送到档案室保存。刘政一看自己奏疏没有起作用,又给郝连焘上疏,这一次是生动历史教育课,以及人物对比课,当然是有一个主题的,就是徐云龙是从古至今最坏的宦官。但是郝连焘还是看了,不答复。
本章完
第262章()
刘政想要出口转内销,但是眼看郝连焘没有反应,于是刘政联合几个御史,几个翰林一起上书,这一次有了回应,郝连焘一直诏书,刘政就去地方任职了。
刘政在百卢国知道不要蛮干,但是在大乾大突勒国,他就忘了,难道真的是徐云龙不可战胜吗?还不是郝连焘选择纵容。郝连焘是明君,因此刘政可以放心说话,不会有性命之忧,但是老说个不停,因而就让他去地方历练历练。
话说这一次,着着实实是朴承休赢了,他不仅赢得了对司宪府,刑曹,典狱署的控制,还赢得了对于许多地方的控制,实力大大加强。徐云龙不知道这是一个为他设计好的局,只能吃亏。
但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更何况徐云龙不是君子,恐怕都不用等十年。徐云龙暗中命手下开始报复计划。
这一年因为郝连焘与仆固皇后的长子逐渐成长,需要人照顾,仆固皇后和小皇子哪里需要人手,还有因为第一批离现在三十年都过去了,需要更新换代,因此这一年,大乾大突勒国就向百卢国索要宫女五十人,内侍二十人。
因为一般来说,送去的宫女是有可能成为皇帝或者是王公大臣的妾室,因此都是从官员贵族之中的女孩子进行挑选。这样一来,有许多官员家的妙龄少女就成为了挑选对象。
这里面有的人愿意,例如当年的苏靖涵和薛公甫的妹妹,自然也有人不愿意。深宫寂寞,能得到宠幸的也就几个,而且一辈子连妃位都没有封上,在大乾大突勒国,谁都不拿你当盘菜。
这也难怪,在大乾大突勒国,皇后一般是草原各部族的女子,虞皇后已经是特例,当然汉人想要当皇后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是难度大些,当贵妃等则没有太大问题。但是百卢国人,却是不可能,因为郝连峻说了,宫女有子,最多封为九嫔之一。
所以,地位只能这么高,北方草原又是苦寒之地,许多身娇肉贵的大小姐们自然不愿意去,可是皇帝命令已经下达了,又怎么好拒绝。这种事情又一向是徐云龙负责的。
内侍的招募很快,因为民间就有自行成为内侍的,实在没有,徐云龙张榜招募,应聘者也是排起长龙。说起来,今时不同往日了,薛阳,朴鹏知一类多了,徐云龙一类少了。因为去了大乾,还要学习突勒语,已经读书识字的人方便一点,毕竟百卢国是用中原文字的,读过书,识字的人再去学突勒语就就简单一些,不识字的就难了。因此在大乾混到有品级的,许多都是在百卢国就识字的。
但是宫女招募,就麻烦了,此时的女子大多数不识字,不受教育,受教育的大部分是官僚贵族家的女孩,基本不应聘,于是徐云龙开始摊牌,也就是点名,点到谁就送谁去。当然这一次,清一色是刚刚被提拔上来的官员家的女孩子。也就是朴承休一派官员家的女孩子。
这一下子,又出现了拉郎配的场景,原来徐云龙都是以自己一派官员的女儿送去大乾的,这些人碍于徐云龙的威慑,不能说什么。这一次徐云龙报复朴承休,就以他一派的官员家的女孩子作为贡女。
所以这些人就只能急于寻找乘龙快婿。几个关系好的,很快就互相凑一凑,儿子与女儿做一个配对,没有的就直接去找那些寒门学子,一下子许多寒门读书人就攀了高枝,成为一些官员的上门女婿。
看到这样子的场景,徐云龙哈哈大笑,但是上国的任务要完成的,那些找新郎找的晚了一些的人,也就倒霉了,郝连焘虽然不是很急,但是他派来要人的人急,这人原本和刘政一起来,如今刘政已经回国了,他还没能回去交差,他怎么能不急?
只看见一群官员到朴承休的府邸哭着求情,理由呢就是自己女儿还小,当然小不小的,谁都清楚。可是朴承休有啥办法,他不能抗旨,虽然之前他上书陈情获得批准,但是总不能因为百卢国的事情,而导致大乾宫廷裁员吧。
郝连焘这一次一定不会减免,因为没法减免,郝连焘用这些人都是按照编制的,确实是每年少多少,就补多少,这一次是因为小皇子的原因要有扩充,不可能裁员的。
大乾的情况已经够好了,整个大乾宫廷的宫女也就三百人,宦官已经裁撤到一百多人,这还是包括在燕京府,和宁府,永兴府,以及捺钵,皇陵所有的人数相加,可以说已经很少了。
朴承休看到哭天喊地的官员们,真的是心中同情,毕竟这是骨肉分离,这些女孩子去了之后,基本没有一个可以活着再见到亲人的。
但是怎么办呢,拒绝,朴承休没有这个胆量,最终的答案是,朴承休对这些人说,要为百卢国考虑,为国家做奉献。今天或许是骨肉分离,明天可能就是国家的璀璨未来。
朴承休知道这是徐云龙的报复,但是徐云龙这么做已经是为他种下一颗恶果。这个情况朴承休想到了,徐彩也想到了,但是他这一次没有能劝住徐云龙的报复行为。
每个行为都是为未来埋了一颗种子,只是有的会结成好的果实,有的会出现恶果,有的没有发芽长大。好不容易用国家的大义劝了五十名官员,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大乾,总算是完成任务。
一段时间后,从大乾来了旨意,据说这一次对这些女孩子很满意,仆固皇后很高兴,郝连焘因为妻子的缘故,赏赐朴承休许多东西,当然最重要的是,封大义军节度副使,一下子就成了大乾朝廷命官。
徐云龙恨得牙根痒痒,他以前那么卖力,也没有赏赐什么,这一次朴承休却得到那么多好东西,还有节度副使,如果节度使王棩是百卢国国王,那么副使不就是副国王吗,这可是一个巨大的权力啊。这就是徐彩担心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也行这只是开始,与此同时,朴侯因为护送有功,升任大义军副兵马使,一下子文武两颗钉子进入大义军节度使府衙,这个百卢国实权机构,这朱政才知道,这是郝连焘对他上疏的回应。
本章完
第263章()
为君之道,是平衡之道,皇帝要平衡国内各股势力,只有这样才能维持稳定。郝连焘其实也是利用朴承休来平衡徐云龙的势力。
其实这乱世能够维持是各国之间的平衡,但是也会有人打破这样的平衡,比如要恢复大雍天下的虞璟,就是这样的人,上次出兵殷国,最终促使刘延政成了殷国皇帝,最终打败他的大军。
这一次,中原与大乾开战,他觉得机会又来了,谋划以水军、车兵、步兵、骑兵一起联合作战,一举击败中原的军队。
当得知南雍大军北攻的消息后,此时石贵正打算与大乾军队作战,因此他没有办法抽调中央的兵力,只能依靠各地节度使的地方军。
有大臣建议说:“江南军队想要在速战,我们不应与其正面交锋,应据守大岘,阻敌深入境内,以拖延时日,沮丧敌之锐气,然后选拔精锐骑兵军队,沿海岸南下,切断敌军粮道,另派兖州军沿着山路东走,腹背夹击,此为上策。命各地将领依险固守,坚壁清野,毁掉庄稼,使敌人无粮可取,其大军在外,求战不能,食尽兵疲,旬月之间即可获胜,此为中策。放纵敌人越过大岘,出城迎战,此为下策。”
石贵最终不想在南雍面前表现出不敢与之作战的样子,因此拒绝采纳上策和中策的建议。而是要放敌人越过大岘山,再行与敌人决战,以打出中原的威风。
开运三年四月十一日,南雍大将柴宏,副将徐弋率军十多万,自金陵出发,从水路过长江,自淮水入泗水北进。
五月进至泗州的下邳,留下船舰、辎重,由陆路进至沂州。南雍军队在所过之处,构筑城堡,分兵留守,以防备中原军队的突袭和被切断后路。
此时南雍由沂州至青州有三条通道:一是沿沂水北上,经东莞沂水,越过大岘山,直捣青州,此为捷径,但大岘山险峻,山高七十余丈,周围二十多里,山上有穆陵关,通道仅能容纳一辆车通过。
二是由东北经过密州入潍水北进,再折向西走,进击青州,此路迂回,路远,耗费时日多。
三是由西北越泗水经梁父山,转向东北逼近青州,此路山路太长,行军运输均很困难。但柴宏在副将徐子弋的见一下,欲从此路进军。
此时,部将向柴宏建议说“如果中原人以大岘山之险,坚壁清野,我们大军深入,不仅无功,将可能不能自归。”
柴宏则胸有成竹地说:“陛下已经和我说了。石贵贪婪,没有深谋远虑。认为我孤军远入,不能持久。他们必不会坚壁清野,我敢和你们打赌。”
柴宏率军经过大山涧,不见中原军队出战,异常高兴。部将询问原因,柴宏说:“我大军已过大岘险关,士有必死的信念,田里又到处是庄稼,我已无断粮之忧,敌人已在我掌握之中。”
六月十二日,柴宏军至。此时,石贵派平卢节度使,也就是那个被郝连宗真打败的李先、以及高裕,刘昨率步骑五万,屯于临朐,当听到江南已越过大岘山,又派集合各地节度使军队五万增援临朐。
临朐在大岘山的西北,为青州南面的屏障,距城西四十里有巨蔑水。李先令高裕进据巨蔑水,但江南军前锋孟符也已到达巨蔑水边。
于是,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中原军队被江南江南军队击败退走。南雍占据了巨蔑水后,徐弋以兵车四千乘分为左右两翼,双车并行,继续前进。
当江南军队进至临朐城南,距城只剩数里,李先突然以万余骑兵前后夹击江南军队。柴宏急令部将奋力迎击,双方战至半日,仍未分胜负。
此时,徐子弋向柴宏建议说:“此时各地节度使军队出动,临朐城中留守兵力必然薄弱,他请求从间道攻取城池。”
柴宏欣然应允,立即派兵暗中绕道到李先军队之后,直攻临朐县城。同时扬言南雍后续大军已由海上而来。徐子弋率众登城,攻克临朐。
李先大惊,自城中单骑逃出,奔于城南高裕军。柴宏乘胜猛击中原军队,大郯军大败,柴宏军斩大郯大将军高裕等十多人。李先败回青州,江南军队奋力追击,进抵青州城下。
六月十九日,江南军队攻占了青州外城,李先收集部众退守保内城。柴宏打算做做久困之计。同时,招抚投降的大郯军吏,在他们中选贤任能,齐地人均甚喜悦,并利用齐地的粮食补给军队,停止了从南方的运送,使江南军队能在战场更加主动。
李先被困,有人向李先建议说:“今将军亲率六师,战败而还,部将离心,士民丧气。现陛下正谋划与突勒交战,恐不暇分兵救人。齐地各处散卒尚有数万,将军应该拿出全部金银财宝赏赐全军,决一死战。”可是李先还是决定去找石贵求援。
七月,李先部将李尊越城而出,投降于江南军队。刘裕让李尊登上楼车,向城中喊话,声言“大郯军队已被突勒军队缠住,没有援军会到来。”
青州城内军民得此消息,深为惊恐,而且每当江南派使者和援军的到达,徐子弋便于夜间秘密派兵迎接,第二天,则大张旗鼓而进,以虚张声势,恫吓大郯军队,对大郯军队起了不小的威慑作用。
眼看前线一片顺利,石贵也急了,毕竟一旦青州陷落,河南危险了,此时的他不顾大乾可能的入侵,因为河南是大后方,大后方不容有失。
于是石贵率领三十万大军前来,柴宏知道现在他虽然连战连捷,但是如果与中原三十万大军抗衡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更要命的是虞璟一听说中原三十万大军来了,自己先没了胆量,连忙下令柴宏不要与敌人决战,因为这十多万大军是南雍的命根子,外加越国接到大郯的命令,起兵十万攻打润州。
这态势就是越国攻打润州,直接威胁南雍的国都金陵,虞璟是彻底怕了,赶紧让柴宏撤军,功亏一篑,但是皇命难违,柴宏带领大军要退回江南,一路之上,撤退地相当从荣,并且带了许多百姓回到江南。
不少大雍的官员叹息,暗自说虞璟是志大才疏,有心没胆,白白损失光复中原的时机,就因为越国攻打润州,就被吓破了胆,真是大雍的不幸。
本章完
第264章()
南方与中原作战,这是郝连焘最想看到的。其实现如今如果有一张地图,那么谁都能知道大乾大突勒国如今是多么庞大的一个帝国,但是就是因为没有这张图。
在大部分人心目中,大乾大突勒国很大,但是他们不知道有多大,也许就是当年北胡汗国一样吧,只是多了陇右和幽云。
但是即便这么大的地盘,论起人口与经济实力,实在不如中原,幽云地区和陇右地区就不如中原发达,更何况那广袤的草原和辽东的山林。
所以当有人提醒虞璟攻打中原可能是帮助突勒人的时候,虞璟哈哈大笑,说胡虏有什么可担忧的,他们只会劫掠,毫无纪律。可惜虞璟不知道突勒已经不是当年的北胡了。
这一点,中原的一些大臣看的清楚,他们对石贵说,说突勒皇帝现在劝民耕桑,用中国制度,行中国礼仪,中国所有已经尽数掌握了,而他们兵马之强,却是中国没有的。当然此时他们口中的中国指的是中原,指的是大郯。
其实在突勒的陈彧早已经知道这胜利的天平已经有所改变了。以前北胡与大雍作战不利,就是因为北胡无法长期作战,其国内经济基础差,一场风灾和雪灾就能造成一个部族的生存危机。
但是现在大乾大突勒国已经不是当年的游牧汗国,而是一个兼有农耕和游牧的帝国。郝连焘不仅仅是可汗,也是皇帝。中原的文化与制度深深影响着大乾,弥补大乾的先天不足。
郝连焘此时身处捺钵之中,每天处理四方往来的文书,如今在大乾,草原之上已经突勒本部就如今就有二百多个千户,每一户战时可以提供两个骑士,也就是如果全面开战,那么突勒本部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