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西风烈-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说,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歌姬的容貌越来越挑剔;饮酒时非金城商会出产的西风烈外加解忧饮之外,一律不能入口……

    这种微妙的变化,只有刘备身边最亲近的人才能看得出来。可谁也没有多说什么,因为大家都很理解,刘备之前一穷二白,现在有了富庶的徐州,生活条件自然也要变的好上一些了,试问一个一夜暴富之人,怎么可能还像之前一样的吃糠咽菜呢?

    在徐州的各级官员中,只有赵云一个人,对刘备的这种微妙变化,感到有些失望。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若是之前赵云没有遇到过马超,如今跟随刘备,也不会对刘备的变化出现什么反感的情绪,可是和马超一对比,刘备暴发户的劣根性,那就完全显露出来了。

    当初,马超一路拼杀,一步步走到西凉刺史的位置上,成为了历史上最年轻的封疆大吏,可马超贪图享乐了吗?没有!非但没有,马超还励精图治,把省出来的钱粮都用于打造奔雷骑和破军阵这两支精锐上了,刘备和他一比,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对此,赵云也曾找机会私下劝谏过刘备,劝他把精力重新放回到军政大事上,把财富节省下来,用于对军队的训练、改造。对此,刘备满口答应,连声称赞赵云说的对,可一转身,却又浑然忘记了赵云的提醒。

    赵云无奈之下,也就闭口不再重提此事了,反正他也不会跟着刘备一辈子,等到期限届满,他是一定要回到马超身边去的,此刻也只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

    口上不再多说什么,可不代表心里就此认同了刘备的做法。赵云的心里,其实还是很憋屈的。他很想就此离去,可是素来注重承诺的他,却不能违背自己当初的诺言。在徐州的每一日,对赵云来说,都是异常煎熬的。

    这一日,赵云闲来无事,想起近来刘备的种种变化,他便倍感烦闷,索性骑着马,带着几名亲随到徐州城外去打猎散心。

    接连射杀了几只野兔之后,赵云策马向着更远的地方跑去,跟在他身后的几名亲随不敢怠慢,连忙也催动战马追了上去。这几名亲随,乃是出自公孙瓒精心训练的精锐骑兵白马义从,当初公孙瓒答应刘备,将赵云借给刘备的时候,特意命这几名精锐跟随着赵云,照顾赵云日常的饮食起居,同时担任贴身护卫的职责,这些年来,赵云对待他们,就像是对待自家兄弟一样。

    策马狂奔中,一名白马义从忽然发现路旁的草丛轻微的拨动了一下。此刻无风,显然不是风吹所致,但若是草丛中有野兽的话,也绝不会只动一下便恢复平静。于是,这名白马义从连忙抽出战刀,向着那堆草丛喝问道:“谁在那里?速速现身!”

    听闻身后亲卫的呼喝,赵云勒住战马,以目视之。那名亲随连忙将刚才的发现小声对赵云说了一遍。赵云知道自己身边的这几个侍卫,都是百战精锐,绝不会是空穴来风,既然他们有所发现,那边一定是不合常理的。

    “草丛中人,可愿现身相见?”赵云用较为温和的口气说道。

    草丛里的人见躲不过,只好拨开身前的草丛,在一阵细细索索的声音中,从草丛中走了出来。这个人,是一个五旬左右的男子,身上穿着一身粗布缝制的布艺,肩上还背着一个药箱子。此人再看到赵云之后,用惊恐的眼神偷偷的瞄着,显然是心中充满了惧怕之意。

    “汝是何人?因何畏惧?”赵云从这个人的神态中,判断出了他的心里变化,开口追问道。

    那人闻言,突然打了个冷颤,十根手指纠结的交叉到了一起,嘴唇哆哆嗦嗦的,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最先发现他的那名白马义从,在旁冷声喝道:“大胆贼人!可知俺家将军是谁吗?他便是常山的赵将军,你可曾听闻过白马银枪赵子龙的威名?在俺家将军面前,你还不据实说来!”

    听闻眼前的少年将军竟是赵云,那医者打扮的人,吓的噗通一声跪倒在了地上,连连磕着头,口中结结巴巴的说道:“将军,将军,那件事,我可是从来没对任何人提起过啊,将军饶命啊——”

    “究竟是何事?令汝如此惊慌?”赵云不解的追问道,他不明白,这个上了些年纪的医者,为何在听到自己的名字之后,竟是比之前更加的畏惧了。

    跪在地上的医者战战兢兢地回答道:“就是……就是给陶公下毒之事,小的真的没对任何人说起过啊……”

    下毒?!陶谦不是死于伤寒吗?这个医者所说的下毒,又是怎么回事?

    一连串的疑问在赵云的脑海中浮现,令他疑惑不已。

    在赵云的逼问下,那个医者最终将他心中所隐瞒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全部说了出来。这个医者,本是陶谦府中专门给州牧府亲眷诊治病症的医者,说起来在陶谦的府上供职也有些年头了,深得陶谦的信任。

    后来陶谦换了伤寒,这个医者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也未能将陶谦的病治愈,就在他发愁之际,糜竺找到了他,说是有个偏方说不定可以治愈陶谦的重病,但是这个偏方中,有一味药物乃是猪肚。猪肚自古以来除了食用之外,确实可以做药物使用,有补虚损、健脾胃之功效,主治咳嗽脾虚,对陶谦的病症而言,也算是对症的。

    因此这个医者便没有多想,在检验了糜竺给他的偏方,确认不会出现副作用之后,便照着配方熬了一剂汤药,给陶谦服用了下去。若是仅仅如此,倒也罢了,偏巧当天刘备到府中探望陶谦,也给陶谦带来了一些治疗伤寒的药物。后来刘备告辞之后,陈登和糜竺又接踵而来,并劝说陶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服用了刘备送来的药物。

    当时这个医者也没有多想,可是当晚,陶谦忽然暴毙而亡,就令他感到有些不对劲儿了,按理说,陶谦的身体再虚弱,也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便一命归天的,心存疑虑的他便查阅了最近陶谦服用的所有药物,他发现一切都没有问题,便也打消了心中的疑虑。

    后来在陶谦下葬这天,这个医者无意间发现,陶谦的口鼻之间隐隐有淤血溢出,若非是心细如发且懂得医术之人,是很难发现的。这一发现,令医者震惊莫名,在他看来,这可是中毒身亡的迹象啊!原本就心存疑虑的他,在震惊过后,仔细的回想,终于被他想到,或许问题就出在刘备给陶谦送来的那些药物之中。

    于是乎,这个医者便找到了刘备送来的药物的残渣,经过仔细的分辨,他赫然发现其中有一味药物乃是莲子!莲子也是常用的药材之一,有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之功效,乍一看,倒也没什么不妥之处,可问题是,莲子是不能和猪肚同时食用的,两者融合到一起,那便是致命的剧毒了!

    莲子叫猪肚,会形成剧毒,这个药物反应,只有对各种药物十分熟悉的人才会知晓,恰好这名医者早年跟随师父学医时,曾经听师父讲述过。得到陶谦死亡的真正原因之后,这个医者顿时感到手脚冰凉,他意识到,自己无意之间卷入了一场政治漩涡中来了,稍有不慎,便会落得死无全尸的下场!因为这个世间,不会有那么巧和的事情发生,糜竺建议他使用带有猪肚的偏方,刘备却适时的给陶谦送去了带有莲子的药物!

    更令人惊诧的是,这名医者并非是在拿到糜竺的偏方之后,便立刻进行熬制汤药的,他是在经过反复检查之后,才小心翼翼的按照药方所载进行的熬制,刘备怎么就那么巧,正好在当天就探望陶谦了呢?这只能说明,在陶谦的府中,刘备早已安插了眼线了!陶谦平时的一举一动,都在刘备的掌握之中!

    而且从整个事情的经过中,这名医者绝望的发现,徐州的陈家、糜家包括其他很多的家族和官员,其实早就已经投到刘备那边的阵营中去了,以至于后来陶谦的两个儿子竟被蒙蔽,还站出来为刘备证明清白,这其中肯定和那些大官们脱不了干系!

    这一切的一切,其实都是一个惊天的大阴谋!

    细思极恐!

    这名医者猜测到整个事情的真相之后,惶惶不可终日,却又不敢暴露出来,更无法对任何人诉说,心惊胆战的在徐州城中过了两个多月之后,终于决定要逃离徐州,到别处去安身立命了。

    不料在他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机会,逃出了徐州城之后,还没等走出多远,便被外出狩猎的赵云给发现了,他以为赵云是奉刘备之命前来之追杀他的,心胆俱裂之际,便说漏了嘴。让聪明的赵云,在他的讲述中,揣测出了事实的真相。

    这一刻,赵云愤怒了!他从来没有这么愤怒过!他没想到满口仁义道德的刘备,竟然伙同陈登、糜竺等人做出如此卑鄙无耻的行径来!简直是不仁不义!

    可是,这一切,毕竟只是医者的一面之词,其真伪究竟如何,赵云却不得而知。他决定,沿着医者提供的证据追查下去,若事实果真如此,他也没必要在留在伪君子的身边了。

    至于眼前的医者,赵云也没有为难他,毕竟他也是被人利用,并非出于本意要毒害陶谦,因此赵云给了他一些银两,让他去自谋生路了。或许,日后重翻旧案之时,此人或许会成为最有力的证人也说不定。

第十六章 伪善刘备() 
得知陶谦的真正死因,赵云在也无心围猎了,打发了医者令他自寻出路之后,赵云便策马回到了徐州城。

    此刻,赵云的心里窝着一团火,他必须要找到刘备问个明白。

    州牧府的议事厅中,刘备正在和陈登、糜竺这两个对徐州一切的状况都了如指掌的谋臣,正在低声谋划着什么。赵云的突然到来,打断了他们的原本的进程。

    “子龙,何事如此惶急?”刘备抬起头来,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丝毫没有因为赵云未经通禀而直接进来的举止感到生气的迹象。刘备这个人,虽然没什么大本事,但是看人的眼光,还是有一些的,否则也无法在一穷二白的境地之中,逐渐拉拢起一批有才干的人供其驱使,甚至在历史上成就一番帝业的。

    刘备知道赵云心细如发,而且很是守规矩,从无僭越之举,虽说是客居在自己的麾下,可是他对自己也是尽心尽力,从无阳奉阴违的做法,这一点,令刘备颇为满意。既然今日赵云如此唐突,想必他一定有着自己的理由。

    看着刘备脸上的和煦之色,赵云忽然犹豫了起来。他跟在刘备身边的时间也不短了,而且之前在公孙瓒军中之时,跟刘备也多有接触,在赵云的印象中,刘备一直都是如此,和煦、仁慈,以天下之大任为己任,这样的一个人,难道真的会是表面和善,实则心肠狠毒之人吗?

    仅仅凭着一个医者的口述,赵云确实无法断定,更无法得出最后的答案。

    并非是赵云优柔寡断,实在是刘备一直以来,都伪装的太好了,令聪明的赵云都窥不破他的伪装。所以在刘备发问之后,赵云心中充满了挣扎,他很想开门见山的问清楚,陶谦究竟是怎么死的,可是理智却又告诉他,他并不能这么做。因为刘备不是马超,和马超不同,马超不光是赵云心目中的主君,更是他的兄弟,兄弟之间即便有了误会,也不会产生猜疑;可刘备就不同了,刘备和赵云之间,只有上下之别,而无兄弟之谊,贸然质问主君,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而且一旦问不出结果,或者真的误会了刘备,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

    源于以上的因素,赵云在心中衡量再三,最终还是忍住了,他决定等自己找到切实的证据,能够证实刘备到底是被诬陷的,还是确曾做过如此灭绝人性的事情之后,再来和刘备当面问个清楚。

    躬身行了一礼,赵云缓缓开口说道:“倒也没什么大事,子龙并不知皇叔在和两位先生商议大事,倒是冒昧了。等皇叔议事完毕,子龙再过来吧。”

    言罢,赵云再次躬身行礼,倒退着走了几步,然后转身退出了议事厅。

    看着赵云英挺的背影,刘备坐在高高的州牧座椅上,眼中满是复杂的情绪,良久之后,才悠悠的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地呢喃着说道:“皇叔……皇叔……这么久了,他还是不愿意称我一声主公么?如此良将,要如何才能真正的收服他的心呢?”

    这一声叹息,引起了陈登和糜竺的注意。通过刚才刘备和赵云之间的简短对话,以及从孙乾、简雍口中所讲的话,他们大概猜到了,赵云对刘备,并非是真正的归心,但是看起来刘备对赵云却很重视,可有苦于没有什么良策能真正的收服赵云。

    刚刚投效到刘备的阵营,陈登和糜竺是必须要做一些事,来证明他们的价值的。两人对视了一眼,最后由陈登开口说道:“主公,子龙将军有万夫不当之勇,若能真心实意为主公效力,当增色不少啊。”

    刘备收回了看向虚无的眼神,转而将目光落在了陈登的脸上:“元龙说言甚是。子龙一身是胆,日后必为世之名将,如此人才,却不知他究竟心系何处,唉……”

    糜竺在旁接口说道:“主公,糜家在徐州之外,也还有些关系,不如,我派人去打探一番,看看子龙将军在跟随主公之前,究竟还经历过什么,之后再做打算,可好?”

    “无非也就是公孙伯圭了,还能有谁呢?罢了,打探一番也好,你这便着手安排此事吧。”刘备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允准了糜竺的请求。

    陈登转了转眼珠,又说道:“主公,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主公何不寻一姿色上佳的良家女子,许配给子龙将军?有了家室的牵绊,子龙将军索要考虑的,定然也会变多一些的。”顿了一顿,陈登又补充道:“只是所许配给子龙将军的女子,必须得是主公心腹之人的家眷子女才行。”

    美人计!

    听到陈登这个建议,刘备和糜竺的脸上,各自泛起了不同的神色。刘备对此是深以为然的,不要忘了,他可是刚刚娶了糜家的三小姐,糜家三小姐糜夫人二八年华,姿色卓绝,可是令年过四旬的刘备尝到了许多蚀骨销魂滋味的,在刘备想来,连自己都抵抗不住美人的诱惑,更何况是血气方刚的赵云呢?

    相比刘备,糜竺的脸色可就要难看一些了。虽说糜家三小姐嫁给刘备,乃是明媒正娶,可是不管怎么说,两人之间的年纪相差的实在是太大了,这其中所蕴含的利益交换的成色还是比较重的。此刻听闻陈登提出美人计这个计策来,糜竺的脸上自然不会有那么的好看了,甚至还隐隐泛起了一丝火辣。说白了,糜竺不就是用自家小妹的终身大事,来换取糜家今后的安宁吗?

    不管糜竺怎么想,刘备倒是显得很开心,笑呵呵的说道:“元龙这个主意不错,子龙也早到了娶妻的年龄了,是该给他说一门亲事了。这件事,就交给元龙你去办理吧,在徐州各家族中,选个放心之人。”

    何谓放心之人?那自然是要此女子背后的家族势力,是要坚定地效忠于刘备的,能在赵云耳边吹吹枕边风,劝导赵云真正认刘备为主之人了。对此,陈登会心一小,和刘备心照不宣。

    在过去的两个多月时间中,曹操忙于和吕布在兖州进行拉锯战;刘备忙着篡班夺权之后稳定徐州的局面,那么,马超又在做些什么呢?

    他当然不会是在虚度光阴。

    趁着这两个多月的时间,马超重新集结起了一支三万人的精兵,并对这三万精兵进行了专门的训练。训练的内容,出奇的以对抗沙漠、山地作战为主,更是不遗余力的强化了这支精兵在缺水情况下的持续作战能力。

    没有人知道马超此举,究竟是何用意,就连老谋深算的贾诩都猜不到。直到两个月之后,马超才亲自揭晓了答案。训练出这支精兵的真正意义,就是为了向西进兵,重新打通已逐渐没落的丝绸之路,顺便征服西域各个小国,使西域各国重新臣服在汉人的统治之下。

    其实在很早之前,马超就已经在心里做出这个决定了,只是之前时机还不成熟,他并没有付诸行动而已。但现在不同了,马超全据了关中之地,遏制住了中原各路诸侯向西挺进的交通要道,令各路诸侯无法轻易跨越雷池一步,再加上曹操和刘备都是各忙各的,这段时间腾不出手来和马超争权夺利,马超自然也就将征讨西域的事情提上了日程。将西域数十小国和大汉的疆土连成一片,这可是马超筹谋已久的事情了。

    从另一个层面来讲,马超治下的凉州和雍州,也就是西凉和关中之地,经济发展的程度,比之前有了显著的提高,除了上缴给马超赋税和供养军队之外,基本上还实现了自给自足。随着两地经济水平和民生们生活条件的提高,也是时候重新打开丝绸之路,令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和西域重新通商,互换有无了,这样的话,势必会对两州和雍州经济形成新的刺激,进而大幅度的提高经济水平。

    打仗打的是什么?就其根本,不外乎钱粮而已。换言之,打仗打的其实是资源,谁手里的粮食更多,钱财更丰厚,谁就占据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对此,马超可是看的很清楚的。所以他针对西域的地理情况,专门训练了一支三万人的精兵,准备用武力和汉人的悠远文化双管齐下,将西域收入囊中。

    此外,马超还有一层用意。现阶段,马超最依仗的经济来源,莫过于名声日盛的金城商会了。金城商会在杨婉儿的手中,以超出这个时代一线的先进科技和优质的商品,大面积、快速度的占领大汉各地的市场,并依仗着甄氏商会提供的人脉,短期内获取了巨大的利润。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是喜人的。

    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商品是以销售来获取利润的,而真正的销售不但要占领内销的市场,还要打开外销的市场,这样才算是长久之道。而且还可以利用西域地区那些奇货可居的商品,进行利润的再度增幅,顺带着还能降低商品的成本。

    同时,还能让金城商会逐渐摆脱甄氏商会这根拐棍,拥有属于自己的人脉。毕竟,丝绸之路被重新打通之后,除了凉州和雍州,其他地方的客商想要到西域去贩卖经商,可不具备先天的地理优势,甄氏商会的大本营远在冀州,自然是也在此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