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西风烈-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可气的是,张让等人的势力原本也不小,可是却慢了一步,被何进提前派曹操和淳于琼二人封锁了宫门,张让在宫外的势力一时半刻之间,无法赶到宫中来,自然也就找不到替他们说话的人了,不可奈何之下,张让他们也只好亲自出面来阻拦了。

    不过,十常侍中个个都是狡猾奸诈之人,他们此次前来,到也并非是一点依仗也没有。至少,宫中的西园八部校尉军,有一大半还是掌握在他们手里的。

    见到何进问责,身为八部校尉军总统领的蹇硕站了出来,怒道:“大将军莫不是忘记了,蹇某身为八部校尉军大统领,还是有权过问朝中之事的。”

    前文提过,这个蹇硕虽然是个太监,可是体格健壮,倒也有些带兵打仗的本领,丝毫没有阉人应有的萎靡之气,此刻发起怒来,倒也有些气度。

    何进本来就不善言辞,先前的种种,都是根据陈琳事先拟好的稿子背出来的,此刻事发突然,何进顿时便哑了活,纵然心中明明知道蹇硕是在强词夺理,可却偏偏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见到局面陷入僵持,司空张温站了出来,朗声说道:“先帝昔日组建西园军,用意乃是拱卫宫廷,无论是从礼制而言,还是从编制而论,西园军都属于内卫的范畴,朝廷有法度,内卫的职责是护卫宫闱的安全,似乎并没有权利参与朝政吧?你说是么?张常侍?”

    张让愠怒的看了张温一眼,有心要辩解,可却发觉自己无论怎么说,似乎也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正如张温所言,内卫就是内卫,是不能够参与到朝政中来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见到张让等人理屈词穷,何进的心里别提有多痛快了,拉着刘辩来到刘宏的灵柩之前,然后松开了手,退后两步,对着刘辩转身拜倒,口中大声说道:“恭请陛下登基!”

    何进这一带头,张温等数十位大臣们,也都纷纷按照次序拜倒在地,道:“臣等恭请陛下登基!”

    年少的刘辩见到众人一一拜倒在自己的脚下,不由得有些惊慌失措的说道:“你们……你们这是干什么?这……这可如何是好?”

    何进抬起头来,对着刘辩说道:“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君,还望陛下以大汉八百年的江山社稷为重,登临帝位!”

    “请陛下以大汉江山社稷为重!请陛下登临帝位!”数十位大臣们纷纷说道,令刘辩的心中变的更加慌乱起来。

    “可是,可是我还年幼,如何执掌朝政?”刘辩怯懦的说道。

    何进大声说道:“此一节倒也无妨,便请太后垂帘听政,协助陛下处理国事便是。我等亦愿为陛下分忧!”事情如愿的发展到现在的地步,何进的野心也彻彻底底的暴露了出来,竟然提出由何太后垂帘听政的提议来。偏偏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朝臣们却是无法出言进行阻拦。

    眼见无法阻拦何进,张让阴沉着脸,再也不愿见到何进小人得志的嘴脸,一转身便走出了大殿,向着刘宏的生母董太后的寝宫走去。

    你何进不是要搞垂帘听政吗?好,那就垂帘听政!可是不要忘了,先帝的生母,可是还健在呢,垂帘听政也轮不到她何太后!只要能说动董太后出面,这一盘,你何进未必就赢了!张让心中恨恨的想着。

第七十六章 宫闱内斗() 
“太皇太后,请为我等做主,为大汉江山做主啊……”

    刚刚踏入刘宏生母董太后的寝宫,张让便哭喊着说道。

    “张常侍,何事竟至如此?”董太后正在亲手为儿子刘宏燃香,看到张让的凄惨相,忍不住惊讶的询问着。

    当下,张让将何进意欲拥立刘辩为新帝,进而掌握朝政的事情,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遍,最后还特意说何进鉴于刘辩年幼,竟不顾众人劝阻,执意要何太后垂帘听政的事情用痛哭流涕的强调述说了出来。

    听完张让的讲述,董太后的脸色已经难看的到了极致,阴沉着脸道:“好个何进,拥立辩儿为帝,到也还说得过去,可这什么垂帘听政,还轮不到你何家吧?哀家可是还在呢!张常侍,走,引着哀家去看看!”

    张让要的就是这句话,立刻卑躬屈膝的对着董太后拜了三拜,然后猫着腰踏着小碎步,招呼董太后宫中的侍女们准备凤撵,准备带着董太后再去大殿之中,将水搅得更浑一些。

    时间不长,凤撵已经准备妥当,董太后来到宫外,刚要踏上凤撵,一个年长的宫女跑了过来,对董太后言道:“禀太皇太后,司空张温、太傅袁隗、太尉袁逢、司徒王允、京兆尹盖勋等诸位大人在宫外求见太后。”

    董太后停下了脚步,思索了片刻,开口说道:“便叫他们都进来吧,哀家倒要听听,这些朝廷的重臣,怎么向哀家解释。”

    随即,董太后转过身,在几名侍女的搀扶下,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寝宫,在主位上坐了下来,然后让张让先行从小道离开,等待召唤再来觐见。张让虽然心有不甘,可也知道如今董太后是他最大的依仗了,若是得罪了董太后,那可就真的再无翻盘的机会了,于是也只好暂时忍耐了下来,向董太后叩拜之后,先一步离去了。

    待张让离去之后不久,张温等大臣便来到了董太后的寝宫之中,向董太后诉说今日朝中发生的事情,并道出了拥立刘辩为帝的原委,委婉的表示,大汉江山绝不能由张让等一群宦官来执掌朝政。

    董太后原也是大家族的千金,是深明事理的,在听闻了张温等人的叙述之后,静下心来想了想,自然也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窍,也就打消了阻拦何太后垂帘听政的事情了。但是董太后要求张温等人务必要保证,不管以后事情如何发展,最后大汉的政权,必须要切实的落到刘辩的手中,绝不能任由何进一族为所欲为,并且董太后还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朝廷将她的哥哥董宠升为执金吾、将她的侄子董重升为五官中郎将,以此来钳制何进,以免何进日后势力做大,出现尾大不掉的状况。

    为了平息宫闱的内斗,张温等大臣只好答应了董太后的请求,并转达了刘辩与何进,促使双方暂时达成了一致,彼此相安无事了下来。

    在张温等大臣的奔走劝说下,董太后最终没有在朝堂之上露面,刘辩顺利登基称帝,何太后也如愿以偿的获得了垂帘听政的待遇,一切看上去都显得那么的美好,令暗中的张让等人却是着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终日坐卧不安了起来。十常侍与何进集团的关系,日益紧张起来。

    在刘辩登基一个月之后,十常侍中最先忍耐不住的,便是好斗的蹇硕。蹇硕暗中召集起西园军,埋伏在宫门之内,然后假借董太后的旨意,召何进入宫议事,准备在暗中除掉何进。不料蹇硕门下有一人,平日里与何进有旧交,在何进到来之后,以眼神示意,劝阻何进入宫,何进这个人,平素里没什么优点,可偏偏就能在旁人的劝阻中,找到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在看到旧人的眼神示意之后,何进立刻感到了危机,于是便没有进宫,顺着小道溜了回去。

    之后,何进召集人马,将蹇硕的府邸包围了起来,以谋逆的罪名,将蹇硕斩杀当场,府中男女老幼,一个不留,数十口人无一幸免,全部成了何进的刀下之鬼。怒火中烧的何进根本就不曾想过,身在宦官府邸的这些人,又有几人是蹇硕的亲眷?

    何进的激烈反应,令张让等人不得不暂时收缩手脚,暂时避开与何进的正面交锋,而是将更多的时间放到了劝说董太后的哥哥和侄子身上去了。受到十常侍的蛊惑,董宠和董重也逐渐对何进看不顺眼起来,每每在董太后面前说何进的坏话,令董太后对何进的飞扬跋扈日渐不满。

    经过张让等人无数次明里暗里的劝说,董太后最终决定不再忍耐下去了,可是就在董太后行将站出来,对何进进行指责的时候,董太后却意外的得了一场怪病,一夜之间便暴毙了,后事也是草草料理,丝毫没有太皇太后应有的威仪。

    明眼人一眼便能看出,董太后的暴毙,多半是何进与何太后做的手脚,可是此刻何进势力已成,朝野上下、宫闱内外的武装势力,泰半都已经落入了何进的手中,张温等大臣直至此刻,才彻底失去了对何进的希望,却无可奈何发现,现在他们已经奈何不了何进了。

    至此,朝廷的大权彻底落入了何进的手中。

    何进本是屠夫出身,心胸狭隘,在手握朝廷大权之后,不思整顿吏治,反而将个人的恩怨凌驾于朝野之上,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了打压张让等十常侍的身上,意欲将他们全部铲除,彻底肃清自己的心腹大患。

    这一日,何进将信得过的十余位将军召入府中,商议如何彻底铲除张让等人之事。

    得到何进邀请的,除了他本部的将领之外,袁绍、曹操和淳于琼这三位在拥立刘辩登基过程中,立下了大功的人也接到了邀请。

    “诸位,方今宦官势力日渐削弱,是到了该连根拔起的时候了,众位有什么好的建议吗?”何进丝毫没有遮掩,看门见山的问道。

    一名副将站起来行礼说道:“大将军,张让等贼众虽已势弱,可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将军万不可小觑他们。不若在地方上寻找援军,汇合大将军本部人马,里应外合,彻底清楚贼患!”

    何进闻言,大声赞道:“好主意!好主意啊!”

    见到何进认同了这个提议,袁绍的眼珠转了转,站起来说道:“大将军,西凉刺史董卓,兵精粮足,麾下的飞熊卫悍勇难当,岂不正是大将军的好帮手么?”

    袁绍的话音刚落,一旁的曹操忽然大声笑了起来,引得何进转头看向曹操,疑惑的问道:“孟德,因何发笑?”

    曹操站起身来,道:“大将军,若要诛杀宦官,只需要数十名勇士便够了,何必非要召来董卓?这岂非是驱虎吞狼吗?”

    何进闻言,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怒道:“曹孟德!本将原以为你是条磊落的汉子,却不料你竟是如此的包藏私心!宦贼不除,我大汉何以安生?来人呐,将曹孟德给本将赶出府去,自此以后,不准他在踏入我大将军府半步!”

    何进身边的陈琳闻言,连忙站出来为曹操求情:“大将军,还请三思啊!孟德之言,并非没有道理,宦官之乱,犹如疥癞之疾,可西凉董卓,诚如猛虎之患啊!”

    何进自掌握朝廷大权之后日益骄纵,已经变的听不进任何的劝告了,对往日言听计从的陈琳也是冷落了许多,此刻见到陈琳公然为曹操求情,心中怒火中烧,冷哼了一声,怒道:“陈琳!连你也敢悖逆于本将了吗?来人,将陈琳一并乱棍打出去!”

    侍候在两侧的武士,得到何进的命令之后,立刻手持大棍上前,照着曹操和陈琳就是披头盖脸的一顿乱棍,将两人一路从大将军府的大厅之中赶出了门口。

    将两人赶出大将军府之后,府门“砰”的一声关闭了起来,似乎是永远的断绝了曹操和陈琳日后再次踏入大将军的道路。

    “大将军……大将军不可啊……请大将军三思啊……”陈琳一边痛呼,一边声嘶力竭的哀求着,祈求何进能听进去自己的劝谏,哪怕他明知这是徒劳的,却依然不肯放弃。

    一旁的曹操站起身来,用手抚摸了几下自己身上的伤痕,长声叹息道:“何进你这个匹夫!日后令天下大乱者,必为何进啊!”

    叹息之后,曹操走到陈琳的身边,伸手扶起痛哭流涕的陈琳,劝道:“陈主簿,不要在喊了,何进是听不见的,你还是跟我走吧。”

    “跟你走?去哪里?”陈琳转头看向曹操,有些茫然的问道。

    曹操笑道:“自然是去我的府上了。你现在已经被何大将军扫地出门了,难道还要流落街头么?”

    陈琳固执的摇了摇头,道:“不!我哪里也不去!我就要在这里请求大将军收回成命,大将军一日不见我,我便在府前跪上一日!大将军一月不见我,我便跪上一月!”

    “若是他一年不见你呢?你又能如何?陈主簿,何进早已非昔日之何进,你留下来,他也不会珍惜你分毫。不若留待有用之身,以后再寻找机会报效国家吧。”曹操不容置疑的说道。

    最终,在曹操的劝说下,陈琳一步三回头的,跟着曹操离开了大将军府,向着曹操的府邸走去……

第七十七章 董卓进京() 
西凉,陇县,刺史府中。

    “哈哈哈,真乃天助我也啊!哈哈,你们看看,看看啊,何进为了对付几个宦官,竟然要召本刺史进京锄奸,此乃天赐良机啊,哈哈……”

    董卓奸诈的笑声响起,话语之中,满是意外的惊喜之意。董卓此人,野心极大,早已不满足于盘踞在西凉了,因此早在黄巾起义的时候,董卓便率部进入中原,意欲有所作为。可惜彼时董卓并未能站稳脚跟,而是被黄巾军打的大败,若不是当时碰巧遇到了急于建功立业的刘备、管亥、张飞三兄弟相救,说不定董卓的头颅早已不在他的肩膀上了。

    可是虽然第一次进入中原的时候失败了,但是中原的迤逦风光,却给董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他对地大物博的中原念念不忘,心中魂牵梦绕的,还有那些水嫩嫩的中原美女们。

    此刻接到何进以刘辩的名义发来的诏书,董卓可谓是得来全不费工夫,找到了一条名正言顺便可踏足中原的捷径,这怎么能让董卓不欣喜若狂呢?

    董卓部下的众将官纷纷起身,满脸笑意的恭贺董卓,令董卓脸上的笑意变的更浓了,一双倒三角眼,几乎眯成了一条缝。

    “刺史大人,”李儒凑到董卓的身前,低声说道:“进京虽然是刺史大人一展胸中抱负的大好机会,可毕竟西凉是刺史大人的根基所在。进京之前,刺史大人还需妥善安排好西凉的事宜,以免有人趁机作乱。”

    董卓的笑容稍稍收敛了几分,看了李儒一眼,点头说道:“没错!还是文忧想的周到啊。”思索了片刻之后,董卓抬起头来说道:“这样吧,着李肃率三千军为先锋,本刺史带领中军,随后而行。至于西凉的事务,便暂由牛辅来代管吧。传令李傕、郭汜,让他二人率军前来协助牛辅,共同镇守陇西。其余各地方将校及驻军,不得擅离职守!”

    牛辅是董卓的女婿,颇有些武勇、谋略,再加上董卓膝下无子,只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李儒,另一个便嫁给了牛辅,因此牛辅深得董卓的信任。董卓不日便要率部进京,自然是要将李儒这个智囊女婿带在身边,以便商讨临机要事,因此董卓便决定将西凉的军政大权,暂时交到牛辅的手上。

    董卓的命令下达下去之后,以陇西为中心,半个西凉都跟着快速运转了起来,各地归属董卓部下的军马,频繁的调动着。

    第二日一大早,李肃便率领三千先锋军离开了陇县,在前面为董卓的中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去了。

    三日后,董卓率领一半的飞熊卫精锐,也踏上了进京的道路,跟他在身边的,除了五千飞熊卫之外,还有他部下的首席智囊兼女婿李儒、以威猛闻名的大将华雄,此外还有十余名偏将和谋士跟随。

    这一次前往京城洛阳,董卓并没有打算尽快回到西凉,而是盘算着要在洛阳谋取一席立足之地,为日后扩充自己的地盘打下基础,所以随行的人虽然并不太多,但却是兵精将勇,个个都是精锐。

    对于董卓来说,西凉虽然是他的故乡,可他并不满足于偏安一隅,在他的内心中,他十分渴望能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扩大到关中地区去,让关中和西凉连成一片,那样的话,他便进可争夺天下,退则足以自保了。这份野心和贪念,才是促使董卓在接到何进的召唤之后,欣然前往洛阳的关键之处。

    董卓率部进京的消息,在当日便传到了西凉各方势力首脑的桌案上。

    杨奉在获悉这个消息之后,忍不住抬头看了一眼金城的方向,喃喃的低声说道:“孟起,竟真如你所料,分毫不差!董卓他竟然真的进京了……看来,吾要尽早做些准备了……”

    与杨奉同样惊讶的,还有马腾。尽管马超是马腾的亲生儿子,尽管马腾这个当爹的,已经被马超给震惊过无数次了,可是在得知董卓进京的消息之后,马腾依旧是愕然不已,脸上满是不可思议的神色,他心中暗自纳闷着:为什么每逢重要的事情,吾儿总是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呢?难道说,吾儿当真是神威天将军下凡,有未卜先知之能吗?

    马腾和杨奉收到了消息,马超自然也收到了同样的消息。

    金城太守府内,马超仔细的看了一遍探马送上来的简报,而后抬起头来,环视了一圈坐在他两侧的文武众人一眼,笑道:“董卓还是按耐不住了,现在已经在前往洛阳的路上了。”

    “哼!自取灭亡而已!”关羽冷哼了一声,不屑的说道。

    马超无语的看了关羽一眼,心中颇感到有些无可奈何。关羽这人,什么都好:武艺高强、精通韬略兵法、为人又忠义……成为后世人时代敬仰的存在,倒也并不奇怪,可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关羽实在是太过傲气了,似乎一切都不看在他的眼里,那种傲气,是发自于他的骨子里的,这可并不是什么好事。

    看来以后要找一些合适的机会,给关羽提个醒了。

    马超暗暗的想道。

    其实马超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关羽,比起原本历史上真正的关羽,已经收敛很多了。历史上的关羽,在投效到刘备麾下之后,刘备的部下除了张飞之外,便再也没有人可以和关羽一较长短了,而且历史上因为刘备前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使得其展现自己的舞台并不宽广,除了吕布等少数几个人之外,导致关羽罕逢敌手,经过十余年的时光,逐渐让关羽的自傲发展到了无法节制的程度,最后才导致了关羽大意失荆州的一幕悲剧;

    而现在关羽阴差阳错的投效到了马超的麾下,在和马超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关羽便发觉马超年纪虽小,可内劲的修为却是骇人听闻,哪怕是关羽自己,也不得不承认,单以内劲而论,他自己并非是马超的对手,当初之所以能胜过马超一筹,不过是因为他比马超虚长十来岁的光阴罢了;此外,马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