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碧落苍穹-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要多少?”

    “一百。”朱建明回答。

    董传贵让赵春莲数了一百给朱建明。

    朱建明接着又去找四爷。侯四海笑嘻嘻地听他把话说完,讥讽道:

    “你小子想蒙谁呀?”

    “四叔,我发誓。不看僧面看佛面,您就念在我和广胜、茂林、传贵哥几个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打天下的份上……”

    “算啦算啦,这回是茂林的面子,我借你一百。你小子要是胡吃海喝、做些不入流之事让我打听出来,当心我扒了你的皮。”

    “真要那样,我脱光了脊背,拿把刀子来见您。您戳我一百刀,我不兴喊一声’痛’字。”

    四爷听朱建明说的结实,就信了他一回。

    朱建明有了这两百块钱,顿时如鱼得水,立马赶到集市上。买大鸡挑小鸡,还逮了一只小猪崽儿,一百斤麸皮,两百斤豆渣。借了一辆架子车,找人给一趟拉了回来。

    五奶一见,立刻吓了一大跳,呵斥道:“老七,你这不是要我的命吗?家里正没吃没喝的呢,你又给我弄来这么些活口,拿啥喂它们吃呀?”

    朱建明擦擦汗,给拉架子车的朋友打发了一块钱,送人家出门走了。这才把剩下的钱全掏出来,递给五奶,说:

    “干娘,这十只老鸡婆我挨屁股摸了,都正下着蛋了!这市场上鸡蛋可是比金子都值钱,你都给我攒着,陆陆续续我偷偷给您卖了。二十只尕鸡娃肯定母的比公的多,这个我懂,喂不了几个月就下蛋。有了鸡蛋,就不怕没钱花。话丑理端,你们娘俩吃饭、尕顺看病,这些钱都从鸡屁股里往外掏。尕猪娃口粗,您把鸡粪晒干,弄碎了掺些糠糠菜菜再喂猪,过几天我先把它阉球了……”

    五奶安寡妇听朱建明说得头头是道,细想想也真是这个理。不然的话,别说这个冬天,眼下的难关就渡不过去。想着想着,老太太的眼泪花子就扑簌簌地掉了下来,她从手里的一沓子钱中抽出几张,说:

    “儿啊,辛苦你了。留下几块买斤酒喝吧!”

    朱建明推开,笑笑说:“顾命要紧,喝啥酒哩?早戒球了!”

    五奶转念一想不对,连忙问道:“我的儿你别哄我,你哪里弄下的这么些钱?可不要做下些不规矩的事,叫娘跟上你受惊吓。”

    朱建明也不解释,还是那种放荡不羁、吊儿郎当的样子,朝五奶一吐舌头,大咧咧地说:“好我的干娘哩,别人不知道我您还不知道我?我身上的毛病是不少,可坑蒙拐骗的事一辈子干过几回?”

    说罢,朱建明转身就走,五奶拦了一把没拦住,急得她大声喊道:

    “我的娃你等一等,干娘给你擀张子长面吃!”

    朱建明早没影儿了。

    五奶家又添人又进口,人喊猪叫鸡上墙,这下可热闹了。加上她家原有的老鸡公,大大小小三十一只。俗话说十只啾啾(鸡)赶上一只喽喽(猪),这么多的嘴,一天得要消耗多少食物?后面还跟着一只大肚子小猪崽呢!开头还能勉强关两天,后来实实关不住了,索性放出去,由它们自谋生路自由发展去。五奶家的鸡群,成了凉水泉子的一大景观,每天它们起得最早、叫得最早、出发最早。河边地头、山坡草滩,都是它们觅食的最佳场所。尤其是生产队的打麦场上,几个麦草垛扒开又摞上,摞上又扒开。

    看场子的人不敢惹五奶,就去找董传贵告状。董传贵也无可奈何。拜娘家的情况他比谁都清楚,为了给尕顺看病,家的所有的积蓄已经全部用尽,而且还拉下了一屁股债。拜娘的饭量本来就大,现在又两个人吃一份口粮,这日子你说咋过?朱建明的馊主意虽然看起来不合法,但合理。中央不是也有文件说要搞“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吗?政策上好像也能说得过去。

    公社刘书记是刚提拔起来不久的大学生干部,工作有能力但魄力稍嫌不足。他带领工作组下来一看,凉水泉子的问题并没有严重到偏离社会主义轨道的地步,而且当事人又都是贫下中农,政治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几个人坐下来一商量,很快统一了意见,做出三条决议:

    1、侯四海挖坑种树,于民有利,应当支持;

    2、安桂花生产自救,又是烈属,应该扶助(鸡群只能限于冬天放养);

    3、朱建明跑自由市场,没有违反政策,不予追究。

    经是好经,关键是看什么人念。一场上纲上线,不抓不足以平民愤,关系到姓社还是姓资的阶级斗争新动向,这么严重的问题,在刘书记手里,尤如樵夫上山渔夫行船,遇石绕行遇浪缓行,那个平安地上了山,这个安全地下了海。这就是领导,老百姓遇上好领导胜过遇上好年景。要不,打下的粮食全被他盘剥了去,最后饿死的是谁?

    刘书记临行前,才出面和董传贵告别。他握着董传贵的手,话中有话的说:“老董哇,您是老同志,参加革命比我早,斗争经验比我丰富。可是有些问题呀,我还得劝您两句,有句老话说,不能光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

    董传贵虽说是个粗人,但绝对不是傻瓜,刘书记的话他能听不明白?不过他认为,只要自己身正,就不怕影子斜。共产党的天下,岂能容妖魔鬼怪横行?

    安桂花闻讯赶来,特意挑了两只又肥又大的母鸡,遇上这么好的干部,说啥她也得表示表示。

    刘书记说:“大娘啊,我要是收下这两只鸡,既害了我又害了您,说清楚的都说不清楚了。您说我到底是该收呢还是不该收?”

    五奶愣了半天,硬是没搞明白,怎么两只老母鸡会害两个人?鸡又不会说话,它们能说清楚啥?刘书记聪明人净说些糊涂话。董传贵给她使了半天脸色,她才很不情愿地抱着两只老母鸡一摇三晃地回去了。

    朱建明也不含糊,他要请刘书记上他家去喝酒。

    刘书记说:“我说老革命啊,我上你家喝酒,连个烧茶端水的人都没有,你现在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先给我找个嫂子。到时候我一定上你家喝喜酒。”

    朱建明拍拍胸脯说:“刘书记,有你这句话,我老革命、不,我老朱以后给你牵马坠蹬都成!”

    “那倒不必,”刘书记摆手一笑,故意打岔说,“我就一辆破自行车,你牵上我怎么骑?”

    唯有侯四海始终未露面。他有他的人生观,他不欠谁的,也不短谁的,别说一个刘书记,就是县长来了,他也未必肯见。四老爷子倔脾气上来,天王老子都不怕,刘书记不是不知。他本想亲自上门去拜访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的,又转念一想,这年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算了。

    上卷 十二、峰回路转

    进城搞副业,本也是朱三的无奈之举。上回支部改选,他狗屁不是,连个支委都没捞上。凉水泉子的人哪,向来都是势力眼,农民嘛,朱三叹道,也就这点见识。自从董传贵回来以后,他可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了。原先跟他跑的那几个人,掩旗的掩旗,息鼓的息鼓,一个个就象缩头乌龟似的。董传贵算什么东西?苍蝇落到母牛尻子上,牛屁哄哄啥呀?不就是扛了几天枪丢了一条膀子吗?有时候他也后悔当初为啥不去当兵吃粮,沫沫子(窝囊废)侯广胜都是上校了,咱只比他强不比他差,最瓤也是个上上校或者是大上校。不过也别说,枪子儿没长眼睛,董茂林不是样子?像董传贵那样丢胳膊断腿还是小事,把命搭上就划不来了。朱三越是不服气就越是想搞出点事来,按理说诬陷、诽谤才是他的拿手好戏,舞文弄墨则一窍不通,在这一点上他一向是主张动口不动手的。要不然他会为了一篇几百字的小“文章”竟耗费了他大半年的宝贵时光。从初春开始下笔,经三伏酷暑,直到中秋才“脱稿”。没成想他的这点得意之作到了刘胯子(西北某些地方对东方人的蔑称)刘庚年那儿竟连擦屁股纸都不如,让刘胯子摇唇鼓舌轻轻一摆弄,牛鬼蛇神统统成仙了。他知道刘胯子是大学毕业生,文化不说,人也猴精猴精的。可是最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刘胯子竟然放弃了阶级立场和一股专挖社会主义墙角的落后势力伙穿一条裤子共坐一条板凳。为了维护革命阶级队伍的纯洁性,他真恨不得揍刘胯子一顿方解心头之恨。论斗心眼他不是人家的对手,凭打架他让刘胯子两个。如今这年头,国家重文不重武,刘胯子他倒是想打来者,可人家堂堂公社一书记,他敢下手吗?这下好了,董传贵在前面冲锋陷阵,刘胯子在后头撑腰壮胆,还真没他朱三的活路了。

    想当初,他是何等辉煌!他是土改时期的老干部,由民兵排长、连长,村委会主任、初级社社长,生产大队大队长,一步一个脚印,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他总是在进步,从未掉过队。那时候他有多风光,他想骂谁骂谁,他想打谁打谁。男人见了他点头问好,女人见了他胁肩谄笑,小孩见了他叫叔叫爷,老人见了他让烟让座。那才叫做人,那才是人上人,要不为什么说“人人想做官,做官不一般呢”?这个好那个好,干啥都没有当官的感觉好。董传贵一回来他由上等人变成了下等人,成了掏茅厕、拾大粪的副业队员,满街的大姑娘小媳妇一个个俊眉俊眼的,见了他哪个还“谄笑”,不捂鼻子就算是觉悟高的了。朱三一辈子爱女人,单单不爱老婆。他从结婚那天开始就看着宋秀珍不顺眼,人长得丑俊不说,你看那形象:大块头、粗嗓门,一开口就瓮声瓮气的,剃成光头,谁知她是男是女?别说跟城里的女人比,就是和董传贵的老婆比……算了,不想这些了,这是他平生最痛的心事,赵春莲对他的羞辱至今言犹在耳,不是讲究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吗?时机不到罢了。

    朱三从附近一家供销社里花一块钱打了一斤散白酒,也没有购买什么下酒之物。他身上的钱已不多了,花一分少一分,如此下去定会坐吃山空。他还没有琢磨好下一步的“资金来源”,因此他必须控制自己乱花钱,计划好必要的开支,以免到时生活拮据囊中羞涩。国家又不给他们这些人发工资,所有的吃喝拉撒全靠自己想法筹措。朱三知道,城里人看不起他们这些人不说,还给他们起了个外号叫“没尾巴驴”,意即没有固定往址、没有单位、没有领导,我行我素、独来独往、到处乱蹿。说他们进城搞副业的大都是些浑水摸鱼、顺手牵羊之辈,贼眉鼠眼,见啥拿啥,甚至于在他们之间还互相偷大粪。这些人昼伏夜出,活跃在大城市的每个角落之中。城里人白天见了他们恨他们,晚上见了他们怕他们。朱三也计较不了这么许多,他总不至于把人家的嘴堵住。而今英雄到了落难之地,得过且过吧!朱三把一个药瓶盖儿充作酒杯,自酙自饮,旱烟锅儿就酒,尤如火上添把柴,加上他最近心情不好,半斤酒还没下去就觉着有些头重脚轻,醉眼朦胧。一时间没了酒兴,他索性放下酒杯,迈步出门,屋外正好是月牙儿低垂,晚风儿轻拂。朱三倒背双手,踏着方步,带着几分醉意,散步散心,顺便观赏城市夜景。朱三的“驻地”严格地说,应该在城外。他们身后便是一片破败的古城墙,护城河早已干涸多年。这一片开阔地既没有门牌号码又不规谁家管辖,正规单位看不上眼单人独户又不敢来。朱三在破城墙上挖了个窑洞,又用拾来的碎砖头堵了个小院,屋门和院门皆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摆设。

    朱三正悠然自得地在城外的小路上徜徉而行,怱然他眼前一亮,一位天仙般的妙龄女子正袅袅婷婷地径直朝他走来,模样看不很清楚,但身材修长,走路的姿势特别好看,婀娜多姿体态轻盈宛若春风摆枊一般。朱三惊得呆了:原来世上还有这等好看的女子?于是他借着酒力,放胆朝那女孩儿嘿嘿一笑,熟人见面似地问候了一声:

    “吃了吗?”话一出口,朱三自己也觉着有些唐突,可反过来一想,大不了挨几下翻白眼天黑地暗他又看不见,骂两句装作没听见,过往行人又都互相不认识,天色又暗,丢人也丢不到哪儿去?

    那女娃也不搭话,只是一个劲地吃吃傻笑着,露出两排洁白整齐的牙齿。

    朱三觉得有门,顺手从衬衣口袋里摸出五块钱,痛痛快快地交给那女子,笑嘻嘻地说道:“妹子,拿上卖件衣裳穿。”

    女子也不客气,接过来就装上,仍旧一言不发,兀自一脸的傻笑。

    朱三顿时心花怒放,左右看看,就近恰好有一座破窑洞,虽不是什么好去处,却能遮人耳目。此时朱三酒劲早已去了大半,色眼眯眯地瞅着年轻女子,恨不得一口呑下才遂了平生素愿。有两个半大小子从他眼前经过,他也没有怎么注意,心想黑麻咕咚的,城市不像农村,谁认识谁呀?他一把拉住那女子的衣袖,用力往破窑洞里拽。

    女子也不推辞,跟在朱三后头,大大方方进了破窑洞。

    窑洞里有些碎草等物,想必是此前有人在这儿歇过脚。朱三一只手紧紧攥往女孩的小手,一是表示亲热一是怕她不情愿跑了。两只脚摸索着把碎草拢在一齐,好在他对这个破窑洞最是熟悉不过,头天他还在这儿撒了一泡尿。这些工作其实在一二分钟之内就做完了,然后他把他的“新娘”放倒在他刚刚铺就的“新床”上。

    朱三久旱逢甘雨,人借酒力,酒助色欲。他紧紧搂住那女子的双肩,俯在光滑柔软的胴体上,疾风扫落叶一般,恣意狂欢。

    世间万物,哪个无情?女子被朱三惹得火起,不由得动了真情,一改当初一言不发的矜持,竟放开喉咙,歇斯底里地大叫不止。

    朱三虽是酒醉,神智尚存,他怕那女子的吼声招来是非,想用手又腾不出手来,索性就用自己又肥又大的舌头,堵住那樱桃般的小口。待那女子不喊不叫了,他又在女子粉白细嫩的俏脸上疯狂地乱啃乱咬一番。直到力竭为止。朱三从小到大,经历过无数女人,唯有这次,最令他心驰神往、妙不可言。

    朱三一觉醒来,洞外早己是金辉铺地,一夜风流,仍旧历历在目。转身一看旁边的女子,一丝不挂,还在酣睡之中。再细一瞅,仙女怎么变成了丑八怪?烨烨阳光下,他才看清楚昨夜女子的本来面目:她,头如刺猬发似毡毯,那张在人印象中曾经是姣好无比的脸上怎么竟变得污秽不堪,五花六道,京剧花脸一般无二?嘴角周围脸颊两旁露出部分肉色,留下许多被人舔拭的痕迹。在他心目中原本洁白无瑕的胴体也是污垢斑斑,残不忍睹。不说十天半月,说一年没洗澡也不过分。朱三看罢,不由腹中翻江倒海,忍了半天,才控制住没有呕吐出来。他三两把穿好衣服,才要穿鞋,发现一只还在那婆娘的头下枕着。朱三一把抽出,妇人醒来,朝他连连傻笑。朱三理也不理,正待起身要走,猛想起还有五块钱在那傻婆娘的身上。他扯过衣服,搜出五块钱装到身上。女人看他拿走了自己的东西,光着身子爬起来,变笑为哭哇哇乱叫。朱三脱身不得,只好又从身上掏出一把毛票,扔到地上,疯女人兴高采烈地抓过毛票,嘻嘻笑着数了又数。

    朱三好沮丧啊!早知如此,半夜里起来撒泡尿跑了,起码还落个好心情。现在倒好,哑巴吃了个苍蝇,吐吐不出,说说不出。

    他一口气跑到城南小河旁,也顾不得清晨水凉水热,先脱了衣服洗上身。扭头看看四下里没人,又迅速脱了裤子跳下水。洗罢擦罢,心情觉得稍稍好了些。摸摸身上尚有五块钱,这才想起一个人来。

    进城搞副业算是有几年了,开头他也去过几次县长家,后来就慢慢不去了。凭心而论,县长那人不错,人家那么大的官职,还老牵挂着像他这样的小老百姓实属不易。有好几家企事业单位的厕所都是县长帮忙搞定的,不是县长人家谁认他一个拾大粪的?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不是他不报而是不能报无法报没有机会报。像他这种身份的人,一没钱财二没地位,有力气总不能去抢银行?送个仨瓜俩枣的人家看不上,再送多点他又没有那种能力。所以说穷人和富人不为伍,百姓和官家不上门。上面给下面帮忙,上下嘴唇一动弹,天大的漏洞都补上了,下面也就只有磕头的份儿了。中国人不知谁发明的磕头,这比四大发明还实惠,发明磕头的人应该授我背儿(诺贝尔)奖,不知外国人兴不兴磕头?磕头不算礼但又是礼,而且是最重的礼。大人给小娃不磕头,父母给儿女不磕头,先生给学生不磕头,官家给百姓不磕头,反过来就是行大礼。过年过节去趟县长家,随便拿点礼品,咕咚咕咚趴地下磕几个响头,人家也高兴他也少不了啥。可惜把磕头给去消了,无形中少了一条官民接触的纽带。朱三如今走投无路了,自然而然又想起县长的门路。无奈之下,他跑到集市上花五块钱买了两只肥母鸡,忐忑不安地一路朝方国祥家走去。

    朱三坐下。方国祥打开一盒锡包纸的大“中华”牌香烟,朱三没好意思接。下意识地摸摸自己的口袋,摸了半天啥也没摸到:烟碴子抽完了,分分钱给了那女人了。县长夫人何红士进来,倒了一杯开水,放在茶几上,不冷不热地说:

    “抽吧,一支烟嘛!”

    朱三连忙站起来,笑嘻嘻地说:“嫂子,给您添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礼拜天嘛!你们谈话。”说完,何红士转身离去。

    方国祥硬把一支“中华”塞到朱三手里,推让了半天,朱三只好接住。自己点上火,小心地抽了一口,朱三说:

    “县长,好久没来看您好了,看您身体还挺好。”

    “也说不上好不好,能吃能喝,工作忙啊!”

    “那是那是,全县几十万口子人,张着嘴跟您要饭吃哩!能不忙吗?”

    “革命工作嘛!组织上把这副担子压到我肩上了,我不干怎么办,莫非还要摞挑子?老朱,你喝水,待会儿我叫张妈给你做饭吃。”

    “不了不了,我刚吃过不久。我今天来,是有点小事麻烦您好。”

    “你说。”

    朱三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拐弯挘堑乃盗艘槐椋

    方国祥耐着性子听完,然后哈哈大笑说:“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