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嘉靖攻略-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季本?王阳明嫡传弟子?难怪

    郑光略微惊讶,之后整理心绪,便和唐顺之一样正襟危坐,略一行礼,便挺直身体开口道:“正是,晚辈有事情希望得到彭山公和诸位前辈的帮助。”

    白发老者欣赏的点点头,光是这份气度,就很有唐顺之年轻时的风采,果然不愧是名师高徒,那么,便听一听也无妨,于是,白发老者开口道:“你有什么事情希望得到我们的帮助呢?如果是科举,你的老师就是你最大的帮手,老夫以为,你并不需要这里所有人的帮助,况且他们里面,还有一些人也是没有考中进士的。”

    几个年纪稍微轻一点的人面露不自然之色,带着尴尬的笑容自嘲地笑了笑,让郑光不由得感慨科举对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到底有多大的意义,不过,他所希望的,并不是如此:“彭山公,晚辈并不是对功名上的事情很在意,况且晚辈也年轻,机会还有很多,晚辈希望得到的帮助,是关于书。”

    白发老者眉头一皱,询问道:“哦?书?”

    郑光点头:“其实,晚辈想要让家族开始经营书社。”

    舟中诸人面露怪异之色,白发老者也十分不解:“小光,你自己族内之事,自己和族人商议便是,开办书社经营也是郑氏家族之事,与我等有何关系呢?”说着,白发老者把不解的目光投向唐顺之,有询问之意,不过唐顺之并没有说任何话,只是端着茶碗慢慢的饮着,显然是知情人。

    郑光开口道:“彭山公,晚辈斗胆求教,当今大明,最热卖最受读书人追捧的书籍,是什么书籍?”

    白发老者虽然心中奇怪,但还是按奈住疑问,略一思索,缓缓开口道:“若说最受读书人热捧的,自然是与科举有关的书籍,其次,是些志怪小说,野记杂文之类。”

    郑光点头道:“售书,自然是要售卖给识字的读书人,而大明的读书人千千万万,唯一都在意的事情,就是科举考试,为了科举考试,白发老翁也能上阵厮杀,更别提青年学子们,一旦是和科举有关的书籍,定会受到关注,如果有效,更会热卖。

    而晚辈纵观大明如今的一些与科举考试有关的书籍,无非是一些历年来科举真题与范文,即程文程墨,既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拿到书籍,除了死记硬背,并无他法,学生所接触之义理,无非是老师口述,学生听讲,老师偶尔出一些题目考查学生,学生偶尔做一些题目,锻炼文笔,而大量做题,仅在科举考试之前一年左右。

    这还是师从大儒的学子才有机会大量做题锻炼水平,大部分学子,在参加科考之前,是否做满十题,还有待商榷,学子水准之差异,可见一般,而晚辈的想法,则绝不仅仅局限于刊印别家书籍,然后售卖,晚辈希望撰写出属于晚辈自己的丛书系列,独家属于郑氏书社的丛书系列。

    各类大题小题,各类八股文章题,全部列于其中,有题目出处,出题人为何出此题,考查目的何在,题目讲解,题型分析,范文举例等等等等,绝非仅仅是曾经出过的科举真题,还有我等所能想到的一切题目,从未出现过的题目也是一样,全部列于其上,名为例题,供学子自己做文,我等将分析讲解和范文置于书籍最后,供学子完成之后参考答案。

    晚辈学识有限,能力有限,不足以单独撰写出这样重要的书籍,所以,晚辈需要诸位前辈相助,集合诸位前辈之力,为天子苦于科举之考生,点亮一盏明灯,为其指出前行之道路,晚辈会将诸位前辈之名刊印于书本之上,全天下受此恩惠之学子,都会谨记诸位之恩德。”

    一言既出,满堂皆惊,舟中诸人大多数目瞪口呆,瞠目结舌,不能言语,白发老者目光凝重,直视郑光,被掷于角落之白胖子不知何时苏醒,一听之下,再度晕厥于角落之中,并无人在意,唯有唐顺之,手持茶碗,缓缓饮之,似乎极为舒畅。

    良久,季本将直视郑光的目光移开,转移到唐顺之身上,开口道:“顺之,你都知道,是吗?”

    唐顺之点头:“是的,彭山公,晚辈一清二楚。”

    季本询问道:“你可知此举有何难处?有何风险?”

    唐顺之看了看郑光,郑光立刻开口道:“晚辈作为发起人,若是自己没有考取进士,那么书社自然就无法发起,但若是晚辈侥幸中进士,晚辈就有名望有资本开办书社。”

    季本接着问道:“开办书社不收税,但是需要官府认同方可,这项认同,可没那么容易拿到手啊!”

    郑光微笑道:“此事,只要晚辈可考取进士,便胸有成竹!”

    季本深吸一口气,环视四周,看了看所有人,开口道:“小光所言之事,你们如何看待?”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诸大绶开口道:“彭山公,晚生以为,此事若成,对天下学子而言,当真是苦海明灯,若是有这样的书籍,我等也想人手一册,昼夜攻读,若自小就有这样的书籍相助,学习起来,想必也是事半功倍,不过,这到底也是猜测,究竟是否真是这样,还需要小光给我的一个确切的答复。”

    说着,诸大绶把目光投向郑光:“小光,你也说了,这一切的前提,是你可以考中今科进士,而且一定要是今科进士,这样才能携大名望向天下学子推广自己的方法,这样才能得到追捧,饶是如此,一旦我等署名,就等于是与你站在了一起,若是这样的书籍不好用,我等可就是坏了名声,我个人尚且无所谓,但是彭山公荆川兄长他们,可是有所谓的。”

    大家一起点头,显然对此非常认同,没人会白白的把自己的名声和钱财都压上去帮一个刚刚认识的小家伙做事,哪怕这个小家伙真的非常神奇,但是看不到结果,他们不会铤而走险,郑光并没有觉得奇怪,于是点头道:“待晚辈考取进士之后,会托人带一本晚辈自己编纂的样本给诸位阅览,若诸位觉得可行,那此事就多多拜托了,若当中有什么意外,晚辈自己犯错的话,就当今日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方才说过话的白衫男子笑着开口道:“今科科举,在下,端甫还有文清都会参加,还有太仓王世贞也会参加,小光,我等可都是十几二十年的读书科举经验,远在你之上,你可要做好准备啊!”

    郑光自信地笑了起来:“别人不敢说,晚辈定不会输给此胖!”

    郑光一手指向那猥琐的欲图爬起来拿酒喝的白胖子,顿时众人哄笑起来,白胖子一脸尴尬和愤怒,丢下酒杯就怒道:“你这小子,三番两次调侃于我!唐荆川!我与你势不两立!小子哎!你给我等着,我也会参加今科乡试,咱们走着瞧!”

    季本大笑不止,看向郑光的眼神越来越柔和欣赏,低声与唐顺之说道:“顺之,我听闻你说这孩子出身的郑氏并不是贫穷之家,颇有家资,但为何这孩子还想方设法的扩展家族产业?他是爱财之人吗?”

    唐顺之面露思忖之色,缓缓摇摇头:“光儿从未谈起过他对于钱财有何想法,所以我并不清楚,但是郑氏乐善好施在苏州是出了名的,光儿也常常接济一些穷苦人家,言辞之间,并未把钱财看得很重,他此举,我以为得名是最重要的,钱财应该是其次的,贩售书籍虽然不收税,但是书籍定价也不会太高,就算是做大,大明识字的人不多,也赚不到很多钱财。”

    季本把目光向正在和白胖子徐文清唇枪舌战的郑光投去,稍微眯了眯眼睛,低声道:“不知为何,老夫总有一种此子并非池中物之感,顺之,你是他的老师,平时,要多提点提点,此子若当真可扶摇直上九万里,心性若不佳,对大明而言,绝非好事,老夫有种预感,他定能考取今科进士,扬名天下。”

    唐顺之心中一动,想起郑光那近乎是逆反的四民之说,随即点头道:“晚生明白。”

三十 愤青徐文清() 
一伙人从画舟中离开之后,唐顺之和郑光没有急着走,方才一直都在紧张的商议着不少正事,都没来得及欣赏本该欣赏的美景,这让郑光很是遗憾,正好此次回去也没什么大事,就想着多在画舟上待上一会儿,欣赏一下美丽的景色。

    白胖子也没走,大大咧咧地坐在小桌旁喝酒,时不时的把目光投向郑光,却一个字也不说,只是那带着刺的目光扎在郑光身上,郑光也很不爽,方才的口水大战双方势均力敌,没有谁占据了上风,这让郑光稍微有些好奇,明明一开始是自己占据了上风,结果后来,这白胖子居然渐渐扳回了劣势,运足力气和自己对喷。

    郑光占据了“为老不尊”这样的抗老利器,白胖子占据着“尊老爱幼”的道德高峰,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好不精彩,事实上郑光这门技术还是在和蒙古人的战斗里逐渐成熟并且精通的,主要是蒙元阵营里有太多的汉奸叛将叛臣,不论前期还是后期,这也导致蒙元军方的文化水平直线上升。

    而由于郑光所部战斗力太强,每次和蒙古人对战的时候总能造成蒙古人大量伤亡,加上蒙古人西征需要大量的人手和物资,忽必烈难以支撑长时间对内战争,遂迫使习惯了征服和消灭**的忽必烈采取了怀柔战术,试图招降郑光,所以每次战役一起,郑光总能遇到那些口才很好的无耻的汉奸说客。

    对于这些汉奸说客,郑光自然没有丝毫的好感,见到就骂,痛恨至极,而那些汉奸说客操持着什么“识时务者为俊杰”还有“留待有用之躯”和“天欲灭宋非将军之罪也”之类的心理战术试图攻克郑光的心里防线,不说还好,一说郑光就怒火万丈:“区区蛮夷,安敢妄自为天耶?!尔等叛逆数典忘祖,吾恨不能生啖汝肉,渴饮汝血!”

    经过这种高等级国骂对战洗礼的郑光,嘴炮技能已经完全不是等闲人等可以比拟的,文人儒士做说客的时候总是喜欢引经据典,那过去发生的事情为近日发生的事情洗地,证明自己的正确性和对方的错误性,这一点,郑光很熟悉,听的太多,所以就算未曾熟读四书五经,郑光也丝毫不落下风,加上现在有了那份满满的四书五经的记忆,这方面更上一层楼。

    而那个白胖子显然也是身经百战,几乎练就金刚不坏之身,和郑光对喷的时候丝毫不落下风,口才极佳,反应极快,让郑光叹为观止,十分有兴趣知道这个徐文清到底是说,徐文长他倒是知道,大名鼎鼎的鬼才徐渭,但是这个徐文清,难道是徐渭的弟弟或者哥哥?对徐渭只是知道一点点的郑光并不知道徐渭的生平和家人。

    “领教这厮的厉害了吗?”唐顺之温和的声音响起,郑光无奈地摇摇头,叹口气,说道:“才思敏捷,反应极快,学生自认伶牙俐齿,饱读诗书,也难以战而胜之。”

    唐顺之哈哈一笑,开口道:“那才是正常的,徐渭,徐文清,那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你早年被称为神童,那也是你十二三岁时的事情了,可这厮,十岁就写出了一片震动全城的文章,神童之名远扬,这厮的才华,丝毫不在你之下,要论琴棋书画,你还根本不是他的对手,更有甚者,这厮还对兵法有一定的造诣,只是不会武艺罢了。”

    徐渭徐文清?徐渭不是****文长吗?文清是什么鬼?这家伙就是徐渭?这个白胖子,刚才被自己埋汰的要死的白胖子?

    郑光强自按奈下心中的震惊和疑惑,开口询问道:“他就是徐渭?”

    唐顺之笑着点点头:“对啊,此胖就是徐渭徐文清,才华横溢,可谓之鬼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四书五经滚瓜烂熟,年仅十岁就写出让老夫子也赞叹不已的文章,直言此子将来必成大器,他的才华,为师都深感不如,才与他平辈相交,这个辈份,说说完也就罢了,你还真不能当作没有。”

    郑光更加好奇:“既如此,他比学生大了九岁,为何才仅仅是个秀才?这样的人物,早就该登堂入室为天子牧民才是。”

    唐顺之的面色沉静下来,饮了一口酒,把目光投向远方:“光儿,你可曾听说过,天妒英才?”

    郑光心中若有明悟:“老师的意思是徐文清经历过什么不堪回首的事情?”

    唐顺之微微叹了口气,语气里带着少有的惆怅:“徐文清之才,百年难得一遇,奈何上天都妒忌他,让他的身世如此坎坷不安,文清的父亲在他出生百日之时就过世了,而他的生母是妾侍,文清是庶子,虽然由嫡母苗氏抚养长大,但始终是庶子,地位不高,苗氏既丧,处境更为不堪,唯一的解决方式,就是科举。

    这样的生活经历给了文清很大的影响,虽然文清才华横溢,但性情逐渐变得乖戾,科考最要不得就是性情乖张,结果可想而知,文清的文章锋芒毕露,为考官所不喜,屡屡压抑之,这才使得文清二十岁才中秀才,但是到了乡试时,连续两次不中,这一次,是第三次了。

    文清的两个兄长都是庸碌无能之人,嫡母苗氏去世之后,家业败落,两个兄长见文清无法考取举人做官,更加不管不顾,文清一怒之下,就入赘了潘家,迎娶潘氏为妻,成了赘婿。”唐顺之又是长叹一声,显然为徐渭坎坷的命运感到同情。

    “赘婿?”郑光有些惊讶:“他若如此骄傲,怎能忍受赘婿身份?”

    唐顺之苦笑道:“说来也是奇妙,赘婿为大明男子所不齿,但是文清还是有运气的,其妻潘氏从未对其有过不满,即使是文清最坎坷之时,其妻也一直陪伴在一边,夫妻感情极为深厚,这大概也是文清唯一感到愉悦的事情,每次聚会,文清定会谈起其妻,显然夫妻情深,令人羡慕。”

    一言至此,郑光恍惚间想起了赵蝶儿,青梅竹马的表妹,定下终生的未婚妻,将来,也能如同徐渭这样吗?

    “唐荆川,你刚才在和你的小学生谈论什么呢?”阴阳怪气的声音在郑光身后响起,郑光不由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转过身,看到徐渭一脸的阴晴不定,唐顺之也有些尴尬了,急中生智,连忙说道:“文清,你那爱妻已经身怀六甲,快要临盆了吧?”

    一谈起自己的爱妻,徐渭整个人都变得不一样了,言辞之间充满了对妻子的温柔和眷恋,和方才那伶牙俐齿锐气十足的样子完全不同,方才是英勇的斗士,现在则是顾家的男人。

    “啊,是啊,大夫看了,说,大约八月九月的样子,就该临盆了。”

    唐顺之笑道:“一谈起你那位爱妻,你整个人就变得不一样了,你若是考试的时候也能如此,何愁不能中举?”

    一句话,就让温柔版徐渭变回了锐意难挡的徐文清:“哼!堂堂七尺男儿,怎能曲意迎奉那些庸碌之人,他们自己庸碌便罢了,还指望所有人和他们一样庸碌无为,成天浑浑噩噩,如此下去,大明江山危矣!我便要做那直捣黄龙之人,将他们的侥幸之心,戳个对穿!他想看到的,我偏不写!”

    唐顺之的面色沉静下去,看向徐渭期待的眼光渐渐消散,转而把目光投向湖水中央,带着无尽的遗憾叹息不已。

    徐渭的话显然让唐顺之无言以对,因为徐渭并没有错,科举考试是为了国家选材,选取的当然应该是实干之才而不是官场老油条,但是数百年之后,大明朝的科举考试也渐渐的变了味道,皇帝把天下看成家,需要的家臣和家奴应该是自己选拔,但是这个家太大,不得不让一些家臣来帮助,一来二去,皇帝就失去了亲自选材的权力和实际掌控能力。

    当然,这也是群臣抵制皇权对抗皇权的一种方式,只是拿国家的命运和前途去对抗皇帝,未免有些太得不偿失,科举从最开始的为国选材,到如今,中庸成为了科举的选材之道,一个国家,怎能以中庸为指导思想呢?

    徐渭这样的大杀器大炸弹性格自然是难以接受中庸的选材之道,同样的,秉持着中庸之道得过且过的官场老油条也不会接受徐渭这样的人存在,他们渴望平静安宁得过且过的奢侈日子,喜欢没事儿喝点小酒吃点小菜欺负一下小民的快乐生活,而绝对不希望一个锐意进取的领导者来折腾他们,这样的下属更是不希望了。

    他们把持着一道通天之路,不经过他们的同意和认可,是无法成为掌握权力的人,郑光秉持着自己的本心,以最大限度的妥协加入其中,以期做出改变,而徐渭,则是连一点点的妥协都不愿做出,他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信念,连一点点违背自己本心的事情都不会去做,不屑去做,他要保持最清白最干净的自己去挑战世间的浑浊。

    然而他不愿意接受一丝一毫的浑浊染身,这样的人,注定无法改变任何事情,他可以万古流芳,却无法给这个国家和这个时代带来任何的改变,他保全了自己,去把自己和这个世界隔离开来了,不被这个世界所接受,那么无论他多么渴望改变这个世界,不进入这个世界,他就无法做到任何事情。

    这一瞬间,郑光觉得徐渭似乎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他渴望功名,所以去参加科举考试,可是他不愿意为了这份渴望付出任何关乎自己信仰方面的代价,哪怕是一点点,一点点的退让和妥协,他绝不退让,决不妥协,哪怕是在文字上,哪怕是对自己那一点点的欺骗,他应该认为,一旦有了第一次妥协,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等到恍然惊觉,他已经无法回首。

三十一 秋闱(一)() 
事实上的确也是如此,很多事情都是有了第一次,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一直到灭亡为止,但是,若想改变一个国家,怎能没有妥协呢唐顺之不愿妥协的最高程度,是归隐山林,而徐渭则是超越了一切,连一点点尘埃都不愿沾染,这样的人,固然清白,但也真的是清清白白,一无所有。

    若他不改变一下自己的部分性格和认知,他悲剧的一生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唐顺之如此叹息,一定是经过了尝试之后失败了,无能为力,才会有这样的做态,由此也能得知,此人之固执非常可怕,这样的人还能有姑娘接受,这姑娘还真不是一般的温柔啊。

    “可惜了,大白胖子,本来还想着你如此能说,学识也该相当好,应该能与你在乡试考场一较高下,现在看来,是完全没有必要了,你若是如此,考一辈子也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