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嘉靖攻略-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靖皇帝点头道:“那朱卿以为,郑光的这些策略里哪些能用,哪些可以立刻就用,又该怎样用呢?”

    朱纨翻开奏章,一边看一边说道:“郑光之策略,绝非纸上谈兵之书生可以提出,之前的战绩也体现郑光的军事才能,所以这些策略都是他深思熟虑之后提出的大明军队的顽疾,刻不容缓需要改变的顽疾,至于斥令倭国约束臣民,从海外掐断倭寇来源之策,也是可行的,查处东南沿海为倭寇做事之叛逆,更是势在必行!”

    嘉靖皇帝笑了笑道:“那朱卿打算如何练兵,如何选将,如何操练火器,如何查处叛逆呢?”

    朱纨放下奏折,端正姿态,严肃道:“东南卫所之兵,臣自幼便深知其无能,战不能战,耕不能耕,宛如杂役,战力甚至不及农民,臣原本的策略是集合敢战之兵,敢战之将,猛冲猛打,直捣倭寇老巢,现在看来,倭寇之患不仅仅在陆上,更在海上,以陆军自然可以歼灭陆上之倭,可海上之倭若不歼灭,还会登陆,没完没了。

    所以,老臣打算采用郑光的策略,首先采取守势,在整个苏松被倭寇重点袭扰地区设计封锁线,以重兵警戒倭寇,设烽火台,一旦发现倭寇,白日点狼烟,晚上点营火,百里延绵不绝,以为警戒,之后紧急训练一批精熟火炮、火箭之兵,用于防御之战,逐步将倭寇之患控制在封锁线之外,使倭寇不得进入内地作乱。”

    嘉靖皇帝微微点头,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接下来呢?”

    朱纨继续说道:“接下来,就是精选军中敢战之兵,训练为一支强军,可面对面击溃倭寇之强军,授以阵法,使之精熟战阵,倭寇作战,往往是一拥而上,没有战法,我军以严密阵法应对之,就算难以取胜,也不会落败,接着,老臣还要考察一下,东南十万大军,是否真的如同郑光所说不堪一用,是否有重新招募新军训练之必要,如果有,老臣恳请陛下答应。”

    嘉靖皇帝的眉头微微皱了皱,继而舒展开来,说道:“招募编练新军?这,怕是有些难办吧?若招募新军对付倭寇,那么卫所之兵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太祖皇帝设立卫所,就是希望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粮,若招募新军,则要给予兵饷,粮食,装备,一切都要重新调配,难度不小啊!”

    朱纨认真的说道:“若东南卫所之兵不堪一用,老臣即使有与倭寇死战之心,也没有愿意听从老臣命令之兵,上令下不达,阳奉阴违,老臣实难保证此去平倭有大的斩获。”

    嘉靖皇帝思忖再三,觉得这个要求其实合情合理,东南之兵十数万,屡战屡败,实在是太不像话,如果东南卫所之兵当真腐朽不堪用,还不如将那些卫所兵遣散,换一批新的来用可是这样岂不就是违背了祖宗之法吗?而且东南若是如此,那些急欲脱离卫所之人岂不是欢天喜地?难道要废除卫所,行募兵之举?

    “朕思量再三,还是觉得此举不宜过大,若卫所之兵实在不堪用,可招募数千新军予以遍练,一者此法是否可行还有待商榷,一者朝廷财政艰难,若大行招募新军,恐财政不安,东南是大明赋税重地,平倭就是在保护大明赋税,如今东南残破,赋税大为降低,朕也是无可奈何。”嘉靖皇帝最终的结论是这样的。

    面对这样的结论和情况,朱纨也知道这是皇帝的底线了,大明的财政的确是危险,至于这是为什么,那就要问那些中饱私囊的贪官蛀虫了!一念至此,朱纨紧握住拳头,恨不能将那些人剥皮抽筋,五马分尸不可!若太祖皇帝还在,见大明江山变成这般模样,又会做何感想?

    但是,这也总比什么都做不到要好,朱纨向皇帝行礼道:“老臣遵旨!那,陛下,老臣这就去了。”

    嘉靖皇帝摆了摆手,说道:“去吧,朱卿平定倭寇凯旋回京之日,朕亲自为朱卿解下战袍!”

    朱纨再拜:“多谢陛下!”

    嘉靖皇帝这才挥手让他离开,正待朱纨要转身离开之时,嘉靖皇帝突然喊了一声:“朱卿,你去东南之后,若有苦难,不妨问计于郑光,若是可行,在不打扰他备考会试的前提下,可试着让他接触一些军政之事,权当是历练他了。”

    朱纨一愣,随后接令道:“臣知晓,陛下,臣告退!”

    嘉靖皇帝点点头:“去吧!”

    朱纨这才离开宫殿,向外走去,嘉靖皇帝看着朱纨离去的背影,若有所思般思考了很久,才对身边的黄锦说道:“去把陆炳喊来。”

    朱纨离开皇宫之后,回家简单的整理了行礼,就带人离开京城去往苏州赴任,打算在最短的时间内抵达苏州,开始布置,同时,也十分想见见那个立下大功的军事人才小老乡,两人同为苏州人,彼此之间本就该亲近,更何况是那么有才的小老乡,可要见面叙叙才是。

    朱纨火速赶赴苏州的同时,唐顺之带着许久未见的徐渭抵达了苏州,来到了郑府,见到了郑光,对于师尊的再次驾临,郑光是很高兴的,不过唐顺之没说什么,一脸严肃的询问是否有锦衣卫来找过郑光,是否还要了什么东西走,郑光如实回答,唐顺之连忙要求看副本,看上去非常严肃,郑光一时间有些不明所以,连徐渭都没有顾及到。

八十一 携手共进() 
看完郑光的奏本,唐顺之才大大松了一口气,抚着胸口庆幸道:“光儿,这次真的是幸运至极,多亏你没有写上那些事情给皇帝知道,否则,要么就是东南尸山血海,化为废墟,要么就是你郑氏一族灰飞烟灭啊!”

    徐渭被吓了一跳,连忙插嘴道:“给皇帝上份奏折,不至于吧?这可是荣耀,平之还没有做官就得到了上奏天子的机会,这要是传出去,多少人要羡慕死啊!我就给羡慕死了!你小子怎么运气那么好,打一个胜仗就斩了一千五百多首级,还混到了那么多赏赐,三个赐封,你郑氏在苏州已经是荣耀显贵之家了吧?我这样的白丁你大概已经不欢迎了吧?”

    还是熟悉的尖酸刻薄,还是熟悉的臭不要脸,郑光这才确信之前得到的关于徐渭中举的消息是真的,于是笑了笑说道:“许久不见,你的嘴巴还是那么臭,中了举人,本不该如此才是,应该春风得意,何苦自称白丁?”

    徐渭阴阳怪气道:“我哪里有郑大文豪那么厉害?小小年纪第一次科举就考中举人,然后还带着苏州兵杀了那么多倭寇立下大功,还被皇帝重视,父母还被赐封,祖母也被赐封,一下子又是赏金又是赏银,名声都传到浙江去了,马上就要往福建和江北传了!”

    郑光觉得好笑:“怎么越听越不是滋味,你这厮,该不会是羡慕嫉妒恨吧?”

    徐渭一愣,随后翻了翻白眼:“当然不是!”

    郑光笑道:“我觉着,你以后考取进士以后一定要去督察院,去做言官,以你这三寸不烂尖酸刻薄之舌,一定可以骂遍官场无敌手,待你成名之后,我就为你上一尊号——大明嘴炮!如何,是否响亮又文雅?你看啊,我的名号前只是苏州,而你的名号前,乃是大明!大明独一份,如何?”

    徐渭瞪大眼睛,大怒道:“好你个郑平之!今日我不把你揍的连你奶奶都认不出来,我就不姓徐!我揍死你我,我哎哟哎哟哎哟,你松开!你松开!断了!断了啊!手要断了!啊啊啊啊”

    郑光一个擒拿手把扑过来的徐胖制住,一脸不屑的看着徐胖道:“你这胖子,若论文采我不如你,若论身手,你可别忘了,我可是斩首十三级身披十八创之人,浴血厮杀过的文将,与我动手?你可要想清楚啊!”

    徐渭另外一只手使劲儿的拍着桌子大喊道:“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不与你动手!你快松开,松开啊,要断啦!要断啦!”

    郑光笑着松开手,徐渭扑通一下跌倒在地,捂着左臂痛呼不已,唐顺之放下手里的奏折副本,笑道:“光儿,文清,哦不,文长考取举人以后,就有些亢奋,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要欺负他,这样不好。”

    郑光好奇道:“文长?胖子,你改字了?”

    徐胖怒道:“不行吗?我愿意改就改!”

    郑光觉得好笑:“好了好了,大明嘴炮,你且宽心,改就改,没人说你,不过,师尊,您过来是做什么的?有事吗?”

    唐顺之微笑道:“如你所猜测,马涛也来找过为师了。”

    郑光连忙问道:“师尊,马涛没有为难您吧?他找您为了什么?”

    唐顺之摆了摆手说道:“别紧张,别紧张,为师不是说过吗?待你考取进士,为师就要出山做官,至少,可以有点能耐保护你,不至于像现在这样如此被动,你还年轻,很多事情你还不明白,这一次算是有惊无险,下一次,可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京城,可比苏州要恐怖的多。”

    郑光颇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这一次,要不是范知府提点,学生还就真的把那些事情捅上去了。”

    唐顺之深深舒了一口气,声音略有些低沉:“你看看吧,多惊险,若不是你与范知府还有一份情谊,范知府也不会多管闲事,这种事情一旦被知道了,大明会有大的****啊正因为如此,为师才要去做官,很多事情都是秘密,只有做官才能知道,光儿,你以为你知道了很多,其实还有更多,你不知道,而要知道这些,只有一条路,做官,或者说,入阁。”

    说着,唐顺之把目光投向徐渭,说道:“文长,你也要听着,记着,这次你得以考取举人,还真是运气使然,若不是主考官看好你,坚持要录取,你还就真的要被黜落了,你的文章较之原来平和了许多,但在那些老学究的眼里,依然锋芒毕露,你要改,你还要大改,到了会试,礼部尚书亲自主持,你更要压制自己,狠狠的压制!

    到最后,我最希望的看到的,是你们一起成为庶吉士,相互扶持,相互提点帮助,然后进入内阁,一起为相,改变大明,光儿,你是我所见到的最有才华的孩子,文长,你也是我心中的鬼才,但是光儿,你有些时候太过天真,以为一切都是光明的,文长,你有些时候则过于阴沉,习惯以阴沉的视角看待所有事情。

    这样都是不对的,你们各有各的缺点,却又各有各的优点,而最巧的是,你们的优缺点恰好可以互补,所以,光儿,文长,你们定要珍惜今日的情谊,牢牢记住互为好友的情谊,将来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只要你们相互扶持,就一定可以安然度过。”

    郑光紧紧握住了唐顺之的手,动情道:“师尊,您何苦如此”

    徐渭也坐了下来,开口道:“荆川公,你已经洁身自好那么久,您既然那么厌恶官场,为何还要回去呢”

    唐顺之笑了笑,也坐了下来,说道:“你们各自有各自的理想,而我也有,不能说我年纪大了,就没有理想,没有怀揣梦想,能在有生之年荡平倭寇,就是我的理想,是我所日思夜想的事情,为此,我学习武艺,学习兵法,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还能出山做官,为百姓荡平东南,还东南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即使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做这件事情,我也希望有人能接替我去做,光儿,文长,你们是我寄予厚望之人,光儿善战,文长善谋,你们在一起,定可无往而不利,光儿,文长虽然性格乖戾,但是那与他幼年生活不无关系,文长并不是坏人,反而怀着赤子之心,绝对可以信任。

    文长,光儿绝非是瞧不起你才故意编排与你,光儿也一样很看重你,敬佩你的才华,只是光儿自幼丧父丧母,沉默寡言,不善与人深交,你们要相互体谅,相互理解,将来在官场上,才能始终站在一起,直面风雨。”

    郑光和徐渭互相对视良久,才一起对着唐顺之行礼:“学生(晚辈)多谢老师(荆川公)提点。”

    唐顺之伸手虚扶两人,让他们坐下,才缓缓说道:“你们也不要担心,我此去,定然会回到东南为官,一定会为剿灭倭寇出力,将来你们若来东南为官,也一定会相见,到时候,我们依然可以一起为东南出力,何其快哉?”

    郑光与徐渭沉默良久,皆无话可说,唐顺之也不在意,一杯接着一杯的喝酒,直到把自己彻底灌醉为止

    和徐渭一起把鼾声如雷的唐顺之抬入床中,褪下鞋袜和外衣,盖上被褥,看着唐顺之安详的睡容,郑光才起身,为自己和徐渭倒了一杯清水,一口饮下,才喘了口气,看着神色平静的徐渭,缓缓开口道:“方才老师说的话,你是如何看待的?”

    徐渭看了看郑光,又把视线移开,转回到唐顺之的身上,面无表情道:“荆川公一直都以识人闻名,这是大家公认的,我从不怀疑荆川公的眼光,我的确是鬼才。”

    郑光无语地看着徐胖,无奈道:“老师的确看人准确,你的确是臭不要脸!连我都不好意思当着别人的面说自己有才,你居然敢说出来,脸皮堪比长城般厚实!”

    徐渭似乎已经不再以这样的称呼了,笑道:“那又如何?我还是考取了举人,还会考取进士,会打败你!”

    郑光“哦”了一声,笑道:“这样啊,那你告诉我,你考了第几名?浙江与南直隶的水平相仿,我等的排名是可以相互参考的,你且说说,你是第几名?顺带说一下,我是第二名。”

    徐渭那张厚比城墙的老脸慢慢红了起来,憋着嘴没说什么,郑光笑眯眯的开启嘲讽模式:“说不出来了是吗?当初我可是记得某人说过,要超过我,考过我,比我更厉害,现在,似乎这个目标并没有达到啊?那作为这个失信的一方,是否应该付出些什么,来弥补自己的错误呢?”

    徐渭翻了翻白眼,大叹一声,怒道:“好了好了!你说吧!你说!只要我能做到,我一定做到!”

    郑光大笑几声,说道:“今后的岁月,你要答应,与我携手共进。”

八十二 头脑风暴() 
徐渭是个不喜欢拐弯抹角的人,早年的经历使得徐渭尤为厌恶说话拐弯抹角玩弄神秘,生怕自己的秘密被他人所知的人,所以你想说什么,直接对他说就好,真诚是他所需要的,所渴望的美好品质,而恰好,此刻的郑光满足了徐渭。

    郑光大抵也知道那句名语——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郑光表示,徐渭就是我所寻找到的第一个支点。

    拥有大明无双嘴炮神技的徐渭是个怎样的人物,郑光再清楚不过了,嘉靖年间除了那些名将名臣奸臣奸雄之外,郑光也就最熟悉徐渭这个名字,这个名字代表的是才华横溢,是书画双绝,是文武全才,是谋略无双,徐渭以超乎寻常的坚韧度过了自己充满坎坷的一生,并且硬是让它熠熠生辉,这样的能力和心灵,真的是非常罕见。

    郑光相信,徐渭又可以改变世界的能力,只要有人可以为他保驾护航,别让命运的坎坷把徐渭的才华打折。

    唐顺之很快就离开了苏州,他们也有各自的事情要去做,唐顺之要启程北上去北京城了,他说锦衣卫希望他这样做,还说皇帝可能会接见他,不过这还不急,他去准备准备,等郑光去京城参加会试和殿试的时候,他一定会为郑光庆功;至于徐渭,跟着唐顺之一起离开的,然后很快就把自己的家伙什带来郑府,厚颜无耻的要了一间屋子,开始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他的理由很充分,他要和郑光这样的人才一起温习学问,增长知识,才能在会试发挥得更好,才能考上更高的名次,才能在之后和郑光一起相互帮助,相互扶持,至于郑光所提出的希望他和他一生相互扶持的要求,自然也要这样才能做到,否则一个当朝大员一个在野嘴炮,如何相互扶持?

    不过私下里,徐渭还是吐露了自己的实际情况,考取举人之后,除了一如既往的温柔的妻子之外,所有人对自己的态度都变了,从之前的尖酸刻薄到现在的阿谀奉承,让他非常不愉快,尤其是老丈人和丈母娘,自己之前是入赘,现在他们很狗腿的要求为自己另起一座房子,并且把徐渭赘婿的身份一笔勾销,今后的孩子,跟着徐渭姓完全没问题。

    以前是徐渭徐渭的喊着,现在张口闭口都是老爷,见着自己大气不敢喘,如此种种,都让徐渭无法在那个家里继续生活下去,于是借着温习学问备考会试的理由,和心爱的妻子暂时告别,搬家来了郑府,向郑光寻求人道的政治避难了。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驱,你之前只是个无利可图的穷秀才,他们当然会尖酸刻薄,可现在你是个有利可图的举人,他们也当然会奉承你,基本上大部分人都是如此,不过,你不是有妻子吗?多和妻子待在一起,少去接触那些人,你就不会觉得那么难受了。”郑光笑眯眯的回应着徐渭的纠结。

    徐渭端起一杯茶慢慢啜饮着,而后缓缓放下茶杯,舒了一口气道:“那里太污秽,太憋闷,除了与爱妻的屋子之外,每一处都能让我浑身不自在,如果继续待在那里,我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安心读书的,所以,平之,还是你这里好,安静,真的很安静,只要往这里一坐,心就安定下来了。

    再者说,你们一个两个都在说我性格乖戾,暴躁易怒,不正是需要这样心平气和之地来改变我的性格吗?既如此,你这大地主就莫要拒绝我这小客户,尽一尽地主之谊,让我好生休息一番,等我改了这乖戾易怒的性子,你也舒服些不是吗?”

    郑光摇摇头,没再说什么,只是把目光投向北方,嘴里念叨着:“快来了,我也没太多悠闲的时日了。”

    徐渭何等精明,自然知道郑光说的是什么:“你是说,朝廷要派来接替苏松巡抚之人快来了?”

    郑光点点头,说道:“我那一份奏折直达天听,也不知陛下是否在意,是否满意,但是无论如何,这一仗的功绩是实实在在的,新来的苏松巡抚无论如何也会接见我,向我询问平定倭寇的策略,届时,无论出于何种想法,我都义不容辞。”

    徐渭坐直身子,开口说道:“不说别的,这一仗我是佩服你的,要换作我,指挥这样一群士兵,我是没办法的,你居然还能绝处求生,拿自己和范知府的性命做赌注,赢了这一战,光是这份胆气,我徐文长就佩服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