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嘉靖攻略-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唯有开海禁而已。”

    嘉靖皇帝眯了眯眼睛,手指不自觉的动了动,而后恢复如初,温声道:“唐卿也是如此认为吗?若要根除倭寇,非要开海禁不可?”

    唐顺之点了点头,缓缓道:“臣久居东南,与东南客商多有交谈,一些消息灵通之人私下传言,倭寇除了烧杀抢掠之外,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把抢来的货物和欧罗巴之海商交易,而朝廷海禁,欧罗巴商人对大明物产之渴求如久旱盼甘霖,求之不得,只能求助于倭寇,倭寇得以赚取高额利润,若非如此,倭寇,也就仅仅只是山匪而已,绝对不会造成今日之祸。”

    嘉靖皇帝接着询问道:“倭寇之所以壮大,是因为朝廷海禁,欧罗巴商人买不到大明物产所导致吗?”

    唐顺之当然不能把重要的原因说出来,便思考着如何才能说的不犯忌讳,更能讲清楚开海的重要性,思考了一会儿,猛然想起当时郑光曾说过的“若要说服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原本与他没有多大关系的事情说成与他息息相关,关乎到他人切身利益的事情”这样的说法,灵机一动,便缓缓解释道:“内里原因有很多,但是最大的原因,还是朝廷海禁,使得沿海居民无法正常与欧罗巴、吕宋等地商人交易。

    而自前宋以来,华夏物产便风靡欧罗巴,臣尝闻华夏瓷器丝绸,在欧罗巴唯有皇室贵族才能使用,价格昂贵,郑和下西洋之后,更是引起欧罗巴商人对大明物产的狂热追求,等他们来了,却恰逢大明海禁,他们无法正常交易,而专门烧杀抢掠的倭寇就可以得到大明的货物,他们便与倭寇交易,倭寇有了钱逐步发展,一来二去,便成了如今之祸端,而本该属于大明百姓的财物和属于朝廷的税收,反倒促成了倭寇之发展,使之进一步壮大,终成今日之势。”

    说完,唐顺之便悄悄关注皇帝的神色,果不其然,唐顺之发现听了这话以后,嘉靖皇帝的神色明显的愤怒起来:“本该是大明的财物,却便宜了倭寇,还让他进一步做大,袭扰内地,简直可恶!如此说来,开海难不成是大势所趋?”

    唐顺之心里一阵暗喜,难道那么多人都解决不了的事情,却被我唐某人一张利嘴说动了?

    不过唐顺之希望等到的下文却没有了,嘉靖皇帝似乎仅仅只是愤怒了一下,就冷静了,低声道:“开海虽然有千般好处,但是今时今日,不说朝廷里反对开海的人很多,就算是朕决定要开海,市舶司荒废已久,重新启动需要钱,重新安排官员需要钱,重新建设港口需要钱,朝廷哪能拿出那么多钱呢?此事,还是缓些时日再议吧!唐卿,你很有才华,朕很看好你,你先回去等着,朕让吏部给你安排一个职位,过些时日,你就启程南下,去准备你的抗倭大计吧!”

    一直到离开皇宫之后,唐顺之才恍然间想起,这位皇帝最大的特色——善变!

一百三十二 东南有柱国 上() 
嘉靖皇帝的善变是非常有名的,典型的三分钟热度,人家说三分钟热度只是一个形容词,说一个人的热情持续的时间真的只有很短,但是放到嘉靖皇帝身上,那说的就真的是三分钟,三分钟一过,嘉靖皇帝的热血和热情就消失了,仿佛从未出现过一样,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惫懒到不可思议的皇帝。

    唐顺之自然也是有些失望的,不过世事往往就是如此,让你失望一些,又给你些希望,失望和希望,是相对而言的,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真理,至少在目前看来,是这样的,唐顺之有些失望的朝外面走去的时候,一个骑着快马的信使急匆匆的往宫里面冲,没有任何人敢于阻拦,因为这是最高级别的传令信使,传递的消息可以直达皇帝。

    唐顺之觉得有些惊奇,继而感到一阵担忧,这样的急报一般都是坏消息,比如哪里的防御被蒙古人突破了,九边里的哪一边又打了败仗,又被多少蒙古骑兵抢了多少东西走,杀死了多少人,丢了多少百姓之类的,这样的消息在北京是每年都有的,唐顺之在北京当过官,知道得很清楚。

    不过这一次,他错了,他摇着头叹着气往外面走的时候,猛然间听到身后传来一阵大呼:“苏松大捷,斩首七千!”

    唐顺之愣了一下,继而猛然转身,瞪大了眼睛往身后望去,见那传令信使一骑绝尘而去,他竟然猛然奔跑起来,追着那信使就往宫里面去,一时间连宫廷礼仪都忘了,但是但凡此时听到这句话的人,每个人都愣住了,以至于没有人注意到唐顺之违反了宫廷礼仪,居然在皇帝脚下奔跑。

    苏松大捷,斩首七千,这意味着什么?苏松是哪里?是苏州府和松江府,是他的爱徒郑光的老家,爱徒被朱纨任命为苏松巡抚治下的练兵守备,为苏松巡抚练兵备战,这个消息唐顺之已经知道了,郑光去义乌募兵的事情唐顺之也通过别的渠道知道了,但是苏松的倭乱他还不知道,他不知道苏松什么时候又被倭寇进犯了,然后居然打了一个斩首七千的大胜仗。

    斩首七千,这样的大胜仗在大明永乐以来就很少听到了,永乐以后,明军战斗力渐渐下滑,朱元璋时期和朱棣时期的大批量斩获已经很少听说到,土木堡之变以后,明军战斗力大幅度下滑,开始重新被蒙古人压制,正德嘉靖以来,东南倭患大起,南倭北虏成为大明朝的心腹之患,明军动辄数万人的军队被数千敌军打得大败被斩首七千倒不是什么新闻,斩首七千,还真是个大新闻。

    所以正准备回到自己的修道院继续修仙的嘉靖皇帝一听到这话,顿时就瞪大了眼睛,狭长的丹凤眼自大做皇帝以来就没有瞪得那么大,一个起身的动作做了一半,一听这消息就顿住了,然后一屁股坐回了软垫上,朝着同样目瞪口呆的黄锦大声喊道:“快去把信使带来!快去啊!”

    黄锦听了这消息也是被吓到了,嘉靖皇帝一声吼,这家伙才反应过来,屁滚尿流的冲到外面去把那累得半死不活的骑士信使带到了皇帝面前,骑士信使单膝下跪,喘着粗气,将手中卷轴双手奉上给嘉靖皇帝,黄锦刚刚拿起准备递给嘉靖皇帝,就被走上前来的嘉靖皇帝劈手夺过,已展开,就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双手都有些颤抖。

    一个字一个字的看,生怕漏掉了哪个重要的字,嘉靖皇帝敢发誓,就算是之前看到曾铣写的那份议论收复河套的奏折都没有如此的认真过,一字一句的看完之后,他还有些不相信的看了第二遍和第三遍,然后立刻喊过黄锦:“马上把陆炳喊过来!快点去!”

    黄锦又屁滚尿流的冲出宫去,朝着锦衣卫驻地飞奔而去,嘉靖皇帝自己看着那份捷报,露出了好多年来都不曾露出过的发自内心的笑意,坐回了软垫之上,重赏了那累得半死不活的信使,让人把他带下去休息,自己继续观看这份捷报,看着看着,最初的激动褪去之后,他品味出了一些不同寻常的地方。

    苏松大捷是不是真的,自然有陆炳来证实,单单就这份请功奏折来说,也实在是有些不可思议,朱纨在奏折上将过程详细讲述了一遍,从倭寇突袭松江府,攻破太仓州,大破明军,之后突袭昆山县,被范庆阻挡数日之后使奸计破城,范庆死战得脱,昏迷不醒,明军再次被打败,昆山失陷,之后朱纨率军死守通往苏州之路,和倭寇战斗了六天,即将被打败的关卡,郑光来了。

    这就是最关键的地方,郑光带着他刚刚训练一个月的义乌新军三千,以自号为鸳鸯阵的阵法正面以冷兵器大破倭寇精锐,当场将倭寇主力四千歼灭,继而追击匪首、东南巨寇陈东,生擒之,并且收复昆山县城,之后在太仓州大破陈东残部三千,基本歼灭陈东的势力,荡平苏松之倭患,郑光率军追到长江入海口都没发现一个倭寇的影子。

    关于东南明军的战斗力,嘉靖皇帝不是不清楚,十几万大军动辄惨败大败,对象还是几百上千的倭寇悍匪,明军数万人无可奈何之,而且伤亡还不大,这要是还不明白里头的奥秘,嘉靖皇帝这个皇帝也就白当了,所以他很清楚东南军队不敢战、与倭寇则望风而逃的丑陋行为,却因为没有足够的强军和精力而放弃整顿东南卫所,得过且过。

    一直到近年来东南越来越不像话,以至于他的修仙大业都受到阻碍,忍无可忍的皇帝在郑光提出招募新兵作战的时候,才抱着警告东南明军的想法同意了郑光的要求,允许他募兵三千,整顿为新军,加入东南的作战序列,嘉靖皇帝对天发誓,这三千人用于警告东南卫所兵的用途更大于皇帝心里的抗倭用途,换言之,皇帝从未指望这三千人可以发挥出多么重大的作用,嘉靖皇帝只是认为这样可以告诫东南卫所,让他们出力。

    你们看,我可以招募新兵,你们要是再不出力,我就把你们都废了,让你们没饭吃,然后我重新招募军队来对付倭寇,你们怕不怕?我就问你们怕不怕!

    结果他们并不怕,而从未被嘉靖皇帝寄予厚望的三千新军,居然爆发出了极为恐怖以至于到了不可思议地步的战斗力,皇帝从未想到一支训练了仅仅一个月的新军可以爆发出如此恐怖的战斗力,将公认肉搏能力极强的四千倭寇精锐正面击败,还杀得干干净净,紧接着又去太仓州杀了三千倭寇,连着两次大胜仗,自身仅损失不到四百名士卒,和其他部队动辄上千的损失相比,这简直是无解的强悍。

    而练出这支新军的郑光,毫无疑问是极为重要的角色,因为对军事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训练一个月的军队,无论军队本身素质有多高,兵源多优秀,如果按照常规的训练方法来,一定是无法成为真正的军队出兵作战的,但是如果练兵将领可以采取一些特别的训练方法,就可以将部队在极短的时间内训练出来,拉上战场进行实战。

    毫无疑问,这支新军之所以可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如果这是真的,那么第一号功臣,绝对是郑光而不是其他人,朱纨自己都承认了,三万卫所兵在四千倭寇的冲击下兵败如山倒,他自己几欲自戮以谢皇恩,但是郑光的新军一出现,就像是倭寇的天敌一样,立刻就扭转了战局,把倭寇的优势一股脑的全给抵消了。

    而且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支军队除了少数的神火箭之外,没有装备任何火器,因为郑光原本预订的训练期是两个月,留一个月的时间操练火器,结果时间没到,自己这里就撑不下去了,不得不召唤新军来作战,新军就用冷兵器把倭寇正面暴揍了一顿,揍的还是横行东南十年的巨寇徐海麾下的第一号大将,陈东。

    郑光,这个不久之前才带领孱弱的苏州军创下奇迹的神奇小子,现在,居然在正面,以真才实学再一次创造了几乎让人不敢相信的奇迹,三千新军,歼灭七千倭寇,以四百人不到的损失换取了七千条倭寇的性命,救出了五万百姓,几乎是一个新军换十七条倭寇的性命,这样可怕的战损比例,就算是在开国初期的那些名将悍将的手底下也是很难见到的,但偏偏,就在这个时代,出现了!

一百三十三 东南有柱国 下() 
黄锦火急火燎的冲进锦衣卫驻地的时候,陆炳正对着手下刚刚急匆匆送来的消息发呆,之前苏州大捷的那一次他已经觉得很不可思议了,极为孱弱的民兵两千人对上凶悍无比的两千倭寇,居然还能取胜,这简直是奇迹,而相比于那一次,这一次的苏松大捷,简直可以称为神迹。

    前期,明军兵败如山倒,丢了松江府,丢了昆山县,眼看着苏州就要第二次被攻击了,而且比上一次更厉害的大倭寇头子陈东亲自率军前来,简直是无解的死路一条,虽然陆炳不担心陈东真的会把苏州给毁了,只是苏州附近的百姓就要遭殃了,陈东绝对不会放过他们,一念至此,陆炳还有些难受。

    但是现在,看到这个消息之后,他觉得自己大概是在做梦,在梦里面遇到这种事情尚且觉得奇怪,更何况是在现实当中呢?三千训练了一个月的新军,对上七千凶悍残暴的倭寇,你不被全部吃掉就很不错了,但是你反过来把他们全给吃掉了,你说你不是妖怪或者你不是神,你看看多少人信你?

    七千倭寇啊,这样的数目放着七万卫所兵都不一定赶上,倭寇一比十战胜明军的战例这些年还少吗?动辄一千多倭寇追着几万明军屁股后面打,明军人多势众,却像猪一样只知道跑,脚力是越练越好,倭寇都承认,明军跑得太快,他们甚至都抓不到俘虏,也赶不上他们的速度,索性就不追了,你好我好大家好。

    可现在,这三千初出茅庐的小雏菊不仅不担心自己被爆开,居然还朝着这七千牛逼闪闪的倭寇主力冲了过去,不仅没被****,反而还来了个中心开花,直接给这七千倭寇送上了黄泉路,匪首陈东,东南赫赫有名的海上巨寇徐海手下的第一号干将,横行东南十年的巨寇,就这在了这三千新兵的手上,还是被活捉了,七千倭寇被斩首,一千多被抓住了,缴获了五十多把非常锐利的倭寇武士刀。

    深知内情的陆炳为之震撼,五十多把武士刀,意味着至少有五百人的真倭在陈东的队伍里坐镇,作为陈东真正核心的精锐力量,武士刀这种高档货,在日本,也只有少数武士里的精英才能拥有,而且一般都作为传家宝一代代传承下去,武士对待自己的武士刀会比性命还要看重,五十多把武士刀被郑光缴获,只有一个原因,真倭全死了。

    当初,几百名真倭追着几万明军一路打到了南京城下,明军数十倍于倭寇,居然拿他们毫无办法,而现如今,三千新军,居然就能把带着几千凶悍假倭寇的真倭给干掉了,连带着假倭寇一起干掉数千,自己仅仅损失了数百人,创下了东南抗倭以来的最高战损比例,这不仅仅是军队实力的体现,更是领兵将领能力的体现。

    将军是军队的魂魄,也是军队的缔造者,军队的战斗能力和战绩直接体现了将军的能力,将军的能力越强,军队就越能打,这支新军是郑光一手带出来的,它的一切都是郑光赋予的,他能创下这样的战绩,唯一的理由,就是郑光自己的能力已经超过了大明绝大多数的将军。

    但是他偏偏是个刚刚靠中举人没多久的文人啊!

    陆炳把手上的情报放下,揉了揉眼睛,表示自己短时间内接受不能,皇帝陛下的原意只是让朱纨询问一下郑光关于苏松的一些实际问题,让郑光帮着参谋参谋,倭寇来了,帮着守一守城,没真的打算让郑光走军事路线,结果朱纨还就脑袋一热,就把郑光安排了一个代理练兵守备的半拉武职,让郑光去练新军。

    练新军你就练吧,可人家练新军没个一年半载是不能上战场的,上了战场也要被揍的惨兮兮的,慢慢积累经验才能成为铁血强军,这还是精锐部队,一般的部队随便练练,练出来打几仗就全部死光光了,可你到好,拉了一批刁民练了一个月,就给练出了一支可以正面硬刚倭寇还能刚赢人家的强悍军队,你这么牛逼,你还让不让那些九边的自诩为练兵大家的家伙们活下去了?

    陆炳敢保证,皇帝很快就要来找自己,然后询问一下到底是让郑光就此转入武职,还是让郑光继续考科举,按照皇帝的想法,陆炳可以猜测道皇帝肯定希望把郑光留在东南,然后********的剿灭倭寇,为他平定了东南的钱袋子,然后再去考科举,但是陆炳猜测郑光的想法一定不是如此的。

    锦衣卫的线报已经显示郑光家已经是门庭若市了,而郑光把女眷全部送到郑氏的南京别院居住,自己躲在了新军的军营里温书,每日例行练兵之余就在军帐里温习功课,似乎已经做好了参加嘉靖二十六年会试的准备,陆炳是明白的,在大明朝,要想真正的成为人上之人,是一定要有进士的头衔,要想成为人上之人的人上之人,就一定要有翰林的身份不可。

    皇帝大可以强迫郑光不参加今年的会试,然后命令郑光当一个兵备使,在东南负责剿灭倭寇,等三年以后再来考试,到时候搞不好不仅立下大功封了爵位,还能因为平定倭患得到诺大名望,直接步入人生巅峰,嘉靖皇帝一定在做这样的幻想,可是深知内情的陆炳是明白的,如果不把幕后黑手解决掉,你就是再能打,也平定不了倭患。

    而皇帝如果希望郑光彻底解决倭寇之患,就非要给郑光翰林身份不可,而且要让郑光在朝廷里掌握一定的权力和拥有一定数量的班底,这样,郑光才有可能和那些暗地里操控者东南局势的掌权者们博弈一场,并且最终取得胜利。

    要知道,若要平定倭寇,一名绝世名将加上三四万精锐强军就可以办到,但是若要彻底解决倭患,就绝对不是一名将军可以办到的,为情霍去病再世都办不到这件事情,若要办成这件事情,不仅要有足够的军事才华和兵权,更要有足够的政治手腕和权柄,只有掌握这两样东西,加上皇帝大力的支持和信任,才有可能彻底解决倭寇之患。

    要论自身条件,陆炳觉得现在的郑光差不多够了,有足够的文采和军事才华,至于政治能力,看看义乌县被他折腾出来的什么义乌发展委员会就知道了,百余年来没停过械斗的义乌县,这段时日,居然真的********搞发展,到处都在盖房屋、破土动工、饲养肉猪和制作臭豆腐乳,之前一言不合就要开打的恶习似乎也没有发生过,在委员会里面吵得脸红脖子粗,会议结束之后,还是心平气和的按照商议出来的大家都能接受的结果来妥协。

    深谙权力斗争之道的陆炳很清楚在政治斗争的过程中,联合盟友、利益交换和相互妥协到底有多么重大的作用,可以说任何一项伟大的政绩,他的背后都有着数不清的利益交换和相互妥协,政治说穿了就是利益交换和妥协,不管是国与国之间还是集团与集团之间,只有掌握了这两种技能,才能长久的发展。

    义乌县现在的发展很有这方面的趋势。

    这么说,郑光也有足够的政治手腕和能力?

    这小子,到底是何方神圣?唐顺之真的可以教出来如此妖孽的弟子?

    陆炳深深的怀疑着,不过很快,黄锦大呼小叫着冲入陆炳的办公府邸,对陆炳说道:“老祖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