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嘉靖攻略-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样紧张肃穆的氛围里,那边的官员队伍倒不是十分紧张,官员们三三两两的说这话儿,装出一副轻松的模样,给那些新科小菜鸟们看看,装个逼,彰显一下自己的牛逼,这样的机会不多,要抓住,有些人还故意挑逗高度紧张的士子,故意指指点点,搞得一些士子极为紧张,大气不敢出一口。

    郑光站在队列里,一声不吭,城门楼上又是一声钟响,便有太监以及为洪亮的声音喊道:“吉时到,百官率贡生觐见!”

    整个队列就开始动了起来,新科进士们不知道如何走,自然有礼部官员带领着走,郑光边走边想,这些太监还真不是盖的,原本都没有下面那物件了,居然还能把声音喊得如此洪亮,如此动听,果然是个人才,这内廷十万太监,还真是藏龙卧虎!

    跟着队伍一直走,穿过幽深的门洞后,便是一直往前走,不用往两边拐,穿过紫禁城内的又一道宫门奉天门后,便看到一个白玉栏杆、雕龙望柱,无比宽大,足以容纳万人的广场,广场尽头是一座坐落在三层汉白玉高台上的,拔地而起足有十一丈高的金壁辉煌的宫殿,这便是紫禁城最宏伟的建筑,奉天殿!

    奉天殿是紫禁城最高最大的建筑,它的长宽比例正好是九比五,代表着九五之尊,甚至于它房檐上的走兽,都要比别的宫殿多出一个,竟然达到了十个,全天下仅此一处,不然不足以显示皇权至高无上的尊贵!

    但是嘉靖皇帝就是不住,就是不用,如奈何之?

    饶是如此,第一次见到这至高无上宫殿的新科进士们还是激动的难以自已,周围大作的礼乐和雄壮的大汉将军将整个氛围烘托的雄壮万分,让人们不由自主的产生对皇权顶礼膜拜之感,就连郑光身边的徐胖都为此浑身颤抖,泪流不止,郑光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但是郑光自己却没有这样的感觉。

    花个几十块钱就能进去的地方,需要那么激动吗?而且进去的时候遍地杂草,人山人海,毫无庄严肃穆之感,见过那般的破败景象,再也不会对这时的辉煌产生些许的震撼。

    但现在已经回不去了,别说现代,大宋都回不去了,他也只好随波逐流,老老实实听鸿胪寺官员的调遣,与同年们一起,垂首站在御道两边,而官员和公卿们则鱼贯进殿,给皇帝站班,殿里面的唧唧歪歪,在外面的人是听不到的,外面的新科士子们也不是谁都有资格入殿,直到乐声响起,大明首辅夏言大跨步从殿中出来,手里拿着精美黄册,大家这才屏气凝神,静待宣布。

    “皇恩浩荡、开科取士,为国抡才,出身莫问。今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殿试结束,由陛下策试天下贡士,钦赐一甲进士及第三名,二甲进士出身九十名,三甲同进士出身二百零八名,共计进士三百零一名,如下”夏言威严洪亮的声音缓缓响起。

    大家的心脏剧烈的跳动起来,等待着最后命运的宣判。

    郑光觉得自己大概可以名列二甲前十之列了,毕竟会试考了第三,综合一下,再往前进进,也不是不可能,便也怀着相当的期待,等待着夏言的宣布,夏言看着手上的名册,微微一叹,看向垂首站立的年轻的郑光,心里也不知是何等滋味,但是礼数还是要遵守的,作为唱礼的首辅,他有必须要做的事情。

    “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郑光!”夏言攒足浑身力气,大声喊道。

一百九十 状元郎(下)() 
夏言话音刚落,两边的大汉将军便紧随其后接力似的喊道:“一甲第一名,贡生郑光觐见!”一时间,整个奉天殿前,都回荡着同一句话。

    郑光愣住了,他觉得自己刚才好像听到了自己的名字,但是,但是那是第一名的名次,状元,怎么会是自己呢?他没反应过来,傻傻的站着,直到身边的徐渭反应过来,偷偷用手推了他一下,他才茫然的看过去,徐渭无奈,低声道:“是你啊!平之!你是状元!第一名!快去啊!”

    郑光瞪大了眼睛,呼吸急促起来,低声喃喃道:“我是第一名?我是状元?”

    身边的士子们以极为羡慕的眼神看着郑光,看着这个每三年才有一个的超级幸运儿,心里的滋味非常特殊,怕是一辈子都忘不掉,直到大汉将军们的吼声明明白白的传到郑光的耳朵里,郑光这才反应过来,他们汉的的确是自己,就是自己没错!

    状元!

    郑光!

    一旁负责引导的礼部中年官员,已经见多了“被幸福淹没不知所措”的一甲进士,见郑光没有动静,便小声过来道:“状元郎,别乐了,请跟下官进殿谢恩吧!”

    郑光的心脏砰砰直跳,大脑已经无法正常的思考,饶是自己见过大风大浪,但是这一刻他还是觉得幸福来得太突然,他从未奢求过可以考取第一名的名次,甚至连一甲进士都不太渴望,因为他知道这一科有太多的牛人,李春芳,张居正,未来的两位首辅就在期内,主导了隆庆和万历两朝的二十六年传奇进士,自己居然可以站在他们的最前面?

    郑光如木偶一般跟着那官员金殿,在轻如游丝的乐声中随着司礼官抑扬顿挫的唱礼,三叩九拜的山呼万岁,然后被引到左班文臣班子正六品品级的地方站定,一直到这个时候,郑光还是晕晕乎乎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自己刚才做了什么。

    “一甲第二名榜眼,李春芳!”夏言威严洪亮的声音再次响起。

    看到匆匆而入的满脸惊喜莫名的李春芳,郑光才终于反应过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每三年才出一个的、一千多年也没出几百个的读书人中之极品——状元

    说实话,真的没想到,他是真的没想到,自己居然可以在嘉靖二十六年的传奇科考班中占据这样一个惊人的位置,这一科的科考班,文武双全,有首辅,有大将军,还有正气凛然视死如归之人,做出政绩者大有人在,做出优秀政绩者更多,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未来的政治漩涡中存活,并且走上辉煌之路,成为嘉隆万大改革最**时期的舵手。

    而就在这批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大明未来命运走向的人里面,郑光这个外来者占据了第一的位置,并不是从头到尾都是第一,但是从头到尾都是很高的名次,从苏州府的三次第一小三元,再到乡试第二,会试第三,殿试第一,就没跌出过前三甲,并且这是第一次,是自己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

    以难度著称的明朝科举考试!

    郑光不由得抬头看了看距离不远之处,那高高在上威严无比的嘉靖皇帝朱厚璁,那位自永乐帝以来最为强势的皇帝,他真的会采取自己的策论,并且阻止夏言和曾铣的复套之战,间接地达到自己保护夏言和曾铣不被杀死的目的吗?

    嘉靖皇帝似乎是感受到了什么,和郑光对上了视线,微微一笑,看着这个在未来不久将成为自己重要臣子的年轻人,他的年纪,他的思想,他的进取,他的才华,将是自己得以在西苑安心修道的重要依仗,如果将他的军事才能和行政才能发挥出来,或许,真的可以让大明变一变也说不定。

    而在此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开海禁与否的事情给解决掉,说起来,开海禁的问题也不是没有人讨论过,但是反对的力量太庞大,嘉奖皇帝也实在是看不出开海禁的必要性,但是被郑光一提,嘉靖皇帝开始寻思了,作为东南本地人的郑光都这样说了,那么,开海禁是否真的可以成为医治倭患的良方呢?

    嘉靖皇帝在思考。

    “一甲第三名探花,胡正蒙!”

    “二甲第一名,徐渭!”

    “二甲第二名,亢思谦!”

    “二甲第三名,张春!”

    “二甲第四名,汪镗孙!”

    “二甲第五名,张居正!”

    三百零一个名字,每个名字都要用极为洪亮和庄严的声音念出,营造出恢弘气势,饶是夏言身体硬朗,也架不住年迈之身,三百多个名字念出来,整个人差点儿都背过气去,好在总算是应付完了,之后,一甲进士和二甲进士一起在大殿之上朝拜皇帝,三甲进士就不用进去了,主要是人太多,殿内站不下。

    大家一起叩拜皇帝,向皇帝谢恩,并且拿下天子门生的头衔,从此开始步入辉煌的仕途,其中最为尊贵者,自然是一甲的三名进士,郑光,李春芳和胡正蒙,他们三人将不用参加为选拔庶吉士而进行的朝考,直接可以被授予翰林院的官职。

    而郑光也因此打破了一个记录——由成化二十三年状元,曾任本朝首辅的费宏保持的二十岁夺魁的记录;确切说,费宏中状元时,是二十岁零八个月,郑光现在是十八岁零两个月,刷新了大明朝的进士记录,虽然没能取得那个传说中的“六首”辉煌功绩,可是第一次参加考试,就能取得这样辉煌的战绩,也足以记录在案,名留青史,以后哪怕一事无成,都是学霸考神,被众多学子膜拜。

    很快,皇帝就退场了,之后的事情,并不需要皇帝的参与,皇帝呆在紫禁城里,总是觉得浑身不舒坦,能早走就早走,而接下来的“御街夸官”之盛会,也不需要皇帝的参与,一切,都让首辅夏言来主持,夏言神色复杂的看着这个少年,心里面也是一样的复杂。

    可以说,这个少年的夺魁,是踩在了他的献策之上,皇帝打压了他的献策,提拔了这名少年,将他的一个梦想给戳破了,如果换作严嵩,郑光一定要开始提防严嵩了,免得他玩阴的,但是夏言,郑光完全不必去费心思做小人,夏言是一个坦坦荡荡的人,就算在官场沉浮那么多年,也依旧不改初衷,保持初心,更关键的是,夏言不会因为私人的因素而打压某人。

    这在官场上是一个极为难得的优点,哪怕是曾经得罪过夏言的人,只要他有真正的才华,夏言也不会刻意的打压他,就好比徐阶,曾经打压过夏言的族人,被这个族人打了小报告,夏言没有偏帮,仔细地打探了徐阶的言行举止和政绩之后,做出了提拔徐阶入京升官的决定。

    徐阶十分感动,亲自前往拜见,却出乎预料,夏言对他很冷淡,只是简单的说,我不是为了什么别的因素而提拔你,我不喜欢你,对你没有好感,只是看你的才华于国有利,我才来提拔你,这是为国选材,不为私情,你完全不必感谢我。

    这样坦荡的人,在大明的官场上,何其难得。

    这样一位老人,郑光实在无法眼睁睁看着他被严嵩害死,有才华的曾铣,郑光也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被害死,但是郑光无论如何也无法和现在的严嵩斗法,如果卷入了夏言和严嵩之间的斗争,难免会牵扯入党争之中,这对于郑光而言,是致命的,所以,郑光选择曲线救国之策,通过改变皇帝的想法,挽救夏言和曾铣。

    郑光并不知道这样到底行不行,但是,总要一试。

一百九十一 御街夸官() 
然而郑光的一番苦心,却让夏言感到非常的郁闷,一方面,郑光的阻挠使他的全盘谋划付诸东流,复套之战遥遥无期,京师仍然需要年年戒严,可是反过来想,郑光的才华是在是惊人,一个少年人可以拥有如此的见识和能力,实在是非常罕见,这样的人才如果不用,那就是犯罪,更何况,这个少年与自己并无任何私怨,出于一番为国之心,自己这样一个老头子也不会和一个少年人一般计较。

    微叹一口气,夏言驱散了把郑光等团团围起来的高官勋贵,朗声道:“三位去偏殿更衣,等回来这里咱们便出发去御街,这一辈子只有一次的事情,可要珍惜啊!”

    郑光、李春芳和胡正蒙三人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只能人家怎么说自己就怎么做,在几个礼部官员的带领下去偏殿更衣,将一身棉布衣服换成了白绸所制华丽的衣衫,一旦考取进士也意味着他正式成为大明朝官员的一份子,可以合法的穿着绫罗绸缎了,虽然在苏州这些地方只要有点钱的人都会穿绫罗绸缎,只有在非常正式的环节才会按照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行事,但能理直气壮的穿绸子总是好的,不用担心被人家背后黑一枪。

    宽袖的深蓝色进士罗袍,也换成了赤罗青缘的圆领朝服,与大臣们无异,腰间革带则换成了光素银带,挂药玉佩,就连头上的乌纱帽,也左右各簪了一朵大红花,像是个民间新郎官的服饰,不过说起来,新郎官的服饰还就是仿照这状元郎的服饰而来,当然了大家都能当一次新郎,可这状元郎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

    等大家都穿戴整齐确认无误后,由宫人引着出来,郑光看到另外两位已经等在外头了,在陌生环境之中,亲近之感油然而生,三人相互挤眼笑笑,郑光便看见李春芳和胡正蒙的乌纱帽上,也都各自别着一朵花,榜眼在左,探花在右,规规矩矩,漂漂亮亮。

    于是三人便回到奉天殿前,夏言见了,只是微微笑笑,满意的点点头,而严嵩一见三位俊彦出来,便笑道:“果然是人靠衣装,这一换上朝服,整个气势就不同了,就是咱们大明朝的官员了!”

    孙承恩也笑了笑说道:“的确如此,而且这状元郎如此年轻,长得如此俊秀,怕是整个北京城的姑娘家都要惦记上了,呵呵呵,状元郎,老夫且问问,你可有婚配?”

    这话一出,不少人的耳朵都竖了起来,李春芳和胡正蒙也有兴趣,进士队伍里羡慕盯着三人看的人也起了兴趣,郑光忙说道:“回恩师的话,学生自幼丧父丧母,家里只剩老祖母,老祖母为学生定了一门亲事,只待学生考取进士,便回乡完婚。”

    孙承恩是会试主考,夏言和严嵩以及孙承恩三人都是殿试的阅卷官,这名份上就要这么叫,虽然到时候花落谁家还不一定,但是现在这样说,肯定没错。

    此话一出,不少有意之人颇有些失望,人家老祖母给定的亲事,还真不好动手动脚,可惜了这样一个年轻俊杰孙承恩“哦”了一声,又说道:“状元郎自幼苦楚,实在是难得啊,好了,话也不多说了,来日方长,三位,且随夏阁老而去!老夫在午门外等候!”

    于是三人便由内阁首辅夏言和内阁次辅严嵩一起亲送至午门外,作为礼部尚书的孙承恩早又等待着,三人一到,便亲自扈送三鼎甲,向承天门正门招摇而出,至于其余的众进士只有随行在左侧官道上,眼巴巴看着三鼎甲享受着读书人一生最高的荣誉。

    队伍的排列是郑光居中,李春芳和胡正蒙跟在左右,此时此刻,三人走在往日只有皇帝才能走的御道上,毋庸置疑,除非出现比闪电打中自己还要低概率的事件,那么这辈子就不会第二次走在这条道上了,所以在郑光的带领下,三人走的很慢很慢,都各自想着各自的心事。

    郑光自然是感慨万千,脑中不由自主的开始回想着从穿越之始一直到如今的种种,从一开始的决定做个旁观者旁观大明风华,再到目睹贫富分化和倭寇暴行之后的觉悟,还有老祖母深深的关爱和赵蝶儿深深的依恋,这些事情都告诉郑光,他不仅仅是个旁观者,他是一个参与者,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将是一个注定的参与者。

    而如何参与,以什么样的方式参与,并且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也随着郑光的步步高升,而逐渐改变着,最开始,郑光想改变的是身边的人,可是目睹了一切之后,郑光发现,在这个时代,仅仅是改变自己和身边人是不够的,因为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的被改变,如果不去注意,那么等到注意的时候,一切,都会变得和原来设想的差上十万八千里。

    既然参与,就已经身不由己,不能脱离了,今后的道路,将更加艰难,而自己立志要办到的事情,也绝对不会那么容易就办到,其间凶险,不足为外人道也,只待自己如何看待了

    李春芳没有过多的去想自己的事情,而是把目光投在了郑光的身上,这个神奇的少年,从初见,再到如今,他给自己带来了多少次的惊喜和震撼?大明能有如此少年,何其幸也?再想到郑光欲言又止的那件事情,知道其间部分内幕的李春芳也不知道到底该如何作为,他只是隐隐感到,在不久之后的未来,这个少年,会给这个世界带来不一样的改变。

    徐渭看着郑光的背影,深深地看着这个背影,想起从最开始的相识,再到现如今的相知,注定为一生挚友的人,何其少也?在这个少年出现之后,徐渭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被改变了,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一件又一件被自己办成,一直到如今,以二甲第一,总分第四的成绩出现在这北京紫禁城之中,几乎是铁定的庶吉士,百分之九十可能的翰林官,储相,这些变化,一年以前的自己,敢于想象吗?

    张居正也在看着郑光,双手紧紧地握成拳头,郑光已然成为了他追逐的目标,他从未怀疑过郑光能做的比他更好,但是他也从未怀疑过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超越郑光。

    三人走得很慢很慢,进士们也走得很慢很慢,各自想各自的心事,有激动难抑者,有暗自垂泪者,有目光呆滞者,也有当下立志者,他们,都是未来的希望。

    孙承恩理解他们为何走得那么慢,同样经历过这一切的孙承恩,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当初自己考取进士的时候,回首当初,突然发觉已是数十年后,沧海桑田,一切都已经不一样,那三个人,将会走上自己曾经走过的路,大家的起点是一样的,但是过程和结果,却是千差万别

    祝你们好运了

    好梦终究有醒来的时候,御街也有走完的时候,到了承天门内,郑光便见已经搭起了席棚一座,棚内悬挂着进士金榜,早有顺天府京兆尹与大兴、宛平两县令,分别牵着一匹亮银色无杂毛,披红挂彩的高头大马,在榜下恭候。

    三人在孙承恩的示意下连忙上前,顺天府尹微笑着为郑光将头上的红花换成金色,再给他身上十字披红,两县令也为榜眼、探花如是炮制,装束已毕,京兆尹亲递马鞭于状元,两县令递鞭于榜眼、探花,扶三人上马。

    整个周边的气氛一下从肃穆转成了热闹,只见宽阔的长安街上,挤满了看热闹的吃瓜群众,若不是道路中间有顺天府的兵丁把守,恐怕真要水泄不通了,那游行自然也就无法完成了。

    长安街上众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