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悠悠南北朝:纵横十六国-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白远蛭鞣治浚直鸪莆俊⒅胁亢臀鞑浚鞑坑梢幻笕送诚剑馊亢罄淳脱荼涑晌逼诘牧啥ò晌鳎┫时啊⒛毕时昂吐の飨时啊
  汉灵帝年间,由于鲜卑各部在塞内塞外不断烧杀抢掠,幽州、并州、凉州三个靠北的地区遭受了极大的损失。东汉朝廷决定效法武帝北击匈奴,彻底打击鲜卑的力量,于是发动了最大的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北伐鲜卑”的战争,汉军联合南匈奴分三路进攻鲜卑的三部。然而此时的东汉早已不是当年的强汉,虽有武帝的大志,却没有武帝的雄才大略,结果被檀石槐的三部军队打得大败。其后东汉又开始了黄巾内乱,无暇再顾及边境上的乱事,对檀石槐只能是消极防御,此时的鲜卑在北方达到了全盛。
  可惜,檀石槐只活了四十多岁就死了,他的儿子才能比他差了很多,当然难以服众,各部落纷纷叛乱。及到檀石槐的孙子统治鲜卑的时候,鲜卑各部重新回到了过去的分裂状态,而且各部之间也常常是战乱不休。在以后的岁月里,鲜卑人开始了漫长的等待,他们呼唤新的“檀石槐”的诞生,为鲜卑民族再创辉煌的历史,历史的重任最终落到了慕容家族的肩上。

二、辽东三部
  辽东是鲜卑人崛起的地方,也是历来鲜卑势力最为强盛的地区。到了三国时期,辽东已经形成了以三大家族为中心的三部(注意这里所说的辽东三部和前文提到的鲜卑三部并非一个概念),他们按地理位置自东向西分别是:宇文鲜卑、慕容鲜卑和段氏鲜卑。正如当时中国的三足鼎立之势一样,辽东鲜卑的形势也是三国相争,互不相让。
  慕容鲜卑位于辽东鲜卑的中部。曹魏初年,慕容家族的首领莫护跋率领其部内迁到辽西一带,司马懿讨伐公孙渊,莫护跋作战有功,被封为率义王,在辽西的昌黎大棘城北(今辽宁义县西北)建国。当地人常戴一种叫做步摇冠的帽子,莫护跋看到觉得很漂亮,就把自己的头发束起来,也戴起了这种帽子。他们部落里的人看到莫护跋,都叫他步摇,由于口音不纯正,这个称呼传来传去,就被传成了慕容。莫护跋倒也不介意,索性就把慕容作为了自己的姓氏。
  莫护跋的孙子慕容涉归的时候,因为征讨立了功,被晋武帝封为鲜卑大单于,慕容部又迁到了辽东郡的北部,这才开始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慕容涉归死后,他的弟弟慕容耐乘机夺取了本该属于涉归之子慕容廆的单于之位,并且派人谋杀慕容廆。慕容廆亡命到辽东的汉人家中,才算逃脱了灭顶之灾。不久,慕容耐被手下人所杀,慕容廆被迎接回来成为慕容部的首领。
  慕容廆年少时就是个引人注目的人物,曾经被人誉为“命世之器,匡难济时”之才。他上台之后也的确有成就一番大事业的打算,他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讨伐宇文鲜卑。
  宇文鲜卑出自慕容鲜卑东北的辽东塞外,所处的地方比慕容鲜卑更为偏僻。尽管号称东胡鲜卑部,但其语言却与鲜卑语颇为不同,倒与匈奴人相近,据说是南匈奴单于的远亲。宇文部和慕容部历来不和,所以慕容廆一上来就要出兵攻打宇文部。然而当时慕容部的实力还比较弱,慕容廆特地上书晋武帝,请求支持。晋武帝不希望辽东出乱子,没有准许他的请求。慕容廆大怒,领兵闯入辽西的汉人聚居地抢掠。晋武帝集中了全幽州的兵力讨伐慕容廆,慕容廆难以抵挡,大败而归,这才在晋朝面前老实了一点。(可惜这样的“老实”仅限于晋武帝在位之时,和刘渊他们一样,慕容廆也是伺机而变。)
  之后慕容廆又把扩张的目光转向东北面的夫余国,夫余国的国王在慕容部的铁骑之下被迫自杀,夫余国一度亡国。慕容廆收编了夫余国的力量,大大增强了自身的实力。
  慕容部处于宇文和段氏两大部族之间,这两部的实力都比慕容部要强。慕容廆一方面向晋武帝请降,取得了晋朝授予的官职,一方面暂时用金钱来对付两部的连年进攻,慕容廆还娶了段国单于的女儿为妻,从此与段氏鲜卑也结下了难解之缘。
  慕容廆移居大棘城,在那里教部落里的人种田,又订立起与汉人相似的法令法规,改变鲜卑人作为游牧民族的习俗。慕容廆在平静中等待了十多年,历史终于给他创造了机会。
  晋惠帝太安元年(公元302年),宇文鲜卑的首领宇文莫圭统一了塞外的东胡各部,自称单于,成为塞外最强大的一支力量,于是准备入侵紧挨着他的慕容部。宇文莫圭派其弟宇文屈云进攻慕容部边境各城,打算一口吃掉慕容部。慕容廆对自己的对手十分了解,亲自领兵进攻宇文屈云的别部首领素延,首战便击败了对手。
  这个素延原本看不起慕容廆,这次吃了败仗当然又气又恼,很快集结了十万人的军队大举进攻慕容部,把慕容廆包围在大棘城中,慕容廆的手下人都很害怕,感觉要亡国了。慕容廆却一点也不在意,反而对他们说:“素延的兵虽然多,但却毫无章法可言,已经在我的算计之中了。诸位只管拼力一战,没什么好愁的!”
  一句话看似轻巧,却言中了宇文氏的军队外强中干的弱点。慕容部的军队自上而下士气大振,慕容廆看准时机,披上盔甲,率领人马出城迎敌。城外素延的军队虽多,却从没见过如此精锐的对手,当即乱作一团,溃败得一塌糊涂。慕容部的军队一直追出了上百里,俘获和斩首的士兵数以万计。宇文屈云的军队不得不退回塞外,远远的避开慕容廆的风头。慕容廆一战成名,附近的一些名士纷纷投到他的麾下。
  由于来自中原政权的控制力削弱,公元四世纪初期的北方各游牧民族,尤其是新兴部族一直处于动荡、兼并和壮大中。宇文部和慕容部,一个在塞外,一个在塞内,都在有意识地扩张各自的势力和地盘,但采取的方式却不尽相同。慕容廆征服一个部落或者势力,往往讲究消化和吸收,用几年的时间整编他们的军队,融合他们的人民,对于不同的文化也是如此。而宇文部采取的大致还是老式游牧民族的征服方法,刚刚征服了的军队又被投入到新的征服战争中去,这样的军队往往是鱼龙混杂,是一群乌合之众,难以长期保持强大的战斗力,打得顺了,人多当然是个优势,打得不顺,反而自乱阵脚。两种方式的征服,在这场战争中决出了胜负。
  不难看出,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原因,慕容部的方式更接近于中原势力传统的征服方式。虽然有些不太确切,但我还是认为这两种征服正像是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所更替出现的两种征服方式——农耕民族的征服方式和游牧民族的征服方式的一种微缩版本。一场战争的胜负或许只是偶然,但如若我们把眼界放宽,从历史文化的长远发展来看,也许就能觉察到这种偶然中所蕴涵的必然。

三、慕容翰巧计败宇文
  慕容廆击退宇文部入侵的时候,“八王之乱”其势正盛,李雄、刘渊很快就一个接一个地称帝,北方陷入战火纷飞之中。慕容部所处的幽州和平州也不例外,幽州刺史王浚为了拉拢强大的辽东鲜卑,有意提拔段氏鲜卑和慕容鲜卑,慕容廆不愿受制于人,没有接受晋朝授予他的官职。
  在上一部“永嘉之乱”中我们已经说过,王浚虽然拥有幽州之地,战乱中的北方西晋士人也都投奔于他,但他这个人野心虽大,肚中无货,对于那些有才能的士人不懂得抚恤,加上他法令不明,全凭个人感情办事,想有所表现的士人们渐渐对他失去了信心,最后只好改投辽东鲜卑。段氏鲜卑是当时辽东各部中实力最强者,然而首领段就六眷、段匹兄弟却对汉族的士大夫不感兴趣。士人们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政法分明、用人唯才的慕容廆了。
  一时之间,慕容廆麾下集中了北方五州的大量流亡士人,慕容廆是来者不拒,而且为这些士人按照各自的来源地专门设立郡县收容他们。慕容廆对待士人的方法是哪方面有才能,就任命他们哪方面的事。有见识谋略的做谋主,文章写得好的做枢要工作,而在儒学上有所造诣的人就授予他们祭酒的职务(祭酒就是学官,感觉和现在的院士也差不太多)。与石勒一样,慕容部在汉族士人们的协助之下迅速繁荣起来。
  (相比之下,似乎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晋朝没有好好地使用这些士人,以致于败亡。实际上情况恰恰相反,晋朝的官僚从上到下,几乎都是士大夫式的人物。在这样的体制下,大量士人无法发挥其专业特长,终日无所事事,非但起不到正面作用,反而只会越来越腐朽,这就是所谓的“清谈误国”的根源。整个南朝史就是士人们的腐朽史,那些逃亡南方的士人们(主要是高阶层的士人)在侯景之乱中的拙劣表现(说拙劣已经是抬举他们了),让人坚信士人的必然灭亡。而在北方石勒、慕容廆等人政府中的士人们,客观上所起的作用并不源于他们的个人能力,而在于他们带来的汉人成熟的思想,还是那句话,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间的融合,才会迸发出成功的火花。)
  晋元帝在江南称帝,派人拜慕容廆为龙骧将军、大单于,慕容廆没有接受(从前慕容涉归向晋武帝请求出兵讨伐宇文部,晋武帝不答应。如今是东晋主动给慕容廆授爵,慕容廆还不接受,历史就是这样,真可谓“此一时,彼一时”),将军鲁昌劝他与东晋通使,从而可以以东晋皇帝的命令讨伐各部,既可名正言顺地消灭异己,又可获取天下人心。慕容廆觉得有道理,于是派遣使者通过海路前往建康,尊奉东晋为正统。
  慕容廆的势力日益强大,自然有人看不惯了。东晋的平州(即今辽宁一带)刺史崔毖是曹魏名士崔琰之后,靠着家族的声望一直镇守辽东,慕容廆吸收人才的政策使得当地的汉族士人们都跑到了慕容廆的麾下,崔毖心中自然不平。崔毖见慕容廆在其管辖范围之内却不听使唤,决定消灭慕容部,他暗中联合了高句丽、段氏鲜卑和宇文鲜卑,商量共讨慕容廆,瓜分慕容部的地盘。
  晋元帝太兴二年(公元319年),三国的联军浩浩荡荡地开入慕容部的境内。慕容廆的将领们要求出兵迎击,慕容廆摇头道:“他们三国被崔毖唆使,只是为了取得共同的利益而已。三处的军队刚刚联合起来,其势头锐不可挡,此时决不可与之对战,而应用固守来挫伤他们的士气。这样的联军只是乌合之众,毫无统一的号令可言,而且各怀心志,时间一长必然互相猜忌:一来会疑心我们与崔毖暗中来往,诱骗他们出兵以消灭他们;二来也会彼此疑心,不愿首发出战。呵呵,等到那个时候,我们再出兵,必能大破敌军。”
  慕容廆依计行事,任凭三国的军队围攻自己的国都大棘城,只管闭门固守。三国的军队攻得乏了,也未讨得半点便宜,这时慕容廆乘机派人带着牛肉美酒出城,以崔毖的名义专门犒劳宇文部的军队。其余二国怀疑宇文部与慕容廆同谋,深恐对己不利,当即就领着自己的部队退走了。
  宇文部首领宇文悉独官被慕容廆算计,又回想起过去与慕容部的恩恩怨怨,旧恨新怨俱在心头,发下誓言:“两国虽然退兵,我靠自己的力量照样歼灭慕容部,无需别人帮忙。”点起本部数十万士兵,连营三十多里,形势相当严峻。
  慕容廆见状,便派人将自己的儿子慕容翰的军队从徒河招回,准备合兵一处,共商破敌良策。说慕容家族英才辈出,一点也不假,这个慕容翰就是个相当能干的人物。慕容廆要招他的军队回来,他独独按兵不动,并且派人向慕容廆解释道:“悉独官举国来犯,敌众我寡,只可用计,不可力胜。现在城中的守军用于防守已经足够了,我请求把手下这支军队留在外面充作奇兵,等候时机进攻敌军,然后内外夹攻,宇文部必败。如若合兵一处,则悉独官可以毫无顾忌地专心攻城,那样我们就无计可施了。更何况未战先怯,士气也会大受影响。”慕容翰的建议得到了慕容廆部下们的支持,慕容廆就听任慕容翰留在徒河。
  悉独官得到这一消息,也感到慕容翰留在外面总是个祸患,决定先攻打慕容翰,分派数千骑兵突袭慕容翰。慕容翰得知,派人冒充段氏鲜卑的使者(慕容翰的军队在慕容部与段部的边境地带,故而两部往来频繁),在半路上迎接悉独官的骑兵,报告说:“慕容翰向来是我们的边患,我们早就想除掉他了。如今你们来讨伐,我们必将相助。你们最好快点进兵。”
  宇文部的军队见了段氏的使者,自然大喜过望,哪还去转什么脑筋,一路不设防备地赶往徒河,很快就闯进了慕容翰事先设下的埋伏之中。可怜几千骑兵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就已经被慕容翰的伏兵杀得片甲不留。慕容翰乘胜追击,同时把战况告知守在大棘城中的慕容廆。慕容廆的世子慕容皝以精锐部队突然出城直取悉独官的营寨,悉独官仓皇应战,两军才一交手,慕容翰的骑兵已经杀到,这一下给悉独官来了个火烧连营,宇文部的军队惶恐不知所为,整个战场陷入一片火海当中。悉独官真成了“独官”,独自一个逃回国内。悉独官旧仇未报,又添新仇,宇文部经过此战元气大伤,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首恶之人最心虚,崔毖害怕慕容廆与自己结仇,赶紧派侄子崔焘前去祝捷,没想到却与来求和的三国使者碰个正着。三家当面揭穿崔毖的真面目,把战争的责任全部推到这位刺史身上。慕容廆得意地带着崔焘去看战场,说道:“你叔父教唆三国来消灭我,现在还有胆装模作样地来向我祝贺么?”崔焘吓得要死,趴在地上不敢说话。慕容廆让他给崔毖传话,说:“上策是投降,下策是逃跑。”并派大军一路跟随。崔毖听了消息,赶紧带着数十骑人马,弃了家室,投奔高句丽。慕容廆受降了崔毖的原班人马,将生力军迁到大棘城,朝着称霸的目标继续挺进。

四、慕容家族的内乱
  慕容廆在位四十九年,把慕容部从一个弱小的部族发展成为一支十分强大的力量。在打垮宇文部后的几年中,慕容鲜卑可以称得上是战无不胜。慕容廆的几个儿子也都是能征善战的人物。东北崛起的国家高句丽两次想要进犯辽东,全被慕容廆的儿子慕容翰和慕容仁击退,高句丽从此对慕容鲜卑敬而远之,不敢再犯。段氏鲜卑兄弟争位,不修军备,慕容廆乘机派世子慕容皝带兵攻打,又是大获全胜。
  这时候慕容廆的威名已经传到了雄据关东的石勒耳中。石勒当时的主要目标当然是前赵刘曜的势力,但对于身后这个正在兴起的力量又不得不防,于是对慕容廆先来软的一套——遣使通和,慕容廆不干,自称已尊奉东晋为皇族正统,还把石勒的使者扣押下来送往建业。石勒大怒,心想软的一套居然不行,那就来硬的吧,然而辽东偏远,一时实在是鞭长莫及。石勒忽然想起了慕容鲜卑的世仇宇文鲜卑,马上派人与宇文鲜卑联络。这时宇文悉独官已死,在位的是他的儿子宇文乞得归,石勒就加封乞得归官爵,命他去攻打慕容廆。
  遗憾的是宇文部经过上一次的惨败,已非慕容部的对手,尽管乞得归信誓旦旦地出兵,也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宇文部的军队一战即溃,且一溃千里,慕容部的军队追着乞得归的残兵败将,直接攻进了宇文鲜卑的国都,一阵搜刮之后,将城中的百姓全部迁回本部。
  (这是石勒和慕容廆之间唯一的一次间接交锋,慕容廆的直接对手是自己的手下败将宇文氏,因此就这场间接交锋而言,慕容廆胜亦不足喜。我很想看一看两位大英雄(他们两人都称得上是各自民族的英雄)之间的真正较量,可惜历史没有给他们任何机会。从数十年后的角度来看,石氏全盛在前,慕容氏全盛在后,真要让他俩比出个高低,恐怕也就是“关公战秦琼”的感觉。有时候想想,历史真的很有意思。)
  晋成帝咸和八年(公元333年),慕容廆病逝,世子慕容皝继位。按照长幼排秩,慕容皝是慕容廆的第三个儿子,因其母段氏是正室,故而得立。慕容翰虽为长子,且战功显赫,颇得人心,只因是庶出而没有被立为世子。
  慕容翰和慕容皝同母的两个弟弟慕容仁、慕容昭一直很受慕容廆的喜爱,慕容皝忌恨已久。才智过人的慕容翰当然明白慕容皝的继位意味着什么,他慨叹:“从前有赖先父王的威名,战场之上所向披靡,如今却有人认为我身怀雄才,难以制服,我怎能坐等祸起。”他就带上自己的儿子投奔段氏鲜卑去了。段氏鲜卑的首领段辽早闻慕容翰大名,对他的才干向来很钦佩,这次居然得到慕容翰的辅佐,当然喜出望外,对慕容翰委以重任。
  不出慕容翰所料,慕容鲜卑很快出了一场内乱,原来慕容廆的另两个儿子可就不像慕容翰只一味避让了。守备东部边境的慕容仁从边城平郭赶回来奔丧,暗自与弟弟慕容昭商量说:“我们从前与慕容皝的矛盾不小,现在他即位以后执法严厉,无罪的时候尚需担惊受怕,何况有罪呢?”两人定计里应外合,慕容仁举兵,慕容昭为内应,共同废掉慕容皝。
  慕容仁回到平郭就整兵西进,前往慕容皝所在的平州,还没到达,就有人向慕容皝告密慕容仁、慕容昭谋反,于是慕容皝派使者前往慕容仁军中探听虚实。慕容仁的军队正在半路上,情知事情败露,就杀了慕容皝的使者,退回平郭。慕容皝得到消息,当即赐死慕容昭,派弟弟慕容幼、慕容稚等人讨伐慕容仁。平州的军队不是慕容仁的对手,慕容幼、慕容稚兄弟都在战场上被慕容仁擒获,辽东一带(这个辽东是指辽东郡,在平州的东部,非前面广义上的辽东)慕容皝的守将或降或走,慕容仁占据了整个辽东郡,与西面的慕容皝抗衡。
  慕容部一分为二,以段氏鲜卑为首的其他鲜卑部族当然求之不得,各鲜卑部族纷纷支持援助慕容仁,辽东一带的几大势力暂时重归均衡态势,而这时南面的后赵却出了几件大事。在下一章中,我们将话题转回到统一北方不久的后赵国,紧接着第一部的最后一章,来看一看统一后的北中国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五、后赵的危机
  石勒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