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骏站在河边眺望,见河对面是一连片的房屋,围墙足足有二十丈长,甚是壮观。最后陆骏的视线移到河边,见之前未完工的码头已经修好,而且房屋又建了部分,暗自点点头,这些基建并没有因为挤兑事件拖慢。
和对面的人也看到了陆骏,很快安排一艘小船来接他二人。
到了对岸,一行人已经在等待,当先一人二十来岁,身材魁梧,面相忠厚,只是精神有些不佳,顶着俩黑眼圈。见到陆骏就是行礼:“陆仁见过公子。”
“还讲究这些虚礼作甚,起来吧。”陆骏也不在意,向着院子里走去。
院门前只挂了一个“陆家工坊”的牌子,门前有着两个膀大腰圆的大汉守着门口,看到陆骏到来也只是站着行礼,并没有擅离。
这是陆骏定下的规矩,整个陆家工坊是严格保密的,不只是门前有人日夜站岗,轻易不放人进去,院内还有十个家丁带着棍棒牵着恶犬,也是日夜不停巡逻。
这里面有后面招来的人,对陆骏这样的安排有些不解,这个院子虽大,但大部分都是空的,实在不明白搞得这么严密干嘛。但骨干人员大多还是陆家家丁,对陆骏的话是百分百执行,他们都是跟着陆骏长大的,对陆骏的脾性很了解,最是容不得下人对他的话阳奉阴违。
陆骏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对整体进度还算满意,对陆仁也不吝夸奖。
“不错,你没有因为钱庄事件受到影响,工程进度不慢。”
“不敢耽搁公子的大事。”陆仁微微弯身。
前文说过,钱庄吸收的存款总计七千两,加上他们钱庄的本钱,差不多近九千两银子,除去放贷除去的,剩下有两千多两是被陆骏拿来用了,而用途就在这片土地上。
这笔银子其实是有违钱庄的规定的,在这个时代,钱庄的经营者,也就是掌柜伙计这些人是有很大的自主性的,可以看做职业经理人,而且职业素养也都很高。
而钱庄的东家一般是不会插手钱庄的具体经营,更不允许做出有损钱庄利益的事情。那这笔钱来说,是以陆骏个人的名义借贷的,而不是陆骏想要拿钱用就问钱庄拿。
就是如此,这笔钱也是经过陆骏和陆从广的反复劝说,钱庄的宋掌柜才同意。陆从广对陆骏比较溺爱,而且陆骏言明了银子的用途,但说服宋掌柜也是费了老大力气,单凭陆骏是不能从宋掌柜那里弄来钱的。
两千多两银子,按照物价换算,是后世的三百万元左右,其中一部分是用来买地和建房的,单这片土地和现在的房子,花掉了近千两,剩下的一千多两用来做什么呢?
答案就是研发技术。
时间上第一次工业************,西方已经开始,大明也有些苗头,这点陆骏是不会错过的。相对于传统的买地当地主,明显工商更容易致富,而且更快速。
陆骏曾经对土地的回报率进行过计算,结果很是吓人。一亩上等田地,按现在的市价来算是银子,每年的产出是多少?换算下来只有五百两左右,也就是说,不去掉消耗,一亩土地要二十年才能回本!
这还是在正常的年景,若是遇到个天灾**,那时间更说不准了。
无论是时代的需求,还是陆骏对历史的把握,走工商这条路是最适合的。
第十二章 轴承()
陆仁乃是陆义的亲哥哥,因为年龄较陆骏大,从小就跟着陆骏读书玩耍,接着打了之后跟在陆骏身边当差。
几个月前,陆骏拿出了一个庞大的计划——要在河边建立一个大工坊,而这个工坊的负责人就交给了陆仁。他自小是跟着陆骏长大的,从陆骏的言行中看得出陆骏对这个工坊的重视,所以半点不敢疏忽。
这次陆家出了这么大的事情,陆仁有想过,让这边先停工,挤出来银子应付过去再说,他甚至都做好了准备。但一直到事件结束,陆骏都没来消息,由此可见陆骏对这里的重视程度,更加让陆仁不敢轻忽。
果然,陆骏来了这里先是夸奖,对陆仁的工作态度还是很满意的。
“公子,有个喜事要先汇报。”一行人正巧走到一座厂房前,陆仁适时的说到。
“哦?喜从何来?”陆骏不由的侧目。
“公子这里请。”陆仁带着陆骏一起进了眼前的房子,上面写着铁工房。
进门入目的就是一个打铁炉,此刻正炉火高炙,三个匠人正在热火朝天的干着活,陆骏一行人进来后,停下来见礼。其中一个三十来岁,虎背熊腰,一身的肌肉,叫做赵铁柱,另外两个是他的徒弟。
这是陆仁走到一边的木架上,拿起一样东西走了过来,对陆骏道:“这是按照公子的要求制作成功的车辖。”
陆骏拿过来一看,眼睛顿时亮了起来。此物在这个时代唤作车辖,在现代则叫做轴承,而且确确实实是现代意义上的轴承!
轴承这个东西,在现代工业上好似不甚起眼,但和橡胶一样,都是工业所必须的材料和部件。
说办工商,不似里的,陆骏一句话吩咐下去就可以办成的。生产产品也是一样,没有相应的技术和材料的支持,如何能把设想变成现实?
自行车是陆骏计划中的第一个产品,但真正去做了之后,陆骏才发现有许多东西都要靠自己来解决。橡胶轮胎前文已经提过,这轴承也是他需要突破的一个关键。
事实上类似自行车的脚踏车在这个时代是有的,陆骏也研究过,但和现代意义的自行车还是有很大差距,也就造成了只是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物,并不能实际应用到百姓生活中,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关键部件跟不上。
试想一辆由木材制成的车轮,轴承也是木质的自行车在路上穿梭的情景?现代的水泥路也跑步起来啊,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地方都是土路!
看到其他穿越同行一上来就是办报,陆骏也是很眼热,这个既能赚钱又能增加影响力的神器,谁都想拥有一份,同样在操作起来发现,报纸需求的资源也是不少,但更大的限制是在印刷上面!
技术,一切都要技术!
拿着轴承,陆骏思绪有些飘散,陆仁看到自家公子久久不语,就提醒道:“公子,要不要为您试试看?”
“试试看!”陆骏回过神来,点头说道。
“交给我来。”一旁的赵铁柱从陆骏手中接过轴承,叫来自己的两个徒弟帮衬,拿来一根木棍从轴承中穿过,然后把轴承夹在台虎钳上,木棍一头再加上一个块圆的铁饼,使之更容易转动。
看他们动作熟练,想来也不是第一次测试,陆骏心中暗道。
一切就绪之后,赵铁柱先抓着一头的铁饼,用巧劲使铁饼带着木棍转了起来。
“呼啦啦……”一阵声响,持续了许久才慢慢停下来。跟着陆骏也亲自转动了一下,试了下感觉,转动起来很轻,说明摩擦系数小,相对的就更省力,正是陆骏所追求的。
“好,很好!”陆骏不由得点头道:“赵师傅功不可没,陆仁,事后奖励赵师傅十两银子,他们学徒两人一人二两银子。”
“公子,这可使不得!”赵铁柱为人老实,之前自家的铁匠铺做不下去,是陆骏收留才让他能够生活下去。而且来到这里衣食无忧,拿的钱甚至比之前挣得还要多。
如今听到陆骏要奖励他十两银子,他最先的反应不是高兴,而是恐慌。恐慌的原因是,他把这个造出来之后,是不是就没用了?
两个学徒听到银子倒是两眼冒光,但赵铁柱推辞,他们也不敢要。
陆仁也是有些异议,张了张嘴想要劝陆骏,但想到陆骏的脾气,终究没说出口。
“这是你应得的。”陆骏摆了摆手:“不光这次,以后只要能按照我的要求做出来东西,奖励都会不少……”
想了想,陆骏补充道:“不只是我所要求的,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都可以自己摸索,只要有用处,我都不吝奖励。”
赵铁柱挠了挠脑袋,而他身后的两个学徒听到后却是若有所思。
“这个车辖……以后叫车辖不太恰当,因为这个的用处将会更广泛些……就叫轴承吧。”陆骏心中有些小成就,这算是他第二次参与和改变这个时代,第一次是钱庄推出免费存款业务。
“轴承……”在厂的一干人都默默的念叨着。
“赵师傅,这个轴承只做起来是否困难?造价几何?”陆骏问道。
“制作起来倒是不太难,造价嘛……”赵铁柱回答不上来,他可没关心过成本。
“大概估算了一下,单个的成本在一百文左右。”陆仁接过来说道。
“依靠现在的人手,一日能产多少?”
“如果材料齐全,一天十个没问题。”赵铁柱说道。
“十个?”陆骏有些皱眉,显然对这个产量不太满意。不过现在不适合讨论产量的问题,毕竟还没有销路呢。
“明天你就开始让人准备制作轴承需要的材料和工具,若我所料不差,很快就会有订单来。”陆骏的话让陆仁很是发愣,但还是躬身应是。
“对了,赵师傅,你把制作轴承的过程,其中遇到的困难和想到的解决方法以及总结出来的经验都写出来。”陆骏继续交代:“这点还请赵师傅不要藏私。”
“不敢,这点还请东家放心。”赵铁柱急忙说道。
“嗯,还有一点,赵师傅你也可以把自己这些年打铁的经验都写出来,到时候我会让人编辑成册,用来教导学堂那些学生也是可以的。”
“啊?”
第十三章 学堂()
陆骏提到的学堂,就在这个大院子的最里面,占着五间瓦房,现在有着十来个学生。
这些学生都是附近村子里穷苦人家的孩子,贪图陆骏这个学堂里不收学费管吃住的待遇,就把自家孩子送来,好歹能为自家省点粮食。
至于学什么,这些孩子的父母可是不问,实际上送来的孩子都是在家里不受父母重视的,放到这里来基本上就当脱手出去了。因为学堂实行的是全封闭管理教学,进了学堂,不到放假是不允许回去的。
如今陆骏只是让人叫这些孩子文言和数算,也就是语文和数学,因为人手不够,这两样都是陆骏亲自兼任的。没有哪个教书先生愿意来这里教书,至于数算更不被人重视,只能陆骏自己上阵。
等语文和数学的基础打好之后,还是要教他们一些实用的知识,来为自己服务。比如钱庄所需要的伙计、账房,这工坊需要的工人,以后再细化到各个工种……
到那时陆骏就扒瞎了,他可不会铁匠、木工,还是要有专业人士来教导他们。按照陆骏的设想,最好能够发展成一所大学才好,但这需要时间。
赵铁柱作为铁匠师傅,自然有一套技能,来教这些学习的孩子也不是不行,以后再从这些孩子中甄选出来对铁匠、机械有兴趣的继续加以培养,慢慢的这人才就有了!
但赵铁柱却深深被惊到了,想他本是一个粗人,学徒时认识一些字,根本不敢想象有一天能够为人师表。
“东家,小的……小的一个打铁的,为人粗鄙,如何能教得了那些孩子们?”赵铁柱本能的拒绝。
“什么粗鄙?”陆骏不满道:“圣人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话也有‘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之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赵师傅的打铁功夫我就学不来……”
“所以赵师傅不必妄自菲薄,只要你肯钻研,不只是利,名也会有的。”陆骏作为领导,要不断的给下属打打气,才能让他们充满斗志。
“是……”赵铁柱虽然不太相信,还是应下来。
“好了,陆仁,你和赵师傅开始准备轴承的材料,这两天应该就会有订货。你们先忙,我自己去学堂看看。”陆骏摆摆手,没再让陆仁陪着,他带着陆义向最里面的学堂走去。
等陆骏走远了,赵铁柱对陆仁道:“大管事,要不您和东家再说说,把那银子……我真的不敢要……”
“出息!”陆仁和赵铁柱在一起时间较长,关系很好:“公子让你拿,你就拿着,只要认真当差办事,公子从来是不吝赏赐的。”
“可是……那可是十两……”赵铁柱还是有些迟疑。
“没什么可是的,实在不愿意要就给我得了。”陆仁也是有些眼热,他一个月才拿五两银子的月俸,这十两是他两个月的工钱。
“怎么能不愿意要呢!”赵铁柱咧嘴大笑:“今天得了赏钱,正要喝酒助兴,晚上请大家喝酒去!”
“正当如此!”陆仁击掌大笑,周围其他人也是叫好声不绝。
……
陆骏隐隐听到身后的欢呼声,但没在意,走了盏茶功夫,他才走到院子最里处。
学堂外面围了围墙,算是个小院子,名字倒也简单,叫陆氏工坊学堂。门口也是有着两个陆家家丁守着,见到陆骏来到,行礼问安。
“这些日子我没来,这些学童如何?”因为人手不足,学堂也没负责人,平日里都是陆骏亲自负责。但这几日陆骏处理钱庄事务,就让陆仁代管一二,但他不可能全部心思都在学堂里,反倒是门口这俩家丁最清楚学堂里学童的情况。
“都很好,每日大管事过来布置一下功课后,就交由学童们自习……他们都很乖巧,没有半分懈怠……就是有一点,因为公子您不在,经常半夜那藏书馆的灯还亮着……”
“因公子交代我二人不能插手学堂,我等也没多问……”
“哦?还有这事?可知都是那几个学童?”
“这个……”俩家丁互相看了一眼,怕说出来会惹得陆骏责罚那几个学童反倒不美。
“但说无妨,我走时特意把藏书馆开启,本意就是给他们看的……”陆骏看出来他们的顾虑。
“有虞舜卿、魏清源、李平章、王伯朗四人。”
“嗯。”陆骏记下四人的名字,就没再多问,迈步走了进去。
学堂共五间房屋,其中一间当做教室,一间是藏书馆,也是陆骏在这里的书房,里面还有部分居家之物。还有一间暂时给这些学童做了宿舍,剩余两间现在还暂时空着。
陆骏来到教室,教室仿造因是自习,有的在做陆仁布置的功课,有的则在看书,不一而足。
见到陆骏来了,俱是起身行礼,口呼:“先生好。”
“学生们好,坐下吧。”陆骏往下按了按,示意他们坐下。
“这几****不在,但你们依旧能认真学习,这点都值得表扬……”陆骏看了一眼几个坐立不安的同学,笑了笑道:“当然,学习之余看些其他的书也是被允许的。”
这时年龄最大的王伯朗站起来道:“对不起先生,没经过您的允许,我私自进了藏书馆。”
陆骏摆了摆手:“无妨,刚刚说了,只要不耽搁学业,允许你们看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陆骏对待这些孩童一直是比较宽厚的,并没有摆过什么架子。
他这次临时起意,把藏书馆的门打开,也是想考量一下这些学生,不只是性格,还要看一下他们的爱好。
“伯朗,可否告诉我你都看了什么书?”
王伯朗搓了搓手,看了眼陆骏的表情才说道:“有经史子集,也有格物……化学。”
“那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陆骏继续问道。
“……”王伯朗拿不准陆骏的意思。
“但说无妨,先生并不会责罚与你,但需要的是你说实话……”陆骏笑容和煦,让王伯朗心中一暖。
“是,学生最近常看的是……化学。”
“嗯?”陆骏有些诧异:“可有些心得?”
“谈不上心得,不过书中所描写的各种试验甚是吸引学生。”
陆骏点了点头,这是正常情况,毕竟化学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太过抽象。
“唔……若是伯朗想要深研此道,我可为你准备书籍、场地、器材。”陆骏思量一番说道。难得有愿意学化学的,陆骏也不介意花钱培养。
王伯朗愣在那里,好似傻了一般,他旁边的虞舜卿碰了碰他,才让他回过神,但还是愣愣的。
“怎么,你不愿意?”
“不不不……”王伯朗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那就这么说定了,有什么需求和我说即可。”陆骏像是没事人一样,继续对其他人道:“谁能告诉我,他的兴趣是什么?以后想做什么?”
有了王伯朗的例子在,学生们都不在畏首畏尾,每个人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第十四章 工业养成()
“回先生,我想了解货币之学……”说话的是虞舜卿。
“我想当官。”
“我想当个大商人。”
“我对格物有兴趣。”
……
陆骏把这些学童的想法都记了下来,以后或许可以因材施教,之前他倒是忽略了这点。
“很好,大家都能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这点值得鼓励。”等学童们说完,陆骏表扬了一番,接着给了他们更大的惊喜:“从今日起,你们可以随时到藏书馆去借阅图书,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读书。”
藏书馆是陆骏来到这个时代收集起来的一些书籍,涉及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等等,如化学、金融之类的书籍,还是海外流传过来的,当然不会有太高深的内容,多数是普及科学基础知识。
这些藏书算不得珍贵,放到这里的本意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之前因为这些学生刚来,连字都认不全,藏书馆完全开放也没什么意义。
经过几个月的学习,这些学童能记得不少字了,把藏书馆开放,也是为了培养这些学童的兴趣。
听说开放藏书馆,学童们忍不住欢呼起来。
他们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从小都没有幻想过有一天能进学堂学习。如果没有陆骏的出现,他们的人生将会同他们父辈一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土地。
但自从送到这里之后,发现如同天堂一般,吃喝不愁,还有先生来上课,真真如堕入梦境一般。
所以他们万分珍惜这个机会,把自己变成如海绵一般,不断的汲取水分,半点不肯松懈。一本千字文,只花了这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全部学会,可都是下了大力气的。
这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