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的陆骏有些头大,但依旧耐心为他们解答疑惑。
对陆骏来说,并不是一味的控制所有,那样将会把自己限制起来。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更多的成功例子是合作共赢。
拿这个构思中的作坊来说,他完全可以抛开众人独自干起来,但是那样将会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浪费在内耗上面,而到时候这些被他逼迫的没饭吃的人还要找他闹。
而现在分出去一部分利益,陆骏固然少的一些,但能够分出心思来做其他事情。
这作坊毕竟只是个小项目,和他整个计划比起来,显得太过渺小了,不值得他在上面投入过多的心思。
第二十二章 江淮()
“每股按照一两银计算,发行两千股,股本主要依据银子。”
“设立股东大会,主要负责作坊的主要管理人员的选举以及整个作坊的发展方向等大的问题。”
“成立董事会,成员有股东选举,董事会具体负责作坊的全部事项,股东不得插手。”
“所有账房信息向股东及主要管理人员透明,不得营私舞弊弄虚作假,账房每月、每季度、内年都会会提交经营报告给董事会和股东会。”
“作坊到时和恒丰钱庄合作,钱财全部存管在恒丰钱庄,股东不得私自动用,设专人负责钱财存管,每笔支出必须有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大额支出必须经过董事会或股东会的同意,甚至作坊人员的工薪发放都可以走钱庄……”
“所有愿意入股的人,两年之内愿意退股,我愿意按照最低不少于十两一股收购……”
……
陆骏一条条解答了众人的疑惑,当然具体的章程还要完善,他只是提了个方向。其中那条和钱庄合作是他突发奇想出来的,不仅仅是为了让这班人安心,更主要的是完善钱庄的功能,为以后钱庄的发展打下基础。
他渐渐找到些思路,通过小规模的项目,来试验前世的一些经验,根据试验效果,再结合这个时代的情况加以改进,让其更趋于完善。
吃一堑长一智,陆骏自然不敢再轻功冒进了,一上来就有打破传统的气势看着挺美好,其实做起来很费时费力,甚至吃力不讨好。
……
“此子定非常人。”身在其中的卫钟,看完陆骏的表演之后默默想到。
不说陆骏那些他看起来的奇思妙想,单单这份心态、气魄就能看出来。轴承的价值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陆骏单靠轴承完全可以快速把钱赚到。
但这生产车辆的大型作坊,却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出来的,只在江南地界少量有出现,更难得的是陆骏愿意拿出来和这些人一起分享。而两年能翻十倍的股本,估计整个大明没人敢这般兜底,他竟然有这般底气和自信?
“公子若是有心,可与此人结交一二。”卫钟回到住处,对那少年公子说道。
“是要好好结交,你说他会生产舒适豪华的四轮马车,定然要打好关系才能抢先拿到。”少年公子笑嘻嘻道。
“我说的不是这事。”卫钟脸色有些发黑,语气也有些不善。
“我知道……你无非是想说他以后能成大器……那等他成了大器之后再说吧。”少年公子浑不在意道。
“唉。”卫钟毕竟不是其长辈,而且尊卑有别,他叹了口气就不再多说。
三天时间很快过去,陆骏这边依靠流水线,加上技术熟练,最后竟然达到日产一百二十个轴承的效率。而改装也跟着同步进行,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改装,并且交付了另外一百二十个轴承给卫钟。
随着这件事的结束,陆骏也着手开始计划大型作坊,随着和一众车马行的掌柜、东家商谈,最后南大路十一家,加上镇上的两家共计十三家车马行全部同意入股其中。
总股本两千两,共两千股,陆骏以工坊场地和技术,占有九百股,其他十三家分了剩下的八百股,还有三百股则被那位少年公子看重,丢下三百两银子给陆骏。
十三家车马行都是小本生意,平均让他们拿出来六七十两银子有些不现实,基本上是以本家的工具、人员、场地等入股其中,回头一算,发现他们的车马行如果出售,也顶多卖这个价,不由的心生胆寒,莫非这陆秀才早已把自家算的明白?
紧接着陆骏主持召开第一次股东大会,除了那已经走掉的少年公子,其余人员均到场,因为会议比较重要,陆骏把对河居二楼包了下来作为会场,由周馥负责会议记录。
最后确定下来,作坊的名字叫做“江淮车辆制造工坊”,厂址设在陆氏工坊里的一处厂房。接着通过了工坊的一系列章程,虽然一众股东看的********的,但终究是安了心。
这章程以后要放在工坊里,股东也是人手一份,什么事都要按照章程来办,这就限制了一些人弄虚作假的可能。
讨论完一些章程,接着选举工坊的主要人员,陆骏提议由胡掌柜接任董事长一职,得到大部分股东的支持。这胡掌柜能力不差,和陆骏的关系也比较好,由他出任董事长管理整个工坊基本上没有异议,然后又选出来六个董事。
接着是账房一块,这一点大家是相持不下,最有决定从外面聘请一个大帐过来。
最后是大掌柜一职,相当于总经理,依旧是陆骏提议,由周馥担任,这下众人都有些诧异,连周馥本人也是大感意外,不明白陆骏为何会提他做这大掌柜一职。
“这大管事一职需要和多方打交道,事务比较多,明心兄有这个资源和身份,一般人不太适合。”陆骏解释道。其实他的私心是想周馥能通过这个平台成长起来为自己分忧。
随着他的计划慢慢展开,将会需要更多的人,尤其是人才。传统商业模式下培养的人不太适合,一是人员数量达不到,二来是技能要求和需求方向都不合适,暂时只能靠自己的培养。
周馥如今断了科举之路,能过来帮他再好不过。首先他现在的思想上能够和陆骏保持一致,这点很重要。随着他的观念转变,世界观的完善,相信周馥更能了解自己的意图,这样二人配合起来才能更默契。
在陆骏的说服下,最终通过了周馥任大掌柜一职。
三天后,在陆氏工坊里,噼里啪啦燃起来烟花炮竹,一块崭新的牌子被揭开,不同于其他匾额,这个是白底黑字竖着一排苍劲有利的大字:江淮车辆制作工坊
从各个车马行搬过来的工具把工坊塞得满满的,周馥按照陆骏的要求,把流水线同样搬到江淮工坊里,只是更加细化了一些,把各个工序分成许多步骤,这样一来,十三家车马行聚集过来的人手都能安排下来。
在十天后,第一辆四轮乘客马车被制造出来,接着喷漆装潢之后,看到过的人都赞不绝口,在试乘之后,更是对着四轮乘客马车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十天前还存着担心亏本心思的人,此刻完全转变了想法,开始把自家的股本捂得严严实实。
第二十三章 一车难求(上)()
“快传,传过来,传过来!”
“接着!”
“哎呀,又被劫走了。”
镇子北边的一处荒地上,一群年轻人正在来回奔跑,争夺一个皮球。
现代人一看就知道他们玩的游戏乃是足球,但是在这个时代叫做蹴鞠,也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运动,如今盛世年代,蹴鞠运动无论是在民间和官方都很流行。相传宫廷之中还有专门的蹴鞠比赛,独占鳌头者能得到皇帝老爷的赏赐,一步登天的事情不是没有。
陆骏前世对足球兴趣不大,但这个时代没啥过多的娱乐活动,得空找些同伴来场蹴鞠比赛倒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娱乐项目。
如今南大路十一家车马行大张旗鼓的改造进行着,着手合并成两家大型的车辆服务工坊,江淮工坊经过最初的不适之后,开始有序的展开生产工作,一批批物料被采购进来,等待生产成车辆。
在这个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正值秋高气爽,出外游玩的好季节,陆骏也难得有空放松心情,便把一众忙活多日的年轻人召集过来,来场蹴鞠比赛。
周馥、陆仁、陆义自不必说,肯定要来,来的还有赵铁柱带他两个徒弟,如今轴承又招来一些人,经过这些时日,他们三人能暂时解放出来,包括几个小管事,都是陆骏的嫡系队伍。
另外还有江淮工坊里的几个年轻人,陆骏特批愿意来蹴鞠的,可以暂时休假半天。如此一来凑够了一十八人,参考《武林旧事》的记载,结合现代足球运动的一些规则,陆骏重新定义了蹴鞠运动,如今一群人玩的不亦乐乎。
场上也让众人见识到陆骏的另一面,绝对的狂野粗暴,根本不似平时那般文质彬彬,劫球最凶的就是他,没少被人心里咒骂。
而周馥同样抛开了文人的外装,露出那颗火热的心,开始跑的最厉害的就是他,满场不停地移动,无奈体力有些跟不上,最后有些哑火了。
有他二人带头,一干人自然都放得很开,并没有因为陆骏是东家、少爷、秀才的身份而有所忍让,全部拿出各自的本事。
规矩是陆骏订的,他的技术不说多好,但比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强上一些,所以他这一队最终得分是最多的。
玩闹之后,一行人开始收拾东西,坐着新出厂的六****马车回去。
这个六****马车专门用来载客的,足有近六七米长,两米多宽,能够坐下二十人,若是挤挤,三十人也是没问题的,反正现在没有超载一说。
马车的内饰和配置是陆骏参考近代中巴车的配置制作的,审美观当然是符合这个时代的主流,但行李架,软座椅,玻璃窗户等都一应齐全,甚至配有开水,最主要的是这辆马车大量使用了钢件,减少了木头的使用。
坐在上面说不上多舒服,毕竟道路情况在那里摆着,但绝对超过现有的马车。这次是第一次试驾,拉车的是两个骡马,用现代话说,动力足够了,放开跑速度并不慢,只是里面的人必然要遭罪。
吩咐车把式慢慢走,一路上从镇子上招摇过市,最后停靠在了新阳车马行门前。
这家车马行乃是镇上的两家车马行的其中一个,本来叫卢氏车马行,后来加入江淮工坊之后,这家车马行成为了江淮工坊的一部分,包括南大路正在改造的两家大型的车辆服务工坊,都算作是江淮车辆制造工坊的一部分。
但这三家车马行的用途全部改变,南大路那两家负责销售、售后等业务,而这家改名后的的新阳车马行专营客运业务,在六轮马车成功制造出来之后,新阳车马行也算能正是营业了。
此时新阳车马行门前全部改造一新,门楣扩大的不少,里面装饰成售票厅模样,但旁边还似模似样的放了几排凳子,有个门通往后院,兼顾了候车室功能。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客运站了!
在新阳县城里,同样也在繁华地段选择一处开设了新阳车马行,不过这些都有下面的这些个掌柜管事去做了。
这辆新奇的六****马车刚刚停下来,镇上的百姓呼啦一下全部围了上来,都没有见过这么大、装饰这么好的车子,有心急的征求了陆骏的同意之后直接上去参观去了。
大部分则问道同一个问题:“这辆马车做什么用的?”
陆骏解释道:“这是刚刚生产出来的六轮马车,专门用来载客的。以后大家去县城,就能乘坐这辆马车去了。”
“什么,我们也能坐这辆大马车?”有人惊奇的问道?
“这有什么不能乘坐的?今日开始,这辆马车就交给了新阳车马行,想去新阳县城的都可以乘坐这辆马车。”陆骏笑道。
“啧啧,这无论如何都要坐一次看看,也不知道贵不贵?”
正说着,从新阳车马行里出来一个伙计,手中拿着一块牌子,看了一下外面的人,把牌子放下说道:“俺们掌柜的说了,明天我们新阳车马行正式营业,开业前三天坐车去新阳县只要一文钱,之后坐车一次只要三文,大家有要需要可以现在就进来买票……”
伙计的话刚落音,门外的百姓哗啦一下,全部涌了进去。一文钱对现在的百姓来说根本不叫事,拿一文钱来感受一下这辆新奇的六****马车怎么看怎么划算。
陆骏看了一下百姓的反应,和周馥相视一笑,周馥作为江淮的大掌柜,包括在改造的和这家新阳车马行,都在他的管理下。
如今这个时代,没有专门的客运路线,百姓要去哪里,要不找车马行问下,有无顺路的马车捎带,要不自己驾车去,普通百姓出行很不方便。
但据陆骏的观察,八丈河镇和新阳县城之间,有很大的客运潜力,这从原各家车马行的掌柜所反馈的信息就能看出一二,而且没有这么大的客运需求,整个镇子也不可能容得下一十三家车马行之多。
简单的统计了一下,以每票三文钱计算,每天大概能有一两银子客运营业收入,这还只是一条线路的情况下,陆骏最后算了下算收支,发现能有些结余,加上他的计划中有类似的一环,最后决定就做了起来。
但他还是小看了八丈河镇的百姓对出行的需求了,营业的前三天,那辆六轮马车每天几乎没停下来过,从早晨鸡鸣开始,就有百姓在门外排队等候乘车,一直到晚上华灯初上。一辆车基本上每天要跑十躺,中间几乎是不停歇的。
三天之后,优惠时间也结束了,第二辆六轮马车的到来还是没能改善火爆的局面,每天两辆马车依旧是一车难求,每天发车十余次,把一众东家乐的合不拢嘴,发车越多,他们也就能分到更多的钱,都为自己当时的决定感到明智。
直到半个月后,场面才渐渐降下温来,运行的车辆变成了四辆大马车,平均都能坐满,每日营业额稳定在一两半银子左右,远超过陆骏的预期。
同时更多的六****马车加急被制造出来,更多的路线也被开发出来,带来的则是源源不断的现金。
第二十四章 一车难求(下)()
“爹,您请坐。”陆骏有些殷勤的服侍陆从广坐下来。
经过多日的恢复,加上恒丰钱庄危机过去,陆从广的身体渐渐就好了的起来,如今出来走动走动,不知怎么走到了陆氏工坊里了,被陆骏看到赶紧迎了进来,一路来到陆骏在学堂里的书房坐下。
端茶递水,陆骏都亲自上阵,如今连陆义都派出去忙去了,陆骏身边没有别人伺候,只能自己动手。
“嗯?陆义去哪里了?”陆从广看了一眼忙活的陆骏。
“他去忙了,从府里发过来有批材料还每到,他去看看。”陆骏看老爹的神态,小心说道:“儿子的茶您喝不惯?”
“那倒不是……”陆从广左右看了看及其简陋的书房,有些心疼:“要不给你再配俩丫鬟,在这边也是清苦,平日里你忙的不着家,干脆就随身带着……”
“可别。”陆骏急忙拒绝:“儿子在外面东跑西跑,女孩子家家的跟着也受罪,就陆义好了。”开玩笑,他现在在外面不回去那是有原因的,自从陆从广病情好转,每次见到他,总要提一提婚姻之事。
老爷子对杨家还没死心,总想着能和杨家重修于好,但陆骏实在不想这事,被问的烦了,加上这边开始忙了起来,就躲到外面来了。
至于丫鬟,他从小不是没想过丫鬟环侍的情景,看重哪个就收到房中,只是真要想把梦想变成现实就困难了。陆骏自认为不是柳下惠,有丫鬟在身边保不齐真就那个啥了,但他又想为后宫之事烦恼。
看看自家老爷子,一妻两妾,看着挺好,平日里也挺和睦。但陆骏知道,他刚出生时,宋氏仗着其哥哥在钱庄任大掌柜,隐隐还压了王氏夫人一头,只是后来陆骏渐渐长大,王氏夫人的地位才稳固下来。
似这般已经是很好的,有些小妾仗着宠信,无法无天的例子很多,或者主母善妒,欺凌小妾的例子比比皆是,镇上都有过类似的情况发生。陆骏想想这些都头痛,谁知以后自己的另一半是啥样子,最后干脆敬而远之,身边一个丫鬟都不留。
知道自家儿子的性子,陆从广没再继续劝,只是道:“缺人手和陆宗说,让他来给你安排,身边总要留下一个人侍候……”
“是,儿子知道了。”陆骏躬身受教。
“还有个事……”陆从广有些犹豫:“你放家里给我用的那辆车被亭正借走了……你看是不是再给家里几辆……”亭正类似镇长,一般由乡老担任。
几辆?陆骏有些翻白眼,这明明是有人上门来找老爷子要车,老爷子又不好拒绝,这才问自己要的。
放在家里的那辆马车是这边生产出来的第一辆家用的马车,使用减震系统,转向系统,结合这个时代的审美观打造出来的马车,里面装饰不算豪华,但也胜在功能丰富,定位的目标人群就是那些富户——家里养得起马,又有马车的这群人。
在南大路的车马行改造好之后,陆骏就放了几辆四轮马车过去,谁知几下就被抢空了。接着这边安排加急生产,但依旧跟不上供应。
八丈河镇富户不算多,加上乡下的地主老财,也就百十来个,但架不住这新的车子拉风啊。四轮马车在这个时代本来就很少,一般都是用作货车。家用的都是两轮的,极差的舒适度造成了达官贵人们的出行都是选择乘轿子。
而且这年头,大家比拼的都是用料,你用金丝楠木,我用安南黄花梨木,反而忽略了对功能、造型、装饰的追求。
陆骏设计出来的这款四轮马车刚一亮相,有别于普遍采用的半圆顶设计,而是极具特色的分离式设计,各种配件一目了然,却又不给人突兀的感觉,车身整体看起来大气、华贵。
尤其让人在意的是里面的功能足够多,如设计的各种小抽屉,精美的可拉开的玻璃窗和窗帘,储物用的小柜子,甚至还有死气风灯,等等不一而足,但足以让没见过世面的这些人看的眼睛都直了。
更为难得是在试驾之后,舒适度绝对赶超所有马车一大截,比自家的轿子也不遑多让。
如此自然引得这些富户们趋之若鹜,但生产能力有限,有些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