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帝王-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刻,一种从未有过的自信,灿烂云彩般自燕京蔓延开来,冲向四面八方。

    他们活在一个糟糕的时代,却又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将目睹燕国崛起,重现大燕昔日辉煌。

    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四面摩肩擦踵的百姓,林枫不曾料到南归,会发生这么一幕,面对人山人海的百姓,他心中自豪也油然而生。

    林枫挥手朝着四面百姓招手,顿时,排山倒海呼喊声,呐喊声,自人群中传来,众人热情彻底被点燃。

    “皇上万福!”

    “皇上辛苦了!”

    “皇上雄才大略!”

    “……”

    阵阵赞许之音,仿佛和煦春风,在百姓中传开,进入林枫耳朵。

    这要放在从前,林枫大胜归来,亦不会有人称赞林枫,不骂他亡国之君已是万幸了。

    而今,林枫在燕国百姓心中拥有极高的位置,茶余饭后谈资,无不与燕国征战,及燕国上下欣欣向荣发展有关。

    百姓心思很单纯,谁对他好,他就对拥护谁,谁让他受益,他就支持谁,这两年来,林枫在燕国颁布新政,涉及范围极广,不少百姓受益。

    家庭富裕了,手中有了余粮,有了余钱,从而又带动商业如火如荼发展。

    朝廷有了赋税来源,百姓生活亦变的丰富多彩。

    况且,林枫半年来在外征战,皇后以女人特有的柔性和耐心,花费不少心思,把新颁布的政策落在实处,力争避免发生矛盾的情况下,令燕国这架马车,行驶在正常轨道上。

    与半年前不一样,今日的燕国,上上下下散发出着朝气蓬勃的景象。今天秋天,征上来的秋税,与往年三百万两纹银不同,除去暂时不征收税的邙山地区,单单燕国老五州税收就有五百万辆纹银。

    眼看半年又要过去了,来年春税,想必缴纳上来的更多。

    新增涉及并不全面,然在百姓赋税大幅减少的情况下,国库赋税有大幅增加,倘若彻底自上而下变革,燕国恐怕会有翻天覆地变化。

    亦难怪,当下百姓对林枫有这么高热情度,不惜冒着风雪天气,在北门迎接了。

    林枫下马,百官行礼,百姓行礼,他抱拳还礼,站在北门前,扫了眼百官与百姓,林枫声音慷锵有力道:“今日,朕大胜归来,独乐了不如众乐乐,所以,这会儿,朕宣布一个好消息。

    即日起,浑河三郡,归燕国所有,凡燕国子民,不论男女老少,富贵贫贱,只要想去浑河,下邳两郡者,只需在官府登机造册,每人均可在两郡获取十亩良田或更多,记住,是每人十亩地,不是每户。而且,朝廷亦会在政策支持前往两郡的百姓,给予相应补助,像耕牛,种子等等,春耕急需物品。”

    燕国颁布新政来,特别推行重商政策来,燕国普通百姓身份变的复杂,除了少数有良田的人,还在坚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产下粮食交租子外。不少没有田地的人,开始选择从商,或者打短工度日。

    商业发展和兴盛,各家商铺,及手工制造家庭,足以养活这些人,大家日子不富裕,却也能图个温饱,而那些懂的手艺,勤劳人,每日获得收益更多。

    按照眼下驱使,燕国商业会越来越兴旺,然而,林枫目前又必须迁移百万人前往浑河,下邳。

    无论什么时候,普通百姓乃至大地主,都有浓郁的土地情节,若非万不得已,少有人离开土地。

    燕国商业兴起,以一股极小力量,冲淡了百姓的土地清洁,不过,也仅仅是淡化了,却不曾绝迹。

    林枫清楚,要想迁移百姓去浑河,下邳,必须自燕京百姓开始着手,燕京四面土地兼并实在严重,况且,燕京巴掌大地方,聚集了燕国五州时期过半人口,实在太过密集了。

    趁着百姓在北门迎接,适时宣布这个消息,远远超过朝堂颁布政策,效果来的要快,来的好。

    他希望,燕京地区有部分百姓,主动迁徙浑河下邳两郡安家落户,那里有广袤的良田,有充足水源,旱涝保收,只要勤勤恳恳之人,一年劳作下来,不光能够解决温饱问题,还有充足余粮,毕竟每人十亩土地,这是片不小的土地了。

    在燕京地区,像这么大一片土地,可以卖出不少纹银,而去浑河,下邳,却免费获取。有人迁往两地,燕京地区,无论地价,租金,或者人口密度会大幅降落,这对商业发展来说,也不是没有好处。

    地价降低,制造商品的材料会降低,租金降低,商人不必耗费多余资金。而人口减少,却可以把东西运往浑河三郡。

    那里不光产粮,还经常与东胡等地互通有无,草原上的牛羊,皮毛,及其他物件,都是燕京少有的,带着自己的产品销往浑河三郡,又从哪里带回塞外物品销售,南上北下都会有收益,不光增加两地交流,也扩大了商人收益。

    不过,林枫暂时不重视这些,他更希望百姓迁移至浑河,下邳。毕竟没有上百万人口在两郡安家落户,那里广袤良田会荒废,白白浪费一年收成。

第160章 回宫() 
在林枫看来,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无数战士前赴后继,打下来两块足有燕国一般大小土地,若到头来百无一用,岂不是对不起那些英魂留在草原上的燕国男儿吗,也违背了他把下邳,浑河变为燕国粮仓地初衷吗?

    燕国地广人稀,老五州少有良田,大部分人聚集在燕京四周。南方战事中,燕国夺下邙山地区三郡,故土暴增,亦使得人口急速增加。

    可惜相对于土地,燕国人口依然极少,眼下夺下浑河三郡,在那里,浑河与下邳两郡,全部为广袤沃土,又有浑河水系滋润,非常适合耕种。

    奈何燕国人口有限,既不能全部迁移邙山地区百姓,别处地方又没有太多人口,唯有希望燕京地区百姓,主动迁往浑河两郡了。

    “一人十亩地,不是开玩笑吧,这若是真的,晚上回家与我家老婆子好好念叨念叨这事儿,家里算上我和老婆子,及五个娃儿,共计七口人,那不是分到七十亩地吗?”有位胡子拉碴的中年人,期许的说,看装扮,家里日子可能过的不怎样。

    七十亩土地,绝对不少,一下子可以让平民一跃变为小地主,一两年下来,可真是翻身努力把歌唱了。

    “老哥,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君无戏言这句话么,皇上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这样的话,肯定就是真的,老哥家里有七口人,分到七十亩田地,不会有问题的。”旁边书生打扮的青年,给中年男子解释。

    “是啊,君无戏言,老夫也在考虑,要不要把族人迁移过去。”一名衣衫华丽,似乎家有余粮的地主说道。

    这会儿,百姓无不在低声窃窃私语,接着开始相互之间交流起来,再接下来,百姓中发出排山倒海式的掌声,呐喊声。

    每人十亩地,大地主,大富豪兴许不会太在乎。

    对老百姓,手工作业地劳动者,甚至那些富农来说,绝对算得上天大恩赐了。

    毕竟,林枫先前所言,不是每户人家十亩地,而是每个人十亩地,下邳,浑河两地,有丰富水系,旱涝保收。

    在哪里,天灾不会影响收成,唯有人祸,即发生战争,会影响到一年的收获。

    不过,关于浑河三郡之事,文季师回京,已经昭告燕国百姓,浑河三郡尽在燕国之手,又有张羽十万骑兵驻守。

    眼把前,东胡上下发生内乱,自顾不暇,哪有精力夺回三郡。

    何况,今日之燕国骑兵,早非当年赢弱不堪的骑兵了,此次草原之行,几路大军打的东胡人落花流水,倘若东胡人不南下,不抢夺浑河三郡还好,若抢夺浑河三郡。

    一旦打起来,燕军未必会败!

    照着皇上所言,及浑河两郡军力保证,大可放心前往浑河,下邳落户。

    林枫不清楚百姓心中所想,可作为穿越者,他心里又非常清楚,让百姓心无牵挂,放弃故土去浑河,下邳安家落户,这对有极深故土情节的百姓来说,不是轻易能够改变。

    另外,寒冬将至,即将大雪封山,此行迁往下邳,浑河两地,与过去闯关东无疑,冬日是最不好的时节。再者年关在即,将是合家团聚之时,百姓迁移,绝对不可能发生。

    好在下邳浑河两地,开春交往,春耕较迟,过了年,安排百姓迁移,为时不晚。

    此事,林枫着急上心,又不能一蹴而就,许多事情朝堂需要列出详细规划,亦需要时间,好在距离年关还有月余时间,他还来得及处理这些事情。

    注视着迎接自己百姓,林枫良久道了声:“天寒地冻,各位父老乡亲早些回去吧,迁移浑河下邳两郡之事,兹事体大,影响深远,大家与家人好好商量商量,再拿主意。”

    言毕,林枫骑上马,挥手向百姓告别。

    “恭送皇上。”

    “……”

    胯下白马一路狂奔,没有人晓得林枫心中有多着急,这一去数月,打仗时,心思花在战事上,一旦松懈下来,便会思念皇后等人。

    林枫喜新却不厌旧,与皇后等人相处两年,大家像家人一样,在这里,与林枭有血缘联系,然皇后等人,是他平日里最牵肠挂肚的人了。

    而今归来,日思夜想的人,近在咫尺,林枫片刻不能等待了。

    穿过长长街道,望着巍巍宫墙,林枫激动心情,在看到宫墙下,那一抹嫣红时,恨不得立刻带上一双翅膀,飞到皇后几人面前。

    午门下,皇后为首内宫佳人,衣衫华丽,美轮美奂,像寒风中红梅,站在午门外翘首期盼。

    两地相隔,数月没有书信,这一刻,看着策马奔来的男人,皇后几人,喜极而涕,连日来思念,终究在这一刻,梦想成真了。

    此时,刀锋战士入南大营,杨子汐,楚湘钰两人,因为生病愿意,在林枫进入北门时,就被送进宫里,由太医抓药调理身子了。

    林枫带着聊聊亲兵,策马狂奔至午门下,快速跳下马。

    林枫下马,疾步上前,给每位佳人一个大大熊抱,才揉了揉鼻子,握着皇后有点微凉地手,带着责备语气道:“雪儿,你的主意吗,天色乍寒,冷风嗖嗖,你们就不必大动干戈了。”

    皇后韩雪笺粉面含笑,亦不言语,默默注视着林枫。

    “嘻嘻,枫哥哥,这规矩不能破,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再说了六宫没有规矩,又怎么上行下效,给百姓树立规矩?”风雪中,段梦柔这个来自楚国的女子,受不了北方的寒冬,这会儿,浑身裹得严严实实,狐裘下仅露出半个小脑袋,迎着林枫说。

    林枫理了理段梦柔狐裘,把她包裹的更严实了,生怕寒风顺着缝隙入体,让着来自南江水乡女子受了风寒。

    “嗯,这次柔儿到说的没错,我不在时,你没私自流出皇宫,惹雪儿等人生气?”

    林枫白了眼段梦柔,玩笑道,出兵征战,朝堂之事,皆由皇后定夺,六宫之事,亦有皇后打理,碰上段梦柔这个不安分的女孩,皇后恐怕没少劳心劳力。

    况且,他自己不在,段梦柔横起来,韩雪笺未必能够镇得住。

    “枫哥哥,柔儿不是不懂事情轻重缓急,你不在,雪姐姐打理朝政,日夜操劳,柔儿怎么可能招惹雪姐姐生气呢?不过呢,你安然无恙归来就不一样了,我溜出宫了,亦无需担心雪姐姐等人安危了。”

    萧琳琅娉娉一笑,夸赞道:“相公,也就你在,柔儿会为所欲为,你征战在外,她倒像个大人,帮着打理六宫,也做了不少事儿。不久前,琳琅出主意,菲儿,柔儿负责指挥,亲自抓捕了不少在京城散布谣言的人,也算是有功劳。”

    “不错,不错,平日里再玩闹,关键时刻不马虎。”林枫称赞道:“而今我安全归来,你想出宫玩耍,我准许了。”

    看着着眼前诸位佳人,林枫感慨万分,直觉的上天恩宠不浅,袭击东胡,若没有紫烟分化之计,林枫凭借巧取豪夺,可能依然会夺下东胡土地,却绝对不会让博尔术与安提拉兄弟反目成仇,给东胡埋下祸根。

    当日得胜回幽州,本该重赏赵紫烟,却得知子汐,湘钰两人生病,又得知赵紫烟带着戎族使者返回京城,这让他唏嘘不已。

    除了赵紫烟,皇后三人把持朝政,代自己行天子职责,经营燕国,若无韩雪笺三女努力,保持燕国上下平稳,让他在前线没有后顾之忧。

    那么,他任凭有天大本事,也无法带兵前往前线,更没有机会打下新的领土了。

    在外人眼里自己文功武治,似乎非常厉害,经过东胡之行,林枫却非常清楚,没有韩雪笺等人默默支持自己,他也立不了盖世功勋。

    而今看来,无论皇后,或萧琳琅,苏浣晴,赵紫烟,乃至段梦柔,这些女人,既有姿色,又有才华,可谓才貌双全,也不晓得他前世修了多少福分,才能有此大运。

    “相公,恭喜你得胜归来,晴儿吩咐御膳房,准备美酒佳肴,在宫里等候多时了。”

    苏浣晴妧媚一笑,站在林枫面前,私有前言无语倾诉。

    林枫出征来,她协助韩雪笺处理朝政,对北方局势了如指掌,而今放眼北方诸国,今年唯有燕处于攻势,余下诸国,饶是宋国亦大难临头了,来年恐怕陷于战乱。

    燕国能有今时今日地位,作为参与者,施政者,她不免高兴。

    对比父亲苏秦在郑国施政,她与皇后等人治理燕国,丝毫部落下风,照着目前发展驱使,燕国小,壮大速度却极其迅速,又异常稳健,步步为营,总有一日会超越郑国,雄霸北方。

    想到自己努力没有白费,想到能够帮助心爱的人,苏浣晴心中怎么能不高兴呢?

    “回宫!”林枫揽着诸位国色佳人,笑呵呵。

    在幽州及塞外待了数月,燕国上下齐心努力,让燕国实力更上一层楼。再回宫,林枫不免有点飘飘然,看着国色天香佳人,眼神就开始迷离了。

第161章 棘手事情() 
入宫数日,林枫本以为远离硝烟战火,他该放松放松休息了,可惜天生劳碌的命。

    小别胜新婚的思念,自是不言多语,更烦恼在于,朝政上各种繁琐事情,实在没有打仗来的痛快,然而,这些又皆为韩雪笺拿不定主意的事情,天长日久积累下来,急需他亲自处理。

    好在林枫不觉的自己有多差,朝政上亦勤勤恳恳,几日上朝下来,通过大臣之口,及皇后讲述,林枫恶补了半年来北方局势变化,各诸侯之间产生的矛盾,及当前北方局势。

    在听到赵国之事,特别在听到赵恒王死后,赵国兄弟反目,大臣心生间隙,郡县军营被破坏,钱粮被李氏卷走,大将封子修被贬。泱泱大国分崩离析,分为南赵北赵,林枫心中唏嘘不已。

    赵国乃北方霸主,若君臣齐心,励精图治,秣兵历马,不出三年,绝对有资格对外发兵,踏上统一北方的道路。

    可惜赵柯继位,不能审时度势,看清北方格局,反而,对朝中名臣宿将下手,现今落了个分崩离析的下场,实在让人惋惜。

    当前北赵虽强,却早已没有昔日赵国气势,就赵柯目前表现出来的格局,他反而以为尚不如赵恒王。现在北赵准备率五国之兵,李牧领兵攻宋,实乃义气之争。

    不过,林枫亦暗中庆幸,还好打下浑河三郡,军力土地暴增,不然赵国分崩离析,燕国会有可能成为众矢之的,被各诸侯国讨伐。

    这会儿,燕国有数十万大军,包括东胡二十多万骑兵,无论任何诸侯国,谁敢有窥视燕国之心,也必须先掂量掂量自己能耐。

    另外,燕国潜移默化中变强,赵国逐渐势弱,林枫以为这对燕国来讲,不光不是坏事,相反,有大大好处。

    以前赵国太强,燕国兵锋指向赵国,有蚍蜉撼大树之嫌。

    而今,北赵燕国依然不敢碰,然而南赵,面积超过燕国,军力却不过二十余万,燕国若动,有压力,却未必不可以吃下南赵。

    林枫盘横着,是不是,在解决完朝中事情,可以与司徒,文季师商量,尝试着动动南赵了。

    有了想法,赵国之事,林枫暂时不关注了,这会儿,依着皇后所言,燕国有四件事情急需他处理。

    其一,赵国内乱,李氏逃往燕国,先前赵柯通缉令,后有李氏携带巨资,是留是逐,急需定夺。

    其二,戎族使者入京,寻求燕国保护,希望把部落迁移在胡林郡。

    其三,宋国使者来京,告知女帝希望在年前,与他会面,商讨两国之事。

    其四,赵国使者入燕,一方面要求燕国交出李氏族人,另一方面,赵柯行霸王指令,要求燕国出兵,合赵郑晋梁陈燕六国之兵,李牧为首,攻打宋国与南赵。

    另外,燕国还有自己内部事务要解决,其一,林枫入京时,在北门宣告迁移百姓,分土地,这怎么迁,具体迁多少,年关前,必须拿出详细规划。

    其二,新政大体框架实施两年了,取得不菲成就,林枫以为是时候开始细化新政措施,趁热打铁全部落在实处。

    六件事儿,无不是大事儿,必须在年关前有详细规划,有些事情还要在年关前解决。

    不过,就外部发生的四件事而言,在李氏去留问题上,林枫打心里希望留下李氏。

    李氏贵为门阀,本与林枫施政有所冲突,只是燕国经过两年来新政实施,对世家门阀有极高限制,就是段温两家,在燕国经商,亦有高于普通商人的赋税,李氏入燕,赋税方面肯定不得马虎。

    重税,还不是林枫接纳李氏的主要因素。

    李氏入燕,毫无根基,若想把持朝政,根本不可能,这需要一代或两代人经营。另外李氏手中握有数以万计钱粮,远远超过燕国两年来战争所得,及段温两家资助。

    对于不断兴兵作战的燕国,李氏手中巨资,就是燕国接纳李氏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李氏乃延续千年的门阀,家大业大,主系旁支族人中,人才济济,若李氏族人肯替燕国效力,李氏族人中的人才,亦是接纳李氏因素之一,毕竟,这样能够填充燕国人才不足的缺陷。

    金钱与人才,无不是燕国或缺的东西,李氏偏偏带来这两样东西,自是正中林枫下怀。

    赵柯对李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