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靠谁养活中国 王治安著-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秋菊果真回到老家。她得意忘形,一下车就跑到绵阳看守所去找高某,并借此良机到狱中去探监,看望昔日的“患难朋友”。
  假期到了,可程、高二人绵绵缠缠、情深意切,难分难舍。此时,高又出面,为程秋菊找到一位“歪”医生,开了假证明。随即,高又抛出一番谎言,说他爱人在成都工作,生了重病,今晚要住院治疗。通过多方说情,医生未见到病人,也未经检查、会诊,便开了一张入院手续,就这样让程秋菊“住进”了医院。
  当天晚上,在医院内高代程秋菊向监狱领导去了电话,说她“子宫出血不止”,已住进医院,要开刀做手术这一幕又一幕闹剧、骗局,在绵阳造成极坏的影响,群众、干部纷纷向市检察院去信检举揭发。
  法律之网再次向罪犯张开。
  1994年8月9日晚,程秋菊和高某正在两人世界里逍遥快活的时候,被公安干警当场抓获。
  市检察院在侦破此案中,查明看守所副所长王某接受程母的贿赂有人民币2600元、港币200元、翡翠金戒指一枚(价值500元),并为程送书信、食品、衣物。
  这场闹剧演出的结果是,在罪犯的行列中,又增添了两名犯人:一是高某,二是王某。
  1995年3月23日,绵阳市涪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判,以行贿罪判处绵阳市看守所一级警司高某有期徒刑5年,以受贿罪判处副所长王某有期徒刑6年。鹰眼·铁嘴·神仙肚
  要说“硕鼠”、“蛀虫”,前面所述的那些,只不过是些小蟹、小虾,而真正的大“鲨鱼”,罪恶累累,死有余辜的要算郑利华了。
  这位年仅39岁的女子,论官职仅是一位副处级、副经理。这些年公司多如牛毛,那经理、副经理随处可见。小的大的,老的少的,任命的和自封的,尤如和尚敲木鱼,多(笃)!多!
  多!
  也许郑某是一位特殊人物。她所在的公司是个特殊的公司。深圳是在经济腾飞中刚从地平线上冒出来的大城市,经济活跃,思想也活跃,可人的贪财之心,千万不能膨胀!
  机遇和氛围给她铺下了一条金光大道。郑利华得意了,生长在这座南接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香港,西靠繁荣的广州,经济高速发展的南方大城市,如鱼得水。
  她哪里想到,1993年3月18日,当她走进深圳一家豪华宾馆时,逮捕证突然出现在她眼前,随即,“咔嚓”一声,透心透骨的手铐套在了双腕,她被两位警察拖上了警车她,一位“女强人”,变成了女囚犯。
  说她是条大“鲨鱼”,并不是吹嘘,或者言过其实,请看她的罪恶实录。
  索贿受贿:
  人民币:546万元;
  港币:204万元;
  美元:3.2万元。
  金额之巨大,实属罕见!
  郑利华是何许人也,她竟然神通广大,一举侵吞国家巨款?
  她,出身于川南那座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号称长江第二大城市---泸州。
  郑利华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她很幸运,正巧在“文革”后期赶上了“工农兵大学生”的末班车,进入高等学府,受过正规的教育。虽然那时的“工农兵大学生”更侧重于“镀金”,但她腰包里毕竟有一张大学文凭。
  毕业后,人已成熟,懂得社会,懂得人际关系,更懂得如何拼命地去利用中国体制中的弊端,钻营和壮大自己的肌体。
  最初,她在一家发电厂工作。据她的“抱负”,她的“心计”,绝对不安心做井底之蛙。
  跳出“盆地”,去闯大世界!她下定决心,仿佛一位魔术师,三变两变,来了个三级跳:第一步从电厂跳入社会;第二步从泸州到成都;第三步从成都飞越南岭,到了广州。
  1982年,这位精明能干的年轻女子,手持调令,跳进羊城时,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
  她一扫乡村小镇姑娘的小家气,落落大方,举止典雅,气度不凡。她的同行给她一个标准的评语:“鹰眼”、铁嘴、神仙肚”。于是,她在闯荡繁华的都市广州、深圳、珠海在酒吧、商场,或在谈判席上,很快练就了十八班武艺。人们这样地吹捧她:绝妙的算计,咄咄逼人的谈吐,精明的运筹,准确的决断。因此,大伙给了她一顶桂冠“女强人”。
  郑利华的脑神经确实转动灵敏。她在几年之内,成为一只大“蛀虫”。当走进阴森森的铁牢之后,她猛醒,一气呵成,写下了长达几万言的“自白书”,呼喊“要痛改前非”。
  她在“自白书”中这样写道:“从我的犯罪经过和事实可以看到,我犯罪的过程是逐步变化的,开始外商主动给我,我收下;看到外商不问不管,就产生了占有欲;后来发展到找借口和理由向外商索要,数额比原来大。达到目的后,看到钱那么容易到手,胆子就大了。在‘白云路综合大楼’项目中,发展到有计划有预谋地向港商、台商索要‘台底钱’金钱疯狂地毁灭了我!”
  让我们把镜头换个角度,对准她的“自白书”所展示的丑恶灵魂。
  她“崭露头角”,是从1990年下半年开始的。这位“女强人”也许是机遇,或者说,她官运亨通。郑利华,开初是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担任了深圳工程咨询公司广州分公司副经理。她之前,没有“正”职,实际上她是独当一面,掌管公司的大权。
  90年代初,在神州,房地产这个黄金产业还未被人们完全认识的时候,她似乎有先知先觉,认识了,便钻了进去。
  正巧,1990年,羊城要筹建一个规模很大的小区“海印苑”。她早就听到消息,四处搜集信息,刺探情报,掌握了上上下下的官情与民情,准备投标。
  她运筹帷幄,下了一番功夫,作了全面研究。从拆迁费用到工程周期,从基建投资到建成回报,从建筑设计到造型,如何体验南国风光和用户的心态都作了周密而科学的运算。
  在招标那天,来自广州、深圳、珠海的四五十家房地产商,老牌的、实力雄厚的众多经理、董事长,在答辩中,都意想不到会败在一位年轻的女子脚下。答辩时,她不惊不诧,不急不慌,口若悬河,对答如流。末了,她手捧一份厚厚的考察报告,奉给招标者。她一举成功了,夺得“海印苑”工程的开发权。
  工程开始运作了,郑利华的“鹰眼”也开始选择“猎物”。她在“运筹”,要在三五年内,捞足1000万元港币,然后逃出国境,坐享其福!
  她,野心勃勃!
  她成功的时机,和她步入铁窗的时机,正在缓缓地向她同步走来!
  合作开发“海印苑”工程的是成都一家公司。协议上写着:郑利华的公司负责项目设计、管理、办理手续和协调上下关系;成都某公司负责项目所需全部投资。
  成都某公司的董事长,实际上是一位老谋深算,吃透大陆“行业”的外商。
  他知道,这个项目的发展,将会给他带来高额利润。同时,他也清楚,必须拿出一笔资金去打通关节。
  这一点,郑利华与外商是“一脉相承”的。
  项目进展很顺利。外商为了收到双边合作的巨大成效,他便拿出44万元人民币和1000美元,送到郑利华面前,和颜悦色地说:“郑小姐,这点小意思,用来疏通关系。”
  郑利华仅莞尔一笑,毫不犹豫地说了一声“谢谢”,便伸出了纤细白嫩的手。
  她上瘾了。慢慢地,“毒品”渗入了血液。她的手不想再收回去。
  她贪得无厌,获得第一笔“酬谢费”之后,她又在想第二笔。
  工程进展很快,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凑在了一处。“海印苑”是穗市旧城改造的试范区,市政府十分重视,上有专门领导小组,下有各个部门密切配合。这对郑利华来说,如虎添翼,一个个关卡都开了绿灯。
  港商喜出望外,以为是他那笔款子生了效应。实际上,那笔“酬谢费”全部谢了郑利华。
  善于察颜观色的女人,趁外商高兴的时候,又伸出了细嫩的手。她妩媚一笑,说道:“董事长,那笔钱我都一一分送给了审批部门,审批手续才办得这么顺当。请再给8万元,还要送礼,请客。”
  这第二笔,一分不丢,又全部进入郑利华的私囊。
  1992年初,“房地产热”最先从广州兴起。房产一天一个价,购房者络绎不绝。此时,董事长三番五次找郑利华,要求“海印苑”部分现房外销,可赚更多的钱。
  郑利华摸透了董事长的心理,迟迟不表态,总是推三阻四的,一会儿说批文不好办理,一会儿说“领导”不同意。
  其实,她心中有数,要办外销的手续,不费吹灰之力。一个急如星火,一个稳坐钓鱼台。
  那位董事长,明知她不愿为这事周旋是有缘由的,但想摸摸底,便问:“郑小姐,这事要多少钱才能办成?”
  郑利华瞥了他一眼,不以为然地说:“为这样大的事可不轻松啦。钱吗,需要60万元人民币,购两套住宅给审批部门的领导,还要3万美元,给审批人员到国外旅游用。唉,不给别人一点甜头,能成吗?”
  董事长惊呆了,他叫苦:“这么大的数字,唉,真可怕呀!”
  郑利华瞪着鹰眼,怒斥道:“你这人不懂得交往!不给别人点甜头能办成吗?这个数,分文不少,你看着办吧!嘿,你嫌多,我还不愿跑腿呢。”董事长斗不过她,只好乖乖地将62万元人民币和2.8万美元交给郑利华。
  事情很快就成功了。这笔钱,郑利华一分也没有花。
  郑利华连敲三杠,还不手软。接着,她又向董事长表功,并要他拿出15万港币为她办一张“斯威士兰”护照。
  郑利华有她的如意算盘。她计划出国定居,怕贪婪之心一旦暴露会吃官司,坐监狱,想趁早逃之夭夭。
  她向一位香港朋友打听到,在国外要想过得舒适,自己要有房子、汽车,还要有医疗保险。那位朋友还为她粗略地算了一下,过上这样的生活,起码也得1000万港币。
  为此,郑利华为自己订下计划;3年内达到这个数,然后飞出国门。
  郑利华更加疯狂了!
  1992年3月,她正在云里雾里地做着美梦的时候,又一个好机会降临了。她所在的公司,夺得了广州市“白云路综合大楼”开发经营权。
  那是一块肥肉,香港老板看重了,愿意和她合作。
  这个狡猾的女人,摸透了对方急切的心态,又来了一番讨价还价。她得意地说:“嘻,老板,你是个聪明人,要参与开发,必须拿一笔入门费”
  “嗯,郑女士,我理解,200万元港币够不够?”老板很大方。
  “不够,你准备250万元吧!有诚意就开心点!”郑利华下了狠心。
  为了把这事办成,老板马上送来100万元港币。
  郑利华没有收,一则嫌少了,二则她变换了手法。她找来二位她相识的外籍华裔夫妇,谎称:“这钱不是我要,你交给他们,由他们负责疏通办理。不过钱,你则一次交清。”
  那位老板照此办理。
  那年岁末,广州市政府调整了地价,“白云路综合大楼”外销地价由原来的每平方米875元,降到350元。这位老板,仅此一项少投资1150万元。
  郑利华旋转着鹰眼,顿生一计,对老板说:“这次地皮降价是我去疏通的,没有我能办成吗?哎,节约下来的投资就各得一半吧。”
  那老板明知是她在耍花招,却又怕得罪了她。只是无力筹足575万元,便付了现款190万元作为“酬谢费”
  翻开郑利华的犯罪史,不难看出这条大“鲨鱼”,全凭她的铩
  “手锏”,利用房地产这个黄金产业,一口一口地侵吞国家的巨额资金。最后,当她走进高墙矗立的监狱时,痛哭流涕地说:“金钱疯狂地毁灭我了!”
  八号岛上的罪恶
  “嗬,这伙‘圣人’都变成了‘囚犯’,活该!”
  “那些家伙贪惯了,吃了百姓,吃‘土地’。”
  “啊,这案子太典型了,几乎整个班子都陷进去啦!”
  1995年10月的一天,在四川省反腐败查办大要案成果展览的大厅内,参观的人群堆里,议论最多的是简阳市的“八号岛事件”。
  这桩案子像一声惊雷,不仅震惊了全川,而且震惊了全国。
  他们的“事迹”已载入了史册,在大厅的展台上,用斗大的字写着他们的罪证:
  “卿文才,青年得志,‘而立’之年便当上了局长、副市长。他忘乎所以,利用其兼任简阳市开发区主任、旅游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等职务之便,1991年以来,在龙泉湖8号岛上的土地征用和发包各类旅游开发工程等公务活动中,先后数十次受贿达24.68万元”
  东出蓉城的城门,约二三十公里路程便是龙泉山。在龙泉山下有一个风景旖旎,令人神往的龙泉湖。
  龙泉山,人称花果山,是成都人民旅游玩耍的好去处。成都是个内陆城市,虽然有三国遗址武侯祠,有风景绚丽的草堂寺,有神话一般的宝光寺,可缺少的是水。人们对水如痴如醉。鉴于内陆城市人们对水的渴求,不知是谁动了心思,在龙泉山下建起了一个大湖龙泉湖。龙泉湖周围,苍山叠翠,风景秀丽,又位于成渝高速公路旁,来此游玩的远近旅游者络绎不绝。
  近几年,“房地产热”、“度假村热”热遍神州之时,蜀中也搞得火爆。在龙泉湖上,昔日不曾引人注目的八号岛,顿时却成了掌上明珠,颇受大企业家、房地产老板,还有一些凑热闹的大机关的青睐,他们争先恐后向龙泉湖进军,一夜之间,八号岛身价百倍。
  1991年,简阳这个新建市,向省里争得龙泉湖的开发权之后,市里的主要头目如同吃了喜鹊肉一般,高兴得头脑发热。为了加强领导,副市长卿文才便兼职担任了市开发办主任。
  这是一个显赫而又“吃香”的实权机构。搞项目、引资一类的事,凡是大股小股的金银水,进进出出,都得从他的眼皮底下淌过。
  卿文才是位刚过“而立”之年的年轻人。他当过兵,种过地。虽然没有进过高等学府,可他一个脑袋能顶上两个头,人称他“天才”。
  这位“天才”,曾做过许多梦,“当官梦”、“金钱梦”、“发财梦”;凡是男人爱做的梦,他都做过。然而,机遇一个个滑掉了。
  入党、做官、发财这是卿文才自幼就憧憬的人生三部曲。在部队他积极肯干,是学雷锋的标兵。他自以为,这样的表现会给他铺下一条通往“天堂”的金光大道,然而他的美梦落空了。在部队没有提干,却成了两手空空的退伍兵。
  他没有泄气。他赢得起也输得起。回到简阳,由于他能说会道、敢做敢为,加之苦心经营人际关系,所以很快赢得了干部群众的喜欢、信任,不久便当上了副市长。
  随着“升官梦”的实现,他贪婪之心在膨胀、扩大,接着做起了“发财梦”。
  红运,一个接着一个。他任开发办主任不久,在一项工程中,接受了省上一家建筑公司经理尹某送去的“好处费”。第一笔贿赂使他尝到了甜头,从此他见钱眼开。
  接着,争夺龙泉湖的序幕拉开了。市领导看到那块风水宝地是株“摇钱树”,千方百计要“下水”捞一把。
  1993年,全国“公司热”带动了市委、市政府也匆匆上阵,建起了“简阳市兴贸企业公司”。这个公司直属市委办公室管辖。公司的结构奇特:
  法人代表、总经理系原市委副书记、现市督导员杨某;董事长系市委办公室主任陈某;副总经理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黄某;会计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邱某。这个公司的核心领导成员全是有“官位”的掌权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们是“政权”与“资本”相结合的简阳市“垄断”集团。
  公司成立后,向准的第一块猎物,便是龙泉湖上的“八号岛”,欲将那332亩土地,抓到手,然后再“炒”出去。
  兴贸公司的“高手”们,究竟是如何“炒”这块地皮的呢?
  1993年的6月,简阳市委分管市委机关工作的一位副书记,率领兴贸的人员,亲自登门找到副市长兼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卿文才,要求买下这片地,要他开绿灯,而且在价格上饶一点。
  经过几次“勾兑”,最终,兴贸公司以每亩2.5万元购得了这块宝地。
  这一伙人,尽管他们一手抓“印把子”,一手抓“钱串子”,真要做生意,却被难住了。土地到手,如何去“炒”、去赚钱?他们只会出点子,不愿亲自动手,或者说,他们怕露了“马脚”。
  在疑惑之中,他们突然想起了龙泉灌区管理处的女“秀才”李秀林。管理处尽管只是个副县级,李秀林只是个副处长,可她的能量大得惊人,南来北往的商贾、名流,无不称她是“女强人”,公关的“高手”。
  这位“女秀才”还凭她的才智,在简阳的文学刊物上,发表过一些作品“打油诗”,为自己涂脂抹粉,戴上“秀才”、“作家”的桂冠。
  总经理杨某,拿到“八号岛”之后,正逢全国“炒地皮”的高潮,地价一天一个样。他着急呀,弄不好,这笔生意会亏空蚀本的。他想利用“女强人”李秀林,然而管理处找出种种借口,就是不放人。
  在简阳,兴贸公司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小小的管理处怎么扭得过兴贸公司呢?他们先礼后兵:起初主管农业的副市长帮李秀林请假;而后,主管农业的市委副书记给管理处的头头打招呼:“李秀林帮兴贸跑土地,你们就支持一下嘛!”
  巧极啦!“女强人”刚出山,成都市某银行就看中了“八号岛”,托李秀林帮忙买下那片地,双方一拍即合。经过磋商,价格每亩3.8万元,款很快到了兴贸公司。该公司前后不过30天,就赚了一笔大钱。
  “赚钱了!”大家喜出望外。
  1993年的金秋,杨总经理召集公司的核心成员,召开秘密会议。他开门见山的对大家讲:“公司旗开得胜,第一回赚了个大数。说起来也不易,没有市里和有关部门领导的鼎力相助,恐怕我提议,给他们意思意思,怎么样?”
  “要得,要得!将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