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学教师在大明-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这书坊的名字要改,不能再叫做张氏书坊了。想想看张百万家是经商的又不是诗书传家的名门望族,用张氏作为店名不过是简单的告诉别人,这是张家开的书坊,一点号召力,一点吸引力都没有。唐时有汪伦请李白游玩,敢称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后世有十平米小店敢名香格里拉、埃菲尔等这店名就应该起的大气一点。书坊地处鳌头矶附近,当取独占鳌头之意,科场中谁可称之为独占鳌头?无他,惟状元耳!不过状元的名字太过招摇,那就定为三元书坊,连中三元嘛,意蕴内涵、喜庆兆头皆强过前者。

    解决了名字其次就是书坊内的布局了。这个时代的书坊书铺都是一样的摆设——前面是长长的柜台,后面才是书架。这让买书人挑选书籍时需要从外走进柜台内,多有不便。这里有许多来鳌头矶游玩的游客,这都是有消费能力的人群,参照后世的自选超市和书吧,应当改成开放式的读书布局,设置卡座,撤掉长长的柜台改为茶台,出售茶水点心,集读书和休息为一体,游客入内读书歇脚,不仅有茶水费的收入,临走之时或许还能买走一两本。

    第三就是做文化礼品、纪念品。如画有临清八景的套装折扇,一套八柄;如带有三元标识的高端纸张和毛笔等,做工一定要精巧,礼盒一定要豪华,如果这两点不能兼得,那就二选一——礼盒必须要豪华,这也是后世商家的惯用的手法,产品好不好无所谓,包装一定要好,一定要高端大气上档次。

    南来北往至此的游客,来一趟怎么也要带点礼品纪念品回去的吧,那好了,包装如此大气精美的套装折扇,盒装洒金信笺,筒装三元独占鳌头系列毛笔,怎么样,要不要买点回去,那肯定是要啊。

    最后一点重中之重,那就是做大明科场版的教辅资料,后世学生买什么最多,义务教育免费了学费寥寥,文具再好也不是天天买,买的最多的就是教辅书了,各种模拟,各种试卷,各种范文,各种解题思路大揭秘等等。在大明类似的教辅资料都被大家族的核心人员所掌握,都是孤本相传或口口相传,这绝对是一片空白的市场,前景大有可为。只不过起步时有些艰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搜集、整理、编纂,最方便,最直接,最立竿见影的就是搜集时文,印刷小录。

    四条计划写完,张籍掷笔与案上,神采奕奕竟不觉疲饿,自己一定能把书坊扭亏为盈!张籍坚信。

第七十三章 课业与经营() 
前几日秋雨绵绵,近些天又变得连日艳阳天,正所谓秋高气爽,万里晴空,一碧如洗连带着人们的心情也好了起来。不过这里面并不包括张籍,陈教习正在考察他的学业进境。

    这是一间摆设简单有些清贫的教习寝舍,室内图书摆放的整整齐齐,其余物事如床铺、书桌、书架、案几、衣橱等在墙边依次排列,除了这些必需品外再无他物。

    张籍和陈教习一人一个蒲团,在有些掉漆的案几前相对而坐,案几上吧摆放着笔墨纸砚等物。陈教习今日穿了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文士衫,抬头看向张籍问道:“今天可是准备好了?”

    “禀先生,学生已经准备好了。”张籍恭声道。

    “那好,将这道制艺题在我这儿做一遍,限时一炷香。”陈教习说着就在身边的纸筒中抽出一张卷着的纸递给张籍。张籍在陈教习处学习八股制艺已有半月多,今天是陈教习检查张籍制艺功夫的日子,故而没有等到晚上也没有去小讲堂,张籍中午即到了陈教习的寝舍。

    “是,先生。”张籍双手接过试题将之摊开放在案几上,只见上面写着“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这是《春秋》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句。若是没有读过此书的,看到这么一句前言不搭后语的话定然是摸不着头脑。陈教习是要张籍就此一句写一篇制艺文。

    张籍拿起案几上的毛笔,边磨墨边思考,在心中打起了腹稿。时人少有选《春秋》作为本经是有原因的,在五经中《春秋》最难,就算是凭着张籍超强的记忆力,也只不过是将全文死记硬背下来,细究其中的义理依然是一知半解,就像郑伯克段于鄢这一段文章,张籍知道是讲的郑伯家庭中权利斗争的故事,其中还有一句名言我们现在经常用到,那就是“多行不义必自毙》”。

    不过这与破题作文无益啊,大隧之中……大隧之外……这几天看的范文中也没有这一句,这该怎么入手呐!墨已磨好,浓淡调试完毕,不过张籍仍在苦思,未下笔一字,时间缓慢的流逝,眼看着一炷香烧掉了四分之一。

    张籍突然灵光一现,既然是写家庭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这句话讲的也是郑伯母子相见时的情景,那不妨以“孝”字破题。定下思路,张籍落笔破题,之后承题、起讲、入题、起股……

    午后的秋日阳光不温不火的穿过窗户照到寝舍堂中,照到张籍身上,张籍感到暖洋洋的甚是舒服。终于,最后一点线香燃尽,张籍绞尽脑汁完成了这篇八股文。

    在张籍思考做题的时候,陈教习并未去看而是坐在了屋中的一把椅子上拿了本书研读,张籍起身将文章拿到陈教习面前道:“学生文章已写完,请先生斧正。”

    陈教习也不答话,放下手中书册接过试卷,大略的看了一遍,微微摇了摇头道:“你这文章水平,初学尚可,但是要应明年的县试还是差得远了,破题还说得过去,承题立意就差了好多,之后的起股等便不能看了,到这边来……”陈教习又和张籍回到了案几边上坐下,用笔圈画出了张籍文章中的缺点,粗粗一算竟有十几处之多。

    “结构完整,文理尚可,但言辞匮乏,语句干涩,不得时文之法,有堆砌词句之感。拿回去再改一改,制艺文章非朝夕之功,你仍需多加练习。”陈教习有些失望的把试卷交还给张籍,又严肃的道:“最近听徐讲郎说你听课时精力不佳,早晚时有迟到,这些日子在做什么,听说和张百万走得很近?”

    得知陈教习一直在关注着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又听闻他的话语声严厉起来,张籍心下一阵羞愧,最近自己的弟弟张卫到了城中,在书坊帮着自己实施新的经营策略,自己忙着书坊的事情,不得不请假出书院,不知不觉间竟是疏忽了课业。

    相比于其他书院同窗,自己起步晚,更应当效那笨鸟先飞,而现实是自己制定的书坊经营策略在细节上有许多理论与实践有出入的地方,需要自己思考修改,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此消彼长之下。课业上自然是进境缓慢。

    “学生知错了……”张籍低头认错话还没说完,就听陈教习又道,“士农工商,国之四民,各司其职,无分贵贱,你与谁交友我自然是管不到,但你当谨记入清渊此门是为了什么,商贾之道,文章经义孰轻孰重,汝当自辩之,回去吧。”

    张籍出了这间简陋的寝舍,耳边还在回响着刚才陈教习说的话,是啊,最近自己有些本末倒置了,既然书房经营大的方向自己已经规划好,小的细节上就让弟弟张卫和王掌柜他们自由发挥吧,自己还是要以科举为重,这才是在大明安身立命的根本。

    ……

    下午的时间多是自习,今天也不例外,徐讲郎布置完温书的任务之后便离开了,丙班讲堂中学子们根据自己的学业水平,或是复习,或是练习,并无放松懈怠之人都很自觉,张籍也是如此,对照着陈教习的笔记注解将四书文章再次分析记下,一点点揉碎吃透,牢牢的刻在脑海中。

    ……

    晚饭时候,夕阳西下,火烧云灿烂热烈,明日又是一个晴天。

    弟弟张卫又来书院中找张籍,张籍将早早就准备好的经营策略书写成一个小册子交于他,并语重心长的嘱咐道:“二弟,我最近课业日紧,不便再请假去书坊,这是书坊经营的法子现在交给你,你仔细看看体会。在书坊的经营中,不要死板,一定要灵活变通的运用,之后的日子就主要靠你了。”

    在村中张卫原本是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年心气,但是见到张籍将如此重要的事情完全交给自己,又不禁心下有些惴惴不安。“大哥,你不来看着,这个只靠我能行吗……”

    创业做生意最重一股心气,也就是对自己的信心,见到张卫有些动摇,张籍连忙开导他道:“当然能行,咱们家中第一次赚到花本钱,不就是靠着你去说书才吸引来的买家吗。这经营书坊也是一样,都是要吸引别人来买自家东西……”经过张籍的一番打气,张卫最终是信心满满的离开书院。

    自己今后要一门心思扑在课业上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努力吧!看着张卫远去的背影,张籍心想。

第七十四章 冬至节、学习生活() 
求学的日子过得很快,夏去秋来,须臾便又是冬至,不知不觉间张籍到清渊书院已经三个多月了,每天丙班、小讲堂、食堂、寝舍来回转。

    期间由于临近年末大考,丙班正课加紧,陈教习的指点时间改为双数日子的清晨,两天一日的单对单辅导,张籍倍加珍惜,每每听完陈教习讲书,自己都深感获益匪浅,这些精辟独到的见解,真是恨不得每天都能聆听教诲。

    《载敬堂集》记载“夏尽秋分日,春生冬至时”,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定的一个,据传源自周公土圭测景。

    冬至节在后世张籍的观念中只不过是个吃饺子的节日,节日的由来据说是人们为了冬天不被冻掉耳朵而祈愿所成,但是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比元宵节端午节地位高,和中秋节的规模相仿,仅次于过年,在有的说法中甚至曾有“冬至大如年”之语。

    冬至这一天宫廷中皇帝祭天祈求四海安定,风调雨顺;各地官府举行贺冬仪式,官场中人流行互贺“拜冬”礼俗,至于民间百姓也要置办三牲祭品拜祭祖先神灵。

    在这个阳气回升,节气循环开始的吉日中,书院也举行了盛大的活动——祭孔,是日众学子沐浴更衣后在各院各班讲郎,教习的带领下,来到后院祠堂中,严格以礼法先拜了至圣先师孔子,后再拜亚圣孟子。

    再者是上承孔孟下启程朱的北宋大儒周敦颐,濂学创始人。在后世中学生即便没有听说过周敦颐的名字,但只要上过初中的也都知道那必背文章,传世名篇《爱莲说》,没错这就是周敦颐的作品,自此文出世之后,莲池名震遐迩。

    之后是二程,即程颢程颐两兄弟,洛学创始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世间皆道程朱理学,即是自二程始。再往后张籍本以为是要祭拜朱子,谁曾想并不是,而是北宋横渠先生张载,关学创始人,就是他说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一儒学门人世代遵循的千古名句。

    拜完张载就是南宋闽学派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理学发扬者朱熹了。朱子所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当今书院中最畅销的书本,其地位可比拟现代的课本,几乎是人手一套。

    大明书院以理学为道统,自孔孟之后,周、程、张继之,后朱子发扬光大,众人在书院祠堂中将此六人一一祭拜下来,时间就由早上过渡到了中午时分,此时整场仪式并未完结,接下来的是,弟子拜先生和学子互拜,这才算礼成结束。

    整场祭拜活动中,张籍和众人一样深深的沉浸在这肃穆庄重的仪式中,都是一副虔诚的样子,似是接受了一番心灵的洗礼,孔教之称名不虚传。

    中午吃馄饨,晚饭吃饺子,这天的伙食也是好得很,所有学子都是喜气洋洋。

    ……

    冬至节后,书院学子们又进入了紧张的学习状态,无他,岁末大考愈来愈近了,这次考试关系到内外院、甲乙丙三班的升降级,所有人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一日,寒潮刚刚过境,寒风瑟瑟,丙班讲堂中,众学子读书热情不减。

    徐讲郎正在重讲四书中的《大学》,这次重讲不再强调理解背诵,而是着眼于四书题制艺文的破法、写法。“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语出大学第一章,这种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圣人之言该如何破题,徐讲郎细细道来;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以。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同样是语出大学学第一章,这种不太引人注意的句子该如何破题,徐讲郎娓娓言之;

    还有“邦畿千里,维民所止。缗蛮黄鸟,止于丘隅。”这种出于大学却偏僻难懂,拼凑而成的语句。徐讲郎同样循循善诱,解读的精妙无比。

    以上种种都是前人科场经验之谈,非做过数百文章不能自悟,对这些思路技巧,讲堂内学子们屏息静气,手中毛笔不停,在纸上记得密密麻麻,生怕疏漏了一点。

    就这样上午讲解解题思路技巧,下午练习制艺文章,所有丙班学子每天择一篇交于徐讲郎批改,张籍每两日还要多写一篇交给陈教习批改,这些文章张籍写起来的确是有些费力,因为张籍并没有抄近两个月来背诵的时文小录,全靠本身对经义的理解。

    高楼大厦平地起,自己的基础还是要打好,在书院的日子越长,和身边同窗交往的越多,张籍就发现自己除了记忆力好些,还有些后世的见识,在读书科举上真的是比不过古人中的佼佼者,张籍曾拿自己写过的文章和内院士子方清之的对比过,张籍的文章总是不能把握住核心,似是词句堆砌,通俗点说就是抓不住考点;而方清之的文章往往一言中的,辞藻华丽的同时言之有物。会背后世经典诗词文章乃是自己的奇兵,而科场作文仿若堂堂正正交锋,出奇并不能保证每次都能制胜啊,每逢得到这样的结论,张籍都会以中山先生的话勉励自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之后又投入到题山文海中。

    ……

    日子一天天过去,讲题、出题、做题、批改再讲题、出题、做题、批改,如此往复二十余日后已是腊月初四,距离腊月初六岁末大考尚有两天。

    又是在陈教习的寝舍中,屋内一应器物皆无变化,张籍在案几上伏案疾书,这已经不知是陈教习第几次对张籍进行考核了,反正是张籍对这件小屋子越来越熟悉,如今闭着眼都能找到毛笔,拿起纸张。

    今天的题目张籍已经写了两遍,第一次写完被陈教习写下味同嚼蜡的评语;第二次交卷被写下弃之可惜的字眼;这是第三次了,破题、承题、起讲,张籍又完成了一篇,双手恭敬的交给陈教习,片刻后陈教习似乎微微点了点头,手中朱笔一画,张籍终于得了一个圈的评价,和一个“可”字评语。

    做八股文不易啊!一篇文章三易其稿,张籍感叹道。

第七十五章 岁末大考(上)() 
大明万历九年,腊月初六。

    天公作美,今天是初冬难得的晴朗温暖天气,阳光和煦而不刺眼,食堂大厨养的捉老鼠的母猫,带着三只刚会跑的小猫崽子张开肚皮舒服的躺在庭院中晒着太阳。这阳光照到人们身上也是暖洋洋的,使人不由自主的想要去太阳底下站一会儿,可以想像在这冬日农闲的乡村有不少劳累了整个秋天的农夫在阳光下小憩舒缓着筋骨。

    只是清渊书院中的学子们却没有这份闲适的心思,因为今天是书院一年一度的岁末大考,这就相当于后世的期末考试,是检验整个学年的课业水平的时刻。

    张籍沐浴在阳光下,走在去往丙班讲堂的路上,耳边还回想着陈教习昨晚说过的话,“张籍,关于你的本经《春秋》我能教你的已是不多,这次岁末考后我要返乡一段时间,小讲堂授课也要停了,你若想要再进一步就要在此次的岁末大考中脱颖而出,成为外院第一名,如此方有进入内院问道于山长的机会……”

    成为外院第一,何其难也。君不见寝舍中的容修明、郑茂文已经来书院两年多了,日夜苦读,不敢懈怠,即便如此还是在外院中,对于内院不得而入。能进入书院内院的无一不是临清州方圆百里内的佼佼者,努力和天份二者才具一身,偌大的州府不过有区区三十人入选。

    张籍边想着心事,边向前快走,片刻便是到了讲堂,内中诸位同窗鸦雀无声,只闻沙沙的翻书声,此刻考试尚未开始,多看一点是一点阵前磨枪不快也光嘛。张籍最近把四书又通读温习一遍,朱子章句集注也牢记在心中下来,还找张百万寻了十几本近年的时文小录册子背诵,对这次考试信心没有十分也有九分,故而并未赶着看书,而是闭目养神,又是一场近三个时辰的大考,养足精神同样重要。

    过了一会儿,讲堂中进来一明面容严肃的身着青色棉袍的讲郎,这次监考并不是徐讲郎,而是内院的一名周姓讲郎,平时从未到丙班授课,众人对其都不熟悉。周姓讲郎宣读了考试纪律,学子们顿时精神一肃,这是冲锋前的号角声响起了,随后周讲郎分发试卷。

    张籍拿到试卷一数发现这次考试题量大,内容多,每人六张卷子,比之平时的月考多了两张。在粗略的浏览一下,考试题型没有变化,只是数量多了,合计有三十道贴经题,十道墨义题,一道策论,一道制艺文。贴经题多了十几道,墨义题也几乎是翻了一番,只有策论和制艺文依照常例并无变化。

    对于这种变化,张籍是乐于见到的,毕竟看过的四书五经,各种解读都在自己的脑海中记得牢牢的,贴经墨义不过信手拈来,如探囊取物般简单。都是送分题。

    心思落定后,张籍取了些准备好的温水化开砚台中的墨汁,试好浓淡,提笔写了起来。贴经第一道“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后面空缺留白,这是要默写出来。张籍手中毛笔不停,一个个骨气通达,古拙有神的行楷出现在纸上,“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语出《中庸》第六章,讲的是孔子赞颂舜有大智慧,既能采纳他人意见,又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接着是第二道,同样是出自《中庸》……

    张籍面前案几洁白的宣纸上,有笔尖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