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干使道:“嫂子,你放心,我记下了。”

秦良玉才放下了心。让自己地亲兵出去传令,明天全休官军将向唐军投降,接到命令地官军心里都涌上了百般滋味,他们的秦帅败了,败了干净利落。而他们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唐军的轰炸,每个人都默默的探试自己的兵器,没有唐军的炮声,整个军营都显得异常安静。许多人都知道,四川大势已去。

城中的百姓今天没有听到唐军的炮声还在奇怪。接着就传来了官军投降地消息,他们都欣喜若狂,对他们来说,无所谓朝庭,还是唐军,官军投降了,那就意味着不用再打仗,他们的房屋不会再被炸。他们的性命也保住了,生活又会恢复正常。

第二天,唐军顺利的进城,数万名唐军排着整齐的队列,一律黑衣黑甲。兵器在阳光下闪闪发亮。尤其是看着马匹后面拉着的大炮,整个队伍显出了一片杀气。本来是前来欢迎的百姓,一下子震憾不已,全体哑雀无声,默默的看着对支部队进城,直到锣鼓响了起来,两旁地百姓也想起了自己的使命,大声欢迎起来。

李鸿基接见秦良玉时,对她温言勉励,将秦良玉封为忠武将军。这是正四品地武将,在唐军中只在马维兴,高立功,李双喜三人之下,让秦良玉大感承受不起,几次要根脱,都被李鸿基拦了下来。

顺庆府的四万多官兵重新被打乱收编,其老弱每人发给十两银子放其回家,其余人择优成为唐军地正式士兵,四万多官兵,最后只留下了一万六千多人,秦良玉本来是想把她从石柱带来的子弟兵都带回家,李鸿基也答应了,不过要求秦良玉让士兵自愿选择继续当兵还是回家,秦良玉估计大家都厌倦了打仗,一定都会选择回家,遂同意下来。

结果大出秦良玉意料,唐军一公布参军的待遇后,许多人都不愿回去。她所带的一万多人,大多是精锐,有七千多人被选中留了下来参加唐军。许多不符合规定,被剔除出去的人还想找秦良玉求情,让他们重新加入军队,让秦良玉颇为尴尬。她才知道对于普通士兵来说,能吃饱饭。还有军饷可以拿才是最重要的。

秦良玉的投降,在四川的军民心中引起的震动几乎是根毁性地,许多城池再没有抵抗的意志。唐军一到就开城投降。连剑阁这样的险城也不例外,唐军在短短十多天,就快速推进,拿下了十多个县城,首府成都的前面只还有一个孤凌凌的锦州府在官军手里(今锦阳)。

锦州府知州薛六鸦听闽秦良玉投降,也是失魂落魄,他连忙派人向成都求救,巡按刘之勃接到薛一鸦的求救文书,听到唐军来势汹汹,大惊失色,马上招聚四川监军道廖大享,副将罗尚文、马应魁等人一起商议,拟派兵去救锦州。

廖大享一听完,马上道:“不可,成都只有二万人马。自保倘且来不及。怎可再分兵。”

刘之勃为难的道:“若不分兵。锦州一下。成都再无屏障。区区二万人马,又怎可挡唐军十万数虎狼之帅。”

众人听了,哀声叹气起来,这时副将马应魁道:“成都府人口不下百万。大人何不尽取成都财帛。招募士丰。旬日之间。十万兵马垂手而得。又何必怕什么唐军。”

众人眼睛一亮,齐齐的望着刘之勃,刘之勃道:“成都倒还有一些余财。可前段日子支援秦良玉,所耗颇多,如今剩下的钱粮能招聚三四万人就不错了。”

众人不由对秦良玉大声咒骂起来。以前都以为她会是四川的柱石。要人给人,要粮给粮,秦良玉倒好,竟然降了。

罗尚文站起来道:“大人,有多少先招多少,未将回去后,马上开始准备招募人马,还望巡按大人在全府发出布告。要求川人一起保卫成都。勇于参军,把唐贼从四川赶出去。”

刘之勃连忙道:“好,明天招兵地布告就会贴满全府,物质也会尽快调拔,招兵之事就拜托罗将军和马将军了。”

马应魁道:“大人。就算如此。能顺利招聚到三万人马。我军依然不是唐军的对手,秦良玉有五万大军,又多是能征普战之辈,她这一投降,唐军越发强大,我们只有二万正规军和三万临时征召的军队。又如何能抬。”

罗尚文不悦地道:“马兄太抬举秦良玉那个老太婆了。我看她是徒有虚名,才会被唐军一吓就降。”

罗尚文看不起秦良玉。其他人却不这么想。尤其是廖大享。曾有一段时间担任过秦良玉军中的监军,深知秦良玉的嫡系人马比成都的正规军尚要厉害,如果只有五万人马。莫说抵挡唐军不够。就是秦良玉单来。成都也不一定能挡。众人一时又沉默起来。

刘之勃出了一计,道:“蜀王富可敌国,为今之计,不如我等一起去蜀王府,求蜀王拿出资财助军,若蜀王能应允。休说十万人。招募二十万人也有余。”

众人面面相觑。从太祖刹第一代蜀王朱杯以来。至如今的蜀王朱至厨,已是十三代了,蜀王的封地占了成都二成还多,这数百年积累下来非同小可,而且这蜀王可能是遗传。一代比一代吝备。从来只见进。不见出。这一代蜀王朱至厨更是变本加厉,想从他手中掏钱出来,简直是难上加难。

刘之勃见众人都不愿意去,道:“如今是非常之期,成都有存亡之危。若是唐军攻进城,蜀王也不能免,大家同去请求,蜀王或许能答应。”

众人听巡按大人如此一说。也只得勉为其难。答应同去蜀王府。

第六卷 烽火岁月 第三十七章 包围成都

    在历代蜀王中,只有第一任蜀王朱椿有才能。当其他诸侯王都以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为首要任务时,他却提出了用礼教治理四川。

    朱椿在位期间,聘请了许多有名的文人到蜀王府任职,还协助地方官平定了大渡河一带少数民族的叛乱。朱元璋对这个儿子比较偏爱,称他是蜀秀才。而官方的史书则称:“蜀人由此安居乐业,日益殷富。”

但朱椿之后的其它蜀王们则是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这一任蜀王朱至澍是朱椿的九世孙,在另一个时空中,他还可以在四川作为蜀王再过上七八年的逍遥日子,直到崇祯十七年,张献忠攻入四川,朱至澍怕受大西军侮辱,和他的妻妾一起投井自杀。

此时朱至澍刚刚三十来岁,正值壮年,精力旺盛,正在和自己的四个美貌内侍在花园调笑取乐,王府总管康二来报:“王爷,巡按刘大人,监军道廖大人,还有几位副将一起求见。”

朱至澍大为不耐,和其他有野心的番王不一样,历代蜀王除了第一任蜀王有过上万人的护兵外,其他蜀王都对政事,民事一概不感兴趣,都是无能力也无志向的酒囊饭袋,只知吃喝玩乐,因此四川的历史事件十分平淡,既没有盖世的文治武功,也没有血沃沙场的赫赫征战。

这样的番王皇帝无疑是最放心的,所以历来皇帝对蜀王都很宠信。反而多有封赏,朱至澍也同样如此,作为一个番王。朱至澍除非是有人侵犯到王府地利益,否则他是很讨厌见到地方官的,但蜀王府的利益谁敢侵占。一般都是王府地奴才仗势欺人。官府也不敢管。只有当王府的奴才实在太过时了,官府才会到蜀王府通报一下,所以基本上若有官员上门,都没有好事,听到这么多官员一起来找他,估计是那个奴才又犯了大事。朱至澍更是不耐烦,道:“不见,就说我休息了。”

康二抬头看了看天,为难的道:“王爷。天色还早,没有人这么早就休息。”

朱至澍大怒,随手拿起一个酒杯,朝康二丢下,道:“你个死奴才,我说休息就休息,那帮家伙有什么好见地,无非又是咱家哪个不长眼地奴才惹了事,来找蜀王府地茬来了,告诉那个惹事的家伙,自己摆平。”

康二眼见杯子砸来,却不敢躲,硬受了一下,刚好砸在额头上,登时肿起了一个大包,他再也不敢多嘴,悄悄下去,康二恨这帮官员让自己额头挨了一下,故意不去回报,就让成都府的这些最高文武大臣在厅内傻等。

数人在厅内候了大半个时辰,刚才的康二总管却没有回来,刘之渤连忙向旁边的一个门子打听,那门子敝了敝嘴道:“蜀王府如此之广,一时找不到王爷也是有的,还请大人稍待。”

刘之渤一想也就释然,只得和众人耐心等下去。

蜀王府还是由第一代蜀王朱椿所建,占地五百七十多亩,坐北朝南,围绕蜀王府地城墙全部用青砖砌成,墙高三丈九尺,周长五里,城下有一条水波荡漾的护城河,护城河之外,还有一道周长九里的萧墙,要在这么大的地方找个人,确实不容易。

哪知直到天黑,众人还是没有等到康二回话,刘之渤再也坐不住了,悄悄塞给了门子一锭银子,道:“还请这位兄弟帮本官找一下康总管,我们确实有急事求见王爷。”

那个门子捏了捏手中地银子,估计有个三四银,道:“好吧,我去找找康总管,看王爷有没有传下话来。”

康二见到那个门子的回报,才慢腾腾的来到刘之渤等人所坐的大厅,道:“王爷已经休息了,你们有什么事,以后再来吧。”

刘之渤几乎要气得吐血,等了半天,就这样一句话,但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刘之渤也不敢得罪这个王府大总管,勉强止住怒意,道:“康总管,下官几人确实有要事要见蜀王,还请通传一下。”

康二哦了一声道:“有什么要事,又是哪个王府奴才闹事了,这也轮不到你巡按大人来管哪,随便派个县官,知州也就可以了。”

刘之渤道:“非是王府有人犯事,实在是有一件关系到成都府安危的大事要王爷作主。”

康二却不信,以为那帮官员危言耸听,冷笑道:“成都的安危自然有你们这些成都的文臣武将来管,又关我们王爷什么事,来人,送几位大人出去。”

刘之渤等人虽然知道蜀王吝墙,要他出钱很难,却万没有料到,成都的文武大员齐到王府,连蜀王的面也见不到,就被王府总管康二扫了出来,几人都气得发抖,却毫无办法,望着咣当一声关上的王府大门,四人只能相对苦笑。

康二之所以敢对成都府的官员无理,那是因为四川不但蜀王是世袭的,就是这康家总管也是世袭的,据说当初第一任蜀王朱椿就番前,朱远璋曾派一位康公公负责修建蜀王府工程。

康公公到成都后,为给蜀王修一座有特色的王宫而绞尽脑汁。他随行的建筑师们向他建议,要想恢复蜀后主孟昶时代的芙蓉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时也不容易弄出特色来。皇城是蜀王的宫殿,必须建在成都城的中心位置,力求把它弄得美轮美奂。

康公公采纳了这一建议,把蜀王府的地址整个成都城的中心。为了讨好朱椿这个深受朱元璋喜爱的藩王,康公公在王府的修建过程中,完全不计成本,五年之后,一座雄伟壮丽的皇城在成都落成了。

康公公五年地辛苦却并没有得到他所希冀的回报。甚至反倒因为皇城的建设而丢了脑袋。修建蜀王府地五个年头,康公公以一种不惜血本的办法去施工,因而国库里的银子如同流水一样哗哗地流了出去。康公公地这种做法引起了成都和四川地方官员们地强烈不满。这些官员原本就对那些动不动就狐假虎威地太监心存怨怒,一旦康公公的修建费用严重超标,地方官员们怎能放过这样一个绝好的弹劾机会?

地方官员的弹劾奏章秘密送到了南京。奏章中称。康公公利用为蜀王修建王府的机会。大肆中饱私囊。其实这只是地方官员们的猜测,他们并没有证据。

历代皇帝中,朱元璋是对贪官污吏最为痛恨地,他听说康公公贪污,大为生气,也没有下令进行更仔细的调查。就轻信了地方官员们的话,派使者给远在成都的康公公送上了一杯致命地毒酒。

当时,蜀王府已经基本竣工。康公公听说圣上派来的钦差到达成都,还以为是朱元璋要表彰他呢。那知他五年的辛苦换来的竟然是一杯夺命的毒酒。

朱椿长大成人。前往成都赴任。他发现属于他的蜀王府竟然如此气派豪华。朱椿派人细细地核对了康公公修建王府时留下的帐簿,他惊讶地得知:康公公并没有把哪怕一两银子揣进自己的荷包。

朱椿深感错杀了这个康公公,后来朱椿在成都为康公公建了一座庙,又把康公公最亲的一个侄儿找来,任命为王府总管,并传下命令,蜀王府以后的总管都由康家传下去,康家的子孙也争气,竟然真的坐稳了这个总管的位子,历代蜀王都对康姓总管信任有加。

有了这层关系,康二在王府的地位是根深蒂固,并不怕这些地方官员,后来刘之勃,廖大享,罗尚文,马应魁四人又来了几次,都被康二总管挡了架,以康二在王府的权势,他不让几人见到蜀王,众人除非带兵杀过去,否则不可能见到,刘之勃几人只好死了心,先依靠府库的财力加紧招募兵马。

李鸿基在南充府休整了数天,将四万多官兵遣散的遣散,补充的补充,派出部队四处接收附近各地投诚的县城,到了四月下旬,才发兵攻打绵州府,绵州府只有五千兵马,知州薛一鹗只得拼命向刘之渤求救。

此时成都正在大势招兵,刘之渤本想把成都所有青壮都抽掉出来守城,但财力不够,官兵此时不但没有军饷,就是军粮供应也是一个大问题,还有兵器,盔甲都不够使用,最后刘之渤勉强招够了十万人马,这样的人马放在城中守城还有几分把握,若是派出去增援绵州,不要说打仗了,恐怕走到半道上就要散了,仅有的二万正规军又不能派出去,刘之渤只好压下求救信不理。

唐军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攻下了绵州府,第一天,唐军出动了数十门火炮对绵州城墙狂轰烂炸,将城墙炸的多处塌陷,五千官军只能在城中呆呆看着,稍一到前面,就被炸的粉身碎骨,所有的官军都神气沮丧。

第二天,唐军出动步卒,从缺口中攻入城中,官军拼命阻止,但在唐军火枪和手雷的双重打击下死伤惨重,官军只能一步一步后退,直到退入巷子中,官军仗着地形熟悉,到处偷袭,才让唐军稍为吃了一点亏,就在大家都以为绵州城马上要丢了时,唐军却退出了绵州城,官军都欢呼起来,这次的胜利来得太不容易了,五千官军,已伤亡了二千多人,唐军伤亡人数却不到一百。

第三天,唐军依然用大炮轰击,这次,唐军已占领了大部分城墙,他们把大炮搬到了城墙上,整个绵州府都在唐军大炮的打击范围,唐军的火炮只发射了半天,官军就受不了,薛一鹗让亲兵打着白旗投降。

此时整个绵州府已是满目沧夷,到处是断壁残檐,绵州府的房屋已毁坏了一大半,许多失去房屋和亲人的百姓站在废墟中嘤嘤哭泣,望着唐军的目光也隐隐带着仇恨,大部分的唐军昂首挺胸的走进了城中,对百姓的遭遇毫不理会,也有一小部分士兵脸上露出不忍的神色。

李鸿基站在到处是废墟的城中,也不禁感叹火炮的破坏力太大,可是若不用火炮,势必要增加唐军的伤亡,何况战争若旷日持久,百姓的死伤恐怕会更加严重,唯有用霹雳手段,行菩萨心肠了,不过,以后城池还是能降则降,否则,这么打下去,得到的只是一个废墟,又有何用,

拿下绵州后,休整了一日,十万唐军主力就齐聚成都城下,将成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刘之渤等人不敢出城作战,只得将兵力紧缩在城中,企图死守,盼望唐军久攻不下后,粮草不继,能够自行退兵。

蜀王府的康二总管听到外面十万唐军围城,才慌了手脚,知道前些日子刘之渤所说不假,若是唐军攻破成都府,他这个王府总管也就做到头了,忙劝蜀王接见刘之渤等人。

朱至澍听到唐军围城,还以为几人骗他,朱至澍虽然知道近年来大明的江山不太平,到处烽火不断,几个番王还落入了唐军手里,他还接到过肃王写给他的信,让其帮忙出赎金救人,但朱至澍自以为四川有天险可持,唐军不可能攻进来,张献忠不是只在四川转了个边,又出去了吗,他朱至澍只管享福就行,何必要关心那些国家大事。

局时怎么会一下子坏到如此地步,朱至澍半信半疑,他亲自到城墙上一看,外面旌旗飘扬,密密麻麻全是唐军,朱至澍几乎吓晕了过去,被唐军俘虏过的几个番王遭遇他都知道,虽然不会被杀,但不能再享福,那还不如死去。

他倒没有一毛不拔,回到王府之后,马上从府中拔出五万两白银,还有二万石粮食,供刘之渤招募士兵使用,不过,再多就不肯了,这些财物白白拿出了都让他心痛了半天,他还在幻想若是用这些财物就可以保住成都,再多拿不就亏了吗。

刘之渤虽然不满意,但有了这些银子和粮食,又可以多撑不少天,心里稍微放下了心,城中有十几万军队,谅唐军也不能轻易攻破。

第六卷 烽火岁月 第三十八章 蠢蠢欲动

    邵仲龙带着一万多残兵败从钓鱼城返回重庆府后,邵捷春顿时两难起来,唐军随时可以从钓鱼城出发攻击重庆,邵仲龙带出去的二万大军几乎是重庆五分之四的兵力,现在这部分军队又受到重创,不要说重夺钓鱼城了,就是如何保住重庆也是个问题。

整个重庆府,唯一还算精兵的就只有在万县的张令,可张令前面对持的是唐军李双喜和罗虎的近六万大军,兵力也抽走不得,他只得向朝庭发出大量的求救奏章,奏章一封比一封还急,可是离他最近的湖广也是自顾不暇,巡抚方孔熠比他还急,宜昌已被马世耀攻了下来,刘芳亮已经攻下武昌外围的数个县城。

这种情况下,朝庭也是慌了手脚,现在大明最精锐的军队还是五万关宁铁骑,而今满人的力量大弱,大臣们纷纷进言,目前朝庭的主要敌人是唐贼,应当把把关宁铁骑调回来,对唐军发起进攻。

满人自上次大败给闯军后,从内蒙进入大明的通道已给唐军掐断,而暂时又没有实力从山海关攻入,所以这几年,皇太极并没有再对大明侵掠,还数次派出使者向朝庭求和,想让双方重新互市,不过,大明在满人力量极盛时都不肯求和,此时满人已衰,皇太极的求和根本得不到朝庭的回应。

满人互市不得,又不能抢劫到所需物质,只是把目光放在朝鲜身上。皇太极不断地向朝鲜索要财物,让朝鲜不堪重负,朝鲜国王李棕只得向大明求救。大明在自己极端困难下,还真得派出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