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闯王李自成新传-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都是义军从官军手中缴获的,有些本身就是战船,许多船上都装有投石机,孙可望以前不让部下发射,那是为了缴获兵器,这里的每艘船上,起码有上千件上好的兵器,孙可望自然不希望有船只沉没,把兵器掉到了江里。

罗汝明不理献军的攻击,一面命令士兵灭火,一面摧着船老大加快速度,孙可望见跑了罗汝明的座船,命令最近的三艘船只追击。其余地船只则全力开始救火,曹营的士兵见到再也没有希望冲出去,开始在自己船上放火。把孙可望搞了个手忙脚乱,再也没有多余的力量追击罗汝明。

罗汝明地船受过多次攻击,已是千创百孔。所幸还能行走。为了加快速度。罗汝明命令将船中所有的兵器都抛入江中,船马上为之一轻,速度陡然加快,后面的三艘献军大船只能望着罗汝明地船越跑越远,他们不可能也把兵器抛下来。

尽管孙可望全力抢救,还是有三艘船只火势太大。无法挽救,沉入了江中,几千把上好地兵器化为乌有,本来十拿九稳地事搞成这样。孙可望也面上无光,李定国空有数万人在岸上,看着水中打了起来也帮不上什么忙,他还以为是孙可望要抢功,才发动袭击,却不知是自己这边出了漏子,船只一靠岸,李定国就指责孙可望不应该发起袭击。

孙可望本就一肚子火,他一直把精力放在罗汝明身上,不知道岸上发生了何事,但罗汝明突然命令停船,不用想也是岸上出了茬子,听到李定国指责自己,孙可望冷笑一声,道:“好你李定国,分明是你自己让罗汝明看出了破绽,我若不发起突击,恐怕罗汝明率着所有的船只都要跑了,你还敢怪我。”

李定国却不相信是自己这边有问题,两人本来就互相竟争的厉害,见孙可望未竟全功,想把责任往自己身上推,他也道:“孙可望,你想推卸责任,却也不能赖在我身上,咱们找义父评评理。”

孙可望也不含糊,两人互相指责,闹到了张献忠身边,张献忠听到罗汝明已经逃走,担心唐军以此为借口,把弹药扣下不给,那他买的火器可就成了废铁,张献忠将李定国和孙可望两人一起喝斥了一顿,从此李定国和孙可望互相看不顺眼,为两人以后相争埋下了导火索。

罗汝明一路跑到云阳才停了下来,早上还有二千多人的船队,逃出来的只有一百一十五人,云阳地唐军看到罗汝明如此凄惨,连忙向李双喜报告。

李双喜得到情报后也大吃一惊,罗汝明在李双喜面前哭哭泣泣,说张献忠阴险狡诈,不讲义气,让唐军主持公道,把张献忠剿灭,李双喜当然不会为了罗汝才的事出兵,不过,弹药却压下来没有给,他连忙将消息传给了李鸿基。

四川已大抵平定,李鸿基认命刘之渤为四川巡抚,马祥麟为地方守备将军,邵捷春投降太晚,由原来的巡抚变成了巡按,又从西安调来了一批官员,补充到各个地方任职,李鸿基才抽身而出,率军到了重庆。

得到李双喜的报告,李鸿基皱了半天地眉,这罗汝才本来是死在自己手里,没想到,自己不杀他,还是被张献忠吞并,罗汝才一心想捡便宜,打着随时做墙头草的主意,他恐怕不会想到会死在自己的盟友手里。

李鸿基心中迅速盘算张献忠吞拼罗汝才部队的利弊,没有罗汝才的牵制,张献忠的力量无疑加强了许多,但罗汝才的部队也不是那么好消化,肯定内部还有人会反对张献忠,不过,这段时间应当不会太久,一旦张献忠恐固了内部,又得到了大批武器,自己会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想到成都政策推行的阻力,李鸿基还是同意把张献忠买的那部分弹药给他,不过,属于罗汝才的弹药却让李双喜扣了下来,江南一带的地主壕强势力比成都还要强,唐军就是拿下了江南,不把那些壕强消除,唐军的政策推行就会困难重重,到最后只以大开杀戒,这把屠刀与其要唐军举起来,不如让张献忠举起,唐军再进入,那阻力无疑会小许多。

但既要张献忠杀人,又不能让他对地方破坏太严重,否则唐军得到一个废墟也毫无作用,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让张献忠在一个地方占的时间太长,只有让他不停的进攻才行,唐军已到了和张献忠划清界线的时候。

张献忠得知唐军会把弹药给他,松了一口气,为了不再生波折,他马上拔营,重新向湖广的恩施进发,从万县到恩施,可以从苏拉口翻过两省的山脉,比走忠县的路好了许多,在苏拉口附近,唐军遵照李鸿基的指示,将弹药交给了张献忠,不过,唐军警告张献忠,这是唐军最后一次向义军出售武器,以后双方就是敌人,不再是盟友。

张献忠拿到弹药也并不在意,他以为唐军只是说说而已,若是敌人,何至于给自己弹药,他对罗汝才所做之事确实过分,罗汝明多半已投降唐军,唐军当然有所反应才对。

恩施曾被义军盘据良久,义军走后才重被官军收回,如今义军三十万大军过来,还有许多精良的火器,官军几乎是一触即溃,不过,恩施的钱粮早已被义军用尽,不是久留之所,张献忠击溃官军后,马上就起兵朝永顺府杀去。

李鸿基率重庆的大军沿江而下,到了万县,与李过,李双喜,田虎等人会合后,率近十五万大军进入了湖广,义军一走,恩施成了真空地带,后面的唐军迅速跟进,毫不费力的占领了恩施。

湖广本来就有刘芳亮,马世耀二人的近十万唐军,一下子又增加了十五万唐军和三十万义军,湖广巡抚方孔熠叫苦不迭,他手中的兵力捉襟见肘,实在是守不过来,求救的奏章一封接一封发往朝庭。

朝庭的精兵被高立功压制在京师一带,此时也是有心无力,崇祯只得下旨给左良玉,让他务必守住湖广。左良玉虽说有十数万大军,他听到唐军大举进攻,心头也是犹豫不绝,一直打着主意逃路,见唐军没有向襄阳杀来,才松了一口气。

张献忠手中有二十门大炮,近八千把火枪,还有数万把精良的兵器,他实力大增,只用了二天,就攻下了永顺府,可他在永顺只待了一天,亲兵来报:“大帅,有大批唐军上来了。”

张献忠还没反应过来,惊天动地的炮声响起,无数的炮弹砸在永顺的城墙上,张献忠才想起唐军在苏拉口给他的警告,原来唐军把自己当成敌人是真的,张献忠拿到永顺快,丢得更快,半天时间,张献忠就不得不撤出永顺府。

第六卷 烽火岁月 第五十九章 求和

    张献忠丢失了永顺府,心中无比郁闷,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城池白为唐军作了嫁衣,在永顺屁股还没坐热就被唐军赶了出来,永顺的居民更是一日数惊,短短三日,城头已变幻了三次大旗,张献忠进城后,首先将府中的富户全部抢劫了一遍,大家都担心,唐军来了,是不是还地再抢。

幸好唐军却不象义军一样,打下城池就急匆匆抢东西,而是马上接管地方政权,统计户口,田地,宣布减租减息,对于一些穷苦的佃户,还发给粮食救济,一下子就将永顺的居民安定了下来。

张献忠抱着对唐军惹不起就躲的心里,一路急行军,马上又攻占了常德,可是唐军好象跟定了他,在张献忠攻下常德的第二天,唐军又跟了上来,一顿大炮狠打,让张献忠又不得不放弃了常德,张献忠数十万大军被唐军一路向东边赶去,直到长沙,张献忠停止不动,唐军才没有再攻击义军。

到了崇祯七年的七月份,唐军已将湖广大部分地方拿了下来,朝庭只剩襄阳,武昌,长沙三个重城在手中,其它地方都落入了唐军手中,而长沙被张献忠围困,襄阳,武昌两城外面集结的唐军也越来越多,湖广巡抚方孔熠自己也被围在长沙。

短短一个月,唐军吞下了湖广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唐军的力量也分散开来,虽然各地吸收了一些官军成为地方守备部队。但唐军要进攻地目标太多,而且每占领一地都要留下兵力防守,不像义军。

可以一路杀过去,这时跟在义军身后的唐军只剩李双喜的部队,正规军只有一万人。加上民壮。守备部队也不过五万人。李双喜见义军停了下来,自己也驻扎在离义军数十里外不动。

李鸿基地主力尽集在襄阳,襄阳有官军十几万人,李鸿基本以为是个硬骨头,没想到左良玉奸滑的很,一看到唐军主力齐聚。他率先溜了,襄阳只剩下了二万余地方官军,唐军十几万大军颇有点杀鸡用牛刀之感。只有一天功夫,唐军就攻破了襄阳。襄阳王朱翊络,贵阳王朱赏发,知府王述曾,道台张克俭等人全部被俘。

唐军攻下襄阳后,再移师武昌,与刘芳亮的五万大军会师,刘芳亮离开主力部队已有一年半了,在这一年半时间里,刘芳亮从当初地几千人,发展到五万人,虽然和唐军正规军不能比,但和唐军地民壮相比,刘芳亮地部队战半力还是要高出不少。

李鸿基将刘芳亮的五万人重新整编了一个野战军和两个守备军,共三万人,其余人都遣散回家,这样在武昌,唐军有近卫军二万人,野战军二万人,还有守备军二万人,民夫八万,总共十四万大军将武昌围住。

武昌水网密布,不利于大军行动,刘芳亮带着五万大军攻了数月,但没有大炮,攻不破武昌城坚固的城墙,死伤了数千人也没有将武昌拿下,因此李鸿基对武昌也很重视。

武昌的外围早已被唐军拿下,但唐军人马虽多,没有水军,对于这样一个城池也无法合围,火炮在这样的环境下,使用也大为不便,大军在武昌城外停留了三天,才造好了合适的炮台,正要对武昌发起炮击,只是唐军还没有开始进攻,武昌城中已乱成一团。

布政司陈明华见事不可为,率先带头逃跑,接着府台傅上端也弃城而逃,武昌新招地士兵打开了保安,文昌两门投降,这让唐军有点谪笑皆非,大炮还没打呢,怎么门就开了,过了一会儿,唐军才反应过来,涌进了武昌城。

前任大学士贺逢圣拼命指挥士兵反击,无奈军心已去,士兵听到贺逢圣的话非但不向前,许多人脱下衣服,装成百姓逃走,唐军进城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抵抗,见到一个老头子挥舞着长剑,大喊:“杀贼,杀贼。”几名唐军听得火起,一下就拍掉了贺逢圣手中的长剑,将他绑了起来。

楚王朱华奎听到唐军进城,大呼失策,他已准备好了数艘大船,随时准备载着家人逃出武昌,只是他的财产实在太多,船只装不下,他舍不得丢下那些财产走人,又见武昌挡住了唐军数个月地进攻,以为这次也会没事,没想到这么快武昌就会城破,他呆在装满财宝的房间里,心痛的直叫:“我的银子,我的银子。”

楚王也是一个要财不要命的主,在另一个时空,张献忠对武昌进攻时,武昌兵饷两缺,贺逢圣带着武昌的文武官员来找楚王要银子招募士卒,任贺逢圣等人怎么哀求,楚王就是一毛不拔,最后不耐烦,才命人抬出一把洪武年间分封诸子时的裹金交椅交给贺逢圣,道:“诺,就这个了,另外就没有了。”

贺逢圣当场气得发抖,道:“完了,完了,武昌没救了。”

等张献忠攻破武昌时,从楚王府里搜出了数百万银金银,用这笔钱,张献忠将武昌改为京师,建立了初步的政权机构,而楚王朱华奎也被张献忠所杀,他的妻女在张献忠进城时,被他自己逼迫上吊而死。

这次朱华奎却不用担心性命不保,唐军还没有杀过一名番王,也没有强抢过番王的妻女,只是财产肯定会被没收,所以楚王朱华奎听到唐军进城,才不管家人和妻妾,自己坐在堆满金银珠宝的房间痛哭。

果然唐军很快就来到了楚王府,将楚王府的人全部带了出来,王府暂时被封存,李鸿基已抓到大明太多的番王了,也没有兴趣接见他,听说抓住了楚王,只是吩咐将楚王全家暂时软禁。

唐军在湖广各地势如破竹。张献忠却在长沙城下一呆一个多月无所作为,一方面长沙是省府,又是历代番王重地。重兵云集,另一方面则是张献忠已看穿了唐军地用意,唐军是借他的手将那些壕强杀个干净。才有利于唐军政策的推行。

如此一来。义军得到了钱财和粮食。唐军得到了土地和人口,而土地和人口反正义军早晚也要放弃,看起来对义军也没有多大损害,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杀人地恶名全是张献忠来背,而唐军反而以救世主的姿态获得了百姓的好感。

每当张献忠攻下一个城池。唐军在一两天内就上来抢夺,义军对城中地大部分物质都来不及清点带走,白白便宜了唐军,而义军得不到充分地休整。这一路来,攻占了湖广大大小小十几个城池,兵员一点也得不补充,反而由三十万人减成了二十万,除了得到一些银子外,粮草也经常在转移中大量丢失。

张献忠招来徐以显,潘独鳌,张文江几人商议,张献忠对三人道:“老徐,老潘,还有你文江都是文人,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我军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你们给我拿出一个章程,看有没有好办法对付唐军。”

潘独鳌道:“唐军就是靠火炮厉害,不敢和我们堂堂正正作战,只要破了唐军地火炮,我军未必不能战胜唐军。”

在城中时,唐军的大炮太过厉害,而义军人多的优势发挥不出来,加上城墙本身已被义军攻破过一次,处处都不能守,所以每次都被唐军逼出了城,义军若要进攻唐军,唐军早已构建好了坚固的阵地,张献忠试了几次都碰得头破血流,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人人都知道唐军仗着火炮众多,才使义军处处碰壁,潘独鳌说的等于是废话。

张文江道:“敬帅,唐军从来没有和我军在野外作战,我军不如就在长沙城下和唐军决一死战,也胜似被他们追着跑。”

张献忠眼一亮,望向了徐以显,道:“老徐,你认为如何。”显然张献忠最重视的还是徐以显,潘独鳌看得妒火中烧,但自己想不出好办法,也无可奈何。

徐以显道:“我看可以一试,我军先驻扎在野外构建阵地,若唐军来攻,势必要移营,到时我军凭着人多,或许能沾着便宜。”

徐以显并没有奢望此次能打败唐军,唐军根基已固,后面地只是一路唐军而已,即使这路唐军败了,也不会伤筋动骨,只盼能让唐军不敢再对义军逼得太紧。

张献忠道:“既然老徐也说成,那就这么定了,那些免崽子,以为吃定老子,老子就看看你来不来攻。”

张献忠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长沙的外围,连营十数里,只派出小部分人马对长沙骚扰性的攻击,大部分的精力却在防备唐军,自然攻不下长沙。

李双喜每天侦骑四出,其斥候常逼近义军大营数里开外,加上义军中还藏有唐军中地不少情报人员,义军的一举一动当然瞒不过李双喜,他虽有把握可以打败义军,可是完全没有必要如此做,在野外将义军打败,自身免不了损伤,而且便宜的是朝庭,义军不可能久呆在野外,既使他现在抢到的补给再多,也有用完的时候,只有攻城才能再抢到大批补给,唐军又何必着急。

张献忠对唐军的斥候也头痛无比,唐军的野战军都是骑兵,整整有一万人,而义军的马匹稀少,除了一些重要的将领有马外,所有的马加起来不过才一百多匹,而唐军的斥候就有五六百人,如何能够和唐军对阵,张献忠明知自己一举一动瞒不过唐军,也无可奈何。

见唐军停下了和自己对持,张献忠苦恼万分,走,唐军会在后面跟着,打长沙,又怕替唐军作了嫁衣,等又不能等下去,徐以显也无计可施,对张献忠道:“敬帅,为今之计,唯有和唐军求和,我军才能摆脱这样的尴尬。”

张献忠一呆,骂道:“奶奶的,老子又没有得罪过唐军,是他们突然攻击我们,求和有个屁用。

徐以显道:“不然,唐军是借口敬帅吞拼了曹操,说我们不讲道义,又收留了罗汝明,才攻击我们,若敬帅能低头认错,唐军再也找不到借口,他们就没有理由再攻击我们了。”

张献忠在帅帐里转了半天,其他人也盯着张献忠,李定国,孙可望他们对眼下的情况都很敝气,此举虽然有可能换回唐军不攻的承诺,但无疑要敬帅向唐军低头认错,这敬帅能答应吗。

张献忠停了下来,望着徐以显,道:“真能成?”

徐以显道:“虽没有十成,但八成把握还是有的。”

张献忠一拍桌子,道:“认错就认错,认个错又不会死人,老徐,你明天就带人到唐军阵营去,再抬上一点礼物,向唐军赔礼道歉,只要他们停止攻击我军,有什么条件,都可以商量。”

众人虽然觉得此举有示弱之嫌,但唐军的强大是不容的事实,他们找不出其它办法,也只好让徐以显去试试。

第二天,徐以显就带着十几个健壮的挑夫,在以前攻城所得中,选出了许多凌罗绸缎,还有一些金银珠宝,一路挑着朝唐军的营帐走去,两军虽然相隔三四十里,但徐以显刚出了已方大营不到三里,就被唐军的斥候发现,数十骑围了上来。

望着身后几里的大营,徐以显叹了一口气,已方无论是情报,人员素质,装备都不如对方,这仗还怎么打。

马上的骑士已停了下来,用火枪指着徐以显十余人,喝问道:“什么人,干什么的。”

挑夫们没想到出门这么快就会遇到唐军,他们连忙丢下了肩上的担子,将手举了起来,这是义军相传遇到唐军的规矩,只要这样就不会有性命之忧。

徐以显定了定神,道:“本人八大王帐下左军师,特到贵军大营,要见你家主帅。”

马上的骑士听到是拜见自家主帅,脸色和缓了下来,只是指了指后面的箱子问道:“这又是什么?”

徐以显道:“这是给贵军的一点小礼物。”

为首的骑士打量了一下,指了指四人,道:“你们两人回去报告,你们两人跟着他们。”

四人应了一声,两人打马便回,两人留在了原地,其他的人呼啸一声,已向远处马不停蹄的驶去,转眼就不见了踪影。

第六卷 烽火岁月 第六十章 长沙

    李双喜接到徐以显求和的请求,快马向李鸿基禀报,李鸿囊刚刚攻下武昌城,四川,湖广都基本上拿下,达到了最初的目的,数十万大军已经征战大半年,每天花费巨大。唐军虽然从蜀王,襄王,楚王三番中得到了大批银两,足够军费开销。但毕竟少了数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