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用于开矿和冶炼上,等效果一出来,你再也不用担心钢材的事了。”
身后的众人听得咋舌不已,每年五百万两的投入,相当于现在唐军岁入的四分之一,若是众人没有听到刚才一番话,定要群起反对,不过,唐军除了正常的赋税外,还有其他收入,比如这次出兵,军费固然巨大,开始是十五万大军,后来增加到三十万,每月人吃马喂,加上军饷,抚恤,就需将近一百万两银子,总开支也一扩再扩,已花出了八百多万两,可是从三个番王手中得到的现银就有了一千万两上下,其它珍宝也不低于此数。
后来马应魁在成都对壕强大势抄家,又为唐军增添了五百多万两银子的收入,加上义军两次购买军火的银子,唐军收入又达八百万两,唐军打了一年仗,还可净赚纯银一千五百多万两,快赶上赋税的收入,何况如今多了三省人口,土地,明天的赋税估计可以翻上一倍,唐军财政还算富余,只是户部侍郎李守忠得知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唐王一张口就每年划走了五百万两,会不会急得跳脚。
观看完了蒸汽机,袁宗第又领着众人到了钢材厂,枪炮厂参观,整个钢厂占地上千亩,里面的工人有数万人,巨大的水车拉动着铁链,带动上面的木板向前移去,木板上面是成堆的铁矿石,朝融炉里倾去,有些水车的力道不够,还得用数十上百的人力一起用劲,洪承畴等人才知道为什么有那么多水引进来。
练钢的锅炉更是巨大无比,足有十数米高,这也是这片房子建得如此高大的愿因,锅炉下面燃烧着熊熊的煤炭,众人隔着老远就感到有一股热浪袭来,煤炭的输送也要完全依靠水力传送,否则那么高的温度,人根本靠近不了,洪承畴疑惑的问道:“袁大人,如此大的融炉,钢铁就是练好了,如何取出来。”
袁宗第道:“洪大人再到前面看看就知道了。”
前面正好有一炉练好的钢铁出炉,只见上百个工人正在依靠长长的拉索用力使锅炉倾倒,红红的铁水从锅炉里流到下面的凹槽中,进入各种已做好的摸具,铸成唐军所需要的各种钢铁产品,铁水全都倒完了,又有十几个工人操纵着长长工具,从锅炉里把各种废渣清理,清理完废渣,锅炉马上重新升火,成堆的煤块和铁矿石重新输入进去,这个练钢过程当然很长,需要数日时间,只是钢铁厂里有数百个锅炉,袁宗第带着他们参观完各道正在进行的程序,众人就都可始明了。
李鸿基含笑问道:“大家说说看,这个钢厂归化的如何?”
洪承畴道:“巧夺天工,下官是大开眼界。”其他人也纷纷称赞。
李鸿基却道:“我却认为他笨得很,这里虽然有大河,可以借助水力,许多地方还不得不用上百人甚至数百人,有什么好。”
众人都惊讶起来,难到还有更好的办法,都疑惑不解的看着李鸿基。
第六卷 烽火岁月 第六十五章 做媒
望着众人疑惑不解的眼神,李鸿基道,“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若是能把机器用在这里,这些巨大的水车根本不需要,还有那些需数十上百人一起动手的工作,只需一台机器就可以轻松带动,那效率马上就是数倍,数十倍。”
洪承畴等人这才对机器的功用真正有了解,齐声对李鸿基道:“殿下之才可比日月,我等不及。”
李鸿基笑道:“行了,不用拍马屁,孤王今天带你们来这里,就是要让唐军上下都对以前的所谓奇巧淫技重视起来,需知有许多东西一旦发明,就可以大大改变我们的生活,若没有奇巧淫技的发展,我们现在也穿不上绸衣,用不上瓷器,也不会有刀剑,更不会有大屋,这一切都是依靠奇巧淫技,人类才能发展。”
众人都沉浸在刚才所看到的钢厂中,想象着若是把机器用到上面,又会提高多少效率,陈贞慧越看越是震惊,难怪唐军能够崛起如此之快,只此一个钢铁厂,朝庭再怎么追也追不上,他的心理也迷茫起来,难道大明再也不可挽救吗。
陈贞慧突然感到手臂被人碰了一起,侧脸看去,方以智关切的望着他,道:“定生,怎么啦,是不是呆了,我第一次到来这里也是如此。”
两人故意和其他人拉开一段距离,因还在钢铁厂中,燥音很大,陈贞慧不怕被人听到。他低声地道:“密之,你在这里可有进展。”
方以智道:“定生,放弃吧。朝庭不可能是唐军的对手,再过几年,唐军势必可取代大明。”
陈贞慧大为吃惊。道:“密之。你决定向唐军效力了吗。”
方以智道:“不效力又如何。我们连挡车的螳螂都不如,何况现在地工作正是我所喜欢的。”
陈贞慧亲耳听到好友此话,仿佛青天霹雳在他耳旁炸响,当初两人可是说好潜入唐军营入替朝庭效力,没想到一年不到,自己一事无成。而好友已经改弦易辙,若不是旁边还有许多人,陈贞慧几乎要跳起来,大声对方以智责问。
看到陈贞慧的脸色不对。方以智道:“定生放心,不管你地选择如何,我不会向唐军告密。”
陈贞慧心乱如麻,一方面对前途悲观,一方面又对好友地背叛感到痛心,他大步甩开了方以智,走到了人群中,方以智知道陈贞慧一时三刻必定不能原谅自己,自己跟了过去,却不方便再说话,他是担心陈贞慧若是不听自己相劝,早晚会被唐军发现,那时他也无力营救,只能徒呼奈何。
李鸿基发现孙元化突然又不见了,忙向袁宗第问道:“初阳先生呢?”
袁宗第苦笑一声道:“初阳先生说刚下殿下提地几条建议很好,他要赶快去改过来,殿下有那么多人陪,就不用他一个老头子了。”
李鸿基倒是了解孙元化这种态度,道:“那就不用打扰了他。”当先走出了钢铁厂,众人感觉一阵轻风吹来,顿时轻松了许多。
钢铁厂太热,又有了大量的水汽,让人呆着极不舒服,刚才众人是头一次看到如此练钢,一时看呆了没注意,出来后才感到浑身轻松。
洪承畴不由向袁宗第问道:“袁大人,钢铁厂如此闷热,工人可受得了。”
袁宗第道:“洪大人放心,钢铁厂实行两班倒,工人只需要上半天班,总共不超过二个半时辰,(相当于五小时)其他各厂的工人还都羡慕他们呢。”
洪承畴没相到唐军这方面考虑的如此周到,他今天对唐王所言虽然没有采纳,但看到唐军实力如此强大,心中也是振奋,唐军实力越强,取得胜利的时间也会越短,到时逆贼的头衔自然没有了。
李鸿基和众人在商洛停留了下来,由袁宗第派人带着众人参观,众人花了五天时间才把各个工厂,矿山粗粗看了一遍,袁宗第已开始让钢厂全力生产钢轨,按照规化,先在钢铁厂前铺设一段十里长地钢轨,机器改进成功后可以带动车厢时,先要用钢轨把各个矿厂和钢铁厂连起来,到时所有的原料都可以用蒸汽机来运送,商洛钢铁厂将会迎来又一次腾飞。
李鸿基却没有办法也跟去,从商洛起兵以来,李鸿基还是第一次在商洛停留,孙元化哪肯放过这次机会,以前钻研时遇到的难题自然要让李鸿基来解答,通过安尼和安多两名葡萄牙人,唐军和西方建立了一条通道,西方的一些基础科技都翻译了过来,而且许多东西都已整理成册,开始在唐军地各个学府得到传授,但李鸿基给孙元化的东西有许多都超出了那些基础知识,孙元化解答不了,其他人更是解答不了。
可有些东西李鸿基也忘得差不多了,每天面对孙元化的提问,李鸿基恨不得这场商洛最好没来,孙元化现在还对李鸿基当初编的瞎话深信不疑,李鸿基粗粗留下的东西尚且如此精深,若是能找到李鸿基当初的师傅和他所带的书籍那让孙元化少活十年也值,见李鸿基答不上来时,更恨不得马上见到李鸿基虚构出来的那个师傅。
这些天孙元化不时盘问李鸿基师傅的情况,逼得李鸿基不得不编着瞎话来堵以前的漏洞,有时还端出唐王的架子,偏偏孙元化较起真来,对眼前的这个唐王也没有一点应有的尊重,李鸿基被孙元化缠得实在烦了,甚至和孙元化吵起来,孙元化也毫不放弃,两人一争吵,李鸿基的亲兵暗呼孙元化大胆,却不知所措,李鸿基对这种感觉好象也习惯,从来没有因争吵处罚过孙元化。
这天。孙元化地问题总算告一段落,让李鸿基松了一口气,看到一个美丽的身影在帮孙元化忙改造做下手。不由有点感慨,那是孙元化的女儿孙幼蘩,孙幼蘩长得亭亭玉立。在这个地方绝对是一道美丽地风景。
李鸿基对孙幼蘩的事情不由好奇起来。对身边的贺景道:“问问你们地情报人员。这个孙幼蘩和袁宗第有什么关系,袁宗第怎么让她做个官。”
孙幼蘩这些天一直帮孙元化做记录,与李鸿基接触多了起来,李鸿基对自己手下多了一个女人不官倒不在意,只是好奇袁宗第为什么会提一个女官出来,从袁宗第第一次介绍孙幼蘩时。李鸿基就知道两人关系肯定有点不简单。
贺景一干人对唐军多了一个女官也好奇得要命,只是见李鸿基完全是见怪不怪地样子,以为是唐王特意提地,听到李鸿基这么一说。贺景也大为好奇,高兴起来,“属下马上去办。”
贺景手下人员的情报能力还真是突出,贺景只去了一会儿功儿,就将袁宗第和孙幼蘩的情况搞了个一清二楚,贺景又添油加醋的对李鸿基说了一遍,李鸿基听得“嘿,嘿”笑起来:“好你个孙元化,竟然捧打鸳鸯,我偏要将他们撮合,也报一报这几天的仇。”
贺景在旁边听到李鸿基的笑声有点毛骨悚然,只听李鸿基道:“去,把袁宗第找来。”
贺景应了一声,心里替袁宗第悲哀,不知等下唐王会拿袁宗第怎样开涮,袁宗第见贺景亲自来请,以为李鸿基有什么重要地事,匆忙赶来。
一见袁宗第到来,李鸿基开口道:“好你个袁宗第,竟敢假公济私,你说,本王该如何罚你。”
袁宗第骇了一跳,连忙跪下,道:“殿下,不知属下犯有何事。”
贺景在旁边忙道:“你擅自提拔一女子为官,还敢说没罪吗。”
袁宗第纳闷起来,这事怎么早不问,现在问起来,他偷偷朝李鸿基瞄去,见李鸿基嘴角全是笑意,顿时知道唐王恐怕不是真为此事生气,忙低头道:“属下知罪,请殿下责罚。”
李鸿基嘴角的笑意更是明显,道:“好,那孤王罚你马上迎娶孙幼蘩。”
袁宗第“啊。”了一声,差点跳了出来:“殿下,此事不可。”
李鸿基道:“有何不可,难道你不喜欢她,还是认为她配不上你,我可是听说孙幼蘩就是因为你才至今未嫁。”
袁宗第黯然的道:“是臣无福,臣早已成家,初阳先生不愿让他女儿嫁给臣为妾室,臣向初阳先生求过几次亲了,初阳先生都没有应准。
李鸿基满不在乎的道:“那简单,把你地那个妻子休了不就成了。”
袁宗第吃了一惊:“如何使得,有道是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可弃,何况臣的妻子尚可称贤妻,又为臣生了一儿一女,如何能休了。”
李鸿基道:“也好,那本王就给孙初阳下道旨意,让他把女儿嫁给你做妾,谅他也不敢不从。”
袁宗第忙道:“多谢殿下好意,初阳先生耿直无比,我怕殿下的旨意适得其反。”孙元化这些日子和李鸿基每天都有争执,袁宗第也有耳闻,若是孙元化拒不接旨,不但让唐王下不了台,他的事更是没有指望。
李鸿基恼怒起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是存心不让孤王帮你了。”
袁宗第听得呆了起来,那还有帮人还有硬要帮的道理,不过他嘴上可不敢如此想,道:“臣多谢殿下好意,是臣没有福份,不能得到孙姑娘为妻。”
李鸿基道:“放屁,你有子有女,却担搁人家一个如此美丽的姑娘终身,还有脸说没福份,不行,你一定要娶了她。”
袁宗第心里大叫,不是我不想娶,是人家不松口嫁女儿,只好道:“臣已无法可想,请殿下不必为臣的闲事操心。”
李鸿基却突然道:“有了,孙初阳不是不让女儿嫁给你做妾吗,那你娶妻不就可以了吗?”
袁宗第忙道:“殿下,臣不能休妻再娶。”
李鸿基敲了敲袁宗第的脑袋,道:“笨,笨死了,谁让你停妻再娶了,男人吗,不是有三妻四妾吗,你来个两头大,娶两房妻不就得了吗。”
袁宗第倒是愣住了,他这个想法倒也有过,只是一直不敢说出来,怀疑的道:“这能行吗?”
李鸿基道:“这样,你明天就再去提亲,不,现在就去,就说是我的意思,看他孙初阳还怎么拒绝。”
袁宗第扭捏了一下,磨磨蹭蹭起来,李鸿基在他身上踢了一脚:“还不快去。”
袁宗第只好起身,先要回家准备聘礼,李鸿基又对贺景道:“你跟着,别让那小子逃了。”
贺景笑着起身,跟了上去,当晚孙元化和孙幼蘩两人刚到家门口,看见门口堆满了用红布裹着的一挑挑贺礼,袁宗第和贺景站在门外一动不动,看样子来的时间不短,袁宗第已到孙家提过二家亲,都被孙元化赶了出去,他的家人当然也知道,不肯放袁宗第进门。
孙元化板着脸,道:“你死心吧,我不会把女儿嫁给你作妾。”孙、幼蘩却站在旁边一动不动,脸色发白,也不避开。
贺景在旁笑道:“非也,袁大人是奉唐王旨意来娶孙小姐为妻的,非是作妾。”
孙元化一愣:“你要把妻子休了,那更不行,我不会把女儿嫁给这样一个无情无义的男子。”
贺景道:“也非如此,唐王殿下有旨在此,孙元化接旨。”
孙元化只好跪了下来,贺景将李鸿基的旨意念完,笑嘻嘻地道:“怎么样,还是殿下高明吧,如此一来,岂不两全其美。”
孙元化站了起来,向女儿看去,见女儿双眼含泪,说不出的楚楚可怜,想起这几年女儿的坚持,道:“你是一定要嫁那小子。”
孙幼蘩脸上虽然一红,但还是坚定的点了点头,孙元化道:“罢了,老夫也总不能让你永不出嫁。”走进了院中。
袁宗第傻傻的看着,不知是什么意思,贺景踢了他一脚,道:“初阳先生同意了,你还不把聘礼抬进去。”
袁宗第才反应过来,吩咐家丁:“快抬进去,抬进去。”
孙幼蘩这时才想到害羞,跑进了家里,躲进了自己的房间,心里“砰,砰”乱跳。
本卷完,第七卷博奕马上会上传,唐军越发强大起来,而朝庭更是一天比一天衰弱,可是唐军在草原上对蒙古人的步步进逼,让剩下的蒙古人不得不向北转移,与当时正在进入西伯利亚的哥萨克火枪手相撞,唐军,蒙古人,哥萨克在广袤的西伯利亚又有一番怎样的争斗,皇太极这位野心勃勃的女直酋长决不会甘心失败,他在息隐了三年后,又有怎样的作为,唐军重开陆上的丝绸之路,引起西方各国纷纷窥探,而唐军现在还没有一个出海口,李鸿基会先打下一个出海口吗,这一切都将在下一卷博奕见分晓。
第七卷 博奕 第一章 助饷
崇祯九年的十一月,经过了近一年的漫长战事,唐王终于率大军凯旋而归,大军回来那天,整个西安百姓全体出动,人山人海的欢呼唐王得胜归来,“湖广熟天下足,四川天府之国,”这两个粮仓都归了唐军,唐王还未回来,陕西的百姓已切实感到了得到两地的好处。
四川的井盐,茶叶,丝绸,湖广的稻米,木材,棉衣等等再也不用通过走私进入陕西,甘肃,草原等地,而是光明正大,源源不断的进入,军队所到之处又大势修路,没有了各地的厘卡,官员的贪污,这些东西的价格一下子下降了几成,从草原运来的牛羊,马匹,羊毛也可以毫无阻碍的进入两地,无论是商人,还是农民,都感觉日子一下子好过起来。对唐王的欢乎也是理所当然。
李鸿基回到西安后,第一件事毫无疑问就是对三军将士的封赏,其有功将士基本上都提升了一级,有的功劳较大的人员还连升了数级,其中窜得最快的莫过于五品的定远将军刘芳亮,一下子提为二品的湖北总督一职,让不少人暗生妒意,不过,刘芳亮的功劳也是明摆着,依靠刚开始的二千人,在大别山中发展到了五万人,还攻下了湖广的一大片领土。
陕西各部的官员也都提了一级,三省和各部的侍郎都提为尚书,以表璋他们在后方的功劳,同时也是对地方地制衡。否则地方上有二品的大员,而中央最大的官员反而只有三员,那这个笑话就闹大了。还怎么对地方管理。
这次由于在四川和湖广收剿了不少土地,唐王对勋章地发放也毫不吝啬,一级,二级,三级银制勋章的获得者多达数千人。这些人都分得了二十亩至一百亩不等的良田,对三军将士还有赏银,三十万人参战,唐王大笔一挥,发下去近二百万两赏银,这些银子都是征战所得。还没有进入唐军地户部,李守忠想反对也找不到理由,何况接下来地一车车战利品,足以塞住李守忠地嘴。
运回来的一千多万两银子。加上各个王府的珍宝,再一次填满了唐军的府库,唐军府库的存银已达到了五千多万两,已经远远超过了朝庭一年的税收,加上现在唐军中地赋税状况已经好转,各地的税收都增长迅速,唐军完全没有必要有这么多的存银,李鸿基已经在考虑该怎么把这些银子花出去,银子再多,若只是让他们躺在府库里,那也毫无用途。
而花钱最多最快的事莫过于修路,李鸿基大笔一挥,从中拔出一千万两银子,趁着冬闲,在境内再次掀起修路地高潮,这也让李守忠见识了唐王的花钱速度,回来才半个月,封赏花了二百万两银子,给工部一拔就是五百万两,如今又要用一千万两来修路,虽然打仗运回来了那么多银子,可是左手进,右手出,不但全花完了,户部还得倒贴二百万两,李守忠只得自我安慰,这钱就算没有看到,贴的二百万两算是军费了,花二百万两,得到如今的三个省,值!明年的赋税增长一大块是肯定的。
崇祯若是知道李鸿基这么花钱,肯定会羡慕的要死,以前丢了陕西,甘肃,崇祯倒不觉得心痛,那些地方都是穷省,早就收不上什么税,不但如此,在朝庭手里,每年还要贴出一部分银子给几省赈灾,但是几省的起义还是层出不穷,让朝庭不得不花巨额军费镇压,招抚,造成国库年